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会计分析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会计分析方法范文1
[关键词] 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会计 竞争优势 方法运用
随着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 世界范围内统一的大市场趋于形成,现代企业管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处理企业现实与环境之间的均衡是每一个管理者必须首先考虑的课题,而战略管理作为均衡现实与环境的载体,自然而然地冲到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前沿。战略管理会计为企业实施战略管理提供决策方法与信息支持,是企业战略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对企业的战略制定与实施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战略管理会计不仅成功地整合企业战略管理与会计信息,并且随着全球经济战略管理思想与方法的发展而完善。因而,其必将成为管理会计发展的核心方向。
一、战略管理思想与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60年代初,针对当时企业经营风险和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是安德鲁斯的公司的“内外部匹配观”与安索夫的“权变规划思想”。后来,伴随着企业兼并浪潮的掀起,市场结构由自由竞争演化为垄断竞争,从而促使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盛行。波特认为, 企业战略的核心是获得竞争优势, 而要获得竞争优势首先是要选择有吸引力的行业, 并在这一行业中超越竞争对手,争取好的相对地位。基于对所处行业特点以及竞争对手的分析, 进一步提出了成本领先、差异化、目标集聚三大通用竞争战略。由于战略管理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战略管理会计也应运而生,正如郭道扬教授(1999) 所言“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是适应新经济与新技术发展环境变化要求所产生的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理论及其基本方法, 这方面对现代管理会计产生的影响及其深远”。1981年,英国肯尼思•西蒙在《战略管理会计》一文中最先提出“战略管理会计(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SMA)”并定义为:“用于构建与监督企业战略有关的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与分析。”这一定义强调了管理会计应更多地向外看, 应关注竞争对手的成本、价格、市场份额等信息, 以便于公司评估其相对竞争地位。之后,英国的Bromwich 和Bhimani(1990)在他们合作发表的《管理会计:发展还是变革》和《管理会计:发展的道路》两篇论文中将其定义为“收集并分析企业产品在市场和竞争对手方面的成本以及成本结构的信息,并在一定时期内监督企业竞争对手的战略”。
从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它定位于以下几点:一是战略管理相关性。可以说,SMA是基于为战略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二是信息获取的全面。SMA不仅突破了内向性与局部性的限制, 具备了外向性与整体性的特征,而且将内部有形的实物资本信息拓展到内部无形的知识资本信息,实现了管理会计研究领域的拓展。三是目标与方法的长期视角。SMA 的方法体系包含了企业的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管理及业绩评价的全过程,从而实现了“支持组织战略管理过程,协助组织取得长期竞争优势”的目标。
二、企业运用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方法
1. 管理会计在战略制定中的运用
(1)SWOT分析法。SWOT 分析能够帮助企业集中精力将资源投入到企业占优的领域或充满机遇的地方,从而获取竞争优势。该方法认为,通常研究对象与竞争对手相比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发展中既有机会也有威胁。应用SWOT方法进行竞争情报研究就是根据不同情况对相关信息进行有重点的搜集、处理和分析,提出相应的竞争策略。也可以通过对不同时期的SWOT矩阵进行动态对比信息分析,研究自己和竞争对手优劣势的消长。SWOT 分析方法既可以作为竞争对手分析的参考工具,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定性地快速了解竞争对手的总体概况,也可以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复杂和深入的竞争态势比较分析,是竞争战略选择的重要工具。
(2)价值链分析。1985年麦克尔•波特为了更好地分析企业竞争优势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价值链分析(value-chain analysis)是一种战略分析工具。借此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竞争优势,识别何处可以增加顾客价值或降低成本,同时更好理解企业与供应商、顾客及行业中其他企业的关系。价值链分析关注产品的整个流程,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到售后服务。价值链管理有垂直价值链管理、水平价值链管理和虚拟价值链管理。
价值链分析有四个步骤:①识别价值链作业。只有增值的作业才是企业价值链中的一环;②识别增加价值的机会。这种分析能够使企业优化作业流程,降低成本和费用,在有限的资源下更好的服务于顾客;③识别降低成本的机会。对于在价值链中不具有竞争力的环节,企业可以及时进行处理;④在价值链中寻找各作业之间的关系。通过发现增加顾客价值以及降低产品、服务成本的机会,价值链分析支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实施价值链管理的意义就是优化核心业务流程,降低企业组织和经营成本,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预警分析法。预警分析法是一种事先预测可能影响企业竞争地位和财务状况的潜在因素,提醒管理当局注意的分析方法。它通过对行业特点和竞争状况的分析,使管理当局在不利情况来临之前就采取防御措施,解决潜在的问题。
2. 管理会计在战略实施中的运用。
(1)目标成本管理。目标管理是以管理的分权制和改善职工关系的理论为基础,强调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以目标为依据进行管理。该方法按照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要求,通过制定目标成本和全员管理,从产品设计阶段入手,事前控制产品成本水平的一种方法,是目标管理和成本管理的结合。
目标成本管理的基本特点是:①以市场变化为依据,能够随市场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充分把握市场的命脉,是一种典型的市场拉动型成本管理模式;②以成本否决为手段。成本是决定项目是否下马的重要依据。如果某个产品表面看来是有市场的,但企业尚未按照市场能够接受的价格生产出产品,则该产品就会在决策阶段被取缔;③以财务管理为纽带,重点盘活资金,提高资金运营效益;④目标成本管理往往是通过改革来推动。这是因为企业成本的发生往往是结构性的,只有对结构进行变革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鉴于产品成本在很大程度是是在设计阶段确定的,因此设计成本是目标成本管理的重点关注对象。
(2)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基础的信息加工系统,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将制造费用的分配采用了成本动因分析。成本动因分析的核心在于合理确定成本动因,并以之为基础分配各种费用,直接体现产品的实际成本。成本动因可大体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两大类。最关键的是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即指分析与企业执行作业程序相关的成本驱动因素,包括对每项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作业动因和资源动因分析。成本动因分析较之传统的成本分析方法,能够帮助企业准确界定企业成本发生的所在,以最精确的方式找到解决成本问题的方法。在现代高自动化的生产环境下,制造费用比例的提高使得成本动因分析变得尤为重要,它彻底颠覆了制造费用只是附加成本的传统概念。
(3)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指导和控制一个组织的与质量有关的相互协调的活动”。它具有有以下特点:首先,它始终认为质量标准的设计和决定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可以而且必须不断改进的;其次,质量保证体系必须是全员全过程的,并且要以“零缺陷”作为最终目标;再次,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必须并重;
最后,质量和利润有时候可能产生矛盾。从短期来将,降低质量可能会导致利润的增加,但是这无异于杀鸡取卵,会造成企业长期的困扰。
