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存在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证券市场存在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证券市场存在的意义

证券市场存在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证券市场;政府监管;自律监管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2-0164-02

一、相关概念之明晰

(一)监管与调控

监管自然属于政府的干预,但干预绝不仅包括监管一类。调控也是一种干预,监管和调控都属于干预的范畴。监管体现为一种连续的、常态化的过程,而调控一般是触发某个临界点时才会进行;监管更主要的是为了避免非系统性风险,而调控更多是为了避免系统性风险;监管能够惩罚违法违规行为,发挥一定的威慑作用,这一点是调控难以望其项背的。

(二)规制与管制

在英文中,规制、管制同为“Regulation”,含有规范、管理、监督和制裁的意义,并且在大部分场合规制和管制往往是作为同义词使用的。笔者认为规制和管制含义基本相同,但相对而言规制比管制要更规范化一些。相对而言,规制和管制都更偏向于事中存在,而监管更偏向于事后存在,就这一点来看,监管是与规制和管制都区别开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规制和管制并无区分的必要。所以暂且不对规制和管制做详细区分,而将重点放在区分规制(管制)与监管的不同。就政府规制而言,其概念也没有达成统一,日本学者植草益在《微观规制经济学》中认为政府规制是“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条件下,以矫正、改善市场机制内在的问题(广义的‘市场失灵’)为目的,政府干预和干涉经济主体(特别是企业)活动的行为。”[1]余晖认为政府规制是指“由行政机构指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机制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供需决策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2]。成思危指出,“管制是政府运用控制权通过行政机构和行政法规对市场进行干预,以求达到纠正市场失灵、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3]通过以上各种意见,可以看出,虽然对“政府规制”的含义仍未形成一个被广泛认可的通说,但学者们给出的各种定义中有几点是较为明确、没有争议的,第一,政府规制是政府运用行政权的活动;第二,政府规制是政府对经济,主要是微观经济,进行干预的活动。

(三)监管与管制

就监管和管制(规制)而言,规制作为一种国家行政管理,“主要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治安和政治秩序,保障国家行政管理职能实现,而对于社会经济活动以及对国家机关自身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管理活动实施的日常性和一般性管理”[4]。具体来说,规制和监管在目的、方式、原则,以及侧重的角度上都有所不同。

第一,规制的目的在于通过保障和制约国家行政机关权力的行使,对证券市场中各类主体及其活动进行直接管理,以实现对市场秩序的维护;而监管是通过国家对市场的指导调控,调节市场的结构和运行,以排除各种市场障碍,使市场规律能够正常发挥。第二,规制作为一种行政管理,主要是通过直接命令的方式进行管理,而监管则需要建立在对整个市场宏观形势掌握的基础上。第三,规制一般遵循行政管理特有的命令与服从的原则,而监管以保护市场总体公平与效率为原则,兼顾市场各方利益。最后,规制侧重于实现政府的意志而对市场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兼顾市场各方利益,监管则侧重于实现市场总体公平和效率,是以社会本位为视角。

证券市场中规制与监管的区别可以说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与“国家经济调节活动”的区别,这实质就是行政法与经济法调整对象之区别的一个缩影。证券市场监管关系应当由经济法进行调整,这在经济法学界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尽管法学界对经济法本身的定义仍存在众多主张,“但从发展总趋势看,意见在日益接近和趋同。例如大家都把经济法定义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干预’、‘管理’、‘协调’等,都在突出经济法作为国家公权力介入和影响社会经济之法这一基本属性。”证券监管被纳入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也是因为其具有了这些特点。其目的应当是排除市场障碍,保障市场自身的调节功能,因此当证券市场健康运行时,政府应当“无为而治”,正如一句名言所述,“政府应当手持短枪,站在门后,枪擦亮、弹上膛,时刻准备着开枪,却希望永远不要开枪。”

二、证券市场监管与证券市场政府监管

对于“证券市场监管”和“证券市场政府监管”这两个概念的认识,证券市场的监管包括来自政府及其监管部门的监管和来自自律组织的监管,这一点没有异议,而把来自自律组织的监管定义为“自律监管”应当也没有异议,可见问题实际就在于,能否将“自律监管”归入“政府监管”的概念中。这实质上就是由于对自律监管与政府监管之间的关系没有形成统一意见而造成的混乱,目前国内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自律监管属于政府监管的一部分,他们认为自律组织本身已被纳入政府监管的对象,其运作过程也要接受政府的监管,更何况在我国,“政府监管几乎是作为证券市场监管的唯一形式存在的,自律监管作用微乎其微,而且,自律监管的作用发挥也有赖于政府的推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将证券市场监管理解为政府监管也不是没有道理的。”[5]因而自律监管虽然相对独立,但也是政府监管体系的一部分,证券监管基本等同于政府监管。对此笔者持反对意见,认为政府监管即为政府及其监管部门的监管,自律监管即为自律组织的监管,二者相互区别、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是两种不同的监管方式。

