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园行业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产业园行业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产业园行业现状

文化产业园行业现状范文1

关键词 武汉市 文化产业园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一、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及其类型

文化园区指的是特定的地理区位,其特色是将一城市的文化与娱乐设施以最集中的方式集中在该地理区位内。文化园区是文化生产与消费的结合。文化特区指的是在一个都市中具备完善组织、明确标示、供综合使用的地区,而文化设施高度集中在该地区内,创造出吸引力。在我国,与文化产业园区相关的概念有艺术园区、艺术产业园、创意产业园、文化产业园(区)。笔者认为,文化产业园区是以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分工为基础,不同等级企业并存,不同类型企业共生互补的一种生态化企业群体。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发展业态有四种类型:一是政府首推动并实行统一管理的“搭台唱戏型”。此中形成政府规划推动与企业市场运作良性互动机制,此机制下开发形成的集聚区具有整体风格。二是企业自动聚集和自行孵化而后由政府保护的“池塘型”,也成为自上而下的自发形成型。“池塘型”的聚集区如同一个自然形成的生态群落,政府后来的介入,旨在调整“池塘”的生态平衡。其典型代表上海田子坊就是从陈逸飞等一批知名人士进驻,到吸引众多的设计机构,这个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形成,几乎是一个完全自下而上的自发过程。三是根植于某一区域的特定文化的“大树型”。这种类型的文化产业园区是由那些积累沉淀了百年文化与沧桑的区域,吸引容纳涵养而成。四是企业因为行业内龙头的入驻慕名蜂聚而来的“蜂聚型”。这种类型园区通常是一个园区内进驻了1-2家著名的大型文化企业,其他中小企业就会慕名而来快速跟进,形成交叉产业链,以及由最初产业延伸的行业网。

二、武汉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一)文化产业园区现状。

近年来,武汉市规划建设了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形成了“以东湖开发区为核心,以中心城区为主体,以远城区为依托”的文化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已建成文化产业园区23个,涵盖出版印务、创意设计、艺术交易、文化旅游、动漫网游、现代传媒的等多个行业,分布在武汉市5个中心城区、2个远城区、1个风景区、1个开发区。中心城区以创意设计、艺术交易、出版印务等现代服务业园区为主;远城区、风景区以文化旅游园区为主;开发区突出发展动漫网游、现代传媒等高科技创意园区。发展比较突出的有:以出版文化产业园、长江日报印务园等为代表的国有骨干企业园区;以光谷创意产业基地、东创创意园等为代表的池塘性园区;以花园道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园区;以北港创意园、汉阳造创意园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园区。

目前,武汉市各区文化产业园区经营状况良好: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园区实现经营收入约26亿元,实现利税约2亿元,出口创汇230万美元。在企业聚集方面,截至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园区吸引入驻企业298家,其中投资在1000万以上的企业45家。在人才聚集方面,排在前三位的园区分别是:汉阳造文化产业园区(吸纳就业1.52万人)、洪山开发区北港创意园区(吸纳就业4360人)、中国光谷创意产业基地(吸纳就业2900人)。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园区定位不清,战略雷同。目前武汉市不少文化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缺乏合理规划,文化含量低,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这样的园区没有明确的产业发展导向,在招商的过程中对企业缺乏限制筛选,存在“拉郎配”的现象,进入园区的企业匹配度不高,产业链的上游、下游等没有实现优势资源互补,失去了文化产业聚集发展的意义。

2、中小企业生存难,处境尴尬。伴随地产热的升温和文化产业园区的日趋成熟,近年来武汉市主要文化产业园区的租金价格上升,诸多中小型文化企业在园区一轮轮洗牌中遭到淘汰,这些还未孵化的中小企业面临尴尬的局面。

3、商业比例过高,喧宾夺主。从目前武汉运营的文化产业园区来看,已出现了商业配套比例过高,运营惨淡的现象,这一情况在一些定位为文化、时尚的文化产业园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看不到创意的痕迹,也不知道所谓的文化产业究竟在哪里。我们有些文化产业园区为商业化的动机所蛊惑,大张旗鼓地复制国外文化产业的先进经验,徒见商业,不见产业。

4、融资瓶颈亟需突破。目前,武汉市文化产业园区特别是中小园区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尽管各级政府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扶持政策,但是由于投资主体对新兴文化产业业态的观望态度明显,导致产业园区始终存在后续投入资金不足的情况。因此如何拓展投资渠道,有效争取风险投资就成为了产业园区需着重关注的问题。

三、加快发展武汉市文化产业园区的策略

(一)注重实施差异化战略,加强园区特色和品牌塑造。

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是文化内容。文化价值含量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小与文化内容的创造性和独特性呈正比关系。这就要求武汉市各区因地制宜,依托本地独特资源禀赋将文化产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个性化、差异化,以避免重复及恶性竞争。同时,针对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情况引入相关的评估机制,在园区项目上马前、建设中、运营后均进行评估,以避免同质化竞争和经济损失。

(二)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建设层次分明的文化产业园区,助力中小型文化产业企业发展。

文化产业园区中的绝大多数企业是中小型企业,为了能使这些企业真正在产业园区内被孵化,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之外,政府和产业园区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笔者建议,政府可对园区建设业者给予税收减免优惠,对相关装备、设备进口免除关税,使得园区场所租金保持稳定;政府可建立“文化产业支援中心”之类的机构,为具有一定技术,但饱受资金困扰的中小文化产业企业提供长期、系统的扶持,改变过去一次性补贴的做法。

产业园区孵化器的建设可以层次化,例如分为一级孵化器——项目孵化器、二级孵化器——企业孵化器、三级孵化器——企业升级孵化、四级孵化器——跨国孵化。如此,分工明确的企业孵化器建设可协助中小型文化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谋得生存发展的可能性。

(三)增强规模效应和互动效应,完善产业链经营,转变盲目商业化的运营逻辑。

文化产业园区要以产业链方式来经营,而不是以追求商业化的方式来经营。

第一种产业链是内在产业链,或者称为纵向产业链,它的主要特点是多种产业共享一种内容资源,形成价值链延伸的产业链。如故事线索或创意,形成小说或者漫画,制作成影视节目或者改编成动画游戏,制作 DVD 销售,节目授权媒体播出,节目中的肖像和形象权授权使用其它产业使用,开发衍生产品等等。 所以,哈利波特的故事可以形成几百亿元的产值,这个故事可以做成所有产业的产品,包括现在要做的主题公园,影视动漫、图书、DVD,所有东西都可以派上用场。

第二种产业链是协同产业链或者称为横向产业链,如传媒产业园中各种传媒之间的协同效应,或者旅游产业园的娱乐公园、旅游、餐 饮、夜间演出、住宿、工艺品销售的协同规模效应。迪斯尼乐园就是一种文化产业园,再比如,被文化部授予全国首个“文化产业示范街”的青岛路特色文化街区,集文化、休闲、消费于一体,也是产业链的典型例证。

第三种产业链整合的产业链或者称为配套的产业链,是产业要素的整合,如原材料提供、人才、资本、产业配套或者产业供应链的要素整合。以动漫为例,动漫属于影视产业,动漫产业的园区最好有出版(漫画)、影视和动画节目制作、影视动画技术企业、人才培训和经纪、广告公司、艺术授权公司、衍生产品开发、国际影视贸易等,不能仅仅是孤零零的几家没有多少收入的所谓原创动漫企业的集聚。

