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意识不强的原因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意识不强的原因分析范文1
关键词:国人性格;大学生;创新意识
本文将试从国人固有性格出发,分析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中的一些消极因素,并提出对与培养大学生创新的意识的看法。
一、国人性格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影响
中国人性格中低调、谦逊、主张中庸,反对极端、重历史、重传统、重视人情关系。在这种思想的传承和影响下,我们出现了“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中华民族的特有气质,成为激励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同时性格具有两面性,以成就动机来说,与西方相比,西方人的性格是一种希望超越自己心里期望的一种的心里需要,他的出发点在于自身的需求;而中国人的的行为则具有更多的社会性,中国人也有比之前更好的心理期望,但这种期望往往都是建立在这个社会评价的基础上的,换言之,即使自己没有做到更好,但只要受到了社会和他人的认可,那么也就是成功的,因而这种期望他不是内发的,而是社会和他人提供的。这种差异性,笔者认为是我们这个国家创新能力不足最为本质的原因。
(一)传统礼教观念使学生缺乏批判精神。长幼孝悌、尊师重道是我们国家几千年来留下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民族特质,而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却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学生不会质疑家长和老师的决定。对于老师的授课,全盘接受,即便老师在知识传授中有错误的地方,也不会去质疑。创新能力是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批判的精神的,过分的盲从是难谈什么创新的,在很多被书本化和公式化的知识、定论面前,没有批判精神何来创新。而大学生很多时候都是在入校后才开始培养专业兴趣,又只是一味的接收,没有分析,没有批判,创新意识就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怎么能够培养。
(二)中庸之道使学生缺乏竞争意识。我们的文化讲究“天人合一”,要尊重自然规律,尽量不去破坏和改变自然规律,要求要做到不争,不做,反对走极端,过犹不及。而这种中庸的思想在我们现在学生思想中还是普遍的存在,学生往往都会存在不争的心理,他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偏执,怕过犹不及,怕出错,认为不做就不会出错;因而在对待任何事物时不愿去探究其中的奥秘,而这种思维也导致了我们的大学生很多时候缺乏生气和活力,缺乏竞争的意识,当然也就难有创新精神。
(三)物质化的社会环境和盲从意识束缚学生的创新意识。盲从心理也是学生创新意识不强的主要因素,这样极容易导致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出现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状况,看别人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持续性;另一种就是容易受到一些有偏差或者不正确的价值观的影响,在这样一个物质横流的社会,很多学生往往会身在其中,不能找准大学的方向和目标,而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上出现偏差。
(四)低调、谦逊的性格让学生缺乏创新素质。低调、谦逊本都是中华民族良好的品格,但放到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却有时也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曾看过一个学者在研究创新能力时指出,“张扬的性格是大学生创新获得成功必备的条件”,对于这个绝对的论点笔者持保留意见,但也承认张扬的性格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是很有好处的,反观我们现在的学生,过于低调、谦逊会使他在创新实践中处于一个被动的境地,而进行创新实践所必须的一些创新素质,如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学习能力等也会大大折扣,是不利于良好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建议
(一)营造以创新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氛围,带动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比美国大学的创新意识培养环境可以看到,在美国这样一个竞争氛围格外浓厚的国家,创新精神已经成为这个国家人民的核心精神,美国高校更是看重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氛围,美国在校的大学生几乎人人都具有强烈的创新竞争意识。对比国内高校,需要把科技创新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让学生随时都能够参与科技创作活动,营造出校园内人人参与,人人重视创新的局面,让创新意识真正能深入到每一位同学的内心,相信一定会对学校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更大的帮助。
(二)以人为本,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要做到人本主义,就是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化的发展。好奇心和兴趣是创新的源泉,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的优势、特长密切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在创新中处于主动地位,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来选择创新的项目,而不是单单作老师的一个应声虫。这也就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中不仅要满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鼓励和支持的个性化发展,帮助他们用自己所特有的性格来发现和创新,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培养大学生批判精神,敢于在问题中做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批判性思维是科技进步,不断创新的源动力,我们已知的很多创新都是在对前人的一些结论、定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从而取得创新的。创新人才只有通过否定、再否定的方式看待自己的工作成就,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对待各种现有的成果,才能够创造性地提出各种创新的思路,发展的目标和行动的方案,获得创造性的成果,赢得持续竞争优势。这也要求在日常的教学和课下指导活动中,要培养和鼓励学生的这种批判精神,首先从自身做起,要对学生的疑问和怀疑给予正确的引导,而不是简单直接的否定,要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辩证的思考,要敢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从而达到能正确的看待、思考、分析和研究问题。
(四)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政策。物质化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有着很多消极的影响,但还是要尊重社会规律,看到激励政策对于整个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带动作用,单纯的依靠学生的自觉自发行为是不现实的,因此还是要重视激励手段的应用,一方面要构建合理的评价制度,我们的学生相对于西方的学生,更为重视社会的评价,老师、学校的鼓励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非常的重要的,我们可以尝试改变以往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建立更为合理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都纳入评价体系中。同时要注重激励机制,加大对科技创新活动的经费支持,让学生真正能够感到通过创新活动,不仅能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在专业动手能力上得到提高,同时能让学生获得自我满足,获取社会认同,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投入到更多的创新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创新意识不强的原因分析范文2
