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范文1
多元智能评估的主体是学生,评估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主要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8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引人多元智能评估,是为了对学生的多种智能进行科学准确地评价,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学生和家长认可我们的教学评估。正如戴维·拉齐尔所说的:“评估应该是一个增加学生学习信心、强化学生学习动力以及重视学生学有所成的机会。”
因此,我们在《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引人多元智能评估理念,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多元智能为主线,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引入多元智能评估的意义
职业技术进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目标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是园林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综合基础知识较多、实践操作较强和能力运用较广的一门课程。它需要学生掌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必须用到的园林美学、造园理论、规划设计等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自然观察、语言表达等基本素质,以及熟练运用数学逻辑、CAD制图等基本能力。因此,要科学地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就需要科学全面的素质能力评测办法。
在园林专业教学中引人多元智能评估就是为了突破传统的纸笔测验考试(体现语言和数学逻辑两种智能)的局限,客观地考察学生多种智能和综合素质,更全面地检测学生在园林专业的理论素养和技能水平。引入多元智能评估的理论与实践,能准确地测评学生的学习收获,检验实际教学成效,同时也能让教师有针对性地拓展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让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吸收所学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项技能。这不仅符合职业教育培养园林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与当前我校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相符合。
二、多元智能评估的原则
1、建立评估的多元化原则。
多元智能评估不仅是评估智能的多元化,还包括评估体系的多元化、评估主体的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针对学生各种智能培养设计多元化的评估指标,还要综合运用各种评测手段现实评估体系的多元化,更要动员多方力量、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评估主体的多元化。具体实践中,可组织学生自评、小组评议、教师评议等场景活泼、氛围活跃的多种评估形式,也可组织教师、家长及专家学者在适当阶段参与评估,形成多视角、不同知识结构的评估体系。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家长理解、重视并协作我们进行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通过专家的指导,更直观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作品设计方案的不足和能力素质的缺陷,从而有利于我们开展针对性教学,对学生进行有目标的拾遗补漏。
2、建立评估的发展性原则。
科学的教学评估应有发展的测评理念,运用发展的评估指标,对学生进行动态地智能素质测评,从而获得学生的真实情况。我们引入的多元智能评估体系强调在学习中进行评估,在评估中进行学习,融评估于学习当中,而不是如以往那样将评估从教学活动中孤立、分离出来。针对《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课程的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可按课程的内容制定出不同的项目工作任务情景,对每一个工作任务建立学生的智能评估档案,评估学生的多元智能和作品的质量。如“屋顶花园设计”,要求学生能结合园林造园理论进行设计构思,绘制屋顶花园的平立面图、效果图和施工图,学会编制设计说明书。由于完成这项工作任务需要一段过程,对学生进行的智能评估随着工作任务的进展也是在变化的,评估结果在不断变化中形成智能发展曲线。学生能依据各项智能发展曲线不断完善自己,谋求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这种多元智能评估是一种过程性评估。
3、建立评估的高效率原则。
高效率的多元测评是科学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关键。因此每一次评估都应当慎重,充分考虑到评估所产生的各种后果,使评估起到最大的激励作用。重点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确立多元智能评估的目标、要求和实施办法,从教学初期建立学生的各项智能评估档案,并坚持多元智能评估于教学实践的全过程。二是善于在评估中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运用多元智能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多挖掘学生的优点,多表扬学生的强项,有利于从一开始并持续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自觉进行多元智能锻炼的积极性。三是掌握统一的标准。学生是一个爱比较的群体,只有标准统一,评估才客观属实,对学生才有说服力。要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只要自己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提高了某种智能,就能获得教师的肯定。四是善于对评估结果的修正。评估内容、体系、形式、角度和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容易形成评估结果的差异,因此适时对评估程序和结果进行复核,充分考虑学生、家长或其他方面对评估反映意见较大的问题,并给予合理地解决和修正,这样才能适时把好评估的质量。