(四)投资主体多元化,破解融资难题。

文化产业园行业现状范文2

根据国内有关旅游文化产业园方面相关的研究成果,结合阜康市天山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在建设中出现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典型的案例(例如,西安曲江新区、曲阜旅游文化产业园)的发展模式进行实证分析,借鉴典型案例在园区开发建设中成功的经验与启示,立足阜康市地方文化特色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现状,提出打造天山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旅游文化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模式;产业集聚;天山天池

天山天池位于阜康市境内,距离省会乌鲁木齐市45km,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天山天池不仅富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自然风景,同时还带有浓郁的新疆民俗风土人情,让本来具有色彩斑斓的天池文化增添了更多的内涵。无论从神话还是从鳞次栉比的风景来说,天山天池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含义和游览价值。随着国家提出文化强国战略,目前我国旅游与文化产业交融发展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我国各地的旅游文化产业已经蓬勃发展起来。因此,阜康市作为天山北坡经济带上重要的旅游城市,通过抓住当前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的难得发展机遇,在借鉴全国旅游文化产业园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当地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有机结合,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园区。同时准确对园区性质和发展战略定位,合理功能分区,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和用地布局,选择适合园区运营管理模式,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的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阜康市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1研究区域概况

天山天池景区处于87°46′E~88°44′E,43°45′N~45°00′N之间,隶属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阜康市,其东侧为吉木萨尔县,西边连接着米东区,南边和乌鲁木齐相望,北边连着福海县;整个天池东西长为76km,南北长为198km,总共有8528.8km2。天池由南到北贯穿峡谷,呈阶梯形状交错着,由崎岖山地慢慢走向宽广平地过渡,气温也由原来湿冷山地变成干旱平原,这些所有转变仅在80km范围之间,海拔落差5000m,整个地形地貌表现出规律性带状分布,这正是展现了西北干旱地区独特的自然现象。

2旅游景观资源

2.1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

景观资源调查是揭示一个地区景观资源吸引丰度的重要步骤,也是了解风景资源及其特色、品质和空间分布状况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景观资源的筛选、分类和评价可以为景区进行合理、有序的规划、开发和建设提供依据。参照国家建设部主持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中对风景资源调查内容的分类规定,在实地调研与资料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景观资源进行分类

2.2天山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

天山天池文化产业园是阜康市人民政府按照“生态立市、文化兴市、产业强市、惠民富市”的战略选择,以天山天池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依托,以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为重点,全力打造的文化产业聚集区和国际旅游度假区。文化产业园南起天池景区游客集散中心,北至吐乌大高速公路之南,东至四工河冲积扇,西至甘沟,总规划面积约23km2,以休闲、度假、会展、购物、娱乐、创意文化展示等为主要业态,目前已启动实施了新疆馆、五江天山温泉国际大酒店、丝绸之路奥特莱斯、王母悬圃文化园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2011年,文化产业园区投资2亿元建成了天山天池游客集散中心(景区门票处);产业园核心区道路、集中供热、供排水、电力地埋、绿化景观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主通道建设;投资1.5亿元的世博新疆馆迁建项目已完成场馆建设;丝绸之路奥特莱斯项目(总投资35亿元)已完成项目区土地平整工作和三大区域基础工程;五江天山温泉国际大酒店(总投资11.8亿元)已完成主体建设,计划2015年10月完成装修投入试运营。2015年还将争取启动梦幻天山欢乐谷主题乐园、未来水世界、天池马文化游乐园、天池书画院、温泉小镇等项目。产业园雏形框架已初步形成,今后天池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演基地和西王母文化培育保护基地等项目也将落地文化产业园。

3新疆天山天池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可行性分析

3.1园区战略价值分析

天山天池位于新疆旅游的核心区,紧邻全疆旅游集散枢纽乌鲁木齐市,依托多样化旅游资源和产品,未来将成为新疆旅游的门户服务枢纽和“新疆”的区域旅游名片。天山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结合天山天池地方特色的精品旅游项目和文化产品,将着力打造以天山为核心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这将加快新疆特别是乌昌经济圈国际化进程,构建中亚首席区域性国际城市,实现多民族共荣发展。

3.2园区区位条件分析

3.2.1战略区位。

天山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临近亚洲内陆重要的国际门户城市———乌鲁木齐市,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拥有绝佳的区位交通优势;随着高铁的开通,乌鲁木齐市的陆上交通枢纽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强化。未来产业园区依托乌鲁木齐市的区位优势,可以共享国际国内客源。

3.2.2地理位置。

天山天池位于亚洲大陆的地理中心,立足中亚五国,联系世界各地。

3.2.3外部交通。

这里有26条国际航线联接中亚和俄罗斯主要城市,通航城市总数超60个,38家航空公司在地运营。这里有亚欧大陆桥国际铁路线,国内高铁通车后至西安约9小时,至北京约11小时,至上海约14小时。同时,丝绸之路开启亚欧互通有无、东西文化沟通的陆上通道。

3.3文化价值分析

天山天池地处世界四大文明的交汇地,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交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疆天山天池文化,其具备承载“跨区域共同价值观”的潜力。从文化资源类型上来讲,神话宗教、高山湖泊、异域风情等多条文化发展轴线交汇,贯穿人类时间、空间、民族的演进脉络,影响深远;从文化资源质量上来讲,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多元化价值的综合体现,带来丰富的历史、文学、民俗、宗教、美学、朝圣、科普、考古、艺术等价值。以高山湖泊主题的文化产品体现着自然文化价值;“天山”、“天池”寓意其山水资源禀赋的顶级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与科普价值。

3.4资源禀赋条件分析

新疆的天山北坡与法国波尔多、美国加利福尼亚共同处于北纬44°纬度线上,是全球三大酿酒葡萄黄金产区之一。适宜的光照、温度、水及土壤为生产优质葡萄提供了极好的自然条件。但是与丰富的资源相比,目前天山尚未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酒业品牌和葡萄酒旅游度假基地,旅游产业化程度不高。

4结论与对策建议

4.1结论

本文以阜康市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关于文化和旅游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归纳,阐述了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所依据的相关理论支撑,针对目前阜康市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以及特有的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借鉴国内西安市曲江新区、曲阜新区旅游文化产业园的建设的成功经验,论述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创新思路,并得出以下结论,为阜康市天山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

4.2对策建议

4.2.1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阜康市拥有比较丰富的旅游景观资源,其中以位于古丝绸之路的北道之上的天山天池最为著名,该景区不仅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风光水域、生物景观,同时将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和文化古迹融为一体。但是当前天池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涉及天池文化中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并没有充分利用。因此,在旅游产业文化园区建设中需要充分挖掘天池文化内涵,在建设天山天池旅游产业文化园区过程中大力发展天池文化产业,通过旅游产业带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充分理解和把握具有市场性的文化产业和具有公益性的文化事业的特点和内在联系,走出一条符合阜康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园区建设新路子。

4.2.2统筹旅游和文化资源,实现规划理念创新。

以主题化、景点式的规划理念为核心,以瑶池、西王母古老的传说和天山壮丽地景为支撑,打造天池文化特色核心区。通过国内外规划设计的知名专家学者在园区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特有的文化景观资源和旅游景观资源,科学合理地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力求把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文化产品、高新技术、技术创意、科研人才等聚集的重要场所,形成新疆天山北坡地区文化、旅游和经济新的增长点。

