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意义

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意义范文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类健康状况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疾病不再是医学研究的唯一,而对人的健康状况的研究已是生物、心理及社会医学模式的重点。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客观上提示了教师在注重群众体育活动的同时,要认清形势,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有关自身健康的理论与实践,为体育锻炼参与健康服务拓展空间的同时,也为体育锻炼如何与医学合理的结合而为人们的健康服务提供借鉴。教师是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引领者和助推者,他们的健康与否牵系着培养学生的质量以及整个社会发展的活力和潜力。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教师作为学校开展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推动者和实施者,自身心理健康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其价值超越了教师的知识本身。教师的人格与心理健康比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更为重要。教师不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是学生心灵的培育者、人格的引领者。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可以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管理工作来实现,而且教师自身的人格特点和心理健康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隐形资源,也会对学生产生的深刻、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古人所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还直接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身体健康、生活、工作及家庭幸福。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自身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心理正常和人格健全的基础上,因为只有在教师心理和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无穷力量。教师的人格被认为是巨大的教育资源,无人格根基的教育过程难以发挥教育应有的作用。

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会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人格和心理特质,以及哪些人格特质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哪些是必须予以隐藏的。教师具备心理健康的素质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更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体育锻炼是增进教师身心健康的有效生活方式

1.教师体质的提高是工作和生活质量的保证。

生活方式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首要因素,应将体育锻炼贯穿于人的整个生活方式之中。教师应通过体育锻炼来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给人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健康的肌体和阳光的肤色。同时在身体机能上也增加了自身的抵抗力、免疫为、适应力和生理的调节能力,使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保持旺盛的体力、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承受力,从而也可以减少心理疲劳状态的侵袭,改善和消除可能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负面效应。在某些发达的国家,把体育活动可以促进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理解是“期望换同最大的经济效益投资”。因此,身心健康和精神快乐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提高教师工作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2.锻炼可以促进教师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

体育锻炼有助于教师认识自我,还有助于教师进行自我发展。体育锻炼大多是集体性、竞技性的活动,通过体育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还会对自我有一个比较实际的认识。教师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行为。因此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而且也会增加教师与他人的交往机会,增强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适应学生发展的助推者和引领者。

3.体育锻炼能够培养教师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活动一般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教师在参加体育锻炼时,要适度地根椐自身的身体状况而有选择性地进行体育锻炼。但是随着运动量的不断增加,也会伴随着强烈的情绪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不但有助于培养教师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意识,还有助于培养教师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的意志品质,从而使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时刻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三、体育锻炼是教师心理发展的助推器

体育锻炼能促进教师良好心态的形成,它与日常的身体运动相比,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尽相同。健康的心情会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脑部放松,从而促进良好心态的形成,可以逐渐树立起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的精神,这也是健康人生最难得的。体育锻炼时各种情况下发生的心理变化,对参与运动的教师来说都是一个考验。“胜不骄,败不馁”就是我们教师的信条。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保持和增进教师身心健康的必备条件。

目前,对教师健康的关注,不仅局限于医学的范畴,与提高机体功能关系密切的体育锻炼也日益引起了相关学者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医学模式的转变,客观上提示了教师在注重体育锻炼的同时,还要认清形势,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有关健康和健身之间的理论和实践,为体育参与健康服务拓展空间,同时,也为体育与医学如何结合为健康服务,提出了新的课题。讨论健康必谈运动,但我们认识还相对不够。我们期望并建议,千人一面的锻炼方式应该修正,为远离心理疲劳,提倡教师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的健康行动计划,使教师从根本上改变盲目、随大流、没有明确目标进行锻炼的随意行为,让体育和医学为教师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做出实实在在的服务。广大教师也可通过各种适宜自己的体育运动锻炼,从中获得愉,从而保证健康地学习、生活和工作。

[参考文献]

