教学方法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方法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方法概念

教学方法概念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101-01

数学概念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完成数学计算的基础,数学概念的掌握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力。在小学阶段,数学概念的理解对于小学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从小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抓住概念教学具有操作性、针对性、灵活性的特点,运用各种概念教学的方法,正确引导小学生对概念、法则等的理解,防止小学生概念不清或混淆、死记硬背,克服数学概念的教学难度,提升数学教学效率。下面就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浅谈几点做法。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引入是概念教学第一步,概念引入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接受,因此应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搞好概念教学第一步,为学生形成新概念作好准备。概念引入的途径多种多样,可复习旧知引入、运用学生熟悉事例引入,组织有关感知活动引入等。比如,对于复习旧知引入来说,一个概念并不是孤立的,它总是处在一定的概念系统中,处在与其它概念的相互联系中,学生的学习都是通过概念同化习得新概念的。学习复杂概念之前,先学习更一般更简单的概念(即上位概念),以这个上位概念作为新概念的的先行组织者,联系学生已学过的有关概念来阐明新概念的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利用整除的概念阐明约数与倍数的概念。在公约数与公倍数的概念中,再添上“最大”、“最小”的限制,而得出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实践表明,用先前的一个概念推导出新的概念,这样的既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新的概念,又能使知识结构形成的更完善,学生掌握得更牢固,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起联系的思维方法,形成逻辑思维能力。

二、概念的形成

概念形成的方法很多,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习惯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他们还习惯于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实物。所以通过实践让学生认识和形成数学概念是最好的方法。常言说,实践出真知,手是脑的老师。学生通过演示学具,可以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如一年级小学生初学数的大小比较。是用小鸡小鸭学具,一一对比。如一只小鸡对一只小鸭,第二只小鸡对第二只小鸭……直到第六只小鸡没有小鸭对比了,就叫小鸡比小鸭多1只。又如二年级小学生学习“同样多”这个概念也是用学具红花和黄花,学生先摆7朵红花、再摆和红花一样多的7朵黄花,这样就把“同样多”这个数学概念,通过演示(手),思维(脑),形成概念,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这比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讲解、学生听效果好,印象深、记忆牢。

三、概念的深化

由于小学生认识程度的限制,在教材中部分概念没有下准确的定义,但是这些概念对于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又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这就给教师留下了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在概念教学难以入手时,不妨尝试利用直观的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如小学生认识“米”的概念时,首先通过观察米尺初步直观认识1米有多长,接着将米尺与教室门、黑板、课桌面的长进行比较,进一步直观认识1米的大约长度,然后让学生与同桌合作,用米尺量教室的长,这既是对米的概念的进一步强化,又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一次锻炼。

对于太难理解的概念就可以暂时不给定义或者采用阶段逐步渗透的办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概念还是抽象的,他们形成数学概念,一般都要有相应的感性经验为基础,而且要经历一番把感性材料在脑子里来回往复。从模糊到逐渐分明,从许多有一定联系的材料中,通过自己操作,思维活动逐步建立起事物的一般表象,从而深化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四、概念的发展

教师要对概念进行延续,其实概念的发展过程就是概念的复习过程。概念的发展就是我们认识新的概念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概念之间的纵横交错的内在联系,学生对概念记忆是个逐步淡忘的过程,所以老师在课堂中要经常巩固胜利的果实就要经常帮助学生复习这样的知识点,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三年级时只是认识轴对称图形,四年级时会画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时学生对概念就有一个发展,也有一个延续。

五、概念的运用

教学方法概念范文2

    维能力的发展。从学生的认识过程来看,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一般过程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系统化。也就是说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一个认识过程。因此在设计概念教学方法时,应按照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按照教学内容的进度,根据学生对已有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情况,按照不同层次组织数学概念的教学。

    而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它是形成概念的基础。引入这个环节设计、组织的好,后面的教学活动就能顺利展开。在设计概念的引入时,可通过创设各种在课堂里或超越课堂的学习任务与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在感知、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学习概念。这样学生就会对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继而顺利地形成概念。如何进行数学概念教学,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呢?我认为可用下面几个方法进行数学概念教学。