4.2.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对于产业发展的基础环境,不仅是先进的硬件设施,还包括对产业发展软环境的改善。通过持续改善基础环境,给予更多优惠政策等途径能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尤其是有实力、有品牌的企业,尽快提高产业集群的规模和质量。阜康市政府应该通过加大政府的政策倾斜力度为产业园区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园区内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针对关系民生的道路、绿化、环保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政府应该加大资金倾斜力度,并且优先划拨专项资金;对于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内开展的重大项目,其中涉及的水利、暖通、路网以及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阜康市政府可以从项目的专项管理资金中按比例进行补贴。

4.2.4建立金融服务平台,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成立阜康市天池旅游文化产业投融资以及担保公司,通过财政资金来盘活园区内土地、文化以及景观资源,通过园区内重大的文化产业项目的实施,来带动旅游和文化产业的投资和发展。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支持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创业投资等公司进驻产业园区,提供金融信贷、融资担保、司法担保、履约担保、投资中介服务等政策允许的相关等服务,推进园区内旅游文化产业融资平台的完善,有利于吸收更多社会和金融资本投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4.2.5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要继续发展壮大,需要依靠重大项目的实施来带动,以重大项目对大企业或者集团进行招商引资。这就需要政府引进国内文化产业中国营企业投资,发挥其在资金雄厚、企业管理经验丰富、文化创意多样和市场销售方面的优势,形成园区内一批有发展前景的文化产业集团。同时,阜康市政府应该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条例,降低行业准入门槛,积极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入驻产业园区,充分发挥其较强的市场洞察敏锐度高、人才创新性比较强、企业运行效率高等诸多优势,促进阜康市旅游文化园区的建设。

4.2.6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文化园区品牌。

阜康市政府应该对产业园区内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科学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将园区产业集群的市场效率充分发挥出来,持续提高园区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天山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品牌的建立和推广,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不仅有利于企业开展交流与合作,开拓国内外市场,也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的形象,为招商引资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因此,相关部门应发挥自身职能,全力打造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品牌。

作者:张锐 王承武 王凯 单位: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向勇.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欧阳友权.文化产业通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3]樊盛春,王伟年.文化产业闶区理论问题探讨[J].企业经济,2008(10):23-25.

[4]方世忠.政府在文化产业闶区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以现代戏剧谷为例[J].上海人大月刊,200910(15):10-14.

[5]许莉,吴玥.西部文化产业闶区发展模式探索[J].生产力研究,2011(9):45-47.

[6]李兰.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路径的思考[J].前沿,2011,(24):172-174.

[7]张立波.文化产业园的产业链构建[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4):91-95.

[8]樊盛春,王伟年.文化产业园区理论问题探讨[J].企业经济,2008(10):9-11.

[9]祁述裕.建设特色文化园区,促进区域发展[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2):8-10.

[10]王伟年,张平宇.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J].人文地理,2006(01):110-115.

[11]张海燕,王忠云.基于产业融合的文化旅游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08):743-746.

[12]杨博.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0.

[13]马红园.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对西安经济的影响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14]刘勤.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文化产业园行业现状范文3

一、关于文化产业园区概念内涵的界定

在西方国家,一般意义的文化产业园区指的是一种特定的地理区位,在这个区位内,城市的文化和娱乐设施等产业以最集中的方式出现。该区位有几个明显特点:一是文化与消费的结合;二是多种使用功能的结合,包括供人们工作、休闲和居住等功能;三是艺术与社区发展的结合。园区内的特殊活动可包括儿童玩乐的场所、图书馆、开放和非正式的娱乐场地等,园区鼓励文化运用和一定程度生产和消费的集中。

我国的文化产业园区出现较晚,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比较滞后。一般来说,文化产业园区又称艺术园区、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集群等。文化产业园区是指与文化关联的众产业集聚的一个特定地理区域,该区域具有鲜明的文化形象,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等功能为一体,园区内形成了包括生产、发行和消费为一体的产供销文化产业链。我国的文化产业园区主要特点表现在:一是园区内文化产业多以传媒产业为核心,其他各文化产业企业和学术研究等相关支撑机构共同集聚,使产业园区呈文化多样性特点;二是核心文化产业集群、文化产业集群和相关支撑机构等形成产业组合,相互联系,密切合作,产生明显的孵化效应和强大的整体辐射力,使产业园区呈功能多样化特点。

二、我国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概况

在我国,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6年,北京市率先提出将文化产业纳入城市文化发展的战略。之后不久,当全国许多地方还对“文化产业”感到茫然的时候,北京市便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领先性地提出了“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北京市在《2001-2005年文化建设发展纲要》中提出,要建设规模化的城市文化产业园区,要用推动和建设科技产业园区发展的力度和措施,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在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提供不低于高科技产业园区标准的发展条件。在之后的北京奥运行动规划《文化环境建设专项规划》中,北京市又明确提出要“创作文化产业孵化器扶持和培养创新型文化企业”;在《2004-2008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利用多元资本推进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推进新型文化社区的建设和管理。” 北京市对“文化产业园”建设的动议和目的,对全国各地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奠定了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雏形和发展模式。

我国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呈现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在发展模式上借鉴科技园区建设的经验,旨在存进对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二是在发展功能上,具有“孵化”文化产业的作用,即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一个发展平台;三是在资本运作上,体现金融支持的多元化。“文化产业园”的建设目的,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快捷的发展途径和运作平台,政府为平台建设提供政策、税收、信贷等多方支持;企业按照市场准入和发展原则,进入、组合并形成有机发展产业链;社会各界按照利益原则加入,并获得最大的发展效益。文化产业园区在政策支撑、资源整合和社会支持的优势条件下,大力尽快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我国文化产业园区的类型划分

围绕文化产业园建设的主要目的,各地根据政策、资源、生产、营运等诸多条件,组建了不同类型的“文化产业园”。从园区性质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类:

1.政府主导型文化产业园区

此类园区,多为政府根据当地地区经济发展现状、政府经济发展设想和规划而建立,这类园区的建设主要服务于政府发展经济的意图,因而在政策支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比如四川成都的数字娱乐软件园,得到了四川省和成都市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山东青岛的创意100产业园,是青岛市“十一五”期间发展创意产业的重点项目。

2.资源依托型文化产业园区

这类园区的建立和发展,一般立足于已有的文化资源,比如以大学为区位依托,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区位依托,以旅游文化遗址为区位依托等。大学是人才的聚集地和技术的发生器,是一个提供多元文化的相对开放的社区,因此依托大学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如上海市依托同济大学建成的杨浦区赤峰路建筑设计一条街;北京市建成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园和广州市建成的TCL(广州)文化产业基地,等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拥有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一批高校、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在此聚集,科技与文化方面的智力型人才众多,因此最适宜发展文化和科技产业,是理想的文化产业园区依托资源。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内的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和辽宁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等,都属于这类产业园区。

3.租用改造型文化产业园区

在现代化城市改造进程中,城市中有一些被废弃的旧厂房和仓库,由于其面临闲置空间再改造的境遇,并且具有宽敞明亮的空间,在租金上又非常廉价,因此常成为文化产业园区的又一理想发展区。创业者租借这些园区,只需较低的入门费,便可白手起家开启事业之门。比如,我国北京大山子艺术区,以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798工厂的老厂房为依托;上海泰康路210弄的“田子坊”创意产业园区,以上海20世纪30年代最典型的弄堂工厂群为依托;上海建国中路10号的“八号桥”创意产业园区,以上海汽车制动器公司的老厂房为依托,等等。这些创意产业集聚区,将文化产业与工业历史建筑保护以及文化旅游三者有机结合,实现了建筑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统一【附:M50艺术产业园区(原上海春明粗纺厂)改造前后场景对照效果图】。

