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精品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精品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精品教案

计算机精品教案范文1

【关键词】 计算机文化基础 精品课程 建设 措施

国家教育部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并在全国高职院校正式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我们应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按照精品课程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材、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的建设,建立课程网站,创建现代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使计算机类课程体系得到全面的建设和长足发展。

1 计算机类课程教学背景及现状

1.1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

由于现在大多数初高中学校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课,部分学生家庭也已有计算机,许多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已达到比较高的程度,但也有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差,这样造成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别较大。

1.2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造成教学内容不断增加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拓宽各模块深度和广度,及时补充新的知识,还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而教学的时数在压缩,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安排各模块的内容,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讲多练,提高效率。

1.3 教学面临外部形式发展和内部学生需求提高的双重挑战

一方面,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入学水平已有了较大提高,原来的教学模式需要改变。另一方面,IT发展越来越快,课程现在讲授的内容显然难以满足学生将来的要求。

2 全面推进精品课建设的意义

2.1 能够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完善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可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完善,全面推进教师使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创建教学名牌,促进计算机教研组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学历层次,造就一支拥有高水平科研和教学能力、老中青相结合、能够保持长期稳定性的教师梯队,造就名师队伍。

2.2 精品课程建设是实现课程培养目标的保证

这样的精品课程拥有优秀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将最终有利于实现课程培养目标。

2.3 精品课程建设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发展竞争力

精品课程建设是对课程实行宏观管理、可持续地推进课程整体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推进管理观念更新、实现教学管理创新的主要方面。建设一批辐射性强、影响力大的精品课程,可以营造一种重视教学质量、重视课程建设、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良好氛围;可以推动科学、规范有效的课程建设机制的形成。

3 精品课程建设中可采用的方法和措施

3.1 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名课工程

教学队伍是否具有一流水平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有没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是评定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准。应积极采取措施,按照课程体系和课程质量要求重视培养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完善教师进修和培养机制,以老带新,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3.2 推进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1)教学内容要先进,应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必须能够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从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中提取其核心精华,要保证课程本身的“适应性”、“体现新技术”和“新的应用”。(2)在教学观念上,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3)在教学方法上,摒弃灌输式,实行启发式学习。除课堂教学外,还要通过布置课外作业,鼓励学生参加等级考试、组织信息技能大赛等活动,将课程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4)大力引进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用网络进行精品课程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录像、课程素材、习题、实验指导、题库等要上传网络并向社会开放,形成精品课程网页,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3.3 编写和制作系列化、立体化优秀教材

应围绕课程目标,做好主教材和实验、实训等教材的配套建设,编写和制作相关教材、教学参考资料,重视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将基础课程教材、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书、实验课教材、实践课教材配套建设,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多媒体软件、电子教案、教学资源库的配套建设。

3.4 开发网络教学系统,提供多元化教学资源

网络辅助教学系统是以网络学习为主、传统教学为辅,协助学生主动式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采用网络辅助教学可以极大的方便教学工作:比如,将讲义及有关学习资源放在网上,学生随时都可以在自由上机时间内登录课程网站浏览并进行课后练习。其次,为学生构筑一个网络学习环境,既可以个别化学习(通过学习课件自学和复习,结合教材完成上机操作、提问、搜索学习资料)等,也可以协作式学习(与同学相互讨论、作业互评等)。同时培养了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获取知识的能力。

3.5 建立科学、高效、严格的课程考试系统

课程考试应采用网上在线考试,在课程网站开通的同时,还要自主开发网上通用考试系统,实现自动组卷、审卷与发卷、答题与交卷、试卷评阅和成绩管理与统计分析,且对个人课后练习将提供全面支持。学生通过网上练习系统和考试模拟系统,可以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自我考核和评价,还避免了人工评分时人为因素的影响,确保了评分的客观公正。

参考文献:

[l]吴华洋.大学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及考试改革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11):65—66.

计算机精品教案范文2

一、如何设计好教案?

