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的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信息的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信息的特征

地理信息的特征范文1

关键词:铅锌矿;地质特征;物质来源;成矿条件;微量元素;成矿动力背景;秦岭;陕西

0引言

秦岭地处中国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缝合部位,其西端位于甘肃省境内,东段延伸至河南省西部,主于陕西省南部与四川省的交界处,长约1 500 km。本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具有成矿规模大、矿种多、矿床成因复杂、成矿时代跨度大等特征,是中国重要的铅、锌、钼、金、汞、锑、钴、镍等金属的矿产地。

陕西秦岭的铅锌资源十分丰富,矿床规模多以中小型为主,个别达到大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陕西省秦岭共发现矿点以上矿产地(含矿点)80余处[1],主要分布于南秦岭泥盆系地层中,代表性矿床有凤太矿集区中的铅硐山铅锌矿和八方山铅锌矿、山柞矿集区的桐木沟铅锌矿和银硐子银铅锌矿、镇旬矿集区的锡铜沟铅锌矿,其次分布于旬北盆地志留系地层中,以泗人沟铅锌矿为代表。近年来,在扬子地台北缘震旦系地层中发现了马元铅锌矿床[2],在奥陶系、侏罗系、白垩系地层中也发现了铅锌矿点。

20世纪50年代后,陕西省地质矿产开发局对该区进行了1∶200 000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普查。进入80年代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陕西省地质矿产开发局以及“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在陕西秦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34]。薛杉等对陕西铅锌矿进行了矿床成因研究[56];贾润幸等对陕西典型铅锌矿床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714];赵国斌等对陕西铅锌矿床进行了分布特征和成矿规律等研究[1519]。在全面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对不同矿集区内铅锌矿床的成因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系统总结,对成矿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探讨。

1矿集区的成矿背景

陕西铅锌矿集区位于南秦岭海西―印支褶皱带。根据大地构造单元和铅锌矿产的空间分布,将其划分为4个矿集区,分别为凤太矿集区、山柞矿集区、镇旬矿集区以及马元矿集区(图1[19])。这些矿集区集中了陕西主要的大中型铅锌矿床,如马元铅锌矿床、铅硐山铅锌矿床、桐木沟铅锌矿床等。矿床类型以热水喷流沉积型(SEDEX型)和密西西比河谷型(MVT型)为主。

1.1凤太矿集区

凤太矿集区南北两侧均被区域性大断裂所限制,北侧限于走向近东西的凤县―山阳断裂,南侧限于走向近东西的酒奠梁―王家院断裂,向东延伸并入江口―镇安―板岩镇断裂中,北东向、南东向分别被太白花岗岩基、华阳岩体切割[1921]。该区控制了铅硐山、二里河―八方山、银母寺、峰崖等一批大中型铅锌矿床。该矿集区矿体产于3个不同的层位,大部分矿体赋存在与星红铺组接触处的古道岭组顶部硅岩中,在古道岭组上部的结晶灰岩中也有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与围岩整合产出,还有少量矿体赋存在星红铺组千枚岩与灰岩透镜体的接触处。

1.2山柞矿集区

山柞矿集区位于柞水断陷盆地内,北侧限于商丹大断裂,南侧限于山阳大断裂。断裂两侧有一系列基性―超基性岩体和中酸性岩体侵入。盆地内褶皱构造以北西向的线形褶皱为主,主要为营盘―二峪河―过风楼复向斜及其两侧的2个大背斜[18]。矿体主要赋存于泥盆系青石垭组下段的深灰色绢云千枚岩及其上段的绢云结晶灰岩中。本区已经发现银硐子铅锌银矿床、桐木沟铅锌矿床以及小河口和黑沟等铅锌矿床,均为典型的热水喷流沉积型矿床。

矿床产地:1-银洞梁;2-手搬崖;3-峰崖;4-铅硐山;5-长沟;6-八方山;7-银母寺;8-王家楞;9-银硐子;10-黑沟;11-桐木沟;12-银洞沟;13-锡铜沟;14-月西;15-大黑山;16-大岭;17-赵家庄;18-泗人沟;19-关子沟;20-南沙沟;21-山西沟;22-马元

1.3镇旬矿集区

镇旬矿集区内褶皱和主干断裂均呈东西向或者近东西向延伸,北侧限于镇安―板岩镇断裂,南以旬阳志留系与泥盆系不整合面为界限,总体为一大复式向斜带,主要包括2个构造单元,即金鸡岭复向斜和南羊山向斜。区内铅锌矿床分别赋存于泥盆系和志留系地层中。矿体在泥盆系地层中主要位于大枫沟组上段的泥质灰岩和生物灰岩中,代表性矿床有锡铜沟铅锌矿床;在志留系地层中,含矿层位集中于双河镇组和下志留统梅子垭组中,代表性矿床有泗人沟、关子沟、南沙沟等中型铅锌矿床,近几年还发现了黄石板、周家沟、大磨沟等矿床(点)。

1.4马元矿集区

马元铅锌矿集区位于扬子陆块北缘汉南地块,北侧限于勉县―洋县―镇巴弧形断裂带。区内构造总体上为一大型穹窿构造,由前震旦纪形成的结晶基底和震旦纪以来的沉积盖层组成双层结构。基底由新元古代火地垭群及澄江期中酸入岩等组成。盖层由上震旦统―下寒武统碳酸盐岩碎屑岩系组成。矿体主要赋存在上震旦统灯影组角砾状白云岩中。

2矿床主要成因类型及特征

秦岭铅锌矿床的成因类型主要以SEDEX型和MVT型为主,大部分矿床受到后期不同程度的改造[2223]。其中,SEDEX型矿床储量占全省储量的80%以上,主要赋矿地层为泥盆系,部分产出于旬北盆地南缘志留系地层中;MVT型铅锌矿床目前只在扬子板块北部陕西省南郑县马元地区碑坝隆起翼部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发现,以马元铅锌矿为代表。不同矿集区不同时代的典型矿床特征见表1。

2.1热水喷流沉积型矿床

陕西秦岭SEDEX型矿床分布较为广泛,在各个矿集区均有一批大中型铅锌矿床产出。笔者以各个矿集区内的典型矿床为例进行说明。

(1)凤太矿集区铅硐山铅锌矿床:

铅硐山铅锌矿床(图2[18])的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水柏沟―铅硐山复式背斜西部倾伏端的南分支――铅硐山倒转背斜中[18],受背斜控制明显。背斜的鞍部、倒转翼及其倾伏端是矿化最富集、矿体厚度最大的部位。

该矿层位于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生物微晶灰岩和星红铺组千枚岩之间。矿体以整合的鞍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其中,主矿体已控制延长1 067 m,平均厚36 m,延深454 m[18]。矿石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含少量黄铜矿和毒砂;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和铁白云石,含少量方解石和重晶石。矿石结构包括它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交代溶蚀结构以及

矿集区带马元矿集区凤太矿集区山柞矿集区镇旬矿集区

主要矿床马元(大型)银洞梁(大型)、铅硐山(大型)、八方山(中型)、峰崖(中型)、手搬崖(中型)、 银母寺(小型)银硐子(中型)、桐木沟(中型)、黑沟(小型)南沙沟(大型)、黄石板(中型)、锡铜沟(中型)、泗人沟(中型)、关子沟(中型)、红土坡(中型)、韩氏沟(中型)

典型矿床马元铅硐山桐木沟泗人沟锡铜沟

大地构造位置扬子板块北部碑坝古陆核活化杂岩区铅硐山―水柏沟复式背斜西部倾伏端南秦岭礼县―柞水华力西褶皱带东段南秦岭印支褶皱带与北大巴山褶皱造山带衔接部北缘岷县―两当―镇安大断裂南侧,羊山复向斜西部

赋矿地层震旦系泥盆系泥盆系志留系泥盆系

矿床类型MVT型SEDEX型SEDEX型SEDEX型SEDEX型

容矿岩石主要赋存于角砾状白云岩中生物微晶灰岩、生物礁灰岩、绢云千枚岩、铁白云石千枚岩绢云千枚岩,黑云角岩和黑云方柱角岩粉砂质千枚岩,灰色生物碎屑灰岩、粉砂岩生物碎屑灰岩、生物礁灰岩、白云质灰岩

矿体产出方式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呈鞍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呈层状、纹层状产出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呈板状、透镜状、脉状切层产出

主要矿物组合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辉银矿白云石方解石重晶石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石英方解石铁白云石重晶石闪锌矿黄铁矿方铅矿磁黄铁矿方解石石英钠长石绢云母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白云石方解石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黝铜矿石英方解石绢云母白云母

