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资源的整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资源的整合范文1
【关键词】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如何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强应用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进行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尝试,旨在工程领域培养面向工业、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优秀工程技术后备人才。郑州轻工业学院是中南五省唯一一所轻工本科高校,教育部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高校,学校始终坚持立足“轻工”和河南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以特色立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了适应工程领域对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在人才培养方面日益注重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后,实践教学任务尤其繁重,原有的实践教学资源日益紧张。我们针对如何合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整合实践教学资源进行了广泛研究和探索。
1 高校实践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高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工作,但由于历史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有限的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突出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实习教学方面
1.1.1 校外实习
实习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和工程实践的能力。按照培养计划安排,工科专业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等校外实践环节要到生产企业进行,但近年来落实生产实习企业越来越困难,实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生产企业有其自己的难处,学生到企业实习,一般不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反而会造成企业管理和生产上的不便,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待学生实习。经过调查发现,80%以上的专业联系生产实习,都是靠专业教师的私人关系。即便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实习,大部分时间以集中讲解生产技术原理和参观为主,而较少提供现场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讲解,不可能安排学生亲自参与到生产过程。学校方面,由于企业收取的实习费用及其他相关费用不断上涨,而实习经费预算一直在低位运行,校外实习经费捉襟见肘,导致一些专业压缩校外实习时间,减少实习企业来降低实习费用,这样学生校外实习质量大打折扣。
1.1.2 校内实习
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等校内实习是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是高校工科专业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工科专业都要开展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等校内实习,但由于扩招后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而实习场地几乎没有增加,造成校内实习场地异常紧张,实习安排困难,同时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讲授占了很大一部分时间,而学生自主实训时间偏少,有悖于实践教学的初衷,实习过程容易流于形式。
1.2 实验教学方面
高校实验室的设置和建设依托于学科专业及其资源配置,在管理上依附于教学院系,学校的管理体制改革没能跟上教育形势的变化,使得原有体制的不适应性日趋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实验室低层次重复建设。投资分散,设备购置经费紧张,不能集中有限的资金改善实验教学条件;二是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造成仪器设备利用率较低。实验室规模小,各实验室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不利于实验室功能的发挥和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 改革措施与成效
针对我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多次召开专门会议,采取措施,确保实践教学工作高效运转。
2.1 实习教学方面
2.1.1 校外实习
我校现有校外实习基地100多个,经过调查,筛选出一些接收实习专业较多、地理位置较好的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战略联盟。例如格力电器郑州工业园同我校科学校区直线距离不足百米,我校机电类、管理类等多个专业同该企业签有实习协议,在此基础上,学校同该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成立校企合作战略联盟。学校利用自身资源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同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让专职教师进工厂,一线工程师进课堂。
实习经费方面,学校压缩其他支出,将实习经费提高50%,虽然仍然不能满足实习需要,但也大大缓解了经费紧张的状况,同时,动员学生自己支付一部分实习费用,确保校外实习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2.1.2 校内实习
由于扩招后学生人数增加,导致校内实习基地特别是金工实习场地、仪器设备不足。学校趁两校区运行,东风校区资源调整之际,合理调配资源,充分挖掘利用学校电机电器厂生产资源,确保金工实习场地和设备,同时论证规划建设工程训练大楼。在教学安排上,采用模块化教学,我校的金工实习开设了车、铣、刨、磨、钳五个模块,参加实习的学生先观摩指导教师的示范动作,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规定的操作。学生通过实习可以掌握一些基本型面加工以及与加工相关的安装、测量等操作技能,初步了解所使用设备的结构、性能。同时改变了以往班级学生同时上课的教学模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通过一卡通预约实习时间和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实习内容后就获得相应实习学分。
2.2 实验教学
2.2.1 组建实验中心
根据功能和学科特点对实验室进行合并重组,将全校原来分散管理的实验室按功能和学科类别进行合并重组,集中设置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了化学化工基础实验中心、生物基础实验中心等7个实验教学中心,在此基础上,成功申报了化学化工基础实验中心等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仪器设备由实验教学中心统一管理,确保资金有效使用,提高了仪器设备的现代化水平,满足了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要求。
