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范文1
一、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在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等方面有了突破性的改变,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作者深入分析了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现状。
1.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组织形式
现阶段,大多数学校在开设初中美术鉴赏课时采取的组织形式都是课堂教学,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对学生进行过课外教学。新课改对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要求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以及周边的艺术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学校只进行课堂内的教学很难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学生没有课外的学习经历和课外的作业,即使有的话完成的质量也不高。同时,因为学生的课外作业质量过低,很多教师也就自动地放弃了对学生布置课外作业。
2.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学校在初中美术鉴赏课这门学科上安排的教学时间比较有限,学生的美术基础又普遍不佳,无法像其他学科一样进行口头或文字方面的教学检测。实际上学生在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也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美术鉴赏教师对教学课时的安排不够科学合理,课堂上的作业学生不能随堂完成;其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现实的困难,比如对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内容理解不到位或者美术鉴赏课学习的工具不齐全;其三,学生对美术鉴赏课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也没有对美术鉴赏课给予足够的重视。
3.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设备情况
根据目前的状况来看,有一部分学校的美术鉴赏课教学设备比较完善,大部分学校无法保证学生能够在专业的美术教室中进行美术鉴赏课,如果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室,就很可能会影响学生对国画等传统美术课程的学习;如果没有现代化的计算机设备,也会影响学生在美术鉴赏时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另外,也存在着教师对教学设备使用不熟练而不使用专业教学设备的情况。这些都影响了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以后不难看出,目前在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美术鉴赏课的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的学习领域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一,在美术鉴赏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有进行语言表达和评论表述自己美术观点的机会;其二,很多美术教师对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更没有精心安排的教学设计环节;其三,学生在上美术鉴赏课时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临摹,机械地模仿,很少加入自己的想法;其四,学生的美术作品局限于课堂上学习的内容,缺乏趣味性;其五,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美术设计时,思维比较局限,缺乏创新性和知识性。
2.欣赏与评述学习领域
在美术鉴赏课的欣赏与评述学习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教师对整个课程体系没有清晰的教学目标,无法按照新课改中对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要求来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其主要表现如下:其一,很多美术教师忽略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只是凭借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授课;其二,对学生的欣赏教学环节,常常用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取代实际的欣赏过程,没有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其三,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联系实际生活,导致学生对身边的美术现象没有判断力,无法形成良好的鉴赏情趣;其四,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没有设置一些高质量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三、改进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具体策略
在深刻认识到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对学生的意义以及深入分析了初中美术鉴赏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后,我们应该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改进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质量,对此,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1.提高对初中美术鉴赏课的重视程度
学校的支持和重视是提高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美术鉴赏课是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以及审美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目前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学校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加大支持力度,保证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课时。另外,在美术鉴赏课的鉴赏资料方面,学校也要在图书馆以及计算机设备等方面满足师生的需求,并在教学过程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美术鉴赏课的积极性。
2.加强对学生美术鉴赏基础知识的教育
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鉴赏知识有利于初中美术鉴赏课的顺利开展。由于目前很多学生在上初中以前都缺乏系统的美术鉴赏基础知识,所以学校在开设美术鉴赏课之前应该加强对学生美术鉴赏基础知识的教育。比如让学生学习关于美术的概念、分类等美术基础知识,让学生学会用美术的思维来鉴赏美术作品,一点点地从初级学起,进而在美术鉴赏的道路上向前发展,提高自身的审美观。
3.提高美术鉴赏教师的综合素质
美术鉴赏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着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美术鉴赏教师的综合素质:其一,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多深造、多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保证从专业的角度给学生传授知识。其二,教师之间要多交流沟通。学校可以经常组织美术教师座谈,讨论交流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改进。其三,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让美术鉴赏课的氛围变得轻松愉快,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范文2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断更新,要求教师合理把握教材的同时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把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作品欣赏放在同等地位,使美术欣赏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欣赏教学理念;切实提高欣赏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提高。
关键词:有效提高 美术欣赏 教学策略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以及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本文就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有效提高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策略。
1 提高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
新课程改革无论作何改新,如果脱离了教师这一最基本的要素,脱离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将如何去实施新课程?就不可能发挥新课程所带来的优势,特别对于一个美术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因此作为课程改革中的美术教师基本素养将面临新课程的挑战。
教师是美术教学活动的主体,首先扮演的是文化传递者的角色,然而,多数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并不关注作品的创作文化背景,教师自身也缺乏对当前的文化背景及这一背景对美术教育的认识,这一现象也足以说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提高自身艺术素养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提高美术教师的艺术素养呢?