3. 管理会计在战略评价中的运用――平衡计分卡。管理者通常用业绩评价的信息来奖励和鼓励员工,发展战略,制定和修订实施的计划。综合业绩评价方法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是一个多维的有机体系,它主要包括财务、顾客、内部流程以及学习和成长四个层面。 平衡计分卡打破了传统绩效考核方法中财务指标一统的局面,实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多维度的绩效评价体系。其优越性在于:(1)实现了内部考核与外部考核之间的平衡。除了财务指标之外,还加入了客户、内部经营、学习与发展等内容。(2)实现了内部指标与外部指标之间的平衡。(3)实现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平衡计分卡中大量的非财务信息能够帮助企业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可靠性,使企业全面了解未来的发展情况。(4)实现了成因与成果之间的平衡。在分析企业情况的时候仅有结果指标是没用的,还要考察指标背后的诱因。财务指标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综合反映,而非财务指标正是对这种结果深入的透析。例如利润的降低可能是因为销售额的萎缩,而销售额的降低可能是顾客满意度的下降造成的。顾客满意度这个指标就此揭示了利润下降的原因,从而有助于企业对症下药。
此外,平衡计分卡不是对传统业绩评价体系的否定。它虽然突破了传统的以财务指标作为唯一衡量工具的局限,做到了多个方面的平衡。但是平衡计分卡中财务指标仍占了很大的比重。
三、企业运用战略管理会计的不足
战略管理会计思维的运用,有助于企业战略的选择,也可以说只要我们能站在战略管理会计的高度,通过战略定位选择,成本动因控制等方法,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并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并不是件难事,然而企业运用战略管理会计时仍有待于改进的重要环节:
1. 成本管理被企业普遍认同,而风险管理却被忽略。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实施过程中较普遍的都忽略了一下的环节:将产业链的集中优势与投资的多元化相结合以及重视战略联盟的建立;在初始的分析阶段大多数企业重视的均是竞争对手的分析,但却忽略了如何在相关财务数据的分析基础上寻找自己的战略联盟。
管理会计分析方法范文2
关键词:环境不确定性;管理会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除了本国企业投入竞争之外,外企的综合竞争力逐渐提升,给本国的企业带来一定压力。在此背景下,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成为各个企业关注的重点。当前我国部分企业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不足,在制定发展规划时没有综合考量环境的不确定性,为了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应该以环境变化为依据,探讨有效的管理会计方法。
一、环境不确定性概述
1.含义
所谓的环境不确定性,就是环境的变化性。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外部环境的变化大体上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表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化,第二种表现形式是国际市场的变化。这两类外部环境的变化都会影响企业经济发展决策的制定,企业只有预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迎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1]。
2.特征
首先,环境不确定性具有复杂性。所谓的复杂性,是指企业的外部环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对影响的分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环境不确定性的复杂性特征对企业的组织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部门分工已经无法满足外部环境的需求,企业需要对自身的职能部门进行二次细分,并把内部控制和外部分析密切结合起来。
其次,环境不确定性具有变化性。所谓的变化性,是指企业的外部环境一直处在不间断的变化之中。一方面,本国的政治文化军事都会对经济造成影响,致使经济市场呈现出诡谲多变的形势。另一方面,全球化的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会影响国际市场,致使对外贸易出现变化。从这一角度来看,企业在制定经济决策时也要以动态的市场变化作为依据[2]。
二、基于环境不确定性的管理会计方法
1.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首先,在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下,企业应该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环境不确定性具有复杂性和变化性的特征,说明企I的外部环境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企业虽然不能及时掌握环境的变化,但是可以采用科学的办法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和预测,以此作为制定经济决策的依据。
比如,企业应该把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市场变化相结合,综合考量市场的需求,来调整自身的经营产品。以智能通讯产品为例,企业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既要分析本国市场的导向信息,又要分析国际市场的导向信息,国内外信息的有机结合可以丰富企业的认知,让企业克服环境不确定性的局限。
2.建立初步的信息系统
其次,在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下,企业应该建立初步的信息系统。管理会计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管理会计的一切工作都和信息有关,如果不能及时获取信息,就无法为企业提供发展规划,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初步的信息系统,便捷管理会计的工作。
比如,企业应该建立信息支持系统,将各项数据记录在电子平台中,形成数据库。管理会计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可以从信息支持系统中调出统计表格,把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过去时期进行比对,分析导致企业利润下降或增长的原因。如果企业的利润处在持续增长的状态,管理会计应该把着眼点放在未来的发展上,结合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规模。如果企业的利润处在持续下滑的状态,管理会计应该立足于当下,把本企业的产品和龙头企业的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取长补短弥补自身的不足[3]。信息系统中的信息非常庞杂,如果没有进行类型划分和集中管理,就会影响管理会计的最终决策,因此管理会计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把信息分成两类,分别是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所谓的外部信息,就是企业外部环境的信息,具体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数据、其他相关产品的参数等等,所谓的内部信息,就是企业内部的信息,具体包括员工的生产数据、企业的利润增长点等等。如果企业想要以自身为发展中心,管理会计就要参考企业的内部信息;如果企业想要以市场为发展中心,管理会计就要参考企业的外部信息。
3.进行内部结构的调整
再次,在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下,企业应该进行内部结构的调整。企业的内部结构对管理会计的工作会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抵御环境不确定性的风险,企业应该优化内部结构调整,推动管理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比如,企业可以对内部的职能部门进行二次细分,把部门分割成对外和对内两个组成部分,对外部门要以接触市场作为核心职能,对内部门要以促进发展作为核心职能。同时,企业还可以建立一个缓冲部门,当受到环境不确定性的冲击时,企业能削弱负面影响,给管理会计的工作提供缓冲的时间。
4.提高企业上层控制力
最后,在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下,企业应该提高自身上层控制力。在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冲击时,企业上层发挥着重要作用,领导者只有做出正确的决策,加强控制能力,才能克服困难,抓住发展机遇。
比如,在面临环境不确定性的危机时,企业的上层领导应该动员全体员工积极投入到工作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提升企业内部的向心力。同时,企业的上层领导应该为管理会计提供信息支持,做到信息数据共享,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推进[4]。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企业应该以此为基点,探讨有效的管理会计方法,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光.公司情景因素、产品成本系统复杂度和有效性关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2.
[2]冯巧根.组织文化、环境不确定性与管理会计信息认知[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06:40-44.