三、实施多元评估的具体实践
为了探索多元智能评估在职业技能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我们着重在《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教学中进行了三年的尝试,我们认为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元智能评估,能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充分挖掘培养学生的智能强项,锻炼弥补学生的智能弱项,引导学生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最终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以《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教学为例,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多元智能评估。
1、建立学生的智能发展档案。
根据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课程教学要求,将教学任务划分为园林五要素造景设计、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屋顶花园设计、小型园林绿地设计、园林景观模型制作等5个方面,并对每一个工作任务建立学生的多元智能和作品评估表,综合形成学生的智能发展档案。
2、科学制定智能测评指标。
根据《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教学内容和技能培养目标,设计如下五个指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详见附表)。一是学生个体的智能特征。从多元智能的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8个主要智能要素,通过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多元智能的强项、弱项及发展倾向,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制定后期的学习目标。评估中,要着重注意每个同学在不同的工作阶段表现的智能强项不一样,随着工作任务的发展,智能的发展也在变化。教师应当通过情境化评估和过程化评估及时掌握学生的智能特征,鼓励学生发挥强项,弥补弱项,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对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重点考察学生造园理论在园林绿地设计中的运用,要求学生熟悉行业规范与管理,具备手绘与计算机绘图能力,能进行设计任务书的编制,能完成小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三是图纸作品和模型作品的质量。主要通过评价学生的作品,评估学生的创新与想象力、美学判断能力与技巧、视觉空间感受等。要求所绘图纸应符合国家标准,园林五要素配置合理,图面整洁美观,模型比例恰当,生动逼真。四是文字编辑与交流能力。主要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设计作品的汇报与交流,评估学生语言归纳与交流能力。具体表现为作品的名称与主题是否确切,作品的设计任务书编制是否规范,汇报演讲能力是否突出等。五是自我反思能力。他人评估对学生的智能发展是被动的,而自我评估是一种主动式的促进。自我反思即学生回顾已进行的工作、把握既定的目标、评估进展、提出改进方案或从他人身上学到知识的能力。通过自我评估,能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智能的强项和弱项,形成自我反馈,进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
3、做好评估的跟踪、综合与反馈。
建立评估结果的跟踪、综合与反馈制度,定期整理学生智能发展档案,综合分析各项教学实践对每一个学生的成效,制作学生各项智能发展曲线。同时,学生智能评估结果应定期选择适当场合与学生、家长进行反馈,并作出明确的说明和解释,接受学生的质询。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二十年——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上的演讲[J],人民教育,2003.
[2]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3]David Lazear,落实多元智慧教学评量[M],郭俊贤,陈淑惠,译,台北:远流出版社,2000.
[4]张国祥,符合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活动设计[J],学前教育研究,2003.
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范文2
1.1节约型园林绿地的内涵
用最低的成本,提高资源的使用率是节约型园林绿地的核心理念。其核心理念具体包括以下几点:最大程度地提升对园林资源的使用效率,节约水、电等能源;有效地发挥和利用园林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用最少的成本资源创造更多的生态环境效益。
1.2节约型园林绿地的特点
节约型园林绿地的本质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园林,其建设理念要符合自然生态体系的基本规律。其具有成本少、效率高等特点,主要体现在:1)节约型园林可以最大程度上节约自然原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2)对园林绿地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可以有效地提升园林绿地的利用率,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率;3)有效提高园林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节约型园林绿地的基础是节约资源,提高利用率。因此,节约型园林绿地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挥及提高园林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2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措施