[1]顾渊彦著.体育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意义范文2

一、合理掌控学生体育训练中课堂运动量的意义

1、有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适度的体育训练课堂运动量能够让中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保持一个新鲜感,并且不断的持续下去,在体质得到提高的同时,还增强了中学生的毅力。另外一方面,适度的体育训练课堂运动量能够缓解中学生的压力,释放情绪,保持中学生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阳光的心理。合理掌控学生体育训练中课堂运动量有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团队意识,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中学生的体育课程的运动量的设置上,通过不同形式的体育锻炼,通过不同强度和密度的体育运动量,可以让中学生积极的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在集体体育锻炼项目中,更能够培养一个人的团队意识,从大局着想,加强团队协作的能力和沟通能力,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于他们未来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在社会上立足是一种保障。合理掌控学生体育训练中课堂运动量对于中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有益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中学生的未来。科学的、合理的、掌控学生体育训练中课堂运动量的措施显得尤为的重要。

二、合理掌控学生体育训练中课堂运动量的措施

1、针对中学生的体质制定完善的课堂体育训练计划通过对于现在中学生的体质做一个普遍性的调查,及时的了解和掌控中学生的体质情况,制定出一个比较完善的、适合大多数中学生的课堂体育训练计划,确定一个课堂体育训练合格的标准。在整个大的标准之下,合理的、适度的掌控中学生的课堂体育训练程度,做到有张有弛,改变以往盲目的体育训练强度方式给中学生的身体带来的危害的现象,让中学生的体育课堂训练强度更加的科学,更加的合理,让中学生在课堂体育训练上切实获益。

2、合理掌控学生体育训练中课堂运动量要因人而异由于每一个中学生的体质不同,在掌控学生体育训练课堂运动量中要因人而异,不能盲目的遵守一个死标准,死要求。在面对着合理掌控学生体育训练中课堂运动量的问题上,要做到灵活、机动,我们不是为了体育锻炼而锻炼,是为了通过体育锻炼让我们的身心保持一个健康的状态,打造一个健康的体魄,以辅助他们更好的完成学业。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在把身体条件搞好的情况下,才能保障中学生能够学业有成,为他们成为一个祖国的栋梁之才做好铺垫。

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体育教育;学生;心理健康

学生从学校接受教育到走出学校服务社会,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没有一定的承受力、耐挫力,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那是不可能的。而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课程标准的核心中,心理健康教育更显得尤其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解决他们的烦恼。基于此,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健康的概念,各学科基于不同的学科体系、研究角度,各自作了不同的定义。如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全面的身体方面、心理方面及社会方面“幸福”(well―being)的理想状态;医学的健康定义是针对疾病而言的;心理学方面把健康定义为一种心理能力与心理“幸福”的存在。另外,还有社会学方面的定义,人类学方面的定义等等。完整意义上的健康新概念是:道德健康为统帅,生理健康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全面发展,有机整合。当前中国社会实现了经济腾飞的伟大变革,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生活节奏变得更快,竞争更为激烈,人们的身心负荷普遍加重。至于社会上因经济改革的浪潮中而产生的情感震荡,从干群矛盾、同事摩擦、代沟冲突到婚姻障碍等等,更是激烈和广泛。这表明一个仅仅具有健康机体的人是不足以适应并驰骋于这个变革时代的。新的竞争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但具有健康的体魄,而且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是一个全面意义上健康的人。体育锻炼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达到了身体健康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意志、增强了信心、提升了对真伪是非美丑的辨别能力,得到了强健心灵的效果。所以,在新的时期我们更应该加强体育锻炼,满足社会发展对人类自身提出的新要求

一、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一)消除紧张 恢复体力

在繁重的课程压力下,每周有几段时间能全身心地投入体育锻炼,可以消除紧张、烦恼、焦虑的情绪,在舒展筋骨中缓解压力。获得积极性休息,易于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和自信,增进身心健康。