四、转变――以M50为典型代表的园区转型

1、老厂房功能的转变

M50艺术产业园经历了解放前的信合纱厂、解放后的十二毛纺织厂和春明粗纺厂。2001年第一位艺术家将工作室安置在此的时候,M50正式掀开了老厂房的转型序言,2003年登陆了美国时代周刊,2005年经信委挂牌M50创意园,2011年“品牌化、产业化”的大旗标志了老厂房转变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从传统制造业到现在的文化产业园区,老厂房的再利用成为工业史上一次最华丽的转身,机器的轰鸣声被艺术、设计、办公、展示所取代,工业厂房依然成为依托文化产业的平台,带给更多的文化产业工作者的是灵感、是沉淀下来的文化底蕴。

2、经营者角色的转变

1992年,上海春明粗纺厂(M50艺术产业园)拥有1200名员工,全年产值1亿,利润几乎为为零。时隔二十年后,M50园区管理人员不到50人,全年经营收入2000余万,利润可达400万元。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园区人员的大幅锐减,从原来传统制造业的经营者已经将角色投入到经营园区运营、提供物业服务的新型服务业岗位。园区经营者不再是以前抓产量抓效益的思维模式,到了今时今日,园区的经营者更希望搭建起园区这个服务平台,为入驻的创意人士提供更好的服务,创造更好的产业环境,打造园区的品牌效应,提升客户的业态水平。现在M50艺术产业园的经营者更多的是希望园区获得更多的荣誉、更好的口碑、更高的园区知名度,从2003年M50首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起,至今已获得了多个文化创意产业的最高荣誉,如2006年十大时尚地标之一、2007年“创意中国、和谐世界”年度最具品牌价值园区、2008年优秀创意产业聚集区、2008年度摩登上海老外眼中最上海地标、2009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区奖、2010年AAA国家级旅游景区上海名牌、2010年AAA国家级旅游景区、2010年度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突出贡献奖、2010上海设计展城市理念开拓奖、“2011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年度大奖”优秀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金鼎奖、M50获上海市著名商标称号、2012上海设计之都年度品牌等等。

五、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1、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成就文化产业高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一批成熟的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愈加明显,同时培植了大批龙头企业,成就了一批文化产业高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据资料统计,截至目前,文化部共命名了10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命名了204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各省、

地市建成了一大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一批新的文化产业园区正在建设和筹建中。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催生一批龙头企业,具备较强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如华强、保利、盛大、华侨城等从国家级示范园区(基地)脱颖而出;汉王科技、暴风影音、第一视频等北京文创骨干龙头企业在北京文化产业集聚区落户;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则集聚了浙江三分之二的电视剧制作机构,其中包括华谊兄弟、华策影视等国内首批文化上市企业。2010年,国家级示范园区(基地)总收入2500亿元,总利润逾365亿元,获得1660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2011年,北京市21个市级文化产业集聚区文创收入的同比增速,高于全市文创产业收入同比增速近3个百分点;湖北省文化产业园创造年产值115.63亿元,实现利润10.67亿元。同时,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催生了一大批文化精品力作,如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区内企业先后推出了《集结号》、《潜伏》、《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等众多影视精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提升

文化产业园行业现状范文4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R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10(a)-0120-04

Research on the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uji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PENG Haiyuan1 ZHU Xiangzhi1 HONG Fan1 WANG Fangren2

1.Fujian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003, China; 2.School of Public Health,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108, China

[Abstract] As a new industr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ultural industry has varied degrees of development in the country, especially inside some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nd TCM culture deep city and area where had achieved good results. Based on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Fujian TCM cultural industry, this paper is pointing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ting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suiting its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will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ujian TCM cultural industry.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Countermeasure

近年来,随着文化多样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的日益显现,文化产业对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实力、参与国际竞争、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中医药文化产业作为健康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支持,2009年我国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1],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2]。因此,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增强其竞争力和影响力,推进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对促进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5]。

目前,国内已有研究机构开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相关研究。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张超中[6]开展了我国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对策研究,提出了中医药文化科技园区的建设方案。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周钊和等[7]从中医药文化研究保护、宣传教育、行业文化、文化产业及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对湖湘中央医药文化发展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黄冈师范学院江军民等[8]通过对蕲春县李时珍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蕲春县李时珍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应对策。同时,我国也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中医药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中医药文化产业规模呈现逐步壮大的趋势。如浙江现代联合集团投资超过60亿元筹建中医药健康文化产业园;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投资近十亿元建成了省内首座宏济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基地;安徽启动了中华医药科技文化产业项目;黑龙江也明确了2014年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文化产业等。福建省在中医药文化开发方面也有所成就,但仍存在中医药文化产业领域的研究较少、产业发展不够成熟等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福建省(以下简称“我省”)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我省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1 福建省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1 中医药文化产业内涵

中医药文化产业是健康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主要借助传媒、科技手段,将中医药的属性,蕴含的历史、地理、民族习俗、风土人情、文学艺术、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人文元素进行文化加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其经济价值的的全新产业,涉及科研、教育、医疗、休闲娱乐、国际交流合作与传播等各个领域[9-11]。

中医药文化产业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与中医药文化相关联的历史、人物、文物等为内容,利用图文、音频、视频等传播手段制作的书刊、包装、广告、广播、影视、戏剧、曲艺等产品;另一类是有益于人们身体健康的各种养生保健服务项目及平台,包括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中医药主题公园、医药文化会展、文化养生机构等文化服务性消费行业[12]。

1.2 福建省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借助国家扶持中医药文化产业的良好政策优势,福建省利用自身所积淀的资源文化优势,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经过多年的努力,福建省在中医药文化产业研究及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并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1.2.1 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优势,引领了相关行业协同发展 我省积极推广中医药老字号品牌,弘扬传统文化。据统计,我省从2006年开始开展并认定了三批共53家“福建老字号”,其中34家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中医药领域包括片仔癀、灵源、采善堂等品牌[13]。这些品牌企业依靠中医药“老字号”涉及医药、食品、餐饮、酒业等行业,牵起了整条产业链。如以漳州市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市灵源药业有限公司、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中医药骨干企业依托传统品牌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基本形成从药品、保健食品到饮料、家庭药膳,从原料、片剂到胶囊、口服液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链条。漳州片仔癀公司在四川阿坝州和陕西秦岭山脉以南的凤县投资建立养麝基地,产品由单一的药品发展至保健品、特色化妆品、医疗器械、日化产品及其他护理用品等多个品种,逐步覆盖了上游原材料、中游研发、下游生产销售产业链。泉州市灵源药业有限公司打造“灵源”牌,产品由“灵源”万应茶延伸至茶剂、散剂、饮料、食品和中药饮片等多系列品种。

1.2.2 加大了中医药文化宣传 发展中医药文化会展业。利用地缘优势,我省坚持办好“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闽台中医药学术论坛”“海峡两岸慈济中医药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学术交流、经贸洽谈、药物交易等形式,推广中医药品牌,吸引国内学术机构、科研单位、知名企业等各方力量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漳州片仔癀公司就常通过展览、视频及作为馈赠礼品等方式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展示了源于宫廷秘方、历经弥新的传统名贵中成药文化。