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地对于能源短缺的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用地面积日益紧张,而又要确保城市绿化面积达到30%。因此,对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做好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是当前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地的首要任务。
2.1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要确保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建立一个园林绿地的生态模式,生态环境是节约型绿地建设的核心。例如,在设计城市园林绿地结构时,设计结果需要符合城市具有的特点。另外,要减少绿地改建的次数,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其次,规划设计要科学合理。相关人员对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到园林周围的环境和所在的地区等多方面的因素,应减少使用体积大的草坪灯,适当减少使用率较低的绿化物品,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土地资源。最后,需要改变绿化空间模式。在我国,立体绿化的技术日益成熟,运用也越来越广泛。立体绿化技术不但能提高绿化有效率,还能美化园林绿地环境。需要注意的是,这几点建议的基础是要科学地进行合理规划。
2.2正确选择绿化植物
绿化植物种植是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地设计植物种植需要注意很多方面。首先,要确定植物品种。选择植物品种不能盲目跟风,要选择适合园林绿地环境气候的种类,可以优先考虑本土植物,本土植物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容易栽种和维护,也减少了成本。其次,要适应季节变化。选择绿化植物时应适应四个季节,如果都是春季植物,就会导致园林绿地春景盎然,其他季节毫无生气,不符合美学观念。最后,在选择绿化植物时,可以适当购买一些可以开花结果的植物,吸引昆虫,从而达到一个微生态循环系统。
2.3有效发挥循环利用
所谓循环利用系统是指利用资源生产可用的产品,产品使用后成为废弃物,进行再利用成为再生资源,这样一个反复循环过程。在建设园林绿地过程中,应遵循减少资源浪费、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对园林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在园林景观改造过程中,可以对一些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如废弃的设备、设施等,应有效地利用废弃物的剩余价值,将其改造成为具有特色的绿化景观。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废弃物的占地面积,还可以节约园林景观改造的成本。第二,对园林垃圾进行再利用。绿化树木产生的落叶,还有池塘的污泥等,可以对其进行有机处理,变成有机肥料。不但清理了园林垃圾,变废为宝,还节省了维护园林绿化植物的成本。第三,雨水的回收利用。雨水的水质可以达到园林绿化植物维护用水的需求。因此,可以利用园林绿地中的树木、建筑等进行雨水收集,用来灌溉草地、树木,也可以用于景观喷水。
2.4运用节能技术
当前,维护园林绿化植物的手段,都是采用传统的方法,不仅消耗人力和浪费资源,且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最近几年来,一些农业灌溉新技术受到了各界的好评,如自动喷、滴灌等,滴灌技术不仅能自动监测植物的生长特性,还可以控制灌溉量,节约了劳动成本,还提高了效率,相比于传统的灌溉方法,节省了大量的水资源。另外,园林绿地的夜间照明,可以选择节能照明灯具,节约电能。
3结语
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范文3
关键词:园林规划;绿化;小城市
中途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园林规划和绿化是城市园林建设及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和重要依据,能够促使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从而在充分了解城市园林绿地系统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做好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有效的突出当地自然及文化风貌,美化环境,改善环境,切实保护好生态多样性。
然而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不断深入,部分相对落后的地区在城市园林规划和绿化方面并没有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城市景观建设需要进一步改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对于打造美丽城市意识越来越强,各级政府已将工作重点放在营造城市美好生态环境、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摆在城市建设工作中的关键位置。
然而小城市在园林规划设计和绿化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本人从事园林工作多年,现就小城市园林规划及绿化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一些对策。
1小城市园林规划和绿化存在的问题
1.1规划队伍专业人员缺乏,档次不够高
小城市园林规划行业体系不够完善,缺乏城市园林规划统一的行业规范及规模,专业人才缺乏,现有的设计队伍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任务,往往园林规划涉及的面较广,任务较重,致使有些规划设计档次不够高,设计人员并不能有充足的精力完成从设计方案到施工验收,同时,规划经费不足,从而园林绿化质量就会相应受到影响。
1.2绿地结构不科学
大部分小城市存在绿地数量不足,游园、公园偏少,新老城区绿地率相差较大且老城区公园绿地老化现象严重等问题。绿地结构层次比较单一,植物景观单调,在季相、色彩等方面缺乏变化,乡土树种使用内有足够的充分,跨区域树种却大量应用,例如,近些年有些北方城市大量引进使用南方苗木,再加上养护管理不到位,致使目前水土不服现象显著,无法有效反映出园林的艺术风貌,影响了园林景观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要求,并造成了经济损失。
1.3规划设计与绿化管理不平衡
近几年,有些小城市热衷于聘请专家编写城建园林绿化规划,虽然设计水平较高,但建设中由于经费、人员等原因,建设水平与规划水平不相符,再加上移交后管理经费缺乏、技术落后、监管不严,往往三年内就没有最初的样子,就要重新修改规划,改造提升。没有长期的规划和标准的绿化养护管理,造成规划设计和绿化存在比例失调,更谈不上达到生态标准。