管理会计分析方法范文3
关键词:管理会计工具;整合框架;供应链
一、引言
2014年以来我国财政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文件,旨在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从而实现管理会计的价值创造作用。2014年10月,财政部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016年6月,财政部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企业建立一个管理会计框架提供了指导;同年10月,财政部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推进管理会计广泛应用作为“十三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同年12月,财政部又了《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2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意在引导企业如何有效地选择和使用管理会计工具。管理会计工具作为管理会计思想的体现,伴随着财政部一系列管理会计相关制度的出台,引发了学术界和实务界对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的极大关注。纵观管理会计工具研究文献,管理会计工具的研究经历了从单一工具到多种工具整合运用的过程。但是,目前关于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主要集中在几种特定的管理会计工具上,如经济增加值(EVA)、平衡计分卡(BSC)和作业成本法(ABC)等,整合不具有系统性。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管理会计工具整合框架,但缺少系统性的整合框架设计。基于此,本文以管理会计与供应链的相关理论为依据,提出了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上的整合框架。
二、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上整合的动因
管理会计工具是管理会计思想的具体化,并随着管理思想的演进深耕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管理会计工具主要以标准成本法、差异分析、本量利分析等为代表[1-2]。进入20世纪80年代,为了满足企业流程再造和精细化管理的需要,战略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法成为企业实现流程优化和提升管理效益的主要工具。20世纪90年代,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全面预算管理等一系列管理会计工具风靡而起。Berryetal.[3]认为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已有文献来看,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流程和供应链管理中均有广泛应用。在供应链流程方面:邹怡雯和伍伟[4]将全面预算管理应用于企业的销售环节;马超[5]将标杆管理应用于企业的科研项目过程;朱雪珍[6]用平衡计分卡评估企业的研发目的;张建斌和鲍新中[7]将目标成本法应用于企业的产品开发阶段;Khataieetal.[8]用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将作业成本法嵌入供应链中,用于企业订单管理。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刘志学等[9]认为目标成本法是一种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新方法;杜红和冯明[10]提出了基于作业的目标成本法,并将其应用于成本管理;李永祥等[11]构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杨柏[12]将平衡计分卡应用于汽车企业动态联盟供应链绩效评价;Pohlen和Coleman[13]将经济增加值与作业成本法结合起来评价企业的供应链绩效;刘俊娥等[14]利用风险矩阵评估供应链风险;Zhangetal.[15]使用一种基于数据包络层次分析法和作业成本法的混合模型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选择;Isfahanietal.[16]利用模糊网络分析法和平衡计分卡构建了一个评价顾客关系管理的模型。可见单个或若干个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上的运用已经有丰富的成果,而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上的系统性整合应用缺乏应有的关注。此外,就已有文献来看,学者们提出的管理会计工具整合框架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强调各种管理会计工具之间的互补性,将若干种管理会计工具纳入同一个框架整合使用;第二种是以某一种管理会计工具为核心,其他管理会计工具围绕该种管理会计工具进行整合使用。第一种整合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业成本法与经济增加值的整合[17-18]和平衡计分卡与经济增加值的整合[19];第二种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平衡计分卡为核心的整合框架[20]、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整合框架[21]和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整合框架[22]。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现有的关于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的框架主要是围绕若干种管理会计工具展开的,忽略了其他管理会计工具的作用,缺乏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的系统性研究。本文认为供应链是管理会计工具发挥价值创造作用的一个重要平台,而目前的研究大多是关注某一需求“点”上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未能以“链”为视角系统考察管理会计工具的价值创造功能。利用供应链的集成管理思想对管理会计工具进行“嵌入式”的整合研究,将有助于管理会计工具与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有机融合,使管理会计工具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创造功能。
三、基于供应链的管理会计工具整合要素
进行企业价值链上的管理会计工具整合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本文从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上整合的逻辑起点、整合的方式、整合的关键点、整合的内外部环境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整合的逻辑起点逻辑起点的定位关系到整合系统的目标。本文认为应将提升管理会计工具的价值创造能力作为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上整合的逻辑起点。CIMA(英国皇家特许会计师公会)2014年的《全球管理会计原则》和我国财政部同年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都高度强调了管理会计在组织决策和价值创造方面的功能。管理会计作为一种信息系统,通过参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预测、决策、预算、控制与评价等活动,不断地为企业提供决策与战略实施的信息,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地变革,供应链管理成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来源。本文之所以将管理会计工具嵌入供应链这个平台上进行整合,最终目标是在供应链上发挥各种管理会计工具的优势,系统性地提升管理会计工具对供应链流程管理的作用,从而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二)整合的方式1.某类工具内部的整合根据财政部2016年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管理会计工具发挥作用的领域主要有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和风险管理七个领域。根据管理会计工具作用的领域,管理会计工具可以相应地分为战略管理类、预算管理类、成本管理类、营运管理类、投融资管理类、绩效管理类和风险管理类七个大类。各个大类内的管理会计工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整合,如成本管理类工具内部的整合。田志学等[23]认为目标成本管理法和作业成本管理法在使用过程中都有其局限性,如目标成本管理法在实际运用中仍然是以制造成本为重点,忽略了开发设计成本;作业成本法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搜集大量的成本动因基础数据,计量成本较高,将二者集成,形成一个整合的成本管理系统,能够发挥两者的优势,弥补其不足,实现更好的成本管理效果。又如预算管理类工具内部的整合,实务发展中存在改进预算和超越预算两种发展趋势。冯巧根[24]认为可以将改进预算和超越预算进行整合,也就是从预算管理的功能拆分为计划制定与业绩评价,从而使预算管理中的改进预算和超越预算这两种趋势并存。同时在企业实务中,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既有各自的适用情况,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企业预算管理的方法体系。2.管理会计工具间的整合不同管理会计工具的功能不同,不同价值链节点的管理目标不同,因此,首先需要分析各种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上的功能特征,然后结合它们在供应链上的功能特征,剔除重复功能,实行“差异互补”,找到这些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上最契合的作用方式,并系统性地运用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以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和企业价值。以管理会计领域最常见的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作业成本法和全面预算等几种管理会计工具间的整合为例,将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作业成本法和全面预算在供应链上进行整合时,分析它们的具体功能,例如:经济增加值主要应用于供应链的业绩评价;平衡计分卡在供应链管理中的运用主要是帮助公司监测供应链绩效并通过公司目标进行比较,它既可以被应用在公司本身供应链的管理,也可以用来监管供应商表现;作业成本法主要应用于优化生产管理和产品组合决策、加强成本管理、加强作业管理、库存优化管理等供应链管理或决策领域;全面预算应用于供应链管理,主要是通过信息系统对预算编制、预算反馈、预算差异分析等来实现全面预算控制系统的事前、事中、事后系统控制的功能。这些工具按照它们在供应商、核心企业、客户管理的重要性形成不同的管理会计“工具包”,以便有针对性地对管理会计工具进行在供应链节点上的“差异互补”组合,以最大限度发挥管理会计工具的作用。