开发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产品。近些年,我省反映中医药内容的报刊书籍、音像制品等中医药文化产品深受观众喜爱。比如,中央电视台慕名采访、拍摄的片仔癀专题片――《国宝秘药之秘》上下集在CCTV国际频道播出后,引起海内外的强烈反响;同时,为了弘扬片仔癀文化,宣传国药普济苍生的MTV《爱的传奇》在社会大众中广泛传唱;与原卫生部、国家药典委员会合作制作的大型系列专题片《中华特色药―片仔癀》专集,翻译配音了中文、英文、日文、韩文等多个版本广泛宣传;与中央电视台海外频道、凤凰卫视中文台合作的介绍国宝名药片仔癀的专题节目播出后也在海内外引起较好反响[14]。另外,福建三明市也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并正式出版发行了保护民族中医精华的2部民间医药专著――《三明畲族民间医药》和《三明畲药彩色图谱》[15]。

参与大型科普公益宣传活动。在“中医中药中国行”福建活动中,我省也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走进社区和农村培训社区及乡村医生、举办义诊与健康讲座等,并为现场群众发放扑克牌、团扇、科普小册子、单病折页、中国中医药报特刊等宣传用品,开展草药辨识、药膳制作、膏方介绍、中药炮制、制药等服务项目,颇受群众欢迎。此外,利用地缘优势,加入海峡两岸中医业务交流活动,组织我省中医药专家奔赴马祖等地,开展肾病、胃病的中医治疗和饮食宜忌、中医保健养生等讲座,并进行学术交流。

1.2.3 推动了中医药文化融入旅游产业 在打造“海峡旅游”品牌上升为国家战略、我省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我省越来越多企业,尤其是中医药企业选择开发品牌文化,与旅游业“结缘”,将智慧和创意注入冰冷的产品,让其华丽转身,成为给旅客带来欢乐和惊喜的时尚旅游产品。如漳州片仔癀公司打造片仔癀博物馆、中药标本馆、植物园、中成药生产车间等组成的片仔癀中药工业园浏览路线,通过物化形式,形象、客观地反映片仔癀的文化特定,展现片仔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同时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工业旅游示范点供游客参观,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0多个团[16]。灵源药业也参与工业旅游示范点创建,打造以灵源山风景区、灵源禅寺、公司等为核心的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使企业产品、管理、文化与游客无缝对接。

1.2.4 筹建了一批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基地) 为实现中医药相关产业有机整合,形成完整产业链条,我省积极鼓励支持企业通过自建、联建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方式,建设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基地)。由万好国际与福建中医药大学合作,投资2.5亿元,以纯药用植物为景观的中医药文化创意博览园将于2014年7月开放,园内拥有神农谷、体质辨识园、万博园、经络园、中医药文化博览馆等十八个贯穿中医药发展史的文化互动景点。2012年3月,尤溪县与福建中医药大学合作的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也正式启动,该项目提出建设一个融中医药文化、旅游、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于一体、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总体思路,园内包含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中医药休闲养生基地。2013年2月22日,融合两岸中医药科技、金融、产业等优势要素的海峡两岸中药现代(福建)产业园落户漳浦,将重点建设两岸药用植物园示范区、两岸药材集散中心、两岸现代生命科技园、中医药文化体验园等。

1.2.5 建设了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是传承中医药文化和凸显中医药特色的平台、宣传和展示中医药文化的窗口。我省确定片仔癀博物馆、海沧青礁慈济宫景区闽台中医药博物馆、万好药博园等为我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另外,福建省人民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和福建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联合打造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内容涵盖中医药文化起源、古近代名医介绍、杏林典故、养生保健知识、中医特色疗法及用具、常见中药展示等。

1.3 福建省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省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3.1 中医药文化产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中医药文化产业空间巨大,中医药文化资源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但目前我省中医药文化产业的主体较弱,具有竞争力的中医药文化品牌较少,中医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还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发展能力明显弱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仅少数如漳州片仔癀、厦门中药厂等企业的经济规模、企业规模、品牌影响力等具有抗衡能力。如漳州片仔癀已形成产业链和规模经济,居我国中成药行业50强,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20强。近几年,该公司产品畅销海内外,年出口超千万美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单项中成药出口金额首位。

1.3.2 中医药文化遗迹开发与利用不足 我省对中医药文化产业领域的创新、发展规律和思路等方面的关注和研究较少,中医药文化遗迹开发与利用不足。如武夷山地区是早期福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区域,该地区的医籍医事是古代福建医药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地区出现了法医学家宋慈、理学家研医有成就者蔡元定、为官习医者钱闻礼等[17],但该地区开发利用名人品牌明显滞后,没有真正把名人文章做出深度和广度,中医药文化与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程度较低。

1.3.3 尚未形成集群优势 纵观我省中医药文化产业,基本还处于单兵突进状况,布局分散,尚未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因此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如漳州片仔癀位于漳州,灵源药业位于泉州。另外,可集群化的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基地)尚未完工,大量企业、科技、人才、资金、政策等多因素也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此外,我省还存在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区特点不突出、地域同构化问题突出、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人才短缺、产业配套不到位等问题。

2 发展福建省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2.1 制订相关发展方针,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制订相关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从政策、机制、投入、项目、税收等方面,给予倾斜,对中医药的医疗、教育、科研、影视、出版等给予政策支持,大力扶持扩大中医药文化事业;并积极引导、鼓励中医药企业和文化产业链相关企业联合,深度开发医药文化内涵,促进中医药文化产业健康成长。同时立足全省中医药发展大局,统一规划全省中医药文化产业,结合区域文化资源特色,逐渐建立起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体系,避免出现特点不突出、地域同构化等问题。

2.2 发挥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培育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

政府应大力推进实施品牌培育战略。一是培养国际中医药文化名人、国际中医药文化品牌、国际中医药文化著名企业、国际品牌中医院等,通过文化贸易、中医药服务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多种方式,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二是采取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推进的中医药产业发展措施,以品牌促规模,以品牌拓市场,以品牌增效益,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品牌。

2.3 调研福建省中医药文化,进行深层次挖掘开发

福建省孕育了众多著名医家,如东汉建安时期与华佗、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的长乐人董奉、宋代建阳法医学之父宋慈、闽台民间医神“保生大帝”吴、清代长乐著名的医学理论家、临床家和医学教育家陈修园等[18]。因此,应对福建省各地中医药文化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包括中医药文化古迹的考察、传统中医药地方风俗民情的考证与开发利用研究、近代中医药贸易故址与文化研究、知名中医药种植基地、企业与医院文化的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等。通过深度挖掘、整理、研究中医药文化内涵和原创思维,把名人古迹等文章做出深度和广度。

2.4 重视中医药文化产业人才建设,加快人才培养力度

2.4.1 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是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的第一资源。中医药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其文化内容的传播者往往较难替代,中医药文化产业需具有中医药知识、中医药事业管理知识、文化产业化专业知识等复合型人才才能胜任。因此,我省应建立集中医药、文化、创意、市场运营等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中医药文化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4.2 构建良好的人才引进机制 我省可从功能导向、政策扶持、制度激励等方面构建良好的人才引进机制,从北京、广东、台湾等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地区引进优秀的中医药文化产业人才,尤其是那些闽籍的在外工作的高端人才,以提高我省中医药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素质。

2.4.3 搭建中医药人才交流平台 福建中医药大专院校、中医医疗机构、研究机构、中医药企业以及中医药产业基地等应加强合作,共同搭建人才交流平台,达到人才培养机制共建、师资队伍互动、课程体系共享、科研项目合作等目的。