特征矿石构造以角砾状构造为主,局部为块状构造、脉状构造、网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团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千枚状构造、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斑杂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块状构造

围岩蚀变白云岩化、弱硅化、重晶石化、碳化硅化、重晶石化、铁白云石化钠长石化、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重晶石化

铅锌含量Zn为1.05%~1082%,平均4.03%;Pb为055%~7.54%,平均2.23%Pb为1.07%;Zn为768%Zn为0.5%~10.0%,平均13.41%;Pb为100%~4.00%Zn为1.37%~36.0%,平均5.36%;Pb为067%~5.68%,平均0.37%Zn为0.46%~6.18%,平均3.34%;Pb为029%~100%,平均0.89%

资料来源文献[24]文献[19]文献[19]文献[25]文献[18]

假象、包含、共边结构等;构造主要有角砾状、条带状及团块状。其围岩发生硅化、重晶石化、铁白云石化。矿石的有用组分为Pb、Zn;Pb的平均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173%,Zn为768%,Pb与Zn的平均含量比值为0.23。

(2)山柞矿集区桐木沟铅锌矿床:

桐木沟铅锌矿床位于南秦岭礼县―柞水华力西褶皱带东段的葛条坪―马鹿坪向斜北翼(图3)。区域构造线呈近东西向,岩石区域变质程度低,岩浆活动不显著。

该矿体主要位于中泥盆统青石垭组下段的绢云千枚岩、黑云角岩和黑云方柱角岩中。目前,已圈出锌矿体8个,铅矿体1个。其中1号主矿体锌储量占矿床总储量的96%,与围岩整合产出,已控制延长1 380 m,斜深499 m。矿石矿物较为简单,金属矿物主要为闪锌矿和黄铁矿,方铅矿、磁黄铁矿次之;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石英、绢云母等。矿物常呈细粒它形结构、交代结构、碎斑状结构等;构造主要有条带状、层纹状、角砾状构造。与成矿有关的蚀变主要为钠长石化、黄铁矿化、毒砂化[19,26]。矿石的有用组分为Pb、Zn;Pb含量为10%~40%,Zn为05%~100%,最大值达1644%,平均为284%。

1-下石炭统二峪河组千枚岩;2-上泥盆统下东沟组千枚岩夹大理岩;3-中泥盆统青石垭组上段二层绢云板岩;4-中泥盆统青石垭组上段一层钙质板岩;5-中泥盆统青石垭组下段绢云千枚岩、黑云角岩和黑云方柱角岩;6-中泥盆统池沟组上段长英角岩、大理岩;7-中泥盆统池沟组中段黑云角岩、粉砂岩;8-角砾岩;9-断层;10-矿体;11-地质界线

(3) 镇旬矿集区泗人沟铅锌矿床:

泗人沟铅锌矿床位于北大巴山造山带与南秦岭印支造山带的缝合部北缘[8],即扬子板块北部活动大陆边缘裂陷沉积盆地东段,镇旬古生代沉积盆地的南缘。该区地层经受过浅变质作用[27],变质程度一般仅达低绿片岩相。

该矿体主要赋存于中志留统双河镇组地层中,容矿岩石主要为灰绿―灰色粉砂质千枚岩、生物碎屑灰岩,局部夹砂质条带。经勘探,圈出3个矿体,其中Ⅰ号矿体为其主矿体,长1 800 m,控制延深460 m[28],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受层间破碎带控制。矿石矿物以闪锌矿和方铅矿为主,含黄铜矿;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绢云母、绿泥石、白云石、方解石次之。矿石结构主要有不等粒晶粒结构、胶状结构等;矿石构造为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其次有千枚状构造、脉状构造。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Pb含量为067%~568%,Zn为137%~360%[25,29]。

2.2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

该类矿床以马元铅锌矿为代表(图4[11])。矿床位于扬子地台北缘碑坝隆起东南缘一带。矿化带长大于60 km,宽10~200 m,可分为南、东、北3个铅锌矿化带,已圈出40余条铅锌矿体,赋矿地层为震旦系灯影组角砾状白云岩中。矿体长100~2 560 m,厚08~3253 m。锌含量为105%~1082%,铅为055%~754%。该矿床矿石矿物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含少量黄铁矿、辉银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重晶石次之。矿石构造以角砾状结构为主,角砾多为白云岩,局部为块状、脉状。矿石结构以中―细粒结构为主。该成矿带受地层层位控制,具有形成超大型矿床的前景[12,24]。

3讨论

3.1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大量统计的基础上,笔者总结了四大矿集区典型铅锌矿床铅锌元素背景值和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2~5、图5~7)。

从表2可以看出,在凤太矿集区,泥盆系星红铺组和古道岭组地层中Pb、Zn平均含量均比地壳克拉克值高,可能为该区铅锌矿床提供了部分金属来源。在山柞矿集区,泥盆系青石垭组地层中Pb、Zn含量背景值分别为7.3×10-6、60×10-6,池沟组地层中Pb、Zn背景值分别为208×10-6、86×10-6,基本都低于地壳克拉克值,显然泥盆系不是矿源层。在镇旬矿集区志留系双河镇组地层中,Pb、Zn平均含量分别为1382×10-6、139.24×10-6;在梅子垭组地层中,Pb、Zn平均含量分别为24.1×10-6、117.4×10-6,均高于地壳Pb、Zn的克拉克值,暗示志留系地层可能为成矿元素Pb、Zn的来源之一。在马元矿集区,赋矿地层灯影组中Pb、Zn平均含量

分别为12×10-6、71×10-6,均低于地壳Pb、Zn克拉克值,但是在灯影组下部基底岩系火地垭群和澄江期花岗岩中,Pb、Zn平均含量为地壳Pb、Zn克拉克值的5倍左右,说明火地垭群和澄江期花岗岩可能为成矿元素的主要来源之一[24]。

硫同位素变化范围相对较大,暗示本区硫化物中硫的来源不是单一的,而很可能是来自当时海水硫酸盐的还原硫与深部硫的混合源。山柞矿集区桐木沟、银硐子矿床的δ(34S)变化范围很大,为(-19~251)×10-3上述4个矿集区的硫同位素研究表明,陕西铅锌矿床硫的主要来源为海水硫酸盐。

(3)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铅储库可分为4种:地幔、造山带、下地壳和上地壳。其中,造山带铅可视为地幔和地壳混合的结果。从图6(a)可以看出,四大矿集区典型铅锌矿床的铅同位素投点大部分都落在造山带演化线左侧附近。

以看出,投点大部分都落在上地壳和造山带演化线附近,表明该区铅锌矿床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但以壳源为主。

(4)利用Sheppard的氢氧同位素图解,对各铅锌矿集区典型铅锌矿床的氢氧同位素值(表5)进行投点(图7)。结果表明:凤太矿集区八方山铅锌矿的1个投点落在雨水线上,其余投点均与其呈水平方向排列,铅硐山的投点也均落在雨水线和变质水之间,成矿热液可能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并混入了变质水;山柞矿集区桐木沟锌矿床只有2个样品点落入岩浆水的下方,可能代表封存的海水或建造水,其他点均落在岩浆水附近,可能为封存海水与岩浆水的混合水[29]。银硐子矿床的投影点落入变质水附近,成矿热液可能主要来自于变质水。在镇旬矿集区中,投点基本上都落入原生岩浆水区域内或其附近,而在本区基本没有岩浆活动,因此其合理解释是成矿热液可能来自于深部封存的变质流体[28]。李厚民等测得马元铅锌矿石石英包裹体中水的氢同位素组成δ(D)为(-113~-92)×10-3,落入大气降水δ(D)((-200~20)×10-3)变化范围内,而与变质水和岩浆水相差较大。因此,马元铅锌矿的成矿热液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11]。

3.2成矿盆地和成矿条件研究

硫同位素研究表明,陕西铅锌矿集区铅锌矿床中的硫主要来源于海水硫酸盐。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特征与成矿盆地类型密切相关。在封闭盆地中,海水硫酸盐被还原后得不到充分补充,使得还原形成的硫化物中具有偏富重硫的特征。而在开放盆地中,硫酸盐被还原后有充分的外来物质加入,使得还原形成的硫化物中δ(34S)接近于0。在封闭和开放交替变化的盆地中,经过海水硫酸盐还原形成的硫化物中δ(34S)变化范围较大,一般可以从负值变化到较高的正值[17]。

