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弘扬孝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弘扬孝文化范文1
亨达股份董事长王吉万和他的亨达成为虔诚的布道者,所布的“道”就是以德孝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
王吉万不是一个孤独的传播者,在他的身后,是数千名亨达员工以及日益庞大的来自社会各界孜孜不倦传递中华传统文化的“义工老师”,他们正在把德孝、仁义、诚信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落到行动中。
“2012年5月中旬,仅青岛市委宣传部主办、亨达股份承办的‘青岛道德大讲堂’参与者就有3000多人。”王吉万欣喜地说,亨达道德大讲堂每月举办一次,参与者累计不下8万人次。
润物细无声。亨达以传统文化践行者的鲜活样本,以身边的生动感人的“亨达人”案例,正在青岛、山东乃至全国释放着良好的示范效应。
发扬光大的亨达家文化
学习、弘扬和践行中华传统文化,王吉万绝非一时心血来潮,他更多的是基于社会道德大滑坡反思基础上的有计划行动。
“毒牛奶、黑心棉乃至频发的用工荒、劳资关系对立,这些事件的发生,归根结底是企业老板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它戳破了道德的底线,也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底线。”王吉万曾夜不能寐,连续撰写《做企业不能丢失传统文化》、《企业要做传统文化的继承者》等博文。
“如果骨子里不能坚守这些最基本的操守和信念,相信没有哪个企业、哪个人能走远,更遑论百年品牌?!”他的追问,一时应者云集。
抓住历次改革的重大机遇,善谋实干,从当初以“860元资金、唯一一台二手缝纫机”起家的个体工商户发展成为国际化的制鞋企业集团后,王吉万和亨达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担当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在接踵完成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优质品牌和优质生活方式后,如何实现为消费者提供正确价值观的跨越,成了亨达的新命题。”王吉万说,这个价值观就是以德孝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因为“孝”以亲情为纽带,连接一个个家庭、一个个家族,它们最终汇合成了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可以说,德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
王吉万直言,亨达践行和传递德孝文化有深厚根基――那就是创业近30年来,日积月累成就的独具特色的亨达家文化。
对亨达的家文化,我们可从亨达创业故事中信手拈来:1985年,也就是下海创业的第二年,由于供需严重失衡和皮鞋品质过硬,王吉万和工人在小作坊内常常连夜赶制皮鞋,夜黑加上乡间道路坑坑洼洼,被工人们称为“王大哥”的王吉万给每辆自行车上安装了一盏充电小灯。这盏小灯,照亮了工人回家的路,点亮了亨达的家文化。
亨达的家文化还坚实地体现在这个家族化企业中。创业至今,当年含辛茹苦一起拼打的兄弟姐妹们,如今功成名就后仍未分家,各司其职为百年梦想继续打拼,这在全国的民营企业中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家文化深深感染着亨达这个大家庭。近年来,在用工荒由南及北席卷制造企业时,拥有数千员工的亨达股份,春节后平均返厂率为97%以上,2012年、2013年春节后返厂率均达99.3%以上,是“家”的亲情呼唤,让返厂的脚步不再犹豫。
“家”文化是亨达企业文化的核心,它的外延有三个层面:“员工幸福之家、企业和谐之家、祖国昌盛之家。”王吉万说,亨达家文化与时俱进,不久前,亨达股份对家文化的内涵重新作出解读:完善待遇保障机制,把员工当家人;健全民主参与机制,视员工为主人;强化培训学习机制,助员工为能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塑员工为贤人。
有着厚重的家文化做根基,王吉万义无反顾地在企业内开始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弘扬和践行。
2011年1月18日,“亨达2010年总结表彰暨中华传统文化年”启动。为形成长效机制,亨达股份制定了《亨达股份中华传统文化践行五年规划》,此举开创了民企制定文化建设规划之先河。
“不理解,甚至是非议,认为是精心进行的策划、噱头,最终还是为卖鞋而卖鞋。”谈起当初的社会反应,王吉万一脸苦笑:“不少人认为,传播传统文化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事情,应该由文化、宣传、社科理论界推行,一个企业能做多久?亨达心无旁骛、不遗余力地做了4年,社会上非议之声没了,更多人选择了理解和参与。”
在今年5月举行的“双周双会”上,亨达在展区播放孝亲鞋纪实片――亨达创始人孝亲真实故事,深深感动了参观者,一拨又一拨的市民加入到现场为父母洗脚活动中……
传递德孝文化的载体
将德孝文化植入产品,为天下儿女孝敬父母提供一个有效的载体――孝亲鞋,这是亨达股份在国内的首创。
2013年5月,青岛国际时装周。亨达股份针对中老年人身体特点研发的中国首款孝亲鞋――亨达・孝亲鞋甫一露面,即让参观者眼前一亮,在青岛购买孝亲鞋向父母献孝心迅速成为一种全民行动。