(三)整合的关键点1.知识的整合供应链上的管理会计工具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的知识和存在于不同员工头脑中隐性的知识两方面。供应链上管理会计工具知识的整合包括这两方面知识的整合。供应链上管理会计工具显性知识的整合是指将供应链上分散的管理会计工具显性知识进行汇总和融合以形成新的显性知识。供应链上管理会计工具隐性知识的整合是指通过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将分散在供应商、客户和内部员工的隐性知识在供应链上流动,进而实现整合。管理会计工具显性知识的整合虽然可以增加新的知识,但是并不扩充现有的知识存量,而管理会计工具隐性知识的整合则可以促使企业产生新的创新性的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供应链上管理会计工具知识的整合关键在于鼓励员工积极分享隐性知识。有效集成供应链上的管理会计知识,不仅可以丰富企业的知识资源,而且可以提高企业供应链的管理能力。2.技术的整合管理会计工具的使用是以特定的管理技术作为支撑的,不同的管理会计工具需要不同的管理技术,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意味着管理技术的整合,因此管理技术的整合对于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上的整合至关重要。若供应链上的管理技术处于离散状态,则不能实现管理技术在供应链上的共享,从而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效率。企业应根据其所在行业和本单位供应链管理的特点将分散的管理技术有机地在供应链上进行整合。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新颖、优良的管理技术应运而生,企业需要结合目前已有的管理技术,同时学习和参考其他企业先进的管理技术,并在有必要的时候引进最新前沿的管理技术。此外,企业的组织结构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管理技术整合的需要。
(四)整合的环境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上的整合不是管理会计工具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集成创新,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上的整合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冯巧根[25]认为管理会计是一门以价值创造为目标,以信息系统和管理控制为手段的权变性的管理科学。从权变理论来看,不存在适用于任何组织和任何环境的管理会计工具。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上的整合,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以下两条路径来实现的。第一,外部环境直接影响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例如,外部环境的改变使得某个或某些管理会计工具在组织中不适用或者使用效果减弱,企业会对这样的管理会计工具进行调整,比如减少其使用频率或者使用范围,甚至直接淘汰,这样一来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就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第二,外部环境通过内部环境影响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外部环境的改变要求企业的内部环境作出调整,由于内部环境是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上的支撑,为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上的整合提供基本的软硬件环境,所以内部环境的调整会影响原有管理会计工具的使用,使得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相应地改变。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需要满足各种管理会计工具运行的需要,而且还要能够支撑各种管理会计工具集成的内部环境,它包括公司战略、组织结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企业文化等。提供有效的基础环境是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的基础,提升基础环境有利于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四、构建基于供应链的管理会计工具的系统性整合框架
构建供应链上的管理会计工具的系统性整合框架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针对整合对象而言,系统性的整合是将一整套管理会计工具,即管理会计“工具包”作为整合对象,形成服务于不同管理目标或不同管理领域的管理图1基于供应链的管理会计工具整合框架封面专题会计“工具包”,每个“工具包”中的管理会计工具按照不同管理目标或不同管理领域的需求进行组合;二是针对整合框架本身的特征而言,使管理会计“工具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在一定环境下发挥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本文以系统论为指导,结合权变理论、供应链和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运用规范研究的方法,以价值链为视角,尝试构建一个基于供应链的管理会计工具的系统性整合框架。基于以上对价值链上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的因素分析,本文构建的系统性整合框架如图1所示。该框架包含整合的逻辑起点、整合的方式、整合的关键点和整合的内外部环境。其中,整合的逻辑起点是价值创造,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上的整合围绕价值创造这一目标进行;整合的方式主要包括管理会计工具间的整合和管理会计工具内的整合;整合的关键点是知识的整合和技术的整合;整合的基础环境是企业的内部环境;整合的权变性诱因是外部环境。这是一个动态的整合框架,企业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围绕价值创造的目标对供应链上的管理会计工具整合进行动态调整。
五、结语
管理会计工具的研究已经从单一工具的研究发展到管理会计工具整合性研究,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以往关于管理会计工具整合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作业成本法和全面预算等几种管理会计工具,学者们也从集成创新、组织变革等角度提出了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框架,但是关于在供应链上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研究却缺少系统性。本文尝试构建了一个基于供应链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框架。该整合框架以企业价值创造为逻辑起点,以工具间整合和工具内整合为整合的主要方式,以知识和技术的整合为整合的关键点,以企业的内部环境为整合的基础环境,以外部环境为整合的权变性诱因。通过该框架的构建试图为企业在供应链上进行管理会计工具整合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胡玉明.企业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框架:基本构想与预期突破[J].财会通讯,2011(4):6-10.
[2]高晨,汤谷良.管理控制工具的整合模式:理论分析与中国企业的创新———基于中国国有企业的多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07(8):68-75.
[3]BERRYT,AHMEDA,CULLENJ,etal.Theconse-quencesofinter—firmsupplychainsformanagementaccounting[J].ManagementAccounting:MagazineforCharteredManagementAccount,1997,75(10):74.
[4]邹怡雯,伍伟.销售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运用[J].财会月刊,2008(3):91-93.
[5]马超.标杆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8(12):148-150.
[6]朱雪珍.利用平衡计分卡评价研发项目[J].会计之友,2006(9):72-73.
[7]张建斌,鲍新中.产品开发阶段目标成本的跨组织应用[J].会计之友,2010(1):67-68.
[8]KHATAIEA,DEFERSHAFM,BULGAKAA.Amulti-objectiveoptimisationapproachfororderman-agement:incorporatingactivity-basedcostinginsupplychains[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Re-search,2010,48(17):5007-5020.
[9]刘志学,李智玲,杨敏.目标成本法: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新方法[J].中国物资流通,2002(2):24-25.
[10]杜红,冯明.基于作业的目标成本法在供应链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建筑经济,2006(12):59-62.
[11]李永祥,韩昭敏,康世瀛.平衡计分卡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企业经济,2006(7):39-41.
[12]杨柏.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汽车企业动态联盟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J].管理世界,2007(8):161-162.
[13]POHLENTL,COLEMANBJ.EvaluatinginternaloperationsandsupplychainperformanceusingEVAandABC[J].SamAdvancedManagementJournal,2005,70(2):45-58.
