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园艺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园艺的概念

园艺的概念范文1

一、 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 不等式的概念

2. 一元一次不等式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正确识别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类比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整式方程称为一元一次方程. 这两个概念的唯一区别就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相等关系.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把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次不等式联立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每一个不等式都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但是只有出现同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才能组成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的形式一般用左大括号联立,例如2x-3>2,二、 不等式的解和解集、不等式组的解集

1. 不等式的解、解集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的一个解是满足不等式的未知数的一个值,不等式的解常常有无数个;不等式的解集是不等式所有的解的全体,是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不等式的解集包括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了不等式的解集.

2. 不等式组的解集

不等式组中所有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不等式组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先画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找出它们的公共部分,即为不等式组的解集. 公共部分也就是各不等式解集在数轴上的重合部分. 通常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成以下四类:

【说明】当不等式组中,含有“≤”或“≥”时,在找解集的各个部分时,我们可以不关注这个等号,这样就把这类不等式组化归为上述四种基本不等式组中的某一种类型. 但是,在解题的过程中,这个等号要与不等号相连,不能分开.【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已知不等式组的解集,求不等式中一个常数a的问题. 可以先将常数a当作已知数看待,求出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再与已知解集比较,进而求得这个常数a. 由①得:x>a,由②得:x

园艺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法学意境;自然资源;法学概念

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226-04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种类齐全,数量也比较可观,但是人均相对拥有量大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因为有效利用率低和浪费严重,造成自然资源短缺,严重影响到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目前已经在大力倡导节约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的观念。自然资源的概念是自然资源物权法律制度的核心,也是构建自然资源物权法律制度的基石,更是研究自然资源物权法律制度的起点。如何科学界定自然资源的概念,改变传统法学意义上的自然资源的认识,不仅影响到立法执法的全过程,也影响人们利用资源观念的转变,科学构建自然资源的内涵和外延就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关于自然资源概念的讨论

“自然资源”一词由来已久,自然资源这个概念在多数学科中都有所涉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三类观点:

1.景观说。这种观点认为,自然资源即天然景观。如张书理、李桂林认为,“自然资源是指由自然界中地理环境和生物所构成吸引人们去参观的天然景观,包括地貌、水文、气候动植物等。”[1]按照景观说的观点,首先,自然资源是美学意义上的概念,只要能引起人们美感的环境和生物就是自然资源;其次,只有能吸引人们去参观的才能是自然资源,人迹不能去的则不是。

景观说这种观点认识到了自然资源的天然性,但存在以下缺陷:首先,景观说过分夸大了人的认识。景观说从人的主观感受出发,只有人愿意去参观的才能是自然资源,定义有失偏颇。其次,该说仅从审美意义上对自然资源定义,范围过于狭窄。再次,由于自然资源地理分布状态的多样性,有的自然资源深埋地下,有的暂时未能被人所探知,景观说无限扩大了人的活动范围,夸大了人的认知能力。

因此,景观说的含义很狭窄,不能科学地解释绝大多数的自然资源,是很片面的观点。

2.资产说。这一观点认为,自然资源是货币资产或流量。如《环境经济学辞典》认为,“自然资源是依靠自然生产而不是人造的货物资产与流量。”[2]就资产说而言,主要是取经济学上的含义。资产说首先认识到了自然资源的天然性;其次,资产说认为,自然资源是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统一,可以用货币来计量。

就资产说而言,有其合理的一面,如认为自然资源是天然生成物和自然资源的有用性。但是,资产说将自然资源用货币来衡量过于绝对化。资产说就其实质来说,是用价值来衡量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在经济学中,价值与使用价值并不一定统一,对于自然资源来说,统一的必要前提是自然资源的稀缺性。这样并不是所有的自然资源都适宜用货币计量,如阳光、空气等,同时,某自然物在这一历史条件下的不是自然资源,在其他历史条件下也可能是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等。

因此,资产说将自然资源等同于货币,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观点,仅在经济学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3.自然物质与自然环境说。这是主流观点。如地理学家金梅曼在《世界资源与产业》中指出,无论是整个环境还是其某些部分,只要它们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就是自然资源[3]。钟水映、简文华认为,“自然资源是不依赖人力而天然存在的自然界的物质因素。”[4] 梁晓波认为,“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所有能为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具有可利用潜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双重特点。”[5]《辞海》关于自然资源的定义是“一般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如土地资源、矿藏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等,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6] 仅就法学学科来说,对自然资源的定义的阐述大多支持自然物质说。自然物质说首先认识到了自然资源的客观性。其次,自然物质说凸现了人的主体性和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相互作用性。自然资源从本质上说是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一种价值判断与评价,是以人类利用为标准的,同时人类的利用是以尊重自然资源的客观性为前提的。

综合上述三种观点,笔者比较赞同自然物质说。但是,自然物质说主要是从它的自然属性和使用价值的角度研究的,传统法学中的自然资源的概念也是参照经济学的含义,只注重其经济性价值,忽视其生态价值以及文化价值;将人抽象为只有社会属性的人,忽视人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关系,这样,为环境危机和资源危机埋下了制度性伏笔。其次,自然物质说也是立足于自然学科的研究角度而论述的,就法学学科的特点来说,概念必须运用法言法语来表述,因此,它不适合法律科学直接借用,法学应建立符合本学科的自然资源概念。