另外,除了对“政府监管”的含义存在的混乱以外,对监管本身所做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各有侧重,例如有学者把监管限于信息披露的范围内,认为所谓监管,就要抑制信息披露过程中不正当的欺诈行为,实现公平、公正、公开[6]。另有学者给出了类似的定义,“证券市场监管是指证券管理机关运用法律的、经济的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证券的募集、发行、交易等行为以及证券投资中介机构的行为进行监督与管理。”[7]也有学者认为“指政府设立专门机构或由证券交易所及证券交易商协会等自律机构以行政、经济或法律的手段对证券的发行、转让、买卖等市场行为行使的监督管理。”[8]笔者认为,仅就证券市场的监管来说,必然同时包括来自政府和自律组织的监管。另外,对于监管的定义,笔者认为应当加入监管目标的内容,监管目标从本源上决定着监管的方式、对象以及运用的手段,甚至决定着监管的有效运行和长期发展,尤其是在我国,由于股市自身特殊的历史背景以及发展尚不充分,监管者对股市的监管理念和监管目标都存在很大的扭曲和偏离,已经“偏离了大方向”,监管者更多地停留在对市场指数、对市场运行轨迹的干预和控制,旨在为国有经济服务,而相对忽视了对投资者的保护和对市场良好秩序的维护。在监管目标和理念上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限制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有效进行的痼疾,从本质上制约着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且,我国《证券法》第一条开宗明义,把保护投资者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重要目标,这也应当在对监管的定义中有所体现。

三、明确政府监管的含义

通过对监管与规制、管制、调控及干预等相关概念的辨析,尤其是对监管与规制之间区别的探讨,可以看出,证券市场中政府监管的行为应当属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其具有经济法调整对象的一般特点,也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首先,监管应当属于政府以国家公权力对证券市场进行干预的活动,这种干预多是间接的调整、指导、管理及监督,需要政府从宏观上、整体上把握市场的运行现状和发展趋势,发现并排除市场中阻碍市场规律正常运行的各种障碍,以实现市场总体的公平与效率。其次,就监管自身特点而言,主要体现为一种连续性、规范性及间接性,相对规制而言,其偏向于事后存在,能够发挥一定的威慑作用。

为了最终明确政府监管的应有含义,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理顺“政府”、“法律”、“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吴志攀先生提出过证券产业运行机制的“三元结构”,就是指政府、法律和市场三者组成的运行机制[9]。具体来说,首先,在证券市场中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必须是一种“有限监管”,市场有自身的发展和运行规律,政府需要做的只是保障证券市场的正常发展和健康运行,而不能够取而代之,以国家公权力推动或控制市场的发展和运行。让市场的归市场,让政府的归政府,这是监管的精髓所在。第二,我国传统以来一直有“政法不分家”之说,但这必须予以摒弃,法律的地位至高无上,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必须以法律为依据,而且需要受到法律的监督,绝不能把法律视为政府监管市场的“工具”,“因为‘工具’不可能比使用工具的‘主体’更重要,而法律比政府更重要”理顺了这种“三元结构”中三方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明确政府监管的目的,也有助于明确法律在“政府监管”含义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证券市场中“政府监管”的基本含义应当是:政府监管部门依据监管法律或其他规范,利用国家公权力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以消除市场障碍,促进证券市场整体公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日]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M].朱绍文,等,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19.

[2]张昕竹,等.中国规制与竞争:理论和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5.

[3]成思危.政府如何管理企业[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8:15.

[4]漆多俊.经济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7.

[5]李志君.证券市场政府监管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13.

[6]李迅.关于改进中国股市监管政策的探讨[J].台声・新视角,2005(9).

[7]赵洪军.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理念与演变分析[J].经济纵横,2006(10).