[14]刘俊娥,张洪亮,李少波,等.风险矩阵的供应链风险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7(4):151-152.
[15]ZHANGX,LEECKM,CHENS.Supplierevalua-tionandselection:ahybridmodelbasedonDEAHPandABC[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Re-search,2012,50(7):1877-1889.
[16]ISFAHANISN,HADDADAA,ROGHANIANE,etal.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performancemeasurementusingbalancedscorecardandfuzzyana-lyticnetworkprocess:thecaseofMAPNAGROUP[J].JournalofIntelligentandFuzzySystem,2014,27(1):377-389.
[17]COOPERR,SLAGMULDERR.Integratedactivi-ty-basedcostingandeconomicvalueadded[J].Engi-neeringManagementJournal,1999,80(17):16-17.
[18]潘飞,沈红波,郭浩环.作业成本法与经济增加值的整合系统: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J].财经论丛,2006(5):67-73.
[19]刘运国,陈国菲.BSC与EVA相结合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基于GP企业集团的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07(9):50-59.
[20]KAPLANRS,NORTONDP.Transformingthebalancedscorecardfromperformancemeasurementtostrategicmanagement:partⅡ[J].AccountingHorizons,2001,15(2):147-160.
[21]高晨,汤谷良.管理控制工具的整合模式:理论分析与中国企业的创新———基于中国国有企业的多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07(8):68-75.
[22]池国华,邹威.基于EVA的价值管理会计整合框架:一种系统性与针对性视角的探索[J].会计研究,2015(12):38-44.
[23]田志学,李军,谭金安.目标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集成的成本管理体系结构建立[J].航空学报,2001(4):373-375.
[24]冯巧根.超越预算的实务发展动向与评价[J].会计研究,2005(12):15-19.
管理会计分析方法范文4
【关键词】 管理会计 经济环境 教学内容 案例教学
管理会计是为适应经济环境变化以及企业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不断吸收现代管理科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孕育、发展并分离出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到20世纪70年代,以决策性管理会计为主体的基础性管理会计框架已趋于成熟并定型。但最近三十年,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管理会计理论、实践乃至教学产生重大变革。
一、经济环境变迁与管理会计内容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经营管理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呈现出以下一些特征:第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化市场逐步形成,企业竞争更加激烈;第二,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导致企业出现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顾客化”生产模式;第三,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费用普遍减少,间接成本大大增加,生产技术进步也大大增强了组织内部各部门作业的相互依存度,它需要优化内部流程并促进管理会计工具应用变革;第四,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冲击日趋强烈,企业越来越强调企业长期和整体利益,重视战略管理和外部环境的适应性;第五,环境变化和管理理念的更新也影响着企业的组织结构,使其由传统的金字塔型转向扁平形、网状型甚至无中心的组织形式。这种以分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组织形式给管理会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并促进着管理会计向新的方向发展。
为适应社会经济条件的重大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管理会计进入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形成了许多新的领域,如作业成本管理会计、适时制生产系统与存货管理、目标成本管理、质量成本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等。理论和实务界对管理会计内涵也进行了重新定义,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在其修订的《管理会计概念》公告中,将管理会计的概念界定为关注组织资源运用的管理过程,通过不断地检查、判断组织资源是否被有效利用来为股东、顾客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和增加价值。该公告还指出概念中的组织资源不再局限于财务资源,还包括作业流程、员工、创新能力、忠诚的顾客以及其他可以确认为核心能力、战略能力或知识资本的资源。
二、现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大量介绍西方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高校开设管理会计课程,大批掌握管理会计知识的专业人才进入会计学界和企业界,对管理会计的普及与推广运用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政府为加强国有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也在向国有企业推广管理会计方法。1984年,原国家经济委员会在全国推行18种现代管理方法,包括本量利分析、价值工程、线性规划、目标管理、经济责任制、决策技术等。1999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的《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的规范意见》要求“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此时,我国企业对责任会计、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业绩评价普及率较高。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和邯郸钢铁公司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等都是应用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
进入21世纪,我国部分企业开始应用各种创新型的管理会计工具或方法,如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标杆管理等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一些方法的本土化改良研究也已广泛开展。调研表明,我国不同行业采用作业成本法的状况差别较大,高科技行业明显提高制造费用、期间费用分配比重而且推进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传统行业进展较为迟缓。平衡计分卡方面,我国企业目前在业绩评价中最为重视财务指标,其次是客户和内部运行,而对组织学习和创新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大多数企业将主客观指标相结合,并努力通过业绩评价指标体现企业的发展战略。总体来看,尽管只有一部分企业尝试运用平衡计分卡,但是平衡计分卡的理念与方法已被我国多数企业所接受。
三、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的探索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开始编著《管理会计》教材,高等财经院校纷纷将《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课或选修课。此后的30年中经济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精彩纷呈。但是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还很年轻,管理会计自身没有或较少拥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管理会计》课程教材只是在传统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并没有形成完整且逻辑一致的内容体系,甚至一些陈旧过时的内容、方法和理念仍然保留下来,这极大地阻碍了管理会计的教学和应用。以EVA为例,余海宗、李雪梅等(2011)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六个不同行业的部分央企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了调查,发现被调查者对EVA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程度并不深,各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全面推行EVA最主要的挑战。因此,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是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探索的主要任务。
1、管理会计教学内容调整的方向
(1)管理会计基础。传统的管理会计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以产品数量为成本动因,将全部成本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以此为基本前提,对成本进行预策和决策、规划和控制。这种分析与当时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而现代企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以及“顾客化”生产模式带来成本动因的多元化,使得成本与产量关系变得模糊。因而,管理会计的基础,即成本分析应建立在作业基础上,运用作业成本法,对成本进行计算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预策和决策、规划和控制。
(2)预测和决策分析。注重与战略管理相结合,与环境相适应,改变过去管理会计教材纯粹根据企业内部财务数据,简单套用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和决策分析的状况。从分析依据来看,预测和决策分析要从影响企业战略的内外部环境出发,搜集整理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经营环境以及企业内部资源能力等与企业规划和决策相关的各种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从方法来看,要综合运用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从决策评价标准来看,要进行财务价值和非财务价值、风险和收益的权衡。
(3)成本管理方面。注重与作业管理相结合,深入到作业层面。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企业产品的开发和市场调研支出将凸显出来,成本重心前移,只注重对制造过程的成本进行预算、控制和考核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成本管理的重心应当逐渐向生产制造成本经营活动的两端延伸,注重产品研发设计与销售阶段的成本控制。作业成本观认为:企业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作业影响成本,动因影响作业。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从而促使相关的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现代成本管理变革的核心是深入到企业作业链进行价值链重构,乃至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问题,认识、改造和优化投入产出所形成的作业链和价值链。
(4)业绩评价方面。传统的业绩评价大多使用财务指标,信息来源也主要取自会计信息系统,指标的滞后性和片面性已不适应企业业绩评价的要求。面对企业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向“顾客化”生产转变,企业需要卓越的品质、智力资本、知识流程、多技能的员工、快速反应的内部流程、满意而忠诚的客户群,以及无形资产和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条件和能力。由财务、顾客、企业内部流程和企业的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组成的企业综合业绩评价制度由此产生。新的业绩计量、评价系统要求具有四个特点,即综合与分项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驱动因素和结果因素结合、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结合。
2、管理会计课程内容体系的具体设想
管理会计课程内容应该适应环境变化,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管理会计教学内容要实现体系完整、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目标,可以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概述篇。分为环境变迁与管理会计发展;管理会计的概念和特征;管理会计的目标(职能、作用);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体系等。第二部分成本分类与计算篇。分为成本习性;本量利分析;作业成本法。第三部分预测分析篇。分为企业销售收入、成本、利润、资金需要量预测分析等。第四部分决策分析篇。分为战略决策或战略定位分析;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短期经营决策分析等。第五部分成本控制与管理篇。分为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管理;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等。第六部分预算控制篇。分为全面预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作业基础预算等。第七部分是业绩评价篇。分为责任会计;作业基础责任会计;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业绩评价;EVA。
3、运用案例教学充实管理会计教学内容
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方式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启发性、实践性为核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分析和相互讨论的机会,并由学生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编写典型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案例可以极大地丰富管理会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学生借助案例可以了解典型企业在实践中如何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进行各种决策和控制活动,以实现各项目标或完成任务的具体情况,学生从案例中能够直接学会许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注:本文为江西省高校省级教改立项课题(项目编号:JXJG-12-17-2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熊焰韧、苏文兵:管理会计实践发展现状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8(11).
