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制药工艺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制药工艺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制药工艺技术

化学制药工艺技术范文1

关键词:生物铁 接触氧化组合 抗生素

一、研究目的:

制药工业是广州市的支柱工业之一,抗生素化学制原料药又是制药的基础工业,其所产生的废水含大量有毒有机物,如侧链脂、石油醚、丙酮、甲醇、乙醇、二氯甲烷、甲苯和各类酸、碱物质,还带有头孢类抗生素残留物。此类废水成份复杂,有机物含量高、分子量大、水中的有毒物质和抗生素类对生化处理的菌种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是目前国内外公认最难处理的废水之一。

我公司受生产厂家的委托,研究治理此类废水的可靠、适用技术。2001年开始,我公司组织技术力量、深入我市唯一一家生产抗生素原料药的厂家——广州市白云山化学制药厂各车间,调查此类废水的组成、性状和排放规律。通过调研和测试,掌握了大量数据和第一手资料。在治理技术调研的基础上,决定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各单元工艺和组合工艺的治理效果、最佳的控制参数和操作条件,为拟定治理工艺路线和工程设计参数提供依据。

根据深入工厂各车间进行污染源调查了解到,抗生素化学制药废水按污染物浓度范围大致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CODcr>10万mg/l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此类废水主要是各车间排放的离心母液,离心机酸水和釜底液等,约占全厂废水量的1.7%,此类废水我们需另行研究更特殊的处理方法,不纳入本次试验课题内容;第二类是CODcr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拟定了研究试验工作的进水水质和处理出水水质目标。鉴于此类废水处理难度大,国内尚缺乏可借鉴的经验,我们拟定的处理出水水质分为三个档次要求,详见表1。

注:单位除PH值外 均为mg/l

二、 组合工艺流程选定

㈠ 、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简述:

目前对抗生素制药类废水的处理,大多采用传统的生物与物化处理技术,但由于废水中含有大量复杂的有机物对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因而处理效果差,运行费用高,难以达标。近年来国内外有些研究部门采用催化氧化、光氧化、臭氧氧化,纳膜分离等技术,对抗生素类废水进行处理试验,取得一定效果。但多数因为装置复杂,能耗高,操作不便,或要依赖进口材料,生产部门难以承受,极小实现工业规模的应用。为此,我公司根据长期深入生产厂家调研所掌握的废水成份,结合对有关技术调研及本公司近年来处理其它有机废水的经验,力图通过试验探索出一套流程简洁、处理效率高,材料立足国内易得,建设运行费用相对较低,便于操作管理,适合国情的处理此类废水的工艺技术,以解决我市治理此类废水的当务之急。

化学制药工艺技术范文2

关键词:医药品;生产;使用;环境保护;绿色药物化学

中图分类号:R954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979X(2007)07-0059-04

Management of Manufacture and Application of Pharmaceutical Product from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U Fu-qiang1, CAO Guang-mei2, 1, FANG Yu-chen1

(1. Shandong Bausch &Lomb Freda Phar. Co., Ltd.,Jinan 250014, China; 2.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 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012, China)

Abstract:Pharmaceuticals and pharmaceutically active metabolite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detected in field samples. In order to abate and control this emerging clas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ffectively regulate and manage the manufacture and applic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rom the aspects of pharmaceutical green chemistry and corresponding green technologies,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treatment of pharmaceutical contaminants and so on, this paper reviews effective principles and ways for the management, appl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pharmaceutical product.

Key words:pharmaceutical product; manufacture; applic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pharmaceutical green chemistry

由于医药品的大量生产、使用和排放,在河流、湖泊、地下水等环境水体中不断监测到医药类污染物。现已报道的一系列监测结果表明[1,2],人用和兽用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正成为一类新的环境污染物。这类污染物在环境中的主要释放途径有,制药厂污水和废渣的排放,医院、家庭过期药物和医用物品的弃置,药物经人和动物的代谢排出,兽禽养殖、水产养殖中含药物变质饲料和废水的排放。为控制和消减这类新的环境污染物,必须对医药品的生产和使用进行有效引导与管理,采用从源头预防污染的措施,在药物生产过程中减少或消除污染,合理使用医药品,减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关于医药品的清洁生产、合理使用、废弃处理和制药企业的绿色管理等方面,已有许多文献报道,医药和环境领域也分别开展了一些相关的研究[3]。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就绿色药物化学和绿色制药技术、医药品的合理使用、医药类污染物的处理等方面,对医药品的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的有效管理原则和措施作一介绍。

1绿色药物化学和绿色制药技术

1.1绿色药物化学和绿色制药技术的定义

绿色药物化学是绿色化学和药物化学的重要交叉,是当今国际药物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它是以药物化学为基础,将绿色化学的基本原则引入药物的开发、合成和优化,以及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和分析等过程,尽量预防环境污染,减轻环境压力,同时保证整个过程的最大效率和产品的最大药效[4]。美国化学会提出的绿色化学12项原则[5],包括了绿色化学各个方面的内容,是对绿色化学最权威的解释和说明。其中大多数原则直接适用于绿色药物化学,只有少数原则不适用,如设计可降解材料。

绿色制药技术是在绿色药物化学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技术,或将绿色化学的技术应用于制药工业。其特征是,它所考虑的药品生产路线与一般的传统生产路线不同,它把治理污染作为设计、筛选药品生产工艺的首要条件,研究和发展无害化清洁工艺,推行清洁生产[6]。理想的绿色制药技术应通过发展高效、合理、无污染利用资源的绿色化学新原理,以加大原料的原子利用率,减少或消除对环境有害的副产物,溶剂和试剂等回收循环再用为目标,利用环境友好的先进工艺技术,生产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更安全的医药产品。

1.2制药工业中的绿色化学技术

制药工业是关系到人健康的朝阳产业,绿色化学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不仅大大促进了绿色制药的发展,而且明显减少了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有助于实现制药工业的生态循环及药物生产的清洁化。这些绿色技术中主要的前沿科学技术是催化化学、不对称合成、组合化学、酶化学、微波化学、环境友好介质中的合成以及计算机辅助的绿色化学设计等;主要的前沿工程技术是反应精馏、分子蒸馏、双水相提取、超临界提取、熔融结晶、有机电合成和绿色制药工业设计技术等[6]。

制药工业中绿色化学技术充分显示了优异性。这些技术应用于化学制药工业,改革了化学制药中一些产品的传统工艺,提高反应收率,或采用不对称合成得到光学活性物质,使原材料得到较充分的转化,提高原子经济性,并且减少有毒有害物质排放量以达到零排放目的,实现绿色化。例如,生物催化是制备手性药物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提高了采用其它手性技术生产的单异构体化合物的纯度,它与化学催化(特别是一些重金属催化剂)相比,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的污染很小[7]。再如利用水溶性均相络合催化,不仅具有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好等优点,更重要的是反应以水作为溶剂,安全、方便、易于分离,而且可避免生产过程中大量有机溶剂挥发对环境的污染。