在凤太矿集区,硫化物δ(34S)为(0.6~12.2)×10-3,反映了当时凤太成矿盆地的封闭程度相对较低,可能属于半封闭―半开放盆地。在山柞矿集区,硫化物中δ(34S)大部分为(11.0~21.0)×10-3,明显富集重硫,反映了成矿期矿集区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镇旬矿集区志留纪形成的泗人沟、南沙沟和黄石板矿床中,δ(34S)为(-9.81~14.31)×10-3,变化范围较大,而泥盆纪形成的锡铜沟矿床的δ(34S)明显偏高,且分布集中,说明镇旬矿集区在志留纪时是一个开放和封闭交替变化的海盆,而在泥盆纪时变为一个封闭的海盆。在马元铅锌矿集区,δ(34S)变化范围较小,且均值达到1563×10-3,说明马元铅锌矿集区在成矿时为一个封闭的海盆。

3.3微量元素指示意义

Cd、Ge、Ga、In元素的晶体化学性质与Zn相似,因此在成矿过程中经常以类质同象的形式替换闪锌矿中的Zn而进入晶格。高温条件下,类质同象替代容易进行,因此在高温时In在闪锌矿中富集。而Cd、Ga在高温条件下具有亲石性,在中―低温条件下具有亲硫性。Ge在高温、中―低温时分别以Ge4+和Ge2+状态存在。在低温条件下,Cd、Ge、Ga在闪锌矿中相对富集[18]。因此,在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与岩浆热液作用和火山热液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闪锌矿富In,而Cd、Ge、Ga含量较低;在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层控型铅锌矿床闪锌矿富Cd、Ge、Ga,而In含量较低。在黄铁矿中,Co、Ni的含量对矿床成因也具有指示意义。在高温条件下,Co的晶胞系数比Ni小,因此Co比Ni优先进入黄铁矿晶格,使黄铁矿相对富集Co;相反,在低温条件下,黄铁矿中则相对富集Ni。韩照信等统计了这2类矿床闪锌矿、黄铁矿中微量元素含量(表6),通过其给出的值可以大致判别矿床的成因类型。

表6 陕西秦岭典型铅锌矿床闪锌矿和黄铁矿中微量元素和分散元素组成

Tab.6Compositions of Trace and Dispersed Elements in Sphalerite and Pyrite from Typical PbZn Deposits of Qinling, Shaanxi

矿床锡铜沟八方山铅硐山桐木沟马元层控型热液型

矿物闪锌矿黄铁矿闪锌矿黄铁矿闪锌矿黄铁矿闪锌矿黄铁矿闪锌矿

样品数量1811551041585

w(Co)/10-65.0248.0124.2

w(Ni)/10-646.05 300.0223.1

w(Zn)/10-262.5759.2560.9459.5963.84

w(Cd)/10-20.290 00.120 00.230 00.190 00.399 8

w(Ge)/10-672.47.032.01.9472.5>10.0

w(Ga)/10-6253.828.028.44.9>30.0

w(In)/10-69.301.304.3013.3018.0030.00

w(Ga)/w(In)27.3021.506.600.37>1.00

w(Ge)/w(In)7.785.387.440.1426.25>1.00

w(Zn)/w(Cd)218519305311160>300

w(Co)/w(Ni)0.110.471.180.551.011.50

资料来源文献[18] 文献[19]本文文献[37]文献[38]

注:w(・)为元素的质量分数。

从表6可以看出,在凤太矿集区中,铅硐山和二里河矿床闪锌矿中微量元素的各项值基本在层型铅锌矿床范围之内,说明该区铅锌矿床主要为层控型铅锌矿床,几乎不受后期岩浆热液或者火山热液活动的影响。山柞矿集区的桐木沟矿床w(In)、w(Zn)/w(Cd)落入层控铅锌矿床范围内,但是w(Ge)、w(Ga)/w(In)在热液型铅锌矿床范围内,笔者认为该矿床为层控型,但是可能受到火山热液的改造。在该区矿体的围岩中发现了凝灰质物质,与上述结论吻合[38]。在镇旬矿集区中,锡铜沟矿床各项值均与层控型矿床的值接近。根据闪锌矿中微量元素反映的信息,暗示锡铜沟矿床成因类型为层控型。马元矿集区中,除w(Zn)/w(Cd)属于热液型矿床外,其他各项指标均在层控型矿床指标范围之内,因此,笔者认为马元铅锌矿床为层控型,侯满堂等将本区矿床归为MVT型[24],佐证了笔者的结论。

在各矿集区内,典型铅锌矿床中黄铁矿的w(Co)/w(Ni)均小于15,落入层控型矿床范围之内,与闪锌矿中通过微量元素含量得出的结论一致,表明本区铅锌矿床主要为层控型,几乎不受后期热液的影响。

3.4铅锌矿成矿动力学背景

陕西秦岭铅锌矿床成矿时代主要集中于泥盆纪、志留纪和震旦纪。区域动力学背景的不同,造成了铅锌矿床成矿时代的差异[3941]。秦岭地区大规模的碰撞造山活动主要集中在晋宁期、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印支期,每次的碰撞过程都伴随着壳幔物质的相互作用。在2次碰撞造山过程之间的相对稳定时期,开始了新的陆内沉积演化,此时陆壳进入松弛阶段,形成新的开裂,并伴随着大规模的滑脱、推覆和断陷。

晋宁运动(800 Ma)之后,南秦岭与扬子板块北缘连为一体,属于扬子板块北部的被动大陆边缘部分,但是南秦岭和北秦岭仍处于扩张分离阶段[42]。寒武纪中晚期,扬子板块北缘汉南地块基底隆升使震旦系灯影组地层和下寒武统郭家坝组地层抬升,在灯影组白云岩中发生层间滑脱形成角砾岩带。加里东运动早期,成矿流体在构造运动的驱动下上升至浅部角砾岩带中充填交代成矿。典型矿床有位于震旦纪灯影组地层中的马元铅锌矿床。李厚民等测定其闪锌矿RbSr等时线年龄为(482±12)Ma,处于早奥陶世[11,4346]。

加里东运动晚期―海西运动早期(约405 Ma),扬子陆块和华北板块背向移动[47],勉略洋盆打开,属于扬子板块北缘的南秦岭被动分离出来,变为秦岭微板块,形成了扬子板块沿着勉略带、秦岭微板块沿着商丹带依次俯冲的大地构造格局。秦岭微板块由于受俯冲作用的影响,其内部扩张裂陷,形成构造裂陷带。这些裂陷控制了3个成矿海盆,即凤太、山柞、镇旬海盆的形成。镇旬海盆在志留纪底部沉积柱中的地层水受地热异常影响变热,盐度和酸度增高,在对流循环过程中溶解了地层和围岩中的成矿元素形成含矿热卤水,同时海盆边缘同生断裂活动为含矿热卤水运移提供了上升和喷溢的通道,卤水随断裂通道进入海底,形成海底卤水层。当地质环境发生改变时,与海水混合形成了热水喷流沉积的铅锌矿胚[32,48]。志留纪末期,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初步拼接,并发生碰撞造山,秦岭海盆消失,旬阳地区发生抬升,并伴随着扩张裂陷活动。志留纪末到泥盆纪初,两板块背向移动,造成其拉张变薄,再次发生海侵[47],这时镇旬海盆是广阔的浅海。在镇旬海盆南部,同生断裂活动导致热卤水再次发生喷流沉积作用,形成具有工业意义的矿床[27];典型矿床有泗人沟矿床、南沙沟矿床。而凤太、山柞海盆直到中泥盆世末期(约370 Ma),盆地边缘同生断裂的开启程度变高,含矿热卤水才开始了大规模喷溢[19,32],如银硐子矿床中热水沉积作用形成的钠长石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364.9±109)Ma。热液在向上运移过程中,从深部萃取的成矿物质部分沿着围岩裂隙进行充填交代形成交切矿体,大部分成矿物质随着热液沿断裂溢出海底后又发生运移,在有利的环境中沉积形成铅锌矿床或矿胚。典型矿床有山柞盆地的银硐子矿床, 铅硐山、八方山、银母寺等矿床在此时形成矿胚,只有在局部地段富集成矿。从晚泥盆世(约378 Ma)开始,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发生初步的拼接。

印支期(230 Ma)开始,在南北向挤压应力的持续作用下,两大板块发生大规模的碰撞造山运动。秦岭地区海相沉积历史彻底结束,开始了陆内俯冲构造活动,发育大量的走滑、断陷、推覆和逆冲等构造形式[49],导致板块深部熔融体上升、侵入。如二里河铅锌矿床中闪长玢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14±2)Ma[10],柞水二长闪长花岗岩岩体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2136±18)Ma[50],但是这些岩体并未对铅锌矿床的形成产生直接影响。而推覆构造对印支期前形成的铅锌矿床或矿胚进行了改造,引起成矿物质的活化转移,导致矿层重复叠置、加厚和变富等,形成具有工业意义的矿床。典型矿床有凤太矿集区的铅硐山、八方山、银母寺矿床,镇旬矿集区的锡铜沟、泗人沟矿床以及山柞矿集区的桐木沟矿床等。