1.4养护管理工作参差不齐
有些小城市有些绿地养护管理外包,虽然减轻了政府主管部门管理的负担,但有些公司责任心不强致使管理不到位。有些居住区绿化养护管理更是粗放,体系更不完善。有些主管部门管理起来的绿地反而管理的较好,小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有些地方由于绿化养护资金不够,导致养护质量不高,主要依赖地方财政资金,缺乏社会筹资渠道。伴随着绿地面积的进一步增加,养护管理成本不断提高,养护资金日益紧张,使得管理工作难上加难。
1.5缺乏创新和特色
由于有些小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喜欢套用其它地区大城市的园林风格,或将设计大家的手法生搬硬套,从而缺乏本地区的园林绿化特色。没有创新点,都一成不变,没有真正体现出园林绿化建设的意义,同样也就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2解决措施
2.1保证园林绿化投资
在加大园林绿化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应加大该地区的园林绿化建设资金投入,正确处理绿化与环境投资之间的关系,把间接效益与直接效益挂钩,在保证环境与绿化质量的前提下,牢固树立长期绿化的思想,常抓不懈,确保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水平提高。在保证园林绿化建设的同时,还能增加该地区的经济效益。
2.2优化园林规划设计水平
优化规划设计,凸显城市特色,按照生态园林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对规划设计进行优化,增加园林规划设计专业人员,凸显城市文化特色,合理配置植物群落,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免污染环境。在植物配置方面必须体现大气,选取的物种应当满足乡土化、景观化、生态化以及功能化的需要,从而不仅可满足人们对景观艺术的要求,而且可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减少物种“水土不服”。整体布局必须协调,四季景观变化有致,在城市主要交通路口、繁华街头、高速路口营造出更多优美的人文景观。在大规模景观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中,进一步挖掘乡土资源,增加城市特色,创新规划设计,打破一成不变的规划模式,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高的收益。
2.3因地制宜,建立规划长效机制
根据城市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绿化设计,突出城市文化底蕴和内涵。首先应从该地区的实际水平出发,在建设的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绿化,同时也要立足于本地区的经济水平。其次在园林绿化建设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原有生态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减少对原有环境的破坏,不要生搬硬套。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并结合城市现有的景观风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明确近期及长期发展目标。
2.4加大绿化养护管理
一般的养护操作模式还很简易原始,主要是拔草、浇水、喷药,忽视了修剪的艺术性以及施肥、病虫害的预防等环节,其结果直接影响到绿化的景观效果,造成乔木长势不佳、灌木整形单一,因此在抓好绿化施工质量的同时,抓好养护的质量也同样重要。
2.5加强绿化宣传力度,提高绿化认识
园林绿化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改善环境的有效方法,由于居民的文化程度不同,在对园林绿化建设的认识上,没能达到共识。有些绿地及花草得到破坏,增大了养护管理工作量,以至于阻碍园林绿化的建设步伐。需要当地政府加大园林绿化的宣传,提高人们对园林绿化的认识。在建设该地区的园林绿化时,要立足于该地区的地方特色,所建造的园林能满足该地区人们的生活需要,使人们能从实际生活中提高对园林绿化的认识。
2.6强化法制建设
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范文4
关键词:城市规划;园林景观;趋势;现状
1现阶段我国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的发展趋势
将园林规划放到城市生态建设的高度上去考虑,建设生态园林,展现园林的生机和活力是我国现阶段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植物是园林设计中最有生命力、最具代表性的元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气候特点、自然风貌以及地域文化特征相差甚远,园林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要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园林景观设计时不仅要讲求植物的现时效果,更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季相性特点,从而达到步移景转,时移景迁,创造胜于自然的生态园林景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园林建设也必将适应新的需要,建设生态园林也必将成为园林规划的发展的大趋势。
2城市园林景观的系统规划
2.1规划的总体原则
①生态优先原则。要高度重视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地布局各类园林景观,保障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平衡发展。
②因地制宜。要以系统观念和网络化思维为基础,使园林系统规划符合城市、社会、经济、自然不同地域和人群间的发展需求,同时,要通过规划手段加强与邻近城市之间的区域合作,共同构建区域性生态园林系统。
③远、近期结合的原则。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着重研究近中期规划,寻求切实可行的园林建设与园林管理模式,做到既有远景目标,又有近期安排,远近结合,首尾照顾。
④突出地方特色和与时俱进原则。着重培养当地城市的园林特色风格,努力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园林植物选择应坚持以地方性植物为主。同时规划上应体现时代特性,规划指标应尽量先进、优化,确保在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中都能彰显出园林的生机与活力,并在发展速度上取得相应的平衡,并且也要注意适当的留有余地。