接下来,在“青岛名牌神州行”武汉推介展销会上,亨达・孝亲鞋轰动江城,当地媒体以“孝感武汉”为题,报道了亨达以老年人功能鞋为载体,弘扬德孝文化的创新做法。而200多个花色品种的亨达・孝亲鞋,也让武汉市民叹为观止,纷纷解囊。
“两年多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停留在说教层面上的德孝文化变成一种直观适用而且是大众化的产品,让它成为传递德孝文化的优秀载体,这个愿望前不久实现了――今年3月,我太太、亨达副总经理单玉萍为摔伤膝关节的母亲(亨达创始人单妈妈)研发定制了一款防滑功能鞋,并命名为孝亲鞋,然后迅速组织样品生产,期待天下的父母都能穿上这么一款孝亲鞋。”王吉万说,亨达股份希望以此为载体,实现亨达人“孝由心生,始于足下”的夙愿。
王吉万给这款鞋走向市场提出了具体要求:用最好的材料、最好的技术、最好的工艺、最全的功能、打造最专业的孝亲团队来设计生产。考虑到中国的父母一生都在勤俭生活,他又补充了一条:“制定最优惠的价格,让天下的父母感受孝心。”
孝亲鞋在市场上追求的是量,销量越大,说明孝敬父母的子女越多,因此亨达把利润压到最低,这也是孝亲鞋一直没有进入大型商场销售的主要原因。
对于亨达以孝亲鞋为载体弘扬德孝文化的做法,司法部原部长高昌礼评价说:“德孝文化是亨达的根;亨达将德孝文化与做人、产品三者融为一体,实现了有机结合。”
亨达・孝亲鞋的成功,让王吉万找到了德孝文化与产品载体互动的契合点。“亨达正在总结孝亲鞋的经验,以创新为驱动,以德孝文化为核心,继续研发生产更多德孝产品,并以其为载体,传递中华传统文化,共同弘扬孝道。”王吉万满怀信心地表示。
当然,王吉万没有把产品载体看成灵丹妙药,“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精髓纳入到亨达,以德孝感化人、培育人,是一个长期的修为过程,它潜移默化,需要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
细心的市民也许已发现,沿用了近30年的亨达标识近期发生了变化,东方文化的吉祥物――莲花,成为了亨达新的识别形象。
王吉万解释说,“亨达莲”象征着亨达人学习、弘扬、践行中华传统文化、道德文化、孝亲文化,5个莲花瓣分别代表着仁、义、礼、智、信五个常德,它们是儒家文化的根本核心。同时,5个莲花瓣还代表着亨达股份5朵“品牌金花”――亨达、阿迪丽娜、动力足、奈奢、亨达孝亲鞋,它们是亨达品牌文化的核心载体。
亨达新标识透露出的信息不言而喻:王吉万和“亨达人”将在学习、传播、践行中华传统文化上再接再厉,创新不止。
延伸阅读
洋溢着孝亲味道的品牌故事
亨达创始人单妈妈――潘瑞兰,51岁开始创业,早年为孩子为家庭操劳了大半生,后来。又为企业操劳了30年。亨达为消费者制造了千千万万双鞋,但作为亨达创始人的单妈妈却从来没单独为自己做过一双。
孝女单玉萍已有30多年做鞋经验,经她双手设计开发的皮鞋也有成百上千万双,但也从来没有给自己的母亲特制过一双。后来,年事已高的单妈妈因长期站立加之频繁走动,特别是一次因鞋滑而摔倒在楼梯上,导致膝关节严重损伤,以至于不能正常行走。单玉萍立即放下手中紧张的工作,陪妈妈到北京医院做了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单妈妈腿上留下了32针的伤疤。
看到妈妈痛苦的样子,单玉萍泪流满面,痛发志愿:一定要为妈妈和天下父母研发制造安全、防滑、减震、轻便舒适的鞋,让母亲和天下的父母亲不再因鞋滑、鞋硬而导致身体受伤。
2013年4月24日,在单妈妈80岁生日礼上,单玉萍拿着自己发愿、发心,设计生产出来的孝亲鞋并亲自为母亲穿在脚上。这双鞋承载了女儿对妈妈和天下父母的深深孝爱之心,抚慰了自己曾经的惭愧之心。
亨达孝亲鞋在创意设计图形商标时,大家纷纷给出了很多好点子,好创意,并设计出优美图形若干。然而,单玉萍始终找不到那种想要的孝亲感觉,闻不着那种孝亲的味道,感觉设计的图形缺乏孝亲的真正内涵。
如何弘扬孝文化范文2
一、提出“以孝兴区”理念的背景
(一)历史传承所需
“孝”在中国具有悠久传统。甲骨卜辞中“孝”字的出现,说明至少在殷商时代,中国人就有了孝的观念。西周时期,孝道文化作为一种伦理概念正式提出,统治者主张敬天、孝祖、敬德、保民,重视尊老敬贤的教化。西周以后,有大量的文献对“孝”作了记载,比如,《尔雅・释训》云:“善父母为孝。”春秋战国时期,孝道文化的思想体系、伦理道德观念和基本规范已经较为完整。宋至清代,孝道文化进一步上升到社会意识高度。朱熹等人倡导孝为立身之本、立国之根。近现代时期,孝道文化不断得以发展和传承。华夏儿女孝亲敬老,代代相传,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社会发展所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但同时受西方文化“金钱至上”的侵蚀,一些人内心浮躁,人情冷漠,甚至道德沦丧,不但不尽赡养义务,反而虐待老人,致使有的老人衣食无靠,患病无医,晚年只能惨淡度日。这样长久下去,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石,就必然会坍塌,社会和谐和经济快速发展,也只能是“水中之月”。同时我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显示,未来20年是中国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到21世纪中叶,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所以说,解决老龄化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孝道文化建设。