燕山期(195 Ma)开始,秦岭发生全面的陆陆碰撞造山活动,形成板块的俯冲碰撞造山带,并伴随着中酸性岩浆上侵。由于该时期热流值极小,各铅锌矿床基本没有成矿组分的带入带出变化[18]。铅锌矿床受到构造挤压作用,发生了部分位移,使得各矿床最终就位。

4结语

(1)陕西秦岭铅锌矿成矿时代主要集中于泥盆纪、志留纪和震旦纪。按大地构造位置和铅锌矿产的分布,将陕西分为4个矿集区:凤太矿集区、山柞矿集区、镇旬矿集区、马元矿集区。

(2)陕西秦岭铅锌矿床的成因类型主要为热水喷流沉积型和密西西比河谷型。闪锌矿和黄铁矿中微量元素研究也表明,本区铅锌矿床类型主要为层控型,而非热液型。

(3)陕西秦岭铅锌矿床硫、铅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中硫主要来自于海水硫酸盐;矿石铅主要来自于上地壳。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热液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4)凤太矿集区在成矿时为一半封闭―半开放的盆地,山柞矿集区和马元矿集区在成矿时为封闭的海盆,镇旬矿集区在志留纪时是一个开放和封闭交替变化的海盆,而在泥盆纪时已变为一个封闭的海盆。

(5)区域构造背景研究表明,马元铅锌矿集区形成于晋宁运动后扬子板块北缘所处的伸展环境。凤太铅锌矿集区、山柞铅锌矿集区、镇旬铅锌矿集区大规模的成矿作用形成于晚古生代扬子板块和秦岭微板块分别沿勉略带和商丹带俯冲形成的陆壳伸展扩张环境。[KH*2D]

参考文献:

References:[KH*2D]

[1]齐文,侯满堂.陕西铅锌矿类型及其找矿方向[J].陕西地质,2005,23(2):120.

QI Wen,HOU Mantang.Types and Prospecting Trend of Lead and Zinc Ores in Shaanxi Province[J].Geology of Shaanxi,2005,23(2):120.

[2]李厚民,王登红,张长青,等.陕西几类重要铅锌矿床的矿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J].矿床地质,2009,28(4):434448.

LI Houmin,WANG Denghong,ZHANG Changqing,et al.Characteristics of Trace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in Minerals from Some Typical Leadzinc Deposits of Shaanxi Province[J].Mineral Deposits,2009,28(4):434448.

[3]许寻会,胡希有,王海岗.陕西镇安枇库沟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西北地质,2012,45(3):109115.

XU Xunhui,HU Xiyou,WANG Haigang.Geological Feature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Pikugou Leadzinc Ore in Zhenan County, Shaanxi[J].Northwestern Geology,2012,45(3):109115.

[4]骆必继,张宏飞,肖尊奇.西秦岭印支早期美武岩体的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J].地学前缘,2012,19(3):199213.

LUO Biji,ZHANG Hongfei,XIAO Zunqi.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the Early Indosinian Meiwu Pluton in West Qinling,Central China[J].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2,19(3):199213.

[5]薛杉.旬北盆地中部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初探[D].西安:长安大学,2008.

XUE Shan.A Study o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eformation Type of PbZn Deposit in the Central Part of Xunbei Basin[D].Xian:Changan University,2008.

[6]杨兴科.秦岭凤太地区铅硐山铅锌矿床成因评述[J].西北地质,1991,12(4):5255.

YANG Xingke.Discussion on Leadzinc Deposit Genesis of Qiantongshan in Fengtai Area of Qinling Mountains[J].Northwestern Geology,1991,12(4):5255.

[7]贾润幸,郭键,赫英,等.秦岭凤太成矿区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J].中国地质,2004,31(2):192198.

JIA Runxing,GUO Jian,HE Ying,et al.Ore Fluid Geochemistry of Gold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the Fengtai Ore District,Qinling Mountains[J].Geology in China,2004,31(2):192198.

[8]方维萱.柞水银硐子特大型银多金属矿床矿物地球化学研究[J].矿物学报,1999,19(3):349357.

FANG Weixuan.Mineral Geochemistry of a Superlarge Silverpolymetallic Deposit in Yindongzi,Zhashui County,Shaanxi Province[J].Acta Mineralogica Sinica,1999,19(3):349357.

[9]杨耀民,方维萱.大西沟―银硐子超大型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成矿堆积环境及成矿作用多阶段性[J].西北地质科学,2000,21(1):5361.

YANG Yaomin,FANG Weixuan.Sources of Mineralization Constituents and Accumulation Environment of Oreforming in DaxigouYindongzi Sideritesilver Polymetallic Superlarge Ore Deposit[J].Northwest Geoscience,2000,21(1):5361.

[10]王瑞廷,李芳林,陈二虎,等.陕西凤县八方山―二里河大型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J].岩石学报,2011,27(3):779793.

WANG Ruiting,LI Fanglin,CHEN Erhu,et al.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Prediction of the BafangshanErlihe Large Leadzinc Ore Deposit,Feng County,Shaanxi Province[J].Acta Petrologica Sinica,2011,27(3):779793.

[11]李厚民,陈毓川,王登红,等.陕西南郑地区马元锌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时代[J].地质通报,2007,26(5):546552.

LI Houmin,CHEN Yuchuan,WANG Denghong,et al.Geochemistry and Mineralization age of the Mayuan Zinc Ddeposit,Nanzheng,Southern Shaanxi[J].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2007,26(5):546552.

[12]王晓虎,薛春纪,李智明,等.扬子陆块北缘马元铅锌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J].矿床地质,2008,27(1):3748.

WANG Xiaohu,XUE Chunji,LI Zhiming,et al.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yuan PbZn Ore Deposit on Northern Margin of Yangtze Landmass[J].Mineral Deposits,2008,27(1):3748.

[13]张海,何明友,李方林,等.陕西凤县二里河喷流沉积型铅锌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证据[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1,33(1):6469.

ZHANG Hai,HE Mingyou,LI Fanglin,et al.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Evidence of the Erlihe SEDEX PbZn Deposit in Fengxian,Shaanxi[J].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vironment,2011,33(1):6469.

[14]韩金生,姚军明,邓小华.东秦岭沙沟银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的锶同位素约束[J].岩石学报,2013,29(1):1826.

HAN Jinsheng,YAO Junming,DENG Xiaohua.Srisotope Constraint on the Source of the Fluids Forming the Shagou AgPbZn Deposit,Eastern Qinling Orogen[J].Acta Petrologica Sinica,2013,29(1):1826.

[15]赵国斌.旬北地区志留系铅锌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D].西安:长安大学,2005.

ZHAO Guobin.Metallogenic Law and Exploration Direction of Silurian Leadzinc Deposits in the Northern of Xunyang County[D].Xian:Changan University,2005.

[16]李智明.扬子北缘及周边地区铅锌成矿作用与找矿方向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7.

LI Zhiming.The Study on Mineraliation of Leadzinc Deposits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 in Northern Margin and Surrounding Area of the Yangtze Platform,China[D].Xian:Changan University,2007.

[17]隗合明.秦岭凤太铅锌矿田的海底喷气成矿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J].地质论评,1990,36(5):394403.

WEI Heming.The Submarine Exhalative Mineralization Types and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the Fengtai PbZn Ore Field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J].Geological Review,1990,36(5):394403.

[18]王集磊,何伯墀,李健中,等.中国秦岭型铅锌矿床[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WANG Jilei,HE Bochi,LI Jianzhong,et al.Qinlingtype Leadzinc Deposits in China[M].Beij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1996.

[19]祁思敬,李英.秦岭泥盆系铅锌成矿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QI Sijing,LI Ying.Leadzinc Metallogenic Belt of Devonian System in Qinling Mountains[M].Beij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1993.

[20]李红中,周永章,杨志军,等.秦岭造山带西段八方山―二里河地区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09,25(11):30943102.

LI Hongzhong,ZHOU Yongzhang,YANG Zhijun,et al.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Cherts from BafangshanErlihe Area in Western Qinling Orogen[J].Acta Petrologica Sinica,2009,25(11):30943102.

[21]李红中,周永章,杨志军,等.西秦岭八方山―二里河PbZn矿区硅质岩的微区成分特征及演化[J].地学前缘,2010,17(4):290298.

LI Hongzhong,ZHOU Yongzhang,YANG Zhijun,et al.A Study of Microarea Com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volution of Cherts from BafangshangErlihe PbZn Ore Deposit in Western Qinling Orogen[J].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0,17(4):290298.

