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学

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学范文1

关键词:图书 档案 一体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204-01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不在满足于单一的信息资源,而是需要无空间、时间、地域、借阅限制的多元化信息服务,内容新颖、类型完整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信息的网络化和数字化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发展趋势,在这种大背景下,图书馆与档案馆如何快捷、准确地为读者提供高效的服务, 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迫在眉睫。

1 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

1.1 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是时展的产物

每个图书馆、档案馆的馆藏建设各有差异,侧重点不同:有的馆藏量大而全,有的馆藏量少而精,有的侧重单一专业的图书资源,有的面对所有读者,图书范围广。由于空间、时间上的差异,图书资源不能共享,读者只能利用附近的图书资源,造成图书馆、档案馆的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解决图书馆、档案馆不同程度的侧重与局限性的最好办法就是实现文献档案资源共享,做到相互之间沟通融合共享来弥补自身的局限和不足。单一的、没有资源流通共享的图书馆、档案馆的馆藏建设已经不能满足读者对于信息多样化与深层次需求,这种现状使得图书馆和档案馆面临一个新的挑战,必须寻找到一个新的方法实现图书馆、档案馆的持续发展,满足读者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于资源的需求。图书馆、档案馆的网络化资源共享平台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构建图书档案的一体化网络,建立一个与互联网对接的平台,快速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打通信息交叉服务的隧道,才能实现信息资源全球共享,加快信息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方便读者快捷地查阅所需的信息。

1.2 图书、档案实行一体化管理是信息管理一元化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学科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现代科学技术正不断的走向综合化、一体化。全球互联网广泛普及,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信息网络化迅速发展,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和信息资源网络系统,为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提供了发展的技术基础。信息管理一体化的整体优势凸出,利用信息管理一体化使得图书、档案的管理更加合理,将会发挥更大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是学科整合的需要,通过一体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也是图书馆事业和档案事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图书馆和档案馆馆藏的特点各有不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单一使用无法将满足信息时代读者对信息资源的综合化的需求,所以只有在图书档案管理上实现一体化,利用网络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才能满足当今相互渗透和交叉极为频繁的学科要求,才能满足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对图书档案管理的要求。在现代网络急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给学科和信息提供了一个交叉整合的平台。

2 制约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的因素

2.1 管理体制相对落后,不统一

我国现行的图书、档案系统虽同出一源,但现在却分属于不同的系统,这样就形成了图书、档案部门各自为政,彼此之间缺乏联系沟通协作,形成了独门独院的现象,阻碍了信息的互通、交流和共享,制约了图书档案一体化的实施和资源共享的实现。这种管理体制也使得档案图书系统难以进行交流和实现数据共享,在这种无交流的情况下各自进行着自我建设,导致了数据和信息大量重复,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的现象出现,严重制约了数据信息资源的有效发展和合理利用,不符合科学发展的理念。

2.2 综合性人才匮乏

图书、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尤为需要人才队伍的支持,它的实现需要一批具有新型知识结构、掌握多学科知识、熟悉各领域发展的高素质综合性专业人员队伍。但实际上,由于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真正精通图书管理学、档案管理学理论和实践技能的人并不多,在实践中具有这方面组织能力的人才则更为短缺,这严重制约了图书管理一体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影响了信息资源管理水平。

2.3 信息基础设施不健全

信息基础设施是实施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必须构建的网络环境。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但图书馆、档案部门的信息设备还远远不够,特别是档案管理机构,多是微型计算机单机操作,有些甚至仍然靠人工手工翻阅查找。同时,校园网络带宽较窄、容量有限制约着图书、档案的一体化。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对象仅限于全校师生,利用率相对较低,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图书管理资源的交流和共享。另外,由于档案资料的内容和来源与图书资源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多是信息资源内容比较专指、明确,保存形式是纸质版,导致对网络结构的存取要求不同,尚需开发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

3 建立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具体实施步骤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来指导、调节和规范信息资源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在宏观上实现国家对档案图书一体化建设的保障和指导作用。建立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协调中心,确保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顺利进行。同时,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对于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部门整合、人力统筹的必然性有一个宏观全面的意识;对于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蓝图,转变消极态度,只有在充分认识到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时,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才能出现成效,才能有发展空间,才能推动体制和政策上的改革,加快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步伐。加强图书、档案管理方面人才的培养,另外,也要对现已在职的图书、档案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促使他们掌握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更好的落实一体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丽君.高校图书、档案一体化建设与资源共享[J].兰台世界,2006(6).