(三)个人进步所需
“孝道”是为人立身之需。一个具有孝心的人,才是真正的品德健全的人。在两汉时期,朝廷提倡“以孝治天下”,将“举孝廉”的方式作为提拔官员的途径之一,并在20万户中举荐一个孝廉。据统计,“举孝廉”的官员犯错者很少。唐代时,参加医学、算学、律学考试的人,可以不用读五经,但《论语》和《孝经》却是必读的。可以看出,在古代就已经以“孝”来加强人格培养。因此,加强孝道文化建设,对于培养人的性格情操,促进人们的全面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国家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了“以孝兴区”的理念,以孝管理,以孝治区,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二、实施“以孝兴区”的主要做法
(一)教育先行,筑牢思想基础
弘扬孝道文化,必须以教育为基础手段。一是经常性地组织学习《二十四孝》和《新二十四孝》,邀请专家对孝道文化进行深入解读,要求全区干部和广大群众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陪父母、节假日与父母共度、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亲自为父母做一顿饭等;每逢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等节日,开发区领导带头为老人送鲜花、送温暖;每月为百岁老人提供生活基本保障金,并在每月月底举行职工父母集体祝寿茶话会,全方位扩大“孝贤”影响。二是广泛开展“孝行动”巡讲活动,以歌曲、快板等方式宣扬孝道文化,并邀请评选出的孝子孝媳,结合自身事迹来宣讲行孝的意义及如何行孝等。三是抓好学生教育,开展“弘扬孝贤文化,争做孝贤少年”等活动,创新孝道教育方式,将孝道教育融入到学生校园生活和活动中,使他们从小就懂得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四是将弘扬孝道文化教育深入社区,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道德教育,并与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在全区形成敬老、养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强化宣传,引导公众认知
一是将孝道文化宣传与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相结合,与党建、法律、现代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相结合,把孝道文化贯穿到全区各项宣教活动中去。二是利用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培训会等各类会议进行学习宣教,利用公文内刊、文艺节目等形式进行宣传,利用演讲比赛、征文大赛等进行宣扬。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使孝道文化走进机关、走进企业、走进学校、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走进每个人心中。三是广泛开展“购好书、学好人、做好事”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扶贫帮困、排忧解难等具体行为来落实孝道。
典型带动,实施榜样引领。以弘扬孝道文化为主线,唱响弘扬孝道文化主旋律,表扬了一批尊老敬老、孝顺父母、诚实守信的好人好事,大力倡导社会新风;广泛开展“十大孝子”“十大孝媳”评选活动,挖掘了一批孝贤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对其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充分发挥了榜样引领作用。同时邀请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陈伟鸿先生任开发区爱心形象大使。
(三)完善机制,保障老人权益
首先,积极开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和普法工作,健全法律援助制度,以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问题。其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健全法律援助,规范群众的孝贤行为,加强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对不尽养老义务的人给以惩罚。最后,积极采取法律措施,倡导以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敬老保证书》和《继承财产办法协议书》等形式,减少赡养纠纷,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确保老年人在物质上有保障、在生活上有照料、在精神上有慰藉。
(四)善于结合,融入发展全局
