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的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艺美术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艺美术的发展

工艺美术的发展范文1

[关键词]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7-0338-01

工艺美术既是一种物质生产,也是一种精神生产,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并直接为人们的生活服务。这是它在艺术领域中区别其他艺术的根本点。工艺美术创作,包括设计和制作两个过程;即它不只是纸面上的的图案,而且要通过工艺材料,制成具体的物质成品。

一、中国工艺美术的概念

广义的工艺美术既包括手工艺包括现代艺术设计,既能解释传统工艺现象,又能包容未来的工艺形态。狭义的工艺美术主要指手工艺,与艺术设计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范畴。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我们都必须尊重以手工艺为代表的传统工艺美术,一是因为其手工的特性;二是因为在其背后所蕴涵的一系列人文价值,而后者是更为重要的。 工艺美术是一种边缘学科。它和以下诸学科有密切联系:①功能学,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范畴研究人与物 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以更高效能的解决实用性问题;②美学,研究工艺美术的造型美、色彩美、装饰美、 材料美、结构美等;③工艺学,主要指工艺材料和工艺技术,通过一定物质材料和制作技巧以充分体现其设计 意匠;④心理学,研究物品及环境在生活使用中的心理 反映,特别是研究流行心理;⑤经济学,研究有关工艺美术成本、价值,以及动力、包装、运输等;⑥信息学, 研究历史信息、现状信息以及预测信息,为设计和制作提供科学资料。

二、工艺美术的内容和形式

(一)工艺美术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由生活实用所规范的功能条件,由审美要求所体现的美的内容。工艺美术侧重表现美好的、积极的和肯定的题材。工艺美术主要是通过把握人们的精神世界,以表现出特 定的情趣、格调等生活趣味和精神面貌。

(二)工艺美术的形式,也同样具有两个方面。符合生活使用的功能要求的基本型,表现审美要求的外在形式。这种外在形式受功能要求制约,通常是以造型、色彩、装 饰三因素来体现。造型是以基本型为基础的外在形式,一切工艺美术种类,造型是最主要的;色彩是以工艺材料 或附加材料来体现,色彩具有重要的精神影响和艺术表 现力,但是没有造型,也就没有色彩;装饰是为了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手段,优秀的装饰不是附加物,而工艺 美术的美,也并不完全取决于装饰的有无。

(三)工艺美术的表现手法。由于要服从实用的要求,受功能条件的局限,所以,一般不宜采用对客观物象的描 写,而以表现为主。通常是充分运用形式感,体现其特定的审美意识、情趣和艺术格调。而这种体现往往是比 较含混的,非具象的。因而,工艺美术不只经常采用表 号、象征、比拟、寓意、联想等多种手法,而且要利用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形式的体验、积渐形成的审美心理和 情感反映。创作原则实用、经济、美观是工艺美术的创作原则。①实用,研究人与物的关系,研究人使用物品时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关系和反映,以及在行动中的效果和变化。②经济,不只涉及成本、价值、能源、运 输等,积极方面更在于效能和流行。③美观,指在创作 中所表现的造型美、色彩美、装饰美,以及材料美、工巧美等,所有这些又必须体现在时代美和民族美之中。

(四)地位和作用。工艺美术是通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 活用品和生活环境,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产生 着作用,它具有其他艺术无可比拟的经常性、广泛性和深入性。人们在孩提时期,工艺美术就以玩具、服饰等形式对其产生影响;不论是在城市或乡村,工艺美术都以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方式美化着生活,美化着人们; 工艺美术以其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方式无时无刻的在影响着人们。

三、工艺美术发展的关键与条件

工艺美术作为一门学科,不但要求理论基础,还要求动手能力,把思想、精神通过作品表现出来。在我们的教育结构中要想实现真正的发展,这些不是不够的。诸多重点学科的应用研究,只是近期现实的急迫需要,对于宏大综合的“工艺美术学”的科学体系,无疑是当前急迫的战略重点任务,如果能予以高度重视,大力抓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群策群力,扬长避短,在现有雄厚基础上,是有可能逐步完成而必有进取成效的。