[2] 江福兰.高校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

[3] 关晓春.浅谈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3).

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学范文2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群众;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137-02

4月18日,在第18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在京召开成果会,综合各种媒介的阅读情况得出结论: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3%,比2011年的77.6%下降了1.3个百分点。而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本,根据国际出版蓝皮书的统计,韩国大概11本,法国8.4本,美国读7本,由此来看国民的阅读状况仍然不容乐观。那么对于如何提升群众的阅读兴趣,图书馆建设在其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一、建设多需求的图书馆来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兴趣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休闲娱乐的形式越来越多,群众阅读的方式、阅读需求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图书阅读、报纸阅读、期刊阅读、数字化阅读等等不一而足,如果还是一味追求将群众请进图书馆阅读或者借阅图书,此类方式显然带来了极大的约束性,不利于增强人们的阅读兴趣,那么就只有改变过去的借阅方式才可便于大家阅读。从“有数字化阅读行为的成年人中超过九成为49周岁以下人群,纸质读物阅读仍是七成以上国民偏好的阅读形式”的调查结果来看,图书馆的魅力仍然很大,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图书推介给群众、如何吸引群众前来借阅。传统的纸质阅读形式符合大众口味,但购买成本较高,传播范围有限,这就更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图书馆走进群众,在基层中传播文化等方面多下功夫。图书的种类繁多,有的需要收藏,有的可以摘录,有的只需浏览,因此图书馆建设中的资金投入也呈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群众的多种需求,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群众。在发达地区可以将图书馆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区域,如:传统读物区、休闲读物区、专业技术类读物区、报纸区、期刊区、数字区;贵宾区、普通区等以适应不同的群体。在欠发达地区,应有针对性地设置图书分类,对当地群众要起到思想教育和启蒙的功能、传播知识的功能、文化娱乐的功能等,更加追求满足于群众的实际需要。

二、举办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提高群众对阅读的关注

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国民对当地举办全民阅读活动的呼声较高,而农村居民的期望程度要高于城镇居民。2012年有69.2%的18~70周岁国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比2011年的62.6%增长了6.6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居民认为当地有关部门应该举办阅读活动的比例为65.6%,农村居民中这一比例高达73.2%。”让群众走进图书馆还不是图书馆建设的终极目的,让图书馆走进群众中才是图书馆建设的根本。举办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让图书走进群众中不失为良策。一味买书投入较大,且有的并不必要;借阅图书能够节约资金,且能督促人积极阅读。定期举办读书节,为群众办理借阅卡,向群众推介图书,请作者为群众作报告等等,使图书馆不再囿于狭小的空间,只有让群众了解图书馆、认识图书馆,才能走进图书馆。山东万杰医学院图书馆在赵执信纪念馆定期举办的“颜山讲座”既弘扬了博山文化,又向群众推介了图书,对于提高群众的文学欣赏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又如联系新闻时事、社会活动等,配合学校举行读好书征文比赛,在推介图书的同时向学生介绍图书馆的发展情况,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一种成功的办法。