一是与干部考核制度结合起来,从全区实际出发,制定孝贤行为准则,将人员孝道践行的情况纳入干部职工年度考核、党员发展和干部管理等范畴,把孝贤作为优先提拔干部的必要条件。二是与促进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以“孝”为支撑,倡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把对老人的尽孝和关爱,扩展到对事业的忠诚、对岗位的敬重上来,将“孝”提升为自身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三是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将是否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招商的重要标准之一。
三、实施“以孝兴区”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注意与时俱进
“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历史的产物,也必然带有历史局限性。如历史上的“三纲五常” “子不言父过”等愚忠愚孝思想,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在新时期,深入推进孝道文化建设,既不可毫无批判地全盘继承,也不能全盘否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二)注意长效机制
孝道文化的倡导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并非一两个评比、一两次活动就能形成。因此,要注重完善“以孝兴区”的制度保障、环境保障、机制保障。通过完善各类制度,使人人不敢不孝;通过优化环境,使人人争相尽孝;通过健全机制,使人人乐于尽孝,从而形成“以孝兴区”的长效机制。
(三)注意提炼升华
如何弘扬孝文化范文3
营造氛围,感受孝德文化
孝德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有其不同的含义,新时期孝德有着更深厚的内涵。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孝德教育的认识,建立健全孝德教育活动领导组织。真正使广大师生领悟孝德教育是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孝德,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灿烂文化,修身养性,做一个健康成长的合格人才。
学校以庆祝国庆节为契机,在庄严的仪式中,营造浓厚的孝德氛围,在2016年9月30日举行了“周行一孝”的千名师生大签名活动,为全面推行我校孝德文化教育拉开序幕。本次活动向广大学生家长发出倡议,加强家校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家长的助教积极性,全面促进孩子和父母的交流和沟通。其次,利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校园广播、手抄报、班队课为阵地,做好学生的思想熏陶工作,把孝德教育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相结合,全方位地进行孝德文化教育的宣传发动工作。我们还利用一切活动和机会,结合小学生行为规范的有关条款,从小处着手,以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为学生树立典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孝之心、孝之行、孝之道。
搭建平台,践行孝德活动
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亲尝汤药”中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百里负米”中仲由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扼虎救父”中杨香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等这些无不体现着他们内心深处的孝感,让我们从中去学习如何关心、侍奉和感恩父母。这些名人故事,告诉同学们:要做一个孝顺有道德的人,要把孝德二字铭记在心中。
带领学生背诵《弟子规》;学习古代“24孝”及新版“24孝”孝道行为标准;学唱一首感恩歌曲,倡导学生的孝道意识;学会主动与家长交谈、商量、不发小脾气;学会使用“您”“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
关爱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杯香茶,就能让他们备感欣慰和满足;贴心地捶捶背,用心地洗洗脚,主动地说说心里话,就能让他们抹平皱纹,绽开笑颜。
在班主任老师的组织下,班会课上举行了“孝心卡”展示活动。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一周内的孝心事迹进行小结。瞧,各式各样的、非常精美的卡片让人目不暇接。杨洁老师说:“感到我们的学生真是花了心思,动了脑筋,相信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更浓了。”六一班岳妙诗在孝心卡上这样写道:多少个刮风下雨的日子里送我上学;多少个冰天雪地的日子里接我回家……想到这些,我的眼眶湿润了。我想:父爱是伟大的,我小时候不知道您为我洗过多少次脚,为我付出了多少?而我只为您洗一次脚,您就这么感动。我暗下决心,以后一定坚持每天为您洗洗脚,让您能解除一天的疲劳!
