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开题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资源开题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资源开题报告

旅游资源开题报告范文1

一、什么是“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教育”就是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将教育注入互联网基因,实施包括从人才培养目的、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培养评价等全程的变革,以及支撑人才培养的机制、体制变化,实现以互联网为支撑的生态化教育,以满足互联网经济时代和社会发展所需要人才,实现教育全局性发展、战略性转型。简单地说,“互联网+教育”就是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中引入互联网,利用互联网的强大网络能力和大数据搜索能力,为传统教育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和动力,有效地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新课程改革拉开序幕,于是,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开始走进中小学生学习的课堂。

研究性学习就是通过课题的“研究”来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与传统的教育形式不同,研究性学习教育具有“活动性”的特点,强调“从活动中来,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进行研究和学习,通过活动来发现问题,并由指导老师来布置相应的作业(任务),学生继续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完成相应的作业任务,自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因此,研究性学习课程有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产性、过程性等特点。这一点,为“互联网+教育”的引入提供了可能和必要。

没有互联网的时候,研究性学习受制于研究的指导者、研究的场地、研究的资源、财力物力等的限制,难以真正开展起来;有了互联网之后,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将互联网引入研究性学习课程后,师生的教与学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均必须有互联网终端设备:教室里一般要有一网的多媒体设备,有利于师生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电子屏幕共同探讨相关问题。在条件许可的情r下,学生人手一台智能手机,有利于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实际操作。

三、“互联网+教育”在研究性学习教学中的应用

有了互联网后,教师可以从一本书、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中解放出来,引入网上的丰富资源:全国各校关于研究性学习均有大量的备课资源储存在网上,名师在线的优质教育资源也都在网上。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可以围绕某一个教学点到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将这些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解读,进行资源的扬弃,整合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来。这种资源的引入既适用于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也适用于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为主的研究性学习课程。

1.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利用互联网探讨、体验研究性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大多数学生只闻其名不见其形。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感受研究探索的过程是关键性的一环。课堂学习内容可以通过网上公开课聆听全国各地名师的精彩课堂,疑难问题可以通过网上名师在线、微课等解答疑惑。而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用得最多的是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如何将查找到的资料形成自己的文档?如何将资料文档整理成研究性学习中的“文献综述”?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这个搜索过程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在教室联网的多媒体设备上进行操作,教学生利用各种搜索引擎进行搜索;二是学生在智能手机上进行搜索。搜索结果出来之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网页内容进行筛选,选取那些有代表性的、没有重复的网页,进行“复制”“粘贴”操作,将电子稿存进电脑硬盘或移动优盘内;也可将电子稿发送到自己的邮箱中保存。之后,对搜索到的资料进行阅读和研究,整合成自己所需要的文献综述。例如,学生选取研究性学习课题《新化古台山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先到百度、360搜索、搜狗等搜索引擎上进行搜索,找出其中有价值的网页,解答两个问题:一是看其他人对古台山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到了怎样的程度,二是看古台山到底有哪些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找到这些资料后,学生根据网上提供的资料和自己的思考,写成了《新化古台山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一文。

2. 将“互联网+教育”引入研究性学习效果的评价,形成积极的评价互动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依赖纸质文本,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而在“互联网+教育”条件下,教师可以在传统作业的基础上增加评价的方式。

(1)形成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将研究性学习作业布置到微信、QQ、博客等网络媒体上,学生在这些媒体上完成作业,教师对之进行作业批改,写下评语。在这一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既可以做到即时交流,也可以进行留言交流,使评价的方式多元化。

(2)形成生生互动。在传统的教学反馈和评价模式中,学生的作业很少或没有相互之间的交流,利用互联网+却可以完全突破限制,可以在网上形成生生互动。例如,让每个学生构建自己的博客平台,学生将自己的研究心得、研究日志、研究反思、开题报告、中期报告、文献综述、研究报告及录制的视频、拍摄的照片等活动资料挂在博客上,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成员之间进行互动交流;也可以让学生在组外进行跨小组、跨班级交流,形成班内学生、校内学生的相互交流。

(3)形成校际互动。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要在学生中进行校际同类学科的学习交流,必须要两校联动,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付出一定的交通、餐饮等交流成本。引入了互联网后,这一切都变得简单起来。只要两校之间任课教师通过微信、QQ、博客预先联络,将这些平台上的学习资源和研究资源互相开放、互通有无、彼此评价,就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校与校的交流,既快捷简单,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一举多得。

