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资本保险资产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保资本保险资产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保资本保险资产管理

人保资本保险资产管理范文1

2500亿元整装待发

2010年9月份,中国保监会印发《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正式放开保险资金参与未上市企业私募股权融资。早在2006年,保监会就已允许保险公司以股权投资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及参股商业银行;而本次《暂行办法》的出台,则对保险公司参与股权投资的方式及资金规模做出详细规定。至此,保险公司参与PE投资正式开闸。

对于保险资金参与股权投资比例,《暂行办法》规定保险公司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含直接投资及间接投资)的账面余额,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5%。按照保监会公布的2010年年末保险行业资产总额50481.61亿元,则保险资金参与PE投资的总额将超过2500亿元。

梳理目前已独立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的10家保险公司(含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下同)2010年年末资产,得出各家公司可用于PE投资的资金规模。其中,中国人寿集团以888亿元居各保险公司之首,其次是平安保险集团和太平洋保险集团,可投资PE资金规模分别达到586亿元和238亿元。此10家保险公司从事股权投资资金总额达到2371亿元(见图)。

险资PE政策缓慢开闸

按照《暂行办法》规定,保险资金可以直接投资企业股权或者间接投资企业股权,直接投资股权是指保险公司以出资人名义投资并持有企业股权的行为;间接投资股权是指保险公司投资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发起设立的股权投资基金等柜关金融产品。此前,在国务院及保监会试点政策引导下,保险公司在这两种股权投资方式上也已有所探索。

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开展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和创业投资企业试点,支持保险资金参股商业银行”,成为保险公司进行股权投资之滥觞,其后,保监会相继《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关于保险机构投资商业银行股权的通知》,为保险公司参与股权投资提供了更为详细的政策依据(见表1)。

2006年,中国人寿入股广发银行,平安集团于2006,2007年相继入股深圳商业银行,民生银行,其后,人保集团、太保集团、中再集团也相继对未上市商业银行进行股权投资。基础设施方面,2008年6月平安集团旗下平安资产管理公司牵头其他三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起了“京沪高铁股权投资计划”,这4家公司的母公司作为委托人,将募得的160亿元投资入股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对于间接股权投资即投资PE基金,目前仅披露中国人寿集团及平安集团各投资过两只基金,中国人寿分别投资了绵阳科技城产业基金及渤海产业基金,平安集团则分别投资西部能源股权投资基金及长江产业投资基金。可以看出,目前保险公司所投基金均为具有政府背景的产业基金,目前仍未有纯市场化的PE基金获得保险公司注资(见表2)。

投资平台趋于多元化

《暂行办法》提出,参与股权投资的保险公司,其资产管理部门拥有不少于5名具有3年以上股权投资和相关经验的专业人员,开展重大股权投资的,应当拥有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人员。对于保险公司参与PE投资,业界普遍认为专业人才及团队的缺乏是主要瓶颈之一。而对于团队及投资平台的搭建,各保险公司进度不一。

目前,平安集团依托其“保险、银行、投资”的金融全业务战略,在股权投资方面走的最远,平安信托旗下子公司――平安创新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是平安集团主要的股权投资平台,而平安资产管理公司一位内部人士表示,平安创新资本与资产管理公司拥有同一支股权投资团队,团队规模在50人以上。

中国人寿集团也在其资产管理公司之外另设了投资平台――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是中国人寿集团旗下的专业另类投资公司,业务范围涵盖股权投资、不动产投资、养老养生投资及资产管理等领域。人保集团则成立了人保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旗下专门对系统内外的保险及非保险资金开展直接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非交易业务的专业化运作平台。

其他保险公司目前则均以旗下资产管理公司作为股权投资平台,多数已设立股权投资团队。如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设有一支超过10人规模的股权投资团队;泰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设有非上市股权投资部,其业务包括收购兼并、战略投资,成长性和财务性投资等多个方面;太平资产管理公司的项目投资业务设有“股权投资计划”,是以发起股权投资计划或直接投资等方式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

此外,中再资产,新华资产、华泰资产等公司也均设有股权投资业务,但目前并未设置独立的股权投资部门,而是作为创新业务部或者综合投资部门的一部分。对于团队搭建,上述公司人士表示,在资产管理公司之外,保险公司内部还设有股权投资团队,在分工方面,保险公司团队进行项目挖掘并做投资决策,而资产管理公司团队则提供技术支持。

4月20日,中国保监会“关于调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有关规定的通知”,涉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分支机构的规定,调整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子公司,从事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由保监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研究制定。”意味着今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可以设立自己的子公司,此举或将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旗下设立专门的股权投资平台。

小型险企渴望变身GP

面对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两种不同投资方式,各保险公司也有不同的选择。对于平安集团、中国人寿集团、中国人保集团等具有丰富投资经验及完备投资团队的公司而言,直接投资是其首要选择,尤其是平安集团在“全金融”体系下,可灵活应对保险资金投资的政策限制。

对于直接投资的投资策略,各保险公司的选择基本上趋于一致,即倾向于消费品、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制造业、医疗等行业的成熟企业,其投资方式多是上市前投资或者并购整合相关投资。不过,《暂行办法》对保险公司投资策略有明确的规定:“产业处于成长期,成熟期或者是战略新型产

业,或者具有明确的上市意向及较高的并购价值”,“不得投资高污染、高耗能。未达到国家节能和环保标准、技术附加值较低等企业股权”,“直接投资股权仅限于保险类企业、非保险类金融企业和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医疗、汽车服务等企业的股权。”因此,采取间接投资方式将是摆脱行业限制的有效手段。另外,资产规模相对较少的保险公司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也更倾向于间接投资。中再资产管理公司人士即表示,考虑到再保险资金特点,其投资主要考虑风控,因此更倾向于间接投资:对所投资基金的选择,也将主要倾向于成熟基金,其中母基金会是相对理想的选择,但目前国内可选择的基金数量有限。

