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养老机构的服务理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养老机构的服务理念范文1
关键词:养老; 养老服务; 产业
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如体制法律不完善、地区不平衡、资源利用不充分、行业服务水平低、服务理念不合理以及养老思想落后固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制约了老年人口群体养老需求的满足,而且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的构建,因此,如何切实可行的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养老产业研究关注的重点。
一、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培育并发展养老服务市场已经20多年,但是养老服务产业总体水平比较落后,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1.政府投入不够,管理体制僵化,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一是投资体制还不健全。目前看,国家投资多于民间投资,虽然民间资本投入在增加,但都是在利润的驱使下,临时的多,长期的少,还缺少长效机制调控资金投入。
二是政策体系还不太完善。这种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相关的组织、关系、布局和措施不与国家出台的政策相配套。另外,政策落实不到位不透明。国家出台的政策都是很具指导性和前瞻性的,但落实的过程中常有不到位不透明的现象。
三是管理体制还没理顺。一直以来的养老服务的国家行政管理的惯性,造成目前管理的僵硬状态。政府的管理角色没完全转变,导致民间投资人的创新管理空间不大。另外,政府部门运行机制不灵活。老龄事业机构出现了组织臃肿,人员过多的现象,这样使运行的效率低下,也浪费了很多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计划色彩过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导致养老服务机构运行僵化,没活力,缺乏竞争力。
四是法律法规相对政策滞后。比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目前还是1996年颁布的,显然与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不同步。四是政策的监管还很欠缺,甚至有空白;目前机构注册弄虚作假、霸王条款、服务质量差等显现还是很多的,但都没有有效的监管机构和制度。
2.市场运作不佳,供需失衡
一是缺乏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服务设施不足、服务水平较低。我国的养老服务产业总体来说还处于初级起步阶段,服务设施还很不足,缺乏统一的市场规范、行业标准以及行业监管机构,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随意提高服务档次,抬高服务价格,降低服务质量等现象还很多,使养老服务产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
二是供需不对称,矛盾无法及时解决。养老服务产业投入成本大、回收周期长,行业风险高,而随着物价水平、工人工资的不断上涨,企业短时间内收益不显著,导致很多企业望而却步,这直接影响养老服务产业的总体投资规模和投入力度,但是社会养老需求却在日益增长,造成供需矛盾严重失衡。
3.产业模式单一,未形成规模化产业链
目前我国养老产业产品主要是两部分,一是与居家养老配套的家政服务,但这类公司充其量就是一个服务中介的性质,他们所提供的服务项目水平低、内容范围窄、服务价格不合理,更不能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特殊性、专业性的服务。二是传统的养老院机构养老。但政府和企业只是单纯的依靠创办养老机构,并简单的套用养老院、敬老院等运营管理模式来加速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大多数养老服务机构对老年人也只停留在以医、食为主的同一模式统一标准的服务照顾上,不能为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特殊性的服务项目。多数为小规模投资经营,并未真正形成产业模式,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化整体发展程度较低,致使产业市场占有率低且市场竞争力弱。
4.行业服务水平低,态度较差,服务理念不高
一是养老服务人员流动性大、专业水平低、队伍老化严重。因为养老服务人员的待遇普遍比较低,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所以人员流动大,从业的人员也没经过专业培训,少数人还有歧视老年人歧视养老服务工作的态度,给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是服务态度差。一方面,产业服务人员多是下岗人员和外来人员,他们只能凭经验做一些简单的日常护理和家政服务,对老年人身体护理、心理疏导、精神关爱不到位。另一方面,作为服务人员的提供者,有的企业不仅没有对服务人员进行高质高效的专业培训,而且缺乏对员工的严格管理和监控,甚至还放任员工的不符合服务规定的行为,这都严重影响了养老服务产业的服务质量。
