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

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1

一、实施新体育课程标准

本学期,新课程改革在南京市中小学全面实施,实施中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是本学期体育教研工作的重点。“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抓好课程改革的起步,本学期着重抓了全体体育教师的培训和起始年级教学实验,转变教师的观念,建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勇于实践,大胆改革,力求在体育课堂教学上有所改革、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1、举办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班,认真学习课改实施方案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标

(1)参加省教研室举办的体育教研员新课改培训班

XX年6月4至7日,“江苏省体育教研员新课改培训班”在我市举办,这是江苏省首次举办的体育学科课改培训,各区县极为重视,积极报名参加。全市共15个区县中小学体育专、兼职教研员及部分骨干教师30人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班不但听取了有关领导及国家课标领导小组专家对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的解读报告,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有进一步的理解,还通过观摩南京市宁海中学窦宁、夫子庙小学卫红、南师大附小任智新课标实验课以及南师大附小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加深了课程改革实践和操作层面的认识,为全市启动新课程改革奠定的基础。

(2)举办中、小学骨干教师新课程通识培训与体育课标培训班

XX年7月10至15日,南京市中小学课改培训正式启动,市教研室配合晓庄学院和市幼师,举办了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培训者培训班,各区县体育教研员及骨干教师约90余人(中学40、小学50)参加了培训,培训班中听取了专家对课改实施方案及课标的解读,交流了课标实践操作体会及案例分析研讨,为区县级课标培训培养了一支骨干队伍。

(3)参加江苏省小学体育骨干教师新课标培训班

XX年8月,江苏省教研室小学体育骨干教师新课标培训班在扬州市举办,我市省级实验小学体育教研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50多人参加了培训,参培人数为全省最多。培训班期间,正直酷暑高温季节,我市参培教师能坚持理论学习和新小学生广播操练习,并利用清晨和下午课后加班加点练习,在培训班结业汇报表演中,展示了我市体育教师的成果和风采,得到有关领导及专家的好评。

(4)参加人教社举办的中学《体育与健康》

教材及教参培训

XX年7月,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教材及教

参培训班在宁举办,由教材副主编藤子敬教授和上海浦东新区教育学院周师章教授主讲体育与健康教材与教参的特点及运用,我市中学体育教研员及部分体育教师30多人参加了培训。

(5)区县中小学体育教师新课程改革培训全面展开

开学初,对区县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培训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各区县均利用开学前及开学初进行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通识培训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培训。据统计,全市参加培训的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约1200余人,占全体体育教师的70%;区县的课标培训平均用时为3.5天(最多的10天,最少的2天)。在学期中,各区县结合本地的特点与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新课标理论与实践培训。

2、举办“南京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教学观摩评比活动”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加大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推动广大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标,探索一条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XX年11月中下旬,市教研室举办了“南京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教学观摩评比活动”。全市共30节中学和30节小学体育课,采用借班上课的形式进行了观摩评比。南京市教研室体育学科在组织此次活动时,提出了“健康、主动、快乐、发展”的主题思想,鼓励教师以“无模、无法、无标、无规”的观点去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大胆改革,力求创新。我们欣喜地看到,所有的观摩评比课教学中,任课教师以促进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大教学领域并行共进的课程结构。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关注体育文化的传承,把“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落到了实处。在这次的教学观摩中,教师们普遍都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让学生自主学练。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范围越来越大。90%的课中都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选活动内容或自创游戏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由过去比较注重“教法”转向注重“学法”的指导,真正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自主学练、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体现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案设计突破原单一形式,既有表格式,也有文字叙述式,还有结构图式,无一例外地转变为用教学目标来“统领”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尝试用一条主线来贯穿全课。《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显著特点是只确定了教学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标准,不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这给予了教师在选择教材内容上的灵活性和自。那么,如何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突破竞技运动教材体系,建立一个符合课程改革需要,符合学生需求的教材体系呢?这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教师们作了有益的探索。在教材资源的开发上较好地运用了延用、改造、继承和创新的策略。在教材资源运用的策略上能掌握好教材资源的约束力与灵活性的关系。