(一)艺术与科学结晶的历史形态之一。工艺美术和设计艺术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产物。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工艺艺术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中国的工艺美术至少已有近万年的发展历史,这种艺术的造物史始终是与科学技术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拥有独树一帜的玉石工艺文化,其历史也许更为悠久。东方的一种智慧,工艺家们严格确定的角度和直线,用高超的传统手法展现动植物生灵的各种曲线,却全面展示了他们的几何学水准。对于工艺家来说,要实现自己对于提花织物如织锦、缂丝,编织物如地毯、挂毯的艺术设计,必须通过工艺的方式,将自己的艺术理想自觉地融合在织造和编织的之中,使二者统一起来,才能达到目的。

(二)加强教育事业也是工艺美术发展的条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21世纪的来临,改革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体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已成为我们面临界的十分紧迫的现实课题。我国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写进了宪法。理论应该联系实际,课堂教学要加一定的动手实习,但这样也不等于完成了教育与生产劳动、实践的结合,关键在于教育结构和教学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完善。

四、工艺美术发展的基础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它是在不同的历史和环境中形成的。在这一特点中包含着本民族喜闻乐见的,积累着民族智慧的诸多因素,反映出不同社会结构影响下所产生的不同的民族精神。工艺美术是直接属于生活的艺术。一方面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前者是一般的满足,后者是更充实的满足,在物质产品使用的过程中,同时发挥艺术的作用、精神的作用。从上万年工艺美术发展的历史规律看,艺术是由单一到多样,由实用性艺术逐渐派生成鉴赏性艺术。

五、工艺美术的研究

工艺美术学作为一门具有科学性的工艺美术学科,研究和探讨工艺美术发生、存在、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规律,是艺术学科及美术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

80年代工艺美术研究的发展,使工艺美术研究开始发生了向更广阔的社会科学领域、更深的层次上的转变,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就是把工艺美术学的建设提到了应有的地位。研究者们运用现代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从美学、艺术哲学、文化学、社会学、民俗学、经济学等不同的角度对工艺美术进行整体研究,研究趋势表明,对工艺美术这一复杂的文化艺术现象,只有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才能真正把握,才能贴近历史真实,发现它的存在价值,才能对工艺美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有所认识。

结束语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遗留的丰富内涵值得我们多方面研究挖掘,进行工艺美术再创作,使一些在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故事能在今天起到启示作用。鼓舞激励后人热爱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一点在戏剧电影中已有很好的范例,值得我们学习,唯有这样,我们的创作思路才会越走越宽。所以我们更要加强工艺美术与科学体系的相结合,加强教育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工艺美术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华梅.《直面艺术》.第一版.天津人发出版社,2004.4.

工艺美术的发展范文2

首先,应对传统工艺美术有所广泛认知。它具有多种方式的分类,是我们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起着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关键作用。对它们的保存、继承、延续研究是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应有的肯定和尊重。所有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背后,都蕴涵着非物质的文化艺术内涵与技术内容;传统工艺美术在历史上产生过超大的经济价值,至今仍作为工业生产的互补。从哪个方面来看分析,传统工艺美术的历史意义和价值都值得我们再认识和肯定;另外,进入21世纪的传统工艺美术,其延续与发展被文化变迁、技术更新和发展经济的三大矛盾冲击,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讨。

但是,随着世界现代化不断的发展和加快的步伐,社会现代化传媒与生活娱乐化、市场经济化方式的推动和冲击,传统工艺美术民族文化和民间传统的原状和生态正在被制约和破坏,已在走向面临失传、消亡的境地。对于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创新这正是高校美术教育应该承担的重要职责。但目前此领域的学习研究还未受到充分的关注和重视。

其次,某些传统生产方式的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遗产是旧有的,它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必将随着社会发展和生存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并且随着世界现代化浪潮的冲击,西方的文化不断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种现当代社会的大众文化性质,导致了一些旧有的传统工艺美术产受生存条件的制约而慢慢消退。因此,在高校美术教育中不能单纯的从经济角度和以往的认知态度来看待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遗产。在满足现代经济建设需要的同时,更要符合文化的需要,在美术教育中把握好这个尺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高校加强传统工艺美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发展,必须走坚定不移的创新之路