二、自然资源词义考

法律是通过文字来表现的,法律研究首先是文字研究。任何一个法律术语都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来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研究法律术语词义的变迁,可以探究其发展规律,确定法律调整的广度和深度。从文义上看,“自然资源”一词由“自然”与“资源”二词合成;在语言学里,“自然”是修饰词,主干是“资源”,要弄清“自然资源”的概念,我们首先要理解“资源”的词义。

(一)资源的词义考察

“资源”在汉语中由“资”和“源”两个字组成。《易・旅卦》里“必次舍,”说明了“资”字的构成;《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zi,也,即财物,货物的意思;《义理・聘礼》[],行用也,即对人们日常生活有用的物品;《现代汉语词典》中“资”的解释为“财物,钱财”[7],沿用了“资”的历史含义。“源”字的本义是水流出来的地方,引申为事物的根由。

资源是相对于人来说的,对于人类来说,任何能够满足生理、社会经济、文化娱乐的需要的能量和物质都可以称为资源[8]。资源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源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因此,资源既包括一切为人类所需要的自然物,如阳光、水、矿产、土壤、海洋、森林等,也包括以人类劳动产品形式出现的一切有用物,还包括无形的财产。狭义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英国大百科全书》中把资源说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及生成这些成分的环境功能[9]。

对资源一词来说,本身是概括性极强的名词,内容极其丰富,我们可以这样来认识资源:(1)资源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的变化;(2)资源是相对于人这个主体来说的,与人类的生存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3)资源本身并无所谓价值,需要人类的劳动。因此,可以给资源作如下定义:资源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类为了生存生活的需要可以利用的物质或者非物质因素的总称。

(二)何谓“自然”

自然资源由“自然”与“资源”两个词所构成,前面考察了“资源”,那么,什么是自然?由于当今人类普遍面临生态危机、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困扰,于是,重新认识自然,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便成了多门学科共同的热门话题。

无论中文还是西文,“自然”一词向来都有两种含义,第一略与“本性”、“天然”同义,第二略与“天地万物”同义。前一含义最为古老,也是古代“自然”一词的主要含义。在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学》和老子的《道德经》中,“自然”指的都是某种内在的根据。这里“自然”的含义,学术界基本认为并非通常意义上的自然界,而是自然而然的意思。因此不是“物之集合”意义上的自然界。近代以来,后一种含义逐渐成为主要的词义,而且两者之间的联系也消失了。“自然”被看成是由自然物组成的物的集合,除了物质以及支配物质运动的外在的力,并无其他任何内在的神秘的东西。一切事物的运动不再取决于事物的“本性”(自然)。“自然”不再象征着内在的根据,自然是纯粹的外在性,甚至就是外在性本身。近代以来,把自然视为毫无意义的、纯粹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物之集合的观点和思想成为主流,甚至将自然视为极富挑衅性的敌手,必须征服。

法学意义上“自然”的概念与物质世界密不可分。古希腊人认为自然即理性,人类理性是由自然赋予的,符合自然即正义[10]。人的理性来源于自然,由自然的秩序和理性推论出人的理性和对世界的认识,自然是人对世界产生认识的渊源。自然界被当做是活的且有理智的,不仅是一个自身有灵魂或生命的巨大动物,而且是一个自身有心灵的理性动物[11]。现代则把自然看做客体,与作为主体的人相对。

(三)自然资源的词义溯源

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地球上的资源是很丰富的,人口数量又非常有限,同时科学技术停留在很原始的阶段,如采集植物的果子和种子、简单的捕鱼及围猎等,此时人类所利用的自然资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种类上都是极其有限的,人们对自然界的影响可以说是极其微弱的,远远没有超过自然界可承受力,人们尚没有自然资源的意识,更多的是被自然所支配。

发源于欧洲的工业革命,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自然资源的观念深入人心。人类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逐步摆脱了物质匮乏,渐渐向现代文明迈进,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但同样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工业革命以来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破坏是空前的,自然资源的词义被扭曲为满足人类吃喝玩乐的财富,人口的剧烈增长需要生产更多的物质产品,大量的废弃物投入环境中,地球饱受掠夺性开发和垃圾化双重摧残,人类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资源的短缺与破坏共存、生态的恶化、粮食危机等等困绕着人类,为人类的未来蒙上一层阴影。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普及推广,为自然资源内涵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用“世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财富”的名言来解释自然资源是非常绝妙的。随着新的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兴起,“自然资源”一词得到广泛的运用,不仅拓展了狭义资源的范围,而且也使自然资源概念从狭义走向广义。

(四)法学学科中的自然资源概念

法学中的自然资源,虽然与其他学科中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有其独特的含义。作为法学学科中的自然资源,应该有下列特性:

1.可调整性。可调整性又称为可规范性,自然资源只有进入法学调整的范围才具有法学上的意义,这是自然资源纳入法学范畴的前提,否则自然资源概念只能是普通意义或其他学科意义上的概念。法律调整的自然资源的概念,应该是在精练普通意义的基础上并结合法学学科的特点,运用法律术语表达,同时,法律逻辑的严密性要求自然资源的概念必须具有表达的完善性和一定的前瞻性。