1 要充分关注学生。在设计教案中,要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探索,学会创造,要给学生富足自主自由的思维空间,要以“问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考,要让学生会“问”,开辟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实行教师角色的转换。

2 要体现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有助于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每个教师都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积累资料,进行经验总结。

3 设计的教案要有针对性。设计教案过程中一定要熟知不同学习个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的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教案。在设计教案时,学习目标制定上要体现层次性,在问题设计上要有梯度性,在练习设计上要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案,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4 设计教案要有创新性。技术层面和艺术层面的教案是教师对教学的具体把握,是教师个人教学思路,教学经验,教学风格的综合;教改层面的教案则是教师对教学改革中的新思想,新理念的理解,吸收和容纳,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设计教案时要注意二者的关系。只有教改新思想、新理念不能设计出一份扎实、细致、实用性强的教案:相反,只有教学经验、教学思路,而不能积极地吸收、借鉴新理念也不能设计出一份新颖、有创意。体现教学新发展的教案。因此,只有两者结合起来,关注新理念,同时将新理念融会贯通于自己已有的教学风格中,有发现、有突破、有创新,随着多媒体及网络的介入,各种教参丰富多样,内容上加强丰富性,形式上加强多样化。注重知识内容的新、准,才能设计出好的教案。

无论新、老教师,我们要满足时代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在设计教案时,要继承传统教案的优秀部分,摒弃不能适应时代需要的部分。认真钻研教科书,吃透教材,查阅资料,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从而使自己设计的教案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更要吸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期更适合不同层次和专业学生的要求。

二、教案设计的意义

1 教案设计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过程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互动活动。教学的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要深刻透彻地理解,并能牢固地记忆和熟练地掌握;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所掌握的基础知识类推到有关问题中,去理解、分析、并能解决新的问题。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就要在授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理清授课思路,提炼教材中心,指导教学实施,保证授课质量。

2 教案设计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认真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教师编写教案是一个研究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学生及教法等因素的综合过程。教师只有下功夫,积累素材,总结经验,提高水平,改进工作,在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学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3 教案设计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编写教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过程。教学过程是通过合理的方式把以教材为主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认真编写教案,对于教师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4 教案设计有利于课程建设。精品课程的产生,不但要求教师精通学科的特征内涵、学生的基本情况,也要精通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有效使用,这些恰恰是教师备课编写教案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精品课程的建设有利于学管理;严格教学要求、把握考试标准,有利于教学质量的监控提高。

以上是对如何设计教案的一点认识。教案的编写有常法无定法。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完善,总结、继续学习,才能使教案设计成为教师讲好课程、提升能力的阶梯。

计算机精品教案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在不断地发展,信息化发展的速度也在不断地提升,在农村地区信息化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增强,农村的教育问题是国家重视的问题,国家在最近几年逐渐增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很多农村或者贫穷地区已经广泛使用了多媒体技术,但是怎样使用多媒体技术,怎样科学有效的全面开发使用多媒体技术的问题,还有待提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的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读写听等学习方式,不仅枯燥乏味而且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来提高课堂学习的。

一、中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一)多媒体教学有助于贯彻新课程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多媒体,能够真正的贯彻落实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并且实现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诗歌,对于诗歌的学习上,朗诵是一种好的方式,但是在农村地区,教师自身的学习水平有限,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解读上达不到高水平的要求,并且把诗歌的学习更多注重的点是与考试相互结合在一起,就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诗歌感情的能力培养,有了多媒体的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科院利用多媒体,选择朗诵诗歌的名师来为学生做示范,能够真正的实现多媒体的充分利用,逐渐增强学生学习诗歌鉴赏的能力。

(二)多媒体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

传统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进行备课的时候,经常受到没有丰富资料的困扰,有了多媒体的使用,教师可以从网上进行资料的查阅,并且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课堂教学的教案,不仅较少了教师备课的时间,而且减少了学生练习做题目的时候所消耗的抄写题目的时间,另外,教师可以在网络上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的研究讨论。