    一、情境引人新课

    从教育心理学中知道,\"需要\"是产生动力的源泉。\"兴趣\"是内在的动机,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离开了这种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可能有主动进取精神,注意力也不易集中,更说不上积极思维,这样就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为何要学这个内容,这个内容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有何意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这个内容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去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努力创设求知情境,让学生产生探求数学知识的强烈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数学知识转化到主动地去猎取知识,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为教学新概念创造良好的气氛。数学概念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讲清概念的来源,学生既不会感到抽象,而且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因此,我们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必须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的使抽象的数学概念用学生所接触过的、恰当的实例进行引入。例如:在概率这个概念的引入时,可用大家都比较热心的彩票问题。现有1000万张彩票,其中只有一个一等奖,你买一张能中奖的可能性有多大?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从而引入为什么要学习概率这一章。而为了学习概率我们必须先学习频率,可在一个袋子中放入2个白球和3个红球,让学生一次从中摸一个记录红白后放入,让一个学生摸10次,第二个学生摸20次,第三个学生摸30次,然后记录下每个学生摸到白球的次数。从而讲述频数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频数的概念。为了分清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可让50个学生一起扔一枚相同的硬币每人十次,求出正面向上的百分比;再让5个学生扔一枚相同的硬币每人一次,求出正面向上的百分比,比较两个百分比的区别,然而让学生区分概率与频率的概念的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旧知引入新课

    数学概念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许多新概念是建立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是旧概念的延伸和发展。利用学生已有概念引申、推导出新概念,可以强化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帮助学生建立概念体系,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是系统的、完整的。比如:在学习解析几何时可先复习(1)平面内一动点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值的点的轨迹是什么?(2)平面内一动点到二定点的距离和相等于的点的轨迹是什么?(3)平面内一动点到二定点的距离和等于定值的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再结合画图给出图形引出椭圆的概念。从而让学生了解解析几何中各个概念之间即有不同之处,也有相同之处。为下面学习双曲线、抛物线典定基础。

教学方法概念范文3

关键词: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方法;构建;课堂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创新,在高中教育阶段已经开始实行文理分科政策。在高中教育阶段,生物课程也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这也说明了一点,对于生物课程的教学理解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对于高中时期生物课程实体教学中,根据课本教学目标来说,都相对抽象,涉及的生物类型等也十分复杂,但是实体的教学互动实验也是非常有限的。这也给生物实体教学带来了一些疑惑,而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理解也尤为重要。

一、我国高中阶段生物教学存在的缺陷

(一)教学效率较低

在高中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相对较低,因为高中生物课程本身涉及的内容较初中时期,已经变得更广了,内容上更加丰富,知识也更偏向于微小生物周期等的研究,并且知识点相应也增加了很多。如果单纯按照教学目标和课本内容依次讲解,对于学生的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根据生物课程的特征来说,内容交叉相关的也很多,另外生物课程本身的抽象性,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一定难度,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需结合一定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

(二)重视课程进度,忽视教学本质

对于现阶段而言,教育行业在我国的社会地位也是很高的。对于高中教育阶段更是教育的重要阶段。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对生物教学课程的安排相对来说相对紧凑,往往按照教学重点顺序进行授课,从而忽略了生物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除了对重点知识的学习,还应加强生物基础知识的学习,并且在实体课堂中构建适宜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方法,以促进后期生物的学习。对于高中生物的教学本质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生物圈的发展进程,更是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通过生物的基本概念的学习,了解生物课程中知识点的内涵,从而继续后期的学习。

二、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方法的引入

(一)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含义

生物概念教学法指的是在生物教学中以生物课本的基本概念知识为基础来进行生物知识的扩展学习。生物概念是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概念体现的是对自然界以至整个生物界中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或者生命体的集合。生物概念的出现也体现了生物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伟大成果。

(二)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引入背景

根据2011年修改后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的,课程标准要求课程要凸显科学本质,需加强并重视概念知识的学习,在课标内容标准中筛选并呈现了50个重要概念。这也体现了生物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在现今,高中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深入学习也带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对生物概念教学的引入也是提高生物教学效率的必然发展要求。