2.2园林系统绿地的布局模式
完善园林绿地系统,还必须做到合理布局,才能能创造出指标先进、质量良好、环境改善、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运行的园林作品。我国常见的绿地空间布局有4种:块状绿地、带状绿地、楔状绿地和混合式绿地。
①块状绿地。将绿地呈块状均匀的分布在城市中,方便居民使用。块状绿地多应用于旧成改建中,如上海、天津、武汉、大连、青岛等城市。块状布局的形式对于改变城市小气候条件和生态效益不太明显,对改善城市整体景观面貌的作用也不是很大。
②带状绿地。其布局多利用河湖水系、道路城墙等线性因素,形成纵向绿带、放射、环状绿带网,如哈尔滨、苏州、西安、南京等城市。带状绿地布局有利于改善和表现城市的环境与艺术风貌。带状绿地能够使公园、花园、绿荫道等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③楔状绿地。其布局利用从郊区伸入市中心、由宽到窄的楔形绿地组合布局,将新鲜空气源源不断地引入市区,能较好地改善城市的通风条件,也有利于城市景观面貌的体现。
④混合绿地。其布局是前三种形式的综合运用,可以做到城市绿地布局的点、线、面结合,形成较完整的体系。其优点是能使生活居住区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方便居民游憩,有利于就近地区小气候与城市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艺术面貌的展现。
3城市园林景观的人工元素
所谓人工元素是指园林中的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如建筑小品、雕塑、园路、拱桥、驳岸以及栏、廊、亭、塔等。园林景观的主要作用是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从山水、花木以及由各种园林景观要素组合而成的景色中得到赏心悦目的感觉,并可以得到休息放松。园林中的人工元素强调其在所处环境中的点缀性,人工元素在园林景观中如布置得当,会强烈地吸引人们的视线,甚至胜过其它景物,更能突出园林景观的文化氛围。可以说园林人工元素的地位,如同一个人的五官,它能使主体躯干(园林)表现出无穷的个性活力与美感。人工元素既是时代文化的载体,又是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精心设计的小品、雕塑等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并被视为园林的标志和闪光点,所以园林规划中应予高度重视。
4园林景观与城市环境建设的关系
园林植物除了能创造出优美舒适的观赏景致之外,更重要的是能营造出适合于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加大,工业的飞速发展,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正常的气候变得十分反常,甚至出现黄沙、酸雨,为了改善环境,人们对绿色植物的景观规划设计概念已不仅仅局限于在一个风景点或一个公园种植几棵树的简单做法,而是更倾向于整体的生态环境。
5园林生态规划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国内现代化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及社会各界普遍认识到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并且不断加大园林景观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但是由于受到管理与监督水平的限制,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建设仍存在诸多弊端与问题,如不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与处理方案,将严重影响到我国城市规划及生态环境构建的实际效果和目标。
5.1整体规划与设计水平不高
在我国现代化城市规划中的园林景观建设中,由于受到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人员的自身技术素质的缺陷、规划理念陈旧,以及具体规划编制手段方法落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整体规划与设计水平的提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这导致了城市市容环境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另外,在部分城市中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客观引发规划实施难以落到实处。
5.2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
近年来,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建设逐渐形成一个新兴的行业,但是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仍然是沿用已有的施工技术措施与方法,自主技术创力度不足。在现代化的城市园林建设中,要想达到满足美化环境与改善生态的双重需求的目的,必须积极研究与运用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材料来改善园林景观建设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进而提升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整体效果。
6提升园林建设水平的措施
6.1从实际出发,搞好园林景观设计
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不但要满足城市规划的整体需求,而且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如地域特点)进行不同的园林景观设计,力争通过有效的景观设计突出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内涵。在城市规划的园林景观建设中,规划方案中可以结合城市园林景观的布置的特点,相应建设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小品、标志性雕塑和游乐设施,以达到全面展现城市乡土风情,提升城市品位的长远目标。
6.2完善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理念
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创新发展与科学管理,关键因素在于要有一套科学的园林景观规划理念。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理念的完善过程中,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并结合城市现有的景观风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形成一套具有可行性的独特规划理念。