2.2.2 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是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为确保实验教学质量,对实验教学体系重新优化,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体系,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形成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的良性互动;适当精减实验项目,提高实验项目的知识性、趣味性、前沿性,不断提高实验项目的更新率;积极推动实验室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促进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不断更新实验内容;整合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如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体现本专业特点的专业综合性实验课,如: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应用化学综合实验等。将相关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如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实验整合成基础化学实验;将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遗传等整合成生物基础实验,同时开设一些选修性实验如研究型实验等。
2.2.3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将实验教学与学科建设和发展结合起来,将最新科学技术成果不断转化、应用于实验教学之中,加强了实验过程的讨论环节,突出创新教育和新知识的传播,改革实验教学的方式,充分利用时间、空间,以及人力、物力资源。如:大学物理实验、物理化学等实验教师仅作辅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给学生较多学习自由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并且采用小班上课、大循环编排实验的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资源利用率。每人一套仪器,人人动手、动脑,避免了大班实验同时需要多套仪器的缺点,节省了投资经费,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
2.2.4 加大实验室开放
通过加强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推动实验室开放,利用开放的实验室为学生的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以及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和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活动提供实验场所,充分挖掘现有资源,为学生学科竞赛提供支持。
3 思考与启示
立足于扩招后学生人数多,经费、物力和师资有限的情况下,经过实践和探索,对学校相关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取得了初步成果。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条件,对学生加强实践能力和开发应用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使我校的毕业生更能适应社会对应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43.
[2]教高厅函[2011]17号.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Z].
[3]张志明,李婷婷.高分子专业生产实习的现状及化解对策[J].化工高等教育,2012(3): 66-72.
教学资源的整合范文2
关键词:整合教学资源;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
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有效地整合实际生活中的资源,将其作为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将知识实践化,实现对知识的融汇和贯通。但是,高中政治教师又该从哪些方面出发,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呢?笔者在本文中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思考,对这一问题做了以下几点分析:
一、抓住德育的突破口,联系实际整合教学资源
高中政治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回归于生活。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是单纯地给学生讲解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应该从生活和实际出发,对生活中的实例进行筛选和整理,除了教学书本上的知识之外,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实例作为补充,并贯穿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高中政治课程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例如,有的学生对于政治等学科不感兴趣,在课堂上也表现得极为懒惰,这时教师可以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入手,找到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政治学科的联系,并通过巧妙的引导,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更充分地理解政治知识点,塑造良好的德育形象,对于政治课程学习的兴趣也会大大地增强。
二、做好政治学科与历史学科的有效整合,促进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
“政史不分家”,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政治与历史之间的联系。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时,除了融入生活和实际中的实例之外,还应该做好政治学科与历史学科的有效结合。在教学中,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教育功能,历史以史实教育为主,而政治则以理论教育为主,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够适当地引进历史史实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更深层次地拓展政治教学,为学生消化知识和融会贯通提供有利的条件。
总而言之,高中政治教师必须认识到仅仅通过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做好高中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才能在教学中收到更大的成效。
教学资源的整合范文3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教学资源;整合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141-03
