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的含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意识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意识的含义

创新意识的含义范文1

1、自主创新在过程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创新,二是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是着重对自然界的研究并获得新发现;技术创新则是着重将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服务人类,强调成果的应用性,它往往以企业为主体。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效衔接就在于两个创新主体的有机结合。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的企业主动向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投入或者提出所需要的带有产业化的科研方向,以获取原创性成果,实现原始创新;

2、自主创新在特点方面如下所述,原始性创新,即通过科研和开发,努力获得更 多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集成创新,即通过各

(来源:文章屋网 )

创新意识的含义范文2

摘 要:工艺美术已经融入当下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工艺美术门类广泛、历史永久,本文旨在探讨我国高校工艺美术专业在当今社会环境中的价值与内涵,以及其教学方式的创新。

关键词:工艺美术; 当代内涵;教学创新

在我国,工艺美术从其专业内涵上讲,完全可以概括成一个大的专业门类,从其承载的实际内容上看,定位为一个专业也并不是十分的贴切,由此可见,工艺美术的知识涵盖面和专业属性是非常丰富和繁杂的,工艺美术门类的发展有着其特殊的历史轨迹,它强调材料与形式的紧密结合,体现造型特点的同时还要有与对象有一定的距离,形成独特的艺术趣味。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不同时期的文化影响、地域特色、时代演进和技术更新,散落于民间的各项传统技艺不断的发展传承着,形成了各自相对完善的工艺流程,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已经流传久远的各项传统手工艺在我们现代社会生活中渐渐开始褪去往日的光彩,有些手工技艺甚至开始逐步走向衰亡。在当下文化状态里,传统文化遗产被“快餐文化、实用主义”包围其中,随着现代化科技手段的演进与通用,逐渐替代和弱化了对传统手工技艺的重视,工艺美术领域面临着传统工艺的断代、失传的严峻现状,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本着挽救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宗旨,整合工艺美术门类的专业内涵,于2013年在高等学校教育体系中成立工艺美术专业。旨在通过高校教育的创新继承与发展处于濒危境况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技艺,一方面在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则在于通过系统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达到工艺美术专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基于工艺美术专业的属性,为了避免空洞的、陈旧的、缺乏指向性的教学计划,高校在开设工艺美术专业时,专业对位性的思考和课程设置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点也变成了各高校工艺美术专业发展兴衰的重中之重。

为了更好地体现工艺美术专业的内涵能力培养和创新发展,对现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改革就变得尤为重要,工艺美术专业教学的新更加势在必行。

首先,国内多数新近开设工艺美术专业的院校中,其开设的课程与工艺美术专业应具备的内涵与定位相去甚远,亦或可说现有的教学资源与课程体系不具有承载工艺美术专业教学要求的条件积累,如果要真正意义上实现开设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条件,完成教学,则需对现行工艺美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设置、教学与实践方式进行必要的改造。首先应该依据原有的办学条件,最大限度的调研、开发利用民间、地域的资源特点,深化有价值的工艺品种类资源及民间艺人、传统技艺、工艺材料资源等,将其引入到教学中,充实教学内容,逐步完成真正意义的工艺美术教学。

其次,工艺美术专业培养方案的定位调整,需要综合地域文化特点、原材料特点等,以及现有的优势条件和专业历史积累,改革内容的制定要与学校现有资源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和现有资源。优化工艺美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形式,明确对位性的分类教学课程体系,强调在夯实工艺美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造型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对课程的模块化建设和能力架构体系进行重点建设。具体应该将工艺美术专业课程划分为基础能力模块、材料技法模块和创意制作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其明确的方向和开展思路,模块内的课程设置紧贴对应能力培养要求。基础能力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造型基础能力和工艺美术相关理论知识,通过本阶段的课程教学,使学生形成基本的专业能力,为材料技法、创意制作环节提供了根基;材料技法课程模块强化学生的材料应用能力和形式表现的有机结合,强调“因材施艺”的教学宗旨。

再次,有了较为完备、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教学环节的推进方式同样十分重要。为了更好地开展对位性的分类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进民间的工艺美术专家和学者进入课堂,为专业学生进行直观的、对位的、专业的知识传授,可以让学生掌握第一手的专业感受,带来“原滋原味”的地道专业印象;与此同时,根据课程设置的需要,在可以利用的地域资源条件里,积极拓展专业外延和技术支持,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可以走出去,到第一线去实践和感受专业的内涵,在校外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耳濡目染和切身感受,学生们将获得第一手的认知经验,为日后的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自选与集中、引进与外放相结合的多元教学形式,教学改革制定的整体思路和课程体系才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之中。

