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案例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教学案例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教学案例设计

计算机教学案例设计范文1

【关键词】案例教学 学习任务 设计原则 课堂建构 师生定位 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B-0027-03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而应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和能力,学生在建构式课堂中成为教学的主角,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通过设计重大的任务或问题以引导学习和支撑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主体,教学成为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建构课堂教学,在教学宗旨确定为“以学生为主导”的前提下,引入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以进一步提升建构式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本文中,笔者通过自身的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实践,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以“设计案例,任务跟进”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建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所谓“设计案例”进行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的本质是教师让学生进入设计的教学情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任务跟进”则是把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具象成一个典型性工作任务,教师对学生完成此任务没有给出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利用所学技能和知识解决问题。这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相吻合,也与当今中职教育“一体化”教学思路是一致的,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问题。这种“设计案例,任务跟进”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是非常适合中职计算机教学的。

利用“设计案例、任务跟进”的教学模式建构课堂教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案例是此模式成功的首要因素

案例教学法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首要因素是案例的选择。精心选择的案例应该具有典型代表性,能够反映所学的知识点,适合学生学情,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必定会有一个选择案例的过程,那么教师选择案例的原则,必须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决定,由此考量所选择的这一案例,是否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是否能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索,是否能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所选择的案例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

选择一个好的案例对教授计算机应用课程尤其重要。我们知道,计算机应用操作课程,主要目标是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各类操作的综合应用,并能利用所学习的的操作技巧解决问题,以提高综合操作技能。但是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学生机械地跟随教师的教学过程一个个操作学下来,学生学到的操作是分散的,没有关联的,经常学到后面忘了前面,最终整个课程学下来,可能还是什么都不会做。而一个好的案例,可以融合多种操作技巧来解决学生在此案例中将要完成的任务,由此给学生强烈的印象,在今后职业生涯中碰到类似问题,他就可以举一反三,很快拿出解决方案。以下为笔者选择的案例之一:在学生上中职校第一个学期,临近元旦,学生已学习了Word相关的一些操作,如文字处理、文本框处理、艺术字处理、表格处理、图形图象处理等,作为案例的主体――学生本人,假设已处在工作岗位上,在此情境下,请为你的上司、同事、亲人、朋友分别用Word所学操作技巧设计一张贺年卡,利用网络通讯手段发出去,学生必须自行设计贺卡的内容、风格、发送方式等,形成一个执行方案再到电脑上实现这一方案。这个案例,它有情境――节日,有任务――设计及发送贺卡,有角色――学生及与之有关联的人,学生在完成此案例任务时就会对相关的操作技巧融会贯通,由此来达到教学要求的综合技能提升的目的。

二、在好的案例基础上安排典型性工作任务是此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

“设计案例,任务跟进”模式中的第二步就是“任务跟进”,在案例中给学生安排好一个典型性工作任务(即问题),是一个案例教学成功取得良好课堂效果的关键因素。一个好的案例,既要吸引学生进入教师设计的情境中,更要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自己在这个案例中的角色,即为问题的解决者,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旁观者。有一些教师在设计案例时,案例选择得当,对案例的情境、环节、问题设计都堪称完美,甚至自己亲力亲为一步步把问题解决过程展示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按设置好的步骤做,这类案例教学中,学生沦为旁观者和模仿者,最终完成的作品是他已经从老师那了解的结果,实际上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提升综合能力方面不能达到最好的目的。要在一个案例中设计好典型性工作任务(问题),该任务(问题)应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该任务(问题)是贴合案例情境和学生学情的。如上面所举“贺卡设计”案例,任务设计完全贴合节日临近的情境,而在此教学阶段,学生已有一定的操作技能基础,对完成此任务有一定的把握,学生很容易进入案例设计的角色。如果此案例放在学习计算机应用的初期,则学生没有操作技能基础,根本无法完成任务,就会轻易放弃。