外语教学资源包括外语教学材料、媒体设备、教学环境、社会环境及人力资源等一切有利于外语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可分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因此,针对外语教学资源的研究不应只侧重于对软资源即外语教学资源库的研究,而应该全面地对外语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建设优秀的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以传统课堂、多媒体课堂、网络自主学习以及校外实习实践活动相结合,构建立体化的外语教学资源体系,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造就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和应用型外语专业高级人才。百色学院属于广西2006年新升本科院校之一,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具有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作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从院领导、系领导到专职教师都形成共识,必须依托西部的地理优势,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契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学生才好就业,学校才有发展。因此,如何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外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上存在的问题,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我院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一、存在问题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外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起点低、任务重、资源有限。由传统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应用型高校起点低,但是为外贸、外经、外资企业和外事服务单位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和应用型外语专业高级人才,任务却很重。同时,基础差、底子薄、资金不足致使应用型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校园网的建设和其他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起步得比较晚,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资源都相对比较匮乏。
2.办学理念有待提高。关起门来办学,忽视校内外丰富资源的综合开发及整合优化,往往造成教学资源的大量浪费和低层次重复。整个教学体系相对封闭和单一,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差,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偏低。
3.双师型师资匮乏。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教师整体年轻化,职称结构不合理,教学科研能力较弱,不仅需要自身提高业务素质,同时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实现教师互聘互访、进修深造及基层实践,以弥补师资知识面单一和师资的不足。百色学院外语系目前有教师59人,教授4人,副教授9人,讲师21人,无严格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有3位教师正在接受相关培训。
4.缺乏实践机会,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系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基础上,将语言应用到具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场景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在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中,应当注重和社会实际挂钩,增进与社会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百色学院外语系目前已建有4个实习实训基地,仍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及充分有效地利用。
百色学院作为2006年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存在上述的现实问题并亟待研究和解决。
二、理论依据
1.认知心理学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知理论认为,不同感官的信息符号对于学习者的认知心理刺激是不同的。认知心理学强调大脑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人类与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互动的过程,是认知结构的建构和重构,是寻求知识和信息加工的过程。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引导学习者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主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者应具有高度的“自主建构”意识,重视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为“自主建构”学习提供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形成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学习方式。
2.多模态话语理论。人类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五种感官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来实现与世界的互动。一种感官官能对应一种模态,如果使用两个以上感官或使用同一种感官的多种符号进行互动则被称为多模态,所形成的话语被称为多模态话语。多模态话语互动可以使学习者通过多通道获取信息,在组织教学资源时需要尽力为学习者提供多通道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信息资源,以帮助学习者清晰全面地完成意义的建构。
3.花盆效应。花盆效应是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 Cremin)于1976年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最早提出的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的基本原理之一。花盆作为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生态环境,在空间上有很大局限性,还需要人工为之创造适宜的环境,因此花盆里无法栽出万年松。封闭、半封闭的教育群体或教育系统,使学生脱离现实生活,从书本到书本的模式就会产生花盆效应。学校教育不能脱离现实,教师的教学要给学生思考、探索、实践的机会。
三、外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
1.第一课堂外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课堂讲授的知识应该包括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应用性的技能以及通识性或素质性的知识,因此第一课堂外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主要是课程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第一课堂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讲授型、研讨型、体验式(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到旅行社开展见习、实习)、模拟式(实训室模拟教学与实践)等,构建一个结构优化、有较强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①整合优化课程内容。传统的外语专业,不仅名称上相对笼统,课程内容上也缺乏针对性,仍以纯语言的外语课程为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以实现语言的良好沟通。然而,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外语专业的方向性应该更明确,如翻译方向、商务方向、旅游方向等,同时课程内容应该更丰富,在适当减少纯语言的外语课程基础上,增加实用性专业方向课程,包括专业性的理论知识以及通识性知识等,使学生不仅具备外语听说读写译的技能,也能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促进自身全面发展。②构建外语教学资源库。