总之,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有效的教学形式,合理有效地利用地域优势服务于工艺美术专业教学,是解决当前工艺美术专业人才能力培养与专业内涵不对位问题的两大重点内容。我们的创新尝试只有紧密依托地域资源的优势存在,专业分类妥当,合理利用我校现有办学条件,高效、环保地开展和实施改革计划,将创新过程做扎实,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艺美术教学方式的创新。

创新意识的含义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策略

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必须真正的意识到创新意识对学生的重要性,了解创新意识的含义,努力的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对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行强化,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时候,才会真正的有计划,有目的,确保创新意识培养的有效性。

一、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培养原则

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真正的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这包含了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的一些学习和活动以及实际的生活实践。而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而言,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渠道,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时候,必须遵守下面的几项原则。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动力,老师在小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时候必须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只有学生真正的产生了兴趣,才会更加愿意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其创新意识才会有明显的提高。

(二)产生质疑。

老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和目的的进行一些疑问的设置,重视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只有学生产生了质疑,那么其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才会有明显的提高,其思维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只有有了质疑和疑问,学生才会更加愿意去深思,才会真正的进行创新。

(三)启发思考。

思考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和启发性都比较强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会更加容易投入到思考中去,通过思考,学生才会更加容易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措施进行问题的解决,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

(四)培养动手能力。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说在讲到圆的时候,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来画圆,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通过动手,学生的思维也会被激活,进行探究的兴趣也会有明显的提高。所以,老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时候,必须重视其动手能力的提高。

二、增强创新意识的方法

(一)创设相关情境。

在小学数学中,想要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便有必要将情境教学的方法运用进来,进行数学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方面的意识。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说出更多的解题思路,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思考,这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是非常有利的,学生的想象空间也会得到一定的拓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情境的创设,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教学的内容进行,在提高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同时提高其创新方面的意识。

(二)改革教学方法。

以往,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过度的重视知识的传授,一般情况下都是老师讲课,学生被动的听课,学生的思维往往都是跟着老师走,自己的主动性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这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老师必须真正的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的时候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给学生机会让其独立的进行问题的思考,这样其创新意识才会提高。

(三)发挥学生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应该将学生的想象力真正的发挥出来,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办法比较多,比如说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设计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问题;设计一些数学游戏等等。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和其思维创新能力有着直接关系的,所以,老师在进行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时候,必须认识到想象力的重要性,并将其积极作用发挥出来。

三、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关事项

(一)抓住灵感。

在进行小学数学学习的时候,每一个学生的思维习惯以及思维方式都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但是在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时候,必须重视瞬间产生的灵感,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后续的思考和研究,从而提高自己创新方面的意识。

(二)改革教学方法。

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某一类的题型,会经常将一些固定的思路和解题公式传授给学生,这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变革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法的突破,改变以往固有的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的时候应该更加的开放,这样才能更好的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三)提升自信心。

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不够自信,不愿意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说出来,怕老师或者同学笑话自己。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能够进行问题的思考和发现,却不愿意进行问题的表达,这就导致了学生研究问题不够深入,自身的创新意识也没有很好的被发掘出来,这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重视氛围的营造,将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更好的调动起来,给学生更多的鼓励,这对学生自信心的提高是有一定帮助的。

四、结语

对于学生而言,其创新意识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认识到创新意识对学生将来发展的重要性,根据实际的情况和需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一定的引导,鼓励其更好的进行创新。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老师还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采取正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刘福艳.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

[2]朱晓燕.重视引导启发,激励创新意识――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教学方式变革[J].小学时代(教师),2010(03)

[3]杨祝玲.浅析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华章,2014(12)

创新意识的含义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教学方案

数学一直是小学教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加深,教育工作者们也逐渐意识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作用,全国各小学也加快提升小学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脚步.

一、培养小学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原则

(一)主体原则

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的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到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为核心设计教学规划、组织教学活动.单调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机械式教学限制住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角色本质,起到组织、指导的作用,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自主意识能够发挥出来,参与并融入课堂学习中,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问题,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能够充分享受课堂学习的过程,构建出新课改下理想的课堂环境[1].

(二)兴趣原则

小学生思维尚未固化,拥有极强的想象力和求知欲望,这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因此,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放在数学教学的首要位置,在讲解课程时,枯燥乏味的严肃氛围只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利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解,并适当设计一些创新性习题,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有关数学知识的动画短片,讲解一些数学家的小故事.这样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放松学生的心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提起学习兴趣.学生产生了数学学习的热情,就会带着探索求知精神,对学习中的疑问反复思考,散发创新思维,养成创新意识[2].