其次,该任务(问题)的解决是相对复杂的。这个复杂,是指学生在完成此任务、解决此问题时,不是一目了然、马上就可以解决,要经过多个环节的考量,才能得出解决方案,多个步骤的实施才能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仅是一两个操作就能完成的不是典型性工作任务。“贺卡设计”案例中,学生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针对不同对象设计不同的贺卡,不同对象的贺卡在内容、布局、风格上要有什么差异,这些差异又将用到哪些操作方法才能实现等。在一步步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及积极性才能被进一步调动起来。

第三,该任务(问题)的解决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案例中只是设计了学生要解决的问题、完成的任务,并没有设计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是由学生自行安排设计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前就拿出设计好的方案或步骤与教师讨论,进一步完善后才上机操作完成。由此,不同学生所提出的解决方案肯定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贺卡设计”案例中,学生最终的设计就是各有千秋,比如,在布局上,有的用表格布局,有的用画图框布局,有的直接用不同尺寸文本框布局,插入的元素也千姿百态,用到图片、剪贴画、自绘图形、甚至音乐背景、小动画、小视频等,用到的各类操作的组合和技巧都颇费学生一番心思。这种教学过程,对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第四,该任务(问题)的完成结果是开放式,不是唯一的。一个好的案例任务的设计,对于解决案例中设置的问题,最好不要只有一种方法、一个结果。如“贺卡设计”案例中,最后成形的贺卡作品,肯定没有一个标准贺卡摆在那里供学生模仿、比对完成。教师在教学引导中,可以讲解分析一些准备好的优秀作品(如上届学生中的作品),但意图应是引导学生去想象,打开学生的发散思维,以进一步去完成自己的作品。最终学生的作品应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才是案例教学最终想要的结果。

第五,对任务(问题)完成的评价是多元的。对学生完成的作品,教师应持鼓励态度,不应用个人观点喜好去评价,所以评价机制就应该是多元化的,不要设置统一标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有用心完成的作品都是唯一的,都有其闪光点和可取之处。

三、在“案例设计,任务跟进”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角色应有正确的定位

在用“案例设计,任务跟进“模式建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应正确定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课堂的客体。

学生作为主体,应成为完成案例任务的设计者、参与者,应对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承担责任,学生成为课堂关注的焦点,在教师引导下可以自主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设计理念、设计方案,自主完成自己的设计方案。

教师在教学中应作为案例的策划者、课堂讨论的主持者、完成任务的协助者,对课堂情况进行掌控,使其按照案例教学设计方向有序进行。那么,教师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为案例的策划者,选择一个主题鲜明并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案例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应该深刻把握教学大纲、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进度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智慧,从学生中征集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这样的案例来源符合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有利于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积极参与,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在进行如计算机技能操作等技能方面课程教学中,如何在案例中设计一个典型性工作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创造性,根据案例情境和学生的具体学情设置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提升技能。

其次,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掌控者,教师应对课堂具有掌控能力。案例教学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在展开案例之后,应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剖析解惑,引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使学生进入自主探究的阶段,让学生逐一给出解决方案,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如遇到不能解决或有分歧的问题,教师可以加以引导启发,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得到启发,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案例任务,课堂教学按正常的节奏进行。

最后,做好课堂评价主持人及总结者。对学生完成案例完成任务形成成果(作品),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学生自评及互评、教师点评及总结,使学生能够理解案例的目的是什么,老师也可以将案例的内容与学生共同回忆,反复推敲,使学生对知识点能够更好的掌握,进一步提升创新意识和操作技能。

四、“案例设计,任务跟进”教学模式要有一个多元的课堂评价体系

“案例设计,任务跟进”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课堂评价体系,必须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统一标准下教师一言堂的模式,不仅评价的标准要多元化,评价的方式也要多元化。在此模式下采用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并且不设统一评分标准。在这种评价体系(下转第58页)(上接第28页)下,学生的天性和创造力得到最大发挥,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能够发现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以确定今后学习过程中应该努力的方向。