三、培训一专多能的图书管理人员加强图书馆的建设

思路决定出路,要让图书馆闯出新的路子就需要高素质的图书管理人员,既要通晓图书管理学、档案管理学,具备系统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并具备利用现代化手段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也要懂得营销策略、文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等,做到一专多能。我们必须看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数字化图书馆的快速发展对图书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制度化、人性化的图书馆管理体系,形成科学长效的管理制度,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得其乐”的工作环境是培养图书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要深入了解图书管理员专业发展的需求,引领其专业发展的正确路径,帮助他们解决专业发展的困惑,为他们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定期举办培训活动,外派参加培训;举办基本功比赛,骨干管理员评选;鼓励图书管理员参加各级管理能力比武、论文评比活动,鼓励他们勇于创新,不断开拓图书馆建设的思路;大力表彰各类获奖人员等。既要从思想上引领图书管理员爱岗敬业,也要从制度上加以督促,促使他们干有目标,干有动力,在工作中体会快乐与幸福,以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质量。

四、拓宽不断创新的图书馆建设思路激发读者的兴趣

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不可否认在多元化的时代,现今图书馆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学校图书馆因为有学生的存在,状况好得多,而社会图书馆则问津的人少之又少,更有甚者不知道图书馆的存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政府投入不足、工作人员太少、图书存量不够、传播推广活动不足等等,但与图书馆对自身要求的滞后有着很大的关系,满足于眼前的工作,不追求图书馆发展的高层次,不主动迎合群众的需求,甚至不去研究读者的兴趣所在,进而开拓图书馆建设的新思路,这样的图书馆只能是默默无闻,难以形成门前车水马龙的景象,对于繁荣社会文化、提升群众素质所起的作用将大打折扣。因此图书馆的建设必须在理念上跟上时代的步伐,向社会宣传图书馆的作用,向群众推荐各种图书,走进社区、走进基层,让群众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转变被动服务为主动上门,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宣传作用。在拓宽图书馆建设思路方面,创建社区图书馆是一项重要措施。社区图书馆在丰富群众生活、建设城市社区文化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社区图书馆的建立,使得社区文化的传播具备了主阵地,给群众汲取文化营养、提高自身素质、打发闲暇时光提供了核心场所,也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加了重要砝码。当今世界提倡终身学习,鼓励人们“活到老、学到老”。社区图书馆的建立,给人们的业余学习生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场所。之前人们总是抱怨在居住社区学习没有氛围,社区图书馆的出现合理地弥补了这一缺陷,它以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源、配套的学习措施以及专业的管理人员为基础,是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主阵地,对于群众整体文化素质的修养提高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综上所述,建设多需求的图书馆是目标,举办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是推手,培训一专多能的图书管理人员是基础,拓宽不断创新的图书馆建设思路是保障,这样就会完善图书馆建设制度,促进图书馆的建设更上一层楼。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必将向着数字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其时效性、便捷性和娱乐性将吸引着人们不断涌向图书馆,其也将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陪伴着人们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学范文3

关键词:教育技术 装备管理 存在问题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b)-0134-02

1 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概述

国外著名的管理学家法约尔单纯地认为,所谓管理的本质其实就是计划、组织、引导、协调、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利用制定的行动法案,引导和规划未来,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结合社会其他力量和活动,这样才能够发挥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的积极作用。优异教育就其自身而言属于社会公共事务类型,很多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都是以公共资源为主体,这里面就包括了图书资源,因此充分发挥现代教育装备工作的优势,才能够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

2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管理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制度不断完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管理虽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但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如下: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管理方法单一落后;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管理人员自身素质较低,并没有经过专业化的培训;学校对于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管理自身存在一定的弊端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制约了学校的发展[1]。

3 做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管理的有效策略

3.1 提高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重视程度

素质教育一直强调要解放思想、创新思维,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提高对素质技术装备工作的重视程度,使现代化教育装备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素质教育发展的优劣,因此做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这就要求,学校要建立专门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管理部门,但现阶段,有很多学校是无法实现的,因此需要学校摒弃过去传统的观念和态度,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立由校长管理、联合教师的教育技术装备机构,例如:试验教研机构、信息共享机构等,逐渐让学校形成校长―教研室―教师这样的层级管理结构,在实现分层管理的基础上提高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2 引入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