1.1 美术欣赏课的学科特征要求美术教师有丰富的美术史、美术基础、美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理论知识的素养以及同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提高美术教师对美术学科的认识。
1.2 作为美术教师还应当形成现代文化心态,广泛的了解和接纳来自不同时代、社会、艺术流派的美术作品,形成一种建立于世界文化基础上的审美文化态度。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必须多渠道接受不同美术信息:例如:参观博物馆,大型展览,艺术交流、利用网络资源等,这样即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又了解了当代美术的特征,从而学会鉴赏和评论,从而加深对美术的理解。此外,还要积极思考、探索、交流,以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来迎接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挑战。
2 把美术常识学习和作品欣赏并重
美术常识就是关于美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艺术语言等,美术常识重在研究美;美术欣赏是一种视觉心理活动,重在感受美。如果美术欣赏课只重视作品的直观感受分析,而忽视了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其结果必将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欣赏方法难以掌握,欣赏能力难以形成。美术欣赏只能是停留在简单的肤浅的层面上,相反高层次的美术欣赏应以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为理论支撑而得以实现。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由于学生缺少美术欣赏的理论知识、方法和经验,在面对一件作品时,只会用现有经验来判断:“像不像”“画的是什么”“好看不好看”等审美态度来对待,这只能使美术欣赏活动误入歧途。如:欣赏史前美术雕塑作品《维林多夫的裸女》,若以像不像去评判这件作品,而不以作者为何对女性的生理特征进行极度夸张的艺术处理方面去研究探讨和分析,学生是不会正确理解这件作品的。同样,以“好看不好看”来评述美术作品,对高中生而言可以说是肤浅的,我们知道,“美”给人的感受是多样的:有和谐美,悲壮美,崇高美,有形式美,也有内容之美。美具有多元性,复杂性,不少的“美感”是通过不美的形式来表现的,如蒙克的作品《呐喊》,正是通过极不协调的色彩和近乎可怕的形象把人类极端的孤独和苦闷,以及那种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画家在这里可以说是以视觉的符号来传达听觉的感受,把凄惨的尖叫变成了可见的振动,画面上的情感被推向了极致,使压抑的情绪在此得以释放而获得特有的“美感”。所有这些,若不通过美术基础知识,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而以像和不像,美不美去评述它,美术欣赏将难以收到实效。
3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欣赏教学理念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大致分自由欣赏式、理论阐述式和欣赏启发式三种。自由欣赏式就是学生自由欣赏作品,教师不作任何指导,这种方式缺少教师理论指引,学生欣赏欣赏作品受到较大限制,很难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效果。理论阐述式就是教师对作品进行理论阐述,学生跟教师的理念进行作品赏析。这种方式忽视了学生作为欣赏主体的参与主动性。而欣赏启发式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通过提示、参与分析、组织讨论等手段来让学生自我感受分析作品,做出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这种方式真正体现了学生自我感受、欣赏、深入理解作品的主体参与性,从欣赏中掌握方法,让学生从无序、被动欣赏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欣赏的主体,最终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启发式教学策略可通过“直观感受――参与分析――比较评价”的过程来实现。首先让学生对作品进行直观的观察和感受来获得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教师在学生直观感受作品前不应对作品加以任何形式的阐述和评论,以免造成学生的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禁锢从而形成定势思维。第二阶段参与分析,即理性分析阶段,教师在学生获取、感受作品的外部形式美的同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从作品的题材、造型、明暗、色彩、空间、肌理、风格等方面入手作初期的分析,进而逐渐由表及里的推进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形式的研究,最终引发对艺术形象构成和思想内涵的理解。在分析过程中,教师适时提示,启发、引导学生感知、分析作品,让学生从分析中掌握方法。第三阶段比较评价,经过对作品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后,引导学生再次深入认识作品,对同类不同时期、不同类同一时期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可以清晰的感觉到美术史发展跳动的脉搏,增强学生对作品的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及审美素养的提高。
同时教师应强调学生扭转“课本上的见解都是正确的‘被动式’”的观念,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我见解,教师切不可求全责备适时给予肯定(至少学生进行了主动思考,教师做正确引导即可)。总之,只要教师做到心系学生,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联系学生实际,积极实践,大胆探索,紧紧围绕素质教育,一定会在美术欣赏教学领域中大有收获的。
通过以上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识到: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只要运用辨证的思维和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积极探索有效的美术欣赏教学的策略,这样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 《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 杜卫著.《美育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范文3
一、戒骄戒躁,脚踏实地
不可否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越来越弱,这也意味着学生选择自己喜欢专业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因此,大多数学生在美术方面基础浅,底子薄,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因此老师要从学生的基础知识入手,一步一步的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切忌急功近利,进行“填鸭式”教育,在学生模棱两可之时便急于进入下一章的教学。特别是在学生刚开始接触这一种全新的知识时,要特别注意对他们兴趣的培养。比如可以举行一些美术作品的展览,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名家大作,让他们真正意识到美术给视觉和心灵所带来的冲击,为美术的力量所折服,进一步会产生学习的冲动。这一环节就实现了学生与老师之间能够进行有效对话的可能性,在志趣上可以达到统一,便捷了教学的开展。
二、采用灵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造力
灵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造力是实现美术教学方法多样化的重要途径。
师资力量薄弱不是一时间能够解决的事情,它存在着很多复杂的历史因素,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来不断进行调整,因此,我们只能重视已有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美术教学的多样化。