2.可利用性。这是人与自然联结的纽带,也是运用法律调整自然资源的必要所在。自然资源作为自然界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受到法律的调整,但只能调整是人们能利用的那一部分自然资源,不能被利用的自然物即使在一般意义上称为自然资源,也不能成为法学视野中的自然资源。

3.有限性。有限性是自然资源的本质特性。法学意义上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法律调整的自然资源的范围是有限的。自然资源虽然总体上数量庞大,但是由于人类的认识和开发程度的限制,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同时,由于立法的目的和法律调整范围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自然资源都必须由法律调整,如阳光、空气等在现阶段就不需法律的调整。第二,法律只调整现阶段有限或即将稀缺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在古代,由于人口和水的矛盾不突出,水被视为用之不尽,取之不绝的物品,因此不需用法律调整。随着现代人口、环境矛盾的突出,水资源成为法律调整的对象。

4.整体性。整体性又叫系统性,是指每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触动其中一个要素,可能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从而影响到整个自然资源系统的变化。传统法律对自然资源的规定范围不同,特别是把自然资源从所属的生态系统中剥离出来,作为一个孤立的事物看待,法律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自然资源资源的整体性要求在立法、执法、司法的过程中,注意协调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平衡,特别注意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整体效益发挥。

5.法益性。①自然资源的法益性,是指可以在自然资源上设定权利、享受利益。自然资源并不只具有经济价值,还具有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自然资源的法益远比普通权利广泛,甚至于没有直接支配该自然资源的主体也可以享受利益,比如,一片森林,森林的所有者、使用者可以享用(主要为经济利益),其他人也可以享受到森林提供的新鲜空气、清洁水源、美丽景观等。因此,法益性也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特性之一。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法学学科中的自然资源是在传统自然资源概念上的精练与法律化,简单的说,法学学科中的自然资源就是一类物,即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存在于自然界或处于自然状态,可由权利主体直接支配或享有特定法益的、具有相对稀缺性的天然形成或生成之物的总称。

法学学科中的自然资源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自然资源是自然生成物。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包括地球表面、土壤、矿藏、水、野生动植物等,都是自然生成物。自然资源与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的本质区别,正在于其天然性。第二,自然资源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即具有使用价值。如果某物不能满足人类需要,即使是天然形成,但也不能称为自然资源。如老鼠、蚊虫等。第三,自然资源具有稀缺性。自然资源之所以能成为物权法律调整的对象,就是因为它的稀缺性。如果某种天然生成之物随处可得,取之不竭,就不可能成为物权法律的调整对象。如阳光、空气、风等,虽然是可满足人类的需要的天然生成物,但由于不具有稀缺性,不能成为法学意义之物。

当然,自然资源的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或者说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范围、规模、种类和数量,都是不断变化的。同时还应指出,自然资源的范围与文化背景有关。自然物是否被看做自然资源,常取决于信仰、宗教、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例如佛教徒食素,这就决定了他们的“食物资源”的概念;又如非洲一些地区的人把烤蚱蜢看做美味佳肴,这在其他文化背景的人看来是不可接受的。

三、法学学科中自然资源外延的实证分析

所谓外延,是概念所指的类的组成。就法学意义上自然资源的外延来说,中国《物权法》第46条规定,“矿藏、水流、海域属于国家所有”。第47条“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第48条“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但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第49条“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因此,中国法律中的自然资源的外延包括矿产、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动物和植物、土地、海洋等。

就法学意义上的矿产自然资源来说,包括属于一国或地区境内的一切探明和未探明的以天然状态下存在的矿物,它与非自然资源矿产的界限在于开采劳动行为。开采前属于自然资源,开采后属于自然资源产品。所谓自然资源产品是指单位或个人为了满足利用自然资源的需要而从自然资源中提取的,处于单位或个人实际控制和管理之下的自然物质。因此,开采后的矿产品即使在其他学科属于自然资源的范畴,也不属于法学意义上的自然资源的范围。

水资源即处于自然界一定载体范围内的淡水,具体包括地下水、江河水、湖泊水、水塘和水库中的水。其他水,如大江、大河上的水利设施和自来公司的供水,根据中国宪法的规定,似乎应该纳入水资源的范畴,但由于这类水包含了经过水利工程公司或自来水公司的取水、过滤、净化等一系列人类劳动。而且这类水也不是直接用于水利公司或自来水公司自用,而是通过市场销售给最终用水的单位和个人,从而成为用水单位和个人的私有物。如果把这类水归入自然资源范畴,就与自然资源的国家所有相抵触,有损法律的统一性[12]。

土地资源的外延比较宽泛,具体包括山岭、荒地、滩涂、林地、草原等。土地是万物的载体,在法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调整对象。土地作为自然资源而言,它与非自然资源土地的界限仍然在于人类的劳动范围。因此,处于天然状态下的山岭、荒地、滩涂、林地、草原属于自然资源,而经过人类精耕细作的耕地和大兴土木的建设用地不再属于自然资源。当然,非自然资源土地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自然资源土地,如耕地的荒芜、建设用地上房屋的拆除以回复天然状态等。