对于保险公司投资PE基金,《暂行办法》要求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亿元、管理资金余额不得低于30亿元:具有10名相关专业人员;退出项目不少于3个:基金规模不得低于5亿元且保险公司认购不得超过20%:不得投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不得投资设立或者参股投资机构。以此标准来看,目前国内PE市场上可供保险公司选择的基金数量较为有限。因此,目前一些保险公司也开始探索以基金管理者的角色参与PE投资,即保险公司作为GP发行股权投资产品(基金),进而突破其股权投资资金规模占总资产5%的限制。2008年,平安集团等4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首次采用了股权投资计划模式投资京沪高铁,并有其他三家保险公司参与认购,其计划即具有一定的基金属性;但之后并未出现其他此类模式的尝试,保监会对于保险公司发行股权投资类金融产品也并未表达明确态度,因此多数公司仍处于观望阶段。

对于一些资产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而言,如果不能作为GP发行产品,其投资空间将十分狭小,比如本次排行榜中资产规模最小的华泰保险,其可用于股权投资的资金仅有7亿元。华泰资产管理公司一位内部人士即表示,希望通过发行股权投资产品参与投资。据了解。华泰资产市场化程度较高,其受托管理的资产规模,仅有1/3来自华泰保险内部,其他2/3来自第三方。因此,以GP身份参与股权投资对其意义重大。

进一步放开影响有限

人保资本保险资产管理范文2

平安保险投资管理中心50人的团队由深圳北上,在上海静安广场落户;中国人寿的投资管理中心9月份挂牌成立,办公地点从公司总部迁至北京金融街;因为看好上海将成为亚洲金融中心,华泰财险的投资部即将从北京南下上海,从形式上开始独立运作;人保设立的投资管理部,从一开始就在财务上单独核算,人员上单独招聘,体制上已经是“一司两制”;新华人寿、泰康人寿等公司对投资部门的改组也已列入议事日程,有消息称,保监会有意支持保险公司根据自己的情况成立专业的投资管理公司,经营保险公司的金融资产。

《金周刊》记者分析:国内几家主要的财产险、人寿险保险公司对投资部门的外挂、改制或搬迁,不是普通的机构调整,而是反映了保险业对提高保险资金运用专业化程度的空前重视,预示着我国保险业面临一次结构变革,保险公司延伸出来的资产管理公司也许很快就会浮出水面。一位业内人士说:“(新的投资机构)将参照投资银行、基金管理公司等专业投资机构的管理运作模式进行构建。”

管理着7133亿欧元资产的德国安联集团下一步是在中国拿到资产管理业务的许可证

中国保险业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可能超过很多市场人士预料。保险(集团)公司的资产管理公司在我国尚未“出世”,但在国际保险业,却几乎已是“标准模式”了。

记者在多次采访德国安联、英国商联、美国信诺、美国信安、林肯金融集团、瑞士丰泰、加拿大宏利、瑞典斯堪的亚保险集团等国际保险大鳄的过程中了解到,国外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部门往往比银行和基金公司更具有融资能力,巨大的融资能力造就了管理财富、消化资金、专业投资理财的资产管理公司,而资产管理公司对巨额资产的管理经验随着保险公司的百年历史日臻成熟,这样的资产管理公司又会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不断“放大”融资水平。

德国安联保险集团包括三大块业务:寿险、非寿险和资产管理。令安联引以骄傲的是,安联还是世界10大机构投资者之一,最近的数字中,安联集团管理的资产7133亿欧元。目前,安联已获准在中国开展寿险业务和非寿险业务,据说,安联的下一步是在中国拿到资产管理业务的许可证。

另一家主要的国际性的机构投资者茂利资产管理公司属于英国商联保险CGUplc的控股公司。商联是一家国际性保险集团,它的业务包括四大块:寿险、非寿险、国际业务和资产管理。作为机构投资者,它还是欧洲最大的基金管理人之一。至1998年12月31日,商联保险管理下的资产超过2000亿美元。这相当于中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近20倍的资产。

瑞士苏黎士保险集团的业务也分为四大块:寿险、非寿险、再保险和资产管理公司,其资产管理公司属于独立性质的公司,除负责母公司的资产管理和投资外,还代客理财及负责第三方基金管理。

这些国际保险集团内部的资产管理公司都具有完全独立的董事会、管理团队和组织结构,有着各自不同的投资理念和鲜明的业务特色,拥有投资领域内最出色的专业队伍。

中国人保投资管理部的组织架构已能看出基金公司的“身形”

保险投资部门上演“独立运动”

国内保险业的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大,催生出专业化的资产管理公司的诞生。

今年年初,新华人寿董事长在他的年度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入改革投资管理体制,推行投资银行运作模式……将金融投资部比照投资银行管理模式,模拟独立法人实体运作,财务上单独核算……”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张鸿翼接受采访时亦认为:“保险与证券两个行业确实是有隔膜。这两个行当在运作机制、决策机制、工作效率、人事制度、薪金制度很难对接。从保险公司资金运作的安全性方面考虑,也应该在保险公司内部对保险业务和保险资金实行分业管理。”

来自保险人士的共识是:由于投资部门的工作性质、专业方向、管理手段都与保险业务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大相径庭,因此,按照现资银行或基金管理公司的组织模式成立相对独立的投资公司或单设投资机构,有利于从组织上避免不同性质的业务工作间互相掣肘、提升保险投资业务的专业化程度,使保险投资能真正按照专业化投资业务的要求去做。

记者了解到,几家欲成立独立资产管理机构的方案都是比照基金管理公司的组织形式。如下辖投资研究部门、基金管理部门和业务操作部门。

于2000年底筹建,今年年初建立的中国人保投资管理部的组织架构已能看出基金公司的“身形”,人保投资管理部分为四个部门,即研究部、运营部、核算部、投资管理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家保险公司的上上下下都为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狭窄而着急,但果真渠道打开,如保险资金入市,面对成千只股票,成千家上市公司,保险公司假如不在组织和人才方面做好准备,保险资金入市的风险将难以控制。从这方面考虑,与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拓宽相配套的政策应该是让保险公司的投资部门形成专业化、独立运作的机构。