[2] 冯巧根:管理会计的发展动态与评析[J].会计之友,2011(7).
管理会计分析方法范文5
【关键词】 管理会计工具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 应用
一、引言
新形势下,党的十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财政改革不断向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方向迈进;另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在要求。因此,加强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成为必然要求。由于我国企业与外国企业所处的环境不相同,导致了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应用基础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引用并吸收西方管理会计的大量工具方法,我国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得到了完善和进一步发展。
二、管理会计的概念
1、管理会计的定义、特征
管理会计指的是会计人员采用专业手段和方法,通过对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辅助管理者进行决策以及对企业的日常活动进行规划,具有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应的职能。
2、管理会计的内容
(1)规划与决策
会计人员在对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数据进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对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种决策带来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价,给管理人员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2)控制与业绩评价
管理会计在事前对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的生产活动进行全面预算,达到控制成本的作用,保证各个环节的有序进行。
三、管理会计工具方法
1、管理会计工具的理论基础
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作为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每一次发展都是对管理会计的一次优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是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主要表现在提高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方面,描绘了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蓝图,理清了主线。
第二阶段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之间,这个阶段正好是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复苏、繁荣发展的阶段,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全面预算与成本管理发展势头迅猛,打破了原有工具方法的垄断。
第三阶段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环境不断变化,从而衍生出许多新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对于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主流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
在众多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中,笔者认为有六种主流工具方法,分别是价值链管理、平衡记分卡、经济增加值、全面预算管理、管理会计报告和作业成本法。
(1)价值链管理
价值链管理指的是通过改变作业管理策略,将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变得更加合理、切合实际。这样,企业便可以抓住每一个机会,并充分利用。价值链管理以满足和超越客户的欲望和需求为目标,使得员工的工作紧紧围绕客户展开,这样便能够更好地解决客户的问题。价值链管理不仅提高了客户满意度,还降低了成本,大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企业的市场份额。
(2)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即BSC)的概念最早是在1992年由卡普兰和诺顿提出,“可以让经营者在最短时间内对企业的全部状况一目了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其逐步成为管理会计工具的主流方法,为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采用。平衡计分卡能适应不同单位的发展战略,以及对其进行量化评价,主要是在业务流程、财务绩效、创新能力和客户评价四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它的优势是能够把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成为具体的、特定的目标,为企业战略的成功实施奠定基础。但其需要与预算管理、作业成本和管理会计报告相结合,才能发挥强大优势。这种方式主要在发展战略明确、信息化水平高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应用。
(3)经济增加值
经济增加值(即EVA)指的是从税后企业总利润中去除投入总资本的企业所得。它可以检测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能够有效地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经济增加值作为能够有效承载企业战略目标的管理会计工具,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首先,管理会计可以让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营活动中更加注重价值创造、实现企业目标。其次,经济增加值与员工的奖金密切相关,经济增加值越多,员工的奖金就越多。这样不仅能够增强管理者的全局意识,还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并且挽留人才。
(4)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来源于西方,是企业传统的成本控制手段,长期以来在企业中占据着关键位置。但是,随着企业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预算管理的弊端逐渐显现。于是,在预算管理的基础上便衍生出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以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为依据,对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活动的各个事项进行详细预算,实现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它的主要内容为:财务预算、资金预算、经营预算、研发预算以及其它预算等。全面预算管理适用于各种企业,是执行企业发展战略的有力保障。
(5)管理会计报告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原本是财务报告为其提供财务数据的分析,但是,它含有的信息量小的特点限制了其发展(诸如只分析了企业的情况,没有对全行业进行分析),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管理会计报告实质上是基于管理会计的财务报告,它的出现不仅能够向管理者提供支持决策用的信息,还能够改善企业管理,创造更多价值。
(6)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即ABC)是由卡普兰教授提出的,他认为要把生产作业作为确定分配企业生产活动间接费用的依据,并且将管理人员的注意力更多的转移到成本动因上。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核心,其基本内容包括确定企业生产的成本,确定成本的构成要素,确定成本和成本要素间的关系,确定成本动因,计算生产成本,进行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能够通过计算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并将不可控的间接费用转变为可控的,达到合理分配资源的目的,为企业长远的战略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除了以上的优点以外,作业成本法还能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为管理者制定决策作出强力支持。
3、其它管理会计工具方法
除了以上提到的主流方法外,还有几种不常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
(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我国《预算法实施条例》规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政府预算的组成部分。国有资本预算指的是国家依法对国有资本取得收益后,进行分配而产生的收支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这种工具方法能够实现规范化管理,适用于国有资产企业。
(2)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本是两个概念,但是在实践中,两者由于构成要素和目标相似,逐渐走向融合。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以上所介绍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都是互补的,它们相辅相成,在企业大的战略环境下,为企业管理的改善作出巨大贡献。
四、管理会计方法应用的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所处的环境在不断的改变,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已经不适应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于是,近年来,我国不断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在经过本土化的适应性改革之后,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改善作出有力支持。这些管理方法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形成相应的管理体系。
然而,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在我国的应用却并不如意。许多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工具时,盲目地认为工具方法越多越好,由此导致的各种工具功能的重复甚至冲突,使得企业在管理会计上产生一定的混乱,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五、加强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既然管理会计工具在实际应用中会产生冲突,为此,需要对各种工具进行很好的整合,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笔者经过粗浅分析后,认为应以企业战略目标作为支撑点来构建整合框架。
1、在战略形成阶段进行整合
在企业的战略形成阶段,相关部门需要对企业的内外环境和竞争对手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企业的战略模式。在这个阶段进行整合,往往能够为管理者制定企业战略提供准确的数据。
2、在战略策划阶段进行整合
在完成企业战略形成阶段之后,接下来就是对企业战略进行策划。在这个阶段,需要将全面预算、平衡计分卡和经济增加值搭配使用。只有这样,制定出来的战略策划才能更加契合企业的实际。
3、在战略执行阶段进行整合
在战略执行阶段,全面预算已经不能够满足战略执行的要求,于是,需要将其与平衡计分卡和作业成本法相整合,这样便可以改善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流程,对成本进行有效管理,避免了不必要的支出。
六、总结
众所周知,行政事业单位是在中国特有的政治体制下,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统称。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行政事业单位也需要不断地增强竞争力,加强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应用成为必然要求。管理会计工具方法虽然在应用方面还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但相信随着我国研究人员的不断探索,管理会计工具方法能够不断地得到完善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潘欣:加强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应用的探讨[J].智富时代,2015(5).