[22]曹纪虎,向世红,薛春纪,等.豫西南周庄铅锌银矿床地质和成矿流体地球化学[J].地学前缘,2011,18(5):159171.

CAO Jihu,XIANG Shihong,XUE Chunji,et al.Ore Geology and Oreforming Fluid Geochemistry of Zhouzhuang AgPbZn Deposit, Southwestern Henan Province[J].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1,18(5):159171.

[23]王国芝,刘树根,陈翠华,等.四川盆地东南缘河坝MVT铅锌矿与古油气藏的成生关系[J].地学前缘,2013,20(1):107116.

WANG Guozhi,LIU Shugen,CHEN Cuihua,et al.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MVT PbZn Deposits and Paleooil/Gas Reservoirs at Heba, Southeastern Sichuan Basin[J].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3,20(1):107116.

[24]侯满堂,王党国,邓胜波,等.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矿床类型[J].西北地质,2007,40(1):4260.

HOU Mantang,WANG Dangguo,DENG Shengbo,et al.Geology and Genesis of the Mayuan Leadzinc Mineralization Belt in Shaanxi Province[J].Northwestern Geology,2007,40(1):4260.

[25]侯满堂,唐永忠,王党国.旬阳地区志留系铅锌矿成矿时代探讨[J].陕西地质,2006,24(2):17.

HOU Mantang,TANG Yongzhong,WANG Dangguo.The Metallogenetic Epoch of Silurian Leadzinc Mineralization in Xunyang District[J].Geology of Shaanxi,2006,24(2):17.

[26]马国良.桐木沟热水沉积铅锌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J].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93,15(4):103107.

MA Guoliang.Isotopic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ongmugou Hot Water Sedimentary PbZn Deposit in East Qinling[J].Journal of Xian College of Geology,1993,15(4):103107.

[27]朱华平,张德全.从南沙沟铅锌矿床地质特征讨论秦岭志留系铅锌矿的找矿前景[J].矿床地质,2002,21(增):557560.

ZHU Huaping,ZHANG Dequan.Discussion About Exploration Direction of Silurian Leadzinc Mineralization in Qinling According to Some Geological Features of Nanshagou Leadzinc Deposit[J].Mineral Deposits,2002,21(S):557560.

[28]朱华平,张德全.陕西南秦岭志留系中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地质找矿论丛,2004,19(2):7682.

ZHU Huaping,ZHANG Dequan.Research on Ge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Silurian Clastic Rockbearing Leadzinc Deposit in Southern Qinling[J].Contributions to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Research,2004,19(2):7682.

[29]朱华平.柞山地区铜锌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D].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2004.

ZHU Huaping.Geology and Geochemistry for Copper and Zinc Deposits of ZhashuiShanyang Area[D].Beijing: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2004.

[30]韩吟文,马振东,张宏飞,等.地球化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HAN Yinwen,MA Zhendong,ZHANG Hongfei,et al.Geochemistry[M].Beij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2003.

[31]李延河,蒋少涌,薛春纪.秦岭凤太矿田与柞山矿田成矿条件及环境的对比研究[J].矿床地质,1997,16(2):171180.

LI Yanhe,JIANG Shaoyong,XUE Chunji.A Comparative Study of Oreforming Environments and Conditions in FengTai and ZhaShan Orefields,Qinling Mountains[J].Mineral Deposits,1997,16(2):171180.

[32]马国良.陕西桐木沟锌矿床中沉积喷气成矿作用的早期产物――钠长角砾岩[J].西北地质,1993,14(2):1217.

MA Guoliang.Early Product of Exhalative Sedimentary Metallogenesis in Tongmugou Zn Deposit of Shaanxi Pronvince―Albite Breccia[J].Northwestern Geology,1993,14(2):1217.

[33]陈在劳.陕西柞水银硐子银多金属矿床基本地质特征[J].矿产与地质,2009,23(6):519523.

CHEN Zailao.General Geological Feature of Yindongzi Polymetallic Ag Deposit in Zhashui[J].Mineral Resources and Geology,2009,23(6):519523.

[34]ROSLER H J,LANGE H.Geochemical Table[M].Amsterdam:Elsevier,1972.

[35]吕仁生,隗合明.八方山层控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90,12(4):1017.

LU Rensheng,WEI Heming.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Bafangshan Stratabound Polymetallic Ores in Shaanxi Province[J].Journal of Xian College of Geology,1990,12(4):1017.

[36]杨志华.边缘转换盆地的构造岩相与成矿[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YANG Zhihua.Construction Lithofacies and Mineralization of Edge Conversion Basin[M].Beijing:Science Press,1991.

[37]曾永超,黄书俊,贾国相,等.岩浆热液型和层控型铅锌矿床某些金属矿物的特征元素及其地质意义[J].矿产地质研究院学报,1985(3):8489.

ZENG Yongchao,HUANG Shujun,JIA Guoxiang,et al.Eigenelements of Some Metallic Minerals in the Magmatic Hydrothermal and Stratabound PbZn Deposits and Their Geological Significance[J].Journal of Mineral Resources Research Institute,1985(3):8489.

[38]韩照信.秦岭泥盆系铅锌成矿带中闪锌矿的标型特征[J].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94,16(1):1217.

HAN Zhaoxin.The Typomorph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Sphalerite in the Qinling Devonian System Leadzinc Metallogenic Belt[J].Journal of Xian College of Geology,1994,16(1):1217.

[39]宋忠宝,张雨莲,张照伟,等.青海锡铁山铅锌矿的成因讨论[J].西北地质,2012,45(1):134139.

SONG Zhongbao,ZHANG Yulian,ZHANG Zhaowei,et al.Genetic Discussion of Xitieshan Leadzinc Deposit in Qinghai Province[J].Northwestern Geology,2012,45(1):134139.

[40]江思宏,聂凤军,白大明,等.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铅同位素研究[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1,33(3):230236.

JIANG Sihong,NIE Fengjun,BAI Daming,et al.Study on the Lead Isotopic Features of the Baiyinnuoer PbZn Deposit in Inner Mongolia[J].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vironment, 2011,33(3):230236.

[41]池国祥,薛春纪,卿海若,等.中国云南金顶铅锌矿碎屑灌入体和水力压裂构造的观察及流体动力学分析[J].地学前缘,2011,18(5):2942.

CHI Guoxiang,XUE Chunji,QING Hairuo,et al.Observations of Clastic Injection and Hydraulic Fracturing Structures in the Jinding ZnPb Deposit, Yunnan, China and Hydrodynamic Analysis[J].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1,18(5):2942.

[42]张国伟,孟庆任,于在平,等.秦岭造山带的造山过程及其动力学特征[J].中国科学:D辑,1996,26(3):193200.

ZHANG Guowei,MENG Qingren,YU Zaiping,et al.Orogenic Processes and Their 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Qinling Orogen[J].Science in China:Series D,1996,26(3):193200.

[43]周灵洁,张正伟,张中山,等.MVT铅锌矿床的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及其成矿系统探讨[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1,30(2):223233.

ZHOU Lingjie,ZHANG Zhengwei,ZHANG Zhongshan,et al.Study on Metallogenic Systems and Geochemistry Methodology of MVT Leadzinc Deposits[J].Bulletin of Mineralogy,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2011,30(2):223233.

[44]HALL W E,HEYL A V.Distribution of Minor Elements in Ore and Host Rock,IllinoisKentucky Fluorite District and Upper Mississippi Valley Zinclead District[J].Economic Geology,1968,63(6):655670.

[45]ANDERSON G M.Precipition of Mississippi Valleytype Ores[J].Economic Geology,1975,70(5):937942.

[46]KESLER S E,MARTINI A M,APPOLD M S,et al.NaClBr Systematics of Fluid Inclutions from Mississippi Valleytype Deposits,Appalachian Basin:Constraints on Solute Origin and Migration Paths[J].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1996,60(2):225233.

[47]张瑞林.秦岭海盆演化及“中国型盆地”[J].岩相古地理,1992(2):1320.

ZHANG Ruilin.Evolution of the Qinling Marine Basin and the “Chinesetype Basin”[J].Sedimentary Facies and Palaeogeography,1992(2):1320.

[48]王晓虎,宋玉财.大陆碰撞环境沉积岩或变质岩容矿PbZn矿床的发育特点和成矿机制[J].地质论评,2012,58(1):6780.

WANG Xiaohu,SONG Yucai.Continental Collisionrelated PbZn Deposits and Their Metallogenic Mechanism[J].Geological Review,2012,58(1):6780.

[49]王平安,陈毓川.秦岭造山带构造成矿旋回与演化[J].地质力学学报,1997,3(1):1020.