1.学生自评。学生在课堂中由原来评价的客体成为评价的主体,借助自评对自己学习的状态和结果有一个反思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关注到自己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明确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方面,在不断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中促进自我发展。在“贺卡设计”案例中,笔者采取的就是让学生在完成作品后,面对全班学生对自己的作品的设计思路和操作过程进行一个描述和评价,这一过程对学生今后如何完成工作任务、提高综合技能是很有益处的。

2.学生互评。学生互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相互学习提高的过程。通过学生互评,学生与学生间对彼此的表现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开展学生互评,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学训交流和互补,充分拓展教学活动中参与评价的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3.教师评价及总结。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和总结是课堂教学效果的点睛之笔,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教师评价的原则应是肯定为主、评中有导、鼓励创新。既要善于挖掘每个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闪光点和独特之处,又要适时指出可以改进的方面,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目标更明确,更有自信。最后,对整次课程进行一个全面总结,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本次案例教学课程的学习目的,以及今后学习努力的方向。

此外,案例教学中评价标准也不适宜用统一格式化的标准,教师给学生评定的成绩应从作品的设计、创新、操作技巧应用、整体的效果、完成的时效等多方面进行权衡,给出一个合理客观的成绩,以达到鼓励学习的目的。

从以上分析可见,“设计案例、任务跟进”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建构式课堂教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其课堂教学情境真实、生动具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中实现教、学相长,是一种学生喜欢、教师轻松、课堂气氛活跃的教学模式。实施这一教学模式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适时进行指导、如何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如何正确估计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以及教学时间的控制等,都是在此模式实施时作为策划者的教师应该考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高文等著.《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布鲁克斯(美).《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朱迪思.舒尔曼(美).《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计算机教学案例设计范文2

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实行案例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将更有助于加强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体现职业教育特点。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分析

1.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角。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课堂、引导讨论。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搜集和整理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在分析案例时,对案例中涉及到理论知识进行简明的介绍。其次展开案例讨论,学生从自身角度对同一案例进行剖析,阐述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总结,点评案例分析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促使学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自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重新进行认识,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效果。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等职业学校就是要培养实践型人才,案例教学法是利学生熟悉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把理论和案例有机地联系起来,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易懂性,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改善师生间教与学的关系。通过案例教学法,实际上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使学生不是被动的学,对案例产生兴趣,让学生和教师有更好的互动和交流,教师也可以从和学生的交流中找出自己教学上的薄弱环节,加以改进,有时,学生的一些好的想法也对教师会有比较大的触动。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1.案例准备。案例要和教学大纲相吻合,要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将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放到案例中去。案例的选择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因素,学生的水平如何?掌握的知识是不是到位?会不会让学生产生兴趣等。做到案例和学生息息相关,巧妙地进行案例设计,让学生对案例产生浓厚的兴趣。

2.案例讨论。案例讨论就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java程序设计的应用为例:java程序设计的专业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难理解和枯燥的,但是这些知识对于以后的发展又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于类、对象、方法和多态等基本概念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由教师讲授,而以学生信息系统的形式给出案例,并提出如何创建系统的界面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按钮,图标等来实现相应的功能模块,让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思路做出不同的界面,产生不同的界面功能。

3.总结归纳。先让每个小组阐述本小组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和得出怎样的结论,然后每个小组对别的小组的做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教师根据每个小组表述的情况作出相应的讲评,案例的最终结果由每个小组共同商量得出,教师重点强调案例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方法,特别的是不同方法实现的优缺点。

四、案例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对于案例的选择应该慎重。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一个好的案例会给教学带来良好的开端。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不断产生新的状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状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状态,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3.在教学方式上,让案例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完美的相结合。不要片面的追求案例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状态,选择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不同的比例,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计算机教学案例设计范文3

在我国,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是高等院校大多数专业的必修计算机基础课。根据各专业的实际需要不同,选择讲授的程序设计语言主要包括C、C++、Java语言等。目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2]。其一,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理论知识。教学手段单一,缺乏新意;其二,教学内容方面,主要以讲授程序设计的语法、程序控制结构,偏重于细节的纠缠。缺乏对于课程本身实质与整体的把握。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较低。而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编程训练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于待解决问题的整体把握不足,不利于行业内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工程化教育理念CDIO探索与研究