首先,实现课程设置的多样化。由于美术这一课程对于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目标设置的时候就应该要协调好理论型课程、实践型课程,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学校方面要优化课程的设置,实现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的平衡,相互为依托,不可顾此失彼。这两者相辅相成,可实现相互促进。专业基础课重在扎实基础,为更深层次的学习做铺垫,而专业课程则重在对知识的进一步升华,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挖掘学生的自身艺术内涵,这是走向艺术殿堂的跳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如何有效的结合。同时,学校还可以增加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相应学习课程,在时间相对充裕的时候,进行教学,以打破教学内容陈旧的僵局。
其次,实现教学思想的多样化。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会造成很大的疏忽。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无法满足其汲取更多知识的需要,才能也没有发挥的余地,只能被束缚在小小的空间里;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基础知识薄弱,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脚步,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兴趣。因此,老师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点、能力强弱情况,尽可能的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发挥的空间。老师个人精力有限,但是可以采取“优生带差生”的这一种方式。比如,广告制作这一课题,学生可以各尽其能,精于设计的同学可以完成广告设计,善于计算机的同学可以进行广告制作。在小组合作之中,相互借鉴,扬长避短,汲取他人长处。当然,老师最后的时候可以对各小组的合作及完成的情况进行点评,或者设置成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另外,老师要加强启发性教学,这一种思想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比如,在学习素描的时候,在理论基础之上,老师一方面要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尝试着探索如何能够更好地实现明暗变化,怎样的线条才能提高画的质量;另一方面,老师要注意提问方式,老师提的问题要具有探索性和思考价值,切忌直白、一眼便知道答案。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布置的作业弹性要大,形式多样,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最后,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老师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形成一套具有自己风格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这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利用身边有效的资源,并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泥塑教学中可以改变一下原料,用面粉代替传统的泥土,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中泥土难找的难题。还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找到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自然或观察城市中具有特色的一些建筑,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能够运用理论解释这些东西的原理,鼓励学生能够非常踊跃地收集大量生活中的素材,并进行构思、构图、描绘,充分去表现自己的创作形式和创作技巧。
三、结语
就目前美术教学而言,现代美术的教学涵盖了艺术的很多方面,涉及面非常广,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生这一主体的接受能力,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教授传统美术课程的同时,结合现代美术潮流与技术手段让学生发挥自主性,自由创作,培养探索意识,不断改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实现美术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参考文献】
[1]周震亚.高职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2]路斌.在活动中创造美—美术课堂的目标教学法[J]. 科技信息.2009(17)
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高师美术教育;教师职业素质;教育实践;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3---0193---02
绘画表现以真挚、生动的感情去拨动人的心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是其他一切艺术无法替代的一种美的形式。美术具有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以及增强创造能力的重要作用。高师美术专业学生的师范职业特性决定他们是基础教育美术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和实践者。基础美术教育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基础美术教育改革的成绩,决定基础美术教育的方向、水平和质量。美术教师不仅是人类社会美术文化的传承者和发展者,而且也是实施艺术审美教育、塑造完美人格的“灵魂工程师”。如果没有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再好的方案、计划也将付之东流,因此,重视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是高师美术教育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高师美术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是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专门教育机构,其实质是一种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为教学目标的职业教育。从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及《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为当代教育带来了一系列崭新的变化。经过近十年的教改,美术教育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标准等方面作了较大的调整。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高要求,美术教育的发展必然会给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对高师美术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高师美术专业学生具备新的职业素质。
一、高师美术专业学生应热爱美术教育事业,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
合格的美术教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和马列主义文艺观,热爱美术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这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师资队伍建设上显得尤为重要。高尚的道德素质,要求美术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是最重要的精神要素之一。热爱美术教育事业也是美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要求。有了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产生强大的持久的动力,才能忠于职守、踏实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除了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外,还应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还要求美术教师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搞绘画艺术,可贵的是功力和灵气;搞美术教育,最重要的是热忱和无私。当一个画匠要比当一个画家容易得多,而当一个画家与当一个美术教育家相比,后者比前者艰巨得多。因而,美术教师的道德素质应表现为献身教育、志向坚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美术教育事业是需要付出艰苦劳动而又没有丰厚回报的一项事业,高师学生一定要明确教师职业性质所要求具备的奉献精神和自律性,并且时时刻刻以美术教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美术教师只有热爱美术教育这一职业,才能够把自己对美术的感受、体会与热爱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获得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去热爱美术教师这一职业;另一方面,美术教师还应该热爱学生,真正把学生自身的发展放到第一位,才能够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成为真正的“灵魂启迪者”,使美术发挥其净化灵魂、陶冶情操的作用。