制药工业中绿色工艺还应包括生产更多质量可靠,疗效确切,性能优良,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药物剂型是药物存在和给入机体的形式,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治病救人的速度和质量。从环境保护方面考虑,要尽量采用环保安全的辅料、药物载体、包装材料等,以开发出高效、低毒、可控和使用方便的新剂型。此外,应适当延长药物制剂的保质期,以避免过期药物较早地进入环境而造成水体污染等。

1.3合理开发新的天然药物

天然药物是指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天然资源中开发出来的药物,是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然药物在广义上包含了中药,但与传统中药和西药相比更具特色。天然药物的来源广泛,可再生,其制剂安全高效低毒。我国具有数千年中医中药和民间医药的宝贵经验且天然资源丰富,开发和利用天然药物是我们独特的优势,天然药物是我国新药研发的重点。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目前开发天然药物,应合理利用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以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此外,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和分析技术亟待提高。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技术环保经济,且不会给产品造成污染,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提取分离技术。天然药物的生物有效成分的定性定量,需要更多的引入现代分析手段。原位分析技术既可以减少分析品暴露或释放到环境中的危险,又可提高分析效率,减少分析成本,是值得引入的分析技术[4]。

2对制药企业实施绿色管理

绿色管理是21世纪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其内涵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消除和减少组织的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前提,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中心,通过生产、营销、理财等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而进行的全过程、全员、全面的管理活动[8]。目前,企业绿色管理衍生出许多新的概念和模式,如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物流管理、绿色企业文化管理和绿色经营战略管理等。这些管理模式已在国内各个行业不断地深入应用,制药行业关系到人民健康,制药企业必须实施绿色管理。

对制药企业实施绿色管理,除了推行清洁生产、实施ISO14001认证,重要的是树立企业绿色价值观,并将这种理念贯穿到制药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活动环节,以形成绿色企业文化。构建企业绿色价值观,需要制药企业全面实施绿色管理模式,制定绿色企业战略,确定绿色发展规划;打造绿色供应链,实行从供应商到最终客户的全程绿色管理,运用绿色制药技术,推行清洁生产;开展绿色营销,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9]。

总之,制药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是一个长期、连续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企业内部每个部门、领导、员工的通力合作,更需要医药原料供应的绿色化,绿色制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及医药品的绿色营销、合理使用与安全回收处理等。

3医药品的合理使用与回收

3.1减少滥用医药品

医药类污染物在环境水体中大量存在,致使环境菌群抗药性增加,这与抗生素等医药品的滥用不无关系[10]。医药品的大量不合理使用不仅增加了药物滥用者对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易感性,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而且增加了医药品作为环境污染物,进入水体、土壤等自然基质的几率。目前,国内外滥用抗生素的情况严重,美国每天的处方中,有1.5亿张是抗生素,其中50%是不必要的;我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抗生素达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11]。在畜牧水产养殖上,大量或过量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易使养殖区附近地域或水域遭受污染。环境监测的报道中,抗生素、激素、消炎药是经常检测到的医药类污染物。为控制和消减环境中医药品的浓度水平,必须减少并遏止医药品的滥用。

控制医药品的滥用,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首先,必须制订减少药物滥用的相关制度,并加强宣传教育,充分认识药物滥用与药物进入环境的危害。其次,医疗卫生系统要改变不合理的给药处方,提高医药品使用的有效性;特别要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减少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机会。此外,要合理使用兽药、渔药,完善动物性食品安全法律和标准体系,推广使用高效、低毒、无害、无残留兽药,严格规定和遵守兽药的使用规定,以减少药物残留及其进入环境的可能性。

3.2过期失效药品的回收

家庭备药已成为许多家庭的习惯,药品储存品种、数量均在递增[12];但一些过期和保管不当失效的医药品被大量存放或随意丢弃,带来巨大的浪费和潜在的隐患。药品过期后,不仅可能失去原有的治疗作用,而且可能因内在质量等发生改变,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损害健康。随意丢弃过期失效药物会造成环境污染,也会危害人体健康。直接暴露在自然环境下的废弃药品,特别是抗生素类药品,会对水源造成污染,也容易使一些病菌产生抗药性。大量药品的失效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13]。总之,过期药品造成用药安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而目前我国对过期药品的控制方法尚不完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过期药品管理机制,实现对过期药品的全面控制,从而降低过期药品的产生数量,减少其潜在危害。

控制与管理过期失效药品,首先应提倡医药品的绿色消费,引导家庭合理贮药,从源头上减少过期药品的数量。目前一些不合法的医药品促销使消费者陷入“购药-过期-再购药”的怪圈,对此应加强法律监管,并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避免“盲目”购药和“囤积”药物。

回收和处理过期失效药品,还应建立长效回收机制,安全处理过期医药品。有效回收可避免家庭过期医药品的随意丢弃,减少药物进入环境的可能性;安全处理是避免药物因销毁处理不当而引发二次环境污染。虽然,近年企业和药店进行了较多的有偿回收、“以旧换新”等活动,但过期药品的回收缺乏长效机制[14]。同时,对回收的药品,现有的处理方法一般是直接的露天焚烧与填埋,这势必危害环境;应采用专业的环保销毁设施,以彻底转化特殊性质的药物为无害的气体、残渣等。

医药企业、医院、药店还应积极运用管理学的控制理论,综合采用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对医药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以实现对过期药品的全面控制[13]。例如,药品生产企业通过调研等方式,较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避免过量生产,从而在药品出厂时就降低药品过期的可能性。

4医药类污染物的处理

含有医药类污染物的废水主要有医药生产废水、医院废水、居民生活污水以及畜牧水产养殖废水。制药废水一般浓度高、毒性大、色度深和含盐量高,特别是生化性很差,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15]。现行废水的处理工艺中,以生物法为主[16]。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某些药物不能完全被生物降解,其中疏水性的化合物可能富集于污泥,污水处理厂的出水也会含有部分药物,以至环境中医药类污染物大量存在与检出。为减少和控制医药污染物向环境的输入,必须开发高级氧化技术,或者发展绿色水处理技术用于医药废水的处理。

水处理中的绿色技术是指先进、无毒和环保无污染的高级氧化技术及其他先进技术,如电催化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超声波降解技术及膜处理技术等。在现行处理工艺中,应开发结合多种技术与生物法的组合工艺,发展现实可行的绿色技术。对于医药品生产废水和废渣的绿色化处理,文献多有报道。例如应用高级氧化技术-生物法处理抗生素废水时,高级氧化技术能首先破坏或降解抗生素活性,使其中难于生物降解的物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即消除抗生素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后续生物处理难度将大大减小[17]。理想的绿色技术是零排污技术,代表了21世纪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18]。在制药企业和水处理厂推广应用绿色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医药类污染物向自然水体等环境基质中的输入,也是医药品的生产使用管理中的重要辅助内容。