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遗产精彩纷呈、门类众多,对高校的教育和研究而言,对其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1.技艺。在对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遗产的资料和技艺进行收集、记载、整理后,积累丰富的经验,进行创新。2.题材。在现今社会生活和风俗的不断改变,原有传统题材已经不符合当今的意义,因此在题材的创新上,可变性很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3.材料。在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状态下,新型材料可以取代原有传统材料。4.风格和形式。这是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遗产的符号和标志,关键在于虽创新但不能改变其风格和形式,这也是其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底线。只有把握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赋予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遗产新的活力。可以在创新传统的表现形式中注入新的内容,可以运用传统技艺反映新时代的题材,也可以用新的形式表现传统的内涵;也可以运用传统工艺表现具有现代风格的作品。诚然,创新是有风险的,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需要许多人、几代人的默默付出,但只有持之以恒的不断创新,才能创作出无愧于当代的传世之作,才能赋予优秀传统技艺新的生命力,使优秀的传统技艺永不湮灭。

工艺美术的发展范文3

关键词:民间工艺;赣南客家;传承与发展

通俗来说,民间工艺指的是某一地区的劳动人民为了适应和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审美要素的工艺,往往就地取材且以手工制作的方式为主。本文讨论的客家传统民间工艺就是赣南地区客家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朴素而自由的创造行为,它广泛存在于客家群众的衣、食、住、行等各个生活层面。显而易见,客家文化的基本标识和发展源头离不开传统工艺的贡献,先辈们智慧的结晶已经延续了数千年,伴随着农耕文明的更替、发展,承载了民族悠久的文化。然而,人们审美和需求的主观改变不可避免了引发了现代工艺对于客家工艺美术生存空间的蚕食,为了使这些传统工艺能够在新时期延续并焕发出生机,我们必须要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

一、客家民间工艺美术的特点

总的来说,客家传统民间工艺既保持了客家的乡土风情,又时时刻刻体现着工艺美术品的艺术感染力,赣南客家先辈们在长达数千年的时间里,凭借着敢于拼搏的精神和源源不断的智慧想象,创造出了无数独具客家风格的工艺品,如刺绣、木雕、剪纸艺术等多达300余项。赣南客家人的民间工艺灵感来源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鲜有浮夸,涉猎极广,就用途分类,可分为日程用品如穿戴饰品、农作用具,纺织染料、交通工具等;节日用品,如剪纸、石塑、龙舟、祭祀物品等;以及增加情感表达的工艺制品,如荷包、香包、绣球等。客家传统工艺美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仅意味着客家人悠久的历史,同时还真实的反映了赣南地区劳动人民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感,这就是客家工艺美术题材上经常会表现出相似性和地域性、流传方式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异特征的缘由所在。

二、赣南客家工艺美术的传承迫在眉睫

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呈现出多元化和不可预知性,人们的审美体验和需求时时刻刻在发生着改变,眼下,传统工艺正受到现代工艺迅猛发展带来的波及,其生存空间不可避免地减小,但是考虑到民间工艺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意蕴,我们不得不做出补救,一方面是为了增强民族自尊和凝聚力,另一方面更是为了使现代人能够不迷失于纷扰的世界,而忘却了最美好的纯真。以赣南客家传统工艺美术为例,其传承主要依托于客家文化的弘扬、客家精神的光大以及客家经济的推进三个主题。近些年来,赣州群众和政府为了抢救客家工艺做出了积极的尝试,首先赣州宣传部门组织了大批对赣南历史尤其是客家文化熟知的人员,编印文化期刊和录制宣传视频,在赣州举办的一系列大会上进行宣发工作,起到了弘扬客家文化的作用;其次,主动出席参加各种与客家文化相关的会议,如香港梅州联合总会、河洛文化总会、客属第二十一届恳亲大会等,无形中加强了客家文化与其他相似文化间的交流;最后在多项赛事中积极展现客家元素,如赣州举办的旅游博览会上,客家工艺最具代表性的刺绣、剪纸等手工工艺就受到了观赏者的一致好评,游客们在客家景区也经常会购买许多客家相关的纪念品,可见客家文化的市场化还是大有前途的。