森林资源的外延中,主要争议在于人工林是否自然资源的范畴。本文认为,应该把人工林排除在自然资源范畴之外。主要理由如下:首先,人工林是利用人工育苗造林的方式建造的森林。从森林的初始状态,就已经包含了人类劳动。其次,人工林诞生的时间、地点,不是由自然界决定,而是人类决定的。第三,人工林的权属从它诞生那刻起,就属于造林的单位和个人,与森林资源国家所有权相冲突。但是,森林资源并不是只包括树木,还包括森林系统中的其他动物、植物、微生物,它们一起构成了大森林资源的范畴。

相应地,动植物资源的显著特征在于动植物存在的天然性和权属的公有性。自然资源性动植物与人工养殖的动植物虽然物理生理结构完全一样,但人工养殖的动植物属于养殖者所有,因此,人工养殖的动植物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自然资源。另外,天然状态下的动植物由于人的捕获、采集后属于捕获人、采集人所有,也不再属于自然资源的范畴。

园艺的概念范文3

这是一个竞争导向的时代,生存竞争将危及每个企业及每个人。

这是一个需要时时刻刻思考如何适应外界变化、如何适应竞争的压力的时代,做为营销人员,必须具有下面的观念与意识,才能在职场总保持不败。

1、职业化的定位

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化将成为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职业化说白了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干一行精一行,职业化要求每个人具备核心工作能力,您必须具备把自己本职工作干好的基本能力素质、您必须成为您所从事工作的专家、你必须能独当一面、你必须能体现出你存在的价值。

2、敬业精神

营销人员与常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敬业,我们必须敬业,没有任何工作不敬业能做好的,决不能拿以前国有企事业单位那一套做法了,营销人员没有休息日,一件工作没做完,应该整天都想着工作,只有做完工作才有短暂的修整。

敬业意味着比他人更认真、更负责、更投入、效率更高、做的更好,敬业意味着干所有的事都必须以最大

3、对自己负责,对工作负责,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工作

自助方能被助,天助自助者。不要想着自己是打工仔,为老板打工,更应该对自己的声誉、能力、职业生涯而工作,自己对自己负责,为自己的身价打工,市场经济人才是有价的,你有什么样的工作能力,你就有什么样的身价,但前提的你的职业声誉好、道德水平要高,核心工作能力强。

没有天生的老板,老板大多也是从打工仔积累经验、积累资金才完成的,你在为企业工作的同时,也学到了自强自立能力。

你必须对你的工作效率负责、对工作结果负责,不要以为可以推托,不要以为有些事别人看不到,事实上,群众的眼睛、领导的眼睛确实是雪亮的。

4、终生学习的观念

在这个网络经济时代,新事务、新情况层出不穷,适应这个多变时代的方法之一就是不断学习与提高。 在企业界大家公认的一个生存原理就是企业和企业中的人,必须具备学习能力,要做学习性企业,对于个人更是如此,作为营销人员必须树立以下几个学习观念:

·终身学习观念:您必须有学习的意识与观念,还必须具备学习的能力,学习是一个人一生的事,不可能有结束的时候。

·随时随地学习的观念:您不可能专门找出一段时间来学习,你必须利用一切业余、空闲时间来学习提高。

·广泛学习观念:向市场、对手、他人、朋友、同事、客户学习。

·标杆学习的观念:您可以拿生活中、书本上的一个人、一个企业的成功之处当成自己的标杆,向他学习,并试图超过他,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标杆还可不断抬高。

5、竞争与创新的观念与能力

引狼逐鹿:鹿群在没有天敌、没有任何生存危急的环境下,就会失去生存压力、悠然自得地活着,种群整体素质下降、体质低下、疾病丛生,结果是自然保护区不得不引狼逐鹿,让狼群追着鹿群奔跑逃命,疲于奔命的鹿群却因此获得活力,从而生机勃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营销人员也必须有竞争,有竞争才能提高,竞争已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要么被淘汰,要么淘汰他人,社会资源的匮乏与生存的压力使得所有事情都有竞争,你必须日清日高、不断进步;你必须做任何事都想着创新,您必须时时想着不被对手淘汰,否则就会真的被人淘汰出局。

提高自己竞争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断创新、不断变化,不求变意味着你正在被淘汰。

要么做大要么回家,市场经济不存在等待,也不存在保持现状,今天保持现状,明天就会落后他人、后天就会被淘汰出局,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会努力找工作。

6、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

最新的研究表明,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中,情商的作用远远大于智商,情商与智商的作用在一个人成功的比例大约是7:3。情商除了自我情绪调节与控制外,更重要的是与人的沟通、协作、配合、相处的能力。

靠一个人单打独斗创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企业要成功、要发展壮大,就必须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努力,自从有了组织就有协调配合问题、就存在团队精神与意识问题。

一个水桶能装的水的多少取决于最低的一块桶板,一个团队的业绩取决于最薄弱环节的改善程度与改善速度,在竞争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让最低的一块桶板变高,企业的业绩是所有部门工作结果的乘积,一个部门业绩为零,相乘结果也将归零,不要让你或者您的部门成为“零”因子。

7、快速反应与速度思维

市场经济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只有快速反应、快速适应才能生存。网络经济更是抓眼球的运动,眼球的闪动是瞬间内完成的。

快人一步、快人半拍都意味着领先,时间不等人、市场不等人,竞争对手更是不等你。不但要想的比他人快,而且必须行动更比他人快,你想到的事,也许他人已经开始做了!