(三)提问原则

有些教育工作者认为,答对10个好问题,不如提出一个好问题.产生疑问,人生才会思考,思考才能创新,疑问是思考的源头,思考是创新的原动力.小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活动当中强化学生的质疑精神,要频繁地向学生提问,要让学生不断思考,拓展思路,寻找更多的解题方案.教师更要让学生提问,在课堂上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大胆提问,让学生在寻找、发现问题的过程当中,激发求知欲望,不仅做到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升,更能不断拓宽思维空间,放飞想象力.在质疑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相互促进,有助于发现自身无法意识到的不足,然后加以改进、不断完善.

二、培养小学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对策

(一)营造创新课堂氛围

环境可以很深刻地影响人的情绪,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营造自由、和谐、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保障也是重中之重.教师给予学生自由的表达空间,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融入数学课堂当中,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想法见解,让学生在团队合作当中收获认同感.在小组讨论之后,每个学习小组派出代表发言,教师要理性地分析指导,即使学生的见解与教学目标有所差异,也要从中找出可取的部分加以肯定,鼓励学生的想法,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他们才能更自主地联想创造[3].

(二)挖掘学生创新潜力

人的大脑蕴含无限的潜力,小学时代是人类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教师要创新教育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情境教学法,利用生活当中典型事例,创设出一个学生有认同感的环境,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贴近数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模式,从不同的角度更清晰地看待问题,创造出更多种多样的解题思路.教师还可以利用类比学习法,锻炼学生的联想能力,找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潜在联系.比如,在学习“倒数”时,倒数的含义是:两个数相乘,结果是1,那么它们互为倒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乘法与除法相互对比,然后给学生布置习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准.学生们在做题过程中就会发现:乘一个数相当于除以这个数的倒数,利用这个规律可以大幅提升做题效率.教给学生知识固然重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让学生可以发挥潜力,自主地思考研究,往往对学生提升学习能力更有帮助[4].

(三)改进创新教学体系

创新体系,首先就是就改变以教师为核心的传统课堂模式,用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并行的教学模式,教师主要起到组织、指导和总结的作用.教师应尽量避免“标准化”,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各抒己见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答案,越少的限制条件才能拓展越大的创新空间.数学教学内容不要局限于教材,教师应在透析教材重点的基础上,发现生成性资源,挖掘创新素材,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设备,拓展学生的视野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加强小学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大势所趋.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成长的重要阶段,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思维能力,对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树立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念也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14(04):118.

[2]王晓琴,王永松,王新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04(03):92-96.

创新意识的含义范文5

【关键词】 教师 学生 创新意识 数学课堂

1.教师把创新意识带进数学课堂的前提。

1.1 数学教师创新意识的含义以及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教师的创新意识应该指:在一定条件下,教师依据自身素质,在变革教育的过程或实践中,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教育规律、教育特点、教育结构、理论和原理等有组织的高度完善的知觉和自觉的思维。伴随着新的基础课程改革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新时代的要求。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为此,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把创新教育寓于中学课堂教学中去,努力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思维意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培养学生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以及掌握创造新知识的方法。

1.2 数学教师所必备的自身教育素养。教师要能将创新意识潜移默化地带进课堂,带给学生,需要自身不断的提高教育素质。①教师要有宽泛的知识面,包括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以及教育统计等多门知识。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做到触类旁通,灵活运用。②教师要有好奇心,教师对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教育现象不要人云亦云,而要探寻如何行之有效。对外国的现代教育理论、方法、模式是否能在我们的教学中不加改变的运用等方面的好奇心也是教师创新意识的反映。好奇心与问题总是联系在一起的。③质疑、洞察、领悟是我们一线教师该有的。教学有法,却无定法,教师对解决某类问题教学、问题设计模式是很有效的,但是否对于每一个问题都有效呢?比如:笔者曾经听的一节六年级关于倒数的一节课,教者在计算时搞了一个各组接力赛,课堂气氛极好,效果也比较好。那么这种方法是否能带进初三的函数学习呢?显然不行。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能够将创新意识真正带给学生,必须要有宽泛的知识面、深邃的洞察力和领悟力,能够在面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