5结论与展望

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医药品的生产使用管理内容繁多,但归纳起来,医药生产过程中绿色制药技术的应用,绿色天然药物的开发,绿色管理理念的实施,是从源头上控制、消减或杜绝医药类污染物输入环境;医药品使用时,制止药物滥用,并有效减少医药品的过期失效,是在医药品的流通使用过程中对医药产品的绿色化管理,以降低此类污染物进入环境的几率;开发绿色水处理技术和工艺,对医药废水进行有效处理,是将已产生的医药污染物完全降解矿化,以实现零排污。

对医药品的生产、使用与处理实现绿色化管理,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已引起医药行业和环保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从环境保护角度加强医药品的生产使用管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Kolpin D W, Furlong E T, Meyer M T, et al. Pharmaceuticals, hormones, and other organic wastewater contaminants in U.S. streams, 1999-2000: A national reconnaissance [J]. Environ Sci Technol, 2002, 36(6): 1202-1211.

[2]Miao X S, Bishay F, Chen M, et al. Occurrence of antimicrobials in the final effluents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in Canada [J]. Environ Sci Technol, 2004, 38(13): 3533-3541.

[3]Zhu D, Mukherjee C, Hua L. reen?synthesis of important pharmaceutical building blocks: enzymatic access to enantiomerically pure α-chloroalcohols[J]. Tetrahedron: Asymm, 2005, 16(19): 3275-3278.

[4]Tucker J L. Green chemistry, a pharmaceutical perspective[J]. Org Process Res Dev, 2006, 10(2): 315-319.

[5]Lankey R L, Anastas P T. Life-cycle approaches for assessing green chemistry technologies[J]. Ind Eng Chem Res, 2002, 41(18): 4498-4502.

[6]张珩,杨艺虹. 绿色制药技术[M]. 北京: 北京工业出版社,2006:-18.

[7]Pollard D J, Woodley J M. Biocatalysis for pharmaceutical intermediates: the future is now[J]. Trends Biotechnol, 2007 25(2): 66-73.

[8]徐建中,吴彦艳. 绿色管理的理论研究[J]. 商业研究,2004,(6):48-50.

[9]魏长生. 对制药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研究[J]. 中国药业,2006,15(5):31-32.

[10] Boxall A B A, Kolpin D W, Halling-Sorensen B, et al. Are veterinary medicines causing environmental risks?[J]. Environ Sci Technol, 2003, 37(15): 286A-294A.

[11] 赵民生,王会贞,曹秀虹.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与根源[J]. 食品与药品,2006,8(11):63-66.

[12] 徐道英. “家庭贮药”过期现象调研分析[J]. 药学实践杂志,2006,24(6):367-369.

[13] 杜晶晶, 马爱霞. 对过期药品控制方法的探讨[J]. 中国药房, 2007,18(1):7-8.

[14] 茅竟伟.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立回收过期药品长效机制[J]. 当代医学,2006,(5):72-74.

[15] 潘志彦, 陈朝霞, 王泉源, 等. 制药业水污染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水处理技术,2004,30(2):67-71.

[16] 夏光程. 抗生素生产废水处理工艺研究[D].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2005.

化学制药工艺技术范文3

[关键词]赣南;医药产业;科技创新;产业集群

[中图分类号]F0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52-0167-02

1 赣南医药产业的科技创新现状

相关专家指出,要实现制药企业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企业有足够的新产品储备,也就是说关键看制药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就整体而言,我国医药产业的科技创新现状为成果科技含量低,重复性高,专利申请少,与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相比差距甚远。相对闭塞的赣南尤为如此。

赣南原有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的医药工业企业共21家,其中化学原料及制剂生产企业14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3家,医用氧气厂2家,药用空心胶囊厂2家。2004年因大多数企业进行GMP改造,工业总产值仅为2.11亿元,为全省的3.35%,销售收入1.94亿元,利税0.46亿元,利润0.23亿元,在全省参加排名的8个设区市医药总产值中,赣州排名第六位,但利润排名第四位。全年5000万元以上工业产值的制药企业仅2家,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只有海欣制药一家;单产品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尚为空白。

据相关资料显示,赣南药品生产企业已取得药品批准文号的品种有400余种,在这些中成药和化学制药(包括生物制剂品种)中,较有特色的主要有:海欣药业的生物制剂P――转移因子和化学制剂阿奇霉素注射液、瑞金三九药业的九华痔疮栓、江西青峰药业的喜炎平注射液、保利药业的鱼腥草注射液、山香药业公司的山香园片、江西永生化制药的龙胆止喘片、诚志信丰的陈香胃片和千喜片、力菲克的通脉降脂片等。除此之外,其他药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品种少,大多是普通中成药品种,化学药品几乎全为仿制品种。可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可谓凤毛麟角;企业间的产品低水平的仿制和重复很普遍,在市场争夺中缺乏核心竞争力。

由此可见,经济总量不大,企业规模偏小,发展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低下,是赣南医药产业的现状。大部分制药企业都是靠仿制靠生产量来维持运转,根本谈不上科技创新。很显然,赣南的医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尚未真正形成。

2 赣南医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2.1 产业结构不合理

一是行业集中度低,企业总体规模小,因为历史的原因,赣南多数医药企业都零散地分布在各个县里,缺乏在全省、全国有影响、有地位的大企业。2007年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只有海欣药业1家,其余均在4000万元以下。二是产业配套不全,如医药包装材料等配套产业目前仍是空白。三是产品结构缺乏优势。医药制造业以原料药经济效益最好,但目前赣南主要以制剂为主,产品也多为大宗普通品种,特色品种少且档次不高。

2.2 制药企业自身研发能力低

医药制造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是研发新品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受技术条件和配套服务设施滞后的影响,高技术人才难以引进,尤其是新药研发人才、熟练工人和市场营销人员难以留住,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医药企业发展最大的瓶颈;由于人才、资金匮乏,多数企业难以创新,企业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与过去比虽有很大提高,但与国内外先进省份同行同品种相比仍较落后,适应市场需求、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低。有些制药企业为通过GMP认证以取得市场的准入资格。制药企业近年来都举全力进行技改,甚至不惜挤占流动资金,以致影响企业产品的正常周转和市场的开拓。此外,受利益的驱动,少数部门向制药企业乱检查、乱收费和乱罚款的“三乱”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因素都造成赣州医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2.3 市场开发力度不够

在国内市场上,赣南医药企业虽有一些好产品,但受市场开拓的制约,始终未能做大,优势发挥不出来。目前全市单品种年销售收入还没有一个超亿元的产品,最大的单一品种年销售额仅相当全省最大单一品种的十二分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受国家强制药品降价政策影响,企业市场销售和生产经营遇到了更大困难。同时,受企业机制的限制,赣南有些企业的销售被总公司控制,生产经营执行总公司计划,没有销售自,影响了企业产品的市场开拓。没有市场的冲击,没有利润的刺激,就没有了自主创新的动力。