CDIO工程化教育理念主要包括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该理念代表了工程化教育改革在的国际范围内的最新成果[3-4]。该理念的提出是由瑞典皇家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等4所在世界享有盛誉的工科院校创立的国际组织。该理念的提出,不仅是欧美20余年教育改革的继承和延伸,更是针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实施过程指导和教学效果检验设置的体系标准,该标准的操作性很强。CDIO教育理念侧重于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因而能够很好的协调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不仅如此,CDIO理念还着眼于提升教育对象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培养的学生会更加符合行业和发展和工作岗位的需要。对于当前高校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而言,CDIO理念的采用将对改革现有教学模式产生积极的意义。

三、CDIO教学理念在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应用探析

CDIO理念能够将“学中做”与“做中学”有机融合为一。“学中做”是CDIO理论基于经验学习的研究成果,而“做中学”则是CDIO理念中将主动学习与经验学习相结合的部分,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技能。为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里借鉴了CDIO的教学理念,应用案例教学法完成程序设计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按照CDIO理念中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环节完成。运用案例教学的好处在于,能够将比较抽象的原理和概念放固于具体的环境中。因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认识到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提升学生对特定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增加学生的学生兴趣和主动性。具体如下。

1.教学中实际案例的选取

CDIO教学理念强调以教师为主导,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而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采用案例驱动法完成教学环节,不但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树立工程化的思维方式。将CDIO与案例驱动方式融合可以让学生得到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训练,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在选取教学案例时,应当着重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实用性。学习程设计序课程的目的在于运用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程序设计语言本质上只是一种针对于问题解决的表达方式。因此,教学实践不应当仅局限于语言的特定语法、控制结构等内容,更应当合理选取程序设计案例,让学生在案例学习中体会程序设计原则和技巧。

(2)综合性。综合性案例的选取能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能够体现以点带面,由部分到整体,由局部到全面的求知与探索过程。以此培养学生针对问题的全局把握能力。

(3)挑战性。在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掌握后,可适当设置带有一定挑战性质的案例内容。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热情。

2.融入CDIO思想案例教学的实施

(1)教学案例的选取与学习小组的组建。精心选取教学案例,包括用于整体课程的综合案例,以及对应于各章节知识点的小案例。由于软件行业多数以团队的形式完成软件开发,因而这里采用学习小组的方式完成案例教学环节。根据案例的实施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由几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内的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问题的解决。每个学习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本小组具体学习与工作。

(2)课堂讲授过程中案例的运用。在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案例为单位完成授课过程。讲解过程中首先引入案例,并由案例引出相关的知识点和主要学习内容。这个过程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由此引入基础理论知识。基础知识是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逐渐渗透,而后又回到案例当中。学生的学习也是以案例为单位,从而体现了学习、练习和实践的相互融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收到良好的效学效果。

(3)课外案例分析内容布置与设计。在课外为学生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以案例分析形式为主。教师首先针对案例本身进行涉及行业背景的描述与需求分析,以此帮助学生快速理清整个案例中涉及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来龙去脉。在案例实施与解决过程中,小组成员应密切合作,由组长进行总体分工。该过程最终设置答辩环节,统一由组长依据CDIO理念完成案例设计任务的具体情况,针对案例的需求分析、设计与编码,以及团队协作情况进行阐述,由老师和学生统一给予评分。

(4)问题归纳与案例总结。这是实施过程中很重要也是最后一个环节。教师针对于计算机程序设计案例实施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教师应积极总结与整理。具体如学生经常犯的错误、以及案例在解决过程中涉及的问题等。以此为今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借鉴,更好的完成后续的教学工作和教学任务。

计算机教学案例设计范文4

【关键词】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 高职计算机专业 教学 应用分析

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技术性应用人才,强调实用性和操作性,因此,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进行教育教学时,必须要突出操作性和实用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这一教学目标和特点,而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具有极强的教育性和生动性,非常适合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本文将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意义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计算机教学由难变易