把青蛙放进滚烫的水中,青蛙迅即跳出,但温水煮青蛙,温度慢慢升高,青蛙对环境温度变化没有什么太大感觉,感觉很舒适,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青蛙感到热的受不了,想逃离时,已经晚了,热水烫得青蛙失去反应能力,最后被煮死。

我们必须对环境的变化保持高度的警觉,一旦环境变化,就必须及时做出反应,以多变快变应万变,不能象青蛙那样被环境“煮死”了才反应,不能火烧到眉毛才着急。

8、用心做事的观念与意识

园艺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医院会计理念;新方向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旧的医院会计制度已经无法满足新医改在强化医院绩效和财务管理力度及加快医院改革步伐等方面的要求。基于这种形式,2009年8月,《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被国务院批准,其在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制定总体目标、明确体制格局和确定战略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医院的会计和财务管理制度得到了完善。2011 年1 月18日,在《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两次的基础上,我国财政部新出台了《医院会计制度》,这种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主要系统规范了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独立核算的会计核算。相比旧的医院会计制度,新制度借鉴了国际的惯例和企业的会计制度,在内容上更加的完善,满足了公立医院强化其财务管理和改革的要求。

一、目前我国医院会计制度的现状

1、会计制度性质不明确

企业预算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是目前我国会计制度主要的构成部分。我国医院的性质属于事业单位,其会计制度应该采取预算会计制度。而旧医院的会计制度,与预算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都有所不同;在旧医院会计核算中记账处理的基础,是企业会计制度中的权责发生制,这与应该采用预算会计制度中的收付实现制不相符;行政事业单位是医院会计的主体,其会计主体并不是指的企业会计制度,而是指经营单位会计主体。其反映的是收支结余,并不是经营过程的成本、费用和收入。由此可见,目前我国会计制度的性质尚没有明确的界定。

2、医院内部成本核算不合理

在目前我国医院会计制度中,没有明确的要求利用提取折旧的方式,来核算医院的内部成本。就拿医院设立修购基金来说,其目的是对医院资产更新的费用进行专项化管理,在提取修购基金时要以其帐户中固定资产的原值为依据。但是,通常由于医院设备更新的速度比较快,致使目前医院的修购基金帐户变成大数额的负数,最终导致了医院资产的虚增和净资产的虚减。

3、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已不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以当时医院管理的要求和社会经济情况为依据进行制定的医院会计制度,由于在其制定的过程中,没有预料到医院资金运用模式和来源的转变,加上对社会发展的趋势估计不足。

二、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分析与医院会计理念的新方向

1、医院会计制度改革体现了会计可操作性和谨慎性的理念新方向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调整了其适用范围,将旧的医院会计制度中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转向了公立医院。在医院经济业务活动和资金管理等方面上,基层的卫生医疗机构和其他形式的医院差别比较明显,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没将其纳入适用范围,体现了医院会计制度严谨性和可操作性的理念新方向。

2、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强化了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理念新方向

(1)调整了核算方法和固定资产的定义

固定资产的定义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得到了重新的界定,固定资产管理的范围是单位价值大于等于1千元时,有一年的使用期限,使资产的原有物资形态在使用过程中得到了保持。对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却在一千元以下的同类大批的物资。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固定的核算要求全面进行折旧,而且要求对已经入账的全部在用固定资产追溯计提折旧。使会计核算的基础得到了深化,同时也使旧医院会计制度的不足的内部成本核算得到了有效的弥补。

(2)规范了国库集中支付会计核算

零库存账户的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的会计科目在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增设,体现了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理念,使医院在当期财政资金是否取得的确定入帐凭据不是以现金为准,而是以取得的收款权利为准。由此可见,新制度使国家集中支付和医院会计核算的内容得到了完善,规范了国库集中支付与医院相关的会计核算,并且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国库集中支付会计核算方面的不足得到了弥补,进而使在特定会计期间内医院的财务状况能够真实的通过会计信息反映。

3、医院会计制度的改革体现了经济活动变化与其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的会计理念新方向。

(1)医院会计制度改革适应了当前医院的经济发展形势

长期债券投资和股权投资的核算科目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中的增加,使医院投资发展的要求在医院会计制度改革中得到满足,适应了当前医院的经济发展形势,规范了会计业务中出现新现象和新问题的可执行制度。

(2)取消了单独核算药品收支的科目

药品支出和收支在旧的医院会计制度中是采取单独核算的形式。化验和治疗收入依据药品收支实际的性质分析,都是医院为患者提供服务所得。在医院为患者提供服务时所产生的材料和药品消耗以及医务工作人员薪酬等都属于服务过程的成本。

(3)基建工程相关的规定得到了增强

基建工程方面的一些要求增加到了新的会计制度中,规定在相应的基建财务报表的编制中要以工程实际的进展情况为依据,规范了医院基本建设资金的使用和实际支出的核算。基建工程账户在新会计制度的增设,使因医院基建工程核算财务账户的另设,致使资产不真实和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得到了避免。