2.4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一是对医药行业进行投资引导的力度不够,没有缓解产业资金制约。二是引进和培育优秀医药人才的力度不够,人才紧缺依然是赣南医药制造业发展的一大“瓶 颈”。

3 提升赣州医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举措

3.1 调整产业结构,走产业集群之路

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关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它们同处于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形成的产业集合模式。产业集群经常向下延伸至销售渠道和客户,并侧面扩展到辅产品的制造商,以及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他机构。现实中,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高新技术产业都普遍存在企业空间集聚的现象。在医药产业中同样存在着产业集群。

建设医药产业集群,首要任务就是要以政府主导转向以市场为主导,政府要结合市场力量建立由大学、科研院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企业、银行及政府机构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体制。政府不但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创业服务机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科技人才支持体系等,建设有利于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环境,而且要制定诱导医药企业集群发展的配套政策,如利用产业链进行招商引资,改善集群融资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如赣州市政府将把医药工业积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以做大做强赣南的医药产业,逐步形成以赣南海欣药业为龙头的化学制药集团和以瑞金三九、信丰诚志、江西保利、青峰药业等为龙头的中成药生产制药企业集团。这是很好的发展策略,对赣南医药产业的发展将有重大推动作用。

3.2 加大科研投入,走产、学、研联合之路

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大量学科及综合高级人才,适合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和结合产业中关键技术攻关。其中,基础研究是高校的优势所在,对新药的开发有重要的支持和先导作用。目前,即使具有很强研究开发实力的国内外一些著名的大公司,仍十分注重与大学和科研院所保持密切合作。从国内外制药企业目前发展的形式看,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是势在必行。赣南的医药产业也可鼓励企业围绕市场需求,积极与当地的高校(如赣南医学院)和一些药业方面的科研院所一道共同研制科技含量高、疗效好的新药,加强新药专利保护和独家产品培植,这些对于制药企业尤为重要。

化学制药工艺技术范文4

关键词:医药制造业竞争态势战略选择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迅速,在整个制造业中的比重较大幅度上升。据统计,制造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1993年的84.6%下降为2001年的78.6%,降低了6个百分点,而医药制造业占整个制造业的比重由2.1%上升为3.2%,提高了1.1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医药制造业在我国整个制造业中的地位正在逐步提高。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医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制药企业总体创新能力有限。创新是医药行业的命脉。医药行业的创新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健康不断面临着各种新疾病的威胁,医药行业必须不断拓展自身开发的领域;二是细菌和病毒的变异使传统药物的疗效降低,这就促使人类加快药品升级换代的步伐。医药行业又是一个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产业。由于医药行业一直面临着不断创新的巨大压力,因此医药企业就必须得加大研究和开发力度。发达国家医药业将销售额的10%~20%用于新药研究与开发,其研制成功一种新的化学合成药耗资2-3亿美元以上。而我国2003年的医药产业的总产值是1200亿人民币,不如国际制药巨头默沙东公司一年的产值,而我国整个医药工业的研发投入,几年来都只能在总销售额的1%左右徘徊。

医药产品以普药为主且技术含量低。普药,是指较为普通的药物,具有临床应用普遍、疗效确切、用量较大、价格较低的特点,并且大都为国家基本药物,普药的生产厂家大多为缺乏资金实力、研发力量、营销网络等基础的中小企业,所以,与新药、特药相比,其技术含量低,由此导致附加值也很低。从总体上看,我国制药水平还明显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制剂附加值与原料药的比值是3:1,仅是美国同类比值的十几分之一。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普药生产企业的经营效益普遍较差。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我国制剂生产落后,以仿制国外新药为主,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由于我国医药行业的创新能力不足,目前在我国市场上流通着的国产药品基本都不是原创新药,生产非专利药(仿制药)一直是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支点。事实上,除中药之外,我国目前的药品中几乎没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

医药制造业的竞争态势

由于我国医药事业起步较晚,相比国外同业来说,其较低的创新能力和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欠缺使得我国制药行业现阶段呈现出特有的竞争态势:

(一)行政性进入壁垒较高,垄断势力较强

众所周知,医药行业的生产要受到国家行业部门的严格控制,其行业内企业均要进行资格审核和获取许可证。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行业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早已宣布,在2004年6月30日以前,我国所有药品和原料药生产企业必须符合GMP要求,并取得证书。自2004年7月1日起,凡未取得相应类别GMP证书的企业,一律停止生产。特别是新药的生产,由于存在一定的行政保护,其垄断势力凸显。我国有关管理部门对“新药”的界定有两种标准:一是从未在我国批准生产的药品,二是未被批准在我国上市的药品。由此可见,我国的“新药”概念既包括专利药,也包括我国从国外引进的超过专利保护期的非专利药。正因为如此,我国对新药主要实行特殊的行政保护,即“对通过审批的新药,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发给新药证书。”这种行政性进入壁垒使在位制药企业拥有较强的垄断优势,这种垄断优势使得企业可以通过制定较高的价格获取垄断利润。

(二)企业经济规模小,行业集中度较低

企业经济规模是工业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基础,医药制造业总体上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对规模经济要求不是很高,但企业的经济规模对于企业的研发投入、国际竞争力和长期发展都有重大影响。我国过去由于实行地方审批,受地方利益的趋使,各行政区分别审批建立医药生产企业,造成全国的医药企业数量众多,但每个企业的生产规模相对都较小,不能形成规模经济。这种情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为明显。虽然近几年我国企业的平均规模较大幅度上升,但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平均生产规模仅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企业平均规模的5.6%~28.2%。较低的生产规模和众多的企业数目导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非常低。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医药制造企业CR4为6.85%,CR8为8%,20强的国内市场集中度也仅为42%,而世界医药市场上20强却占据了世界市场66%的市场份额。可以推断,随着我国今后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医药制造业面临的国外同业的竞争压力会日益加大。

(三)竞争方式主要依靠价格手段,技术创新和服务等非价格手段使用较少

因为受到国内用药水平低、难以进入国外市场、国内医药基础研发薄弱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新药研究的预期回报率较低,导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不足。美国医药制造业的R&D强度是我国的7倍。2001年,我国投入的医药研发经费仅为14.1亿元人民币,而国外平均一个新药的研发投入为8亿美元。另外,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不健全也是导致创新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国外普遍实行的专利保护制度相比,我国对新药的保护程度存在明显的差距。而国外医药生产企业之所以能获得较高的利润回报,是与其因知识产权保护而带来的垄断地位分不开的。