三、新时期赣南客家工艺美术的发展

客家工艺美术与客家文化密不可分,所以积极地应用客家文化元素是其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已经有了很多个人和企业做出了成功了示范。比如,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审美体验,现代工艺不缺乏技术,表现出时间短、成型快的特点,但是大量雷同造成了市场的混乱,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设计师们头疼的问题,这时创新型开发的概念被提了出来。创新型开发建立在保护客家文化的前提下,运用创新的技术开发将其逐步推向市场,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形成对比,最终赢得审美优势。当然,创新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开发,对客家文化过度、不当地消遣只会适得其反,自然无法产生充分的经济效益,纵观市场上的优秀范例,大都表现出对客家文化、客家传统工艺的尊重,在之基础上进行艺术创新,使客家文化活力十足,商家也能借此盈利,加大市场对客家工艺美术的需求。与此同时,客家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与现代设计也息息相关,不论是旅游产品还是工业产品的开发设计,都或多或少的借鉴了客家传统工艺美术,从赣南地区的众多产品包装设计中就可以窥得一二。目前一种良性的趋势是许多院校将客家民间工艺美术纳入了学科范围,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和模仿,这么一来,赣南地区客家工艺就能获得更加规范的传承,对于设计行业和客家民间工艺美术发展而言都是一次机遇。

四、结语

客家工艺美术是赣南客家先辈们勤劳和智慧的象征,我们当然没有理由将之抛弃,尽管现代工艺来势汹汹,但只要我们秉持弘扬客家文化、发展客家经济的精神,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去传承、发展客家民间工艺,就一定能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工艺美术的发展范文4

工艺美术事业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它具体表现有九大优势:(1)工艺美术产业是劳动力密集的行业类型,容纳劳动就业人数较多。(2)投资较少,收效快,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3)能源消耗小。(4)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废物利用。(5)工艺美术品(主要是手工艺品)在历史上形成了许多重要产区,具有发展生产的强大阵地。(6)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购买力的增长,工艺美术设计越来越有力地促进着商品的流通和销售。(7)工艺美术品在美化人民生活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随时随地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鉴于工艺美术事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对它的生产、科研与教育工作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工艺美术教学教育要适应现代化发展建设的需要

长期以来,工艺美术行业严重缺乏设计人员,技术力量十分薄弱,因而造成工艺美术产品设计水平低、造型陈旧、品种单调,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无法适应国内外市场的要求。这种生产、设计的落后原因很多,但实际上反映了我们教育的落后。工艺美术教学教育不能及时为国家输送大批合格人才,必将影响现代化发展的建设要求。因此,加速培育工艺美术的设计类人才已经成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加强工艺美术教育教学迫在眉睫。把教育教学和科学教学列为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式,是非常正确的。工业发达的国家,十分重视教育,注重智力开发,培养人才。所以,我们应把教育经费看成是生产投资,希望各级领导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给予重视。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该改变目前学校培养任务单一化的状况,要普及艺术教育,尽可能早出、快出、多出人才。因此,要在保证办好本科教学的同时,抽出一定的教学力量,按行业举办专业性短训班、进修班、研究班。也可以为各省(自治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举办培训班。这是新形势下工艺美术院校应担负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任务。与此同时,学校应该努力培养出大批具有艺术造诣、科学头脑、技术本领的工艺美术人才。注意发现和培养那些艺术才华和设计能力出众、又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学生,以便为提高我们工艺美术设计水平,加强工艺美术研究工作服务。我认为应具有战略眼光,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对学校现有的布局、分工、培养任务进行调整改革。同时,聘请生产科研单位具有实践经验、能够传授知识技艺的人员到校讲课,以便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学校领导应该关心教师生活,尊重教师,保证他们备课、授课、编写教材及示范作品的完成。对专业的设置需要进行调查研究和调整改革。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按照现代化建设要求设置新的专业,如工艺美术外形设计的专业、服装美术设计专业、印刷美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艺术品修复专业等。

三、积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工艺美术专门人才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工艺美术专门人才,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文艺思想的教育也是艺术类院校道德教育课的内容之一。艺术观决定着学生的塑形能力。艺术观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创作意境的深浅、设计水平的高低和艺术生命的长短。具体说明如下:

1.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观察物体的能力是创造外形的基本本领。要使学生善于抓住事物本质,把适合于工艺美术表现的材料加以综合分析,为设计创作积累素材。