【关键词】 石油企业 管理创新 创新途径 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加入WTO,石油市场已不再是我国自主经营了,改革开放,使得大量的跨国石油公司融入到了中国市场。他们凭借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丰富经营经验,短短的几年里,已在中国的石油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石油市场的竞争也愈加激烈起来。面临着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的新的发展趋势,成为独立核算的经济体,但是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在思想上保守、竞争意识少、更新的原动力不强等缺点处处可见。我国的石油企业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有一片天空,企业管理是关键,改革创新是生命力。因此,对石油企业管理的创新研究,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石油企业的管理及提高利润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管理创新在我国的现状来看
1、我国石油企业大部分的管理创新是在相对独立的个体经济核算单位中进行的
创新意识及能力不强,其根本原因在于参与管理创新的人都是专职的管理层人员,其他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最基层的操作人员参与管理的机会很少,因此,造成了石油企业管理创新从根本上就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主体上很狭窄,这种状态不利于管理创新的开展。另外,当前企业管理层创新意识普遍薄弱,缺乏创新的经验和所需的专业技能,难以把握市场变化进行管理创新。
2、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花样老套,手段非常有限
只在管理模式和技术创新上想办法,这样的创新活动局限性很大,其思想往往被局限于一块很小的领域中,难以拓展,直接影响到众多管理方面的创新与发展,导致整个创新活动的水平较低。
二、从管理创新的阻碍方面来看
1、石油企业本身特点的制约
石油企业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石油企业存在众多的阻碍,最重要的石油行业自身的特点制约了自身管理创新的开展。因为石油企业无论是从勘探还是到采掘都要承受消耗高、投入高、风险高、成本高等行业的特征风险。这些风险直接阻碍了石油企业管理的创新,其实施活动成本高、难度大。
2、石油企业缺乏管理创新的内在动力
石油市场随着人们买车、用车的不断增加,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供不应求,对于石油企业来说无疑是失去了竞争意识,没有了竞争的思想,也就更不用谈什么创新了。这是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积极性不高、成效不大的重要原因。
3、管理体制不健全,市场观念弱
石油企业管理从体制上表现出来的就是不健全,而且市场观念也不强,这两点制约了管理活动的创新与开展。企业要想不断的创新,氛围很重要,一个企业拥有良好的氛围,就拥有了创新意识的先决基础。
三、从管理创新的途径来看
现代的科学技术发展非常之快,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经济的信息化和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给企业无论是从经营环境还是管理方面带来了根本性变化。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只有不断地进行管理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随着中国石油市场的改革开放,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竞争力方面明显不如国外,很多的跨国石油公司进入我国石油市场,我国石油公司面临着巨大挑战。只有不断加强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才能使我国的石油企业经受住竞争。加强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理念的创新
我国的企业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时代生存,几乎已经失去了竞争的意识。以中国的石油企业管理理念的现状来看,只有正确地树立适应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的管理理念,才能把握好机遇迎接挑战,这样才能在保障管理理念先行的前提上,不断地创新技术、完善管理制度、组织结构及企业文化等方面。在当今社会中,知识就是第一生产力,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也就是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是人才的竞争,发掘及利用人才是石油企业保持竞争力管理理念的关键。
2、管理制度的创新
许多石油企业受计划经济和其产品本身等因素的影响,一些石油企业重组改制后,石油企业主业进入股份公司,成为股份分公司,其他部分为存续公司,保留原有的名称。但企业内部关系错综复杂,虽貌似个体经营,但却带有很浓的国营色彩,背负着极强的社会责任,制度制约着企业的发展,造成我国石油企业效率低、效益差。只有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理清企业内部关系,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才能使石油企业注入新的思想,形成新的活力,在市场经济中作为真正的独立经济主体开展经营活动。
3、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管理创新的主要形态,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源泉,它的创新水平直接反映出企业管理发展水平的能力,技术创新所起的作用不单单反映的技术问题,也是管理问题,因为技术创新从开始的研发,到形成批量的市场推广,在整个过程中如果没有不断的管理革新,只是一程不变的话是不行的。石油企业的高投入、高科技、高风险等众多的特征,决定了它对技术创新的依赖。这种技术创新的基础是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国际竞争力是石油企业创新的目标,只有充分利用及创新新方法、新工艺,才能不断地推动石油企业长久发展,进而也能促进管理模式及管理方法的创新。
创新意识不强的原因分析范文3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对策
创新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自身努力与创设,提出新的发现与新的发明或改进方式,创新能力是一种创造活动在教育教学中,需要将全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素质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在高科技与知识体系迅速发展的世纪,对人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能力是中国人民所迫切需要的,因此,教育领域首先要提高重视度, 将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生命线,不断摸索方式与对策,设计出更好的培养方案
一、问题与原因分析
初中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出现的问题
在培养初中生数学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也许不是学生单方面的问题,与教师的教育方式与教学理念也息息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初中生普遍存在创新意识不强的现象,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参与一些小发明、小设计活动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也是创新能力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性不够,较少参与讨论活动,导致思维不灵活,思维能力还需进一步的培养与训练学生学习出现问题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有关系,一些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多数教师以传统的分数评估学生能力的好坏,较少举行创新活动,还有一些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师生交流较少,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问题的原因分析