“保险公司狭窄的投资渠道也是保险公司长期以来没有大力发展投资专业队伍的重要原因。”新华的沈志卫说。那么,保险公司的投资部门与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相比,存在哪些专业方面的不足呢?“主要体现在投资专业队伍的单薄,特别是市场研究力量普遍存在比较大的欠缺,但现有的保险公司的管理模式和薪酬水平又很难吸引到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因此,成立独立运作的投资管理公司,可以从根上理顺管理体制,以专业化公司的结构组成专业化的投资团队。”

从这个意义上说,保险投资部门的“独立运动”也正反映和顺应了保险公司投资渠道的逐渐放宽。

对于何时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各公司似乎并不着急。张鸿翼认为,“这件事,政策一放开,就会水到渠成的。”

人保资本保险资产管理范文3

[关键词]国有保险集团,金融控股公司,综合经营

随着中国金融业人世过渡期的全部结束以及我国综合经营的逐步放开,国有保险公司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突出表现为国际金融保险集团综合经营的绝对优势以及国内以银行业为核心的金融集团的迅速崛起。为了提高整体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国有保险公司应加快实施金融控股化的战略进程。

一、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的约束因素分析

金融控股公司是在一个集团公司(母公司)的框架之下,各子公司专门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不同领域的金融业务,整个集团公司涉足至少两种不同的金融业务。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受到法律环境、资本实力和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制约。国有保险公司在构建金融保险集团的过程中,最明显的特点是受到政策法规的限制和指引。尽管我国已在法律和监管上确立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制度,但现行法律对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并没有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即没有禁止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拥有共同的大股东,因而在客观上为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留出了法律空间。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鼓励综合经营,因此来自法律方面的约束力将逐渐降低。

资本实力是金融保险集团发展的关键约束因素。随着国内金融业与国际金融业的不断接轨,不论是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保险业的偿付能力、证券行业的净资本监管体系、信托业以最低资本要求为核心的风险体系等,都体现了监管对资本与风险相匹配的要求。缺乏足够的资本,即使政策允许进行综合经营,也使国有保险公司在金融控股公司化的扩张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

国有保险公司当前的经营管理水平,尤其是风险管理能力和专业化经营的技术水平限制了保险公司在金融集团搭建过程中的产业布局。与发达国家相比,国有保险公司的专业化程度并不高,突出表现为专业子公司的数量、规模、对整个保费收入的贡献与我国保险业务的发展并不匹配。因此,国有保险公司不得不立足保险业,以原有的保险专业化服务为核心,在保险相关业务领域或保险行业价值链上进行拓展。即便如此,在健康险、企业年金、保险经纪、保险资产运营方面仍缺乏运营经验。

二、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

我国国有金融机构发展为金融控股公司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现行的金融体制和法律框架出发,大致要经过三个基本阶段:一是在严格的分业监管和机构分设情况下,允许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合作,开展某些综合经营业务;二是在分业监管情况下,允许金融机构在股权上进行合作,发展以多元化经营为目的的分支机构;三是在交叉监管或统一监管的情况下,发展金融控股集团,全面实现综合经营。从我国加入WTO到中国保险市场的全面开放,国有保险公司将把成为金融集团乃至国际化的金融集团作为战略目标,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已经呈现出阶段性和加速化发展的特点。

(一)组建保险集团股份公司,进行专业化经营、集团化发展

从国有独资保险公司到国有股份制保险公司,再到国有股份占绝对控股比例的保险集团公司,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保险集团得到快速发展。例如,1991年4月成立的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在2001年11月9日正式批准成立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公司。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进行重组改制,变更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2003年重组正式设立中国人保控股公司。此外还有中国保险(控股)集团、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截至2005年12月31日,国内已形成6家保险集团,这些保险集团的保费收入占据了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75%以上。

一些业绩表现良好的保险公司,正积极进行集团化改造。如成立于1996年8月的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9月底经中国保监会批准筹建新华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向集团化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新成立的阳光产险公司,在健康险、寿险领域成立了独立法人的专业控股子公司,积极向保险集团化发展挺进。

(二)在保险业务领域进行产业布局和整体上市

由于政策的不断放开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保险集团积极进行产业布局。各大保险集团控股公司旗下基本都建立了产险公司、寿险公司、年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健康险公司等专业化的子公司。一些保险控股集团公司还在保险行业价值链上进行资源协同,建立了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司和保险公估公司。国有保险控股集团由原来单一的一级法人制改造成了多级法人制,国有保险公司也演变成为保险控股公司。例如,平安保险集团,就抓住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于1996年成立了平安证券公司、平安信托公司、平安海外控股公司,2004年收购了福建亚洲银行,并更名为平安银行,搭建了比较完整的金融控股公司的架构和产业布局。同时,该集团紧紧跟随保监会政策放开的节奏,相继成立了平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平安养老金公司、平安健康险公司。

在这一发展阶段,制约保险集团化发展、多元化经营的主要因素仍然是资本和政策。为补充资本金和缓解偿付能力的压力,保险控股公司整体或部分上市是必然的选择,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实现了整体上市。当整体上市的时机不太成熟时,国有保险集团视具体情况,选择了对部分优良资产重组与上市的策略。如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专业化公司先后在境外成功上市,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分别拥有这些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太平洋保险集团积极推进集团筹备整体上市计划,其他准备上市的保险集团也在积极准备。

(三)以控股公司为平台,发展合适的金融控股公司

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的最终目标是使保险集团控股公司成为一个纯粹的控股母公司,控股母公司不经营具体业务,而是整个集团的管理中心,负责整体的战略规划、计划制定、资源配置、人力资源管理等重大问题。各专业子公司作为专业营运单位和经营活动的主体,是整个集团的经营中心和利润中心。

我国加入WTO后,资本市场在一定期限内继续开放,金融机构的并购活动将愈发自然和频繁。因此,国有保险公司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研究和选择自己可能的并购对象,并在最恰当的时机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成功。为了成本效益或者盈利的需要,也可能考虑出售子公司或集团控股公司的股份。

