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途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途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途径

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途径范文1

关键词:教师心理素质;进修;区域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

前言

构建区域性实践模式,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是当前促进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在教师专业化运作体系中,主要涵盖运作机制与策略两方面的内容,为了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应该寻找一条区域性的有效途径,在提高该区域内教师心理素质及教学质量的同时,建立教师区域教师进修学校为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基础条件。

1、构建运作体系

首先,以课题组成员作为核心,通过区域教师进修学校建立起教师心理素质中心组,然后以点带面的对全区域内的中小学及幼儿教师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如图1所示:

所谓的点,就是对该课题进行参与与探讨的学校,所谓面指区域内的中小学及幼儿园。该模式是一个面向整个区域的教师心理素质及专业化提升的工作模式,运行与操作机制良性的发展,该模式下对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起着资源整合、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指导训练等作用。

2、以运作体系提供教师心理素质

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关系到自身的生理、环境及科学文化素养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个体在各种矛盾相互冲突及作用条件下的心理发展,在出现矛盾与冲突的时候,教师通过参加各种训练,对心态进行调节和规范,保持心态平和,从而发挥整体的效用。育人准则与价值取向的结合,对教师的人生感悟是一种融合,也是实现教师教育成果的源动力。从区域实践上来讲,提高教师心理素质需要坚持三项原则:整合、趋向和训练;三个结合:自我提高与集体培训结合,在自我提高的基础上实现训练的自动化目的;分层与分段结合,分段培训是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师所遇到心理问题,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及幼教四种类型,有目的的采取心理训练的模式,分层在根据入职教师岗位的时间长短划分的新教师、老教师及青年教师几个层次进行的心理训练;全区联动与基地辐射结合,主要以基地辐射为主,做到以点带面的目的。需要参与课题培训的教师完成训练活动后,回归校园与同校教师进行心理素质的沟通。一般将大型的集中培训活动设立在各个基地学校进行,活动中,吸收各基地教师前来参与,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对自身心理素质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起到宣传和辐射作用。五类活动包含:交往活动、情绪调动活动、成就动机及专业活动、教育创新活动、应对教育挫折活动;五步训练指参与活动、体验引导、示范导行、自我练习及自我创造;五种能力包含心灵感悟能力、角色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及自我表现能力。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可以通过不断的训练来提高的,本文所研究的区域性教师心理素质发展主要针对心理训练模式展开,通过各种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3、编制资料引导教师学习

教师的心理素质包括五种能力,因此可以将这五种基本能力作为目标,然后设计出《教师心理素质提高培训活动课程设计》,通过对区域内基地学校的教师进行心理素质的培训,带动其它学校教师心理素质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经过培训与时间验证,教师心理素质在进行自我培养过程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后可以将取得效果突出的教师的收获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编制成资料。通过学习和借鉴,使其它教师也能从中体会到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例如:在编制的资料中,有这样一个案例:我是一名小学体育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已有10多年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事开始称呼我为”老李”,在工作中也对我开始特别的关心和照顾等等,我开始感觉到我老了,心里边也有了痛苦、迷茫和恐惧,一想到终有一天职业生涯也要到尽头,非常苦恼。通过学校组织的教师心理素质的培训,我开始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重新定位,回顾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调整心态,找回自我,在工作中采用新型的工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更加的注重锻炼和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获得成功。进过不断的实践和努力,我摆脱了那样的苦恼,对自己的工作更加的热爱,专业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所以,我认为心理素质对于一个教师而言非常重要,要不断的进行强化锻炼,突破自我。

4、优化教学环境

区域教师进修学校的作用主要对基层学校起到指导的租用,但不足在于并不是是对有直接的管理效用。基层学校应该将以人为本的观念树立起来,在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指引下,将教师的心理素质辅导作为重点来抓,积极的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感情方面的投资也就愈显重要,经过多方的努力,为教师在专业水平方面创造成长的机会,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考核,不断丰富其业余生活。构建和谐轻松的人际环境,使教师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促进其心理健康、和谐的发展。

结语

作为教师而言,其专业化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视,很大程度上对其专业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因此,要在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不断的强化其心理素质,只有将这两个方面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进行教师心理素质训练的时候,需要注意将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降低,努力的提高教师工作、学习及生活方面的幸福指数,对出现心理障碍的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定期组织心理素质健康教育的培训,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梁艳荣.从专业认同角度谈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9(5).

[2]任静.教师心理素质及其培养研究[J].文教资料,2010(25).

[3]全英梅.新时期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15).