证券市场存在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 存在的问题 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总量取得了跨越式的增长,此时证券投资基金也在我国悄然兴起,自证券投资基金在我国起步至今,在整体的经济环境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中最大规模的机构型投资者之一,并且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作用和影响也在不断的提升,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但是,近年来,其在我国的发展受到证券整体环境中频率和价格以及速度和幅度的影响,另外还有投资者个人的投资专业知识限制,使得不能在同国际环境有效接轨的同时,使得在基本的走势和应用把握上不能很好地确定,进而出现了极大地投资风险,所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保守性的选择风险相对偏低的基金,这就需要在证券投资的发展运行中对其具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管理,进而有效改善整体的发展运行环境。

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的证券市场环境制约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

在证券投资基金有效发展的大环境下,实现了投资范围的扩张,但在逐渐的发展中也使得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也显现出来。我国的股票市场是为了有效解决国营企业的发展而兴起的,所以发展至今,还是在整体环境中存在着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偏低的问题,并且在我国并不完善的股市结构影响下,造成了股价市场的波动和投资行为的短期化,影响到股票市场的正常运作[2]。另外,我国证券市场大环境下的“政策市”特征影响到证券市场整体价格,进而制约投资者的决策,并使其成为中国式的独特风景。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从长远来看,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想当的消极影响。

(二)基金管理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在一定的时间发展和积累下实现了管理的整体化,但是在具体的发展运行中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弊端,比如企业内的人才流动过快,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考核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缺乏合理的企业文化建设,并且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所以在强流动性的影响下会使从业人员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并不能有效的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进而反应出整体环境的内部监督体系的不够完善,这种监督体系的不完善给基金公司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弊端,容易致使一些违法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对基金公司的长远发展不利,不利于基金公司的长远发展。

(三)证券投资基金监管制度和法律法规规范不健全

有效的行业规范和制度管理是实现行业整体有效发展运行的前提基础,但是我国的投资行业内的体系管理现在还不够健全和完善,使得行业内的部门规章和相关条例繁多,却没有有效的实现同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紧密联系,而且相关规范只停留在理论性的表述范围之内,缺乏实际操作中的指导性,进而造成产品发展和运作过程中的难以确保安全性和独立性的发展因素。另外,在具体的发展中,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实际操作中缺乏作为合理法律主体的信托人,使得在具体的发展中难以实现有效的管理和监控。这就需要在具体的发展应用中,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和机构在高度重视的基础前提下,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

二、有效解决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改善证券市场环境

就当前而言,我国的证券市场环境不甚完善和成熟,这就需要从整体而全面的环境出发进行行业实际环境的改善和发展。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提升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以确保证券市场环境的内部合理性,这就需要上市公司改善内部治理结构,并通过有效的重组或合并实现企业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强化对于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3]。这样才能改善证券市场的经济环境,促进其快速健康的发展。

(二)加强基金管理公司的内部控制

在进行内部控制管理的强化时,需要在明确独立岗位职责的基础上,使整体的运行监督环境处于合理有效的水平,能够有效的完成各自的工作,各司其职,进而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信息隔离制度,保障客户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环境,树立科学完善的公司企业文化。这样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又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三)健全基金监管体系

在明确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缺乏合理完整的法律支撑的基础上,在具体的发展应用中,国家出台了《证券投资基金法》等规范性的法律文件,但是在具体的执行中还是存在着具体实施中范围界定的出入,所以,相关机构在加大制度规范管理力度,在从基本行业内的低成本和告失效以及专业性强等基本特点的支撑下促进行业内的良性发展和经济,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督管理体制。同时,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要注重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指出违法的成本和代价,防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结束语

证券投资基金对于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有着极大地积极推动意义,所以,在我国当前的发展状态下,我们应该正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明确基本缺点的基础上有效的提出可行性的策略,以在各个环节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整体大环境,进而有效的推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和运行,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邢雷.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7,02.

证券市场存在的意义范文3

一、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发展

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由美国经济学教授马柯维茨在1952年提出。其意义在于建立一个最佳投资组合,也就是股票、债券等的最优选取和最佳集合,以获得最大的收益,同时将承担的风险降到最低。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意义逐渐显现出来,也呈现出自身特有的发展方向。

(一)实用化

在实际应用中,最初的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十分复杂,一般人难以掌握,短时间内也很难得出正确的结果。同时,证券市场上的数字是不断变化的,只要发生变化,就要重新进行组合、计算。对数字计算不甚熟练的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而即便是比较专业的投资者,久而久之也会产生厌烦情绪。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人士提出了简化证券组合分析的模式和方法,大大降低了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运用成本,使得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朝着实用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二)自由化