2.5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创新中医药文化产品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因此,要充分利用广播、影视、广告、书刊音像、演出活动和动漫等形式多样、科学实用、健康向上的中医药文化精品,通过生活化、时尚化的创作,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向人们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开发新兴传播方式,创新中医药文化产品,吸引更多人关注中医药文化。如以魔方为基础,融合五行和阴阳元素的中药魔方,就是借助益智类玩具传播中医药文化理论,进而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2.6 加强闽台合作,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

我省可充分利用国家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政策、福建对台“五缘”优势和中草药资源丰富等独特的有理条件,以及台湾在现代中药制造业的优势,积极开展闽台中医药科技文化交流。通过筹办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论坛等活动,推动海峡西岸区域内中医药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人才流动、产业合作、监管联动、标准互动,实现两岸中医药优势互补;建立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中草药产业基地,使福建成为两岸中医药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和对台中草药供应集散地,形成两岸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通过闽台民间共同信仰的医神“保生大帝”吴加强合作,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

2.7 深化中医药文化与金融合作,建立投融资平台

我省中医药企业规模较小,资金不足。因此应将中医药文化产业与资本进行有效对接,为投融资双方搭建一个对话平台,应利用各种融资渠道,如在相关基金会设立专项基金,争取政府的专项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成长性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及国内外社会资金,银行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等。

3 结语

福建省中医药文化独特,地域性鲜明,同时也孕育了众多著名医家。因此,利用区域文化资源,发挥特色优势,通过挖掘中医药文化价值、开发中医药文化资源、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等方式,不仅可以促进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而且可以增强中医药文化的软实力和影响力,从而使中医药文化得到弘扬、传承与保护。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Z].2009-05-07.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Z].2012-04-20.

[3] 高彦彬,赵慧玲.加强中医药文化研究,提高中医药文化软实力[J].世界中医药,2011,6(6):461-464.

[4] 肖燕,宁泽璞.略论中医药文化产业化[J].世界中医药,2011,6(5):372-374.

[5] 官翠玲.中医药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医学与哲学,2013, 34(11A):75-77.

[6] 张超中.我国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10):5-7.

[7] 周钊和,徐海燕,范霞,等.湖湘中医药文化发展对策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13,(9):165-166.

[8] 江军民,陈中文.蕲春县李时珍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3,(2):100-102.

[9] 赵立冬.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意义重大[C].北京:北京养生文化创意产业协会,2009:893-896.

[10] 陈小平.地域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1-136.

[11] 蔡光先,陈志鹏,宁泽璞.加快中医药文化产业化发展[N].中国中医药报,2010-04-08(3).

[12] 秦伟民,刘蔚.简论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桎梏及对策[J].湘潮,2013,(10):82-83.

[13] 刘文艳.泉州再增一家福建老字号[N].泉州晚报,2014-06-18(10).

[14] 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宝秘药之秘――中央电视台慕名拍摄并将播出介绍片仔癀专题片[EB/OL].[EB/OL].2012-04-18/2014-07-22.

[17] 吴童,王莹颖.理学与宋代武夷山地区中医药文化[J].中华医史杂志,2011,41(4):214-216.

文化产业园行业现状范文5

关键词:文化;创业产业;集群发展

在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大力支持下很快发展了起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集群发展,产业的集聚发展依托于文化创意产业园,许多城市在北京,上海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之后也纷纷根据自己的城市特点的地方优势建立了自己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于是各种各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始兴起,虽然各个园区的主题,建设和规模各不相同,但是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得以蓬勃发展。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概况

要谈及到文化创意产业的起始,那便是创意产业这个概念的建立。英国是创意产业的起源地,它是世界上最早推动创意产业发展并且出台政策进行鼓励的国家。英国政府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提到了“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两个方面的内容都被包括在文化创意产业内,范围较广的文化经济活动也在其中,能够将各种知识纳入文化产业中,并且将其与经济进行结合,发挥最佳的功能。

目前,我国还没有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明确的分类和定义,但是不同的地区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特色对这一个产业进行了自己的分类。比如北京、上海等等许多的城市都已经完成了这一个产业的分类。

这些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21世纪以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增长,出现了一批发展力较强的创意产业,这些产业增长的速度快,创造新产品的能力强,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为我国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综述

国内的各个城市根据自己城市的特点建立自己的文化创意产业区并且不断发展,都呈现出了集聚发展的态势。

天津市将文化产业当作独立的产业在通过两年的建设,天津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渐趋成年进行了规划和建设。全市建设了20个左右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其中典型性的创意产业园区有6号院创意产业园,华轮创意产业园等,海内外数百家知名企业进入这些园区,产出了具有高质量,极具竞争力的创意产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蓬勃发展。

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在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文化创意产业园已经达到了19个,投入资金超过119.7亿元,园区建设面积多达15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有中联创意广场,1919创意园等等,生产线包括了影视动漫,创意设计,娱乐文化等方面,基本实现了集聚效应。

除上述两个城市之外还有西安,长沙,苏州等等城市都进行了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三、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首先,各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设方式较为单一,仅仅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这一种模式,没有对其他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建设,这样形成的产品与园区外部其他品牌的产品的竞争力不够强,并且与周围地区人们的互动能力较小,文化创意产业要通过多种模式来发展。

其次,园区内部的集聚效益不够强,园区内文化创意产业类的企业不够多,相互联系较少,没有形成一条龙式的产业链,还需要与园外的企业进行合作,而且为了建设的资金支持,一些园区允许非创意类的产业进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导致文化创意产业的环境不够纯。

面对这种情况,政府应该大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重视具有真正意义的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完善各种集群制度,在税收、资金等方面应当对文化创意产业给予大力的支持,完善园区公共服务。并且文化创意产业要坚持特色化,差异化,集群化。互相联系,互相支持,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产业的集群发展,打造具有高水平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创造更多的价值。

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发展给企业带来许多的发展优势,集聚发展能够吸引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发展,管理能力的提高,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得以加强,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各自的竞争意识,提高产品的创新力,提高产品质量,并且产业集聚发展能够让企业获取更多的行业信息,更好地进入市场。

总而言之,文化创意产业要想蓬勃发展,那么文化创意产业必须集群发展,在集群建设过程中,逐步实现资源共享,构筑完整的产业链,建立有效的管理,提高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群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作者单位:沈阳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郑自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5

文化产业园行业现状范文6

关键词: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集聚度;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6)04-0036-06

实现文化产业的集聚、扩大文化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是当前我国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政策模式。加快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知识、资本、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优化整合,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及服务集成化,同时对地区空间布局的调整也会产生巨大的牵引力。客观评价当前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态势,清除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桎梏,对于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宏观政策背景下,各地政府培育扶持和发展壮大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集聚区,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方向和途径,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与此同时,在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和陆续出现一系列突出问题和矛盾,如产业同质化、单一化,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完整的产业链与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1],文化创意人才短缺等,制约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内在活力。因此,客观评价和准确把脉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和突出矛盾,科学谋划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区的政策规划,合理引导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以辽宁省为例,对文化产业集聚区的规模、模式和趋势进行动态评价,通过对辽宁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进行实证测度,力求发现当前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仍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加快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所需的政策支持思路和建议。