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途径范文2

关键词:初中体育;心理素质;教学实践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它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正如前文所言,体育所培养的身理素质往往与心理素质有着藕断丝连的联系,两者之间往往是一种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因此,在锻炼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时,一定的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而这就给体育教师的教学安排了新的要求和意义。初中里的体育教学正好处于一个学生青春期的发芽阶段,学生在性格方面往往比较叛逆,在遇到一些小麻烦小困难时,也容易遭受挫折,从而自怨自艾,抱怨生活和他人。针对学生的这一身心情况,体育教学在锻炼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时,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压力。

一、体育教学对于一个人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一个有着强大心理素质的人,会在日常的生活中有一定的体现,比如,那些积极面对生活的人,在遇到困难时,总能够迎难而上,积极面对人生,相反,如果一个人在心理素质上缺乏必要的培养和锻炼,那么,在遇到生活和学习上的一些困难时,往往会将他轻易击垮,从此一蹶不振,甚至抱怨人生的不公平,做出向他人泄愤,危害社会的行为。因此,对于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势在必行。体育锻炼对于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的,心理和生理是分不开的,心理的疾病会导致身体上的不舒服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障碍(比如,因为害怕所以不敢做一些体育动作,因为怕水而不敢去学游泳,因为在平衡木上掉下来过所以不敢接近它,等)身体的类型也会影响心理认知,比如比较胖的学生们是不愿意和其他学生一样做动作或上体育课的,不是因为不敢做,而是因为不能做好做标准而觉得丢脸和难受等,因此,身心不分家。通过体育锻炼,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团队合作意识、恒心、耐心、细心、勇气与胆量、自信心、进取心,等,作为体育教师要心理基本知识通晓,设身处地的为特殊类型的学生们着想。此为老师的情感共鸣,也体现了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和人格魅力。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实践

1.通过必要的跑步训练来提升学生的耐力和毅力

跑步是体育教学里面的基本训练内容,在上课之前,教师一般会让学生先通过慢跑三到四圈来进行热身运动。除此之外,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测试中,跑步也是主要的测试内容,即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八百米的跑步。那么为什么跑步是体育里面的主要教学内容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首先跑步不需要任何的体育道具和教材,因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学经费;其次,跑步可以极大的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身理上,锻炼人的体能,在心理上,培养人的耐力和毅力。因此,必要的跑步教学是有必要用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每一节体育课坚持跑步是最基本的教学,哪些体能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坚持慢跑2000米左右,注意一定要匀速的慢跑,还要练习最后冲刺阶段,比如冲刺150米的距离,考试的时候跑步冲刺阶段的时间。体育锻炼不仅能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人的体质,也能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因为体育锻炼是很辛苦的,比如长跑一项,跑的时间越长,人就越疲劳,当学生非常疲劳达到想停下来歇一歇的程度,那就是锻炼学生的耐力和心理素质的时候,学生越坚持,学生的耐力和心理素质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强,当自己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就会坚持,因为学生时常会想到体育锻炼的时候那样艰难和痛苦自己都挺过来了,眼前这点事情又算什么呢?

2.注重体育教学的多样性

多样的体育教学往往可以让学生对体育的学习产生新鲜感,就像你每天的饮食,要变着花样的去吃,你就觉得好吃和新鲜。教体育也同样如此,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感到体育有意义,玩的高兴、快乐,每个孩子上完体育课脸蛋红扑扑的,那就得到目的了。因此,除了必要的跑步训练外,体育教学还应该有其它一些形式的教学内容。平时除了跑步教学之外,坚持练习跳远和投铅球,跳远的教学,以及要求学生在日常上楼下楼时,也可以量力而行的进行跳楼梯,除此之外,还可以买两个哑铃来锻炼下手臂的力量。跳绳也是一种很好的全身锻炼,也是教师可以设计到的多样的体育教学内容之一。

3.要求学会坚持日常的体育锻炼

锻炼不只局限于一周一节两节的体育课堂,更多的还是需要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去坚持锻炼,多做运动。坚持锻炼身体,丰富体育知识,培养兴趣、多锻炼、多找技巧、不怕苦、坚持不懈、持之以衡就是一种心理素质的培养。初中生的身体正处于发育的高峰阶段,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急速的变化,身高的快速增长是这个时期身体最明显的特征,体重主要反映在肌肉的发展、骨骼的增长及内脏器官的增长等。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第二性征也开始发育,即进入青春发育期。高中生在这一时期的神经活动过程灵敏性高,但不稳定。骨骼也继续生长,肌肉随骨骼的变化而变长加粗,关节的灵活性相对稳定,肌肉力量增大,心肌收缩能力增强,呼吸肌力量增强,呼吸频率减慢,并且呼吸较深,肺活量增大。身理上的培养和锻炼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这一块儿的教学时,要学会培养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从而让他们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三、结语

初中生在身理和心理上的发育都是比较显著的,在步入青春期的他们,难免会因为一些“小痛小病”而变得心浮气躁,躁动不安。作为一个教师,对于学生这样的心理特征和状况,绝不能放任其不管。毕竟学生的心理素质是需要去锻炼、磨砺和培养的,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要承担起这一方面的责任和义务,积极的通过自身的教学来促进学生身心方面的有益发展。

参考文献:

[1]万从灵.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2(S4).