浸润心灵,升华孝德内涵
搭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孝德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发挥了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推动孝德教育扎实开展。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与育人制度建设相结合,加强家校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家长参与这项活动的积极性,全面促进孩子和父母的交流和沟通。
如何弘扬孝文化范文4
【关键词】孝;家庭养老;探析
一、孝
第一: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孝经》中所做阐述为:孝是天经地义之事。同时,孝也是“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由此可见,孝的地位至高。追溯“孝”的本源,要从“孝”作为汉字出现时开始研究,而“孝”字在我国最早的汉字文献资料《殷商甲骨卜辞》中已经存在。孝,一目了然,属于象形字范畴,“孝”字的上半部分,象征着一个老人,下半部分,则是一个孩子,作服侍状。现在,很多学者对于孝字的解释与上面提到的解释大体一致。例如徐中舒先生主编的《汉语大词典》说“金文‘孝’字部上部像戴发伛偻老人。唐兰谓即‘老’之本字,‘子’搀扶之,会意。”康殷先生的《文字源流浅说》分析得更有趣:“像‘子’用头承老人手行走。用扶持老人行走之行以示‘孝’”。 i 《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ii
第二:从社会起源来看,孝的产生应归属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发展。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类生活方式趋于定居式,母性在整个氏族内部占据绝对实力的掌控地位,所以,在孕育以及抚养后代等方面母性占有其他人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不仅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母性的权威,也在另一方面客观促成了“孝”的产生,这种人类最崇高、最伟大的情感在这样的环境中得以形成,并通过日后的历史进程得到沉淀和发展。可以说,属于人类的孝意识是动物进化过程中在其头脑意识领域中的一种附属。
第三:“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义有:一、尊祖敬宗。施孝(尽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庙通过奉献供品祭祀祖先,尽孝的对象是死去的人,这带有一定的宗教形式。二、传宗接代。在周人看来,祖先是我辈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续下去,生生不息。《易经》:“先祖者,类之本也,无先祖,恶出?”iii也有人讲,西周时作为伦理概念出现的“孝”,已经带有善事父母的家庭道德的含义。在这一问题上,笔者较为同意肖群忠先生的观点,即,西周时期的“孝”属于宗族伦理的范畴,其初始义只是尊祖敬宗,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而善事父母是其后起之义,是在向春秋至战国时期过渡时衍生的意义。
二、家庭中的孝与养老问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同样,家庭也是我们了解社会发展的最直接窗口。据台湾地区《时报杂志》刊登的有关台湾家庭状况变化的统计,可以看出家庭变化对养老问题的影响iv:“一、以夫妻及未婚子女组成之家庭增多,传统式大家庭相对减少;二、父权夫权趋向于平权家庭,长辈权威趋于低落;三、职业妇女增多,妻之经济依赖减轻,家计趋于共同负担;四、传统家庭伦理发生变化,祖先崇拜不如过去受重视;五、家庭功能趋于特殊化,以满足家人情感需要为主,其余则由社会负担,尤其是对子女的教育;六、传统孝道日趋淡薄,家庭不像以往以父母为中心,而以子女为中心”等共计20余条家庭状况的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我国家庭形式的变化以及家庭孝道观念的弱化趋势。所以,自2013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问候老人。所以说,国家将孝道立法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强调与尊重。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脚步,迫切需要找到一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现状的方式来解决家庭养老问题。
面对家庭养老这一现代问题,如何以孝文化为起点,对其进行规范,进而解决老年化的社会现状,妥善处理老年人群体出现的相关问题,是很长一段时期国家和政府尽全力探索的关键点之一。对此,国家逐步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养老发展迅速。但是,我国的经济力量还相对薄弱,财政支撑力度还比较脆弱,家庭养老模式依然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就目前而言,社会养老将难以取代家庭养老。因此,孝文化的弘扬和渗透在维系家庭养老中依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v
三、孝在解决养老问题中的作用
第一,重视老龄群体生活状况。“百善孝为先”的说法是自古以来被中国人传颂的,孝的核心内容便是“尊老、敬老、爱老”。父母养育子女成人,一辈子辛苦操劳不图回报,作为社会群体的一个因子,每个人都有变为老年人的阶段,孝有助于督促全体社会成员重视老龄群体的生活状况,关心老龄群体的衣食住行,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建立起有助于老年人乐享晚年的氛围,才能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第二,提高子女自身修养。培育孝文化在人们心中的生长,不仅对于社会个体的发展有利而无害,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尊老、养老意识,只有从自身做到尊老、敬老、养老,才能妥善解决老龄化这一问题。孝道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建设中华儿女所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如何使每一个为儿女之人深入领会孝道的内涵,以孝修身是新时期需要思考的问题。于是,孝对于家庭养老的重要意义,也从这一问题中得以体现了。
第三,促进社会整体和谐。建设和谐社会,这为我国的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绘制了蓝图,也为创建一个和谐世界、创建一个的文化价值提供了新的思路。vi充分发挥孝在解决家庭养老问题中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家庭的和谐,而且有利于社会整体和谐,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性保障,在利用孝道解决养老问题的过程中,努力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养老问题发展的道路,与其它国家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进行的辩证互补。所以,我们更需要在社会转型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下加强对孝和养老问题的研究,以遇到的问题事实为基础,解决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贡献力量。
注释:
i 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1.