2.培养学生强大的思考能力,启发他们的创作力。热心求知、渴望创作是年轻人的心理要求。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鼓励学生保持持久的探索欲和创作欲。同时要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灵感和创新其实是源于充实的生活、敏捷的头脑、加工材料性能的掌捏、严格的设计训练以及对人民喜好的了解。

3.培养学生熟练的表现能力,即创作设计的表现手法和技能。工艺美术产品是通过许多的加工材料和生产工序完成的。因此,要使学生懂得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有关的生产知识,并要求学生与技师和技术人员合作,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和新的工艺材料来丰富自己的表现能力,学校应开设专业美术工艺课和专业材料课。

4.培养学生顽强的适应社会能力。工艺美术品绝大部分以商品形式出现,因此,要使学生认识到工艺品的设计首先要服务于人民大众,适应群众的生活需要、购买能力和欣赏水平,要讲究经济效益。只有这样的工艺教育美术才会有竞争力,才能体现其社会职能。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生活,到工厂、农村去感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同时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研究购买心理,掌握并了解市场的动态走向。

四、要有合理的课程结构

为了适应现代化需要,对于一些不太适宜的课程设置应做必要的改革。当前普通的高职院校通常会设四门基础课程:共同基础课、绘画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实践课。我认为工艺美术课程应包括五类:(1)理论课:包括美术基础概论、工艺基础美学、法律等基础课程。(2)技法课:包括素描技法、水彩技法、画图技法等细节描绘方法和色彩构成以及摄影艺术、器画赏析等整体描绘方法。(3)知识课:包括材料科学、工艺科学、人体工程科学、心理科学、广告学、企业管理等。(4)设计课:按照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开展不同的专业特点及课程要求,课程内容应从初级到高级逐步开展,并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创作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的作品,适用于当前社会生产需要的作品。(5)实践课,包括融入生活、生产实践、市场调查。所以说,整理出合理的课程结构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五、要办好工艺教育美术教学,必须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工艺美术的发展范文5

关键词:科技进步;工艺美术;关系

中图分类号:J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8-0032-01

论及工艺美术,充斥我们头脑的往往是作品艺术形式的何等优美、装饰纹样的何等精妙……或许这也无可厚非,因为从广义来讲,本都是在论“艺术”;然而,从另一视角来看,情况或不甚相同。

“工艺美术”既是讲“艺”,但更重要的还须重“工”,何为“工”?古籍中有工巧、精致、擅长之意,如《说文》:“工,巧也,匠也,善其事也。凡执艺事成器物以利用皆谓之工。”可见,我们平时所讲的“工艺”,其实与某个时代相应的技艺和科技发展水平是紧密联系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着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而优美的艺术形式所标示的科技含量和对美的感知又不断激励着技术水平的再提高。如此来讲,品味科技进步与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发展的关系,在工艺美术研究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从“镶嵌”工艺的产生看商周漆器装饰风格的发展

(一)关于“镶嵌”工艺的内涵与历史

“镶嵌”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出现在商代和西周时期的漆器上,镶嵌的物质主要有绿松石、玉、石、蚌壳等,商代遗址中发现了饕餮纹的眼睛其眼角镶有磨制成圆、方、三角形的绿松石做装饰,西周时,漆器上做镶嵌更普遍成熟,螺钿和蚌泡镶嵌技法流行。

“螺钿”是一种镶嵌工艺,即将贝壳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等薄片镶嵌在器物上做装饰。此种工艺不断被延续下去,在商代后期至春秋早期漆器工艺中已占据主导地位,隋唐时期美不胜收的螺钿漆器显然是商周镶嵌蚌饰的复兴。

(二)对“镶嵌”工艺的产生造成漆器装饰变化的解读

为什么会在大约公元前1600年――770年间,在被我们理所当然地称为“先民的造物实践”中能产生如此令人叹为观止的装饰艺术呢?