4、医院会计制度的改革体现了会计信息满足使用者需求的会计理念新方向

(1)增强了医院成本报表的可信度和真实性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中,对医院自制物资的核算方法、归集和成本项目作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医院按照成本核算对象对其经济业务活动中所有产生的消耗进行分配和归集,并且要核算出相应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使其在成本报表中得到体现,使医院成本报表的可信度和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增强。

(2)全面完善了会计报表体系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借鉴了企业会计制度,增设了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和其他的成本报表,进而使医院会计报表体系得到了全面的完善。医院财务状况的说明书在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中的增设,使医院财务活动的透明度得到了增强,进而可以使相关部门通过医院的会计报表对其运行管理的状况进行及时的监管和了解。

结论

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医院会计理念相对滞后的形势下,医院会计制度的改革是必然的趋势。因此,基于目前我国医院会计制度改革的角度,进行科学、合理和系统的分析医院会计理念的新方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园艺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概念图;移动学习;资源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3-0046-02

一、前言

概念图作为一种有层次的意义网络,与人类认知结构中表征、组织、贮存知识的方式是吻合的。[1]基于概念图对移动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可以使学习资源的简洁精炼划分更具科学性,从而使学习者能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的整体性、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概念图理论概述

20世纪60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教育系的诺瓦克教授等人提出了概念图,他们将概念图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策略,并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概念图来帮助教师和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概念(concepts)、命题(propositions)、交叉连接(cross-links)和层级(hierarchical frameworks)是概念图的四个图表特征。概念是指同类事件的共同属性;命题是对事物现象、结构和规则的陈述,在概念图中,命题是两个概念之间通过某个连接词而形成的意义关系;交叉连接表示不同知识领域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层级是概念的展现方式,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在同一知识领域内的结构根据概念的概括性来组织,概括性最强、最一般的概念在最上层,所包括的从属概念在其下,用来充实概念的具体概念在图的最下层;二是不同知识领域间的结构,不同知识领域的概念图之间可以分层超链接。

概念图是个有层次的意义网络,与人类认知结构中表征、组织、贮存知识的方式是吻合的。它首先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关键概念,并在各个概念间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然后用具体的知识或事实充实相应的概念。学生进行的学部分都是在已有的知识等级中对概念和命题进行归类,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就是吸收新的概念和命题,修改原来的认知结构。这样新知识获得了意义,旧知识也因为得到了新的修饰而获得了新的意义。[1]

三、国内的研究现状

对于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国内已有不少研究,例如张驰[2]等人依据微型学习理论,在进行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时注重资源的片段式设计;董坤坤[3]等人考虑到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分散,并且容易受外界高度干扰,强调开发移动学习资源必须坚持简单的原则;郑燕林[4]等人为了支持学习者的“碎片式学习经验”以及考虑到学习设备显示终端屏幕比较小的特性,提出面向移动学习情境的“微型化”设计;杨叶[5]等人提出的跨平台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框架中也指出,内容设计方面尽量采用微型化设计原则。

也有研究指出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也应该保证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例如冉敏[6]等人在进行小学英语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时就提到,虽然移动学习中的知识点是零散的,但是所有的知识点以及知识内容要保持体系性和完整性。

综上所述,国内针对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研究已有不少,并且研究者们通常都会根据移动学习的特点以及移动终端的屏幕大小限制对资源进行微型化的设计,但是如何在微型化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以确保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从而使得学习者能够从宏观上把握与消化知识,目前关注得还比较少。

四、基于概念图的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策略

基于概念图的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主要是利用“层级”这一图表特征对资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围绕每一移动学习主题会有很多相关概念,将这些概念根据概念图的层级关系进行整理,最具包含性或概括性最强的知识在最上层,所包括的从属概念在其下,用来充实概念的具体概念在图的最下层,即知识领域的相关概念是逐步细化的,层级越靠下则呈现的知识越具体,如图1所示。

对于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主要从资源内容的设计划分、呈现顺序及形式和交互性展开。

1.内容的设计划分

作为移动学习资源的核心部分,内容的设计至关重要。在进行内容设计之前,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实际学习需要,进而确定学习内容,然后依据概念的层级关系来划分内容。由于移动学习中学习者的学习时间比较琐碎,所以每一个知识点所包含的内容不宜过多,这就要求移动学习资源的内容“短小精悍”,且必须是依据概念图的层级关系进行科学合理划分的知识点,从而保障知识结构之间原有的联系与逻辑。利用概念图的层级特征可以使移动学习资源内容的划分更加细致与完整,以确保知识之间的前后关系、整体性以及逻辑性,从而使学习者在利用资源进行学习时不至于混乱,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清晰的整体把握。

2.呈现顺序和形式设计

(1)呈现顺序

作为一个有层次的意义网络,概念图与人类认知结构中表征、组织、贮存知识的方式是吻合的。因此移动学习资源呈现顺序的设计也要借助概念图的层级关系来实现。围绕某一知识点,先使学习者了解知识点内相互平行的关键概念,使学习者能够在各个关键概念之间建立联系,然后再呈现相应的具体事实或案例辅助学习者更深入地理解。这样就使得学习者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点的逻辑关系,更好地理解与消化知识。