3、组织新体育课程标准教学观摩活动

如何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呈现,是实施新课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本学期,在区县开展课标研究和教学观摩的基础上,市、区结合,推出一批教学改革有所突破的体育课,以教学观摩的形式进行了全市的交流与研讨。

4、参加“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课展示活动”

XX年11月底12月初,“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课展示活动”在连云港市举行,各市为了展示课程改革研究和实验的成果作了积极认真地准备。我市在课改观摩评比的基础上,推出了人民中学程智和省教院附小金玉老师的两节课改课代表南京市参加省教学展示。两位教师以新课程基本理念为依据,大胆地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突破,反映了我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研究的观点与成果。从国家课程改革指导专家的点评及各种反馈信息反映,我市中小学两节课得到专家及听课教师的充分肯定,

二、课题研究

1、继续省级《体育与健康理论课课件研究制作》课题研究

为了贯彻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充分开发体育资源,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来提高我市体育教学质量,在课题上报、立项和初步研究的基础上,今年继续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工作,目前此项工作基本完成并进行教学实验研讨。

2、参加省教研室主持的《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运用实验研究》课题研究

该课题反映了江苏省作为经济、文化大省在教育、体育科研上的前瞻性,被中央教科所列为“十五”学校体育卫生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并于10月25日在南京九中召开了开题报告会。国家教育部、中央教科及省、市有关领导和省体育院校的专家、课题组教师等出席了会议。南京市在该课题下承担了部分专题实验研究,目前正在计划与落实之中。

3、进行了中、小学体育教师专题研究论文评选工作

新课程改革引起了教师对传统教学的反思与思考,促进了教师对专题研究的热情,从今年教师上报教研室论文的数量与质量看,较之往年有较大幅度提高。小学共上报论文170篇,经评选获奖116篇,占68.2%;中学共上报论文96篇,经评选获奖67篇,占69%。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5、开通了中小学体育教研网络,为实现现代化教研工作开辟了一条新路

XX年10月下旬,为了进一步开发教学研究资源,更好地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市教研室正式开通了“南京教研”网站,专设“中学体育”和“小学体育”网页,设置了教研新闻、教学研究、专题研究、教研论文和教学设计五个栏目,可以从网上了解市体育教研活动情况,了解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阅读有关论文及兄弟学校的体育课题研究方案,从而为我市的教研活动架设了一条空中桥梁,使全市的教研活动与教师更直接、更快捷、更贴近。

三、队伍建设

1、继续抓好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研讨组和市优青年培养。

2、组织部分中小学骨干体育教师赴无锡市观摩学习新课改实验情况。

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2

关键词:课程标准;健康第一;激发兴趣;促进发展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作为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课程标准修订版提出的最新理念,上好小学体育课,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一、坚持“健康第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理念中,强调了本课程要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并强调在重视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各种知识。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课的结构,结合“课程内容”与学生年龄特征,选择与体育有密切关系的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力求把健康的要求落到实处。如将安全、环保知识设计到游戏活动中,既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能完成对枯燥性知识内容的学习。

二、激发运动兴趣,促进学生主动锻炼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在“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理念中,为了防止教师误解“激发运动兴趣”理念,不重视学生对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最终导致“放羊课”教学的现象,在强调激发运动兴趣的同时,提出要“重视对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等。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及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的培养与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这是实现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如教师上课时的衣着打扮都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经常穿着运动服、运动鞋的体育教师一定会受学生欢迎,这小小的着装习惯看似简单,可恰恰会给学生一辈子的影响,很有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人生。

三、以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理念中,强调构建课程体系的时候,十分关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从有利于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出发,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及组织教学过程中,始终为学生的发展着想,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技术动作要领,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其参与意识,从而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四、关注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在“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理念中,强调各地各校要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地区、学校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形成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帮助学生达到国家课程提出的基本要求。而不是只强调地区与个体差异,而置课程标准于不顾。所以,教师既要关注有特长的学生,在保证他们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引导他们帮助其他同学得到应有的发展,如推选有特殊运动技能的学生担任运动小组“小教练”,口令洪亮、节奏感强的学生担任体育委员等;还要了解不喜欢活动的学生,通过谈话(必要时可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与生活习惯,分析他们不喜欢运动的原因,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势利导,培养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更应照顾生理或心理有缺陷的学生,给他们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帮助他们积极完成。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设计“练习超市”“快乐训练营”“挑战自我”等练习环节,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学习体育。如在学习蹲踞式跳远时,我们根据学生的体能将学生分成三到四组,对于体质相对较差的学生,缩短助跑距离,在沙坑前跳起就行,无需强调腾空高度。对于体质中等的学生,则适当拉长助跑距离,突出起跳有力。而对于体质较好的学生,则提出较高的要求。