三、高中阶段生物概念教学的相关研究

(一)高中阶段生物概念教学的教学关键点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为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理解能力则需加强概念教学。但是在生物的教育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所以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关键点。1.相似名词概念的区分高中生物中相似名词的内容和知识点很多。例如“,囊胚”与“胚囊”的区分,从概念上来区分,囊胚是指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细胞增多,而形成空腔的球状胚,则为囊胚;而胚囊是由植物的胚珠大孢子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形成的。所以需通过实质概念进行区分,否则会造成知识的混杂。又如,“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区别,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如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玻璃纸等)。它只能让小分子物质透过,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透过,透过的依据是分子或离子的大小。不具有选择性,不是生物膜。选择透过性膜是指水分子能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生物膜。所以概念间的关系是有关联也有差异的。2.教师的适宜讲解在实体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重要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应多思、多辩才能取得相应教学目标。在生物课程中也是如此,将概念教学的引入时,教师作为引路人,应先让学生初步理解,然后教师为辅进行教学沟通,要避免教师全盘讲解而使学生失去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并强调基础概念的重要性,以便促进后期生物教学。

(二)高中阶段生物概念教学引入的意义

生物概念是对事物的观察和实验后总结出来的科学性的结论,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概念教学,生物概念教学是生物学的基础,学生只有对概念有了正确的理解才能够牢固的掌握知识,才能够了解到概念的本质,概念需要学生在思维的不断升华中去慢慢理解。因此,高中阶段生物的教学模式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课堂教学;第二种是多媒体课堂;第三种是实验教学。不同方式的教学都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生物基础概念的学习使学生能在不同的教学氛围中迅速掌握知识点。另外,概念教学法的应用比较广泛,没有特殊限制。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简化了教师的教课程序,也为学生的后期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使学生先理解知识点再进行后期发挥。并且随着生物课程的知识点的层层联系也能使学生将相关联的生物知识点通过概念知识进行发挥,拓宽了学生思维。在高中教育阶段,生物的学习需要结合一定的理论基础,而概念教学在生物中的应用,大大地为学生的后期深入学习打下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变通的,再强大有力的理论和见解的提出是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来支撑的,而基本概念就是最直接且具有说服力的,概念体现的是一种特征的集合或者重新命名,是后期的各种研究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也体现了概念的重要性。对于高中教育阶段生物的学习也是如此,需要对概念理解的基础下开展学习,而简化后期的相关知识的混乱,达到促进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蓝梅花.情景认知理论指导下的生物概念教学研究[D].广州大学,2012(4).

教学方法概念范文4

关键词:物理概念 教学模式 物理情境

如果能正确、透彻地理解物理概念,对学好物理是有很大帮助的。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解决方法:

一、顾名思义,逐层剖析,化抽象为通俗。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引导学生先从一个物理概念的字面上进行理解,再进一步从物理学的逻辑角度进行理解,最后再对该物理概念的内涵和物理意义进行理解。这种循序渐进的物理概念教学模式符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对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知识构建有很大的帮助。下面举几个例子。如“质点”,先引导学生从字面上理解为“只有质量的点”,再由“只有质量”和“点”进一步从物理学的角度理解为“只考虑质量”和“忽略了大小和形状”的物体。学生掌握前两个层次的理解后,再提出质点的内涵和物理意义,即“质点是理想化、抽象的点”,“为了研究物理问题方便而引入的概念”;进一步给学生指出什么情况下物体可以看成质点,即“大小和形状不影响物理问题的研究,可以忽略”。然后再举几个例子,学生便能掌握好质点这个概念了。再如“位移”,先从字面理解为“物置的移动”,再由物理的方位逻辑理解“从某位置到另一位置的移动”,指明了方向性,又因为描述位置的移动有空间取向,即位置移动的距离,用“线段”表示,又有时间取向,即时间先后,引导学生将“某位置”与“初位置”、“另一位置”与“末位置”对应起来。这样,学生在脑海中就建立起了位移的概念,即“位移是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位移”的物理内涵:1.位移是矢量;2.位移大小与路径无关。又如“自由落体”这个概念,学生很容易误解,很多学生以为竖直下抛也是自由落体,说明学生在学习一些概念时没能真正理解到位。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先以通俗的语言理解“自由落体”,即自己落下的物体。学生接受这一说法后再从物理逻辑解释“自己”二字:1.从静止开始下落;2.忽略空气阻力,只考虑重力的作用。接着引出“自由落体”的规律:1.加速度a=g,初速=0;2.匀加速直线运动。可以用此类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概念还有点电荷、磁通量、自感电动势、向心力等。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物理情境。物理概念较抽象,但在教学中如果将物理概念放在一些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从情境中去理解,学生便能较好地掌握了。比如在讲到“瞬时速度”、“平均速度”、“速率”和“平均速率”时,学生很容易混淆,这时可以给学生讲一个关于交警抓超车的故事。有个乡下司机开一辆卡车进城,在一段平直公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警察测量刹车痕迹后说:“你超速了,这里限速40公里每小时。”乡下司机说:“这段500米平直公路我开了足足1分钟,算一下才30公里每小时,怎么会超速呢?”故事讲完后,问学生:司机是否有超速?他为什么说自己没有超速呢?学生认真思索了一下,大部分就判断司机说自己没超速是算平均速度,而警察说他超速是发生交通事故的瞬间的速度即瞬时速度。再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便能掌握“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的概念,并能够进行区分和比较。再比如讲到“弹力”中的“压力”和“支持力”的概念时,教师可以举人坐在硬板凳和坐在沙发上的例子。压力的产生原因和特征,可以举人坐在硬板凳上,由于屁股的形变而要恢复原状,对板凳产生了挤压的力,即为压力。支持力的产生原因可以举人坐在沙发上,由于沙发被挤压后要恢复原状,就会对屁股产生弹力,即支持力。在这一例子中,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具体而形象地感受这两种力,从而轻松地掌握了“压力”和“支持力”的概念。物理知识是取之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学科,许多物理概念可以联系生活,让学生在脑海中轻松地构建物理概念。类似的概念还有超重、失重、反冲、离心等概念。