WANG Pingan,CHEN Yuchuan.Tectonominerogenic Cycles and Minerogenetic Evolution Through Geological History in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J].Journal of Geomechanics,1997,3(1):1020.

地理信息的特征范文2

关键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存储方法;融合技术

基础地理信息是各类地理信息用户的统一空间载体,面向社会方方面面,应用范围极为宽广,且具有极高的通用性、共享性和社会公益性。近年来,信息化测绘发展迅速,要满足信息化社会需求,必须包含详细的环境、资源、经济、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信息,以增加测绘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这就需要加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处理,加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与其他信息的和管理。

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本特性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空间数据中最具体普遍性、通用性和利用价值的信息,承,对于促进测绘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打造“智慧城市”的基础框架。关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空间特性,即地物的空间分布状况;(2)属性特性,表现现象的特征。(3)时态特性,描述现象或物体时间上的变化。(4)基础性与统一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基础测绘的成果资料,涵盖了包含地形、地貌、环境、建筑、控制点、交通等信息在内的全部基础地理信息,需进行统一管理。

2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相关处理技术

2.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存储方法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存储是在模型设计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管理的核心内容,目前,对于地处地理信息数据的存储方式主要有基础地形数据存储、栅格数据库存储、3D产品数据库、地名数据库、元数据库、大地成果数据库这几种方式。以大地成果数据库为例,数据主要由平面三角控制网、GPS控制网、水准控制网及控制点组成,数据库中包含了控制网拓扑、结算等信息,将这些数据与DLG数据叠加起来可实现对整个控制网分布的可视化展示和管理,关于大地测量要素的存储,一般采用比例尺方式,适用于不同比例尺的同类大地测量要素存储在同一个物理分层。

要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保持较好的现势性,就要不断对数据进行更新和集成,直到达到测绘部门对数据的要求。

集成管理海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对多源、多类型、多格式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整理、融合和分化,需要以可视化方式组织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和数据转化,集成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在此过程中,兼顾数据在空间、时间特性上的融合性、在物理和逻辑上的高效统一性以及在自身表达上的精确性,也就是根据不同类型、来源的数据的特点,对它们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和转化,消除其中差异,完成匹配融合。但该技术往往需要人工综合处理,效率较低,给智能化集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带来困难。

矢量数据易于编辑,绘图精度高,与文字注记结合简便,但过于抽象化,现实感不足,栅格数据则具有强烈真实感,且数据量大,缺点是缺少注记。根据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特点,将它们融合为一体存储起来,将它们统一起来进行一致的操作、分析和显示,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的难点所在。一般做法是以栅格数据为底图或背景,将适量数据和其余专题数据叠加在上面,实现两者统一浏览、操作、查询及应用,但要实现这种应用,必须有统一的坐标参考系。

无缝集成多源地理空间数据属于数据互操作模式的一种,此种方法无需过多考虑各种信息数据格式之间的异构性,主要是在地里信息应用程序中独特地访问数据架构模式,可进行多格式的数据直接访问和复合分析,具有格式无关性和位置无关性的特征,能开放式地获取信息。在逻辑上,无缝集成多源地理空间数据技术体系可分为用户层、中间层、服务层这三层架构,每个环节有确切职责,服务层主要通过中间层想用户层提供数据或文件,用户层则直接使用数据,中间层是服务层和用户层的纽带,负责两者之间的交互和连通。

2.2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融合技术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融合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数据集成阶段,主要解决数据源在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上的差异性,实现多格式数据的共享方式有数据格式转换模式、数据互操作模式和直接数据访问模式,此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共享还依赖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以外的一类描述空间数据集的内容、质量、状态及其他特性的特殊数据――元数据,元数据允许完全的说明数据,方便用户了解其设定和限制,评估数据集对其需求实用性。第二个阶段是数据综合阶段,该阶段是主要是解决数据源在尺度特征上的差异性。第三个阶段是要素关系的处理与协调阶段,虽经过以上两个阶段被处理后的数据已基本上满足相关标准和规范,但是由于数据来源广泛、数据种类多,因而要素与要素之间、同一要素与不同实体之间的关系会产生冲突,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多源数据要素间关系的冲突和矛盾。经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处理,最终会得到新的适合测绘需要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经过数据集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被装入源数据库,补充性数据、影像数据等与源数据库存在于一体化数据处理平台,在相关处理系统的支持下,将数据源可视化,通过对比、分析,按照实际需求,从元数据库中提取出质量高、现势性好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目标数据库、算法为支持,以数据可视化平台为基础,经过数据综合和关系处理这两个过程,数据质量和现势性基本满足要求。

3 结束语

总之,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测绘行业应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在测绘中的重要性,积极采用数据共享技术、融合技术、集成技术、实时更新技术等制作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数据产品,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在测绘行业中更好发挥作用,从而促使测绘行业更好服务于政府职能,更好应用于应急响应和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汪汇兵.基础地理信息时空一体化建模与管理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1.

地理信息的特征范文3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数据 数据管理

中图分类号:UI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350-01

1、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从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发展与制图系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同之处是基于空间数据的表达、显示和处理,从系统构成和功能上看,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具有机制制图系统所有组成和功能,并且地理信息系统还具有数据处理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区别就在于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对空间数据进行解释、判断和分析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数据管理,数据中的信息也能被广泛地利用,它的核心就是具有独特的数据管理,因此,地理信息系统是能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必须包含数据库管理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库进行分析和应用,是以文件管理的形式储存图形,并且图形要素不能分解、查询、没有拓扑关系等。它与地图数据库以及地理数据库的区别是地理信息系统仅仅是将数字地图有组织地存放起来、不注重分析和查询,不可能去综合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空间分析,提供辅助决策的分析,它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源。

地理信息系统和CAD系统的区别是,二者虽然都有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图形,但CAD系统只处理规则的几何图形,它在属性方面弱,更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

计算机制图是地理信息系统采集、储存、处理空间数据的有力工具和手段。严格地讲,计算机地图制图是以传统的地图制图原理为基础,并且利用电子计算机及其连接的输入、输出装置作为主要工具,采用数据库技术和图形数字处理的方法来实现地图信息的获取、变换、传输、识别、储存、处理、显示和绘图输出等。计算机地图制图又称机助制图。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源通过不同的地图制图表现出来。例如:在测绘制图中,点的坐标,水系,道路,房屋以及植被面的属性等,利用不同的软件绘制和表现出来等等。

2、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的特征

地理信息系统是传统科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边缘科学,它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征,地理信息系统又是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需要得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的对象为地理空间信息,地理信息系统用于处理自然界特定空间内各种地理现象的信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是地理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包括属性数据库、图形数据库和遥感影像数据库等,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在同一的平台内综合处理这些信息,这是地理信息系统不同于其他信息系统的重要一点,并且包含的内容是丰富的和广泛的。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生产各种地图,它通过图表、文字、色彩等信息形象的表现出来,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制图功能,完全可以代替传统制图和一般意义上的机助制图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空间分析功能,从而使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于机助制图系统,也正是空间分析功能赋予地理信息系统以强大的生命力。空间模拟地理信息系统是整个地球或部分区域的资源、环境在计算机中的缩影。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依据系统应用模型,快速模拟自然过程的演变和过程,取得地理预测和实验的结果。

在各行各业中,通过地理信息系统选择优化方案,避免不合理的决策,并且解决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和人口有关的实际应用课题,在经济社会中有助于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除了具有信息的一般特性还具有以下独特特性:①空间分布性。它具有先定位后定性以及在区域上的分布特点,属性的表现形式是多层次的。②数据量大。因为它具有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还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数据量很大。③地理信息系统具有载体的多样性,除物体的物质和能量本身外,还通过文字、数字、影像、符号、磁带、光盘等等来描述地理实体。

3、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应用

从地理信息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特征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分类中不难看出,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前景广阔,表现在网络化、标准化、数据商业化、系统的专门化、企业化、全球化、大众化和智能化。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对自然与人类应用非常广泛的系统工具,它的博才取胜和运筹帷幄的优势,使它成为能够影响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关各行各业经济技术发展的基本工具。它的应用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来处理用户的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利用它的开发函数库二次开发出用户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并且在测绘与地图制图、资源管理、城乡规划、灾情监测、环境保护、国防、宏观决策支持等一百多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下面结合例子来论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综合分析评价与模拟预测中的应用,它不仅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而且通过世界模拟,得到综合评价,并且用这些数据以命令、函数和分析模拟程序对未来结果作出定量的和趋势预测,对比不同决策方案的效果以及产生的后果,做出最优决策,避免和预防灾难发生。例如,通过对大兴安岭火灾的研究、普查和分析,应用系统对十几万个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气温、风速、降水等气候要素,以及植被生长情况、积雪覆盖程度,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并且建立微机系统多因子的综合指标来预防灾情发生。