[2] 赵世芳: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研究――基于战略管理的视角[J].会计实务,2014(11).
[3] 李鑫:管理会计工具在流程银行的整合应用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3(3).
[4] 赵息、李亚光、齐建民:基于集成创新理论的管理会计工具整合[J].天津大学学报,2012(3).
管理会计分析方法范文6
2014年以来我国财政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文件,旨在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从而实现管理会计的价值创造作用。2014年10月,财政部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016年6月,财政部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企业建立一个管理会计框架提供了指导;同年10月,财政部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推进管理会计广泛应用作为“十三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同年12月,财政部又了《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2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意在引导企业如何有效地选择和使用管理会计工具。
管理会计工具作为管理会计思想的体现,伴随着财政部一系列管理会计相关制度的出台,引发了学术界和实务界对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的极大关注。纵观管理会计工具研究文献,管理会计工具的研究经历了从单一工具到多种工具整合运用的过程。但是,目前关于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主要集中在几种特定的管理会计工具上,如经济增加值(EVA)、平衡计分卡(BSC)和作业成本法(ABC)等,整合不具有系统性。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管理会计工具整合框架,但缺少系统性的整合框架设计。基于此,本文以管理会计与供应链的相关理论为依据,提出了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上的整合框架。
二、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上整合的动因
管理会计工具是管理会计思想的具体化,并随着管理思想的演进深耕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管理会计工具主要以标准成本法、差异分析、本量利分析等为代表[ 1-2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为了满足企业流程再造和精细化管理的需要,战略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法成为企业实现流程优化和提升管理效益的主要工具。20世纪90年代,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全面预算管理等一系列管理会计工具风靡而起。Berry et al.[ 3 ]认为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已有文献来看,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流程和供应链管理中均有广泛应用。在供应链流程方面:邹怡雯和伍伟[ 4 ]将全面预算管理应用于企业的销售环节;马超[ 5 ]将标杆管理应用于企业的科研项目过程;朱雪珍[ 6 ]用平衡计分卡评估企业的研发目的;张建斌和鲍新中[ 7 ]将目标成本法应用于企业的产品开发阶段;Khataie et al.[ 8 ]用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将作业成本法嵌入供应链中,用于企业订单管理。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刘志学等[ 9 ]认为目标成本法是一种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新方法;杜红和冯明[ 10 ]提出了基于作业的目标成本法,并将其应用于成本管理;李永祥等[ 11 ]构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杨柏[ 12 ]将平衡计分卡应用于汽车企业动态联盟供应链绩效评价;Pohlen和Coleman[ 13 ]将经济增加值与作业成本法结合起来评价企业的供应链绩效;刘俊娥等[ 14 ]利用风险矩阵评估供应链风险;Zhang et al.[ 15 ]使用一种基于数据包络层次分析法和作业成本法的混合模型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选择;Isfahani et al.[ 16 ]利用模糊网络分析法和平衡计分卡构建了一个评价顾客关系管理的模型。可见单个或若干个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上的运用已经有丰富的成果,而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上的系统性整合应用缺乏应有的关注。
此外,就已有文献来看,学者们提出的管理会计工具整合框架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强调各种管理会计工具之间的互补性,将若干种管理会计工具纳入同一个框架整合使用;第二种是以某一种管理会计工具为核心,其他管理会计工具围绕该种管理会计工具进行整合使用。第一种整合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业成本法与经济增加值的整合[ 17-18 ]和平衡计分卡与经济增加值的整合[ 19 ];第二种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平衡计分卡为核心的整合框架[ 20 ]、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整合框架[ 21 ]和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整合框架[ 22 ]。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现有的关于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的框架主要是围绕若干种管理会计工具展开的,忽略了其他管理会计工具的作用,缺乏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的系统性研究。
本文认为供应链是管理会计工具发挥价值创造作用的一个重要平台,而目前的研究大多是关注某一需求“点”上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未能以“链”为视角系统考察管理会计工具的价值创造功能。利用供应链的集成管理思想对管理会计工具进行“嵌入式”的整合研究,将有助于管理会计工具与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有机融合,使管理会计工具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创造功能。
三、基于供应链的管理会计工具整合要素
进行企业价值链上的管理??计工具整合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本文从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上整合的逻辑起点、整合的方式、整合的关键点、整合的内外部环境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整合的逻辑起点
逻辑起点的定位关系到整合系统的目标。本文认为应将提升管理会计工具的价值创造能力作为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上整合的逻辑起点。CIMA(英国皇家特许会计师公会)2014年的《全球管理会计原则》和我国财政部同年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都高度强调了管理会计在组织决策和价值创造方面的功能。管理会计作为一种信息系统,通过参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预测、决策、预算、控制与评价等活动,不断地为企业提供决策与战略实施的信息,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地变革,供应链管理成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来源。本文之所以将管理会计工具嵌入供应链这个平台上进行整合,最终目标是在供应链上发挥各种管理会计工具的优势,系统性地提升管理会计工具对供应链流程管理的作用,从而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二)整合的方式
1.某类工具内部的整合