教学过程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将学生的成绩看作重中之重,使得教学偏向功利化教师始终以成绩为中心,只考虑会出现在试卷上的知识点,其他的内容都不予考虑,教学内容与考试内容几乎一致,且很多教学为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只一味的讲解课本内容,而不愿让学生自己讨论与研究,导致学生一味跟着教师的思维,缺乏自主研究意识部分学生对数学缺乏正确的认识,产生畏惧心理,且存在观念认识上的偏差,只认为考出好成绩就可以了,成了应试教育的机器学生与教师双方面的原因影响了初中生数学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创新能力培养对策
全面提升教师业务素养
教师需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因此,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强敬业精神,不断将自己的职业看作是一种社会责任,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教师需不断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增强知识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在当前知识结构急剧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教师需不断汲取新知识,紧跟时代步伐,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不断克服认知上的偏差,引入新知识,新理念,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讨论,建立新的师生观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创新教学,如学生对点动成线的概念不理解,教师可让学生做实验,挥动点燃的蚊香等
遵循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能推动教学活动有序的开展,教师进行创新教育,要以基本的教学原则为导向,努力构建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具体的教学原则包括普遍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要尊重的基本原则首先,普遍性原则要求教师教学面向整体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质,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内在的创新因素,因材施教,设置多种情境,使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可以汲取有益因素,让不同个体都可以普遍得到发展教师实现初中数学的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必须立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地前景,考虑到学生的自身发展趋势,为整个社会的大发展构建坚强的后备力量教师教学还需采用激励性原则,及时激励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激发,从而得到创新的欲望
3采用良好的课堂教学策略
采用良好的教学策略,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中,创新能力与意识也在潜意识得到提升,在初中数学中,有全等三角形这一节内容,全等三角形中关键的部分就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师在课前可让学生猜测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否需要三个边或三个角相等,让每个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强调三个角是不能证明全等,以及两个三角形的两边与一个角对应相等,是否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让学生自己去猜测,然后给出理由设置这些问题情境,能有效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教学环节需不断丰富,增添课堂实验环节,学生自己动手数学解题中一个重要的思想便是数形结合思想,学生可通过画图培养创新能力与理性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作图画图的空间,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意识不强的原因分析范文4
关键词:科技创新 大学生 兴趣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23-01
1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内部动力,也是知识经济进步的源泉,1999年国务院就主持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后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中重点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的观点。同志也曾经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需求。对于工科类高校的大学生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高等学校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社会培养全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并且建立一种全新的培养模式。
2 高校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现状及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对培养学生进行科技创新重视不够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高校建设成为创新型校园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实际情况是,受校园多元文化的影响,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的选择余地很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度。使科技创新活动在校园里缺乏浓郁的氛围。就是参加科技创新的学生中,根据初步了解,70%左右的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一般都是由学生社团自己组织,创新形势、规模、内容以及宣传等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对学生的调查中,85%的学生在学校很少接触到科技创新活动,就是参加过一些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出于自己的个人爱好投入了一些精力甚至资金,但是由于缺乏学校、老师及相关部分的指导和支持,碰到的问题无法解决,最终不了了之,甚至失败后产生很强的挫折感,这样会浇灭他们创新的热情,这对学生的创新兴趣也是一种打击。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没有结合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展开科技创新活动,很难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学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缺少相应的资金支持,和相应的师资队伍保障。
2.2 提高指导教师创新素质和积极性
高校教师是实施科技创新教育的主导,必须要有一支创新型的指导教师团队,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它决定着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首先要具有思维上的超前性,较高的创新素质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在各高校科技创新指导教师队伍主要存在人员力量的薄弱,对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不够,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热情、意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在实验教学等场合的激发与培养,学生创新的思路、方式、习惯等受教师的影响很大,指导教师力量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热情和水平。