二、高师美术专业学生应具备丰富的文化修养和内涵,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
美术教师应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全面的综合素质包括全面的文化知识素质和智能素质,以及精深的专业知识素养。长期以来,高师美术教育太过注重绘画技能的培养。忽略了美术教育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以及美术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这一点首先就表现在高师的招生考试模式上。例如,对美术考生的文化课分数要求不高,而学生入学后往往将美术作为自己的主修课程,不认真对待文化课的学习。另外,许多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中也忽视了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课程设置。因此,高师院校美术专业的大多数学生存在着人文意识淡薄、文化水平偏低、研究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高师学生的专业发展,也将使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出现偏差。
首先,要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在科技、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的新发现充斥着各个知识领域,新理论、新学科、新技术令人目不暇接,但各学科的基础知识是相对稳定的,只有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才能沉着应变,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其次,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长期以来,高校美术教育普遍存在画地为牢的状况,教中国画的教师不去过问色彩或工艺;甚至教中国花鸟画的教师还要分为工笔和写意两大阵营,专业方向分得太细太窄。这种状况带来的副效应就是因人设课、编制的膨胀、师资力量的浪费等等。现代艺术发展的特性之一就是由分化走向综合,材料、技法、语言的综合运用使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正在模糊。因此,高校美术教师应具有全面的艺术素养,提倡一专多能。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美术和美术教育的发展。具体言之,作为美术教师必须掌握美术史和美术理论知识,了解美术概论、构图学、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材料学、艺术鉴赏等相关知识;要具有综合的绘画知识与技能,掌握素描、色彩画、中国画、版画等基本绘画技能,同时还要掌握一些设计知识和技能。再次,要有广泛的专业理论知识。美术专业的教学过程既是技法的传授过程,也是理论的传播过程。一个合格的美术教师必须要有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技巧,懂得艺术教育的规律,才能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所谓的专业理论,至少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教育理论;二是专业基础理论;三是艺术美学理论。目前,高师美术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基于感性经验上的侧重于具体技法技巧的传授,比较忽视对艺术教育规律和专业理论的研究和系统把握。高师美术教育中,应有意识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理论修养,丰富文化内涵,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保证美术教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师美术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突出了一种教育理念,即美术教育不是技能教育,而是一种审美教育;美术教育最核心的目标不是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而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要将这些理念转化为现实,就需要美术教师的不断进步。因此,高师学生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随时随地接受新的信息与知识,逐步实现自我完善。
高师美术专业学生在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对各种美术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深化对课程标准的认识,有选择地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 教学风格。在美术教学的内容上,以美术性、审美性、情感性、综合性等为基本原则,从学生的兴趣、原始经验出发,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艺术审美认知规律。主动构建美术与社会日常生活、相关文化之间的广泛联系;在美术教学的设计上,把握“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美术实践”、“鼓励美术创造”等基本理念,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对所学音乐知识产生独自的见解和感受,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真正成为现代美术教学的主体;在美术教学的方法上,突出学生的听觉审美和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感受各种音乐,与美术产生情感共鸣,并逐步具备理解音乐、表现美术和创造美术的能力;在美术教学的评价上,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和改善功能”这一理念,把教学评价与课堂实践紧密结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对学生实施科学、合理、全面、发展性的评价,使学生了解自身的进步,发现自身的绘画潜能,建立起自信心;在美术教学的关系上,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创新型师生关系,与每一个学生进行平等交流。
四、高师美术专业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
在现代美术教育中,还应培养高师学生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并形成一定的研究习惯。未来美术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教学,教学内容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必须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进行教学创新,不断地为自己美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作为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满足当代美术教育发展所需,成为合格的美术教育人才。
综上所述,当前的高师美术专业学生应该是热爱美术教育事业、高尚的道德素质,具备丰富文化内涵、扎实专业知识与技能与先进教育理念的。只有具备这些“职业素质”,高师学生才能够胜任今后的工作岗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学生的充分信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美术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春秋,高等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康翠萍,师范性与学术性统一[J],江苏高教,2001,(3).
