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基本知识学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基本知识学习范文1
关键词:中学;信息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265-01
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这里笔者谈谈在中学信息课教学中的一点粗浅看法。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学生往往怀着好奇、兴奋的心理,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机械重复地训练,有的内容枯燥无味难度大,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慢慢降下来。根据建构意义新的学习理论,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愿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不断创新,高科技的迅速产业化,使得经济持续增长。而在这一时代,起核心作用的是知识创新,它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因此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和机会,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须面面俱到,包办学生所做的一切。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体验创新的乐趣。例如:在讲WORD图文混排时,需要用到绘图工具栏,我只是把工具栏上重点工具,如阴影、三维效果、填充、自选图形等提示了一下,具体的操作留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们凭着他们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做出了一幅幅好的作品。后来我对几副想象力丰富的作品给予了表扬,课堂气氛达到了。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中学计算机教学要立足基础教育
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中学计算机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硬件的不断更新使学 校的计算机教育设备无法跟上发展的潮流;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软件使中学计算机教育无所适从。面对这种状况,中学计算机教育必须摆正位置,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的配置两个方面都立足于基础教育,才能适应现代化的需要。
计算机硬件设备发展更新虽然迅猛,但构成计算机的电子设备、机电设备、光学设备、声音设备的基本原理没变,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数学基本知识没变,布尔代数的基本理论、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依旧是当今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中学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以布尔代数的基本知识和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建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模型,这不仅体现了计算机硬件结构的一般规律,也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中学阶段学生通过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的学习,建立起正确的计算机模型,了解基本设备的功能及其简单的操作 方法,为学生使用计算机提供操作的基本技能,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研究各部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中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的教学不应以某种计算机语言为蓝本进行介绍。原理和方法是基础,具体的语言应用是该基础知识的应用环境,如果我们忽略了这种主次关系,不仅脱离了中学基础教育为学生传授基 础知识的特点,也使学生今后的发展受到限制。当然中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的教学脱离具体语言进行 也是不现实的,因此,选择适当的计算机语言说明有关原理也是必要的。
四、注重课堂教学,牢固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在任何一门学科中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不仅《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大纲中对基本概念有具体的要求,而且在考试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要想学好基本概念,搞好课堂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计算机是一门新的科学,中学生大都是初学者和刚入门者,他们对计算机很感陌生,所以讲授是学员对计算机知识的第一印象。如果课堂上不能很好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势必影响后继学习。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呢?我们采取了讲解、提问、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由教师系统、全面地讲解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我们不是一味地讲解,而是在分析、讲解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有目的、有计划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讨论,经过分析思考以后,再做出解答,并要求从中找出规律、举一反三。对一些直观性较强的概念,我们充分利用教具进行教学。如讲解键盘,我们就拿实物到课堂上,分析它的结构,指出每个键的功能,介绍它的操作方法
计算机基本知识学习范文2
教育部在颁布的《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应作为必修课单独开设。教育部以文件的形式指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和重要性,我们应该以此为指南,在教学中认真落实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地位。
一、突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是落实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地位的关键
每们学科都有其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语文的字、词、句、篇是基本知识,查字典、遣词、造句、谋篇是基本技能,信息技术课程也如此,也有自己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那么究竟哪些知识属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呢?一是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原理;二是操作系统的有关知识;三是计算机编程语言。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易变化,是进一步学习其它有关知识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哪些属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技能呢?一是计算机外设的连接,正确的开、关机程序,外设的调节与使用,如:显示器的调节、打印机、光驱、音箱等的使用。二是常用应用软件如: WPS、Word、画笔、书写器等的熟练使用和常用工具软件如kill、winzip等的安装和使用。三是熟悉键盘,掌握正确的指法,掌握一种常用的汉字输入方法。这些是正确操作计算机处理信息所必需的基本方法和动手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掌握实用的技能,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我们的教学才会卓有成效。
二、注重应用和与其它学科联系,是落实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地位的重点