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途径范文3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强化,心理素质

一、初中体育教学强化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素质提升的关键时期,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追求独立自主,心理素质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趋于成熟。体育教学中,学生会出现许多心理素质低下的表现,充分、合理的体育锻炼帮助学生增强体制、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由于这个时期学生的特点,初中体育教学承担了强化学生学心理素质的责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有时必须遵循领导者意见,服从团队大多数人员,适当控制并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团队规范意识,加强自身的义务感和责任感,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同时,体育运动有利于心理问题的调节与治愈,许多研究资料都显示,体育运动能愉悦身心。体育游戏治疗是学校心理咨询中较常用的基本方法,体育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体育教学强化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

(一)因材施教。初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受的教养方式不同,家庭环境不同,身体素质也有差异,所以心理素质也各不相同。体育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安排不同的体育教学活动。在评价学生时,教师爷不能按同样的标准来评价,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学生在学校内外生活的心理状态,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一些简单的体育体育游戏了解学生的大体状况,以便能够合理地、分层次地安排体育教学活动。例如,内向的学生可以安排体现团队协作、激发积极性的体育锻炼项目,比如拔河、排球比赛、接力赛等。对于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可以安排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一些能锻炼意志的活动比如乒乓球。另外,教师应该适时地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评价,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提升自我,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学生的身体素质各不相同,能够承受的运动负荷也不同,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学习新的体育教学理论,学会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体育运动负荷。中强度的体育活动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可以安排大多数学生接受锻炼。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参加中低强度的体育项目,这样不仅可以改善他们的身体素质,也可以促进他们的积极性,发展良好的锻炼习惯,改善学生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对于身体素质良好、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强度稍高的体育锻炼项目,既可以提高他们的体育技能,也可以满足他们的锻炼需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体育教学。体育理论教学时学校体育课堂的薄弱环节,体育教学应该重视在体育教学理沦课中讲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通过这种授课方式让学生了解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身体健康是其他一切健康的物质基础,心理健康能使生理健康产生更大的价值,只有心理的健康才能有更好的未来的发展。在教授心理健康的知识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比如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等,掌握心理健康保健方法,使学生能及时而恰当地调节自己的心态,并鼓励学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在运动中寻求快乐,陶冶隋操。

(四)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独立思维。知识的传授不仅仅是教师教授,更多的是学生接受的过程,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其实是将知识内化的过程。教师传授的知识只有经学生的思维内化后才能成为学生为自己的知识。体育教学就需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一些体育项目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既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又要求学生积极实践,这样才能掌握好所学动作的基本技术、技巧,如果无法保证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那么体育教学的效果也就无法达到。体育教学需要教授学生在学习阶段如何独立思考问题。教师在讲授体育动作技能、要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机,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领悟知识,运用知识。有了独立思维的能力,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有更多自己的主见,独立性增强,心理素质也随之提高。

(五)合理运用挫折教育。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青少年往往逆反心理比较严重,心理变化较复杂,许多家长对学生过度溺爱,往往有求必应。然而与他人交往的过程却不是这样。这时,青少年受到一点点挫折就会打击很大,对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体育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这一发展特点,充分认识到挫折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对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增必要性,在挫折教育中磨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活动中的成功体验固然重要,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然而,我们不仅仅需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愉,也需要让学生在失败的体育活动中接受挫折教育,让他们体会失败,学会如何让处理失败伴随的情绪。

(六)加强体育教学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无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体育竞赛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等各种途径来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需要精心备课,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结语:初中体育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不仅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提高初中体育的教学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为学生安排合理运动负荷,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安排,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要加强学生的挫折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运良.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2(11)

[2] 孙悦.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2013(07)

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途径范文4

关键词 加强自信心增强竞争能力引导情感沟通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其中包含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与培养。