总之,一名合格的小学体育教师应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既要学习新修订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还要学习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与先进教法,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从而上好小学体育课,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肖川.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M].武

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3

乌金山镇峪头小学 李晓勇

我参加了小学体育学习培训。在培训学习期间,我集中并认真系统地学习了国家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正从育体向育体与育人有机结合的方向转变,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我们一直在积极摸索、思考,自己应定位在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怎样让学生学得更加快乐,一直是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聚焦话题,通过对《体育新课标》的认真学习和积极实施,颇有些感悟与收获。

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对体育又有了新的熟悉,对体育教学又有了新的思考。体育不是简单的技能教学,更不是健康知识的说教。而应该是在身体练习的基础上轻松地学、快乐地练、主动地思考。我们只有多反思、多总结,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学习不断进步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通过学习重新认识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深刻内涵,通过老师的举例,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组织,有了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在看、听、讨论中,使过去的体育课非常的单一,课堂上教师就是全权代表,教什么,学什么,学生没有主动权,学生与教师之间是很被动的。我们和老师一起学习和研讨,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我们体育教师的观念转变,把适应新的课程方法和理念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达到我们的追去的"让学生在乐中求学,在学中取乐"。

在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理念、新观念、新思路,特别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传统的体育与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对比,从课程的内容、目标、设计到体育课实际中实施都是在围绕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新课程标准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培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对于同一教学目标、教材内容,采用新颖独特的教法,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使一些单调枯燥的教材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快、和谐的情感与气氛,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确保人人皆有所获,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

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4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创新;身体素质;运动能力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教育事业在社会经济进步的带动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时展,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弊端逐渐凸显,重成绩轻能力的应试教育不仅产生了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还极大地影响了现代化教育的质量。小学体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被忽略轻视,整体的教育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小学体育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从总体而言,小学体育教学还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小学体育的认识不足,在传统的观念中,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占据的比例较大,因而受到的关注更多,大部分师生对体育学科的重视不够,认为体育教学无足轻重,一些体育教师没有建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对体育教学的准备不充分,有的甚至敷衍了事,而学生则认为体育学习就是玩耍,对于课堂纪律、运用要求等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二是教学方法单一落后,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大多是带学生做做操或者玩一些简单的游戏,这种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显然难以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也无法真正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三是小学体育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很多学校缺乏基本的体育教学设施设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充分的展示体育多样化的魅力,学生也只能利用数量、种类有限的体育设备锻炼,不仅如此,小学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导致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动力严重不足。由此可见,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种种问题是阻碍新课程改革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因素,要实现小学体育教育的长远发展,必须重视这些问题,积极加强创新教学认识与实践。

二、新课程背景下加强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我国的体育教育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中被边缘化,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不仅进一步明确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地位,同时也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加科学全面的要求。《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中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可见,小学体育教学对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加强体育教学的创新,不仅是突破传统教学观念束缚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就是要更进一步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挖掘小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师在全面掌握新课程标准内涵的基础上,通过体育教学的创新,以更加积极地态度进行体育教学,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建立对体育的正确认知,提升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因而,不断探索体育教学的创新,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更加科学高效,对于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及目标,促进素质教育全面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改进体育教学,积极推进教学创新是实现小学体育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方向。

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途径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师生都未能形成正确的认知,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教师对体育教学的内容还不够明确。因此,要适应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的要求,教师必须以创新改进的教学理念应对,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教师应注重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小学生对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在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的健康意识,引导他们通过体育锻炼来强健身心,将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其次, 在体育教学中,应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教学重点,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对基本的体育知识有所了解,还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加强学习及运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体育学习中真正获得初步的运动技能。最后,教师应充分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如对一些体育动作、体育运动之间的联系等产生积极的探索,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体育知识。