长期以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在争论中,即只侧重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结构和计算机语言方面的教育,以使他们了解计算机系统,为将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打好基础,还是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方面的教育,把计算机看作一个辅助工具,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领呢?现在争论有了结果,大家趋向于后者。因为大多数学生将来不会从事计算机专业工作。学习计算机只是为了熟练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以便能对将来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有一个较快的适应。
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体现在计算机是信息交换和信息处理的一种工具。学会运用计算机能为学好当前的课程及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手段,奠定必要的基础,正如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为了当作家,但如果不学习语文就无法完成其它各科课程的学习一样,计算机教育也同样不是为了培养计算机专家,只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手段,以提高各科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因此在教学中要落实信息技术的基础工具性地位,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注意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尽量选择相关学科的内容作为教学的实例,使计算机成为学好其他学科的工具。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学生的学习,让他们感受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乐趣和事半功倍的效率。这些联系不仅仅只发生在计算机与语、数、外之间,我们还应与其他更多的学科联系,有多种途径的联系,如:利用计算机谱曲,利用计算机制作动画片等,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学习软件,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把计算机知识融汇到各科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确实与语文数学课一样,是一们重要的基础工具性学科,不掌握信息技术就要被动、就要落后,从而增加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地位的着力点
传统的语文、数学教学,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按照培养数学家和作家的要求教授学生,可结果是事与愿违,不仅没有造就几个大家,而且培养出来的学生,其写作水平很低,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差,信息技术作为一们新兴课程,在教学方面应反省这些,不能重踏传统学科教学的覆撤,培养出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要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上下功夫。
(1)在任务中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的源泉,选用能激发学生强烈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作为任务。任务与现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或是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如:绘制奥运五环旗、设计环境监测表等。
计算机基本知识学习范文3
关键词:高职;信息技术;调查分析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习和工作效率的高低,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提高信息素养,使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和未来职场环境中具备信息技术能力很有必要。我院在所有学生中都开设了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直接关系到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要求,即要求毕业生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为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本专业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更好适应社会信息化的要求。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鉴于计算机教学和课题研究的需要,我们在全院各专业学生中抽取了还未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260个学生,做了我院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54份,其中男生问卷151份,女生问卷103份。本文就是基于本次调查问卷,分析总结我院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为以后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设置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熟练应用办公软件、熟悉网络操作的能力,以提高其综合信息素养。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需要在上课之前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水平,因此我们组织了本次信息技术水平调查。该调查是在本院还未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大一学生中抽样进行的,调查问卷共发放260份,抽样学生在全院大一学生的15%,回收有效问卷254份,其中男生问卷151份,女生问卷103份。本次问卷共设置了25个基本问题,其中包括17道单选题、6道多选题和两道问答题。旨在了解学生使用和拥有计算机情况、已掌握的信息技术水平、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议和意见、对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认识和看法以及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的情况,最后调查了学生对本院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的情况。
二、调查问卷的具体安排
此次调查问卷的目的,一方面是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水平,因此我们抽样调查的对象是还未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大一学生,他们其中很多同学在高中、初中甚至小学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计算机。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14道与此相关的问题。比如说: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电脑的?你熟悉搜索引擎吗?你是否了解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安装与卸载?等等。调查的另一方面是了解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看法以及对多媒体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由于本校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都已经采用多媒体教学,因此我们调查的学生对象是已经在本校学习了一学期的学生,他们对多媒体教学模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多媒体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都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为此,我们设置了6道与此相关的问题。譬如说:你对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适应程度怎样?请你从整体印象上对多媒体教学的利弊作个评价,对于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你同意下列哪种说法等等问题。调查最后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将要开展教学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一些建议和意见。现在,很多高中甚至初中都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学生对信息技术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在进入大学以前就已经学习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所涉及的部分知识。因此,我们在上课之前需要了解学生对哪些知识已经有了基础,掌握的程度如何,是否可以通过教师提供的网络学习自学等等。为此,我们在该次的调查问卷中设置了5道与此相关的问题。例如:你对下列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你目前比较擅长的是什么?你喜欢以下哪种方式上课等等。