(四)子行业间竞争不均衡,优势部门的优势不突出

制药行业如果按照制药的方法和原料分,主要可以分为化学制药行业、生物制药行业和中成药制药行业三个子行业,其中生物医药产业是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多学科高度综合和相互渗透的新兴产业,其所需的高投入、高技术及其所具有的高风险特性使该行业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我国生物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从一开始就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生物技术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年销售额223亿元,占医药制造业8%。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生物制药在资金投入、新药开发能力和技术水平上都远远落后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生物制药的产业化水平很低。化学制药行业在我国是相对成熟的,是我国制药行业中的主力军,但是由于我国化学制药主要以普药为主,技术含量低,其优势尚未张显。中成药作为我国的瑰宝,目前我国中成药年销售额578亿元,占医药制造业的21%。三个子行业中,中成药和生物制药的利润率达11%,超出行业利润率2个百分点,化学药利润率较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化学制药行业的重复建设较为严重,导致行业内竞争激烈,药厂之间竞相压价导致企业利润率降低;相对而言,生物制药由于其资本投入要求高形成一定的进入壁垒,中成药往往由于其配方多为专有技术,也形成了一定的进入壁垒,所以生物制药和中成药具有相对较高的利润率。医药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战略

(一)加大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和销售

化学制药行业目前是我国制药业中的主力军,由于我国新药研发能力比较薄弱,所以仿制药和原料药成为主导产品,特别是原料药,在我国药品出口中占到了90%以上。尽管当前我国医药业亟待提升创新能力,但研制新药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及较高的风险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无法承担的,这一点与国外著名的医药企业是无法比拟的。但是我国可以集中发挥在原料药生产中所具有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原料药的制造,等到我国原料药的输出在全球制药产业链中占到举足轻重的地位时,就可以反过来影响国际医药产业,而国内产业规模的升级也会给研发带来更多资金。

(二)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立法

从国外医药企业的发展来看,一个国家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是促使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如上所述,一种新药从研制到上市常常要经过很长的时间周期,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而且要面对研制失败的风险,因此医药行业较高的利润回报与该行业所承担的高风险是相联的,而为确保医药企业在创新成功的同时能获得较高的利润,给予医药企业必要的垄断特权是必要的,所以许多国家对药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非常大,这一方面表现在药品具有较长的专利保护期,西方发达国家大公司开发新药的产品专利保护期一般为18年,工艺技术类专利保护期限另外新增15年;另一方面表现在专利期内的新药价格不予限制,完全听凭市场决定。这样就保证了专利新药可以获得应有的高利润,在利润的刺激下,企业具有了进一步创新的动力,企业之间的竞争促使市场上新药不断涌现,整体医药水平不断提高,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我国已是世贸组织的成员,要促进我国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就应与其他国家的法律制度接轨,为专利新药创造一个宽松的市场环境,以鼓励和支持制药企业不断研制专利新药,增强国内医药行业的研发能力和经济实力,确保我国医药企业能够从容应对国外制药企业的竞争压力。

(三)推进企业重组和兼并

发达国家的发展已经证明,实施大企业集团战略是当今各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进入21世纪后,这种趋势日益明显。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主要是基于市场的并购和重组,这一点可以从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金融业和汽车业的大合并中得到说明。但从我国实际状况来看,在规模达100亿美元的我国医药市场上分散着3000多家本地企业,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占据领先地位。分散的格局和重复的建设带给企业的只能是无序的竞争和低廉的价格。因此在国际医药巨头的竞争压力下,我国医药企业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整合,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促进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生产

目前国际上中成药销售市场中,日本企业占据了90%的份额,我国中药业之所以未能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中药缺乏制作的标准化规则,与西药的制作相比,缺乏完善的质量、技术标准体系,导致传统的中药没有专利,无法在国外市场上获得认可。国家医药产业“十五”计划鼓励中药现代化,我国医药企业应积极利用政策的支持,不断改良中药的生产方法,推进中药生产的规范化、产业化和集约化进程,在此基础上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申报药品专利,甚至可以采取“以医带药”的做法,通过在境外开办中医诊所将中药带出国门。

总之,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制药业只有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积极应对国际挑战,才能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多纳德•海,德理克•莫瑞斯.产业经济学与组织[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M].商务印书馆,2003

3.窦尔翔,吴航.构建我国新的医疗价格运行机制[J].中国物价,2003(6)

化学制药工艺技术范文5

一定的人才结构系统由一定时期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社会条件所决定,并受社会传统的影响。半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先是机械化和电气化迅速发展,接着微型计算机、数控技术和互联网普及,社会生产又进一步向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一些国家通行美国的人才层次划分办法,将工程领域人员划分为工程师、技术员、技术工人、半技术工人、非技术工人五个档次。从我国情况来看,则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技术工人(含熟练工)、普通工七档。而在实际应用中,按照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能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技术操作工人,二是工艺技术人员,三是从事产品设计和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

在职能层次的划分中,各层次人员是互相联系的:其中工艺技术人员是产品设计开发人员和技术操作工人之间的中间层次,属过渡性工作的人员,在技术业务上工艺技术人员充当产品设计和开发人员与技术操作工人之间联系人。在技术业务上,工艺技术人员的核心业务是工艺设计,两翼则与上下层次之间有相同或相通之处,其中工装设计与产品设计开发同属设备设计,有共同之处,现场工艺服务与技术操作同属应用技能,有相通之处。这样,工艺技术人员与上层或下层人员之间才能有一定的共同语言,当好联系人,同时做好对上、下层的工艺服务工作。

在三个层次中,专业技术人员侧重产品设计,但必须了解工艺,否则设计出产品难以制造;工艺技术人员侧重工艺设计,但必须了解设备和技术工人操作,否则设计出的工艺将难以实施;而技术操作工人侧重操作,若不了解设备和工艺也无法进行操作。因此,各层次人员的素质上具有主辅结合的综合性。阶梯状人才结构系统中,各系列人员在纵向上具有从低到高的等级,在等级范围上具有交叉性,即下一系列人员的高等级和上一系列人员的中等级横向处于同一级水平线上,技术业务水平相当,无地位高低之分。这样有利于各个层次的人员在自身特性及延伸的前提下,发挥个人特长,通过实际工作钻研和各种途径、方式进修,由初级向高级延伸发展;也可以逐步缩小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提高各层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员工素质的全面发展,纠正“重设计、轻工艺、鄙薄操作技术”的不良倾向。

三个层次人员的分布呈三角形:最上层是产品设计和开发人员,人数最少;中间层是工艺技术人员和技师,人数稍多;下层是广大技术工人,人数最多,是产品制造的基础,离开技术工人和技师的话,不但产品造不出来,质量也不能保证,制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产品更难以实现。我国很多产品因竞争力弱,为保证优质品出口,只能把一般品及等外品销在国内。而先进的技术是买不来的,以上海电站汽轮机制造为例,从德国西门子引进的技术,只能生产30万千瓦以下机组,60万机组要合资合作生产。现在能生产120万千瓦机组,其汽轮机制造关键技术的解决,是靠几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技术人员,带领技术工人和技师共同研究,经过上百次工艺试验而攻克的。没有技术创新,没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技术再先进的产品,如超超临界的超大型发电机组,也是造不出来的。因此,为了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了能以优良产品供应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我们必须在战略上重视技工―技师培训和工艺技术教育,重视青年工艺技术人员的教育培养,不断提高技术工人、技师和工艺人员的素养,以适应走向现代化的需要。