如今,证券市场上的证券、基金种类繁多,投资者拥有多种选择性。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通过不断完善、融合,开始变得简明、便捷,使得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喜好等因素,综合衡量证券产品的风险和收益,进行自由组合。也就是说,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给予投资者的自由性很强,不再将投资者固化为热衷收集财富的形象,也不再对投资组合作出假定组合,比较来说,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较之最初的理论模式在内容和实用性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局限因素

自创立以来,我国证券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建立时间较短,在发展中也受到了一定因素的制约。

(一)证券市场本身的性质

1.风险性。我国证券市场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自身存在较大的风险性,使得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通过投资组合来降低风险性的效果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发挥。证券投资本身的风险,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一般来说,系统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等。这些风险是无法通过企业自身力量规避的,因此,投资者不能依靠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有效应用将风险化解。非系统风险是由于企业运营、收益等因素而产生的、只对个别企业产生影响的一种不确定风险,具体包括经营风险、信用风险、财务风险等,能够通过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将风险分散。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在我国证券市场的总风险中,系统风险的比例较大。也就是说,运用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降低风险的可能性和效果都不理想。2.波动投机性。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具有新型市场的特点,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价格指数波动性大,处于高波动阶段。并且我国股市的动态市盈率偏大,具有资产价格泡沫的典型特征,投机性很大,泡沫成分太多。由于自身的这种性质,导致运用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有效性降低。

(二)自身的缺陷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还不够成熟,目前存在的主要缺陷为:市场效用不明显;投资者结构不合理、投资观念不成熟。1.市场效用不明显。现代证券组合理论是建立在有效运行的证券市场的基础上的,因此,证券市场各项作用的发挥对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有效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市场体系、市场运营理念和运行模式上,还存在一定的不成熟因素,制约了现代证券组合理论效用的发挥。2.投资群体存在弊端。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对投资者的要求很高,要求投资者具有基本能够应用这一理论对证券进行分析和选择的能力,因此,投资者必须同时具备执行力和知识性。然而,目前我国投资者群体还不成熟,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我国投资者中的个人投资者占比比较大,机构类型的投资者较少,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证券市场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也不利于监管。其次,我国投资者的总体文化水平较低,对于专业性强、理论复杂的证券投资知识,大多数人无法消化和理解。个人投资者大多是通过口口相传或书籍、网络获取投资信息,多数是一知半解,在做具体的投资决策时,要么跟风,要么盲目选择。

三、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重要作用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产生理论,二者相互作用的。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对证券市场局限性的克服,健康、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要创造有利条件,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进而充分发挥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重要作用。

(一)发挥政府职能,减少干预

我国的证券市场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发展时间较短,本身存在一定的弊端。而且,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管理方法不充分,这些掣肘之处无法运用证券市场本身的力量来消除。因此,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运用自身的职能,有效引导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政府宏观调控的方式和力度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要善于发挥政府职能的指导作用,而减少直接干预,给予证券市场足够的发展空间。

(二)完善法律法规,监管到位

目前,现有的证券法规专业性较强,实用性差;限制范围小,标准不明确,使得证券市场上的不规范和违规行为屡屡发生。因此,必须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实用性和监督力度,保障证券市场的良好运作,维护投资者的利益。我国证券市场的管理部门众多,常常出现交叉管理或推诿责任、不作为的现象,导致监管上漏洞重重。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形成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监管模式,保证证券市场的良好运行。同时,要健全举报监督制度,提高社会监督力度。

(三)提高信息效率

证券相关信息的顺畅流通,是证券市场和投资者准确判断风险和收益的一个重要途径。针对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效率低下的问题,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强信息的传播效率,保证证券信息的公开性、及时性、有效性。首先,要保证证券信息被相关人员所了解,确保信息对称。只有保证所有投资者都拥有对等的信息知晓权,才能使证券市场实现公平性原则。其次,保证所有的有效信息都能够及时传递。及时、有效的信息获取,能够给予投资者足够的时间去规避风险或调整投资组合。再次,确保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出去,以保证其有效性。

证券市场存在的意义范文4

一、资本利得税对比现行税制的优越性分析

当我我国证券市场的交易成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固定的、双向征收的3.5‰佣金成本;二是固定的、双向征收的2‰的证券交易印花税。于是,在此种体系下,一笔交易的完成所需费用为5.5‰;与国际上佣金制度和税收政策的变革趋势相比较,我国证券市场交易成本明显偏高。分析现行税制的特点,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过高的交易成本损害了投资者对我国证券市场的信心,而如我们所知,证券市场是虚拟资本市场,维护投资者的信心和利益对于这个市场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其次,高交易成本不利于竞争机制的培育;固定的高佣金制度实际上是对目前尚相当落后的证券行业的保护,不利于我国证券业的行业重组和业务创新,难以实现优胜劣汰。第三,高交易成本阻滞了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大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本和难度;这不仅削弱了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影响了现有企业的低成本重组,而且加速了我国资本的外逃。第四,现行税制对交易活动本身征税,而不论该笔交易的盈亏,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常常会起到拉大目前市场上已经十分悬殊的贫富差距的作用,有悖于税收理论中的量能原则和公平原则。