3. 将“互联网+教育”引入研究性学习的管理中,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损耗

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决定了这门课程的包容性极为广泛,学生需要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来进行研究和学习的课题几乎涉及和涵盖了所有学科。因此,学校管理者如何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及其研究课题进行管理、如何对指导教师进行管理、对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指导也是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而引进互联网技术后,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领导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做到研究性学习课题管理、教师服务学生、学生评价教师的自动化、快捷化、个性化、智能化。例如,学校可以利用统一的校园信息平台,及时研究性学习的信息、构建研究课题库;全校师生可以统一在平台的留言板上留言,提供学习建议,进行学习交流。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评价及时将研究性学习教学中的困扰和问题反馈给学校领导,学生可以将研究过程的难点、焦点及时反馈给教师;学校领导可以通过网络监控系统对教师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教育活动进行相应的监控和评价,保证学校、教师、学生相互之间的良性互动和良性发展。

旅游资源开题报告范文2

农业经济论文范文一: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研究

【摘要】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以文件形式确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形势下,农业经济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显得更加重要。而;绿色农业、低碳农业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大力倡导经济发展转型调结构,农业经济发展必然要争当转方式调结构的排头兵,加强农业经济发展的环保模式,减少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从而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目标,最终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笔者围绕我国农业经济的绿色发展和低碳循环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推动措施。

【关键词】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环保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由此可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是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路径。

一、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综述

由于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深入推进,作为国家第一产业的农业相关产业也必须找到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之路径。在国家经济中高速平稳发展和生态文明概念深入人心的新时期,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成为党和国家重点部署的发展思路,也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课题,在此大环境下,我们有必要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做初步探讨。(一)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是以市场需求和经济、生态协同发展为根本原则,在传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对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然后在此基础上达到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活动过程,其本质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所谓的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就是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态势下,我们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积极运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对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强现有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战略的实施。

二、我国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是今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由于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远远低于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又面临着农业资源过度消耗的现状,高耗材、高污染的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现行农业经济发展需求,我国必须采取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二)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可以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和维护粮食安全由于我国可用耕地面积较小,并且多地出现建设用地越过“耕地红线”的问题,我国一直致力于以传统农业模式解决温饱问题,造成了农业土地破坏严重的现象。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而且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的水土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的乱排乱放。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多重因素左右全球粮食供应,使得粮食安全从区域性问题上升为国际问题,从民生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问题,由于我国国内的粮食生产供应现状,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都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我国要加快转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切实解决好粮食的安全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出路就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

三、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所面临问题

虽然我国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但是从客观角度来说,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我国现存的农业基础薄弱。首先,我国较为严重的人地矛盾,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广,但是人均可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可耕地面积,当前我国共有农业人口9亿,农户约占农业人口总数的27.7%,每户所经营土地不足0.5公顷;其次,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主要劳动力青壮年集体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386199部队”,农业产业劳动力缺口严重;最后,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然国家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推行职业技术教育,但是未从根本上提升农业从业者的文化水平,截止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所占比重不足18%。第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我国一直以来实行以工业辅助农业的发展路子,虽然有大量的辅农、助农、惠农政策,但是由于开展农业经济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可用耕地流失严重,面积减少,农业物资浪费严重,且已有农业基础设施功能较为老化,破坏较为严重。第三,农业经济服务系统未及时建立完善,鉴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农业经济发展方向起步较晚,相关的农业经济服务系统并未得到有效建立和完善,农业经济服务工作开展较为滞后,相关服务水平也较为低下。

四、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应对措施

一是优化农村农业产业经济结构,在基层大力普及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开展相应农业服务技术培训及继续教育,培养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专家人才,发掘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种植能手,并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的规模效应和联动效应。二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模式进村进户。我国应大力开展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检修与更换,并普及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引导并向农村引入大量的资金,积极地研发新技术,扩展新视野,推动农民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三是建立新型化的农业技术专业服务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我国已经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和物质基础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建立专业服务系统,包括信息服务、大数据服务、物流服务及高端制造服务等,这个服务系统应该包括农业现代化的耕作方式技术的普及、对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对农产品及衍生品销售渠道拓宽等一系列的专门服务,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基层推广。

五、结语

我们必须推进低碳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确保粮食安全,并保护生态环境,突破现有农业的发展瓶颈,大力普及并使用新型化的农业产业化路子。

【参考文献】

[1]张宪英.我国低碳农业解读及其发展路径初探[D].复旦大学,2010(5).

[2]周丽.加快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探析[J].新经济,2014(7).

农业经济论文范文二: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发展途径

[摘要]低碳经济时代下,世界农业经济逐渐开始从高碳向低碳转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下,低碳农业这一生态革命产物被广泛关注和推崇,这就要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向生态、低碳、友好模式的转变。本文主要探讨低碳经济时代下我国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途径,实现我国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低碳经济;发展途径

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扩张造成人类对常规能源的使用逐渐增多,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不断日益恶化,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碳足迹”等概念应运而生[1]。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够通过节能降耗改善环境污染,还有利于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促进新型产业的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必然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1低碳经济内涵

低碳经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重大进步,是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量、减少环境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指的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及改变生产方式,减少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经济发展中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是通过开发低碳能源系统,研发低碳技术并建设低碳产业体系,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2]。