一、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奠定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唐朝人史青就很有自信,他说:曹植七步成诗,尚为迟涩,请五步成之。“他果然五步成诗。而纵观历史上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几乎都来源于自信。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要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这样,学生就会受到鼓舞。实际上,学生往往特别注重老师对自已的评价,老师有时一句话或许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教师应提倡赏识教育,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果我们在课堂提问时多说两句:“不错,很好,有进步。”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的成绩有了一点进步时多说两句:“你很有潜力”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考试前多说两句:“你能行,你一定会成功。”之类的话,学生就会因此产生信心,自信就是力量,学生有了信心,就会爆发出局大的能量,最终就能后进变先进,失败变成功。

二、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充实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是锻炼其才干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和任务之一。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世纪,我们更应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和搞挫折能力。语文教学也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浓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学期,我为了让学生适应议论文这种文体,掌握它的论证方法,进而学会说理,在班上搞了两场辩论比赛。辩论前把题目要求及应准备的材料告诉学生,指定八位优等生分成两组作为辩论的正方与反方,把其余同学分成两组,分别为参加辩论的同学找材料。

同学们在找材料的过程中学会了论据收集的方法,在辩论中懂得怎样突出论点、说明事理。第一场辩论由于准备不足,学生一时无法适应。第二场辩论大有进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竞争的心理素质。为了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古诗词,我搞了一场古诗词朗读比赛,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加。在朗读中要求学生口齿清楚、诗句朗读流畅,读出情感。教师在点评时做到重表彰、重指导,赞誉中等生和差生的优点,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后来搞的名著知识竞赛,采取报名参加的方法,结果大多数学生报名参赛,连差生也敢于自愿报名,迎难而上,最终,这次活动也获得了成功。能过上述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集体活动的参与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引导情感沟通,健全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朗读激感

就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是文章思想内容的存在形式,也是作者表达认识与感受的媒介和手段,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教师的范读,再现作品的艺术境界,使学生经过形象感受和情感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以《回延安》一课为例,这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热烈而奔放的情怀,充分表现了作者在阔别多年后重回延安的喜悦之情,以及对革命圣地的向往之心。教师在上这课时,要结合信天游文体的特点,认真范读,力求再现当时的场景,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圣地的崇敬、向往之情,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

2、写作抒感

语文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写日记、作文,教师应结合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亲情和友情是两个永恒的主题,它不但强化学生的写作意识,而且能从习作中感情亲情,理解父母,识别友情,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有一次训练时,我出了个作文题目《我的父亲》。

有学生在作文结尾写了这样一段话:如果老师不让我们写这篇作文,我还一直以为父母为我们所作的一切是应该的,无须不安,无须报答,然而现在我明白了。有同学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就在我沉迷于生日的期待中时,一句朴实而古老的话惊醒了我,“孩儿的生日,娘的苦日”。我的心如揣了只小兔,往昔的岁月历历在目;每次过生日,妈妈的碗里连鸡蛋皮也曾有过,每次吃蛋糕,妈妈部是吃一点就推脱说不好吃便端给了狼吞虎咽的我。每次催她买衣服的钱都给我……想着想着,我觉汗颜,我太自私,太不懂事了,近十三年来。我享受了很多,可妈妈却为此而背着沉重的负荷,望着已生华发的妈妈,我有说不出的内疚,突然,一个想法闪现在我的脑海,在我过生日的时候,我也要为妈妈备一份礼物……“通过这次作文训练,同学们养成了正确的亲情观,人生观。

四、进行意志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途径范文5

关键词:初中体育;心理素质;终身体育意识

初中体育是学校教育必须重视的方面之一,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通常只关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掌握健身技能传授知识,忽视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过程和心理变化。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改革,体育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而且要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通过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本文根据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提出相关措施。

一、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当前初中课表上都有体育这门课程,但是教师只注重学生的体育运动,忽略心理素质的锻炼,教师只是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随意散漫地进行一些运动,并没有向学生讲解体育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学生的体育意识十分浅薄,从内心认为体育课不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上体育课只是一种休闲。当体育教师发号自由活动施令的时候,学生三五成群地寻找一个阴凉处聊天、吃零食,甚至有学生回到班级学习其他学科,由于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因此教师看到这个情况也没有太多的追究。这样的初中体育课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也不能将心理素质的锻炼贯彻落实到体育教学过程中。