就目前而言,我国很多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仍然还是以传统的手工管理为主,这些设备的管理工作任务较重、环节较多,从而直接导致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管理质量和水平较低、工作效率较慢、信息更新得很慢。我国教育事业的逐步发展,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引入教育技术装备,能够真正实现自动化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和技术对其进行管理,从而实现设备的优化。要想实现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数字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将计算机软件融入学校评估中,地方政府要明确规定有条件的学校需要配备计算机管理软件,尤其是要利用计算机软件做好图书管理等各项工作;其次,由于计算机软件具有网络性质,为了防止出现信息孤岛,需要在同一区域内部配置不同的网络平台,但是要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最后,学校要落实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培训工作。要让参与计算机软件使用的相关教师都能够熟悉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从而熟练的操作计算机,这样才能够提高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优化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效果[2]。

3.3 健全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管理制度

第一,建立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管理制度,具体包括了专门教室制度、设备借用制度、责任问责制度、损坏赔偿制度以及专门维修制度等,这样才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避免对教育技术装备的人为损害和破坏。第二,为了提高学校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就需要建立教育技术装备的档案管理。具体包括药品管理、试验用品管理、实验档案管理以及图书馆档案管理几部分,其中的重点就是图书馆档案管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好详细、及时、有效的记录,这样才能够实现分类管理。严格按照我国教育部门下发的相关规定,对每一个管理账目都分好类型、记录在册,从而提高整个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防止出现一些管理漏洞。第三,健全盘点维修制度。对于学校购进的先进的设备、仪器、图书要进行重点管理、记录,同时还需要登记在入账记录上,对于正常消耗或者是损耗的仪器必须进行管理和登记,对相关设备进行盘点,认真核对相应的账务,做好相关的后期维护工作,尤其是对于图书的管理,要经常检查、保护、整理如果发现损坏就要尽早处理,从而发挥图书管理的积极作用。

3.4 提高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人员自身素质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相关工作人员作为整个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逐步提高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使其充分认识到整个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管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相关人员要多读书、多学习、多交流、多借鉴,从根本上认识到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重要性,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管理经验,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从而努力提高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水平,优化整个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效果。另一方面,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管理人员要及时参加学校的培训,学校可以组织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专门化的培训,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进一步优化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管理的效果[3]。

3.5 落实相关待遇管理工作

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这对于教育技术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更新换代速度也不断加快,其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摒弃传统的简单保管、照单全收的学校工作管理方法和模式,学校要从自身做起,提高对于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管理的重视程度,逐步优化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管理人员的队伍,充分发挥人才的力量,努力提高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人员的信心和热情。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落实好相关待遇管理工作,要真正地为相关服务人员谋福利,这样才能够优化整个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效果,提高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在强调责任的同时还要给予更多的物质、资金的鼓詈徒崩,使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人员真正热爱这份工作。例如:在对学校图书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将图书资源分门别类、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使每一个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人员都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做好日常图书的借阅、分类工作,从而优化整个学校图书资源管理的效果,真正为素质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提高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人员的待遇。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使教育技术装备更好地为我国素质教育服务,就必须落实好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提高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真正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学范文4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学校的整体管理工作带来了发展的机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推广和计算机在各领域得到普及应用,也给档案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逐步提高,对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和现代化管理有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的中等技术学校在档案管理方面普遍存在各种问题,如管理设备落后、管理模式陈旧、档案意识淡薄、管理队伍老化等,严重制约着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朝着现代化科学管理的方向快速发展。根据本人多年来从事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发现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改进建议。