资源库适应新时代立体化、网络化、个性化外语教学的实际需要,不仅是课堂教材的有力补充,同时也可以服务于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为了提高资源库的利用率和检索使用的便捷性,资源库可以按语种分类,每个语种的教学资源应包括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听说训练、词汇学习、语法讲解、阅读训练、翻译技巧、写作指导;音频、视频资料;英语专业四、八级,大学英语四、六级,TOFEL、雅思等考试题库。③建设相关实训室,如同声传译室、导游实务实训室、商务实务实训室等。将早已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应用于毕业前的实践活动,由于时间间隔较长,如果不对知识进行重新强化,则实践活动往往事倍功半,收效不明显。而通过实训室进行教学和模拟实践,可以使学生将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第一时间学以致用,现学现用,通过模拟的真实情境巩固强化所学知识,提高语言应用技能和专业技能,为今后的实习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④作为民族地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区域特色和学院生源特点,需要编写特色教材服务于第一课堂,如《民族典籍英译技巧》;同时开设相关特色通识选修课,如民族典籍翻译课程,使民族文化走向世界,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第二课堂外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第二课堂包括传统第一课堂外校内其他地方以及校外环境。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是第二课堂外语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目标,主要通过实训平台、实践平台及实践基地的建设来实现。①建设交互式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百色学院目前已有较完善的多媒体语言实验室10间、多媒体教室52间以及校园网站,为学生外语课堂学习与课外自主学习提供平台支持。外语教学资源库属于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自主学习系统。除此之外,平台还应该包括教师管理系统,由教师对学生的相关学习信息进行管理并跟进其学习情况,对其自主学习进行检查;网络互动系统,通过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实现在线学习讨论、答疑解惑、经验分享及作品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②搭建实践平台。依托区域优势,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契机,通过参加翻译志愿服务活动、学科竞赛等真实语境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目前主要的翻译志愿服务活动有: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田阳)―东盟现代农业展示交易会、中国百色乐业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中国平果国际青年男篮四大洲挑战赛、田阳布洛陀文化旅游节、百色・田东芒果文化节等;主要学科竞赛有: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全国高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广西翻译大赛、广西英语戏剧比赛等。同时,组织相关指导老师和参加活动或比赛的学生,将活动或比赛中的常见情境、常用语句、主要禁忌、突况应对、经验教训等形成书面素材,编写培训手册,让更多学生从中受益。③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根据专业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指导学生见习实习,将英语语言技能、相关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熟悉所实习的业务领域,掌握相关专业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毕业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强就业竞争力。
3.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学院办学和人才培养定位,师资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即培养应用能力强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①建设团队。首先,以教研室为载体,积极开展教研室活动。其次,以教改科研项目为载体,积极申报各种项目并通过项目立项组团,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再次,以导师制平台为载体,由副高以上职称的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传、帮、带等形式,带动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促使青年教师更快进步和成熟。②引进人才。对虽已退休却教学热情不减的同行专家、本院其他相关系部或有合作关系的相关院校的优秀同行,通过引进或聘请的方式,扩充和丰富本院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对于专业性、针对性强的理论知识或实践活动,聘请企事业相关人员进行授课并实际指导,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最优结合。③师资培训。积极组织和选派教师参加双师型师资培训,逐步发展壮大双师型师资队伍;积极组织和选派教师到企业锻炼和学习,增强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组织和选派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事业单位开展市场调研,了解专业需求和人才需求,撰写调查报告;积极组织和选派教师到其他高校进修或通过脱产、在职等方式继续学习深造,进一步提升学历和学位,并鼓励教师考取相关专业证书,如口译证、导游证、秘书证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改变传统封闭式的办学理念,实施开放式办学,为适应社会对高等学校熟练掌握外语的专门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合理地利用和整合优化校内外外语教学资源,兼顾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有机结合,打造一支教学过硬、科研能力强、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双师型教师队伍,创建立体化的外语教学资源体系,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和应用型外语专业高级人才,增加就业机会,增强就业竞争力,从而促进学院自身的良性发展,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董小麟,袁长青,刘晓霞.广州大学城外语教学资源共享的实践与探索[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4):97-100.
[2]华文斌.校园网外语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开发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8,(3):132-135.
[3]李红波,刘柳.高校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高教论坛,2004,(4):149-152.
[4]李艳叶.外语教学资源信息化的生态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73-175.
[5]强臻.社会书签对外语教学资源建设的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7):60-63.
[6]魏笑梅.多模态话语理论视角下英语教学资源建设[J].黑龙江教育,2012(6):20-21.
[7]周秀苗.网络视阈下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百色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25-27.