2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低碳农业规模化发展困难

目前制约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生产的小农分布。尽管我国近些年来已经实现农业大规模生产,但基本生态生产单位仍是农户小农生产,制约了农业生产中碳生产的合理标准规划。例如农村地区仅只有一户或几户开展低碳农业生产,而大部分农户依旧仍采用粗放生产,碳生产无法实现大规模的集中化,这种情况下依然会污染土壤、空气、水源等,制约低碳农业的发展,增加推广和开展低碳农业的成本。

2.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农村地区许多基础设计健身不完善,例如水利设施出现设备落后、设备老化等问题,这是由于水利投资偏向于大型水利工程,对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较小,资金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合力,资金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农业节能、节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从而制约低碳农业的发展。

2.3科学技术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发展低碳农业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而技术创新是发展农业新技术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农业技术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农业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先进农业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缺乏农业科研人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完善等,这些现状严重制约了技术在低碳农业中的应用。除此之外,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模式缺乏先进的技术,例如沼气的开发和使用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但目前只适用于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家庭生产生活,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大中型沼气池等技术还不完善,使沼气的开发和利用并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2.4农业生产方式还未完全转变

尽管我国农业科技得到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农业生产中对化肥、农药等污染土壤的资源的依赖性依旧严重,导致农村污染仍在加剧,造成土壤结块、肥力下降等恶性循环。粗放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加剧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3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

3.1建立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西方国家低碳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迅速,例如阿根廷实行完善的免耕加秸秆还田的低碳农业技术,打破传统的额“种地必须先耕”的现状,有效的保护土壤面积;巴西政府在2010年实施低碳排放农业计划,运用生物固氮等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实现农林牧一体化生产等。我国人口总量大,但人均耕地面积小,人地矛盾突出,且农业生产效率低,耕地污染严重,因此应大力推广和使用农业固碳技术,减少高碳能源、化肥等资源的使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指的是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物再利用的循环模式,降低资源消耗率。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综合利用,加强对情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3.2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模式

首先要转变农业生产发展理念,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屏气原有的“重农业产出,轻生态环境”理念,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坚持集约化的经营理念,加强对农村农民知识和技能的再教育,提高现代农民的综合素质。其次,坚持资源的多层利用,实现资料良性循环,例如发展沼气利用模式、病虫草防治模式、产业链延长增殖模式等;充分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率,大力发展农田平原、水体立体等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低消耗、高产能[3]。

3.3促进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一方面要大力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促进我国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进行支持和引导,引导社会资金的不断投入,积极开发新技术,整合现有的先进技术,降低现有低碳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成本,同时要注重技术服务体系的构建,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学会运用先进农业技术,使技术真正运用到低碳农业生产中,缓解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强农村地区新型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组织农民学习新技术,开展免费农业教育课堂培训业务,宣传新型低碳农机的作用,使低碳农机在农村得到真正使用;增强安全意识,更好地发挥低碳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有机物多层利用技术的推广,在生态系统中形成物质良性循环多级利用的状态。

3.4提升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化的转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加强树立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理念。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观,农业的发展是一种全面的、科学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其次要走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出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现代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道路。再次还要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型农业,资源节约型农业,充分利用好农业资源,降低农业能耗,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最后,要加强低碳知识的宣传教育,农民是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力量,在农村开展各种形式的低碳经济宣传活动,使广大农民逐渐转变生产理念,坚持低碳环保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资源保护法》等资源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适当利用优惠的经济政策引导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鼓励和扶持绿色低碳农业生产。

3.5发展低碳休闲旅游农业

农业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生活压力的增加和农业文化的发展,农业经济的休闲观光作用逐渐显现。发展低碳休闲旅游农业模式既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还能够在农村形成品牌经济,带动品牌效应。要以农村现有的旅游资源为开发和发展基础,加强对低碳旅游资源的创新开发力度,构建农家乐旅游的新形态。开发农业观光旅游模式,首先要保护农村当地原有的自然景色,在此基础上开发农业高新技术,将农产品作为农业加工的突破口,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服务业务,将旅游业融入至低碳农业经济之中,带动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例如发展农业生态种植园参观、农业主题公园、农家乐等旅游业务[4]。

4结论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低碳农业的发展,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一部分。低碳农业的发展应将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相结合,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加强开发和利用清洁资源,实现环境保护,从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转变,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加强农业低碳生产、环境保护、生态涵养、文化旅游等各项功能的融合,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蛟.从低碳经济时代消费者行为特征看休闲农业的发展———以宁夏休闲产业发展为例[J].农业经济,2010(10):38-39.

[2]胡新良.低碳导向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3]刘国斌,党美丽.低碳经济时代吉林省县域经济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1(1):114-120.

[4]张蓓.低碳经济视野的都市农业旅游:政府行为与市场边界[J].农业改革,2011(2):62-68.

[5]涂洪强.区域循环性农业经济的构想与建议[J].中国市场,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