6.3引进先进的建设施工工艺
注重行业创新,并不断学习既有的先进工艺,以多种手段并用,为园林建设服务。园林建设中综合应用点子产品、霓虹灯、仿生学、音乐喷泉等新生产品,增加园林规划和城市建设的现代气息。
7城市规划中生态以及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园林绿化是提高城市环境以及城市品位的重要途径,是一个城市文明展示的窗口。但随着城市化的扩张,城市的自然绿化逐渐被建筑所取代,尤其处于我国西北部的城市,由于受内陆干旱以及自然条件恶劣等影响,城市绿化长期得不到较大的发展,绿化品种比较单调。不能体现城市园林绿化的多样性、景观性等特点。城市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建设得不到保障,要详实的分析原因并探究具体的解决对策,才能促进是园林绿化更好的发展。
7.1在生态城市园林建设方面要“以小为主,中小结合”的原则,空间绿化要与绿地建设相配套,同时进行多层次的绿化。以城市规划学、生态学、植物学等学科理论为支撑,应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进行种植,使城市生态建设由草坪、植被、乔木、灌木等多层次立体混交发展。
7.2城市在园林绿化方面,重视城市整体环境的同时,要逐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质量,重视城生态小区的建设。在建设中要重点以自然景观、绿化园林为主,尽量减少亭台楼阁、喷泉雕塑,假山水池等人文景观,使得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使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更有利于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发展。
7.3生态建设要“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长远与近期的利益关系,,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利益关系8结语城市园林系统作为城市公共事业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在美化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突出城市文化氛围、增强城市魅力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城市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园林建设要与之相适应,采用多种手段,规划出宜居、生态、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园林作品。
参考文献
[1]郭玉梅.园林绿地设计.[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2]李忠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景观设计.[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3]李峥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范文5
关键词:园林绿地;景观;建筑小品
在园林绿地中,建筑小品属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园林业非常重视建筑小品的设计。同时,园林建筑小品的多样性也会形成不同的景观,为游客带来愉悦的心情。
1园林建筑小品的特征与使用功能
1.1特征
园林建筑小品的特征包括情景交融、因地制宜等。因此,在规划园林建筑小品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根据情景结合的原则进行。而且,在规划园林空间时,也需要从不同方面出发,规划全局。在设计园林建筑小品的造型时,应该符合美观与表现力的需要。
1.2使用功能
1.2.1装点园林的景色。在规划园林建筑小品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充分考虑到周围的园林景观,把建筑小品与园林景观充分结合起来,共同组成相辅相成、互相映衬的景色。同时,在园林绿地建设中经常会把建筑小品作为核心,它在园林绿地中居于中心位置,相关人员会通过别具一格的造型设计,营造优美的园林景观,装点园林的景色。
1.2.2欣赏风景。园林建筑小品属于一个固定的地方,它可以用来欣赏园林景观以及其他自然景物。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将园林中的建筑小品作为欣赏风景的点。设计人员特意把一组建筑小品和游廊连接起来,组成可供游客欣赏园林全景的线路。
1.2.3引导游客观赏的路线。通常情况下,园路的布置和园林游览的路线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园林游览路线更容易引起游客的注意。在此过程中,建筑小品发挥着关键作用,一般都会发挥起承转合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吸引游客的视线,引导他们沿着观赏的路线走。
1.2.4组织园林空间。在规划园林绿地的过程中,空间的组合与分布属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的园林空间变化大多会结合其他因素。设计人员利用科学的分配与布置,为游客营造不一样的艺术环境,让人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
2园林绿地中建筑小品的应用
2.1休息型园林建筑小品
现阶段,我国的大多数公园、广场内的绿化地等建设中,设计人员都习惯布置一些圆桌、圆凳等设施,而且大多数会选择分布在湖边、树林内或者道路两旁。休息型园林建筑小品的作用是为游人提供可以休息、纳凉的地方。对于不同造型的建筑小品,其营造出来的绿化效果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对于天然林来说,把圆凳的形状布置成蘑菇形,当人们走近树林后,会感觉蘑菇是自然生长在树林里,这会为天然树林增加很多趣味性。而且,可以在园林两旁与竹林内布置一些圆椅,这会使游客产生亲切感,同时,也会为园林景观增添更多的诗意。通常情况下,设计人员在规划园林建筑小品的过程中,都会尽可能地把它们设置在环境优美,适合游人休息的地方,其中,桌子和椅子可以完全分开,也可以组合布置。
2.2服务型园林建筑小品
园灯可以供照明使用;装饰园林美化及园林环境;指示及引导游人;丰富园林夜间的景色,园灯是一种非常吸引人的园林建筑小品。因而园灯设计应做到装饰得体、造型美观,其造型布局同所处的环境必须实现协调统一。另外,园林既是游人进行休息及娱乐的场所,又是开展科普教育以及进行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