三、调查问卷的分析
1.学生已有信息技术水平调查结果分析
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已成为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过去,由于各高校软硬件条件所限,早期的计算机课程主要是在普通教室中完成的,一学期下来学生几乎没有上机实践,所以学习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根本无法做到学以致用。如今,不但高校的计算机硬件资源得到了充足的发展,而且计算机已经走进普通百姓家。这一点从我们调查的数据也可以看出,我们调查的学生中,超过90%的学生在小学或是初中就已经接触计算机,94%的学生家中有了计算机。
我们在大一新生中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包括:
(1)计算机及其相关的若干基本概念
(2)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及简单应用
(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及因特网的简单应用
(4)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和应用
(5)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和应用
(6)演示文稿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和应用
(7)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和应用
(8)网站及网页制作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和应用
这八个方面的知识点,在给学生上课之前我们需了解他们对哪些知识点已经了解或是掌握,哪些知识点还未接触过,以便我们在上课时把握好该课程的侧重点,做到因材施教。从学生的调查来看,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部分知识点已经比较熟悉,尤其是本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办公自动化这方面的知识,从调查发现:94%的学生都用过Word软件;88%的同学用过Excel软件;70%的同学用过PPT软件。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实际水平,我们对所授班级的学生做了一次摸底测验,结果发现学生“使用”过,只是原来在学习或生活中接触过,而并非掌握了该软件的使用。这就为我们以后的计算机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办公自动化软件仍然需要在教学中强调和侧重。
2.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看法分析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在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活动中体现的。传统教学是以说课、板书为主要形式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方式。而多媒体教学是将课程的全部内容预先制成PPT,再利用计算机在投影仪上播放的一种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直观形象;字迹清楚,操作简单,节省时间,其目的之一是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现在我们学校的教师大部分都已经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那么,多媒体教学是否都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了呢?多媒体教学是否依然存在某些不足?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多媒体教学有其优势的一面,也存在不足之处。调查中75%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利大于弊;71%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比较重要或非常重要,20%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一般;12%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将完全取代传统教学,57%的学生认为将来的教学模式将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传统教学模式为辅,20%的学生认为将来的教学模式二者较为平衡。对于本校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情况我们也做了调查,对于本项目我们采用的是多选题(可选3项),让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模式给出自己的看法。调查结果发现:认为教师在上课时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的有10%,认为教师的机器操作技术欠佳的有3%,认为课上内容过于死板,全是Word文档或幻灯片过于单调的有21%,认为上课形式比较单一,只有视觉的有21%,认为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太大,在课上不能完全接受的有16%,认为速度过快,思维跟不上的有14%,其他的占15%。从上面的调查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对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总体上是比较认同的,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教师在上课时的多媒体所传递的信息过于单调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提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说是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也同时使用传统的板书方式,使其两种教学方式交替使用,真正把握现代与传统的结合,使之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各有特点和所长,应相互取长补短,拾遗补缺,优势互补。
3.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学校对计算机硬件设备投入的增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不同于其他的课程的教学,它已经全程在计算机房授课。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更多地结合机房的特殊环境和学生的学习实际,使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对此我们也做了调查,男生中,35%认为计算机课应该是教师一边讲学生一边做,而女生对此看法的比例是25%;男生中31%认为应该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而女生对此看法的比例是46%;男生中11%认为应该独立完成作品,而女生的比例是7%;男生中22%认为应该是和同学合作完成作品,而女生的比例是21%。从结果来看,学生希望的是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教师主要应起学习辅助作用,上课过程中应留给学生尽量多的时间自己动手实际操作,教师在其中更多的是应起指导和督促作用。此外,教师还需要提供更多的网络学习资源供学生课后学习。这些都是我们在以后的计算机教学过程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学生的信息水平也千差万别,教师的授课需要紧随时代的变化,改变以往单一的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多种灵活的教学模式。现在的授课不再是学生适应教师,而是教师适应学生,掌握好学生的知识基础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计算机基本知识学习范文4