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典型的计算机案例,通过文字、视频和动画等方式展示给学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最大程度的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多媒体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1]。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将计算机知识通过案例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将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课堂信息量增大,使学生通过计算机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进行深入的思考。多媒体案例教学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计算机教学的难度降低。

1.2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

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将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应用到高职计算机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将复杂难懂的计算机理论知识,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计算机案例体现出来,在进行多媒体案例分析时,教师与学生能够互动交流起来,创造轻松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运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法进行高职计算机教学时,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学习,将原有的教学转化为主动地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学生参与到多媒体教学案例的分析当中,学生对这一计算机案例进行分析、思考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的过程[2]。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探索。

1.4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案例具有知识可靠性与高度概括性的特点,将这一教学案例应用到高职计算机教学当中,能够帮助学生对案例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学生经过丰富的想象和认识,理解起来计算机知识就会容易很多。同时,教师在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时,将教学案例与计算机知识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的概念,对教学案例从感性的认识也上升为理性的认识,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

二、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结合教学目标和实际,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

进行高职计算机专业多媒体案例教学前,需要对多媒体案例教学的案例和多媒体课件进行选择与制作。多媒体案例课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课堂效果。因此,在进行多媒体案例选择的过程中要结合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特点,并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关联的教学案例,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精心的制作,突出案例的典型性与启发性。教师不能在计算机课堂中仅仅充当一个多媒体的放映者,需要对所选择的教学案例进行二次开发与创造,对这些教学素材进行重组、调整和美化,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案例教学课件[3]。比如,教师在教授《ASP. NET程序设计》课程中的第八章内容设计数据库应用网站时,教师在课前可以通过设置留言板的方式,对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建议,教师结合学生的想法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制作多媒体案例教学课件,就需要将数据库的操作和页面设计,作为计算机教学的重点来进行。在进行多媒体案例选择的过程当中,不仅要选择典型性、综合性的案例,还需要具有一定的适度性的案例。由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且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对计算机程序的编译基础更差,因此,在进行教学案例选择的过程中,要选择比较简单实际且流行的一些网站代码和案例,并对这些案例需要进行相应的裁剪和补充。这些案例都是学生经常所接触和浏览的一些网站,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在进行课件制作时,要重点将这些内容凸显出来,并对所选取的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设置一些小问题,让学生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2.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设计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教学任务

在进行高职计算机专业多媒体案例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对所选取的多媒体案例进行讲解时,根据教学的目标提出一些小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告知给学生,让学生在对案例的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与讨论,可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同时,教师也要对这一案例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仔细的讲解,让学生对这一案例的知识点和应用进行了解。当学生将多媒体教学案例进行了相应的学习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进行汇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4]。比如,教师在教授Word文档处理中的邮件合并时,所设置的教学案例――制作邀请函,其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邮件合并和美化的基本操作。在进行案例讲解时,教师对邀请函中的邮件合并、表格插入、文本框的使用等知识进行讲解,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在讲解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邮件合并还可以应用到生活当中的哪些实例当中,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不断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最终效果。

2.3把握好对多媒体案例教学的使用时机

高职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案例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对多媒体案例教学的使用时机,往往同一教学案例,运用案例的时间先后不同,其最终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同的。这是由于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对案例所提出的问题和案例的内容不同所导致的[5]。在进行计算机授课前,高职教师应选择一些与授课内容有关的,且当前计算机行业正在热议或广泛应用的一些案例等,引导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进行计算机学习与探索;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选择一些具有极强感知性以及典型性的教学案例,来帮助学生对计算机教学当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进行理解;在计算机课程快结束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极强代表性的计算机案例,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比如,高职教师在讲授《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了实时仿真监控系统作为计算机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内容。在进行计算机教学前,教师可以根据案例的内容和教学的重点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如何使用多线程方式来设计数据结构等,引发学生对这一多媒体教学案例的思考;接下来,在进行教学中,教师要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依据软件工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讲解,以动态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一案例进行讨论;在课程快要结束时,教师对这一案例中所体现的涉及惩处进行归纳和小结,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