(三)多媒体教学对语文课堂提供更多的素材

多媒体的普及能够极大程度解决学生在写作时没有材料的问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害怕遇到文言文的学习和写作课,在面对写作课的时候不知道从何下手,这就是越少写作素材的表现,多媒体上有丰富的案例和写作素材,并且网络上有很多是动态的画面,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二、中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学校要着重培养教师的计算机能力

现今社会多媒体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很多课堂已经改变了传统的黑板擦教学的方式,计算机越来越在课堂上普及,这就对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要求逐渐增高,所以,学校方面应该增强教师的计算机能力,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基础操作。

(二)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网络交流的平台

网络上的课堂方案有很多,语文类型的课堂也是层出不穷,但是要在农村或者是偏远地区实施,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这就表明网络上的课件和教案虽然很完美,但是对于一些地区来说实用性并不强。所以要创建具体地方特色的网络交流的平台,以及资源共享的平台,结合农村发展的特点,从一定程度上去打造精品校本课程。

(三)重视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能力

对于农村地区来说,教师的资源是匮乏的,更别说是计算机教师,所以学校应该重视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并且要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能力,可以引进计算机相关的技术人才,对于教师思想意识方面,要改变传统的考试观念,向学生教授计算机的知识,逐渐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

(四)教师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

虽然现今计算机逐渐的发展起来,地区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有两种极端表现的尤为严重,第一种极端是完全的不用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其中的原因很多都是因为觉得使用多媒体会扰乱课堂纪律,不利于课堂正常的教学等。第二种就是完完全全的使用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这种极端就是过度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体现,这对于语文教学是不利的现象。教师要明确多媒体的作用,同时要进行合理有效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来教学,应该把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和多媒体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多媒体学习的氛围,并且要增强情感的体验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真正的实现多媒体和教学内容充分结合。

三、总结

本篇文章首先描写了我国农村现今使用多媒体的现状,以及多媒体教学的意义所在,首先利用多媒体可以真正的贯彻落实新课程目标的实现,真正的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第二点就是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并且能够让语文教学更加的科学省时。第三点就是多媒体教学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素材,能够解决学生写作写不出来的问题,多媒体的使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态的素材,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接着就是对多媒体使用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首先是学习要着重去培养教师的计算机的能力,并且可以把计算机能力收入考核制度中去。接着就是要创建具有地区特点的网络交流的平台,以及创建资源共享的平台,努力打造精品的校本课堂,多媒体上的很多精品课堂并不适用于农村地区,所以就要求多媒体课件的创建要适合农村地区的发展和经济特点。第三点就是要重视学校 信息技术课堂,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能力。最后就是教师要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语文的教学,要尽量避免极端的出现,要把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多媒体进行有机的结合,从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升学习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迟瑞林,杨卫芳.乡村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校长阅刊,2007,03:68-69.

[2]瞿刚.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3]王兴柱.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0,24:147-148.

计算机精品教案范文4

本门课程在内容组织上主要围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划分成了五个情境,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知识情境属于理论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机房授课,通过极域教室软件将学生机和教师机相连,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将各种信息如图片、视频等引入教学中,提供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硬件的时候,给出一组硬件图片,让学生有个直观的印象,通过图片加文字的描述使得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它们,可以再进一步举些贴近学生的例子如学生喜欢玩的大型网游,计算机硬件配置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游戏的过程,这时学生会对计算机的硬件配置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再让学生自己上网去了解计算机的最新配置及价格,每个人给出一台计算机的配置清单,从而将这部分知识加以巩固、应用。而在讲解计算机硬、软件组装的时候则通过极域教室将两个视频文件传送到学生机上,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内容达到知识掌握的目的。在计算机网络部分,通过多媒体课件加上学生的上网经验进行讲解,学生会更愿意接受,最后达到预期的效果。

讲练一体化

本门课程中的情境二是操作系统部分的知识,重点在于文件及文件夹的操作。这部分知识点的讲授主要依托的是极域教室软件,与投影教室相比,机房的网络环境可以实现教师机控制学生机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在自己的电脑屏幕上观看演示后,教师释放对学生机的控制权,学生自己进行练习,实现讲练一体化,并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监控学生机的使用状态,学生也可以在遇到困难时通过电子举手功能向教师请求帮助,大大增强了交互性。