与现行税制相比较,资本利得税的优越性是比较明显的。

所谓资本利得税,简单而言就是对投资者证券买卖所获取的价差收益(资本利得)征税。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中,一般不征收或征收极低的印花税,代之以对资本利得征税。在这样的税收体系下,一般能起到“多获利者多交税”的效果,对资本市场的贫富两极分化能起到一定的自发抑制作用。不仅如此,当市场活跃时,由于获利者的绝对数量和获利程度都大大提高,税收收入将随之有一个较大的增幅,从而对正日渐升温的市场起到持续自发“抽血”的作用,有利于市场理性的维持和千衡发展的实现;当市场低迷时,获利者给予数量(通常会)下降,但由于做空机制的存在,市场上仍不乏投机获利者,此时对资本利得进行征税,在客观上起到了抑制空方投机获利空间、减轻(甚至免除)多方税收负担的作用,有利于市场走出低迷、重新振作。简言之,资本利得税体系及其内在的自发调节市场起落的机制有利于市场的稳健发展;当然,西方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也是经常起伏动荡着的,那是因为决定市场升降趋势的因素为数甚多,而税收对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也有其客观上的局限性。另外,资本利得税制度下“多获利者多交税”的具体实施效果比之印花税也更好地体现了税收征管的量能原则和公平原则。

在我国,以资本利得税代替印花税作为资本市场的主体税种,还具有特别的意义。

如我们所知,我国股票一、二级市场在实际上是相互割裂的,二者存在相当大的价格差;并且一级市场资本利得收益具有明显的短期性和单纯性特点,因此单对一级市场的资本利得征税,不但在现实上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对解决目前市场中存在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将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如果按20%的比例税率计算,只要新股上市后涨幅在50%以上,则征收资本利得税所得就会超过按10%筹资额减持国有股的所得。因此,其现实意义是非常明显的:通过对一级市场征收资本利得税所获取的新增收益补充社保基金,就可顺势降低国有股减持售价,从而为有关利益方在定价问题上达成共识创造关键性的条件。其合理性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一、二级市场的割裂主要体现在二级市场价格水平远高于一级市场,由此造成绝大多数新股上市都有相当可观的涨幅,一些析股的涨幅甚至超过100%,一级市场普遍存在的这种超额收益与其所对应的风险是极不相称的,也是非市场化取向的。从公平税赋的角度看,应该对一级市场存在的这种低风险高收益征收资本利得税,这有助于维护投资者财富增量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其二,在很大程度上是国有股暂不流通导致了两个市场的割裂,那么对于由此在一级市场产生的超额收益,理应通过征收资本利得税的形式来“弥补”国有股暂不流通的“损失”。在一级市场引入资本利得税不仅是解开国有股流通难题的钥匙,而且它将对整个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它实际上降低了一级市场的收益水平,对于申购成本很低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征税以后仍然能够保证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但对于申购成本较高的融资申购来说,征税将可能使其面临亏损;因此,征税将遏制融资申购行为,提高申购中签率,从而保护一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其次,根据所得税制的超额累进原则,对于涨幅过大(往往是小盘股)的还可以在20%的基础上实行加成征收,由此可以打击“恶炒”小盘股的行为,加强价值型投资的市场主导地位。再次,它可以促进新股发行市场化的改革,为一、二级市场的接轨创造条件,最后,先行在一级市场试点资本利得税可以为我国全面推行资本利得税政策积累经验;毕竟,如赫如玉先生指出的,一般来说新兴证券市场征收印花税,成熟的市场则以所得税为资本市场主体税种;免征印花税、改征资本利得税随着各国证券市场的日渐成熟日益发展,将成为全球证券交易税制演变的长期趋势;从我国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来看,以资本利得税代替证券交易印花税,也是大势所趋。