(2)呈现形式

由于移动终端屏幕大小的限制,在呈现内容时不仅要考虑内容多少即呈现数量的问题,还要根据内容本身来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呈现形式,以便最大程度地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与意义不同,所以要选择不同的媒体呈现方式。有研究表明,偏重基本概念和事实的网络教学内容可采用文字搭配图片的形式来呈现,但图片的标示要清楚;以程序性知识为主的网络教学内容应该以流媒体视频加上PowerPoint的方式讲解其步骤;着重情感态度改变的网络内容可以选择适当的视频来呈现。[7]

在设计移动学习资源的呈现时,既要使知识的呈现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也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媒体,改善移动学习中学习者注意力持续性低下的特点,从而提高移动学习效果。

3.交互设计

利用概念图对学习资源的内容与呈现进行设计后,为了使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更佳,在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中要考虑内容的交互性设计。学习者在移动学习过程中,进行意义建构并将知识内化,科学、合理的交互设计可以提高学习效率。[8]为了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并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者与内容之间的交互设计一定要是趣味性的、生动活泼的。

考虑到移动学习终端屏幕大小与操作方面的问题,与内容的交互一定要减少文字输入的动作。可以利用选择题的形式,即给出多个选项,使学习者从中选择出符合题目的答案;也可以选择判断题的形式,使学习者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命题正确与否。这些交互方式都可以减少文字输入动作,使移动学习更加灵活方便。此外,还可以考虑语音输入的方式去减少学习者对屏幕的操作,从而使移动学习的复杂性降低。

五、结束语

文章基于概念图确保知识结构完整并且具有逻辑性的视角,尝试对移动学习资源进行内容上的设计,通过科学细致的划分来保障知识的系统性,希望能够为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大平,李新国.概念图的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4(6):45-48.

[2]张驰,陈刚,王敏娟,王慧敏.移动学习中片段式学习资源的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3):67-72.

[3]董坤坤,戴心来,陈恳.基于LMA软件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9(6):76-78.

[4]郑燕林,李卢一,王以宁.SECI模型视角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0(3):20-24.

[5]杨叶,陈琳,董启标.基于PhoneGap的跨平台移动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100-107.

[6]冉敏,余胜泉.小学移动英语学习资源设计[J]. 中国远程教育,2010(9):58-63,80.

园艺的概念范文6

仪器分析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全方位、多途径发展语言智能的同时,理解仪器分析中概念、原理的涵义,并能用文字准确表述。例如,讲授《绪论》第一章时,以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作为案例引入。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搜集资料,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确保每个人都能表达自己的意见。讨论中每个学生的发言时间有限,要求言简意赅,用词恰当,把握重点,并具有说服力。此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感知、把握和表达能力,更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学习目的,避免对仪器分析课产生厌学心理。另外,还可通过其他途径提升学生的语言智能并促进仪器分析教学。比如开设专题讲座,介绍学科最新进展,以此来开阔学生视野,拓宽专业知识面;介绍专业文献的查阅方法,借助网络资源优势,鼓励学生看中外专业文献;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如“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关系”、“仪器分析的发展方向”、“发射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异同点”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探索创新能力;对大三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科研训练项目”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查文献、翻译资料、处理数据并写出论文式报告,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锻炼逻辑数理智能,促进仪器分析教学

逻辑数理智能强的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推理和计算能力,喜欢对所学的分析方法、分析仪器、分析过程进行分类,并热衷于化学实验设计。仪器分析教学中适时地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有利于学生发现认知的差距,激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例如,在讲授《电位分析法》一章时,向学生介绍多种学科交叉产生的新装置—生物传感器,并让学生预测它的应用前景。要确保教学整体思考过程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适时设定一些控制性问题,使学生的思维相对集中,便于学生在思维活动过程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一些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让学生思维天马行空,任意驰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热点性问题联系课程内容来促进学生知识的更新,有利于促进学生趋近学科的前沿。比如在讲授《伏安与极谱分析法》一章时,向学生介绍新型电极修饰材料,请他们思考关于纳米材料电化学性能、光化学性能、纳米材料有序组装、纳米材料生物相容性等相关的分析化学问题。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鼓励学生敢于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见解,对于那些见解独到、简捷巧妙、概括力强的方法予以肯定和表扬。通过与学生一起讨论化学研究性学习计划、化学实验设计方案、化学小论文框架等,使他们充分体验化学实验规划、设计、整合的过程。

3培养音乐智能,促进仪器分析教学

音乐可使浮躁的心情平静,音乐也可使沮丧的心情振奋。重视化学学科中音乐智能的培养,是重视化学学科中人文教育的一种体现。音乐智能发达的学生可将这种智能运用于减缓压力、提高学业成就。仪器分析课程内容较多、难度较大,课时安排容易使学生疲劳,利用课间休息时间,用多媒体播放节奏轻缓的音乐,一方面能够让同学们放松心情,另一方面也可以和学生拉近距离。在一些仪器分析实验中,通过播放背景音乐,可以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创造良好氛围的作用。