网上自学,分层教学

在本门课程的内容体系中,办公软件Word文档和Excel电子表格软件是重点内容,实践性较强,侧重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活动主要依托课程的学习网站。在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中有课程的立体化资源,包括参考资料、课件教案、习题、课程实践等供学生查阅,在助学模块中有作业这一项,通过课程网站添加相应的作业,学生自己登录网站下载作业并独立完成,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达到基本操作知识掌握的目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有意识的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网上辅导、答疑

学生通过课程网站下载作业并完成后,当场提交自己的作业到课程网站上给教师批阅。在学生作业提交后教师就可以将正确答案在网上公布,方便学生查阅,等到下次课时教师可以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式的讲解,个别问题则个别解答。在精品课程网站的助学模块中同时也建有讨论、答疑和师生交流模块,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计算机精品教案范文5

一、学校领导重视对远程教学的科学管理与规划

学校在构建远程教学工程的同时,还认识到要真正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的作用,还需要制定有利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措施和办法。为此,我们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配齐一个班子。学校成立了以校长田军为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涂永鸿为常务组长,教导主任为谭衡具体负责人的江夏区五里界中学远程教育工程领导小组,直接领导学校远程教育的开展实施工作。XX年底,学校各处室、年级组的所有计划、通知、方案、总结等材料已经可以自行打印,无需请人了。学校配备专职管理员,负责维护、安排师生使用。

2.形成一个机制。学校制定了《江夏区五里界中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制度》具体规定和安排教师利用课件、多媒体教室、上网教学的时间和效果;《江夏区五里界中学多媒体教室使用的规定》鼓励要求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给学生上课。《江夏区五里界中学学生上机的规定》规定了计算机教师必须保证学生充足的上机和上网时间。《江夏区五里界中学电子备课室的使用规定》规定了全体教师每学期至少制作一节优质课件。《江夏区五里界中学文明上网的公约》规定了学生上网的时间和要求,同时学校星期日开放机房供学生使用,让学生上网学习。《江夏区五里界中学优质课评比条件》规定优质课必须使用多媒体教学。学校规定复印室不复印手写试卷,不报销校外打印费用。这些制度和规定,大力宣传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大力倡导学生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素质,给学生提供一个优质教育的平台。

3.XX年学校为教师的电子备课室装配了11台带液晶显示器的电脑。XX年学校在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为满足领导班子和班主任工作的需要,为办公楼的每一个办公室都配置了一台电脑,并为校领导、班主任和教研组长配置了13部笔记本电脑。XX年春又购买了一台新投影仪来满足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和培训,计划在近两年内教师能用上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

二、加强对教师和为农服务的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

学校领导率先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并安排电脑专业教师利用双休日及每周星期三、星期四的晚上,分两批培训全校教师,讲授计算机的基本原理、office办公软件、flash、authorware、课件大师、wps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技巧,同时还利用开天辟地、万事无忧、畅通无阻等学习软件开展业余自学,全校教师掀起了触电忙的热潮。

经过近两年多的培训和个人自学,我校五十岁以下的教师都基本上掌握了office的操作。人人能够电子备课并打印教学辅助资料,能够上internet网查寻、整理、下载教学资料,会自己制作课件进行教学,在每年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中我校教师一次性合格率100%,95%的教师都取得了高级计算机等级证书,计算机已成为教师备课和教学必备的工具。有8位教师制作的课件,参加市优质课件评比获奖,每次市区领导来校视导,对我校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都很满意。

学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为农服务的教育培训,面向农民开展实用技术的培训和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活动。坚持微机室节假日在规定时间内开放。到目前为止,假期内免费上机学生累计达5000人次,涉及到各个年级学生。

三、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教研中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辅助教学。各学科组教师经常登陆xx信息网、xx信息网和xx科学等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吸取外校教学的经验,来指导我的教学工作,同时,筛选出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习题作为学生学习资源。