ii 百度百科:孝
http:///link?url=FDhmb2af8wPowu7swKW-Lsfhe1xgOu_JU1ZGxR2LBo0cS8kUbma3cK_hyjFKbrQE。
iii 百度百科:孝的起源
http:///link url=FDhmb2af8wPowu7swKW-Lsfhe1xgOu_JU1ZGxR2LBo0cS8kUbma3cK_hyjFKbrQE。
iv 廖奔等.爱的困惑[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160-161.
v 丁立磊,郝亚飞,刘景辉.孝文化的社会变迁及其在家庭养老中的作用[J].党史博采,2008(90.
vi 陈功.社会变迁中的养老和孝观念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47.
【参考文献】
[1]张树骅,宋焕新.儒学与实学及其现代价值[M].齐鲁书社,2007.
[2]张怀承.中国的家庭与伦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王萍,李树茁.农村家庭养老的变迁和老年人的健康[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如何弘扬孝文化范文5
目前,孝感的众多孝民俗文化资源正处于从遗产和文化的阶段向“产业化”过渡发展的时期,各种资源都有着矛盾的生存发展现状。孝民俗文化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利用得好,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对区域的经济文化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但孝感孝民俗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目前面临着一些困境。
困境一:怎样增强孝感孝民俗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保护好传统资源。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特点,审美情趣、欣赏习惯、评价标准等与过去相比有很大不同。如随着外出打工、经商者越来越多,人们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对家乡传统的“岁时节庆”逐渐有所忽视,岁时节庆气氛已是消淡了许多,其它的各种庆祝活动也正在减少,近几年,已经难得再见舞龙、做大戏、皮影戏等庆祝活动了。这就要重视对孝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现在,孝感的民间文化艺术缺乏规范的传承体系,大多靠师徒间的“口传心授”、子承父业,往往因人而存,人绝艺亡。这种单一的培养方式,客观上导致民间艺术人才的“青黄不接”,一些民俗技艺和民间文艺可能伴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销声匿迹。
因此,怎样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探索和大胆改造,以增强孝感孝民俗文化的吸引力和认同感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困境二:怎样扩大孝感孝民俗文化的影响力,利用和开发文化产品。
文化的影响既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也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孝感虽说拥有丰富的孝民俗文化资源,但名声随大,影响力却有限,就像“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大家闺秀。这说明孝民俗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宣传力度尚需加大。目前,全市有中华孝文化研究中心、民间文艺家协会、群众艺术馆、湖北孝文化研究会等社团组织,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民俗文化进行研究,但活动不多且偏重于理论研讨。至今还没有一个社团专门研究如何利用孝民俗文化资源开发旅游商品,政府职能部门及民间社团,对发掘孝民俗文化资源使之为产业化发展的研究,尤其是对包括孝民俗文化资源在内的资源如何产品化的研究,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在孝感市对内对外的宣传工作特别是孝文化产品的营销过程中,对孝民俗文化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大,这就使得孝民俗文化发展的步伐缓慢,近年来,孝感地区的民俗产业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开发,但基本上还停在简单的“参观型”为主,项目缺乏创意与个性吸引力。如董永公园的旅游,几乎无一例外是参观场馆;农家乐旅游,大多也还停留在“住宿、餐饮”等浅层次的开发上,在孝民俗文化的利用上,文章还没有做足、做深、做透。
另外,具有孝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工艺产品打造上主要依赖孝特礼品公司等几家小企业,资源尚未得到整合和很好的开发。作为旅游六要素之一的“购”,一直是孝感地区旅游业的短腿。该产品的消费市场很小,再加上工艺品本身制作难度大、价格偏高、外包装缺乏特色和吸引力以及消费渠道不顺畅等原因,如玉石雕、木雕等一些工艺品很难作为旅游纪念品进入市场,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困境三:怎样推动形成孝感孝民俗文化产业格局,打造特色品牌。