一、技工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技工学校档案工作内容和特点

我国技工教育承担着培养和造就一支专业技能强、技术过硬的工人队伍的光荣使命,它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技工学校的教育不同于大学、中专的教育,更不同于普通中学的教育,技工学校的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既要学会一定的技术理论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术,这是技工学校区别于其他类型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因此,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从工作实践中探索适合技工学校的档案管理模式,科学有效地管理学校档案资料,为日后查考、借鉴和充分利用档案做好基础工作。学校档案工作是指学校档案室从事的一项档案专业的业务管理工作,即用档案管理的原则和科学方法管理学校日常工作中产生的档案,为党和国家及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作用的专业性工作。档案工作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对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编目与检索、保管、统计、编研和利用工作。档案工作是由相对稳定的各个环节工作组成的有机整体,各个环节工作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应该严格遵循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性,科学规范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不能以人的主观意识随意破坏或改变各个环节的程序。从其工作特点说:档案管理与其他文献及图书管理有相同和近似的特点,都具有对信息的储蓄、加工、输入、输出的传输信息的控制系统。但是档案工作又有独有的特点:(1)档案资源形成和积累过程的缓慢性。(2)档案管理活动过程的阶段性。(3)档案管理对档案形成部门的依附性。(4)档案的保密性、对社会的相对封闭性。

2.档案的定义及技工学校档案的内容

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方式和载体的文件。

技工学校档案是学校在教育、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中的原始记录。它客观地反映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历史发展过程,又是学校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智慧结晶,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的文件资料管理、校园文化教育建设、教学科研成果、技能实训考核、招生入学和学籍管理、毕业就业管理、财务账目管理、国资财产管理、教学设备管理及职业技能培训、技能等级鉴定、特种作业安全培训和测评考务管理等方面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大量档案资料。

二、学校档案以教学、教务档案为重点管理

1.学校教学档案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学校教学档案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学校工作的历史发展过程,同时又是教学工作的信息库。做好这项工作,便于学校领导了解学校面貌,了解各届、各班的教学质量,掌握学校历史发展进程中各种重大措施及其落实情况,掌握教师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各种数据。这些原始档案材料是学校做出决策,制定规划,科学管理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学校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行教学研究、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材料。

2.教学档案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条例、法令、文件,各项教学计划,各种教学大纲,以及本校历年的教学进程计划、总课表、学期授课计划、教师进修计划、教学质量提高计划、课外活动计划、各种教务行政统计资料、教学工作总结、各班成绩统计汇编、试卷分析报告、试题汇编、学校考勤材料、升级、留级、试读情况记载、教师逐年工作量汇总表等。

3.学校教务档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学生名册。其中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家庭出身、政治面貌、家庭地址、入学成绩、毕业分配情况等内容。必须每班一册,每册第一页要有综合性材料。(2)学生学籍档案。每个学生应有户头,记载该生基本情况,其中包括学习情况、奖惩情况、学籍登记情况以及毕业生登记表等。(3)教师业务档案。包括教师基本情况、来校时间、历年任课情况、教学效果、科研及科研成果、历年进修计划考核情况、技术职称的晋升记录,及编写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的记录等。(4)教学改革方面的有关资料。包括学校各种教学改革方案、改革经验及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总结等。

三、计算机的应用对学校档案工作的影响

1.加强技工学校档案现代化基础建设,我校近年来在信息化技术普及中,计算机应用到各部门的日常工作中。政府加大对技工学校教育、教学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分别新建并投入使用多媒体教学、数控车床实训、数控机电实训及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等教学设备。学校财务管理、技能创业培训、职业鉴定、特种作业安全培训等部门先后与上级业务部门建立互联网络办公系统,使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有很多部门的文件在计算机上产生,在网络上进行处理,因此,产生大量电子文件。经过档案人员的收集、整理、鉴定、著录等归档的各环节工作,形成日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凭证作用的电子信息档案。

2.提高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进行现代化管理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使档案工作的效率得到全面提高。在档案管理工作实践中,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模式与传统的手工管理技术模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被充分体现出来,如检索目录迅速、查找档案便捷、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强、档案寿命长、成本低廉等。这些优势能极大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及档案利用工作的水平,也是档案专业部门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先进的档案科学管理技术接轨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摆在我们新时期档案工作者面前新的研究课题。我们要不断充实专业知识,用积极的工作态度满足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四、做好电子文件的保管工作和加强学校档案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电子文件作为未来社会现行文件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今后档案部门接收的主要文件类型。做好电子文件的保管工作,对其长期保存和充分利用、延续数字时代人类的记忆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谈几点做好学校档案工作的建议想法及对策:

1.做好电子文件归档的技术处理工作,认真贯彻实施电子文件科学管理战略。做好新型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是形势所迫,这就要求档案人员必须深入到现行文件领域中,对产生的大量电子文件的接收、处置乃至存储工作进行科学指导,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记录信息。同时,还要了解并记录文件信息重新组合形式的详细过程。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处理方法,将归档电子档案管理好。

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学范文5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档案管理;模式;变化

1 信息化环境下档案管理模式的转变趋势分析

我国以往的档案主要以纸张为记录载体,也就是常说的纸质档案。传统的纸质档案一直是档案工作中最重要的存储载体,如文件、账簿、报纸、合约等,都是典型的纸质档案类型。纸质档案记录的内容较为安全稳定,有较好的真实性与法律效用,并且一旦出现后期修改、损坏的现象,都会留下较为明显的痕迹,因此纸质档案是公认的法律效率较强的凭证。然而随着近年来信息资源爆炸性的增长,档案的数量也在逐年快速的增加,不仅加大了人力、物力、馆藏面积的投入,还不利于快速精准的查找、使用。并且由于传统的纸质档案随着档案使用率的逐年增加,不可避免的会在使用过程中造成文件的磨损,不利于档案文件的长期保管与使用。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形势下,各行各业开始逐渐由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转向信息化档案管理建设。通过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等设备,从以往的实体档案管理逐渐转变为数字化档案管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心得到有效的转移。通过信息化资源管理实现了对档案的有效分类、整理,更好的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存储、利用以及共享,也极大的减轻了人力、物力的投资力度,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更加体现出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总的来说,由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模式,转向信息化档案与纸质档案管理的“双轨”模式,是当前信息化建设的大势所趋。

2 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大力推进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档案管理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然而在部分企业的实际应用中,档案管理工作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

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被应用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在现代化的办公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电力建筑行业等企业具有流动性强的工作性质,使得计算机技术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造成一些新型先进的档案理念和管理模式不能及时有效的应用在工作中,且存在有不重视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方式,信息化进程缓慢的情况。有些企业的档案管理系统信息化的质量不高,在电子档案的存档保管、查阅提取方面没有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而且在大量的纸质文档向电子版本转换时,保证不了速度和质量,档案管理系统的实用性不高,实现不了高效的信息化管理。

(二)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部分企I对档案信息化的管理力度不强,档案人员缺乏先进档案技术的有效培训和学习,使得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管理业务水平得不到提高,在调阅档案的时候不能很好的在技术上实现信息化管理,有些甚至依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档案管理人员手工操作的方式,对于信息的完整调取有着较大的难度,还会造成档案纸质发暗、字迹褪色的情况发生。这样的做法不仅使查找利用档案效率难以提高,而且经常会出现档案丢失和信息错漏的情况,对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也有较大的影响。

(三)档案信息管理安全意识不强

现阶段的一些的企业使用信息化管理状况良好,管理人员管理档案信息的效率提高,操作也更简洁方便,大大的提高了企业信息管理的效率。但仍然有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对档案信息的安全意识不太重视,在网络安全方面没有防范,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中很可能会留下极大的数据安全隐患,不利于档案的安全管理。档案的安全性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一些使用信息技术管理档案的企业来说,更要加强档案的安全管理意识。

3 信息化环境下档案管理模式的改进建议

针对当前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提高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推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一)大力推进档案信息化的建设

要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并且为了更好的满足信息化档案管理的需求,企业要规范有效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的工作流程,按照文件处理的流程来相应地设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流程,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来保障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