1.3 数学教师要树立创新教育的民主观、大众观。课程标准中改革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善的第一个内容要求是: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或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要有民主观。教师与学生之间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我们民主化,要用我们的方法让学生的个性尤其是独立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只有在自由民主的气氛中学生的思维才能够灵活易变,才变得开放、活跃。课堂f:要允许他们“接下去”、“乱插嘴”、“瞎打岔”,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在宽松的环境里滋生。创新力不仅仅是优等生才具有,实际上后进生一样也具有这样的能力。只是他的这种能力更需要我们教师去激发与挖掘。作为教师就需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2.教师如何将创新意识悄然带进课堂。

2.1 思维培养的摇篮:积极鼓励,诱发创新思维。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富于创新、和谐宽容的气氛中才能顺利发展。倘若课堂教学中充满着控制命令、主观专断、批评训诫的气氛,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容易在压抑的气氛中枯萎。因此,教师必须善于调控教学气氛,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滋生与发展创设宽容的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允许学生错了重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意见不一可以讨论,不明白可以当场提问。我在上“不等式”一课时从一开始给学生设计一个问题:初一(1)班学生中最高的有1.7米,最矮的有1.3米,我们大家帮老师设计一个方案,用最快最准确的方法找出班里所有1.5米以上的学生。学生们自由组成组纷纷讨论起来.有的学生提出后四排的学生,有的说按上操的个子差不多1.5米的向后数,有一个成绩一直不好的学生举手问我:“老师我可以讲一句话吗?”我鼓励他说:“没关系,说吧。”“请1.5米以上的同学站起来。”一句话把全班学生全逗笑了。同时他们发现这也是一个好的方法。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创新的火花互相碰撞,放射出美丽的光芒。

创新意识的含义范文6

【关键词】联想 疑问 自主探究

传统的英语教学,主要限于对学生们知识方面的培养。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英语教学的内容也逐渐丰富,并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加强学生们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必须要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并不冲突,教师要在帮助学生们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建立良好的创新思维。本文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出了几点建议,望对广大教师的教学带来帮助。

一、引导学生联想,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创新是在对事物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对其进行完善的一个^程。不论是飞机的创造还是灯泡的发明,都是源于发明家的想象,因为有了想象,他们才会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对未知的事物进行探究。因此,良好的想象力是进行创新的前提。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们进行想象、联想的能力。这样,他们的知识系统才会更加的完善,创新能力才能得以提高。如在进行词汇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利用联想法进行记忆,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有效地记忆词汇,还能提高他们的联想能力,促进他们创新意识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In the park这单元内容时,教师在讲解单词时,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们进行联想,让他们在脑中形成清晰的画面,帮助学生们加深对单词的印象。我在讲解这单元内容时,当我讲到cow、pig、chick等单词时,我让学生们根据我所描述的动物的声音,让他们说出表现这个动物的英文单词。如我说moo,moo,学生们就会根据这个象声词去联想到cow;我说oink,oink,学生们就会联想这个词的含义,然后根据这个词的含义再进一步联想到pig这个词。利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加有效地掌握相应的词汇,还会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二、课堂中设置疑问,引导创新思维

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因为思考,他们的思维才会变得更加活跃,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问题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单纯地依靠传统的提问方式是不行的。教师需要对相关的习题进行多角度的分析,然后利用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将其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全方位的思考,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比如在讲解Teenage problems这单元内容时,教师要根据课文中内容特点,设置相应的疑问,利用开放性的问题促进学生们思考,让学生们在掌握相应的语法知识时,对Teenage problems这个话题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我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们在课文内容的理解基础上,阐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问到:How will you deal with the problem?通过引导学生们思考这样的问题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并帮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相应的语法知识和重点句式。

课堂上设置适当的疑问,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帮助学生们进一步巩固知识,并能够他们的创新思维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当然,教师在设置疑问前,需要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外延,提高学生们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陌生问题的能力。总之,教师要善于利用疑问来加强学生们思维的训练,不断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他们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构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教师要想在英语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充分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被动地学习,思维处于一个僵化的状态,这不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需要构建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们真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样,他们才会主动地去思考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同时,在一个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下,课堂气氛会变得更加活跃,学生们的思维也是更为灵活的,这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了基础。

比如在讲解Teenage problems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划分为一些活动小组,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自主探究相关的知识和问题。比如,一开始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就Teenage problems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在讲解be strict with sb.;be valuable to sb.;hear form sb.等词组时,可以让学生们和小组成员互相练习。利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主观意愿,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在课堂中构建自主学习模式,学生们会有更大的表达空间,也有了更多的交流空间,这也有助于他们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

总之,一个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利用更为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主动思考的意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让学生们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