三、对比前认知,构造新概念。学生对有些物理概念的学习确实比较困难,如电势、等势面、电容、电场等。“电势”这样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的抽象,学生感觉无从想象,更谈不上在脑海中建立清晰的概念了。虽然学生对“电势”感到抽象,但学生对海拔高度、对高度的概念是很清晰的,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朝这方面思考,将“电势”联想为“高度”,将“等势面”联想为海拔平面,这样就学生就能通过联想,理解“电势”和“等势面”。对于“电容”的概念,在教学中可以将“电容”与“容积”进行对比学习。容积和电容都有相似的特征,如电容和容积的大小都只是和自身的物理属性有关,学生可以通过对比联想将“电容”的概念清晰地建立在脑海里。对于电场的概念的学习,多数学生要在短时间里建立概念也比较困难。基于学生对万有引力的认识,老师可以先引入引力场,让学生对场有一定的认识,然后再由已学过的库仑力引出电场的概念。这样,学生对电场的认识便不再那么抽象了。

参考文献

[1]李新乡 张启德 等 物理教学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教学方法概念范文5

关键词:高中数学 概念 教学方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对数学概念的教学仍然使用传统的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过于机械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不深刻,也无法真正运用数学概念解答数学难题.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积极性.

一、高中数学概念的特征

1.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高中数学概念就是反映数学知识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式.数学概念概括了数学知识的内在属性,并没有具体化地对知识点进行描述.数学概念实际上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思维.

2.数学概念具有逻辑性

数学概念不可能是单独存在的.数学概念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存在一种递进关系,先前的概念往往是后续概念的基础,从简单到困难,从而形成了数学概念的逻辑性.

二、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国家和社会对高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针对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但是,从我国实际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来看,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

1.教师不重视数学概念教学

虽然新课标一再强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概念教学,但是在实际的高中概念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数学概念教学并不重视,更多的教师将数学教学的重点放在解题方法上,认为数学概念在考试和解题中作用不大,因此就形成了重解题方法、轻数学概念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甚至一些高中教师对数学概念的教学经常是一带而过.

2.数学概念教学方法不科学

有些教师针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死记硬背,不加强对数学概念的讲解.这样,学生对数学概念就会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数学概念也就成为了摆设,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在不理解数学概念的前提下去解答数学题,学生只会按照老师教的解题方法做题,如果题型发生变化,学生就会束手无策.这样的概念教学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也是高中概念教学存在的关键的问题.

三、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

1.使数学概念教学和生活相结合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背景中,使之对学生有意义.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真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教师完全可以把数学概念的教学和生活案例相结合,这样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兴趣,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同时,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概念完全可以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例如,在讲“二分法”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二分法,教师可以讲解电工检测电路的案例.某段电路出现了故障,电工不是对这段电路的每个元件都挨个进行检测,而是按如下方式进行的:记这段电路为AB,中点(或者接近中点处)为C,检测AC段,若电路通的,则故障在BC段,按同样方式,对BC段进行检测,这样,很快就会准确地找到故障点.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形象性.