【关键词】高校 计算机 教育
计算机自1946年诞生以来,在短短的50多年里,已经遍及世界各个角落,而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以及日益广阔的计算机应用领域,作为以计算机应用知识为主体的计算机教学,如何确定适应时代的计算机教育,发展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是当务之急。
一 关于高校计算机教育
应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及其功能、计算机的发展现状及本专业领域计算机的应用现状。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应用,具有硬件(包括多媒体)设备选购、安装及使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微机操作系统及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熟悉办公自动化的运行环境及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知识,能实际掌握运用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或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相关的程序设计、程序开发和调试。了解网络的基础知识,会使用Internet的基本工具,进行信息浏览及电子邮件的收发。熟悉本专业目前流行软件的使用,如各类CAI、CAD等,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工作做好更好的准备。要好好的利用网络资源,现在网络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在网上交流、交友的自由化,使人们交往的领域空前地宽广,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从某种意义上说,教会学生使用网络,就是教会学生掌握21世纪信息化社会生存的手段。自从开始可以上网后,学生的眼界大开,激发了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都迫不及待地上网,根据兴趣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二 高校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和实验环境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脱节
面对飞速发展的计算机学科,各高校选用的计算机基础类教材内容普遍滞后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学会应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为本专业服务,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教材,而这些教材的编写过程,不同于出于商业目的出版的培训教程,需要一个较长的审校周期。即使当初编写教材的初衷是要紧随发展的步伐,等教材出版,发到师生手中,也已落后,致使教师不能够把较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传授给学生。
2.教学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目前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较差的现象,许多学生纷纷把学习重心放在考取证书上,希望通过各种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多数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完计算机基础课程之后,一般要参加全校统一组织的相应的计算机等级考试。由于教材编撰的目的并非单纯应付计算机等级考试,国家指定教材与计算机等级考试题库之间存在一定脱节。
三 我国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主要问题是缺乏硬件
硬件问题的解决,有待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有条件的高校通常都会比较积极地购买机器设备,但与此同时,这一阶段由于缺乏相配套的软件,管理体制的落后和贫富差距导致的资源分配不均又使很多设备处于闲置状态,甚至机房变成了“绝密”之地。结果所配设备,只成了学校身份、地位的象征,并没为教学服务。这种情况比比皆是,一些地方计算机教育资源极缺,连正常的教育都难以维持,而另一些地方资源浪费闲置情况则很严重。
2.主要问题开始由硬件转向软件
由于国家经费投入不足、软件盗版严重等原因,造成了目前教学软件数量较少、质量粗糙、实用性差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学校开始自己培养专职或兼职人员开发课件,以供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之需。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对软件需求的矛盾,促进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
四 我国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措施
1.加强计算机教师队伍建设
计算机教育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的高低,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计算机教育的关键。首先要加快引进计算机师资,以保证教学正常运行。再次,加强对计算机教师的培训。计算机知识日新月异,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进修学习,如有可能鼓励资助教师攻读更高学位,更新知识结构,使教师始终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时刻跟踪本领域的学术动态,以便更好地进行计算机教学。
2.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当前我国高校计算机教育多数还运用以黑板加粉笔为主的教学方法,这与当前现代教育技术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因此要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倡“精讲多练”,突出基本知识的掌握,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动手能力,逐步实现以CAJ课件为主的教学模式,使计算机教学内容、手段实现现代化。
五 结束语
我们看到,当前我国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是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的,为了培养更多合格的计算机人才,高校计算机教育应从根本上出发,对教学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加强投资和建设,保证教师的科研环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只有这样我们的计算机教育才能赶上时代的潮流,紧跟国际形势,否则我们与世界计算机水平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宗秋荣.信息化进程中教育研究面临问题[J].教育研究,2009(2)
[2]刘志鹏.迎接挑战争上新台阶[J].中国高等教育,2007(2)
[3]汤根沐.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0(6)
计算机基本知识学习范文5
关键词:医学专业;课程设置;计算机教学改革;任务引导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1-5900-02
Medical College Computer Teaching Reform
XU Hai-nan
(Nanyang Medical College, Nanyang 473058, China)
Abstract: As the popularity of computer technology, non-computer science student computer skills and use of computer processing power and more.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c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instructional content, this article to medical students in computer education, for example, medicine specialty to medical students of computer education reform put forward a few points.