四、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单调枯燥,教师运用的教学手段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使小学生能够爱上体育学习,热爱运用,进而启发学生进取向上,不怕吃苦的精神。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丰富多元的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在体育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小学生在充分的情境中更加贴切地感受体育的魅力,如教师可以创建一个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入一些具体的运动知识,在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地完成相关动作,使课堂气氛更加热烈活泼。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一个故事梗概,让学生积极思考,结合自身所学的体育知识完成整个故事,通过情境结合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自主性,不仅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相关的体育知识及运动能力,还能够使学生进一步获得自主思考、锻炼的能力。

二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个性,引入适当的比赛任务,激励学生通过恰当的体育运动知识与技能完成任务,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设置一定难度的比赛规则及任务,使小学生能够通过交流讨论、团结协作的形式达到目标,使学生在完成比赛的过程中,积极地运用智力、体力等方面的能力,最终完成竞赛任务。通过科学合理的比赛教学,在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体育教学能够更进一步地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是教师应在深入领会新课程标准及目标的基础上,在不断增强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积极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小学体育课堂更加直观、生动,尤其是在一些动作讲解及基本的体育运动知识介绍时,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或视频等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相关知识,进而提升体育课堂的效率。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等形式,为学生讲解体育运动中要注意的事项,使学生能够深化对体育运动的认识。

五、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当前,身心素质对社会生活生产的影响日益凸显,加强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小学生体育知识及运动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体育教学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还存在着对小学体育认知不足,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深化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积极地探寻加强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的措施,改进体育教学的观念,以更加丰富多元的方式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在发挥小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体育运动意识,加强小学生的运动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提升小学体育教育的质量提供更加充足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张经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效率――结合小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7)

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5

关键词:小学体育;备课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38-01

体育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中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传统的中小学教育中体育只不过是学生学习之余的一种放松和玩的课程,中考中也不是必考的科目。但是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体育教育逐渐被重视起来,通过体育教育和锻炼使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体魄成为了中小学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内容,各地的中考中也将体育作为了必考的科目。作为小学生来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如何上好体育课让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就成了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我深入钻研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和体育教材,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上好体育,备好体育课是关键,经过多年的摸索我整理出一套备好体育课的流程和方法。

一、备课程标准和教材

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切忌体育课的随意性,很多的体育老师上课前根本就不备课,课上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种放羊式的体育课是要不得的,不但不能锻炼学生的体魄,增长学生的相关知识;还极容易出现学生被摔伤等事故。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先熟悉小学体育课的课程标准,弄清楚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课程的理念,课程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分布情况。另外还要通读全部教材,做到心中有数,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特性,对教材的专门性、辅练习及分组练习要仔细推敲,分析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确定课程的目的、任务、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组织形式、练习手段、教法指示、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纠正方法等。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大纲理解越深越透,重点就抓的越准,难点就容易突破,学生就容易听懂、领会、练习和掌握。

二、备课中要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新课程给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做了科学的规定,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小学体育课中同样需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备课时应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科学、合理、有效、积极地安排课的内容,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锻炼方法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学,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锻自导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总结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在备课时必须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精选最优教学方法和节奏,善于从教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的科学性、实用性、挖掘趣味性、竞争性,备课中时刻把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是备好小学体育课的前提。

三、备教学环境

具体的教学环境是很多教师在备课时容易忽略的一个方面,所谓教学环境,是指自发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就其内涵来说,包括诸如校际和班际交往、人际关系、学习气氛、课余生活、教学管理等社会性环境气氛。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门课程往往会形成比较稳定的教学环境。对于小学体育教师来说要备教学环境主要指的是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设备情况,教学场地情况等等,这在备课中都要考虑进去,这样才能备出符合具体教学实际的课来。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凝集成一种较为稳定的风气,也是潜在的教学和教育因素。因此,在备课时,绝不可轻视教学环境的影响,设计的内容和方案要有助于加深和扩大其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