三是服务理念不合理。大多数人从事这一行业都是为了挣钱,无论是企业老板还是员工,这无可厚非,但也绝不能唯利是图。如很多公司为了挣钱,打出很诱人的宣传,做出各种承诺,各种设备和服务一流等等,而一旦将老人招进来,完全改头换面,设备差,环境乱,服务态度差,致使老人们不再相信这种机构,信誉也越传越差。
5.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老龄产业市场需求规模存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现象,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领先于全国各地,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老龄产业发展滞后,市场消费需求释放不足,导致难以支撑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省际之间存在不平衡。湖南作为人口大省和老龄问题较突出的省份,养老服务业建设任务繁重。由于经济欠发达,建设任务重,投入相对不足,使全省养老服务业发展跟不上形势。全省集中养老床位占有率仅为1.28%,五保集中供养率仅为2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9%和31%),即使是省会长沙,发展仍属滞后。陈卓颐曾比较了长沙、南京和石家庄三个省会城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发现长沙市与南京市人口总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进入老龄化时间相同,老年人人口所占比例相近,但是养老服务业发展却存在较大差距,集中养老床位仅为南京的45.26%,床位比低于南京117.31%。即使与石家庄市比较,长沙市的发展也明显滞后。
二是省内也存在不平衡。湖南省的养老服务总体而言,东部地区较西部地区发展要好,西部区域发展相对滞后。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来看,长沙市位居全省第一,登记在册的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共计144个,张家界市登记在册的养老服务机构数最少。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地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程度与当地老龄化程度不匹配的矛盾日益凸显。
6.传统的家庭观念和思想根深蒂固,不利于产业发展
在中国文化固有的思想里,四世同堂,享天伦之乐的思想根深蒂固,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一向重视孝悌,赡养父母是子女的责任,即使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忙,但在传统和家庭道德方面,子女一般不会把父母送到养老院,老人自己也不太愿意去。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形成的“福利化养老”认识误区影响了养老服务社会化、产业化的进程。
二、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必须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借鉴国外养老产业发展经验,采取政府、企业以及个人三方联动的发展策略。
1.政府――聪明的投资者
一是应制定养老服务产业的产业政策和相关法律。
首先健全与养老服务产业相关的政策,养老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基金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影响最深的特点。因此,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一个关键在于改革养老保障制度,进一步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增加对生活困难老人的养老补助,使老年人口切实拥有均等机会来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二是完善养老服务体制。
首先,鼓励并规范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进入养老服务产业。养老服务产业化需要引进各种社会资金共同投入市场,除了利用好政府投资,还要支持非公有资本投资养老服务机构,采用多样的经营形式。
其次,要进一步明确养老服务产业的管理主体,简化管理机构。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现在还存在多个部门共同管理的现象,由民政部门、劳动部门、卫生部门等单位共同管理,并且城乡和农村的管理差异很大。
最后,要转变政府职能,由直接政府接投资管理转变为间接宏观调控,建立完整的审核、评估和监督机制。
2.企业――忠实的执行者
企业应该以身作则切实提高行业服务水平。
首先,养老服务产业广泛应用科学技术,可以为老人提供非常便利的生活环境。
其次,完善各类专门护理机构,满足实施特色服务的要求。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老年人的因病死亡率降低,但因为机能的下降和消失,很多老人有不同程度的不能自理生活,在一般的养老机构也很难满足特殊老人的需求。专业护理院的出现能弥补这一块市场的空白。同时,对于不同情况的老人要量身制定护理计划和服务计划,有的放矢,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最后,不断提高专业培训服务的技能,提高服务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养老机构中的服务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服务作为软件是赢得市场的重要因素,要提高服务水平,每个机构要注重服务人员的培训,培训包括提高为老年人的服务意识和具体服务行为的专业性。机构的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行业内的先进管理经验。