Key words: medical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computer education reform; task-oriented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发展普及,作为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计算机能力显得特别重要。目前,计算机基础课是各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文化意识,并使学生正确的应用在本专业的学习中。本人结合在医学院校任教计算机课的经验,谈几点在医学专业计算机教学中的感受。
1 课程设置
传统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都是向学生教授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通过学习,学生只是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难以利用计算机从事本专业的研究和解决一些专业的问题。所以医学专业计算机课程除了使学生具备以上能力外,重点要使学生形成计算机知识体系并培养操作能力与探索能力。学生在校能利用计算机进行广泛的学习,上班后能利用计算机进行工作、医院各方面的管理及医学专业研究的能力。要达到以上计划培养目标,课程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使医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数据安全、网络基础等。
计算机常用的一些应用软件。比如Word、Excel、photoshop等,让学生具备独立使用应用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排版、表格制作、PPT的制作等基本的办公能力。
开设一些与专业应用结合紧密的边缘知识课程。随着IT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电子病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1]也不断普及。因此要让学生尽量多的了解计算机知识在医学领域的比较前沿的应用。如开设HIS课程,让学生对HIS进行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对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管理模式和操作都能掌握应用,这样在毕业后的工作中才能得心应手。
2 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工具学科。在计算机教学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在接触正规、系统的计算机教育前,基本上或多或少的已经掌握了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但是不专业,对理论的知识不了解,只知道这样做,而不知道为何这样做。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只重视实际的操作学习,而忽视、轻视理论的学习,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在改革计算机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改革教学模式[2],实践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任务引导”的办法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任务引导”是将一个比较大的学习任务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的计划学习任务,教师只负责按照课程培养目的要求进行任务的划分、布置和指导,而不直接长时间的进行知识的教授,让学生独立主动的去分析、理解、解决学习任务,教师更多的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启发者、引导着和学习媒体的提供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主动的进行学习。这种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以我校目前采用的计算机统编规划教材《计算机公共基础》[3]为例,教师可以将这本教材看成本学期要完成的一个任务,根据章节,把它划分成独立的几个小任务: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基础知识、Word 2003、Excel 2003、PowerPoint 2003、网络知识等。每节课又都是一个任务,而每一节课要教会学生的几个知识点,是更下一层的学习任务。这种任务的分解可以出现两种相互关系,一种是任务的层次关系,一种是任务间平行关系。这种教学方法的中心任务实际还是由教师承担的,一是如何科学的将任务划分为层次关系和平行关系,这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效果;二是如何引导学生将学习的小任务进行归纳学习,将已经掌握的小知识点进行层次的或平行的关联、总结,掌握目标任务也就是大任务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不断的实践、探索,积累经验。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活动中不知不觉的掌握重点、难点的学习任务,并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非常符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另外,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力。让学生不仅在行为上参与到教学中,在思维和情感上跟要参与其中。计算机教学多采用多媒体方式,利用形象、生动、逼真媒体,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思维活跃,提高其学习兴趣,培养其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要尽可能挖掘学习中的创造思维因素,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并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教学活动要利用网络,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4]。计算机技术发展飞速,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涌现,根本不可能把所有内容都学完。但就其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可以说是长期稳定,变化不大的。在课堂上尽量讲解新知识外,还可把计算机的新知识、新进展以及在专业领域的新应用放在网络上,供学生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面、知识面,形成良好的计算机文化意识。
3 结束语
总之,在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学内容要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要求,教师更要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和各专业的课程体系,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思维,培养适用于各专业和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逐步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在教学环节中不断研究探索,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于萍.新教学模式下医学计算机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改革[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8(3).
[2] 张敏霞.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探索和改革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7(4).