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公司化的根本动因在于通过提供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来提高竞争力。因此,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积极进入银行、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业务领域,是国有保险集团控股公司发展的一个长期战略目标。当前与保险业务具有较大相关性的是银行业,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业务相关的是证券、基金和信托业。在综合经营政策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资产管理公司和信托公司是绕过政策限制,进入其他金融业务领域的平台。从保险公司适应竞争的规律来看,应该进入银行,但根据保险公司的资本实力和发展的现状,目前还无法并购大中型或较有优势的城市银行,只能配合保险业务的区域发展战略,有选择地并购一些中小城市银行。因此,对处于资本劣势的国有保险公司来说,积极探寻与银行更深层次的合作,也是无奈的选择。

(四)比较完善的金融控股公司和国际化运营阶段

本阶段是国有保险集团控股公司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阶段。目标是融人国际金融体系、参与国际竞争,初步树立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形象。这一阶段着重应对金融市场的国际发展趋势和规则,加强与国际著名金融集团的全方位合作,通过战略合作与战略联盟、资本融合以及设立新的国际金融公司,融入国际市场,拓展集团生存空间。

三、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公司化特点

(一)国有保险集团金融控股公司化是形成金融集团的合适路径

在已经成立的保险集团中,母公司本身不从事具体业务,属于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相对母公司本身从事某一业务经营,该业务一般又是该公司的主要或重要业务的事业型母公司,具有相对明显的比较优势和专业优势。在现行法律框架下,通过形成保险金融控股公司形式进行综合经营,是当前我国保险集团建立金融集团的合适选择。金融控股公司实行集团混业、经营分业的方式,各子公司之间存在有效的防火墙。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能够有效阻断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的风险传递,维护保险体系的安全和稳健。

(二)国有保险金融控股公司基本上还处于构造业务体系的初期阶段

国有保险集团在多元化业务的开展中,真正考虑客户需要的地方还较少,仍试图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角度,开展银行、证券、保险等全面业务。各集团总体发展战略缺乏差异性,也缺乏明晰的多元化战略。国有保险公司组建控股公司的目的,是在为迟早的综合经营做准备,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发展轨迹基本体现为:海外组建控股公司,然后绕回内地进行综合经营;母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改建成控股公司,海外或国内上市,时机成熟后,与综合经营的控股子公司整合,打造巨型金融集团。各大保险集团对自身优势和发展的定位是模糊的,业务酌整合以及运行能力的整合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但与跨国金融集团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我国保险集团短期内还无法兼并较大的银行,并购目标也只能是区域性的商业银行,银行业务形成的利润短期内与保险业务以及资产管理业务形成的净利润在数量上还不具有可比性。

(三)保险金融控股公司以保险业务和资产管理为主业

金融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仍将以保险业务和资产管理为核心,主要涵盖资产管理、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方面。金融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主业和优势还是保险。保险集团公司首先要把保险这个主业做好。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发挥集团优势,成为主业突出、优势互补的以保险业为核心的金融控股集团。

资产管理业务将逐步成为保险金融控股集团的主营业务。通过资产管理,带动保险业务增长和利润的持续增长。国外金融保险集团的核心业务板块也是保险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在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市场实质性启动并获准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之后,保险公司将逐步变身为实质性的资产管理公司。随着承保利润率的走低,资产管理业务将发挥支撑作用。

目前,保险公司已获得基础设施投资资格,例如港口建设、高速公路建设等国家基础建设项目。这类投资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项目回报周期长,投资收益稳定。保险资金和资本市场的对接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组建保险投资基金、参与证券一级市场配售、购买定向债券、进行资产委托管理等。在资产匹配的原则下,其它国际通行办法也可借鉴,如实业项目投资、消费信贷、抵押贷款、可转换债券、资产证券化等。

(四)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具有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优势

由于大多数国有保险公司是国有股东占控股地位,并且大多数国有股东并不是金融集团,因而国有保险公司金融集团控股化,不会与股东发生战略冲突和业务竞争。因为进入这些保险公司的战略投资者,仅仅是把它作为海外金融集团在整个中国金融市场的总体战略布局的一枚棋子,最多是作为利润中心,而不会有兴趣去培养另外一个金融控股集团。另外,从我国金融产业政策、促进保险业发展和运营安全的角度,国家应该会鼓励和支持以保险业为核心的金融保险控股集团的发展。

四、保险金融控股公司实现综合经营的现实策略

(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便切实防范、化解风险。因为保险企业集团和子公司之间的股权结构比较复杂,容易产生关联交易、资本金重复计算等问题,如果没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严密的内控制度,就可能产生更大的风险。

(二)建立和完善以保险业和资产管理业务为主的金融业务框架,提高保险专业化经营能力

继平安集团顺利进军多个金融领域之后,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纷纷将打造一个跨行业经营的金融集团,并购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纳入战略规划。

(三)加强与其他金融业的合作,有选择地进入其他金融业

目前银行销售的寿险业务已经占到寿险保费收入的近三分之一,保险业和银行业怎样通过产权关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是目前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四)发挥整合资源优势

资源整合就是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为有效的管理打下基础。金融控股公司很重要的一个价值就是整合资源,开发符合客户需求的整合型金融商品,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发挥资源整合优势。金融控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对经营管理、资产质量、市场份额和人力资源的整合能力上。对全系统的人才、资金、技术、业务、客户等资源、销售网络等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充分发挥境内的人才、技术优势和境外的网络、培训优势,构建集中化的管控体系和高绩效的工作体系。为实现金融控股公司化,还应着力对员工进行了更完整的教育和培训,让员工在强化寿险专业的同时,扩展学习到产险、寿险、节税、理财;计算机、放贷等专业知识,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人保资本保险资产管理范文4

保险资金入市有利于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

在2003年初召开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就首次提出,要重新认识保险的功能,保险不但具有经济补偿的功能,而且具有资金融通和社会风险管理的功能。

首先,对资本市场来讲,支持保险资金直接入市,一方面可以给资本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更加充沛和源源不断的资金,有利于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积聚和提振市场人气,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未来5年我国保险业将以20%~30%的年均增长率高速增长,保险资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的地位将得到不断提升。直接入市的保险公司基于保险资金的负债性等多种因素,决定其投资风格必然偏好低风险品种,使其成为市场的稳定力量。