我们必须有战略眼光,将产品设计和开发所需要的高新技术人才,和产品制造所需要的技工、技师的技能型人才和工艺人才,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要重视技工、技师和工艺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促进这类人员成长。在培养大批技术工人和技师上,我们需要拓展阶梯式人才结构系统,完善技工―技师的技能型人才系列等级制度,大力加强对技工和技师的培训和技术教育。

二、机械工程认识论基础

工程是自然科学的应用学科,包括物理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化学工程、信息工程四大类,其中物理工程又分为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核工程等。工程属自然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没有生命的物、物体、物质、物质生产、各类工程等,研究的是物的理,物质的化合和化分等,化合化分中物质有活动,是自然的,没有思想支配的,与人们的社会活动完全是两回事。既然提到物的理,理是什么?理有两种含义:一是条理,二是道理。将小道理、中道理和大道理组合在一起,就升华为某项理论。

人们对工程的认识是从观察、实验和思考中得来的。具体说来:人们生活在工程领域里,参加了一些技术性劳动,观察到大量的物体的表象,经过梳理归纳,得到同一物体的几种表象元之间或表象元与内因的关系(元是物体内因和表象描述的基础单位,又称参元,含有元素、因素的意思),进行调查和思考,加深印象,得到对物体的初步看法,经过大脑加工,即分析和组合、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知识上升逐步形成理性知识,即物体的概念、物体的相互关系和变化等的认识。然后进行限定方向的实验和必要的现场试验(没有把握,有一定危险),经过论证,得出同一物体的性质、工作原理和变化规律等,即得到技术知识和理论。如刚体的直线运动,有几个表象元S、v、a、t,得出相互关系的公式S=vt+(1/2)at2,再如牛顿第二定律F=ma,表示外因――力F是产生表象元――加速度a的原因,是其他物体对该刚体的作用,加速度a的大小与刚体内因――质量m的大小成反比。若为转动工件切削加工,切削速度v=πdn,其中d为工件直径:米,n为工件转速:转/分,切削速度v:米/分,所需电动机功率N=F・v/612,其中功率N:千瓦,切削力F:公斤力,切削速度v:米/分。若物体不是固体而是流体,研究的是一个液压系统,则要从两个方向进行观察研究和思考,一是从油泵流出的油液到工作油缸,沿程对各个截面的相关参元的关系p+(1/2)ρv2+ρgh=恒量,p为压强,ρ为油液的密度,v为油液流动的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该截面处油液的高度,这就是伯努利方程;二是油液流过管路和流经局部的压力损失之和P=∑p+∑p.,P为总压力损失,p.为管路沿程损失,p为局部损失(上述P.p实际代表压强,俗称压力);通过上述两个方向的描述就知道液压系统的性质。为了增加油缸中活塞移动的稳定性,还可引入伺服控制,即在油缸内流量或压力发生小的变化时,将其变量v、p反馈至伺服阀,引起伺服阀的开口微调,使v0,p0,减少及消除这变化,使油缸中活塞移动稳定。加了伺服控制,原液压系统就变成液压伺服系统,增加一个方向的观察、实验和思考,其参元的相互关系用二阶微分方程表示。

人们对工程的行动是从技术知识、理论到实践应用取得经验的过程。知识从广义来说,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只有理论和经验相对应地结合在一起,所得到的知识才能说是完全的知识;否则将造成片面性或局限性。人们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形成了能力,解决了实际问题。操作经过多次重复,熟练而形成技能,进一步提高则转化为技巧,形成技艺。技能包括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个部分,操作技能属体力技能,心智技能属脑力技能;只有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相对应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完整技能。完整技能水平有高低,只有达到技师(一般工艺水平)和高级技师(高级工艺水平)要求,才能称高技能;若技能不完整,则施工将发生困难,甚至陷入险境。工程技术领域里,实践是指产品和工艺设计、现场技术性劳动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工艺试验,实践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个方面,除产品和工艺设计、技术性劳动、工艺试验外,还可包括其实习、见习等方式。在接受工程项目时,人们先到现场了解实际情况,做好准备工作,若别人已做过这事,则要了解实施情况和经验,以便更好地完成工作;对技术操作项目,要检查工具、设备及材料是否备好,对技术设计项目要检查有关资料和技术文件、手册是否备齐,然后进行工程项目实践。工程实践的主要作用,一是促进了解和理解实情;二是养成技能,发展能力;三是积累实践经验,或获取较为完整的试验数据;四是检验所用的技术理论、采用的手段方法是否正确。

三、技术操作工人的类别和知识、技能、能力解析

通常我们称生产第一线的操作人员为技术操作工人。对手工工艺劳动、操纵设备生产或控制设备运行等我们均统称为技术操作。人们的各项具体劳动都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统一,技术操作工人也不例外。不同岗位的技术操作工人在劳动中消耗的体力和脑力的比重和强度不同,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水平高低和复杂程度不同。按照知识、技能和能力结构,技术操作工人可分为技艺型、技能型、智能型三类。

1.技艺型:工人使用工具进行手工劳动,操作具有技艺性。这种类型工人要求有一定的技术知识,但更注重操作训练和实践锻炼,在操作技能上能达到高度技巧,有的还和一定艺术相结合。如币模雕刻工、金银首饰工、古建筑雕塑工、厨师和服装技师等。

2.技能型:实际是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并重型,简称技能型。工人熟练地操纵机器(包括使用工夹具、专用装置等工艺装备)进行劳动。它既要求具有部分技术理论知识,又需要通过操作训练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两者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如机械加工工人、印刷工人、炼钢工人等。

3.智能型:工人使用仪器仪表,调试设备或控制小型设备运行等。工人操作较简单,但必须以相当的技术理论知识为指导,要求有较高的心智技能和一定的动手能力。如电子计算机的软件调试工、机械自动线的调整工、制药的流程试验工、发电厂的锅、汽、电值班运行工、化工设备的岗位操作工等。

下面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各类技术操作工人的技能和能力结构。分别选择各自具有代表性工种,如车工(技能型)、钻工(技能亚型)、厨师(技艺型)、计算机软件调试工(智能型),对其具体的技能和能力项目组成逐一分析,然后进行抽象和比较,从中找出反映本质的特征(具体内容略)。可以归纳出以下两点结论:

第一,对技术操作工人可以实行两种技术等级制:一是“初级技工――中级技工――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二是“技工――技士――技师――高级技师”。前一种适合于技艺型和技能型的技术操作工人,后一种适合于智能型技术操作工人。