另外,在实际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电子文件从生成到归档的过程中,很难实现系统间的直接链接。就目前来说,多数电子档案与其相对应的纸质档案之间没有建立统一的管理方法,导致档案信息系统较难保证电子原数据的完整归档。在实际储存电子档案过程中因为选用的载体不耐久等原因,将会影响到档案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电子档案由于没有固定的载体,通常不具备较高的法律效力,相应的法律认定条文制定也有较大的困难,这也是光盘、磁带、磁盘等载体的电子档案未被法律认定的原因。

(二)提升信息化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档案学、图书管理学等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新时代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电子文档信息加工处理能力、档案信息整理分类能力以及较高的职业素养等。因此,企业要重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定期举办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活动,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安全管理的意识,使其具备更加专业规范、保密性更强的档案管理技能。另外,企业内部也要构建相关的管理监督制度,强化档案的规范管理,规范档案管理员工行为,促进档案科学化水平工作有效进行,同时也要落实安全工作与监督工作。

(三)强化档案安全管理

电子档案在使用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着重关注其安全性问题。随着当前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档案数量急剧增加,涉及范围也逐渐拓宽,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电子档案的安全性问题。

在电子信息时代下,无论是单位管理还是个人使用的档案,都需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避免被他人利用或改动,保障电子档的真实性与安全性。档案管理者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确各项涉及档案管理安全问题的环节和内容,达到强化管理的目的。企业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要注意培养工作人员使用档案的安全意识,并建立一支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水准的档案信息管理队伍,增强其档案安全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管理者与参与者的自身素质,实现信息化环境下档案数据的安全。

4 结语

随着当前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加快,作为重要信息资源的档案,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其存储、管理方式也在不断的改进与完善。为了更好的顺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档案信息管理模式也要不断地进行改革。现阶段由以往单一的纸质档案存储管理模式,转变成由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互补的“双轨”存储管理模式,是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吴金凤.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探析[J].城建档案.2015(12)

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学范文6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影响;研究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188-02

1 前言

体育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为线索,以体育应用模块为对象,以开放的视角看待、研究信息技术在体育中的应用状况,主动引导信息技术向体育领域中的转移应用,更好地促进信息时代体育运动的发展。大多数高校体育的信息化就是体育网站制作高质量的高校体育部门站点建设需要有效的组织和规划。网页制作应精心设计,网站内容应不断更新,使得体育工作者能最快获取有效的信息资源,更加轻松高效的工作。教育资源是人类社会资源之一。教育资源包括自有教育活动和教育历史以来,在长期的文明进化和教育实践中所创造积累的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技能、教育资产、教育经费、教育制度、教育品牌、教育人格、教育理念、教育设施以及教育领域内外人际关系的总和。学校体育工作信息化的应用具体表现在高校体育教学、体育管理、体育训练、体育经济、体育比赛等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情况。通过实施体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推进,可以科学有效的协调管理体育信息,准确快捷的获取体育信息,使得学校体育工作信息化应用得到全面快速的提高。由此可见,学校体育工作只有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催化作用下,不断地创新,跨越式发展,才能适应体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推进的发展;体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推进如何适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的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快学校体育工作信息化应用的进程,是当前学校体育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2 对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学校体育工作信息化主要是通过信息资源在网络上的应用来实现的,因此,网络是信息资源的第一要素。影响网络的因素取决与两大设施的建设,一个是硬件设施建设,另一个是软件设施建设。2001年初,课题组所在学校启动了校园网一期工程,完成了基于千兆交换的光纤以太网骨干网络的建设,共铺设光缆八公里,安装网络信息点两千多个,实现了全校范围内教学、办公、生活场所及运动场馆的光缆连接,并完成了学生宿舍的宽带接入。2002年,学校又建设了以校园网、教学指挥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三位一体的信息化工程。在校园网建设方面,学校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采用先进的三角型拓扑结构设计,即由信息技术中心网络中心、北区网络中心、实验中心网络中心构成高可靠性的三角型拓扑结构。网络设备的选型方面,中心机房采用高端交换机Cisco6506、IBM NAS225磁盘阵列服务器等,目前在省内的所有院校中尚属独家。最近,经过专家充分的调研、论证,学校将引进SAN结构的大容量存储系统IBM FastT 700,存储容量达到5T,是迄今为止省内高校最高端的存储系统。在重点进行高带宽网络基础建设的同时,学校职能部门管理软件的开发工作也在紧张有序的进行,陆续启动了一系列应用项目,《校园一卡通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通过测试后已投入正常运行。《现代图书管理系统》在图书馆也已经投入使用,该系统实现了我校图书资源在网络上的共享。