其次,对保险公司来讲,支持保险资金直接入市,不但可以为保险资金开辟新的投资渠道,增加投资机会,有利于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拓展投资空间,以有效分散和规避投资风险。而同时,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可以担当市场创新的生力军,有利于继续深化市场创新,进一步提高保险业对社会经济的参与度,从而为促进保险业自身和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国股市在经历了3年多的持续深幅调整后,风险已得到充分释放,已有一批上市公司具备投资价值。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已针对直接入市做好了相关的准备工作。

加强风险管理是保险资金入市的首要前提

由于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控制能力和水平,所以在支持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同时,必须加强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管理和监控,这是促使保险资金顺利直接入市的首要前提。换言之,资本市场对保险公司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从这个角度来讲,有效防范和控制保险资金的运用风险,提高保险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当前保险资金运用所面临的最关键问题。

在风险管理和控制机制上,保监会认真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和国内成功经验,首次引入了独立专业的第三方托管,确定了托管银行的外部监督职责,建立了分工明确和相互制衡的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控制机制,引入独立专业的第三方托管是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不仅有利于完全杜绝以前将股票资产交由资产管理公司保管所容易引发的券商挪用风险,确保保险公司股票资产的独立性和安全性,而且有利于保险机构投资者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业务,提高股票投资交易的透明度,维护保险资金持有人的合法权益。

在市场监管上,保监会、证监会和银监会这三个监管部门经协商,决定建立对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的协同监管机制,该监管机制具有信息共享、沟通便捷、职责明确的优点。实行交叉监管,有效弥补单方监管可能出现的“真空”和“盲区”,从而有效实现跨行业的协同监管。

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效应是一个长期过程

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将会对一级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关于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保险机构投资者证券账户申购新股,不设申购上限;其次,由于一个交易席位上可以开设多个证券账户,证券账户是按保险产品名称来开立,这样一家保险机构投资者就可以按照不同保险产品开设不同的证券账户。申购新股不设上限,加上一个交易席位上可以开设多个证券账户,使得保险机构投资者在申购新股时享有优惠权,拥有其他机构投资者所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这表明一级市场将对保险机构投资者形成巨大的吸引力。

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对二级市场产生的影响,需要从长期、短期两个方面来看。虽然目前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的政策绿灯已经开启,但这并不意味着保险资金会立刻、大规模、集中地涌入股市,而会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也就是说,保险资金直接入市不会呈现滔滔江水之势,而将表现为细水长流的状态。可见,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对促进我国证券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将逐步显现出来,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其政策效应将体现出“潜移默化”的缓释特点。短期而言,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规模和节奏不仅取决于各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完成必备手续的进程和入市意愿,而且更取决于国内股市的波动性能否逐渐平稳、上市公司能否提供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机构投资者能否有效地参与公司治理等因素。现在我国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的上限比例将逐步提高,预计在未来3~5年内有望达到10%。专家预测,到2007年,我国保险公司的可运用资金将超过3万亿元,据此推算,届时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最大额度更加可观,将达到3000多亿元。

保险资金垂青低风险投资品种

《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保险机构投资者确定可投资的股票范围,应当考虑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收益能力、信息透明度、股票流动性等各项指标。保险机构投资者必须在可投资的股票范围之内投资股票。保险机构投资者应当在投资前确定股票投资业绩衡量基准,并以绩优、蓝筹及流动性强的股票所确定的指数为该基准的参考。对于被交易所实行“特别处理”“警示存在终止上市风险的特别处理”或者已终止上市;其价格在过去12个月中涨幅超过100%;存在被人为操纵嫌疑;其上市公司已披露业绩大幅下滑、严重亏损或者未来将出现严重亏损;其上市公司已披露正在接受监管部门调查或者最近1年内受到监管部门严重处罚等7种股票,保险机构投资者不得投资。这表明保险资金以安全性、流动性为追求的首要目标,遵循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原则,秉承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坚持审慎、安全、稳健、分散投资的风格,在有效控制投资运作风险的前提下,优化资产配置,以保证保险公司股票资产的保值增值.作为稳健型的长期投资者,保险机构投资者会充分考虑不同保险产品的负债特点和流动性,秉承价值投资和稳健投资的理念,注重公司分红能力,着眼于获取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保险机构投资者可直接投资股市

目前保险公司正在进行直接入市的准备工作,包括交易系统的技术调试、证券账户的开立、专用席位的申请或租用、股票资产托管等事宜。专家预计如果这些工作进展顺利的话,这些配套实施文件出台后,保险资金就可以直接入市了。目前已开业的保险机构投资者有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和华泰资产管理公司等3家,获批开业的保险机构投资者有中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申请待批的保险机构投资者有平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新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泰康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太平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太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 5家。预计今年这些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手中管理的保险资金将占保险业全部可运用资金的90%以上。

2005年2月21日,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已率先分别从上交所和深交所获得了股票投资交易专用席位,成为首家获得股票投资专用席位的保险机构投资者。目前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华泰、中国再保险、泰康和太平人寿等6家保险机构投资者已取得中国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出具的开立证券账户或专用席位的确认函,完成了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有关申报的准备工作。鉴于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着保险业近一半的可直接入市资金,此举意味着保险机构投资者可直接投资股市。业内人士推算,这6家保险公司直接入市的最大额度约为400亿元。

人保资本保险资产管理范文5

    直接入市万事俱备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鸿翼认为,《通知》为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扫除了技术操作上的障碍,保险资金入市将进入实质性阶段。

    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意味着资本市场将大规模地引入合规资金,这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中国股市经历了5年的调整后,风险得到了大量释放,已经有一批上市公司具备了投资价值和吸引力。从去年起,人保资产管理公司就一直在关注资本市场,并针对直接入市进行了相关准备工作。

    如今,保险公司直接入市的道路铺就,保险公司更多期待的是,资本市场能进一步理顺、解决长期存在的深层次制度问题,坚定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为更多的合规机构投资者入市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泰康人寿保险公司资产管理中心总经理段国圣说,《通知》等一系列配套文件的出台,对保险公司本身来说,意味着投资能够多元化了,能够起到分散投资风险的作用。只要在风险控制适当的情况下,对保险公司投资回报将有正面的帮助。