首先,各高校应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聘请富有创造性的高水平实验教师或者经验丰富的实验技术人员承担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指导任务;其次,对现有教师进行创新思维、业务水平进行培训提高,加强组织教师之间的科技创新经验交流,提升创新技能,增强行业素养,提高整个创新指导力量,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还有就是对在科技创新中有突出贡献的指导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待遇方面给予倾斜和奖励,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积极性和热情,使高校科技创新活动健康进行。
3 高校应当建立一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
3.1 要进行宏观领导,建立创新体系
高校应该出台一套完善健全的保障制度,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和基本框架,首先,高校应当解放思想,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学校应该成立一个由专家组成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和科技创新作品评审委员会,出台科技创新的规章制度、条例和奖励办法。资金方面学校可以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用于科技创新资金支持,和对参加科技创新大学生的奖励。
3.2 开设与科技创新相关的基础课程
授课的内容主要是科技创新基础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如何选题、申报、立项操作的基本流程。了解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情况和流程。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基本科技创新技能训练,逐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能提出自己的新观点。
3.3 打造创新队伍为学生搭建创新平台
高校应牵头并鼓励学生积极组建科技创新类的社团,打造更多的创新队伍,创造出一个良性的竞争平台。如组建学校科技创新协会并下设各院系分会。可以以这类科技创新社团为主体,通过举办各类科技创新讲座、报告和科技创新优秀作品展览等活动,来激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给学生建立一个充分展现自己能力的平台,在大学生中形成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使科技创新在高校中良性发展。
另外,学校还应该鼓励各院系结合自己专业特点,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实验室,实验室是学生检验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最好地方,也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实验室应该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在实验室里汇集各类优秀的精英人才,一定能够创造出优秀的创新作品。实验室的档次和创新水平关系到学校的科技储备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同时也是学校综合能力的体现。
学校各类创新基地和实验室还应该建立科技创新人才档案,树立典型,以此激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到科技创新中来,通过表彰科技创新优秀人才,使科技创新更加深入人心。
总之,高校为学生搭建起科技创新的平台,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的场地、设备,通过采用多种手段和措施来激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
参考文献
创新意识不强的原因分析范文5
关键词:课堂点评针对性有效性
一、主要问题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课堂点评不重视,点评方法不恰当,造成点评不规范、不准确等情况,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
(一)不作评价。有的教师对点评难度较大的答案,会采取回避的方式,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不言对错,只负责讲出自己设计好的标准答案。这样做,不仅无法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而且还容易让学生有被漠视、被冷落之感。
(二)直接否定。有的教师对学生不正确、不到位、不符合标准答案的回答,一概用“错了”、“不对”等词语全盘否定,语气既生硬又傲慢。这样做,不仅会刺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还容易让学生产生失败感,导致他们丧失自信心和上进心。
(三)模棱两可。有的教师对一些与标准答案不一致、但又有一定道理的回答,会采取“打太极”、“和稀泥”的方式进行点评,点评之后让学生觉得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这样做,容易使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产生一些迷惘,出现观念上的混淆和认识上的混乱。
(四)全盘肯定。有的教师对学生偏、离、错的回答,会一律无原则地用“好”、“不错”、“说得真棒”来敷衍,表面上是为了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实际上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这样做,不仅容易让学生难辨是非、曲直,还容易让学生怀疑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原因分析
分析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一些教师思想观念不重视、业务素质不强,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责任心不强。有的教师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教学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备课不认真,对教学效果不重视;有的仅把教师行业当作一种稳定的谋生手段,没有把教育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没有把培养学生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工作中敷衍塞责,得过且过。
(二)不注重研究学生。有的教师不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上课铃响则匆匆地来,下课铃响匆匆地去,未能真正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倾听学生对课堂点评的意见和建议;有的教师对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和学习态度、习惯、方法以及兴趣、爱好、情感、意志等方面缺乏必要的了解,不能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不能立足学生的心里需求和立足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准确、有效的点评。
(三)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的教师不善于学习和“充电”,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在观念和方法上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创新课堂点评的要求;有的教师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标准答案”怎么说自己就怎么说,其他教师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照本宣科,人云亦云,缺乏有思想、有个性、有针对性的点评。
三、对策建议
开展行之有效的课堂点评,有待于教师责任感、创新意识的增强,有待于业务素质、创新能力的提高。提高课堂点评针对性、有效性的建议如下:
(一)增强责任意识。青少年不是成人的雏形,他们具有独特的身心发展轨迹,同时也需要真诚的关怀和正确的引导。每一位教师要把主要的心智和精力用在教学上,提前研习课本、教案,及早设计课堂提问,预计学生的回答,精心谋划点评的方式和方法,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注重研究学生。学生是实施有效课堂的关键,有效课堂应该是以生为本的课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注意每一个人,关怀每个学生,并以关心而深思熟虑的谨慎态度对待孩子的优缺――这是教育过程的根本的任务。”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关注学生、研究学生,以良好的人格魅力、积极的教学态度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客观、准确和个性化的课堂点评,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要由关注备“课”向关注备“人”转变,要由关注完成教学任务向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转变,按照“因材施教”的理念开展灵活多样、针对性强的课堂点评。