计算机基本知识学习范文6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有效;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157-01
为了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按照计算机课教学大纲的要求,计算机课程将逐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
按照《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从小学、初中均应开设计算机课,但实际情况是,许多小学、初中都未开设专门的计算机课程。因此,在高一开设计算机课,我们利用上课的时间,系统的讲授键盘指法、汉字输入等基础知识,并向学生介绍计算机基本知识及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意识。同时多用举例对比,讲清基本概念在讲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这章时,除讲清楚概念外,多采用举例对比。讲“信息技术的特点”时,为了讲清“信息的依附性”,我举了令狐冲在思过崖崖壁上学习剑法的事例,讲“信息与人类的关系”时,我将去年我军海陆空三军演习中的原始森林生存实验做为练习题,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组自行讨论选择物品完成实验,是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了基本概念。讲“计算机特点”时,为说明计算机速度快,用计算机几分钟就可以预报第二天的天气,而用人工计算,则须要六万四千人连续计算24小时。又如英国数学家w.SHANKS曾经用15年的时间将圆周率Л的值计算到527位,而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仅用40秒钟就打破了这一记录。讲计算机的精度高时,可举例:用计算机控制的导弹,从几公里或几十公里之外发射,可以准确击中预定的目标,而误差不到一米。 在讲“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一节时,“字节”是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基本计量单位。着重对学生强调基本的“计量”单位,与我们生活中重量采用“克”、长度用“米”等的区别等等。
但是,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就是最主要的目标·我认为不是。而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到多方面素质的共同提高。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所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1.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去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都是建立在学过《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基础之上的。所以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不得不针对绝大多数同学讲了两堂基础课,包括:开机、关机;窗品和桌面介绍等等。
2.教学目标的确定
信息技术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它和数学、英语、美术的关系绝对是密不可分的。在计算机课中,老师同样应该渗透其他学科的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各方面能力。 另外,情感教育在各个学科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计算机学科中也不例外。根据计算机学科的自身特点,学生的合作意识是逐步加强的、他们的探索精神是不断培养的,这些教育是要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项任务中的。我在每一个班级里面都选出若干个基础比较好一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辅导小组,在每次上机的时候由他们负责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这样既提高了总体成绩,也使他们获益不少。
3.任务教学的设计
“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指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把握知识结构,带动知识、概念和技能的学习。引导学生注重发现、探索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布置本阶段、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法设计方面:
(1)多积累一些经典设计。信息技术教师通常习惯于在准备课例时,到网络上“海选”现有的案例,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翻山越岭”上。实际上,比较合理有效的做法是多阅读一些经典案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更远。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在《长尾理论》中论述道:“今天,信息唾手可得,收集信息不再是问题,而根据信息做出聪明的决策才是奥妙之处……别人的推荐成了穿过信息丛林的捷径。”那些业内公认的经典案例,绝非浪得虚名,细细揣摩研究,对我们课程设计的品位和深度都会有意想不到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从哪里得到经典的案例设计呢·冯伯虎老师给我们一线教师,尤其是教学新手,提供以下值得参考的途径:①专家推荐的课例,如李艺教授主编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②专业杂志公开发表的经甄选的优秀课例,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上的“‘全国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大赛’获奖案例集锦”专栏。③ICT课程网上“全国信息技术教学优质课评比获奖案例视频”等。
(2)多积累一些经典素材。经典素材无处不在。只要有助于我们进行课程设计,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但对经典素材的寻觅并不需要刻意而为,它可以贯穿于我们平日的学习和娱乐中。大多数时间,经典素材会与我们不期而遇。但能否抓得住、抓得准,则需教师的慧眼。譬如,笔者在网上搜索学习资料时,偶然发现了关于“卢浮宫画廊演示”的虚拟现实应用程序。这让我眼前一亮。于是下载了下来并在之后“虚拟现实”的授课中用到了这一素材。这节课,学生身临其境般欣赏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图画”,真切地感受了虚拟现实技术,同时提升了文化素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