根据财政部2016年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管理会计工具发挥作用的领域主要有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和风险管理七个领域。根据管理会计工具作用的领域,管理会计工具可以相应地分为战略管理类、预算管理类、成本管理类、营运管理类、投融资管理类、绩效管理类和风险管理类七个大类。各个大类内的管理会计工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整合,如成本管理类工具内部的整合。田志学等[ 23 ]认为目标成本管理法和作业成本管理法在使用过程中都有其局限性,如目标成本管理法在实际运用中仍然是以制造成本为重点,忽略了开发设计成本;作业成本法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搜集大量的成本动因基础数据,计量成本较高,将二者集成,形成一个整合的成本管理系统,能够发挥两者的优势,弥补其不足,实现更好的成本管理效果。又如预算管理类工具内部的整合,实务发展中存在改进预算和超越预算两种发展趋势。冯巧根[ 24 ]认为可以将改进预算和超越预算进行整合,也就是从预算管理的功能拆分为计划制定与业绩评价,从而使预算管理中的改进预算和超越预算这两种趋势并存。同时在企业实务中,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既有各自的适用情况,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企业预算管理的方法体系。
2.管理会计工具间的整合
不同管理会计工具的功能不同,不同价值链节点的管理目标不同,因此,首先需要分析各种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上的功能特征,然后结合它们在供应链上的功能特征,剔除重复功能,实行“差异互补”,找到这些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上最契合的作用方式,并系统性地运用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以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和企业价值。
以管理会计领域最常见的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作业成本法和全面预算等几种管理会计工具间的整合为例,将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作业成本法和全面预算在供应链上进行整合时,分析它们的具体功能,例如:经济增加值主要应用于供应链的业绩评价;平衡计分卡在供应链管理中的运用主要是帮助公司监测供应链绩效并通过公司目标进行比较,它既可以被应用在公司本身供应链的管理,也可以用来监管供应商表现;作业成本法主要应用于优化生产管理和产品组合决策、加强成本管理、加强作业管理、库存优化管理等供应链管理或决策领域;全面预算应用于供应链管理,主要是通过信息系统对预算编制、预算反馈、预算差异分析等来实现全面预算控制系统的事前、事中、事后系统控制的功能。这些工具按照它们在供应商、核心企业、客户管理的重要性形成不同的管理会计“工具包”,以便有针对性地对管理会计工具进行在供应链节点上的“差异互补”组合,以最大限度发挥管理会计工具的作用。
(三)整合的关键点
1.知识的整合
供应链上的管理会?工具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的知识和存在于不同员工头脑中隐性的知识两方面。供应链上管理会计工具知识的整合包括这两方面知识的整合。供应链上管理会计工具显性知识的整合是指将供应链上分散的管理会计工具显性知识进行汇总和融合以形成新的显性知识。供应链上管理会计工具隐性知识的整合是指通过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将分散在供应商、客户和内部员工的隐性知识在供应链上流动,进而实现整合。管理会计工具显性知识的整合虽然可以增加新的知识,但是并不扩充现有的知识存量,而管理会计工具隐性知识的整合则可以促使企业产生新的创新性的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供应链上管理会计工具知识的整合关键在于鼓励员工积极分享隐性知识。有效集成供应链上的管理会计知识,不仅可以丰富企业的知识资源,而且可以提高企业供应链的管理能力。
2.技术的整合
管理会计工具的使用是以特定的管理技术作为支撑的,不同的管理会计工具需要不同的管理技术,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意味着管理技术的整合,因此管理技术的整合对于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上的整合至关重要。若供应链上的管理技术处于离散状态,则不能实现管理技术在供应链上的共享,从而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效率。企业应根据其所在行业和本单位供应链管理的特点将分散的管理技术有机地在供应链上进行整合。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新颖、优良的管理技术应运而生,企业需要结合目前已有的管理技术,同时学习和参考其他企业先进的管理技术,并在有必要的时候引进最新前沿的管理技术。此外,企业的组织结构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管理技术整合的需要。
(四)整合的环境
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上的整合不是管理会计工具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集成创新,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上的整合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冯巧根[ 25 ]认为管理会计是一门以价值创造为目标,以信息系统和管理控制为手段的权变性的管理科学。从权变理论来看,不存在适用于任何组织和任何环境的管理会计工具。
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上的整合,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以下两条路径来实现的。第一,外部环境直接影响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例如,外部环境的改变使得某个或某些管理会计工具在组织中不适用或者使用效果减弱,企业会对这样的管理会计工具进行调整,比如减少其使用频率或者使用范围,甚至直接淘汰,这样一来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就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第二,外部环境通过内部环境影响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外部环境的改变要求企业的内部环境作出调整,由于内部环境是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上的支撑,为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上的整合提供基本的软硬件环境,所以内部环境的调整会影响原有管理会计工具的使用,使得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相应地改变。
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需要满足各种管理会计工具运行的需要,而且还要能够支撑各种管理会计工具集成的内部环境,它包括公司战略、组织结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企业文化等。提供有效的基础环境是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的基础,提升基础环境有利于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四、构建基于供应链的管理会计工具的系统性整合框架
构建供应链上的管理会计工具的系统性整合框架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针对整合对象而言,系统性的整合是将一整套管理会计工具,即管理会计“工具包”作为整合对象,形成服务于不同管理目标或不同管理领域的管理会计“工具包”,每个“工具包”中的管理会计工具按照不同管理目标或不同管理领域的需求进行组合;二是针对整合框架本身的特征而言,使管理会计“工具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在一定环境下发挥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本文以系统论为指导,结合权变理论、供应链和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运用规范研究的方法,以价值链为视角,尝试构建一个基于供应链的管理会计工具的系统性整合框架。
基于以上对价值链上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的因素分析,本文构建的系统性整合框架如图1所示。该框架包含整合的逻辑起点、整合的方式、整合的关键点和整合的内外部环境。其中,整合的逻辑起点是价值创造,管理会计工具在供应链上的整合围绕价值创造这一目标进行;整合的方式主要包括管理会计工具间的整合和管理会计工具内的整合;整合的关键点是知识的整合和技术的整合;整合的基础环境是企业的内部环境;整合的权变性诱因是外部环境。这是一个动态的整合框架,企业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围绕价值创造的目标对供应链上的管理会计工具整合进行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