(三)提高业务素质。“教师科学知识的不断充实――这是学生集体丰富的智力生活的十分重要的条件,是科学基础知识的讲授具有高度科学水平的前提”。教师只有不断吸收和储备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才能在课堂点评中涌现出“源头活水”,也才能让学生更有兴趣、更有乐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养成想学、乐学、爱学的习惯。
(四)增强创新能力。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必须适应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需要,切实增强创新意识,不断改进课堂点评方法;要通过网络、杂志等媒体,广泛学习其他教师优秀的课堂点评方法,借别人之经创自己之新;要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思考和探索一些新的课堂点评方法,让学生获得更深、更实的启发,同步培养起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创新意识不强的原因分析范文6
关键词:自主学习;实验教学;综合素质;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136-02 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两个重要部分,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实验教学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实验室是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重要阵地。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担负着尤为重要的责任,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更好地发挥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作用,在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中实行自主式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延用了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理论教学观念,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1,2],负责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仪器的使用,甚至动手演示实验操作过程,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直接求助教师,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淡薄,缺乏创新精神,这种封闭的、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针对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对任教的单片机实验课进行改革探索,思考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实验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自主式实验教学体系
针对大多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的现象,我们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3,4],引导学生养成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实验和自主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模式和实验考核方法方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发展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层次化、多元化教学。
1.实验教学内容。自主式实验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因此我们在实验课程中尽量开放让学生做主。在实验项目选取方面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向学生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两个实验项目范例供学生学习参考,要求学生设定的实验项目要与实际学习生活紧密联系,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探索性,至少包含2~3个模拟电子电路单元、数字电子电路单元,至于拟定什么题目则由学生根据个人的能力以及兴趣自行完成。
学生从因特网或者图书馆数据库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参考实验范例书写实验任务书,详细列出项目所要实现的功能以及各功能模块所要达到的效果。根据实验任务需求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制订实验方案,包括各功能模块电路、实验元器件、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步骤、实验预期结果等。在这一阶段,学生不仅学会民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还锻炼和培养了综合设计能力。
2.实验教学方法。在自主式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辅导为辅助的教学模式,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在实验教学管理平台上为学生提供实验范例、实验室资源介绍以及实验仪器使用视频等,实验课上讲授的内容非常少,主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自主理解实验内容以及实验要求。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查找资料、与同学交流找出原因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而是主动学习、思考、交流。引导学生在项目实现过程中分模块实现各个功能,然后将具有特定功能的电路模块像搭积木一样组合完成项目,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搭建方式,从而组成不同的电子产品,积木式电子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及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实验考核方式。如何公正、客观、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考核是自主式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检验实验教学效果,我们建立了实验考核表,强调实验中的重要环节,同时结合互评、师评,推动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我们将整个实验环节进行划分考核,主要包括任务书设计、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四部分,具体考核内容如表1所示。考核表中对应的考核内容“优”为2分、“良”为1分、“合格”为0分,分别统计出互评和师评分数,最终按师评占70%,互评占30%计算出百分制成绩。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互评与师评的比重。
三、结语
自主式实验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教学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在自主式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自我管理,主动安排实验进程,不断思考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建强,李琰,齐凤艳.全开放、自主学习模式下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4):70-72.
[2]李琰,吴建强,齐凤艳.开放与自主学习模式下的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