教学资源的整合范文4
1.学科内教材内容的整合
(1)框题内教材内容的整合。在教学实践中,要熟悉课本内容,敢于调整教学内容,按教学内容内在联系大胆调整,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如在《关于世界关的学说》这一框题教学过程中,我对教材的内容作了一个先后秩序的小调整:课本原来先介绍什么是世界观,然后是什么是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包括联系与区别)。但我教学中是介绍完世界观后,接着讲授什么是方法论,顺势也把“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关系讲了。我觉得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记忆相关内容。因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关系密不可分。回头再讲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讲清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观点就自然水落石出,非常清晰了。另外,这节课对另一个知识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也作了个小调整:先介绍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对哲学发展有推动作用;然后再讲授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和反思,因而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另教材中部分哲学原理与相应方法论并不对应,尽管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但毕竟二者还是有着严格区别的。我们不能让学生把世界观与方法论混为一谈。应该让学生把不同的世界观与相应的方法论对照着学习。如教材讲“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后,再集中讲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我认为,虽然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重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尽管同属于两点论和重点论,但二者还是有着严格区别的,它们有自己相应的方法论。在这节课,我是做了调整和补充:把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原理对应抓主要矛盾,统筹兼顾的方法论先讲,然后再讲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原理要求抓本质,不可忽视支流,最后才讲两点论和重点论。因为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两个原理及其方法论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我们应该让学生能区分。
(2)框题间教材内容的整合。新教材是以生活逻辑为基础进行编写。以生活逻辑为主取代过去的理论逻辑为主,这一新课标的理念在平时的教学上我们应该按要求认真落实。但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又要灵活处理好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关系。首先,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框题内容偏多,一课时讲不完;有的上一框题的部分内容与下一框题的部分内容是紧密相连的,此时我觉得应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如在《第九课 矛盾》的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有两个问题,一是矛盾的同一必性和斗争性,二是矛盾的普遍性的特殊性;教学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内容偏多,一课时难以完成。同时矛盾的普遍性的特殊性与下一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紧密相关的,所以可以把“矛盾的普遍性的特殊性”这一问题与下一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起讲,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则单独用一课时讲。
(3)课与课之间教材内容的整合。新课改理念下教学活动要求教师视教材为学习资料,在遵循教材处理“源于教材,以不拘泥于教材,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的总原则前提下,主张因地制宜,因生制宜地对教材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和有效利用。为此,我在重新审视教材的基础上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如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讲的“物质”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但我们教材没有在这里介绍什么是物质和意识,因而不利于学生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个知识点作了处理,就是把第四课第一框题中“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内容提前到这课来讲。通过列举“水果和苹果、香蕉、西瓜”、“动物和猫、狗、牛羊”等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哲学抽象的物质概念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这一处理,既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形象、生动的理解抽象的知识点。
2.科际间教学资源的整合
所谓科际资源整合,主要是指利用政治与语文、历史、地理等科目的密切关联来提高政治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1)政治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资源整合。在政治课教学中,经常使用语文知识,如经常使用文学修辞语言,有利于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深奥的哲理通俗化、把晦涩的理论形象化,以烘托课堂的气氛。如我讲到崇高理想的作用时,用“指南针”“发动机”“风帆”“灯塔”“路标”来形容,这是比喻法。讲“理想”时,我针对班上少数同学提出的“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的观点,我朗诵了著名诗人流沙河的现代诗《理想》。在教学中,若能适度加入唐诗、宋词、文言、警句、成语、俗语等文学鉴赏,并把文学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巧妙地融为一体,能提高审美情趣,烘托课堂气氛,增强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的整合范文5
关键词:高中课堂教学;音乐教学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5-028-2