一、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动态评价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黄金产业。20世纪90年以后,中国的文化产业开始迅猛发展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中国文化产业不仅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还高于同期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速。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文化产业开始从自发、无序状态向自觉、有序的方向状态转换。基于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辽宁省与其他省份一样,将积极支持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依托,相继出台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规划和举措。2010年《辽宁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坚持文化产业集聚发展,集中建设一大批文化产业园区,实现文化产业的集群发展、协同发展、集约发展和高效发展。就辽宁省已经推动建设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集聚区而言,主要形成了以下一些重要特征和发展态势:

(一)文化产业集聚区规模增加,集聚发展态势明显

在“文化强省”战略任务的指导下,辽宁各市不断加强的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已经形成较为明显的集聚发展态势。例如,沈阳市按照“一轴、两翼、三中心、四大聚集区、五大交易市场”的空间布局,着力规划建设了棋盘山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胡台包装印刷产业集聚区、浑南动漫产业集聚区、北部文化产业集聚区和“故宫方城”文博旅游产业基地等一批文化产业集群、基地和园区,引入和培育了一批文化产业领军企业,推动了全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大连动漫游产业基地经过十多年发展,在全国动漫游产业基地中名列前茅,先后被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机构挂牌“国家动漫游产业振兴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2010最具投资价值文化创意基地”等。

(二)兼具生产性和服务性的产业功能结构

辽宁文化产业的涵盖范围较广,既包括依托红山文化、辽金文化、前清文化、工业文化等文化遗产形成的文化旅游行业,又涉及广播电视、动漫游戏、玛瑙艺术品创作生产等具有文化创意生产性质的行业,也包括融休闲健身娱乐及文化产品开发为一体的大型文化休闲娱乐中心、文化展会活动等消费服务性较强的行业门类。例如,盘锦市辽河文化产业园作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其功能涵盖美术、艺术、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2011年,辽河文化产业园书画产品累计成交额1.2亿元,商务会展总成交额达19.8亿元,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

(三)城市中心区与文化遗产景区并存的空间布局

在空间分布上,辽宁文化产业集聚区存在垂直分离特征,有的地处城市中心区,有的集中于文化遗产景区。城市中心区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往往具有服务性特征,为更便捷地接近终端需求市场,获得更多的投资、人才、早期用户和制度支持等,部分集聚区日趋向城市中心靠拢,甚至选址商业繁荣区和文化品质区,成为城市地标性建筑,融入了城市品牌的塑造以及城市再造。例如,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大连圣亚,其本部项目位于星海湾商务中心区,是集会展、商贸、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国际商务中心区,位置得天独厚,依山傍海又地处中心城区,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而诸如棋盘山、发现王国主题公园等文化产业基地则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文化资源优势在城市区而建。此外,以地方戏、工艺美术等闻名的部分文化产业集聚区立足地方化色彩浓厚、具有较强文化根植性的地区。例如,辽宁民间艺术团、辽宁演艺集团和沈阳杂技演艺集团等。除了上述区位选择之外,也有部分生产性文化产业集聚区为了避免高工资、高地租以及环境规制等问题,避免生产制造过程对城区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干扰或影响,倾向于在城市周边选址。

(四)“纵横联合”的产业关联特征

在产业关联性方面,辽宁文化产业集聚区具有“纵横联合”的突出特征。一般而言,生产导向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具有纵向生产关联特征,强调集聚区的产品模块化生产的纵向关联和上下衔接;服务导向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则更加突出强调横向水平关联,突出适应终端需求市场的多样化风格,尤其突出与商贸、旅游、服装、信息、房地产甚至农业和建筑业等产业之间的关联发展。例如,辽宁文化产业集聚区新民文化博览园(沈阳三农博览园)作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就是将产业链延伸至休闲农业和教育业,发展成为辽宁省科普基地、沈阳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辽宁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形成具有旅游、收藏展览、教育文化融合发展的文化产业集聚地。

二、文化产业集聚的效应测度

为准确评价辽宁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现实状况,本文将对辽宁文化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效用测度。本部分将采用一般产业集聚度的测算方法,对辽宁文化产业集聚度进行测度,以便更准确地把握辽宁文化产业集聚效应以及在全国文化产业集聚发展中的水平。

(一)产业集聚度测算方法

目前测度产业集聚的方法主要有:行业集中度指数(CRn指数)、赫芬达尔指数(H指数)、哈莱-克依指数(H-K指数)、空间基尼系数(G系数)、空间集聚指数(γ指数)、区位熵(LQ值)和产值比重指数(R指数)。这里,本文将首先采用行业集中度指数(CRn指数)来测量辽宁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水平。CRn指数是最简单的产业集聚水平衡量指标,通常指某一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前n家企业/地区有关数值(如产值、产量、销售额、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的份额,它表示产业/地区内规模最大的前n家企业/地区的集中度。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CRn为产业集中率,Xi表示X产业中第i个企业/地区的有关数值,N为企业/地区总数。虽然CRn指数能够反映产业内主要企业/地区在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程度,但该指数会随n的取值不同而不同,不能得出唯一结果,所以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配合其他方法具体给出产业集聚状况[2]。

(二)数据选取

为遵循口径统一的原则,本文选取 2011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富有代表性的14类文化产业的相关数据①,行业数据来自于2012年的《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中国广告年鉴》《中国出版年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等国家权威数据库。14个行业的具体指标、单位及其数据来源见表1。

(三)辽宁文化产业集聚度CRn指数测算结果

根据CRn指数的计算公式,本文首先计算得出文化产业规模最大的全国前4个省市的CR4指数,并由此衡量辽宁文化产业集聚度在全国的水平(见表2)。

由表2可知,在总体水平上,艺术业(艺术表演团体和艺术表演场馆)、广告业、录像制品出版业、文化市场的集聚程度较高,CR4分别为56.27%、55.82%、59.86%、56.72%、52.82%,均在50%以上,五个行业规模最大的省份分别为福建、江苏、北京、辽宁、广东,市场份额均在20%以上;电影行业也表现出较高的集聚水平,CR4为40.54%,市场规模最大的省份为广东省,市场份额为13.89%。集聚水平最低的是录音制品出版,CR4为20.38%;其次是电子出版,CR4为22.52%。从全国文化产业各行业的集聚地区来看,地区分布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文化产业在省域间分布极不均衡,市场化程度高的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在中西部地区分布则比较分散。表2中还有16个省市没有出现,大多属于经济比较落后的西部边远地区。上榜次数排名前几位的省市大多数是东部沿海的经济最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各行业的空间集聚十分显著。由此可见,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其中,辽宁省CR4上榜次数达到2次,其录像制品出版、电视节目制作等行业的市场规模在全国排在前四位,市场份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37.91%、6.25%,其中辽宁省录像制品出版的市场份额占全国第一位。

三、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突出问题

从上可知,辽宁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上在全国还处于中下水平。就现实发展来看,辽宁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集聚效应偏弱、区域发展失衡、结构失衡、核心竞争力不足等。

(一)集聚效应偏弱

目前,辽宁共有13个基地,43个文化产业园区,仅占全国文化产业园区总数的2.5%,与山东、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等发达省市在文化产业园区的规模上仍有相当差距。一般而言,文化产业集聚区可以划分为产业型、混合型、艺术型、休闲娱乐型和地方特色型等五大类。按此产业划分,辽宁省文化产业园区结构分布很不均衡,全省43个文化产业园区中,产业型的比重最高18个,占园区总数的42%;其次是混合型15个,占园区总数的35%;再次是休闲娱乐型7个,占园区总数的16%;最后是地方特色型和艺术型,分别为2个和1个,占园区总数的4.60%和2.30%。此外,辽宁省的文化产业园区在区域分布上也不均衡,大部分分布在沈阳和大连,其中沈阳文化产业园区21个,占辽宁全省文化产业园区总数的几乎一半;其次是大连和本溪,文化产业园区个数分别为11个和3个,占辽宁全省文化产业园区总数的25.60%和7%;排名靠后的如盘锦、鞍山为2个,朝阳、阜新、营口和锦州各有一个。