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事业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技术,为测绘事业的发展起决定的作用,使地图数据的获取和成图流程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成图的周期大大缩短,保证精度提高,促成地图品种的多样化。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空间数据管理中的应用,它可以对地理数据的采集和组织进行有效的数据库管理、更新、维护,且可对在决策中所需的地理信息,用多种方式进行快速查询和检查。例如在城市建设中,地面下的类管线以及测量控制网,规划路线等基础图形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现,对地下管线信息的全方位的现代化管理,为市政工程设计以及规划建设提供查询服务,一旦遇到问题,可以快速提出坚决方案。

在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进行资源清查,将各方面来源的数据汇聚在一起,通过系统的分析使原始的数据快速再现,根据不同时期的土地类型以及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科学的管理。在环境保护方面,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了环境检测,分析及预报系统,客观、全面、正确地反映区域的污染程度以及空间的分布状态。为实现环境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提供最基本的条件。

参考文献

地理信息的特征范文4

【论文摘要】本文简要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它的基本功能,列举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对国内外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热点和方向进行阐述,并提出发展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策略和建议。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是收集、存储、管理、综合分析和处理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它是GIS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延伸。

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的主要功能有:

1、基本功能包括对空间和属性数据的输入、存储、编辑,以及制图和空间分析等功能。编辑功能允许用户添加、修改、删除点、线、面或修改其属性信息;制图功能可以灵活多样地制作和显示及输出各种专题地图,如污染分布图、水功能区划图、环境规划图等等,地理要素可放大缩小以显示不同的细节内容,并能够测量地图上线段的长度或指定区域的面积。

2、空间统计分析是指对空间数据库中的专题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各种属性数据的集征数、离散特征数及其分类分级统计等。

3、叠加分析功能允许两个或多个图层在空间上比较各空间要素和属性,分为合成叠加和统计叠加。合成叠加得到一个新图层,它将显示原图层的全部特征,交叉的特征区域仅显示共同特征;统计叠加可以统计一种空间要素在另一种空间要素中的分布特征。对不同的图层进行叠加分析,从而获得各种感兴趣信息。

4、缓冲区分析是GIS的基本空间操作功能之一。例如,某地区有危险品仓库,要分析一旦仓库爆炸所涉及的范围,这就需要进行点缓冲区分析,结合与居民地图层的叠加分析,可以获取需要疏散的人口数等等。

综上所述,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核心,空间统计分析、叠加分析、缓冲分析等功能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强大的环境分析功能与广阔的应用空间。随着其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将为环境各部门提供一个功能强大的空间信息服务和管理工具,成为各部门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工作手段。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由于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信息服务和管理功能,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可以应用在环境管理的各个环节,如区域环境规划、环境监督管理、区域环境监测及环境评价研究等;二是它可以广泛应用在国家、省、市等不同层次的管理。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它的具体应用。

1、电子地图使环境管理工作变得轻松直观

由于采用空间数据和数据库挂接,改变了传统的信息管理方法,地图由传统的静态纪录变为信息丰富多样的动态的电子地图,实现了数据可视化。它使环境主管部门对各种环境要素的管理变得直观、简单和轻松。如通过直接对地图要素进行查询,可以获得环境监测点位、污染源等的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敏感区域的空间关系等信息。可以对各种环境数据进行综合的统计并分析以及采用直观的丰富多样的表现方式进行展示,为环境决策提供科学快捷的支持。

2、强大的环境规划手段

区域环境规划是EGIS应用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基于EGIS的环境规划模型还处于深化研究阶段,将环境应用模型与GIS集成为一体,可以为环境规划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手段。由于应用EGIS能够更好地考虑和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

3、危险物运输管理

借助GIS的运行路径选择功能,可以对危险物转移运输线路进行优化选择,能避开人口集中居住区、饮用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制定运输计划。并可以通过GPS对危险物的运输线路进行实时监控。

4、环境模型模拟分析

环境模型在环境决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可以通过模型模拟出污染事故发生后各个时间的扩散情况,为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常用的模型主要有大气扩散模型、1维水污染扩散模型、2维水污染扩散模型等等,实现各种模型的模拟结果的生成、2维和3维的显示等功能。

5、为数字环保提供技术平台

数字环保是最近提出来的终极环境管理系统,它是继数字地球概念提出以后,环保领域提出的新概念,它将是未来十年环保领域信息化建设的终极方向,EGIS作为数字环保的基础平台,将能够为用户提供实时动态环境信息服务,也能够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逐步控制污染,改善环境状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发展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探讨和建议

随着国外EGIS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数据采集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立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条件开始逐渐成熟,而且将成为我国发展GIS的重点领域,从GIS在我国近几年的发展领域也可以看出这种趋势。

发展EGIS应当采用“统一规划、注重基础、紧密跟进、高起点开发、协调发展”的发展策略。

1、统一规划。

为了降低空间数据资源采集和管理的成本,为了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必须在多方部门的参与下,统一规划和构建EGIS的发展框架。

2、注重基础。

在统一规划的思路和明确的发展框架下,不断加强基础空间数据库和基础环境数据库的积累与建设。

3、紧密跟进、高起点开发、协调发展。

在技术上紧密跟进国外先进的GIS技术,高起点进行系统开发,与我国的信息产业发展速度相协调,共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EGIS。

当前我国各地许多部门虽然已经开展了EGIS的研究与开发,但这些开发均是出于本部门的需要,很少考虑到将来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流和共享,加上没有全国性的EGIS发展框架和数据标准,数据的通用性将成为影响EGIS开发的关键因素,建议有关部门及时组织开展EGIS发展体系和框架标准的研究。

四、结束语

地理信息系统是近二十年来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应用已经从早期的矿产资源管理拓展到与空间地理相关联的更广泛的领域,特别是在环境领域,原有的多种环境信息处理技术(环境模型、环境规划分析)正在与地理信息系统融合,逐渐形成具有强大功能并具有环境特征的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即环境地理信息系统(EGIS)。它将成为各个环境管理部门日常信息处理不可缺少的新工具。它将彻底改变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可以说它是环境管理进入信息时代的标志。

参考文献:

[1]张清宇、田伟利、沈旭,环境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王萌,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与管理办法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地理信息的特征范文5

[关键词]测绘 GIS 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363-01

前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一个输入输出、分析存储、显示地理参考信息的一种计算机系统。这里所说的地理空间数据主要包含空间特征数据和属性数据。地球表面及其外层空间的物体都有地理坐标、形状(长、宽、高及面积、体积等)、空间关系(如距离),所以具备空间特征数据。属性数据是指地物所具有的自然或人文属性的特征数据,例如一个城镇具有的人口、资源、产值和环境等信息数据。GIS 数据从何而来?主要源于地图数据、遥感数据、实测数据、统计资料、文本资料(法律文件、行业规范、技术标准、边界条约等)、多媒体数据、现有系统数据等。可见,GIS 与测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地图数据、遥感数据、实测数据都来自测绘成果,而利用GIS 平台开展测绘活动也将如虎添翼、事半功倍。GIS 用于测绘工程具以下优势:节省时间、效率高、时效性强、减少失误率及测绘成果精确易于使用。鉴此,本文对GIS 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测绘的优势

基于以上对地理信息系统的概述,将其应用于测绘中,具有以下优势:

1.具有时效性。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测绘工程中,设定符合测绘要求的运作规则,地理信息系统将对测绘对象进行实时监控和测绘,准确、有效、精确、及时的采集数据,并对数据加以处理,以便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采用测绘数据。

2.避免或减少测绘失误。由于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作的整个过程都是以来计算机预先设定的程序来进行运作的,这使得地理信息系统严格按照程序自行进行地理测绘数据的采集、输入、分析、加工、整理、管理。严格按照计算机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运作的地理信息系统在无故障或不受某些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基本不会出现运作失误,这将大大提高地理测绘的准确性。

3.大大节省测绘时间和精力。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相对完整和先进的系统,其具有有效的工作方式和最佳的工作流程,在进行地理测绘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此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进行运作,可以大大节省测绘时间和精力。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的应用

1.数据源

数据对于测绘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数据采集功能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一个重要功能。从数据来源的类型上看,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可以大致分为原始数据(第一手数据)或处理加工后的数据(第二手数据),另外也可将数据源分为非电子数据和电子数据两类。