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色彩;教学;美术
在应试教育盛行的时代,初中美术课一直被边缘化,经常被语数外理化等所谓主科课程占用,有的学校甚至干脆不排美术课。事实上,美术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很重要,而且可以使其心性宁静,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反而会起到促进作用。在新课程改革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美术课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令人欣慰的事情。不过,关于初中美术课具体如何有效开展,却还得一线教师积极探索实践。本文拟就初中美术色彩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很多学生虽然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色彩早已司空见惯,但是一旦涉及到绘画时就很难把握色彩的描绘,他们对色彩方面的知识了解程度很低,在色彩搭配时略显不协调,在绘画时也很难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融入其中。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美术色彩绘画技术。
一、加强学生对色彩的理解
对于色彩写生课程而言,初中生只是初学者,虽说绘画大多数的时候凭借的是灵感,无须学太多技巧性的东西。但是,对于作为初学者的初中生来说,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作为铺垫,只是一味的凭感觉绘画,只会使得图画变得杂乱无章,毫无意义和生机可言。凭感觉画画是对于有丰富经验的画者而言的,对于初中生还应强调和加强对作画过程和作画知识的理解程度,例如,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在作画过程中注意把握画面的形体结构,把握光和色的协调,掌握光和色的变化规律,补色原理的实际应用等,让学生在完全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绘画,以达到更好的绘画效果。
二、提高构图方面的基础
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构图能力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任务,素描教学如此,色彩教学也不例外。在对绘画进行构图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不仅要包含物体的位置、大小、主次、虚景与实景、物体之间的紧密与疏远关系、前后是否重叠等的处理,还要注重色彩的构成和情感的表达。为更好的突出主题或想要表达的思想,就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再将这些不同角度观察出来的结果进行比较,选择效果最好的,能突出主题,光线集中的角度进行色彩绘画。教师在教授学生如何构图方面的知识时,应该首先训练学生如何摆放物体使物体更能显示出其美感,然后对学生进行快速构图训练,让学生在大量练习下,提高构图速度和效率。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课堂实践,提高自身的构图意识和能力,培养自身的艺术修养。
三、抓住色彩的核心关系
在进行色彩绘画时,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使色彩与色彩之间变得协调,从而使画面的整体色彩均匀。一般而言,若想使色彩更加协调和多种色彩都能融入到整体画面内,就必须运用对比法将色彩进行对比与调节,对比法的运用不仅可以使绘画者能够更仔细地观察色彩和更有力地表现色彩,还可以通过对比确定各个部分色彩的差异,判断出每一个体、每个局部的明度、色彩纯度、冷暖色等。教师在教授学生色彩上色时,应引导学生在上色之前将准备上色的色彩进行对比,以使上色时不出错。动态物体与静态物体需要上什么样的色彩,受光和背光物体各需要上什么样的色彩,都要提前做好比较与分析。总而言之,色彩关系是一切绘画的核心,若要突出一幅画的美感和特色,就必须正确处理好这些对比关系。
四、整体着色
在学生掌握色彩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构图方面的基础和能够抓住色彩的核心关系后,就需要掌握整体着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了。因为只有整体色彩和谐、主题突出的画才是一幅有价值而美丽的画。要想把握好整体着色,跟素描一样,要重视整体与部分的密切关系,即在作画时,要从整体着手,然后再从整体到局部,使局部服从整体,突出局部效果从而影响到整体的效果。在初中色彩写生教学时,教师要按照多看、多练、科学评价的教学原则进行整体着色的教学。首先是多看,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多看一些优秀作品和书籍,从中学习一些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绘画技巧和理论知识,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美术知识。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能对教师讲授的构图和整体着色的知识了如指掌。其次就是多练,在教师教授完的知识基础上,要求学生多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辅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练习中去,同时可以将多个学生分为一组,在练习结束后相互比对,再由教师对学生犯错的地方加以改正,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技巧的掌握。最后,要求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科学评价,对表现出众的学生应加以表扬,并将其作品在同学之间传看,以让其他学生吸取其优秀之处。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应多与他们进行沟通,指出需要重点改正的地方。只有奖评得当,才能更好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为提高初中美术色彩写生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教师应从加强学生对色彩的理解、提高学生构图能力、使学生抓住色彩的核心关系和整体着色技巧着手,对学生进行色彩写生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宋莉. 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美术教育;现象;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3.6
现如今,很多的教育工作者都已经能够认识到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而作为基础教育之一的美术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只有提高美术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才能够使美术教育得到良好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基本素质,提升他们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建立起更有情趣更加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培养他们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所以对于我国美术教育的研究有着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一、美术教育中出现的不和谐现象
(一)教学内容的不合理性