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贯彻落实心理素质锻炼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要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落实培育终生体育意识的任务,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是关键,要结合三方面综合处理:一是改变以往死板教条、放松式教学,之前的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的课堂,课程内容单一。教师需要集思广益,课前认真备课,安排好每节课的活动内容,让每节课变得丰富多彩。多模式教学,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体育课,在学生的心中埋下终身体育意识的种子。二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消除学生心中重文化课而轻视体育课的错误思想,让学生了解,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的基础,有了充沛的精力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健康的身体需要体育锻炼。要在学习和体育之间保持平衡,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要认为适当的体育锻炼是耽误学习时间,从而热爱运动,积极参与运动。三是改变死板教条的教育模式,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无法融入体育锻炼中,枯燥乏味,学生会产生排斥,无法成功激起学生的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创新,增加更多形式的体育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通过竞赛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热情,例如:让两个班级进行篮球对抗,女生在中场休息时投篮积分,这样就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无法室外运动的课堂可以使用多媒体看一些体育比赛,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加强教师自身心理素质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精神健康水平。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道德品质、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是保证体育课堂高效性的根本途径。在课外时间,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心理学的研究,从而可以更新教育概念,有效地优化自己的心理教育学,以多种方式培养学生,使他们敢于在体育活动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学会理解和认识不同的观点和差异,从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思维,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教师仔细备课,制定比赛教学。为了让大家重视体初中体育这门学科,首先体育老师本身要重视这门学科,利用课前时间为本班学生制订科学、合理、有趣的体育锻炼计划,将心理素质充分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爱上体育运动。为学生安排满满当当的体育课堂活动,从而让学生从根本上重视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不会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做其他事情。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制定比赛教学,让学生通过比赛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避免落后而产生急躁的心理导致全盘皆输。例如在学习篮球的课堂上,教师教会学生打篮球的正确技巧之后,可以将男生、女生进行分组,让男女生之间通过合作打一场只属于本班级的篮球赛:男生打一场篮球之后,然后让女生投篮,投入一个为本队加一分。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在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投入本次篮球比赛中;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有利于让学生在参与中培养学生对篮球的热爱。教师在比赛之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注意事项:第一,向学生灌输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思想观念,保证文明比赛;第二,对于比赛胜出的团队要给予一定的表扬,这样才能让学生有一种胜利感,反之,对于失败的团队也要鼓励,让这些学生有信心进行下一次的比拼。

三、结语

体育运动对于学生来说必不可少,随着中考的不断临近,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加,在初中阶段让体育锻炼变成一种习惯会让学生受益匪浅。部分学生完全忽视体育学习的重要性,甚至认为可有可无,我们必须要改变学生这样错误的想法,让学生每天都愿意为了自己的学习和健康抽出一定的时间锻炼,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强身健体。希望通过以上措施可以给教师启发,在未来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贯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发挥体育教学的根本意义。

作者:陈孺贤 单位:尤溪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盛久埂.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J].科教导刊(下旬),2015,12:130-131.

[2]尤艳清.刍议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6,01:88-89.

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途径范文6

一、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奠定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要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这样,学生就会受到鼓舞。实际上,学生往往特别注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老师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或许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教师应提倡“赏识”教育,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二、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充实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是锻炼其才干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和任务之一。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世纪,我们更应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和抗挫折能力。语文教学也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本学期,为了让学生适应议论文这种文体,掌握它的论证方法,进而学会说理,我在班上举行了两场辩论比赛。辩论前把题目要求及应准备的材料都告诉了学生,指定八位优等生分成两组作为辩论的正方与反方,把其余同学分成两组,分别为参加辩论的同学找材料。

同学们在找材料的过程中学会了论据收集的方法,在辩论中懂得了怎样突出论点、说明事理。第一场辩论由于准备不足,学生一时无法适应。第二场辩论大有进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竞争的心理素质。为了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古诗词,我还组织了一场古诗词朗读比赛,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加。在朗读中要求学生口齿清楚、诗句朗读流畅,读出情感。教师在点评时做到重表彰、重指导,重点赞誉中等生和差生的优点,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后来搞的名著知识竞赛,采取报名参加的方法,结果大多数学生踊跃报名参赛,连差生也敢于自愿报名,迎难而上,最终,这次活动也获得了成功。经过上述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集体活动的参与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引导情感沟通,健全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我体会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有其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的“情感”教育制约着学生的求知心理,能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使学生沿着教师的情感线索去修养品德,去学习知识。我在语文教学中以讲读启感,以朗读激感,以写作抒感。

讲读启感,就是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设置情感导语和情感线索,并使之贯穿全文。这样既能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氛围中,也能在情感中求知学知,在情感中陶冶情操。

朗读激感,就是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是文章思想内容的存在形式,也是作者表达认识与感受的媒介和手段,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教师的范读,再现作品的艺术境界,使学生经过形象感受和情感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写作抒感。语文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写日记、作文,教师应结合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