3.个人――坚定的支持者
老人及儿女应改变过去社会对养老产业的旧观念。长久以来,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始终停留在“养儿防老”的层面上,导致一部分老年人对社会化的养老方式十分抵触,因此政府应积极的正面宣传和引导老年人改变“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使老年人和青年人都意识到社会化养老是现代社会普遍推行的养老方式。在肯定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合理、强调个人和家庭责任的同时,更要建立适合老年生活和活动的配套设施,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引导人们理解市场概念、社会概念和产业概念。
随着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加上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养老服务业的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增长空间巨大。养老产业的推进需要社会发展的支持,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应关注老年人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使老年人度过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
参考文献:
[1]董昕,刘强,周婧h.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一个文献综述[J]西部论坛,2014,24(4):78-86
[2]文雯.湖南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供求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陈卓颐.湖南省养老服务业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9-12
[4]赵阳.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与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1
5[5]朱宇轩.湖南省城市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3):249-250
养老机构的服务理念范文2
现在,有这样一家企业,她正带着自己的百倍热忱和周到的服务理念,向我们走来。这就是重庆仕玉养生服务有限公司。
仕玉公司成立于2005年,创业初始,仕玉人便将“做一流养生养老专家”视为自己的理想,以“孝敬天下父母”作为自己的事业目标。公司执行董事戴晓曦先生和总经理黄仕兵先生是两位年轻有为、实力不凡的企业家,他们踌躇满志地经营着“仕玉”。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们便将“仕玉”打造成了一个跨地域的联合公司,在成渝两地拥有四家分公司,旗下员工300余人,会员近万人。
“仕玉”强势推出环境养生、营养养生、运动养生、知识养生、文化艺术养生、置换入住、以房养老等七大理念,以全新的视角和高质全面的服务体系构筑了一个养生养老的王国。对于他们的成绩,全国老龄委、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重庆市民政局、重庆市委老干部局等众多部门领导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誉。在2006年和2007年重庆市第二届、第三届老年产业博览会上,仕玉公司更是得到各大媒体、广大市民的高度关注,连续成为两届老博会的亮点。
对于仕玉公司的“七大养老理念”,总经理黄仕兵先生是这样阐释的,“七大理念”既是我们的支柱,更是我们的特色。
营养养生针对医疗资源有限、医疗费用较高,老年人群的治病需求难以完全满足的现状,仕玉秉承“药食同源”中华养生文化,根据每位老人的体检报告及日常生活起居情况,为他们制定合理、实用的饮食方案,以食物为武器,帮助老人缓解、控制、治疗慢性疾病及其并发症,使他们通过合理膳食远离疾病,拥有健康身体和充足的精力。
运动养生运动是我们保持健康身体和生命活力的重要途径,仕玉的专业教练根据具体情况,为每位老人做出个性化的运动指导,帮助他们准确选择、把握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参与的老人通过科学的运动获取健康。
环境养生适宜的自然环境,不仅满足我们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更能满足我们的心理需求,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是恢复身心健康的上佳之选。仕玉自营、自建和连锁的养生机构,均选址在风景如画的旅游城市,拥有昆明、丽江、三亚、武夷山、天目湖、重庆南山、青城山等七大基地,这些机构地域跨度大,为仕玉会员搭建了一个高档次的优质养生、养老平台,使环境养生和候鸟式养生养老完美结合。