    段国圣指出,对证券市场来说,由于保险公司的投资理念是价值性投资的理念,追求长期性、稳健性的目标,对整个市场尤其是对一些绩优的股票会有支撑的作用。保险资金有好几百亿,对市场有稳定作用。但是,这也并不是说政策刚为保险资金打开通道,保险资金就会马上入市。

    段国圣表示,这一系列配套文件出台后,保险公司在最多两周之内就可以入市了。目前技术调试、开户等工作加起来需要一至两周的时间。此前各保险公司已经向保监会递交了有关的申请报告,如有的公司要申请独立席位等,申请报告早就递上去了。一般来说,保险公司做相关的研究已有很长时间,包括招兵买马的工作一年以前大家都做了。去年中国保监会联合中国证监会下发《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后,不少准备工作去年就在做。另外席位问题也很简单,租一个或买一个,只要几天的功夫。另外就是与银行谈托管问题等。现在大家主要在做交易系统的调试工作。

    市场长期资金持续增加

    华安基金投资总监王国卫认为,保险资金入市是个比较正面的消息。尽管对基金而言,未来的基金份额可能面临一些压力。但是,保险资金在投资上追求长期性、稳健性的目标,会对市场产生比较良性的影响。他预计,保险资金入市后会更关注经营稳健、分红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和如今市场内单纯关注成长性的投资导向形成差异。

    他同时认为,由于初期入市的资金规模不会太大,保险资金的入市效应将更多地体现出"潜移默化"的特点,其深远影响将会在未来几年后逐步显现。这样的状况和1998年基金入市后的市场影响比较类似。

    也有基金经理认为,保险资金入市的消息将会对市场产生直接的激励作用。保险资金入市将会使得市场的资金供给持续增加,对于市场来说有明显的利好作用。而从去年的社保增加投资额度,到节前的年金入市细则公布,再到如今的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取得实质性突破,管理层持续拓宽长期资金入市渠道,增加市场长期资金供给的政策意图也得到进一步强化。

    协同监管机制建立

    有关权威人士认为,此次中国保监会会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制定《关于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等配套文件的出台,表明在落实"国九条"方面,各监管部门的协调机制完善、协调能力提高了。

人保资本保险资产管理范文6

端午假期前夕(5月26日),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天弘基金”)一则关于余额宝的最高额度将从100万元调为25万元的公告,在余额宝投资者中引起了一番骚动。

对于广大“基民”来说,相当一部分人对基金的认知由余额宝启蒙。截至今年一季度,余额宝规模已达1.14万亿元,在天弘基金1.2万亿元的基金总规模中占比高达95%。天弘基金不仅成为唯一一家基金资产规模过万亿元的基金管理公司,亦成为基金投资者人数最多(3亿人)和净利润最高(94.87亿元)的基金管理公司。

如今成立12年的天弘基金,在2013年推出被称为“余额宝”的首款互联网基金产品――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之前,还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余额宝不仅改变了其自身的命运,亦改变了整个公募基金行业的业态。

天弘基金创造的“神话”虽然很难复制,但是以新模式发掘“基民”对基金的兴趣和投资潜力,亦对逾百家基金管理公司拓疆大有启发。

对于正在市场上崛起的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来说,开发个人投资者对自己的兴趣,更是成为当务之急。

基金是保险公司最早投资的品种之一,从买基金到卖基金,保险公司走过了十年时间。早在2006年就在讨论和酝酿的保险系基金公司,经历了几轮牛、熊市的起起伏伏,在余额宝出现的同年,首家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国寿安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国寿安保”)才正式成立。

也正是在这一年,一家叫中原英石的基金公司成立。后来被中国太平保险集团(0966.HK)旗下的太平资产管理公司收入囊中后改名太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太平基金”),成为首家以股权收购方式而来的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

仅用三年时间,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已由一家发展到如今的七家(含平安大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还有五家尚在筹建或申请中。今年以来,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公募基金事业部挂牌开业,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有限公司(601601.SH、2601.HK)宣布通过旗下的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拟收购国联安基金。至此,四大保险巨头已悉数集结于基金业。

背靠保险公司股东这棵现成大树的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被外界视为“衔玉而生”,然而“高富帅”也有成长的烦恼。太平基金董事长汤海涛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坦言,在初创期没有集团的支持不行,仅仅靠“拼爹”是不够的,“外因固然很重要,但自身努力更重要”。

目前公募基金行业形成了银行系、券商系和信托系等几大派别,与之相比,成立只有三年的保险系尚属新兵,既没有银行系强大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也不如券商系在权益类品种的投资能力强,亦不及信托系身段灵活。

诸位受访的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高管表示,保险系基金需要尽快从以往主要面向机构客户,转向个人投资者,尽快打开个人财富管理的渠道,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服务平台,成长为普惠金融的生力军。

2016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行业格局剧烈分化。诸位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高管表示,将尽快建立起多元化的产品线,开拓互联网新型销售渠道,在发挥既有优势的同时,补齐短板。

面临挑战的同时,机遇当前。在货币市场基金依然保持强劲增势之时,FOF基金获准开闸、税优养老型基金厉兵秣马,对于一向擅长机构投资的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来说,亦是新的发展机会。多位保U系基金高管认为,机构投资者未来将是公募基金业的中坚力量之一,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想象空间。除了开拓个人投资者,还要高度重视银行理财、保险机构、社保机构以及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

“接下来的路还很长,挑战刚刚开始。”汤海涛表示。一位保险系基金高管则认为,目前金融普惠的目标远远没有实现,线上客户依然还有开发的空间,保险系基金目前“还没有出现行业领跑者”。 十年探索,路径各异

2004年,随着股市复苏,基金销售开始升温,保险公司开始有意进军基金业分一杯羹。几家险企都曾有所行动,比如,人保财险曾与汉唐证券商谈过以债转股方式接手汉唐澳银基金,平安保险则谋求与美国大联资产管理公司谋求成立合资基金公司,太平洋保险亦传出与交通银行和汇丰银行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而中国人寿则曾与华夏基金有过接触,讨论过投资事宜。