以上所述“磨制成的圆、方、三角形的绿松石”、“磨制成的人物、花鸟、几何图形的薄片”,毫无疑问是科技层面上“磨制技术”的应用――先民在一次次的劳动实践中,总结了各种关于美的形式的观照经验,从无数次的体验中萌生了最初的审美意识,而在这一基础上,在“眼”与“手”的相互作用下,产生了被认为拥有美的形式的“磨制器物”后总结出的这一重要的技术。恰恰是在这一技术的作用下,有了镶嵌绿松石和螺钿的美。

上文所论“饕餮纹的眼睛、眼角镶有绿松石作装饰”,不容置疑的是工艺美术发展侧重的审美形式和审美情趣――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打、磨制石器的过程中提高了技艺使制造出的材料由粗糙到精细,器形由简单到复杂,或许正是这一变化孕育着古人审美情趣的雏形。

(三)得出的结论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足以看到科技进步与古代工艺美术之间的关系:磨制方法关乎科技,材料,纹饰关乎工艺美术,它们是作为物质形态的两个不同属性共存与一个物体上,只是人类关注的视角,研究的侧重相异,由此,不难得出科技进步与古代工艺美术发展的同步性、依赖性和互补性。

基于此,论及漆器,我们怎能只大谈特谈其形制是如何精致、纹饰是如何优美而置使它出现如此繁缛华丽艺术形式的科技于不顾呢?

二、从“冶铸”技术的发展看商周青铜器造型的变化

中国青铜器的数量、造型之巨,制作之精,使这一工艺品类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可以说青铜工艺是中国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言至此,我们就不得不谈谈冶铸技术的发展了。

(一)对于“冶铸技术”的定义

“冶铸技术”即制铜技艺,这种技艺的产生一般可追溯至新时期时代晚期,当时的人类已使用红铜,红铜是未添加任何金属成分的铜,由于达一定的温度才使其熔化,使红铜的使用在那个时代受一定的限制,因此,先民们进一步探索,最终发明了冶炼青铜的技术。青铜是铜与锡的合金,它较红铜熔点低、硬度大,化学性能稳定,使其一跃成为冶铸技术的最终承载体。

(二)例证“冶炼”技术的产生与器物造型变化的关系

以司母戊鼎为例我们来探讨在冶铸技术指导下器物的艺术性是如何被淋漓尽致体现出来的。

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司母戊大方鼎可看作是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之一。该鼎重875公斤,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是我国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青铜器。从装饰纹样看,鼎的两侧饰有兽面纹和夔形纹,中间无纹饰,这样从视觉上产生了疏密对比的艺术效果;从造型来看,四足呈柱状,鼎两端口沿铸有立耳。值得注意的是此鼎在铸造技术上采用了分体铸造法,即将鼎的耳、足等构件分别铸成部件,固定位置后再铸身。由于造型复杂,每个部件约需模2~8块,如此算来,单是其冶炼铜液的坩埚就要七八十只,参加铸造的人员亦不少于二百人……

如此来看,若没有当时娴熟的冶炼技术和匠人的工艺技巧,怎会有今日这尊令世人瞩目的大鼎?当我们被这一器形的艺术性特质所征服的那一刻,怎能不被隐在其后的已为我们祖先熟练掌握的冶铸技术所折服?

由此,我们同样可得到科技进步与古代工艺美术之间的关系:冶炼技术强调科技,完美形制器物的诞生关乎工艺美术,它们是作为构成被整体鉴赏的青铜器物的不同侧面而相互作用且共生共荣的。理顺了这层关系,我们便无需再多从理论层面强调科技进步与工艺美术发展的关系了。

然而,正如哲学上所讲“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一样,我们同样需从辨证的角度来分析:尽管从整体来看,科技的进步带给我们的“利的成果”大于“弊的因素”,但它同样给工艺美术的发展沁入了阻碍性的诱因,比如青铜器,这种发展到后期因技术过度应用而造成器形盲目庞大、铸造过程过分费人劳财之后,终被轻便美观的漆器所代替……只不过,在技术进步和古代工艺美术发展这对矛盾关系的组成要素中,所谓“弊的因素”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其发展历程中不起主导作用罢了。

以上尽管只从代表中国传统艺术的漆器装饰和青铜器形制两方面阐述了科技进步与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发展的关系,但举一反三,我们也不难总结出科技进步与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发展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关系,体悟到二者作为工艺美术外在器物的不同属性所具有的同步发展性、互补性、相互借鉴性和对立统一性。