二、我国二级市场推行资本利得税的可行性分析

尽管单就理论分析,以资本利得税替代印花税作为我国证券市场(二级市场)的主体税种具有必然性,但就目前客观情况看,笔者认为立即推行这一税收体系的替代时机尚未成熟。过去数年中,证券市场对开征资本利得税时有议论,但最后都未能实施,2001年11月间,为扭转股市连续数月的低迷态势,财政部还调低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而资本利得税的推行则仍被排除在政府的决策选择之外,足见政府对开征此税的谨慎。就客观情况看,目前在二级市场推行这一税种存在如下困难;

1.技术方面的困难,也即“利润确定”的困难性。是按当笔交易课征或是按当月累计交易所得课征?如果出现当期亏损是否可以抵扣?又如何进行抵扣?如此等等,都需要有具体的规定。同时,开征此税需要有先进的税务电子化系统和科学的稽查技术,才能对利润进行及时准确的确定,而目前我国显然还不完全具备这样的科学技术条件。

2.就监管方面要求看,显然对利得征税有其合理性,但因为利得税远较交易印花税复杂,核算利得困难而且操作可行性差,因此推行开来会对证券市场产生不利影响;从世界范围来看,凡是征收交易所得税的国家,均对交易的损失补偿作了相应的规定,使得交易所得税是在净所得的基础上进行征收,而这一环节的完善不但需要技术上的配套,同时还需要监管体系的更加完善,以防止投资者通过资产的转移以规避交易所得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监管机构要想做到这一步,短期内是有一定难度的。

3.开征资本利得税必须充分估计到其对证券市场的冲击力。我国曾于1994年底盛传将开征证券交易税和股票转让所得税,引起轩然大波,股指巨幅震荡。而同期台湾证券市场也因拟开征资本利得税而造成股指大幅滑落,以至于台湾证券管理当局不得不宣布无限期搁置对资本利得税的课征。因此在国内设立资本利得税应持相当谨慎的态度,特别是在目前印花税率本已较高的情况下,设立该税种可能会使投资者产生增税的印象,从而引发市场大幅振荡。

证券市场存在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证券市场证券监管衍生监管体系

证券监管是指证券市场管理机构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对证券的发行、交易以及证券经营机构等市场主体及其行为的规范性的监督管理活动。多年来,证券市场发展的经验教训表明,市场与市场主体的成熟与否与证券监管的成熟与否是相辅相成的。系统完善的证券监管体系是证券市场基本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保障,是证券市场基本功能正常运转的外在条件。伴随金融对外开放,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必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而有效的市场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建立适应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己成为一项十分急迫的任务。

一、我国目前证券监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证券市场有明确的监管原则和目标,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发展阶段,使证券监管并不能充分而有效的运行,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统一的监管体系。

我国目前采用的是集中统一型监管模型,也称政府主导型模型,其特点:一是强调立法管理,具有完备的证券法律、法规体系;二是设立统一的全国性的证券管理机构承担监管职务,与自律性监管模型相比,这种监管模式更具有权威性,更加严格、公平、有效地履行监管职能。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市场发育程度,目前选择集中统一型监管模式无疑是明智的,但仅仅依靠监管会及其派出机构,显然是无法搞好证券监管的,需要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包括自律组织在内的监管体系。同时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的失灵,又使监管环节中断,无法预警和防范市场风险,整个监管体系出现机构残缺、功能缺损的现象。

(二)证券市场自律功能尚未充分发挥作用

首先是自律组织不健全,据统计在目前近千家证券商、中介机构中,加人中国证券业协会的团体仅为121个;其次是自律组织管理混乱,现阶段的自律组织,形式上由两个证券交易所及其证券公司、中国证券业协会和地方证券业协会组成,但实际运行中,各方彼此独立,地方证券业协会隶属关系各异,难以协调工作,中国证券业协会和地方证券业协会大多属于官办机构,机构负责人多是由政府机构负责人兼任,与《证券法》规定的自律组织是通过对自身会员的自身约束、相互监督起到对政府监管的补充作用的精神相矛盾。另外,作为证券市场的组织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由于管理机制不同,对证券监管力度也存在差异,致使各证券交易所在执行仲裁和行使惩戒职能时会出现不一致,所以,证券交易所的一线监管作用不强。

(三)现行证券法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还不完善。其一,缺乏相应配套的实施细则和相关法律,如《证券交易法》、《证券交易所法》、《投资公司法》等有关法律尚未出台,这不仅使国内现有的交易行为缺乏必要的管理依据,而且证券法规体系不完善,不可避免的带来可操作性差等问题。其二,在具体的交易规则等方面,影响公平、公正交易的因素尚未得到有效禁止,如《公司法》缺乏有效保护少数股东权益的条款,这也不符合国际惯例;其三,在法律体系的协调方面存在不足,最突出的是地方法规和全国性法规的矛盾;其四,对证券市场证券商的规范化管理和监督执法存在局限性,尤其表现在对一些特殊主体监管不力,如对少数证券公司在从事证券及非证券自营业务时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和处理缺乏力度。