四、发挥集体备课优势,集思广益

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6

关键词:小学体育 田径 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297-0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确立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加快课程改革,建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适合我国国情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二期课改《体育与健身》学科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和目标,把学生的素质发展作为新世纪需求的培养目标和根本所在。田径一直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部分,在二期课改中,田径也是《体育与健身》的重要内容[1]。田径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素质、增进学生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1、小学体育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田径教学内容都是以竞技项目为主,以某个田径项目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教学以完整技术教学为主,通过掌握该项目完整技术来发展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由于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局限性和项目教学课时数有限,学生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某项目完整技术。这些使得田径内容枯燥乏味和狭隘,不能适应当以“健康第一”为宗旨的学校体育教育改革要求,不能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的需要,忽视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2]。

在田径课教学中,教师过于追求竞技项目的完整性,系统性,只重视跑、跳、投等技术动作教学,使田径教学变得单调、枯燥乏味,学生不喜欢上田径课。而且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多数采用教师讲授为主,以练习为辅的方法,忽视小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小学体育田径教学评价注重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而忽视小学生其它方面的发展,是大部分小学生对田径课兴趣不浓,喜欢上田径课的学生越来越少。所以,要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改革田径教学的手段和教学评价形式,丰富田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觉锻炼的习惯,促进田径运动在小学体育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田径运动在增强小学生全面发展中作用。

2、加强小学体育田径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1 强化教师的培训

新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和继续教育,应立足于体育教师自身需求和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为体育教师系统地提供多学科、多类型、多层次的选修科目和多样化、切合实际、具有反思性的培训模式。随着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了缓解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压力,体育教师应该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加强自身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培训。

2.2 继续强化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

通过近几年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培训,大部分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有了一定认识,能够自觉的学习并参与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去。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主要包括对《新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领会和掌握程度;对现代教育教育技术的学习和掌握程度;从事体育教学必需的基本技能;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能力;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开发和运用体育资源的能力[3]。在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中,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改变练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趣,所以教师不但要会做示范动作,而且要能够理解每一个田径动作的锻炼价值与含义,创新练习方法,合理组织和安排练习。因此,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改革为核心内容,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及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使培训工作灵活多变,适应性强。

2.3符合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适当改革田径教学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现代科学技术对体育运动的影响日趋加深,有些田径项目技术难度也变得越来越大。这种趋势显然与新的学校体育教学理念所要求的“易操作性”有着明显的冲突,复杂的技术,小学生难以掌握。所以,适当降低这些田径运动项目技术难度,使其符合一般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再现其原始状态,势在必行[4]。因此在体育教师要充分清楚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这就要求在田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求他们姿势端正,同时注意锻炼部位全面(左右、上下对称)运动负荷要适当,以保证小学生的机体平衡、匀称、正常的发展。单调或较长时间的紧张练习对他们的骨骼是有害的,容易出现骨骼变形或关节受伤的情况;在发展大肌肉的时候可以采用一定形式的跑、跳、掷练习促进小肌肉和伸肌的发展,并注意左右侧肢体的均衡发展,以避免身体发生畸形,锻炼肌肉时负荷不宜过大,以防止过度疲劳;不应该让小学生进行过分剧烈和过分紧张的跑、跳、掷活动,以免造成心脏过度疲劳;让学生参加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跑、跳、掷活动,并注意正确的呼吸方法,强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同时少让他们参加需要憋气的静力性练习,以免因心脏长时间负担过重而得不到回复。

2.4突出以动为主,增强健身时效

根据田径动作技能形成和身体锻炼的基本规律,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田径教学,要给与学生创造更多的身体练习情景、条件和机会,使学生在动中激发和保持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兴趣,鼓励学生在锻炼中积极地实践,自主锻炼,合作交流;倡导学生的身体锻炼和头脑的结合、身心的协调、适度有方和生动活泼的田径教学,注意采用合理的综合评价方式,指导小学生正确评价的锻炼行为,并在过程中检测锻炼的效果,使评价成为改进和反思教与学的有效手段,切实提高田径教学对于此年龄阶段的健身时效。

3、结论

总之,通过田径教学,使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促进他们在平时生活中自觉参与田径锻炼,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并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有助于学生各种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完善,尤其是培养他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秀香,富学新.试论田径运动概论的“三重性”[J].体育学刊,2006

[2]刘凯.体育概念释义[J].辽宁师专学报,2000年第2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