参考文献:

[1]杭间.设计史研究――设计与中国设计史研究年会专辑[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2]史仲文.中国艺术史(工艺美术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

[3]李心峰.中华艺术通史(夏商周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工艺美术的发展范文6

关键词:古代;工艺美术;科技进步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3-0026-01

科技简言之为科学和技术,技术的完善与进步带来的不仅是生产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最终将带来科学的产生,带来技术与科学的结合。

科技在手工艺方面的影响以人类对材料的加工利用为起点,它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走向高级不断积累不断发展。

工艺美术造物活动史实际上是一部不断发现材料、利用材料、创造材料的历史。工匠们在创造活动中,不仅创造了器物,而且创造了利用材料的方法和经验。中国古代的工艺美术由于科技的发展而在较早的时期内已经出现,早在殷周时期我国就已掌握了青铜工艺技术,实际上一部分就是青铜材料的掌握与配制。《考工记》在“攻金之工”一节中详细记载了青铜合金材料之间的比例:“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所谓“齐”即剂字的假借,意指配比律。现代对这六种铜锡配比的分析表明,这一配比是比较科学的,是世界上最早的合金配比的经验性科学总结。这些发现无疑是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成果,没有科技的发展,我国就难以掌握青铜技术,也就无法制造出优秀的青铜器具。没有科技的发展,工艺美术就将停滞不前,进而社会的发展也将缓慢而滞后。

我们知道工艺美术由材料、技术与艺术三大要素构成。材料是结构和成型的基础,没有材料就不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工艺:技术是中介,是造型的手段,没有工艺技术就没有工艺造型,也就不可能有工艺美术的存在。工艺技术作为人类技术的一部分,是工艺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内容。工艺技术以材料的加工改造为对象,通过一定的生产工具实现或完成某一具体的目的,它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又表现为一个过程,是手段、过程与目的性统合的产物。

而从人类开始使用石器,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向文明的初始,人类的活动便有了技术操作活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人类自我设计、自我超越的过程。当原始初民以人的姿态开始制造石器工具时,或打击、或敲制,随着双手动作的力,最终按照一定的设想意图完成制作,在这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便是一种技术操作活动。最初的石器打制技术也就在人的劳动中无形而又实际的产生了。最初的石器制造技术是通过石块的相互敲打、碰击使之形成刃口,随着科技的发展修整技术的形成,创造出了压制法,石器工具趋于精细。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区别,实质上是以技术的进步为标志的。粗细石器的不同,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技术的发明与进步给人类的生产活动的影响有时是无法估量的。石器时代穿孔技术的发明是石器制作技术上的又一项突破。总之,人类从一开始的活动就离不开技术,技术的发展促使了人类走向文明。

另外火的发明和使用也是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火不仅给人以照明和温暖,而且使人扩大了创物范围,导致了制陶等技术的产生。制陶技术标志着人类第一次以人的力量通过火改变了物质原有的化学性质,制造出了一个崭新的品类――陶器。它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与进步,为定居和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陶器代表了新石器时代工艺技术的发展水平。从制陶工艺的发展来看,从陶土的不淘洗到淘洗、选择,从手捏成型、泥条盘筑到慢轮修整和快轮制作,从装饰上的磨光到面纹饰、刻花、堆纹,从露天烧制到发明竖穴式窟和横穴式窟,可以看到制陶工艺技术不断进步发展的上升序列。而这一切的产生绝对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

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伟大才智的标志。技术是有不断发展和进化的本质属性,作为社会生产力的要素,它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动力。

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当代产业和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是历史的活化石,又是当代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我国有着悠久的工艺美术发展历史,世代相传的手工艺技艺人员,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无数精美的工艺品,如陶瓷、青铜器、玉器、漆器、刺绣等,这些工艺品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艺术智慧的象征,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而工艺美术作为艺术质的生产活动,它始终受到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制约。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则又受到科学技术的制约,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科技的发展和工艺美术是不可分割的,什么样的科学技术就有什么样的工艺美术,一个时代造就一个工艺美术的历史。

参考文献:

[1]王其钧.中国工艺美术精品读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华梅、王鹤.工艺美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