高中的音乐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全面而优秀的精神品格,从而达到审美的人生境界的主要途径。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许多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高中音乐课只是一门辅助的课程,是为学生在学习主干课程之余调节情绪的。音乐课堂上只要按照课本照本宣科,在音乐课上放放音乐或由学生展示通俗歌喉,仅此而已。这种状况令人担忧。笔者认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元的,但不可否认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当前的音乐教学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整合,处于一种杂乱的状态。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应该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对音乐教学资源的整合进行统一规划,使其遵循统一的开发平台和统一的技术标准,以增强教学资源的通用性、兼容性和共享性。本文认为可以从课程资源、师资队伍、教学方式等三个方面整合,有效开发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资源。
一、积极开发,整合课程资源
课程以资源为支撑,要想高中音乐教学出彩,必须要对现有的潜在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可以说,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开发是高中音乐教学得以深入的保证。实际上,在实践中,笔者发现,音乐教学的资源不仅仅限于教材,更加广阔的资源就在我们生活中。
(一)整合媒体教育资源
媒体教育资源主要指在社会中各种媒体里能够传播的资源。主要包括:电视、广播、书刊、报纸、音响、音像等。阅读可以使人告别心灵的孤独,体味一种独特的快乐。现代传媒业的发达对于人类来说是件幸事,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电视,可以介绍一些好的节目,观看后在课堂上讨论。比如一些经典节目《每日一歌》、《每周一曲》、《星光舞台》等中的歌曲;或一些健康的流行歌曲,或民族民间音乐等等。教师在选择这些资源之时应该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相比较初中生,高中生已逐渐形成音乐审美态度,包括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对音乐作品的评价、音乐表现与音乐创作能力等方面。因此,媒体教育资源只有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并最终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时才有价值。教学中,教师在不伤害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帮助他们分析、欣赏相关音乐资源,使学生逐步认识、体验音乐作品的美、丑,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音乐文化生活,也提高了他们的审美体验能力。
(二)整合社区教育资源
社区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可从事艺术教育的人才资源(如文艺团体的演员,书画院的书画家,少年宫的教师等)、杜区文化艺术组织机构、杜区文化艺术场馆、农村民俗活动等。比如在淮安市耳闻乐见的农村婚礼的吹打音乐、老年秧歌舞音乐等都是我们民族、民间音乐的瑰宝,也是农村音乐课程的资源。整合与开发社区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与社区艺术教育人才建立广泛联系,采用讲座、展演、座谈、组织活动等多种方式,使之参与学校的艺术教育;与社区的艺术组织、机构、博物馆相互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参观社区的艺术展览,参与社区的艺术活动(电影、文娱晚会、庆典活动等)。教师通过紧密地联系生活中常见的音乐进行和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才能适应音乐艺术的规律,使音乐教学收到良好的成效。
(三)整合高中学生资源
在各种课程教学资源中,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便是学生资源。学生的课程教学的主体之一,也是课程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特别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修养,生理、心理的发展正趋于成熟完善,有活力,有创意,求知欲强,悄感丰富,还有较强的参与艺术实践的愿望,如果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和整合,其学生的热情必然高涨,教学效果也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以作品《梁祝》为例,整合利用学生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利用个别学生促进学生与作品之间的整合交流。在笔者所在的班级中,有一个学生能拉小提琴。经过两周的准备,她在课堂上为大家演奏了爱情主题、副部主题,这个效果比听世界一流乐队的演奏好。因为现场的演奏与学生是面对面的情感交流,使其有亲近、亲切感,演奏学生的表情、身体语言、情感投入都使同学的情感产生共鸣。其次,在激发、整合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展开研究型的学习,如一个小组着重对梁祝的传说及社会意义的研究,另一个小组研究本题材的其他艺术表现形式―越剧,还有一个小组研究作曲家、创作背景等,有些小组负责场景的布置……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有的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采访本地剧团,还有更多的学生上网。实践证明,采取此种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学习,激发学生的各项潜能,开拓视野,增强自信,掌握学习方法。
二、相互学习,整合师资队伍
要提高高中音乐教学的水平,关键还是在于音乐教师的素质。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有多方面的途径,对教师进行业务素质培训、引导建立教师自我心理防御机制都是一些较为常见的做法。但是笔者认为,这些都是针对单位教师的一些做法。想要提高整个学校乃至地区的音乐教学水平,必须要引导教师互相学习,整合音乐教师队伍。这就要求一方面学校应该为教师创造条件,为年轻教师提供机会,可以经常地听课、访问,学习老教育家、老教师的先进经验。同时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学习班、研讨会的形式,交流心得,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音乐教师要努力读书,大胆实践,虚心学习,注意总结。在演唱、演奏能力上,教师要坚持练习,稳定地增强音乐表演能力;与此同时,也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教学反思能力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同事间的经验交流对于促进教师的反思是十分有益的,同事之间还可相互交换问题,引发彼此的思考,从而促成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
三、互动开放,整合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往往采取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将课本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诚然,音乐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学基本知识。其中,学生对音符的认知、乐器的操作等不能自发产生,只有依靠灌输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灌输是必须和必要的。灌输并不能成为音乐教学的唯一方式。高中生的音乐认知相对于小学生而言,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其已经掌握一定的音乐基本知识,其音乐感知觉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基于此,采取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效果并不好。笔者认为应该将高中音乐课堂开放到现实的情境中,整合现有的各种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养成主动探究的态度和批判、创新的精神,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具体的实施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进行社会实践