2.4对多媒体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

将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应用到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时,也要注意与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融合。进行阶梯式的深入,给学生一个适应的阶段,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在对多媒体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之后,不能忽略对多媒体教学案例的分析与总结,可以通过学生总结和教师总结的方式来进行[6]。学生对计算机课堂中所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进行整理,对有疑问的地方向教师进行请教;教师以多媒体教学案例为主线,对计算机课堂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论述,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应用与理解,并对学生的基本表现情况进行适当地总结,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鼓励,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此外,在进行高职计算机专业多媒体案例教学时,还需要将其他的先进教学方法融合进来,结合多媒体案例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选取典型的案例,对计算机知识进行研究与设计,体现计算机教学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调动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计算机教学由难变易,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有效的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应不断的将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深入到教学当中,提高高职计算机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 考 文 献

[1]于利.项目教学法在我国高职创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3.

[2]张艳艳.微项目学习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3]鲁书喜.多媒体技术课程案例教学法探索与实践[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4,02:96-98.

[4]王丽.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在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网络与信息,2015,(11):80.

计算机教学案例设计范文5

由于艺术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是不同的,有的是在普通高中学习的,还有的是在一些职业院校学习的,计算机学习的课程也都不一样,进而也给实际的计算机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时候要求多样化,音乐类艺术生主要侧重于谱曲与音效方面的技能,舞蹈类的艺术生主要是视频剪辑与音乐剪辑等技能。另外,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主动性有待提高,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只有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打好,并且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创新能力。

二、提高艺术类学生计算机应用创新能力的方法分析

(1)明确教学目标。在对艺术类学生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才能够进一步提高艺术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创新能力。对艺术类学生进行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并且将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自己的专业当中,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牢牢地把握这一目标,才能够促进学生计算机应用创新能力的提高。

(2)加强课程建设。在进行艺术类专业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课程建设,课程建设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内容的建设。教师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教学内容的建设,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所学专业的发展特点以及社会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创新教学内容,只有教学内容得到创新,才能够培养学生计算机运用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在学生中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然后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知识模块,在知识模块中划分知识点,对其进行细化,让学生充分的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进而进一步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例如,由于艺术类学生分属不同的专业,像音乐专业、美术专业等,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建设中应该有所侧重,对音乐专业的学生应该教其使用音频处理软件,对美术专业的学生需要教其使用动画软件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创新,提高创新能力。二是,教学资源的建设,所谓的进行教学资源的建设主要就是指教师应该通过多种计算机技术为学生建立相应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建立不同艺术专业的试题库,教学素材库等等,教学资源建立的最大一个优势就是在于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换句话说,学生只有全面的掌握所学习的知识,才能够在所学习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样学生才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三是,教学标准的建设。由于艺术类学生分属于不同的专业,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为不同专业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标准,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需要对每个专业学生相同知识点的不同难度进行设定,像美术专业的学生需要全面的掌握图形处理的相关操作,而对于音乐类学生就不需要重点掌握,只需要略微的了解一下就可以,教师通过建立相关的教学标准,进而促进学生学习上的全面进步。

(3)建立边讲边练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计算机应用创新能力是艺术类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中,主要在计算机机房中完成教学任务,在机房中,教师首先会对学生进行理论性知识的讲解,并让学生根据理论性知识进行实践。为了提高艺术类学生计算机应用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机房上课的过程中,实施边讲边练的教学模式,学生则进行边听边练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创新能力重在练习,只有经过多次的实践练习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并且对其进行创新。因此,在对艺术类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把理论性知识的内化时间缩短,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练习的时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艺术类学生计算机应用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今的互联网技术,实施网络教学平台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外知识的学习以及辅导。