2.借助多媒体进行数学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相对其他知识来说比较抽象,教师如果单纯地依靠文字给学生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数学概念的内容.在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图片、影像等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在讲“抛物线”时候,教师可以选用几何画板进行教学.抛物线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形式,如果教师单纯用文字进行描述,学生无法体会到抛物线的轨迹,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制作出一个动态抛物线的轨迹生成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抛物线的概念.

3.加强数学概念之间的关联性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联系关联知识,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正因为高中数学概念具有逻辑性,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要掌握好教学的进度,数学概念的引入要从易到难,逐渐深入,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内容.如果最初就给学生一个比较难的数学概念,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学不会,也就严重打击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自信心.

例如,在讲“等比数列”时,教师可以把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数学概念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在讲解等比数列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复习一下等差数列的概念,学生通过复习认识到这一类数学概念的规律,然后教师引入等比数列概念,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教师也可以分别举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例子,让学生对比两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比如教师给出“1,2,4,8,16……”和“1,3,5,7……”两个数列,学生通过这两个数列的对比,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加强对等比数列的理解,加深对等差数列的记忆.

4.重视学生数学概念的表达

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检查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真正理解,除了要求学生记住数学概念的内容,还应要求学生流畅地表达出数学概念的内容.

总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高中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概念教学,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死记硬背,学生并不理解数学概念的含义,也不会把数学概念应用到解题中.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把数学概念教学和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把抽象的概念内容具体化.数学概念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有很大帮助,高中教师一定要重视数学概念的作用.

参考文献

薛菁.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10.

杨晓红.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教学方法概念范文6

一、利用身边熟悉事物引入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遥不可及.而数学概念是数学的基础,若无法正确理解和掌握,则会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教师应多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以及例子将数学概念具体化,这也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熟悉的事物或例子引出另一个新的事物,学生比较能接受这样的方式.

集合是高一最先要学习的一个数学概念,教师可以利用小故事来引入,例如:从前有个渔夫对数学非常感兴趣,但是就是不理解集合,偶然碰到了一位数学家,他就问这位数学家,集合是什么?数学家让这位渔夫去撒网打鱼,当网收起时,大大小小的鱼被一网打尽,数学家笑着说,这就是集合.撒网打鱼这个场景学生在生活中或电视上经常看到,通过这个小故事,学生明白集合就是把不同的元素集中在一起,而且会觉得有趣.引入概念之后,教师用身边的具体例子,比如班上不同身高的女学生组成一个集合,把学生从故事中拉回到现实,再给学生讲一下集合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这样的数学概念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印象深刻、记忆持久,同时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素质.

二、巧设问题情境,引入数学概念

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巧妙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解题方法,当学生用已学知识无法解决该问题时,教师要抓住时机马上引入要学的新的数学概念.这时学生会觉得新的概念帮自己解决一大难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新数学概念的教学.

比如,在学习正弦概念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一座房子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喷灌.已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是∠BAC=30°,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BC=24 m,则需水管长度为多少米?”由于30°所对的边是斜边的一半,马上得出两条边的长度,即可利用勾股定理解答.但在之前学生并没有学习过当度数是20°,40°、50°的直角三角形要怎么求解,这时教师再把正弦的概念引入,则为学生解决了难题,学生反而对这种新方法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再比如,在引入数列求和概念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创设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某公司职员,第一个月存2000元,以后每个月都比前一个月多存300元,按照这个速度,则该职员要工作多少年才能买得起一套100万的房子?根据学生之前所学的知识,是无法迅速处理这么庞大数字的题目,这时教师再引入数列求和的概念,导出数列求和公式,学生一下子就能解决问题了.

与之前的概念教学方法相比,学生更喜欢这种问题情境教学,它能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三、由浅到深,循序渐进进行数学概念教学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数学概念的教学也是如此,理应由浅到深,循序渐进.教师不能急躁,一下子就把概念引入,学生会觉得很突兀,心里偶尔也会有些小抗拒.如果有些概念是我们小学或者初中就有所接触,高中阶段再把它深化,我们可以从学生最初学习该概念的阶段讲解,再慢慢引出高中阶段由这个原始概念引申出来的其他细化的、更为复杂的概念,一步一步,由浅到深,让学生在理解上有个过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