孝感的文化产业发展规模不大,特色文化产业项目不多,民企进入文化领域准人的门槛较高,因此,要解决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有序的市场准人问题;以及怎样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利用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迅速壮大文化产业的规模;培育孝民俗文化领域的投资者,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是孝感孝民俗文化资源产业化面临的困境之三。
困境四:资金和人才的缺乏,政策的滞后,是孝感孝民俗文化产业化开发的难点。
由于民间文化艺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资金投入较大,政府由于财力,尚未进行大的投入。由于缺乏经费支持,民间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困难较多,民俗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现有的展示场馆虽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规模不大,影响力小,利用率低,缺乏全方位展示孝感民俗文化资源的高规格展示场馆。此外要形成孝感孝民俗文化产业格局、打造孝感孝民俗文化特色品牌等,都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孝感市财政收入少,对文化发展的投入也是很少的,近几年孝感市对文化的投入占财政总支出0.23%。民间资金投入文化发展的也很少。因此,如何吸引足够的资金来发展孝感孝民俗文化产业是一个难点。
还有如何形成一支素质较高的民俗文化队伍。队伍是根本,人才是关键。要搞好孝感孝民俗文化的改造利用、宣传传播及产业品牌等,都要有一支素质高的人才队伍。人才难得,如何吸引人才,更是一个难点。
如何弘扬孝文化范文6
关键词 “孝”文化 活动 提升 吸引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不少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从一出生就被六个大人(双方孩子的爹爹、奶奶及父母)无微不致的呵护着,使不少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任性、自私、自我意识强、缺乏爱心与孝心的不良个性。这些行为与思想一旦初步形成,要想向好的方面转化十分困难。而中职学校所招收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属于此类,如何有效转化这批学生?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面对具体现状,学校选择以“孝”为突破口,利用课外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孝”文化主题活动,逐步把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引到正确轨道上来,除去了家长的心病,维护了社会的稳定,赢得了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同。
1 针对学生“孝”文化认知缺失,利用课外活动加强孝文化宣传,弘扬正能量
1.1 成立三个小组
一是成立开展“孝”文化主题课外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其他领导任成员;并设立活动工作专班,学生处主任任工作专班组长,具体组织实施。二是成立“孝”文化研究小组。研究“孝”文化教育活动体系和“孝”文化思想内涵,通过研究,使“孝”文化主题课外活动上一个新台阶。三是成立“孝”文化学习资料编写组。让每项活动内容丰富,针对性强,达到预期效果。
1.2 落实三会
一是故事会。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我国历朝历代“孝”敬父母和人民的典型事例讲给学生听。例如缇萦上书求父母,孟宗哭竹生新笋,王祥卧冰求鲜鱼,小黄香温席扇枕,元德秀背母赶考,铁包公辞官事亲,岳飞精忠报国,汉文帝待奉母亲等,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二是“孝”文化辅导报告会。通过具体的理论辅导,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开展孝文化主题课外活动;明确什么是孝,如懒惰、贪玩、贪财好色、不知约束自己及与人争凶斗狠等都是一种不孝的行为。同时,从新时期道德模范事迹中,从文天祥的“人身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中让学生明确孝敬父母及长辈这一局域小孝与忠于国家和人民这一大孝的关系,不断提升“孝”的思想境界,不断丰富孝的内涵。三是学习交流会。学习交流由分组交流与集中交流相结合,其目的是使学习不断深化,使大家在相互交流与探求中提高认识,获取知识,澄清观念,达成共识,形成正能量。
1.3 内容三上
一是“孝”文化知识上墙。充分利用橱窗、黑板报、电子显示屏等,将“孝”文化的经典内容展示其中,让学生随时可以学习了解我国孝文化的思想精髓,增强孝文化宣传的信度与效度。二是“孝”文化知识上报。充分利用学校校报,定期专版系统宣传“孝”文化,增强“孝”文化宣传深度与广度。三是“孝”文化知识上牌。把经过高度浓缩后的“孝”文化经典语录刻在校园内固定的宣传牌上,让这些名言警句时刻鞭策师生的言行,增强“孝”文化宣传的精度与力度。
2 针对学生“孝心”意识缺失,利用活动引领,弘扬主弦律
2.1 开展三个一活动