第二,从技术操作工人系列中晋升技师的主要条件,一是工艺型技术操作工人中具有较全面的技术知识和特高技艺水平,有绝招或杰作,并能总结经验、编写教案者;二是技能型技术操作工人中具有一定的工艺理论知识、实际经验和较为完整的高级技能,能完成一部分高级作业,并从事现场技术操作指导相关或一般的工艺服务者,或能从事专项工艺试验者;三是智能型技术操作工人中具有较高智能水平,能对运行程序和参数提出意见,并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者。

四、技师职称和职能方面的讨论

当前对技师职能、职称的认识,无论在国内或国外均不够一致。人们一般对人员档次和职能层次往往混淆在一起,如认为技术员就是工艺员,实际上两者只是职能相当而不是相等。由于人们对职能和职称的认识模糊,不能认识到技师既是职称又是职能的双重性。

笔者认为,职称是规范化的职业档次,是人们在社会上所处地位的反映。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初级职称涵盖技术员和助理工程师,中级职称是工程师,副高级职称是高级工程师,正高级职称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但缺少涵盖技术工人的低级职称,因此尚不能覆盖全部工程技术人员。技术操作工的初级工、中级工和高级工称号,同时也是职能,其中应知、应会标准是技术工人职能的具体化,工作实例是技术工人的实际工作,能反映从事的工作岗位。技师和高级技师称号既是职称,分别属工程技术人员的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也是职能,负责完成部分高级作业、现场技术操作指导和工艺服务,或负责工艺试验,是工艺人员中的施工人员或工艺试验者。

我国在1954-1956年实行职务工资制时,曾规定技师的工资等级与工程师相当,条件是工人技术等级在六级以上、现从事技术工作者,这规定至今仍适用;在实践中,有些单位将从事技术性管理工作的工人出身干部也定为技师。在“”前后上海市又任命一批工人工程师,其中有“技术革新闯将”、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等,工人工程师大部分脱产从事技术工作,也有少数留在生产岗位从事高技艺性劳动;在1980年,又根据本人的文化技术理论水平和工作情况分别套改为工程师或技师。后来人事劳动部门提出在企业中开展工人技师评定,选择技术工人中尖子,授予工人技师职称,与工程师相当,但不占用干部编制。另一方面劳动人事部门又提出在事业单位系统,在有些部门或地区实行技师聘任制,并开展技师职务考评工作。上述情况说明我国对技师设置问题的认识有摇摆,政出多门,前后不一,各部门、各地区之间未能统一,尚未定型。

这里顺便提一下英文字technician的翻译问题,可译为技术员(职业档次和职能)或技师(职称和职能);《加拿大职业分类词典》中,将从事一般工艺工作的人员定义为技术员,而将从事工艺试验工作人员定义为技师,英文都是technician,顾名思义说明了在职能上技术员和技师具有对等性。

各国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的传统上也不一致。欧洲一些国家将经过职业教育的技术工人,作为培养技术员和工程师的基础。如德国双元制的毕业生,几年工作积累一定经验后,可经行业协会的专门培训和考试成为师傅,也可通过二年制专门学校教育成为技术员。而德国培养工艺人员有两个层次,除了技术员(职能为工艺员)属一般工艺和工装设计人才以外,还有经过应用科技大学教育的工艺工程师(职能为工艺师)属高级的工艺和工装设计人才,这点是可以借鉴的。另外,本文提出技师、高级技师,其职能为完成高级工作、现场施工指导和工艺服务,或从事工艺试验,具有较全面的技术理论知识、经验和较完整技能,属于一种工艺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应当进入而且实际上也已进入工艺人员行列,只是有人不承认技师具有职能罢了。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主张逐步缩小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但在实际执行中有摇摆,加上旧传统影响造成“唯有读书高,工字不出头”,学生争先恐后去读高学历,以致社会上产生技术工人短缺的状况,亟待做好人事劳动有关制度建设,改变当前倒挂局面。

必须指出,技师的具体要求是随着时展和技术进步而发展变化的,因此有传统技师和当代技师之分。以机械加工和机床产品装配调试为例,单一车工或铣工完成高级零件已成历史,因一方面高级零件的技术要求提高了,另一方面机械加工分工细了或走向高级综合化,单一车工不可能完成机床主轴、长丝杆等加工工作,需磨工等配合才能完成上述工作;机械加工中正齿轮加工,由车工完成齿胚,然后由一系列滚切(或粗滚和剃齿)、齿表面渗碳淬火、磨或绗磨来完成,对伞齿轮或螺旋伞齿轮要通过特种机床和刀具加工来完成;同样单一铣工也不可能完成主轴箱的加工工作,还需经过镗工等配合,或由加工中心,才能完成上述工作。随着数控机床的普及,机床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对机床的操作要求降低了,而对各道工序的刀具位置、空行程工作行程以及切削参数等的调整,则增加了要求,这是一种心智技能要求高、操作简单熟练的高技能。以产品装配调试为例,这是以钳工为基础的工种和专业工艺,但其对钳工传统手艺要求降低了,只需要简单的榔头敲击、锉削、錾削、锯割、钻孔、攻丝即可,现需要加强立体画线、轴瓦研配、部件研配和装配手感手艺,机床床身导轨可用铲刮机铲花(若对修理钳工,还需要铲刮手艺),因为机床床身导轨已经铲花、表面硬和绗磨,总装时只要对其相关部件配合研磨即可;若为精密机床,还可采取静压导轨系统;对装配质量的检查,早已不靠听运转声来判断,而是靠各种仪器、仪表来检测;机床装调技师同样要求较高的心智技能和动手相结合的高技能,如能看懂机床装配图、总装图和主要零件图以及电气原理图,能根据机床性能要求进行装配和调试。因此当代技师是以工艺划分类别,再划分技师和高级技师等级,如一般机械加工技师、局部机械加工技师(可分为车磨、镗铣、齿轮、大件等)、高级机械加工技师、一般机床装调技师、数控机床装调技师、高端机床装调技师等。当代技师的操作技能要求降低了,而心智技能要求提高了,所需的技能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相结合的完整的高技能,所需的文化程度和技术理论水平要求相应地提高了,对技师要求具有高中文化和一般的或局部的工艺理论水平,对高级技师则要求具有大学专科文化水平和全面深入的工艺理论水平。过去强调经验积累,现在需进行较多的工艺试验。我认为学校不可能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论点早已过时,完全可以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专业技师,在学校打好基础,工作两三年后即成为专业技师。