2.3管理型园林建筑小品
栏杆作为园林小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起着防护作用外,还可以将园林内不同的活动内容空间有效分隔开来,有效组织人流并且划分活动范围。因为白粉墙能够与栗褐色门窗、灰黑色瓦顶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同时也能够将园林中的草木、山石及藤萝映衬得更加多姿多彩。
2.4饰景类园林小品
对于雕塑而言,虽然体量不大,且在城市园林绿地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但能赋予绿地鲜明而生动的主题,使绿地增色。雕塑大致可分为人物雕塑、动物雕塑、植物雕塑、冰雪雕塑以及表现我国珍贵文物的雕塑等类型。
3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在城市中的一些公园或者广场中,人们既会通过园林建筑小品衬托周围的自然环境,同时,也会通过园林建筑小品体现设计人员的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在园林绿地建设中,建筑小品占据着重要位置,而且其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所在城市与地区的文化。因此,在规划园林建筑小品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根据情景结合的原则进行。而且在规划园林空间时,也需要从不同方面出发,规划全局,营造优美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随妙如.园林建筑小品的种类及其在园林中的用途[J].现代园艺,2016(12)
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范文6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理念陈旧,缺乏个性
我国很多城市,不管城市历史背景,不看城市的整体风貌,出现了到处仿欧式建筑的现象,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也随之西化,使得街道失去了个性。好的园林设计是可以借鉴的,条件适合也是可以完全照搬的,但它只是在特定的气候、地理、文化等方面条件的协调下,才会取得好的效果。不进行科学研究,不顾实际,盲目模仿,最后适得其反,观赏效果降低,园林建设生命力不强,经常需要改造,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1.2、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不够
市花市树是一个城市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树种,它们往往观赏价值高,在本地区的园林绿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一味地栽种市花市树追求所谓乡土树种、地方特色的现象,会导致城市绿化景观极其单调,反而因此缺乏生气和地方特色。我们不能一味地通过增加植物种类或景观类型,甚至盲目地从外地引进物种以试图丰富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并不等同于物种丰富度,因为如果在城市的每一块绿地上都尽可能地增加植物种类,就整个城市范围来说,物种的总量并没有增多,而景观多样性反而减少了。物种多样性高也不一定表示生态系统最稳定,景观多样性高也可能意味着生境破碎化。
1.3、忽视了城市园林的实用性
受经济条件和观念的制约,许多城市对园林在城市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尤其是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战略地位与功能,认识不足,一味去追求大,求气派,不从园林的自身功能和市民需求出发,却盲目追求景观,忽视城市园林景观的实用性和生态效益。很多城市在园林建设上,往往片面追求眼前利益、暂时利益,而把城市绿化放在次要的地位。
1.4、不注重植物景观的配置设置
城市的绿色主体是园林绿地系统,这些有生命的绿色植物,在城市中具有不可替代和估量的效益。城市园林绿地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它绿地几大类型,每一类绿地都有其特殊的功能,它们的功能不尽相同,规划设计手法与建设也必然应有所差异。然而,在现代城市的绿化建设中,不注重绿地的实际位置与周边环境、混淆不同绿地的实际功能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城市中建设的大量公园绿地中,有些绿地仅仅着眼于城市空间的大尺度,而忽视了城市绿地满足市民休闲游乐的功能;有的地方,城市开敞空间是越拆越多了,可供市民聚集活动的场所却相对越来越少,需要加以关注。
2、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影响因素及实际应用分析
2.1、自然特征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要对不同自然特征进行更好的利用,对地质地貌、植被、气候条件等因子都不是以个体形式单独存在,因此,各种各样的自然特征因子在相互作用过程中会出现复杂的联系。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不同的影响因子进行充分的研究,同时,对设计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进行保证。
2.2、地域人文特征
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合理的风景园林设计中尊重地域人文特征并使之获得延续。无论是哪一种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流派,也不管其属于哪一种形式的园林设计风格,从本质上来讲都是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以及历史时期下实现工作,都是社会以及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也都存在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以及相应的科学背景。也就是说,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地域人文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某种情况下有可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并且它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实践的实际应用手法上同样具有多样性,且十分有效。
2.3、遗迹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与应用