第一手数据是指直接采集的数据。传统的绘图野外数据采集工具主要包括三脚架、标尺、罗盘、平板仪、坡度仪、皮尺等,数据采集的结果往往需要记录在纸上,而地理信息系统(GIS)采用的是以全球定位仪、激光测距仪、全站仪等为代表的现代测量仪器,这些仪器正逐步取代这些传统的数据采集手段。全球定位仪和激光测距仪、全站仪等可直接与数据记录仪连接,将所测得的大量位置、距离和方位数据储存在数据记录仪内,也可直接存储在便携计算机的硬盘上,这使第一手数据的获取大大简化。第一手数据经解译、编辑和处理后,就变成第二手数据。大多数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数据是第二手数据,它主要包括地图、统计数据报表和影像图等形式。

2.数据处理

地理数据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分别是属性特征、时间特征以及空间特征。在城市测绘中要测量的主要对象是城市的建筑和道路,其中属性特征包括主观属性以及客观属性。城市测绘中,主观属性表现在城市道路以及道路交叉口的交通量上,而客观属性则是城市道路的名称和道路交叉的形态。

3.数据管理

在城市测绘中,城市道路、交叉口以及桥梁等设施,一般通过点来表示;城市道路中线及边线,通讯线的走向等则用线来表示;城市建筑物(如学校、企事业单位、商场、医院等)则通过面表示。这些数据集中起来,合理组织,则会形成一个地理数据库。在这一数据库中,所有诸如道路线、道路交叉口等则会构成城市测绘要素集;同样的,通讯线路、电力设备等则会构成数据库中的管线要素集。

4.数据显示

一般来说,单一值地图、单一的符号、相关多重属性和相应字段属性数量表达表示等图形表达方式构成了地图特征。其中,相应字段属性数量表达则包括符号分级、颜色分级和密度值分级。在地图上,单一符号展示可以直观地看到相应对象分布的密集程度。如用点来表示城市居民的居住情况,那么就可以直观地从地图上得到相应区域居民分布情况;同样的,用线可以直观地表达相应区域的道路网密集程度。

5.空间数据分析

在经过之前四个阶段的测绘制图预处理之后,地理信息系统(GIS)便对预处理的图形数据进行空间分析计算,通过空间位置和空间物体联系定量描述和研究空间事物。地理信息系统(GIS)中最复杂、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空间分析功能,空间分析功能是结合了地球物理学、地理学、区域科学等众多学科,在分析和描述空间构成时要综合运用空间统计学、拓扑学等学科。当前,空间分析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现有主要的空间分析方法主要是空间模拟分析,空间模拟分析主要是通过专业化模型对空间实体和关系进行化和抽象,为系统进一步分析操作埋下伏笔。

三、GIS用于测绘技术优势以及发展展望

GIS独特的地理空间分析能力,快速的空间定位搜索查询能力,能够提炼出常规方式无法获取的重要信息,达到空间模拟和空间决策支持的目的。GIS信息系统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空间分析的需求以及应用,未来GIS发展趋势可能通过CI与SDA技术在GIS背景下相互结合,实现时空一体化的过程分析模拟引擎。另一个比较明确的发展方向是将不同领域适用的空间模型整合到同一个框架中,通过有效地组织,调度以及通信,执行智能体系行为。目前投入应用的是在汽车导航装置上结合GPS与GIS复合系统,来进行航迹规划以及辅助驾驶等。其发展趋势倾向于结合GPS和RS来进行虚拟现实技术的集成,并逐步走向数据共享与交互式操作的层面,实现组件式产业化发展。

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高科技的学科,是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系统,对于测绘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测绘工作中积极广泛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获得快捷精准的数据信息,还可以节省人力物力,促进测绘工作的时效性、精准性和科学性,可谓一举多得。笔者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的广泛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抛砖引玉,希冀有助于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的更好的发展与应用。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同时还要大胆创新、敢于借鉴,使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水平更高,应用范围更广,取其精华,这样必定能够推动我国测绘技术的不断前进、发展。

参考文献

[1] 谭玉莲.浅谈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2011(7).

[2] 吴炳方,张明金,李新功.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J].地理学报,2008(4).

[3] 马蔼乃.发展中国遥感与地球信息系统的战略[J].测绘科学,2009(2).

地理信息的特征范文6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 社会基础 发生特征

不同产权主体的地理信息在进入地理信息空间时所需提供的数据内容、提供方式、采用的服务模式是影响地理信息有效供给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就着重对此进行了思考,以期对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

一、 公共信息空间构建及其对地理信息的需求

信息空间是信息存在或发生的地点,可以指某个相关领域的信息的总和。而公共信息是指政府部门宏观调控下有效传播的社会信息资源。地理信息也是一种重要的公共信息,对于地理公共信息空间构建的相关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不同产权性质的地理信息进入公共信息空间的机会

依据地理信息资源产权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国家所有的地理信息资源和民营企业与公司制企业所拥有的地理信息资源。

(1)国家所有的地理信息资源。此类地理信息资源按照地理信息资源本身的特征又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国家专控地理信息资源、基础公益性地理信息资源、商业性地理信息资源。

对国家专控地理信息资源,实行保密政策,这是满足国家安全的需要。此类地理信息资源不宜对普通公众以及企业开放。对于基础公益性地理信息资源而言,无论是中央或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产生的基础测绘数据或有关国土、水利、林业、气象、等公益性地理信息资源,还是高校与科研单位承担的国家课题取得的地理信息资源,其产权均属国家所有。我国商业性地理信息资源,基本上是在基础性、公益性地理信息资源基础上进行加工增值产生的。必须执行行政管理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政策。

(2)民营企业与公司制企业所拥有的地理信息资源。国家并不是地理信息唯一的产权主体,民营企业与公司制企业均可作为地理信息资源所有权主体。此类地理信息资源只有商业性地理信息资源一种,实行商业化运作政策。

由上述内容可知,除国家专控的地理信息实行保密政策,无法进入公共领域以外,其他地理信息包括国家所有的基础公益性地理信息、商业性地理信息和企业所有的地理信息都可以进入共享利用的范围。

三、地理信息进入公共信息空间的政策设计

(一)国家所有的地理信息资源的相关政策探讨。

笔者进一步研究了国有地理信息资源的公共信息空间构建的路径和内容,并从数据内容、提供方式和和服务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1、从数据内容来看,宜以基础性和公益性的地理信息数据为主。应该包括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专业空间信息、非空间信息这三个方面。

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是在同一区域内,使用频率最高、最公共、最基础、具有权威性空间数据资源,我国的框架数据主要包括交通、水系、政府机关、公共服务、文化教育等实体所在的位置及名称。

专业空间信息是相对于框架地理空间信息而言的,是由专业部门获取的、局限于本专业或少数行业使用的空间信息,包括土地、房产、地下管网、市政设施等专业信息。

非空间信息主要包括:基本属性信息,即专业测绘部门制作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上的各种地名、注记和描述性信息;政府信息化部门的公共信息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综合性信息。

2、从提供方式来看,宜根据不同的使用单位和使用目的分别采用无偿提供,价格优惠和有偿提供的不同方式。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使用许可管理规定》中,就根据地理信息数据的使用单位和使用目的的不同,对提供方式进行了区分。其中,对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政府等用于宏观决策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地理信息实行无偿提供的政策;对非企业单位、个人为教学或者科学研究、规划管理等目的在本单位内部或者个人使用,或者将研究成果向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政府等部门提供于宏观决策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地理信息给予价格优惠;对企业单位、或者非企业单位用于商业目的、营利或者直接为建设工程项目服务的地理信息实行有偿使用的政策。

3、从服务方式来看,宜提供能满足共性需求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以及二次开发接口。笔者借鉴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类型,总结了地理公共信息空间宜提供的服务方式:①查询、下载、订制地理信息产品以及通过网络获得空间数据服务。②地理目标的浏览查询③空间分析④移动定位⑤信息⑥二次开发接口。具体包括2维地图服务、三维地图服务、空间数据服务、地理编码服务、数据应用分析服务等五类标准接口。专业用户可通过调用二次开发接口,快速构建业务应用。

(二)民营企业与公司制企业所拥有的地理信息资源的相关政策探讨

民营企业与公司制企业所拥有的地理信息资源的公共信息空间的构建不宜采用同样的路径和政策,无论是提供的数据内容、提供方式还是服务方式都应有差异。

1、从数据内容来看,宜以个性化、增值地理信息数据为主。

2、从提供方式来看,应按照市场方式进行商业化运作。

3、从服务方式来看,应提供能满足个性需求的高技术含量的服务。

国家所有的地理信息更需注重基础性、公益性地理信息内容和服务的提供,并注意为企业的增值开发创造良好的环境。而企业所有的地理信息则需要在基础性、公益性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面向市场的个性化增值开发。本文尚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希望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