建立学校网络资源库,学校利用机房的硬件资源,花费4000多元购置科学光盘全部复制入微机室硬盘,实行共享。从教研室借回各学科光盘资源,复制入微机室硬盘,实行共享。收集学校教师和外校教师制作的课件资源、试卷资源实行分类共享。

我校在区内率先实行电子备课,为加强对备课组电子集体备课的管理和监控,各备课组长每月应将集体备课的电子教案存入教导处电脑内,教务处和教研组长对备课组集体备课的电子教案的质量进行检查和审核、禁止照抄照搬原集体备课的教案或网上下载别人的教案不加修改。

人人上一节多媒体公开课。规定每学期50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必须利用多媒体上一节多媒体课堂教学课,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的热情。同时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和渗透各学科教学中,无限的资源,开阔了学生视野,活跃了课堂氛围。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搭建教研网上交流平台

我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校本研究网上发表教科研论文三百多篇以上,居全省初中学校第四位,其中精品文章16篇。网络科技时代杂志专为五里界中学“一主多辅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推出一期特刑。

去年九月份,我校在网上建了一个五里界中学博客圈。将博客圈作为我校教师教学、教研、管理交流及师生情感交叠的网上平台。学校领导、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备课组长率先建立博客,随后大部分教师建了自己的博客。学校领导及管理人员将各块的管理资料,工作安排、活动开展情况、计划、行政值班手记、总结等写在自己的博客里。教师将备课教案,学案,课堂教学中的反思,课堂教学实录,课堂观察报告,学习心得体会,教学研究论文都写在自己的博客里。领导与领导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评论。

计算机精品教案范文6

关键词: 《计算机文化基础》 教学模式 改革

1.前言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教育部提出的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三个层次的第一层次。该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基本应用技能及基本的法律与道德规范,掌握通过计算机查询信息、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成为既懂得自己的专业,又能开展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并为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其它课程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当前,各高等院校普遍非常重视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针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在轰轰烈烈地展开。但是各校实际情况不一样,所面临的问题也就有所不同,如何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研究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的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改革的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计算机文化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近几年的教学状况和教学效果来看,出现了新情况和新的问题,主要为以下几点:

2.1学生学习的起点不一致

我校是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招生的高职院校,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差别较大。城市各学校在中小学已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再加上日益增加的家庭计算机和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网吧,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在入学前基本上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因此,来自城市和经济繁荣地区的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水平要普遍高于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计算机水平的不一致,使教师要尽可能兼顾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入学前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感觉课堂内容太浅,没有学习兴趣,而入学前计算机水平较低的学生却又感觉上课听不懂、跟不上,课后难以消化。

2.2“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采用的是“计算机+投影屏幕”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表达趋于直观,增大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教学的主体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学生所学的知识主要来自于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因此学生每碰到一个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老师上课时没讲过。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转变教学理念,形成教学特色

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和实践环节中,我们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导”相结合的“双主”教学与管理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学的课程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工作与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一方面,我们利用有限的授课时间,重点讲解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其应用实例等。每节课安排基础性实例、综合性实例为实践课作业,并做到上机有效指导、课内集中点评优秀作品。这种“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师生间形成了良性互动,避免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

另一方面,为避免把学生当作灌输对象,禁锢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安排了部分具有挑战性的、有一定难度的设计作业,要求学生分成小组,选出组长,利用图书及网络等资源,设计方案,合作完成。我们设计了网上学习论坛,所有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围绕一个主题和问题,大胆地展开自己的想象,发表见解,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这样可以使参加讨论的每一位学生获得多方面、较深入的认识。这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张扬的空间和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创新精神。

4.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侧重点是Windows操作、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电子演示文稿等技能型知识,这无疑是正确的。关键是学生学完了这门课之后,对计算机相关的名词、概念、相关常识却知之甚少,也就是说,忽视了计算机文化常识方面的教育。这方面的知识包括计算机与计算机文化、微机维护维修知识、信息系统安全、信息产业、计算机哲学等。其中计算机与计算机文化主要谈计算机的发展史及相关新技术展望,计算机文化的形成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信息系统安全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及相关法律法规、计算机病毒、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及其保护,等等。这些知识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5.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我们有必要改革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5.1注重能力的培养