历史遗迹主要指的是人类在某一地域范围内进行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各种印记,这类印记可以将人们同地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直接的反映出来,是地域特征存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以后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对相关遗迹的利用,风景园林设计以尊重历史为前提,合理地对旧有景观进行富有时代特征的改造。
2.4、人文符号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与应用
在各种后现代主义的园林设计作品中,可以发现很多人文符号的运用。例如,在1972年所设计完成的富兰克林纪念馆,相关的设计师就把纪念馆的主体放于地下,而把原有的富兰克林故居建筑作为了一种人文符号来进行应用。通过用不锈钢架子进行故居建筑轮廓勾画等手法,就是在实际的工作中通过景观进行营造,以使得场景具有一定的符号化特点,保证整个风景园林景观的细节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与生活情趣。
2.5、民俗风情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与应用
在中国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各地域不同的文化特征以及生活习惯,形成了不同的民俗风情。而对于所有的民俗风情来说,其发展到今天对地域开发以及保护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规划过程中,就需要对相关的地域所具有的民俗风情进行深入的挖掘研究,并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充分的进行表达。
2.6、社会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与应用
风景园林的设计以及建设是城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需要具有满足市民进行休闲活动的社会功能。所以,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更应该表现的是开放的状态,风景园林设计中要努力设计各种类型的场地用于满足人们的各类需求。在风景园林设计理念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把社会公益性作为风景园林设计前提,时刻同时代需求相联系,通过先进的理念与技术方法进行园林建设的指导工作。
3、改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措施探讨
3.1、提高重视程度
在讲求低碳社会的今天,园林建设是一项很符合这一宗旨的工作。政府部门应该首先加大对园林规划建设的投入,有了资金的投入才能推动园林工作的有序开展,与此同时政府要将相关的园林的工作纳入政府考核目录中,在具体的工作中通过媒体宣传城市风景园林的相关优点,以此让社会民众以及相关企业加深对园林工作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在具体的工作中通过开展相关的园林公益活动,以此深深的将园林工作的相关性印在民众以及相关企业的心中,在具体的工作中多多的征求人们的意见,争取园林的工作得到群众的支持。
3.2、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
为保护和维持城市的生物多样性,首先,对于城市中的那些生态环境敏感区,要切实地加以保护、恢复和维持。通过生态廊道将城市中的人工和自然园林绿地连接成网络,构建人工复合生态环境系统,确保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其次,要按照建设生态园林的标准,规划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为此,可以采用乡土草种-花种-树种,因地制宜,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就园林绿地中的植物栽植而言,乔-灌-草的植物配比是否合理,是否更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园林绿地是否能真正满足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基本生态功能,是真正实现园林绿化技术生态转型的关键。
3.3、以人为本,关注实用性
城市的主体是人,城市园林绿地是为人服务的,而非仅仅为美化而兴建。它的真正意义在于为居民提供一种休闲、生活及工作的环境。是防灾还是遮蔽,是收获还是休息,或是科普教育等,园林绿地建设的目的要明确。模仿自然景观-自然植被及自然环境,把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充分发挥其使用功能。防止“为美化而美化”,防止把城市绿地当作花园来做的错误做法,只有这样的城市绿地才最具有活力和生机。因此,只有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化,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才能实现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3.4、结合城市特点,因地制宜
在具体的园林的工作中,要强化每一个细节的管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相关设计理念。我们知道每一个城市都有其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以及特色。所以对于园林的相关工作人员来说,要在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利用城市自身的很多元素,有效的拉近园林和民众的距离,让人们真正的感受到园林工作的意义以及重要性。
总言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要根据时展需要和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自身的环境和文化内涵出发,构建属于城市的独特名片,要以和谐统一的思想来进行植物的设计选择,既要彰显植物的独特魅力又要符合城市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徐玲.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及养护管理[J].吉林蔬菜,2014,Z1:40-41.
[2]黄惠勇.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与景观设计[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