时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05年全国证券监管会议上曾表示,将研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试点。保监会亦对外表示正加快研究通过多种方式设立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

不久,保险系基金试点获有关部门原则同意。证、保两大监管部门曾举行协商会议,起草“保险公司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彼时,平安保险和中国人保向保监会提交了申请设立基金公司的方案,中国人寿高层亦表示,保险公司设立基金公司可以抢占综合金融制高点。

然而,当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已走上扩容之路,分享到2006年以来的牛市带来的财富效应,保险系基金公司仍然“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经历了数个牛熊市的转换后,保险业终于在2013年迎来开闸。2013年2月,《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直接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6月新《基金法》实施,正式允许符合条件的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基金业务。当月,证监会、保监会联合《保险机构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办法》,保险机构可以采用发起设立或收购股权等方式进入基金业。

曾有数位保险业资管人士对《财经》记者感叹,最初是保险公司急于进军基金业,特别是2007年大牛市带来基金井喷之时,奈何一直未获放行。后来随着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一再拓宽,保险公司对于拥有自己的基金公司意兴阑珊,反倒是有关部门更希望其加盟。

保险系基金开闸的时机颇为微妙:2012年股指在震荡中走低,11月27日上证指数收于1991点,重回“1时代”,12月4日更是以下探至1949点创下2009年1月以来新低。2013年2月初股指虽然一度冲上2444点,但此后掉头向下,甚至创出1849点新低。

2012年7月“基金业一哥”王亚伟辞职,开始掀起一波延绵至2015年的基金经理“奔私(私募)潮”。

正是在这样的时局下,保险系基金入场。国寿安保作为首家保险系基金公司于2013年10月低调成立。据了解,当时基金经理纷纷“奔私”,作为一家新公司且是首家保险系基金公司,国寿安保在成立后近一年时间里,很难找到合适的基金经理。

据《财经》记者了解,按照国寿安保成立时确立的市场化发展之路,为了吸引人才,国寿安保开始在股票投资部试点事业部制,将人事、财务、投资等权限下放至事业部,股票基金经理可以参与公司净管理费的分成,专户投资经理和其他公募基金经理则分享超额投资收益的激励。

国寿安保试点事业部制后,发展得不错,公司成立第一年即实现盈利。

《保险机构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办法》当月,余额宝横空出世,原本通常被机构投资者用来保持流动性的货币市场基金,经由支付宝平台包装,变身为国民级理财神器,启蒙了众多从未接触过基金产品的人的理财意识。一个万亿级货币市场基金市场悄然撬动。

有保险业人士指出,回^来看,2013年余额宝引爆基金市场潜力之时,保险系基金适逢开闸,也不失为踩准了点。

而受访的多位保险系基金公司高管则表示,保险系进入公募基金管理业务领域,是大资管时代全方位竞争的必然趋势,是切入财富管理的重要平台,是保险集团进行金控布局不可或缺的一环。

时势适然。多家保险公司加快了进军基金业的步伐。2015年,阳光保险参股的泓德基金成立,当年,安邦人寿和民生人寿分别获得保监会批准筹建和收购基金公司。

这几家保险系基金公司路径不一,各有特点:国寿安保是国寿资管公司与澳大利亚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华泰保兴基金由华泰保险集团发起并控股,其中高管及核心人员合计持股20%。泓德基金则是首家由专业人士发起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原阳光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德晓持股26%,作为第一大股东,阳光保险集团持股25%,位居第二。太平基金通过股权收购方式获得一张现成基金牌照。泰康资产管理公司是首家以事业部制开展基金业务的保险系资管公司,人保资管公司亦采用了这种形式。

太保资产管理公司则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举牌受让的方式,拟收购国泰君安所持有的国联安基金51%的股权。

民生人寿进军基金业之路则复杂一些。2014年8月14日,浙商基金原股东浙商证券和养生堂在浙江杭州产权交易中心,以1.77亿元挂牌转让浙商基金合计50%股权。民生人寿旗下民生通惠资管公司曾参与竞购,但最终被浙商基金股东之一、万向系旗下的通联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竞得。随后,同属万向系的民生人寿获保监会批准以2.04亿元收购浙商基金50%股权。

发展进度上,各家亦有差别。从目前成立的情况来看,国有背景的老牌公司从批筹到开业,进展神速。而2015年已获保监会核准的安邦人寿成立安邦基金和民生人寿收购浙商基金,截至目前未有新的进展,仍尚未拿到证监会批文。

至于哪种是保险机构进军基金业的最优路径,业内亦有不同的声音。参与了太平基金收购过程的汤海涛认为,通过收购的方式,比新设公司效率高,能很快进入基金业,但是找到好标的并不容易。对于太平这样具有国企背景的公司来说,收购的首要标准是壳资源要干净,没有负面,亦未受过监管部门处罚。

业绩居末但身家清白的中原英石基金进入太平保险的视野。该公司股东中原英石的股东中原证券和英国安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Ashmore)亦希望太平保险集团接盘,双方洽谈顺利,从达成股权收购意向到开业,仅用了一年。太平资管通过先收购再增资的两步走方式,最终获得70%的控股权。

不过,汤海涛亦表示,虽然收购牌照可以较快进入基金业,但进入后的整合过程则比新设立的公司艰难得多,就如同旧城改造比新建楼盘要复杂。双方在文化、人员、业务等方面的融合非常不容易。“流程的进一步优化仍在进行。我来这儿以后,头发都白了很多。”汤海涛笑称。

汤海涛认为,几种模式相比,可能新设公司是较好的选择,虽然筹建期较长,但法人治理清晰,经营布局可以一步到位,效率最高。

与国寿安保只在某个业务板块实行事业部制、泓德基金对优秀基金经理采用事业部制不同,2015年4月27日获得基金牌照的泰康资产公司,在旗下采用了公募基金事业部制。

泰康资产副总经理、公募基金事业部总经理金志刚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事业部形式开展公募基金业务,在起步阶段可以借助公司现在的优势,在资源共享、运营、IT、法律、风控和财务等方面有良好的基础。不过,联合风控和沟通的成本也会增加。