(4)建立考核机制,重视学生的考评。为了能更好地督促学生的学习,应建立学生对学习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制度,同时要把考核成绩算为期末总成绩的一部分。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期时间对学生制定阶段性的考核以及预留阶段性作业,再把这两部分的成绩和期末考试的成绩作为学生学习的总成绩。而在考试的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熟练度,需要采用上机的形式来考试,这种考试方式能够有效地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5)开辟提高艺术类学生计算机应用创新能力的途径。在对艺术类学生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努力开辟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创新的途径,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主要介绍以下三种教学策略。一是,将优秀的教学案例引入到计算机教学课堂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与学生进行教学案例的分析,并且将教学案例中精彩的部分进行细致的讲解,帮助学生攻克教学案例中的技术难点,进而不断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开展计算机设计比赛,教师可以组织艺术类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小组间的竞赛,进而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开设专业选修课。在对艺术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开设专业的选修课,这样能够给有志于提高计算机应用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对计算机进行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进而有助于学生对已掌握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创新。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开设《MIDI音乐制作》《Flash网站设计》等选修课,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三、结束语

计算机教学案例设计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基础课程;教学反思

1.转变教学观念

中职校的教育目的是围绕经济性、社会性、岗位性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工具解决问题的实用性能力,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实践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教学规律和特点不同,其学习标准简单而又严格,学懂只是第一步,会用才是最终目的,会用要求能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传统计算机课程教学,是以任课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点为主,为按期完成课程进度,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忽略了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没有实现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初衷,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没有得到提高。新时期,新的发展背景下,中职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任课教师要加快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理念,切实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用性功能,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中心。

2.改革教学方法

中职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这要求中职校教育必须实现岗位与技能的对接,也就是中职校教育要按照社会岗位的需求来培养对口人才,岗位需求具体表现为岗位工作能力、岗位转移能力、就业能力,其中的岗位工作能力就是中职校教育的培养重点,而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是岗位工作能力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要改革变化,以适应发展需求,教学方法改革要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出发点,具体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指把教学内容设计为真实的课堂任务,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积极主动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就拥有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权,任课教师需要做好的就是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任务情境,所设任务能够有效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用探索任务解决的方法驱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在实施任务驱动法时,任务情境的设计要求与岗位工作相关,任课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完成任务过程中主动学习知识并掌握操作技能,是任务驱动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的体现。具体任务设计有如下实例:例一,Word教学内容,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一份班级课程表或者自我介绍发言稿;例二,Excel教学内容,可以要求学生编排班级成绩汇总表并统计出成绩分布图;例三,网页设计教学内容,可以要求学生制作有特色的个人主页;例四,AutoCAD教学内容,可以要求学生绘制自己熟悉的建筑平面图与平面布置图。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任务情境的设计要逐步衔接岗位模拟操作,实现中职校教育和岗位需求之间的真正接轨。任务驱动法在教学实施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学习,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也不可缺少;教学任务的设计,宜粗不宜细,宜实不宜虚;任务驱动教学不能完全丢掉理论教学,理论教学应贯穿于实践教学。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任课教师以案例为基本教学素材,带领学生进入特定教学情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一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修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要求任课教师在课前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相关案例操作,使用表格、文字、网页制作、图像等应用软件,充实案例内容,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示教学知识点。案例教学的成功要注意这几个问题: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教学案例内容不仅要包括文稿、图表、网页等媒体形式,还要包括案例的制作步骤与相关知识点、操作技能说明,缺一不可,教学案例设计要有实践性、典型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案例讨论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任课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大胆交流探讨思考结论,概括不同的分析结果与解决办法,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按照讨论的解决方法操作完案例之后,任课教师要及时对案例解决的方案进行总结,肯定学生思考过程中的创新,指明方案中的欠缺与不足,让学生完整掌握案例教学中的技能和知识。