即走出校门深入到社会中去调查、访问、搜集资料。如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淮安传统音乐文化遗产调查》这一课题,学生们“从长辈处口传心授、拜访邻居、社区老人”等这类活动中可以了解到柳琴戏、江苏梆子戏、柳子戏、泗州戏和淮海戏、清淮小曲、海州牌子曲等,一方面增长了音乐知识,扩展了课程资源,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自豪感。
(二)文献资料研究
如可以组织学生研究课题《中外弦乐器的初步比较与研究》,学生们从各种渠道收集整理和分析归纳资料。如到图书馆查资料,购买磁带、CD或从网上搜集相关资料,这些活动是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进行归纳、总结、整理的探究方式,也是一种较为简捷的探究渠道。一方面可以使得课程资源得到扩充,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三)课堂探讨研究
学生们将自己对于音乐知识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展示、解说、介绍,甚至辩论,其特点是互动的,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讨的方式可以是以个人方式提出观点,也可以是以几个人的合作方式、小组方式等。
[参考文献]
[1]哈睿.面向课堂教学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资源整合[J].中国电化教育,2006(6).
教学资源的整合范文6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让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实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小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有效整合的优势
(一)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的整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应致力于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努力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数学、学习有趣的数学、学习鲜活的数学。信息技术形象逼真的屏幕图象和动画,能使呈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就是要改变教师的“满堂灌”现象,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活动中构建知识体系。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为主转向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进行有机整合,运用信息技术,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抽象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的思维经历“抽象―具体―抽象”的过程,逐步实现学生思维特点的顺利转化。
(三)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整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接入网络成为终端之后,既是探视信息海洋的窗口,也是作用于信息海洋的码头。带学生进入网络环境进行教学,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探究空间,也给学生以更多展示个性的机会,因为网络是无边的,网络也是互动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网络,查询资料,以补充课本教材信息的不足,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网上互动交流……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有效整合的有效途径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可以对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融会贯通。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如果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的思维局限了方法,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制分割、结合、移动等多角度相结合的课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知识运用的多样性,保持其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应弥补教材中的不足。
笛Ы滩闹杏行┮求进行实践操作的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空间。实验中,我们利用计算机技术与数学课程资源的整合,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虚拟现实生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学习体验,学会在信息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用数学。从而,使学生主动构筑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统计”和“可能性”,是五年级“虚拟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兴奋不已,极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望,学习热情空前。其间,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个性化思维得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自然而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计算机技术紧密地整合在一起,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应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抽象性、逻样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为主转向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进行有机整合,运用信息技术,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四)信息技术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
设计和运用多媒体课件应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应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教师、学生、多媒体”交互性的活动,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学会动口、动手和动脑来解决问题。必要时可出示一些引导性的图文和动画,也可设置相关的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并不能替代教学环节,要让课堂教学就得更精彩,应把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中的优点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