高职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掌握适度的文化科技知识和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使之具备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其次要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能满足办公文秘的工作需要;再次要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使之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协调沟通能力;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延展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使之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同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5.2实行分层教学

新生一入学即进行摸底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可免修本门课程,并取得本课程相应的成绩;同时,对成绩不合格的学生,根据考试成绩及系别和班级,重新分班进行授课。这样不但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而且能缓解计算机机房的紧张状况。

5.3实观网络教学

改革已往的教学模式,利用校园网,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学生当堂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原来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基础上扩大功能,把教师授课的大纲、计划、教案及每节课学生的练习都放在网络上。这样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这节课所讲的内容,即这节课所要完成的作业。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主掌握,他们可以看教案里面的内容,做一些客观题,通过做这些题,学生很快会掌握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在一些课中还有一些实践操作题,学生可以运用这节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这样能使学生很好地应用计算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将网络作为学习工具的新型教学模式。

根据这个教学模式的要求,我们将这门课的教学分为以下5个模块:电子教案、在线测试、实训作业、成绩查询、擂台榜。电子教案:本教案是根据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内容编写的,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一些在实际操作中经常用到的内容,在教案中不但有本节的文字内容,还有一些充实内容的图片,同时对一些难理解的概念用动画来表示或演示;在线测试:教师可以把每节课的理论知识组成选择题,通过做这些题,学生能够很快地掌握所学知识,每次用5―10分钟做题,随机抽题,这样学生可以反复多次地做题,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系统自行测试,系统自动进行评分,以此来测验学习者对课程内容及各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实训作业:对于一些有实践操作性的内容,每节课都安排学生实践操作,通过实训作业,学生能够很好地运用知识,掌握计算机的操作,解决实际中的各种问题;成绩查询:学生每次做的作业都会在服务器上存放,学生可以按班级查找自己的成绩,还可以查找自己的出勤情况,学生通过成绩查询能够了解自己对哪些内容掌握得不太好,对哪些内容掌握得较好,教师也可以通过查询了解哪些学生上课没认真做题,哪些学生认真完成了作业中的习题;擂台榜:在擂台榜上,显示前100名学生的成绩,有每次的成绩,也有总的成绩,擂台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做题。

同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差异,对一些计算机知识掌握得不太好的学生,多一些辅导。为了鼓励学生学习计算机,学校每学期要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测试,对成绩优秀者发证书,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6.改革考核方式,强化应用能力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实践性很强,重在掌握操作技能,比如图表、图文混排的处理等。考核采用“253”成绩评定方法,具体就是平时成绩占16%,项目实训24%,期末理论考试占60%。平时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意志品质等;理论测试和技能测试均采用无纸化考试。这种考核方法的优点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

7.改革实践的效果

按上述教学模式运作,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教学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对该课程的改革有很高的认同度,学习兴趣也有很大提高。

7.1学生学习意识增强

本课程包含两种能力的锻炼:一是知识的取得;二是知识的运用。在课堂上有大量的练习,学生通过练习,可以了解自己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和认知情况,自主地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完全由学生自己实践和寻求,不必按教材系统去学。擂台榜上的名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还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7.2教师辅提高

在一个半小时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只用半个小时传授知识,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其余时间都留给学生。教师只是指导学生做上机实践题,辅导学生、解答问题等。学生的学习是以教师自始至终的细心设计、组织、引导和指导为前提的,没有教师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良好组织和对学习活动的精心指导,学生的学习只能是盲目和低效的。

8.结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学生接受计算机知识教育的第一门课程,该课程对于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课程建设的目标是把课程建设成深受学生喜爱的精品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研究的作风,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立权,凤羽辉.高校IT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21(5):20-23.

[2]康丽军.关于操作系统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太原大学学报,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