(二)陶冶情操,调节情绪,提高意志品质

人的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印象,是对现实事物的内心情感显露。人在紧张繁忙之余,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如球内运动,可以释放压力,调节倾诉。又如体操和舞蹈,可以在音乐和旋律下放松身心,情绪自然会愉悦起来,道德情操也会得到提升。体育活动使人增加快乐和喜悦,减少烦恼与不愉快,对学生的情绪调节和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

(三)培养自信心,完善自我价值

体育运动和竞赛尤其是个人擅长的运动项目,学生能在完成各种复杂动作时,与同伴精诚合作,在与对手激烈的竞争和对抗中收获胜利的喜悦,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被同学赞誉也能提高自己的价值,并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的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贴心人

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紧张,减轻心理压力, 避 免学生产生心理异常。因此,教师应主动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理解、更多的爱。如果发现学生有不良情绪,一定要及时个别谈心,弄清原因,采取恰当的方法帮助解决。教师经常利用课余与学生沟通,几句谈话,几声鼓励,一点暗示,一个微笑等等,都能给学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和激励作用。

三、在课外活动中,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陶冶学生的心灵

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意义范文4

建立终身体育观念的意义

终身体育观念就是以健康为目的,终身参加体育锻炼,人为争取长寿和充分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体育新观念。它具有超前性、终身性、主动性的特点。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仅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还要学会健身。学生的智力发展固然十分重要,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更要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因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一切发展的前提条件。要想使学生一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就必须让学生了解终身体育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并使之发展成为一种生活需要和爱好。

对高职院校而言,作为体育教育主要形式的体育教学,必须围绕素质教育进行改革、创新和发展。体育教学的成功与否,应把是否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是否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作为衡量体育教学的重要标准。另外,在学生时代拥有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良好的心态,不仅能保证他们学业的顺利完成,而且他们毕业后走入社会,也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终身体育观念具有超越学生时代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有重要意义。

对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

过去的体育教学,无论在教法、学法上都基本处于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死板僵化,没有给学生自己留有学习的时间,空间和内容,学生的个性、特长很难得到发挥。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和死板的教学组织形式,目标、难度要求的一致,使部分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没有较多的机会参与体育活动与锻炼,就会妨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以前,我们的教学活动,教师更多地注重技术动作的传授,而忽略了运动方法的掌握,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究其原因,这是受传统学校体育观念的影响,在体育目标的确定、教材的选择、教法运用、组织措施、管理与评价等诸多方面,仍比较重视学校教育的近期效益,忽视了学校体育的长期效益,缺乏对学生个性发展及体育兴趣、锻炼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缺乏与群众体育的联系。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确立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创造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体育运动,让学生体验从事体育锻炼的乐趣,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内在需求,养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观念。

当前,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终身体育思想”、“健康第一”思想,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但学到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什么途径,采用什么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内在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思想内涵的认识,使体育锻炼伴随每个学生一生,让体育锻炼给其带来无穷的快乐。

培养终身体育观念的原则和方法

坚持“健康第一”原则。身心健康是大学生报效祖国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要考虑学生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健康第一”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原则和方向。

高职院校的学生属技术应用型兼管理型人才,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到厂矿企业工作,不少人还将承担不同级别的管理职责。他们的身体状况、精神面貌、心理状态将直接影响到日后的就业和工作,培养学生适应就业所需的体育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将有利于学生进入社会后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劳动竞争或职业转换中发挥良好的体质基础和心理状态。同时,作为管理者,他们还应该掌握企业职工体育活动的有关知识,以便更有效地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增强职工的体质和健康,提高身心素质,从而提高职工的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竞争力、凝聚力和经济效益的增长。

坚持传授知识技术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原则。体育知识的传授,主要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增强体育意识,为加强体育锻炼打下一个良好的智力基础。开设一些针对性较强的体育理论课程,如运动保健、体育养生等,对终身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从体育教学角度讲,没有体育知识技术的传授,体育就失去了它真正的内涵;但若只重视体育知识技术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育知识、技术就成了空中楼阁,因为体育知识、技术是通过学生的能力提高来具体体现的。