4开发视觉空间智能,促进仪器分析教学

开发视觉空间智能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的提高。有视觉空间智能强项的学生能够良好地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仪器分析课程中几乎每个章节都涉及实验装置、仪器组成及基本原理。这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手段,应用现代化技术,多方收集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制作出符合教学思想和学生认知规律的课件。例如,在讲授《原子吸收光谱法》中雾化室结构及工作原理、《色谱分析法导论》中两相分配原理时,通过向学生演示模拟动画,可以起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灵活应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动画、视频和音频文件,可以向学生传递更多信息,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学生要进行大量的实验设计,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具象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学生视觉空间智能在仪器分析课堂应用的有效方式。另外,我们重视教师身体语言的作用,教师的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态、动作幅度、眼神接触等都显示着教师的态度和情感,学生通过观察接受这些信息可以调动提高学习情感。

5提高身体运动智能,促进仪器分析教学

仪器分析是建立在实验操作基础之上的学科。在仪器分析教学中身体运动智能集中表现为动手操作能力。有身体运动智能强项的学生喜欢承担具体的实验操作任务,并且能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实验中动手操作是感性地认识物质活动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把蕴含于化学实验目的和化学实验设计中的理论思维,通过物质的和实验操作方法外现于具体实践活动中。这是培养实验能力,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最佳途径。在开设的包括光化学部分、电化学部分、分离分析部分共十五个综合性实验中,我们均确保每三至五人一个实验小组,一台仪器。要求每个同学都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仪器,在动手过程中学习、复习理论知识,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与科研机构、化工企业等建立友好联系,营造课堂外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参观、调研、实习等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6开启自我认识智能,促进仪器分析教学

自我认识智能指的是关于建构正确自我知觉的能力,其核心就是留心、反思与重建。仪器分析学习中的自我认识能力表现为:了解学习知识的方法是否科学,学习状态是否理想,以及清楚知道自己学习的潜能。在仪器分析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知识理解和技能掌握方面存在的偏差并激励学生改进,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及时纠正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的失误,对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提出表扬和恰当的修改意见等。通过实验,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景中。小组实验中,学生运用自我认识智能,在合作和交流中自主地建构关于仪器分析实验的知识体系,不断地权衡和评价自己的实验操作水平和实验结果。通过提问,指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反思、对比、举一反三。如:紫外吸收光谱定性分析实验和红外吸收光谱定性分析实验的定性分析原理分别是什么?对于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法比紫外吸收光谱法更有利,原因是什么?在实验安排上,可采取先易后难的顺序,从基础实验、开放实验到研究型实验,逐步深入,使学生不断了解新知识、积累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利用自我认识智能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是仪器分析实验的重要一步,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1)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时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总结:①本次实验研究的结果及所用几种测定方法的优缺点比较;②自己在本次实验中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③结合自己的实验操作过程,重新审视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使之更加科学合理;④对本实验的改进或其他创新性想法。(2)教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一般放在下次实验之前)。教师从学习态度、方案设计、实验操作技能、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方面进行总结,对测定结果精确者予以肯定、鼓励,对误差较大者分析原因。

7塑造人际交往智能,促进仪器分析教学

人际交往智能的核心在于与他人之间的“理解与交往”,能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合作学习特别强调此项智能,仪器分析学习过程中,这种能力必不可少。我们通过让学生分组合作,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并与老师交流的方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色谱分析法导论》一章和《气相色谱法》一章部分内容重叠。讲授完《色谱分析法导论》一章后,让学生课下预习《气相色谱法》一章,分组讨论后小组代表讲解部分内容。这样既可让学生在合作交往中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更让学生有一种主导完成学习内容的成就感。教师在讨论中的角色体现多元化的特点,时而是组织者,时而是参与者,时而是批判者,时而是引导者。通过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加强过程评价、整合常规实验内容、开发设计性、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来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智能,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对仪器分析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鼓励同学之间共同讨论实验步骤,合作完成实验操作,更进一步地讨论如何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提高合作开发新实验的能力。同时,我们鼓励学生选取广播、电影、电视和报纸等大众媒体所反映的科技发展最新动态,制成多媒体课件,放在互联网班级共享文件夹中。学生浏览网页即可查阅相关的更新资料。这有利于学生养成交流、共享、合作的习惯,培养科研兴趣、拓宽科学视野。

8提高自然观察智能,促进仪器分析教学

仪器分析中的自然观察智能主要指的是观察实验并记录现象的能力。实验室中进行的学生实验、探究实验、设计实验等,是教师锻炼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媒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培养自然观察智能是仪器分析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开设多种形式的课程,除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外,还根据学校特色以及学校与周围环境的特点开设校本课程和内容丰富的活动课,将化学与社会、环境、食品、生产、生活等联系,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通过开放化学实验室,鼓励学生多做实验,改进或设计一些新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创造能力。要说明的是,各智能之间并非彼此绝对孤立、毫不相干,而是相互作用、以组合的形式发挥作用。多元智能理论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应由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模式应由单一性转向多样化,教学方法应由“满堂灌”转向灵活多样性,教学内容应由封闭性转向开放性,教师的知识结构应由局部转向全面,评价方式应由单一转向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