生产和服务第一线需要有一批高技艺或高级作业的生产者、技术工人出身的施工人员、工艺试验人员和高水平的智能操作人员,这批人的出身主要是技工学校等中职毕业生,需要解决职称以利于发挥其积极性和促进其队伍成长。某一机床厂有一位中专毕业生长期做钳工,能胜任外圆、螺纹和齿轮磨床的总装和调试工作,被派往美国从事产品技术服务,够得上评高级技师,也可评为工程师。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某汽车零件公司系统内技工大多为技能亚型,即熟练工(技术等级只有初级和中级),有一次要在工人中找一些有绝招的尖子评工人技师,结果非常难找,最后找到一名车工中的熟练工,单一做加工活塞环外圆用的凸轮(特殊曲线)的上报充数。这说明要根据技术操作人员的不同类型,按照不同条件来选取评定技师,不能把高级工与技师混为一谈,不能取消高级工,不能搞一刀切。

五、技工―技师系列等级制模式

为了全面培养懂技术、会操作、会管理的操作技术人才,可以按照工程技术人员的阶梯状人才结构系统,以及技术操作工人分类来确定技师、高级技师的条件,可在技术操作工人及延伸中试行下列技工―技师等级制。由于智能型操作人员情况多样,难以归纳,本文先针对技艺型和代表性技能型操作员工,提出其各个级别在职能上的原则要求,列表如下:

机械类的技能型(技术操作和延伸)员工,按工艺性质可细分为:机械加工、各类产品装配调试、铸造、锻压、焊接、冷冲压等专业。

化学制药工艺技术范文6

【关键词】药剂专业硕士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3-JKGHD-031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97-02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设计原理、制剂处方与工艺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开发安全、有效、可控、稳定的药物制剂为目的的综合性应用学科。而药剂专业硕士是学术型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有扎实药剂理论基础,并适应药学制剂行业实际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对从业者的经验技能要求较高,旨在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但从我校就业率调查来看,药剂专业学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数量总体来说低于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且很多用人单位认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尚需进一步观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上存在一定困难。

1.出现的问题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结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1.1 在招生途径上

由于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要求其不仅有较高的职业技能,而且还要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这就要求在招生过程中,对报考药剂专业硕士学位的学生起点要求要高,才能保证其在3年的硕士生涯中,能快速提高其综合分析的能力。但现实遇到的情况是,由于长期以来高校“重科研轻实践”思想的影响,加上很多学生在报考专业时目标并不清晰,扎堆报考科学学位的较多,而专业硕士却少人问津,导致其招生生源并不理想,有很多是从其他专业调剂过来,虽然该群体的其它学术背景较为扎实,但药剂专业基础较差,直接影响了实际操作技能,这给后续的教学带来很大困扰,故教学效果经常不太理想。

1.2 在培养方式上

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曾指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以能力培养的系统化取代知识培养的系统性。专业硕士重视的是实际技能,学术硕士重视的是科学研究。二者培养目标不同,培养模式也应该不同,专业硕士在培训时需注重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为此学校开展了专业硕士双师型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但由于近几年高校硕士扩招,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高校很多教师又以科研为主,真正应用型的导师少之又少。所以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方向大部分仍沿用传统的学术硕士研究方向,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的研究方向较少。且专业硕士常常归属于单一学科,学科间交叉较少,造成培养的专业硕士知识体系与企业需求相差较大,从而导致企业的不认同感,这也直接导致了药剂学硕士的就业率较低。

1.3在就业指导上

随着高校硕士大规模扩招,社会上对科研人员需求达到相对饱和,急需应用型人才。但由于在培养过程中,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学习的课程相差无几,故导致很多专业硕士在自身定位上不够明晰,学生本人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严重认识不足的特点。这使研究生在校期间没有重点性的对职业技能进行培训和加强,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导致与社会,尤其是企业的需求相脱节。所以,用人单位的需求就没有那么迫切,直接造成了现在专业硕士就业难的问题。而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药剂学专业硕士的招生和就业并不尽如人意。

2.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对本校的药剂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有如下改革,旨在加强硕士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输送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2.1加强对药剂学专业的认识,明确培养目标

药剂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在学术水平方面,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将学术价值转变为生存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应用能力方面,主要培养药剂学专业的高层次技术与管理人才,强调运用所学知识和所备技能,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开发的能力,综合素质方面,通过深入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知识,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培养出与药剂学专业相衔接的高素质应用实践型人才。根据药剂学专业硕士的学习方向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

2.1.1在新剂型设计方向,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参与学科的实验教学工作,通过融入教学工作,能快速的熟悉各种剂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如通过准备压片实验,熟悉了压片机的工作原理方法,出现故障能够及时排除,对于后续的实验操作有很大的帮助。

2.1.2 在临床药师方向,加强学生的临床用药技能培训,包括审方,有无配伍禁忌,有无常见的药物检测等等。

2.2改变培养方式

现行的药剂专业硕士的培养方式通常是课程+实践的方式,其课程结构通常的模式为:学位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其中学位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可变性较小,所以我们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不同,为学生的选修课程做出指导。如临床药师方向,就业方向以医院合理用药为主,故体内药物分析,体内药物监测是其常见的选修课程。并安排其在医院药房实习2-3个月,以加强临床药师的实际操作能力。而针对新剂型设计方向的专业硕士,主要培训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操作能力及创新意识,则仪器分析方法,靶向制剂,免疫分析方法是其常见的选修课程,并安排其去合作企业实习,将实验室与企业生产相衔接。

2.3加强校内应用型导师队伍建设,注重强调交叉学科,注重融会贯通

药剂学研究涉及到诸如物理化学、合成化学、材料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免疫学、化学工程等物理科学和生命科学的许多领域,其关键技术的突破更有赖于跨学科的研究联想和技术支持。增进与相关专业领域的部门机构的沟通联系, 是加强高校应用型导师队伍建设,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学科相结合,从而培养优秀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专业硕士学位在注重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并不忽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研究方法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除掌握专业基础问题外,学生对本专业前沿课题及问题也要有深入探索及解决能力。我们在培养药剂专业研究生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交叉学科的融会贯通的能力,如临床药学为主的专业硕士,除了常见的药物基本知识要烂熟于心,其药理学的相关知识也要有所掌握,比如检测心血管疾病用药,常见的模型要了解,给药之后跟药物检测有关的药动学知识也应该清楚,比如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而新剂型方向的专业硕士,重点锻炼其创新和操作能力,需熟悉常见的制药仪器,如流化床制粒机,高压均质机等等,这就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知识作为指导。

由于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起步较晚,又经过了2003年以后的硕士急剧扩招阶段,使得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但由于无论从课程设置还是培养模式看,全日制药剂专业硕士教育体系都保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的痕迹,所以专业硕士毕业生实际上并未达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标准。如何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我校研究生教育能够持续发展的前提。笔者在进行学生培养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发展方向拟定大致的培养方式,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现行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灵活性较小,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矛盾问题。要想真正解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问题,需要有关研究生组织管理部门有相当的重视,借鉴国内外成功培养范例,大力改变其束缚影响因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需关系矛盾,以促进专业硕士学位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