(二)产业竞争力较弱

从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情况看,2011年辽宁省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大约在3.10%,与全国平均水平大致持平,但与发达省市5%的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例如,北京2011年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高达12.20%,上海市2011年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0%。从文化产业行业分布看,辽宁省的优势产业相对较少,总体竞争力不强。目前辽宁的文化产业涉及动漫业、会展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旅游业、网络游戏业等多个行业,但各行业发展并不协调。其中,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动漫业发展较快,而会展业、网络游戏业、旅游业等行业发展相对落后,整个文化产业的绝对产值较低。

从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的盈利能力看②,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弱。2011年辽宁省内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的平均净利润为659万元,而同期湖南省和上海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的平均净利润均为3.80亿元,辽宁与之差数十倍。尽管近年来辽宁省加大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但从盈利效果来看与发达省市存在较大差距。从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的平均成果数来看③,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广东、湖南、上海、江西等省市位于前列,其中广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的平均成果数尤为突出,高达112.80个,其次是湖南省38.50个。辽宁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的平均成果数为4.90个,与广东省差距高达23倍,与湖南省的差距近八倍。

(三)缺乏文化创意人才

文化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更加突出地需要专业性强的创意人才。文化创意人才是文化产业生产的核心和重要生产要素,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3]。优秀的文化创意人才可以将人类独特的创造性智慧融入到文化产品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对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4]。典型的如在动漫、图书出版、网游、艺术等方面,需要相应的人员运用高科技技术对现有文化资源进行研发。但从辽宁地区的文化产业人才数量来看,专业人才十分紧缺。辽宁省缺失文化创意产业优秀人才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受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及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限制,辽宁省相比于沿海发达省份,无论是从文化产业体制、政府政策力度、吸引人才的激励机制还是经济发展水平竞争力相对来说较弱,创意专业人才“以脚投票”的方式大量流向文化产业发达省市。二是辽宁省开设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虽然较多,但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机构和培养方式相对单一。人才培养机构主要通过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而缺乏社会培训机构的参与,存在重文化创意专业培育,轻文化创意管理培养等问题。三是缺乏吸引文化创意优秀人才的有效激励机制。无论是从留住在地文化创意产业优秀人才还是吸收外来优秀创意人才的角度,政府部门都缺乏有效的人才保障和优秀人才激励机制。

(四)过度商业化倾向

文化产业集聚区的生命周期演化进程表现为“开始是艺术,结束是商业”。在文化聚集园区发展早期,往往能够吸引和聚集大批艺术创作者专注于艺术创作。但随着园区品牌影响力的日益提升,导致土地租金上涨、空间拥挤激增、外来游客涌入等负面影响不断累积,严重破坏了集聚区原有的文化生态平衡,商业经营实体对文化艺术创作的“挤出效应”越来越明显。防止艺术创作被商业化冲击的政策保障机制是加强版权保护[5]。对原创的承认和保护是文化产业区乃至整个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都已将版权保护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尤其在美国,版权保护已经覆盖到方方面面。相比这些国家,辽宁乃至整个中国的版权保护意识仍很缺乏。虽然存在版权保护的相关法律,但其在公众当中的普及程度较低。很多民众仍然存在出售、购买盗版书籍、光盘等行为,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观念。这也为盗版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创意在这种环境下必然受到抑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要发挥“创意”特征,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和严格版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及配套措施。

四、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政策取向

(一)因地制宜,缩小区域间差距

目前,辽宁文化产业集聚园区在规模和质量上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均比较明显。对此,不同地市应该制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科学功能定位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如大连、沈阳等相对发达地区,对文化产业园区多样性的要求更高,应发挥经济地域优势来整合当地园区,在数量上取胜的同时更应该在质量上超越全国水平;在辽西北等欠发达地区则可以根据当地的红色文化、旅游文化、历史文化等来发展文化产业集聚区,努力缩小区域间文化集聚区的不平衡。尤其是相对不发达地区应该扬长避短,发挥当地可以挖掘的优势来开发文化产业,并通过整合优化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对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进行定位,突出优势,扩大优势,形成产业链,确保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持续发展。

(二)优化规划,确立适应性的管理模式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意味着必须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行业整体实力和产品竞争力。尽管辽宁已经把大力推进文化产业集聚建设纳入全省重要的发展战略框架,但是与全国的发展水平相比,文化产业整体上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此外,尽管文化产业园区数量大幅增加,但盲目跟风、重复建设现象仍然存在,集聚区的科学规划和规范管理水平不高,文化产业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贡献率偏低。对此,政府在加快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同时,还需特别注重把握政策着力点,重点考虑资源配置效率问题,优化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规划,确立适应性的管理模式,防止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杜绝同业竞争、盲目发展的现象,建立规范科学的文化产业集聚区管理模式。

(三)提升原创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文化产业链条的高端环节是开发原创力产品。但从辽宁文化产业发展现实来看,当前产业主要经济业绩并非来源于核心创意产品,而是更多地依赖文化产业的加工制造层即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文化产品的原创力严重不足。因此,辽宁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鼓励创新和提升文化原创力。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文化产业中各行业的领军人物或企业,鼓励优秀文化创意人才和团体创新创业,引导整个文化产业去提升创新、研发和治理水平,增强市场化的发展能力,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产业经营模式。二是加强原创作品的版权保护力度。目前模仿品和复制品充斥着文化市场,导致了原创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不足,进而导致创意人才的流失,甚至有些优秀人才开始放弃从事文化相关行业,因而必须加强版权保护的相关法律供给,严格执法力度,为提升辽宁文化产业原创力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

(四)加快培育和引进文化创意人才

从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来看,目前辽宁高校只开设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本科专业,培养的文化创意人才规模有限。因此,应该加强高校文化产业相关领域的学科建设,尤其是加强文化企业、政府和高校协同创新建设,共同合作培育文化人才。与此同时,应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创意人才引进的投入,通过减免税、提供高薪与住房、政府资助培训等方式,吸引文化产业创新相关人才。在注重人才引进和培育的同时,借助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与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实践相结合,才能摸索出适合辽宁的文化自主创新体系,最终使人才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发挥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动力。

注释:

①中央所属单位的数据并未统计在北京市内。

②根据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主要选择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作为盈利能力的评价指标。

③根据各地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获得的著作权、发明专利数与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个数之比得到平均成果数。

参考文献:

[1]甘旭峰,一诺.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对我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实施的启示[J].当代财经,2010(6):85-91.

[2]黄永兴,徐鹏.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集聚:基于省级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J].经济经纬,2011(6):47-51.

[3]范志杰.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产业政策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4]雷宏振,宋立森.文化产业集群内组织间的知识外溢对知识创新的影响研究[J].软科学,2011(4):14-18。

[5]董为民. 探讨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财政政策[J]. 财政研究,2003(12):7-9.

Cultural Industry Agglomeration: Evaluation, Effect and Policy

――Taking Liaoni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Wang Han

(Research Center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116025,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