(四)政府监管职能错位

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对资本市场的监管相比,我国政府的监管存在明显的职能错位,这也是我国目前证券市场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并由此造成了政府管理效率下降和行业自律作用削弱。目前证券监管部门疲于应付证券市场中不断出现的经常性问题,缺乏中长期的证券市场战略规划研究;同时在监管手段上,仍注重计划与审批手续,将指令性管理手段照搬于证券市场,这种违反证券市场操作的强制性管理方法成为证券市场秩序混乱的诱因,也是几年来证交所自律作用微弱,证券协会形同虚设,发挥不了应有的自律功能的主要原因。

(五)监管人员素质不高。

证券监管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操作性都很强的专业工作,要求从事此项工作的监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专业水平和道德水平。而且,在国际化的条件下,新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操作手段也会应运而生,这就需要市场从业人员的素质与之相适应。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各级监管人员在数量、知识结构、业务素质等方面难以适应监管工作的客观需要,因而监督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是提高监管水平的关键。

二、改善证券监管的几点措施

(一)顺应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组建一体化的衍生监管体系

由于混业经营将是我国人世后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我国目前的保护性过渡期内应该改变以往的分业监管体系和方法,逐步建立起与混业经营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加强整个金融监管的协调和合作,定期不定期的就监管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协调、交流监管信息,解决好分业监管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研究对策,有目的、有计划地联合建立金融监管方面的公共制度,如通报制度、质询制度,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为全面混业监管做好准备;另外,还要提高素质,明确职责,改进手段,强化联合监管力度,不断提高综合监管的水平和效率,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二)加强自律管理,完善市场机制

证券市场的复杂性,法律的滞后性兼之证券管理机构超脱于证券市场之外,使得证券管理机构不能及时明察证券市场的发展变化,很难实现既要保持市场稳定有序,又要促进市场高效运作的管理目标,所以,我国在对证券市场实行全面监管的同时,应借鉴英国式的自律性监管体制的做法,加强自律组织的建设,以法律形式确认自律机构的法律地位,赋予其制定运作规范、规划,监管市场,执行市场规则的权利;应明确规定自律组织承担日常业务管理,有权制定、执行日常业务管理规则,并行使惩戒职能;建立我国证券业自律组织体系,这种体系由证券业协会和交易所组成的证券交易所协会组成,但自律组织并不是完全脱离证券组织机构,而应接受其指导、监督和管理,具体可以通过自律组织资格授予工作考核以及自律自治管理规则审批、授权、仲裁等方式进行,政府监管机构应采取措施,促使各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公司建立市场监察部,加强内部管理,政府应扶持证券业协会的发展,使其在对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市场交易活动的监视,市场参与者的管理、信息披露及专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发挥作用;应改变目前证券业协会大多属于官办机构和机构负责人多是由政府机关负责人兼任的做法;同时应明确各地方证券业协会的隶属关系,建立统一的自律组织体系,统一证券交易所的管理体制,以便更好的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

(三)加强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

我国证券市场立法滞后,法规不完备,没有形成完善的证券法规体系,在证券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国家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相当长时间没有出台证券基本法,其间虽然制定法规法章250项,但大多属于临时应急性质,缺乏稳定性。1998年《证券法》虽然出台了,但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和相关法律,如《基金法》、《投资信托法》等迟迟未出台,这在法律手段上,表现为可操作性差,执法力度弱,因此应尽快出台《证券法》的实施细则,以便细化法律条款,增强可操作性,尽快制定《基金法》、《期货法》,处理好《证券法》与相关法律的衔接,避免出现不一致问题。证券监管机构应根据市场出现的新问题,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市场变化保持灵敏反应。

(四)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披露制度

包括为批准一项许可申请所必要的初步信息,为进行持续监管所要求的定期信息,在视察或危急情况下的非常信息,为实行有效监管,需要获取整个市场组织的质量信息、市场交易信息、市场数据信息、公司运行信息,相应建立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如向主要上市公司派驻监管员制度,定期报送风险报告和监管报告,随时报告重大风险事项,实行市场监管督办制度,限期整改、分级上报;实行监管质询制度,要求被监管方对资料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做出解释;实行监管公告制度,随时向公众公布监管结果,公布举报电话,建立投资者、中介机构、新闻媒体参与、证券会实行的“四位一体”社会化监管。