现代教育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加重视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自我锻炼能力,它是学生运用已掌握的体育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根据主观和客观条件,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创造能力,它是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是体育创造能力,指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把已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创造性地发挥出来。第三是要培养学生临危不乱、果断处理、反应敏捷的应变能力。第四是体育欣赏能力。教师要及时给学生介绍各种体育项目的发展水平和状况,正确讲解比赛规则、裁判法和基本战术,以此引导学生正确欣赏体育比赛,提高分析能力,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体育比赛的内在美。第五是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积极推行“快乐体育”。体育教学中的快乐体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寓教于乐”,它是从学生个性的主动发展需要出发,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人格教育、身体教育为目标的一种教育理念。“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中强调情感、兴趣、创造、个性和能力的培养,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中介,达到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动学习,愉快发展,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在体育教学中推行“快乐教育”,必须转变旧的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体乐结合,用“乐”来启动学生的学习动机:用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美来陶冶学生情操;用动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情感是知识智力转化的动力,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激“情”,激“趣”,激“志”,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另一方面要激“颖”,激“思”,激“智”,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创造思维。在体育活动中,要让学生在肯定性评价与成功的反馈中获得快乐,增强自信心,强化心理素质,达到在快乐中发展――喜欢体育,在发展中求目标――热爱体育锻炼,从而使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思想,养

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作为体育教师,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特征,即对学生的爱与尊重,善于理解与“倾听”,以饱满的教学热情,奋发向上的理想,顽强不屈的意志,乐观的人生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等。教师的这些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水平,达到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体育教学中除了坚持科学性、启发性,运动技能传授的有效性原则外,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必须遵循以下心理原则:

主体性原则。即承认学生是自我心理发展的主体,承认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参与性和主动性。

平等性原则。即同学与同学之间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所有学生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尊重性原则。即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判断。尊重学生还体现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

体育教学过程原本是师生生活过程和生命过程的一部分,师生之间的交流不仅是单向,运动技能与健身的传递过程,更是师生的情感交流过程、理智碰撞过程、人格感染过程。因此,体育课堂教学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意识 体育行为

体育意识是指人体育活动中自觉认识,体育意识与作用的基础上产生的能动的心里活动,表现为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由于意识自身的特点和作用,体育意识也就在根本上决定了人们的体育行为,决定了体育活动的效果。增强正确的体育意识对于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兴趣、能力和习惯有决定性的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及内容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铁岭师专、辽宁农职院等6所辽宁省高职院校123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482人、女生757人。

1.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座谈访问法及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研究,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以上述学生为调查样本,发放问卷1239份,回收有效问卷1146份,有效率为92.5%。

1.3研究内容

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重要性、动机、时间、次数参见项目和影响因素等。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的体育意识

从表1可看出,52.97%和43.80%的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在人的一生中起非常重要和重要作用的占总数的96.77%。这表明大学生有较强的体育意识,懂得通过运动锻炼保证人体身心健康的科学道理。从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动机,首先是强身健体,说明大学生能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和功能,但多数大学生对终身体育思想的认识还不够,并没有意识养成坚持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性。

2.2大学生的体育行为

从表3可以看出,有34.82%的大学生每周锻炼3-4次,有51.75%的学生锻炼1-2次,男女生锻炼集中在两个频数中,占总数的86.57%,但偶尔锻炼或不锻炼的比例女生比男生高7.66%,从每次锻炼时间上看,男生女生主要集中在60-120min和30-60min之间,分别为34.82%和47.38%占总数的82.20%,女生每次锻炼的时间

2.3影响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因素(见表4)

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锻炼时间和场地器材,其次是学生感兴趣想学习的一些项目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缺乏合作伙伴。虽然近些年许多学校增加了体育经费,但场地和器材还是不能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许多项目也因没有场地器材而不能开设,这也是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2.3.2男女大学生体育锻炼项目的差异(见表5)