3 对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影响

3.1 提高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教学的能力

信息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体育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学术水平。信息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了参与信息资源共享的机会,体育教师要掌握网络检索技术,提高利用图书馆的能力,通过互联网的普遍应用,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有用的信息,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教学理念更加完善;体育教师还必须能熟练的操作计算机、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正确引导学生如何检索信息获取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3.2 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

学生通过互联网能及时的获取最新的信息资源,不仅丰富了理论知识,还可以通过网络视频教学、表演完善自己的技术缺陷;学生也可以突破班级的限制,在网上进行互教、讨论、;练习、探索等合作学习活动;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网上教学、纠错、辅导,使得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受教,同时也使得学生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学习积极性高,进而达到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4 对学校体育教育资源整合的影响

学校体育资源是从事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所利用或可利用的各种条件及要素。广义指:凡是与学校体育活动有关联的各种体育活动场地、仪器、设备建筑物、图书资料、人力资源等等。狭义指:学校的体育场馆、体育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经费等。

4.1 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体育课程资源是体育课程设计、编排、实施、评价等整个体育课程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其他资源的总和,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基石。新型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设计的开发者,依据体育教学规律参与开发和设计高质量、具备适应性的教学软件方面。

4.2 对体育资料室的开发和利用

随着体育网络环境的逐渐形成,体育电子出版的涌现,迫使体育资料室走出传统的订阅、整理、借阅的工作圈子,逐步实现开方式的管理,加强与各院系资料室之间的协作,联机联网,建立资源共享体系。

4.3 有利于体育工作的开展

以往的体育工作都是纯手工操作,工作起来很繁杂,流程也很长,办事效率低,现在通过信息技术在网上工作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更加顺畅和简易。因为学校教务系统里面就有许多的子系统:网上体育选课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教师档案管理系统等,大大提高了体育工作者的管理效率和能力。

5 对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应用水平的影响

随着大学体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也越来广泛,体育教师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将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充实到体育课堂中去,合理、正确的使用它,从而正在实现体育教学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把各种不同的运动动作技术进行分解,技术难点、重点、常见错误动作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讲解并和学生一起观看。而且多媒体技术是以图像、语言和文字形式,给学生提供新颖性、奇特性、趣味性、针对性的练习教材,使教学内容情景化、枯燥内容趣味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如让他们策划、设计课件等。这样不仅可以给学生施展才能的机会,又可以使学生愉悦身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6 对学校体育工作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信息化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智能潜力以及全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世界各国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都认识到教育是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该把教育信息化放在突出的地位。学校体育工作信息化应用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对体育教学、体育科研、体育训练、体育管理、体育经济等各个方面的运作。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信息化普遍存在信息意识差、信息能力弱、信息资源量化信息意识差、信息能力弱、信息资源量化有待加强,因此要注重政策引导,树立现代化信息意识、加强教师技能培训,提高信息素质与技术水平、鼓励教师在教学科研中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改进传统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结构、增强教学效果,展现体育教师的信息素质。

7 结论

总之,大学体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推进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影响研究,将有效地开发、整合和利用大学体育信息化教育资源,提高体育工作者对学校体育工作信息化管理能力,深化学校体育工作信息化应用的影响,更好地为学校体育工作者服务。

参考文献

[1]丛玫琳.我国体育信息服务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3).

[2]杨明,李丽.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信息化资源发展对策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6).

[3]黎明,孙强,杨思春.网络环境下我国体育管理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