(五)积极参与国际证券监管立法,努力推进证券监管的国际合作与协调

证券市场存在的意义范文6

金融证券市场是国家历史和国情不断发展变化的产物,其监管的有效性和规范性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想要保持金融证券市场的平和稳定,市场监管就是其中的重要基础。在庞大的监管体系中,证券监管机构担当着大脑中枢的重要主导作用,为确立有效的监管体制何提高金融证券市场监管的效率性发挥了重要的意义。之所以要做好我国金融证券市场的监管工作是为了避免证券市场过分波动,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然而,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和研究不难发现,虽然中国的金融证券市场告诉发展,但是仍然不可避免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使金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备受困扰。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证券市场的监管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试图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证券市场的监管制度,加强对金融证券市场的监管和维护。

一、我国当前金融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基本问题

1.监管主体缺乏监管的独立性。我们在这里强调我国的金融证券市场的监管缺乏独立性,主要从监管机构的角度出发的。监管机构在实行监管职能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考虑到证券市场的高风险性、突发性、广泛性等特点,这将导致分管的权限分散开来。这样监管的结果就是被监管人(通常也就是自由经济人)与监管机构之间容易出现责任的相互推诿,导致监管机构监管效率低下或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由于金融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其性质还是全力机关,这就不可避免的希望加大自己的权力而减少自己的责任。证券市场监管机构的组成人员在薪金、工作条件、权力使用等方面一旦出现分化,就为者留下可乘之机,不少特殊的利益集团也就此掌握监管机构,使之丧失监管的独立性而成为利益集团的工具。

2.金融证券市场中介机构监管存在漏洞。随着我国金融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中介机构队伍也随之壮大,不少中介机构在涉及到股权结构、治理机制等方面,表现出比较严重的问题。由于中介机构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成长起来的,因此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尚不成熟、法制尚待健全的阶段中,就为这些日常管理、规章制度、行为规范都存在缺陷的中介机构提供了发展的温床。这些中介机构中,有的为了牟取私利,不惜违背职业道德为企业做假账或提供虚假证明,直接或间接误导了投资者,造成了经济损失,并且扰乱金融证券市场的交易规则和交易秩序,对我国证券市场监督管理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3.金融证券市场监管手段陈旧单一。总体而言,我国现在用于起到监管作用的法律法规过于单一和抽象,在具体的操作实施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常常导致这些法律法规在监管实施的过程当中无法做到“有章可循”。我国目前已有的证券相关法律有《证券法》、《公司法》,虽然证券金融市场的法律体系也在日渐完善,但是从总体上看仍存在不少的漏洞和不足。我国目前还缺少一些有效的金融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例如《证券交易法》、《证券信托法》、《证券信誉平价法》等,这就为证券市场的监管埋下了隐患。除此之外,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历史过程中,计划经济是一种特殊的经济体制,这或多或少的加深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作为市场的监管主体,金融证券市场的监管者有不少法律意识还淡薄,市场自我调节的能力弱化。当前我国的证券监管的经济手段,还停留在重惩罚而轻奖励的低级层面。

二、如何做好金融证券市场的监管工作

1.进一步完善监管的法律体系。前文已经说到,我国的金融证券市场监管体系并不完善,监管手段还十分陈旧和单一。为了改善这样的情况,首先要晚上监管的法律体系,除了基本的《证券法》、《公司法》,还要填补《证券交易法》、《证券信托法》、《证券信誉评价法》等法律法规的空白,使投资者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法律保障。在行政手段方面,要尽可能减少政府的过多干预,以更为市场化的方式来进行监管。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代替政府指令的力度要加强,使政府即使参与到金融证券市场的监管中来也要严格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彻底转变监管中的“官本位”思想。

2.充分发挥金融证券市场的自律功能。首先要健全自律组织,增加证券商、中介机构加入中国证券业协会团体的人数。其次是要加强自律组织的管理,因为我国的自律组织是由两个深交所和上交所、中国证券业协会和地方证券业协会组成的,他们在实际的运作中是彼此独立的,只有做好自律组织之间的协调工作,才能对监管者起到自身约束、相互监督的作用,对政府监管不足起到弥补的作用。深交所和上交所虽然在管理机制上各不相同,监管的力度也存在差异,但是通过执行仲裁和行使惩戒职能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自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