一是在学生中成立“孝”文化学习研究社团,一周一次分组开展“孝”文化学习活动,懂得“孝”是一种爱,是对父母、长辈之爱,这是一种最基础、最切近的情感,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懂得“孝”就是爱国家、爱人民,就是用自己的具体行动去营造一个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合家欢乐的美好生活环境。二是一期开展一次最美“孝”心短信评选活动,让学生自选一个主题,用短信表达本人的孝心。全校以班为单位将每个同学的短信收集上来,学校组织专班集中评选,评出一、二、三等奖;通过短信评选活动,除了增强学生孝心意识外,同时还达到了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目的。三是一年开展一次最美孝心青年评选活动,评选程序由四部分组成,即自我申报、自我呈述、同学评议、社会调查;真正评出积极性,评出学习榜样。
2.2 开展三赛活动
一是开展“孝”文化演讲赛。通过演讲、挖掘中华民族“孝”文化宝贵财富,讴歌历史上、社会上及我们身边孝心感人的动人事迹。二是开展“孝”文化团体知识竞赛。竞赛内容由笔试和抢答两部分组成,得分总和为竞赛得分。三是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歌咏赛。歌咏赛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以班为单位开展大合唱,其二是以自由组合开展小合唱,其三是个人独唱;唱出民族的魂,唱出时代的貌,唱出心中的情,唱出人间的爱。
2.3 开展三项教育
一是公民意识教育。公民教育也是爱国、爱人民教育,是“孝”文化教育的引伸和完善;让每个学生明确公民的责任、权利与义务,从而自觉遵守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服务社会,履行自身职责。二是公民道德教育。孔子首创私学,把“孝”放在教学首位,说是道德的根本。中职生特殊的年龄阶段和狭窄的生活空间造成了他们分辨良莠美丑的判断能力的不足,往往会把时尚当高尚,把低俗当高雅;为了提高学生甄别能力,有效履行公民职责,公民道德教育势在必行。三是职业道德教育。中职生三年学习后,大部分学生都要赴第一线去工作,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每位学生今后做人、做事的重要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在信息时代,教育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合作。”这“四学”都是职业道德框架下的衍生品,目的明确,内容具体。
3 针对学生“孝心”行动缺失,利用课外活动开展“我为社会做贡献”的实践活动,弘扬核心价值观
3.1 突出三心,彰显孝的值价
一是奉献爱心。“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其一是组织同学主动给家庭特别困难的同学捐资助学,给特困重病人捐资就医,让他们感受到人间自有真情在。其二是组织学生开展义务献血,用我热血拯救生命,播撒人间大爱。二是责任心。积极向上,敢于担当社会责任。其一是每期组织一次义务清扫街道,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唤醒人们讲究公共卫生的意识。其二是每期组织一次到公共场所、旅游景点及社区院内义务清理垃圾的活动,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教育大家爱护我们的家园,树立环保意识,还我们生活空间一片碧水蓝天。其三是到敬老院、特校看望老人和残疾小朋友,给他们送去真诚与温暖,带去关心与爱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书写“孝”文化续篇。三是孝心。要求学生定时、定期主动完成学校统一要求的基本内容,让“孝”形成常规,养成习惯,具体内容如表1。
3.2 发生了三个变化
一是语言变化。如2012级数控专业学生裴XX同学,在初中期间要钱就找父母,平时对父母的生活情况根本不闻不问,到中职学校读书不到一学期,有一次听到自己母亲生病,便及时打电话给母亲,问母亲病情怎样,其母听到儿子关心自己病情,认为自己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很感谢学校及老师对孩子的教育。二是行动变化。如我校2011级电子电工专业学生代XX同学,其父在他出生后仅三个月就因车祸死了,其母一人靠打零工抚养他。可能是父亲早逝的原因,该生在初中读书时是全校最不听话的学生,翻墙外出、用钱不量家底、哥儿们义气重、不爱学习等。学校老师和母亲对他无可奈何。当年八月,由初中学校校长推荐到了公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由于学校始终如一地坚持“孝”文化教育,到校后四个月的一次放月假回家,代XX看到母亲的生活状况后就主动对母亲说:“您的生活比我在学校的生活都差得多,长此这样下去,如何受得了呢?”并主动提出在原每月付给他的生活费中减少150元,以减缓母亲生活压力。”母亲听了非常激动,逢人就说:“他到职教中心不到一学期就学好了,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了,哪个说职教中心不行?”三是求知变化。最初不少同学打算在学校玩两年了去打工,而通过一段时间“孝”文化活动,使同学们清楚认识到,要想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父母尽高质量的“孝”心,必须自己要有知识,有真本事,否则很多问题都是空谈。问题看准了,大多数同学学习态度变了,学习自觉性上来了,上课讲话,看其它书籍、玩手机的现象不见了,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少了。学生基本上获双证毕业与高质量就业,参加技能高考的同学100%升入了大学,主动自主创业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学校社会地位提升了。
3.3 坚持三思,让同学们在成长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