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基础,如果教师没有对美术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就会大大的影响到美术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我国目前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对于美术教学内容的设计还需要很大的进步,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整体的把握教材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也不能有着一定的逻辑性,对于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设计有着很大的随意性,更有照本宣科的现象,个别教师也会根据自身的主观看法和态度来安排其教学内容,使得有些教学内容不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播,影响了学生们对于美术的全面认知和学习。还有的美术教师由于自身的素质水平达不到标准,导致其知识面和眼界都比较狭隘,自身都不具备很高的鉴赏能力,这样对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不能开拓学生的眼界和思维,使得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不能得到有效的结合,如果跟不上我国社会的总体发展,那么就会使得教学内容缺乏生动的现代化气息,这样势必会使得学生的学习过于枯燥和单调,不利于美术教学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没有科学的评价机制
由于应试教育在我国的考评机制中仍然占有不可撼动的主体地位,使得一些教育工作者没有对美术教育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导致了美术教学的质量很难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且在教学任务的布置中缺少一定的趣味性和新意,没有制定科学的考评机制。同样在美术教育中,教师不能了解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因材施教,有些教师对于学生进行评价时,会带有个人情绪和很大程度的主观色彩,缺乏着一定的公平性,不利于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
二、应对美术教育不和谐现象的措施
(一)丰富美术教学的课程设计
教师在进行美术课堂教学时,应该对美术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合理的设计,不能对教材内容进行照本宣科的讲授,而是要使教学内容能更生动、丰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教师应该把一部分目光放置于教材之外,丰富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使其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培养他们对于周围事物的鉴赏能力,增强他们的自身综合素质,才能使得美术教育发挥出非常大的积极作用。
(二)明确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
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合理的制定课堂教学目标,也要明确美术教育的总体目标。美术教育是为了使得学生能够更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和鉴赏能力,也对学生自身的道德品格和个人情操的培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要努力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起很强的发散思维,使其能够具有更强的分析能力,以学生的自主创作和自主思考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调动他们对于美术学科强烈的积极性,才能有利于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培养出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素质人才。
(三)注重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着一定的艺术体验
在美术教学中,应该更为注重学生对艺术的亲身体验,感受到美术学科的独特魅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艺术给其带来的美好体验,产生一种满足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找一些美的事物或者一些名作进行鉴赏,对于一些美术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和形式进行一些分析,提高美术教学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通过美术技巧的学习,应用到实际的应用中,利用一些优美的线条和色彩,以及生动的视觉元素等来提高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有着优美的艺术体验,自然而然的融入到生动的教学氛围中,有助于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掌握和学习。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美术教学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先进的教学辅助技术已经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多媒体设备对于美术教学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具有直观的、生动的教学特点,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可以通过学生对于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得美术教学能够更具有直观性,把抽象的美术知识和技巧能够通过屏幕生动的展示出来,更加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技巧的理解和吸收,同时可以利用已经学到的基础知识,对放映的事物进行鉴赏,能通过美妙的声音和优美的图象来进行一定的艺术体验,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产生一定的灵感,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才能从实质上使美术教学课堂的效率得到提升,所以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于美术教学有着很重要的积极作用。
结束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提出,很多教师已经积极的贯彻新的教学思想,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有着一些问题,而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科目,必须要有着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美术教师必须结合生活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明确美术教学的目标,并使得现代化教学辅助技术在美术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真正满足素质教育的新要求,为我国培养出满足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冯民生,沈宝莲.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现状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0(4)
[2]徐珊珊.关于新时期职高美术教育的几点思考[J].职教论坛,2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