3.加强师资建设

中职校教育的起步时间比较晚,师资队伍基础不是很扎实,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教学方法系统,差不多都是学历教育下的产物,适应不了现阶段中职校教育发展的需要,这一教学能力短缺的矛盾在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群体中尤其明显。这种矛盾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职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为岗位工作服务的,其开设目的就是为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实用操作技能,中职校计算机教师可能缺少计算机课程对口岗位的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比如室内艺术设计岗位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辅助设计,以体现设计理念与设计效果,如果缺少室内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单纯从计算机应用角度出发来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那么其教学结果就是隔靴挠痒;一方面,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更新非常迅速,而这些新技术从产生到进入教学视野,一般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如果仅仅依靠任课教师的自我知识更新,那么就会造成计算机操作教学上的滞后性,中职校教育就跟不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步伐,抛开这一点不讨论,依靠自我知识更新也存在问题,一是占用任课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另外更新的效果还得不到保证。为切实解决师资队伍与教学需求之间的矛盾,中职校首先要探讨计算机任课教师核心教学能力,在此基础上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的配套措施和整体规划,目前较为可行的策略是培训和引进双管齐下,强化"双师型"计算机任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以满足中职校的计算机教学发展需求。具体操作是,通过优惠政策开辟引进人才绿色通道,以吸引一批"双师型"人才,或外聘技能型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到学校任教,减少部分师资队伍建设开支;派送有条件的计算机任课教师进 修培训或参与企业操作实践,通过提高校内教师的教学水平来建设中职校的计算机教师队伍。

4.提高教学水平

中职校由于其培训学校的性质,与公办学校比,经济基础较薄弱,学校的各项配套设施也不是很齐全完备,起步阶段经济基础薄弱尚没有产生较大影响,而随着学校知名度的扩散,开始出现盲目扩招现象,这样一来,前面的基础硬伤就渐渐束缚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教学设备购置、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中职校学生扩招的最大限制,实训设备的转型和升级节奏慢、教师队伍的知识更新速度慢都大大影响了中职校培训教育正常水平的发挥。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要如何应招才能有效提高中职校扩招后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水平,要求所有中职校建立各自培训专业全套实训基地,既是一种巨大浪费,也不符合我国的经济状态,中职校薄弱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完全凭借自身力量加强建设的不可行性,而靠国家的政策扶持也不是有效的解决之道,必须创新思维走新路,其中,内部资源整合与开展校企合作是很值得借鉴的好办法新路子。

(1)内部资源整合。内部资源整合要求不只是简单重组现有计算机教学设备,而是优化配置所有能够被计算机教学利用的教育资源,要最大限度发挥计算机教育资源的使用价值。操作思路是将计算机教育资源的日常维护巧妙地添加整合到计算机教学中来,如学校机房的日常维护添加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校园网的日常维护添加到《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学校网站的日常维护添加到《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等,这样既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了实训场地,又节省了日常维护开支。内部资源整合也可将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与相关课程教学添加整合起来,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为计算机实训教学提供水平更高质量更优的培养教育。

(2)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实现实践教学最有效的途径,中职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可以实现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的完美接轨,甚至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去向,"订单式"培养是校企合作的最佳体现,这一合作模式以双赢为目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可以说是对学校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

5.变革考试方法

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选用合适的考试办法也是不可缺少的。传统考试一般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的考查,传统考试办法会将中职校学生引向应试教育的误区,这就违背了中职校教育的初衷。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应以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为考点,具体考试形式可以是笔试加机试,且加大机试在总成绩中的比重,

为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操作能力,可适当布置类似课程内容的作业任务,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安排不同的作业任务,如程序设计课程可布置学生编制一个应用程序系统,程序操作课程可布置学生完成一个制作(或设计)作品,以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为竞赛内容的中英文录入、文字编辑排版、程序设计、网页制作、3DS 动画设计、Auto-CAD 辅助设计等各类比赛也可以是作业任务的形式,平时成绩的评定就依据作业任务的表现评分。

参考文献:

[1]陈小军.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2]项蕾.谈一谈职校《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J].内江科技,2011(09)

[3]吴金桁.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广西教育,2011(12)

[4]杨浩.浅谈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国西部科技,2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