男女大学生由于身心特点和生理原因,对体育锻炼项目侧重上有明显差异,男生主要以运动负荷较大,对抗性较强的项目为主。女生则以趣味性和塑造形体的项目为主。

2.3.3参加群体活动的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经常参加学校及院系、班级群体竞赛活动的大学生只占总苏的35.71%,偶尔参加活动的大学生占总数的47.12%,从不参加活动的大学生占总数的17.71%。男生的参与率高于女生,很可能于学校和院系、班级的组织的群体竞赛活动的内容有关,竞赛项目偏多,趣味性、娱乐性的项目偏少,缺乏普遍性,忽视总体参与,是造成大学生参加活动较少的原因之一。

3.结论与建议

3.1加强对体育意识的认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

大多数大学生已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对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较为有利。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动机首先是强身健体,说明大多能认识体育的价值和功能,但多数大学生对终身体育思想的认识不够。大学生在付诸行动时,结果令人不满意,意识与行为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注重教育的长期效应,让学生从分体验运动乐趣的同时获得体育能力,养成锻炼的习惯。要从培养学生的体育学校兴趣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觉的从体育锻炼以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和健身效益。

3.2优化校园体育教学、体育文化环境

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直接的影响。高校首先要加强体育场馆的设施建设,购置充足的体育器材,改善体育教学和运动环境。其次,应经常组织多种形式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群体活动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把竞技性、趣味性、知识性、娱乐性有机结合起来,并注重参与的广泛性。第二要加强女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培养,充分考虑她们的生理心理特点,集体育教学、课外锻炼和竞赛于一体,营造一个新型的校园运动氛围,另外可以采取动员社会力量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提供方便,让他们课余时间过的丰富充实而有意义。

3.3建立完善的体育评价考核机制

现阶段学校体育从项目的设置到测试内容的选择,仍是以运动能力为主,而没有对学生进行长期体育意识和能力综合评定。传统的体育考试,以分数进行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身提高幅度和努力程度。正确的评价学生应该是客观的、全面的,不仅要评价学生三基的掌握能力,还要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以及个性特长等,使成绩考评真正转移到启智、求知、调心、健体、育人这一目标上来。

参考文献:

[1]张保华 中山大学学生健康意识状况与体育行为的调查分析 体育学刊 2008.9.

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体育教学、卫生保健、重视。

前言:

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教体[1990]009号关于实施《学校卫生条例》中明确规定:初中年级每个学生必须安排12~14节课,用以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体育教学以国家教育方针为依据,以正处于发育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及心理特征为前提,既要研究学校体育工作与学生身心健康的关系,也要研究体育工作的综合效应与学生身心健康的关系。

卫生保健是应用卫生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影响人体健康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以及人体与体育锻炼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规律、制定并实施在体育锻炼中所必须遵循的各项体育卫生要求和措施,用以帮助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所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如何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我认为不可忽视卫生保健教育。那么,应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贯穿卫生保健教育?

1、体育教学应该坚持基本原则。

1.1体育教学应该坚持全面性原则、经常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区别对待原则等。运动量,运动强度的安排必须适应学生性别、年龄及健康状况,科学安排运动强度、密度和时间:

1.1.1小学生正处在迅速生长发育时期,对他们主要是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正确姿势的养成,发展基本活动能力,不宜进行剧烈的力量和耐力练习。

1.1.2初中生在生长发育的加速期,对他们主要是全面发展身体,把握身体素质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打下良好的体力基础。

1.1.3到了高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期,生长发育缓慢,重点应巩固提高获得的体力,在发展力量,耐力上逐步提高要求。

1.2禁止过早地进行体育专项训练。早期专项训练的适合年龄,应根据项目特点和学生身体发展的情况而定,即使适时地进行早期专项训练,也要经常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要在身体全面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专项素质和技术训练。单一的训练方法,不仅易造成身体过度疲劳,使运动能力不能持久,而且往往会给身体带来深远的不良影响。我市某镇有位体育爱好者,在自己小女孩五岁时就进行长距离的跑步训练,凭着模糊的技术概念,高昂的热情与干劲,在平坦的水泥公路上训练,结果培养不出尖子、训练不出成绩,而且其小女孩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这种违背体育卫生保健原则的身体锻炼往往事倍功半。