汤海涛则认为,公募基金事业部制虽然成立相对比较便捷,但一个问题在于,如果放在保险资产旗下,则事业部将面临同时受到证监会、保监会的监管,而各自的监管体系不同,在产品审批、业务经营等方面可能会有不同的监管要求。另外,在保险资产公司的机构投资平台上直接运作个人理财产品,经营的方向也有所差异。

金志刚亦表示,事业部和独立子公司形式各有利弊,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组织形式。据介绍,泰康资产公司也在论证成立基金子公司的可能性。 大树下好乘凉?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4月,公募基金资产合计达9.53万亿元。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09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保险资管公司则有2家。

随着新的主体不断进入,基金业竞争日趋激烈,进入行业前列的门槛亦随之提升。比如,2014年,进入行业前十的门槛是1157亿元,2015年则升至2513亿元,2016年,进一步升为3387亿元。

与此同时,行业集中度则呈逐年下降之势。2014年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占全市场的52.33%,2015年为49.07%,2016年为47.29%。一位基金业人士表示,这反映出行业竞争格局日趋激烈的特征,体现出新进入者对于市场份额的抢占。

“基金业就是拼爹的行业。”基金业人士常以此自嘲。

“拼爹”的趋势在去年下半年愈发明显。2016年下半年以来,多家行业领先的老牌基金管理人规模排名下滑,有的规模下滑千亿。银行系基金则在规模排名前十中占据四席。其中,总规模仅次于天弘基金的工银瑞信基金的非货币基金以3742亿元规模排名第一,成为唯一一家非货币基金规模超过3000亿元的基金公司。今年3月,工银瑞信一单募集规模便高达909亿元,羡煞同行。

随着越来越多保险公司进军基金业,保险系基金板块也开始逐渐发力。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国寿安保以908亿元位居第25名,位次上升7位,规模增长123亿元。泓德基金和太平基金的基金规模都已过百亿元,特别是2015年末仅有1300万元资产规模的中原英石基金,变身为太平基金后,发行的首只公募货币基金首募119亿元,创下保险系公募基金产品首募资金规模纪录。到2016年末,其公募基金资产规模已激增至152亿元,名次则从末席升至第71位。

汤海涛透露,除了第三方机构认购,太平保险集团也给予了很好的支持。“顺利实现首发,为公司的运行打下比较好的基础,关键是提升了信心。”

据介绍,为了支持太平基金尽快打开市场,根据太平集团的规划,将给予其一定的支持。

一位保险机构出身的保险系基金高管谈及保险公司股东对公司的支持的切身感受是,母公司的品牌效应,使得他们在与机构投资者谈合作和投标时非常容易得到认可,“保险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理念和风控方法,与很多机构投资者风控要求一致,比较适合于机构投资者的需求”。

一些保险系基金公司管理层跨界履历所长期积累的人脉,也为公司迅速打开局面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我们成立后,得到了很多原来的银行客户的支持。如果是(别的)新基金公司,和国有大行达成代销合作太难了,包括人才招聘,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如果没有一定的口碑,人家凭什么选择白手起家的公司?”一位保险系基金高管表示。

一位银行系基金公司中层人士表示,保险公司一直是基金大户,现在成立了保险系基金公司,到哪家银行谈合作,银行多少都得给面子。特别是有大公司背景的,更是银行的座上客。

诸保险系基金公司高管认为,保险系母公司的支持和影响,并不仅仅在于对其产品的“买买买”模式,而是来自保险系的思维特点和投资风格这类企业DNA。华泰保兴基金总经理王冠龙认为,保险公司擅长做固定收益类投资,比较关注国家宏观形势和国际大局,习惯于自上而下的思维,“这有助于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资产配置,在这一点上可能和别的基金公司有很大的不同,也是我们的优势”。

另外,保险系基金公司普遍更重视风控,风险偏好相对比其他基金低,看重回报与风险之间的相对平衡,受托保险资金具有天然的优势。这使得其与保险机构合作时,比较能够得到昔日同行的认同感。

对于保险系基金公司来说,股东业务绝不会仅仅是全部的追求,开拓来自第三方机构的业务和个人投资者的业务,才是长久发展的决胜之道。

对于保险集团来说,进军基金业是其顺应大资管时代开拓财富管理领域的现实,完善金控平台的重要一步。从目前保险集团的布局来看,基金公司正是切入财富管理的绝佳平台。

保险系基金之于保险集团的意义在于,使得其金融综合化经营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推动其在金融业务领域的战略性布局。借助基金公司的平台作用,实现集团旗下不同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

但是,从以往主要做机构业务,如何转而面向个人投资者,是保险系基金面临的共同问题。“对整个保险系公募基金行业都是一个挑战。”王德晓表示。

在外界看来,保险公司股东庞大的人销售团队,是现成的销售资源,银保长期的渠道合作,亦可为之所用。据了解,国寿安保的兄弟公司中国人寿股份公司(601628.SH,1628.HK)去年已取得公募基金的销售资格。按照其规划,依托中国人寿150余万保险人团队的强大销售能力,有望成为具有保险系基金公司鲜明特点的保险代销渠道。不过,受访的多位保险系基金高管表示,以保险营销员代销基金产品并非顺理成章的事。目前已开业的公司中,保险系股东的销售团队都还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多位保险系基金高管剖析,这有几个原因,一是营销员代销基金,需要首先取得基金从业资格证书,目前获得该资格证书的营销员并不多。

另外,基金产品和保险产品的销售佣金提取方式、比例有所不同。如何让保险营销员有强烈意愿代销基金,多位保险系基金公司高管表示,还需要进行相应的研究和探索,目前还没有成为主要渠道。

目前保险系基金仍以银行渠道、第三方平台以及基金公司自身的直销渠道为主。银行代销手续费压力日益加大,而银行渠道的基金客羧禾宕嬖诓晃榷ㄐ浴6互联网平台的特性,则适合销售三个月以内的能产生持续流量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