2、体育卫生保健贯穿体育教学整个过程。

2.1课的开始部分,贯彻课的常规,强调学生穿不阻碍四肢活动的服装,不带可能伤害身体的锐利物品上课,如牛仔服装、连衣裙、锁匙等。课的准备部分,教育学生做好准备活动,使肌肉、韧带、内脏、器官等都进入最佳状况,预防运动损伤。课的基本部分,教会学生掌握自我监督,根据课的任务和自我情况,进行各项身体练习活动,提高课的质量。结束部分的体育保健要求就是放松整理活动和整理呼吸,平静身心,补偿身体所欠的氧债,消除疲劳。

2.2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分组,对少数在发育或健康上经常或暂时有显著异常现象学生,应组织他们参加医疗体育,因为适宜的体育活动,有促进恢复健康的积极作用,并能使他们逐步树立起恢复健康的信心。在进行体育教学和训练时,应对他们进行卫生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合理的生活作用制度。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一直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从而了解他们的生长发育特点。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保健教育必须以下几点:

2.2.1学生的身体生长发育,是受多种规律。表现出不同的个体差异,但其总的趋势还具有其共同规律。

2.2.2要掌握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并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自觉地遵循和运用这规律,以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2.2.3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高、体重等形态都有较大的变化,各组织器官也在不断的发育和完善,但未过到成熟的程度,因此,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不能象要求成人那样要求学生。

2.2.4人体生长发育的速度是按波浪式的形式进行的,是有其阶段性,特别是中学生这一阶段,加强营养与体育锻炼要同步进行。

3、体育卫生保健教育的完善必须要有一个定期的体格检查。

中小学男女学生的体格检查各有不同,入学前或每学期开始前需做身体检查。除了身高、体重、胸围等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外,还要对心脏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功能进行检查。心理状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在体育锻炼、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教师应掌握和了解其特点,了解学生的体格状况,并采用相应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卫生保健常识,对于促进他(她)们的生长发育,掌握体育运动基本技术和提高他(她)们自身的身体素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要应用到课外活动中。

学生骨骼承受压力和肌肉拉力不及成人,易弯曲变形。在课外活动要培养他们养成站、立、跑、跳的正确姿势,发现错误姿势,应及时纠正,有些运动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投掷运动、跳高、跳远等,肢体的负担是非对称的,这就容易不均衡和脊柱变形。因此,在课活动时应注意身体各部分的全面锻炼,尤其是对侧肢体的锻炼。学生爱好体育活动,不注意体育卫生保健,不但不利健康,可能还会造成损害身心健康,如运动后马上冲热水(冷水)澡,喝冷冻饮料等。同时,应让学生懂得常见的损伤的应急处理方法,否则,处理不妥会加重伤势,如踝关节扭伤,有个别同学只懂得马上用手去搓,结果越搓越糟。

5、体育教学设施应符合卫生保健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体育设施,设备水准相应提高,教学时必须保证安全可靠,如田径场平坦,没有石块、玻璃等,风燥时节给上课场地洒水,固定器械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换或修理。新建设施,新置要符合国家标准,如篮球场应取南北向,否则不符合卫生保健的要求。

6、小结与建议

6.1在体育教学中贯穿卫生保健教育,对于增强学生卫生保健观念,提高体育育人水平,对坚定终身体育锻炼信念,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6.2制定并实施在体育锻炼中所必须遵循的各项卫生保健要求和措施,可以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

6.3卫生保健教育贯穿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势在必行。

6.4卫生保健教育的重要性必须引起家长与学校各部门高度重视。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因此,在工作中我认为对卫生保健的重视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6.4.1建立学校卫生保健所,配备人员,负责学生健康检查。

6.4.2设立学校卫生保健所监督机构、利用黑板报、墙报宣传卫生保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