科学知识养生通过对科学养生知识和理念的传达与普及,仕玉公司帮助每位老人将正确的健康养生知识带入家庭,贯彻到现实生活中去,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获得健康,让每个家庭成员直接或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生活习惯。
文化艺术养生仕玉公司为老年人营造了一个艺术的氛围、精神的家园,让每位老人都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满足倾诉的需求,获得充分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借助仕玉搭建的平台,结交更多的老年朋友,相互交流和切磋,将老年人的丰富经验和聪明才智回馈给社会。
置换入住随着仕玉的不断发展壮大及其在各大中城市的入驻,其会员客户之间可以实现住房的置换,也就是在甲城市有住房的客户,可以和在乙城市有房的客户交换住房入住。以居家生活的成本,体验异地养老。
以房养老对于那些没有子女、不愿为子女增加负担或与子女相隔太远的老人来说,他们可将自有的房产通过评估抵押的方式与仕玉达成养老协议,让仕玉来尽儿女的孝心,免除老人的后顾之忧。
仕玉公司这七大养生养老理念和自营自建的养生机构,解决了很多居家养老的问题,使老人们愿意选择仕玉公司为其规划自己的老年生活方式。同时仕玉公司以优质的服务,做到比老人的子女更专业、更专注,让老人在快乐中享受生活,更赢得老年人的赞誉。
两年多来,仕玉公司的养老理念和专业素养引起了各方的大力关注,其公司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良好的发展态势吸引着国内众多大型集团公司的关注,目前已有多家实力雄厚的集团公司向仕玉提出合作意向。来自各界朋友的青睐及自身会员的关爱,使仕玉公司全体员工信心百倍,总经黄先生说,仕玉必定会创造养生养老事业的新纪元。
养老机构的服务理念范文3
日本老年福利服务可分为居家护理服务和机构护理服务两大类。居家服务指的是加入保险的老人可以大部分时间住在自己家里接受各种服务。服务种类大致有居家护理、入浴护理、访问看护、访问康复训练、居家疗养指导、日托护理、痴呆老人生活护理等13种。机构护理服务即被保险者完全离开家庭,住进护理机构接受各种程度的护理。包括介护老人福祉机构、介护老人保健机构和介护疗养型医疗机构3类服务。还有专门为老人提供疗养、康复、咨询等服务的福利机构。日本政府鼓励社会福利团体、企业、个人等民间力量参与开办养老机构,政府予以资助。
日本老年护理以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达到健康老龄化为目标。健康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成为老年型人口以后,健康老人、健康高龄老人和健康百岁老人比重日益上升,而病残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比重逐步下降这样一个过程或一种状态[2]。在日本介护护理中,处处体现“像家一样温暖”的理念,提倡QOL理念、注重生命的质量、生活的质量及人生的质量。护理人员要帮助老人回归社会。一方面重视疾病预防保健和康复训练,另一方面在服务设施中创造适应生活的实际环境,尽量让老人自己洗澡、更衣、写字、烹饪、行走等,增强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使老人充分体会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为重返社会做准备。
日本从事老年护理服务的人员主要是介护福祉士和社会福祉士。介护福祉士一般分为3级:1级为护理兼管理,负责安排管理辖区内护理员的工作,参与对老人的护理;2级的能做所有的护理工作;3级的只能从事简单的家政服务和一般性护理工作。他们主要为老人或者因残障造成生活自理困难的个人提供与医疗、护理、保健和生活等相关的综合性、专业化的援助,以维护他们的尊严及基本人权,帮助他们实现生活自理。主要任务是帮助进食、排泄、沐浴和健康机能训练。对于介护福祉士的培训,日本有相当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教育机构和专门教材。教材对医学知识的要求较低,主要偏重于社会福利概论以及老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还有各种生活护理技能。例如IGL健康福祉专门学校的介护福祉学科总课时1830学时,其中心理、身体结构等医学知识300学时,人与社会等相关知识240学时,生活护理技能等介护知识1290学时。课程设置包括沟通交流技术、人间尊严、社会理解、生活环境、老化的理解、老年痴呆症的理解、生活支援技术、介护基本知识等必修课和手工、烹饪等选修课。社会福祉士则是自愿报名,然后由政府出资,接受88个小时(56小时理论培训+养老院32小时实习)的资格培训,考试合格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到居住所在地的相关部门登记注册,等待上岗。
1我国养老护理亟需培养专业护理人才
近年来,我国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兴办养老事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主办养老机构。与此同时对专业化养老护理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但是,我国现有养老服务队伍远远不能适应养老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目前,中国城市老人失能和半失能的比例达到14.60%,农村已经超过20.00%,这部分老人需要专业的护理和照顾,按照老人与护理人员比例3:1推算,全国最少需要1000万名养老护理人员。但目前,全国老年福利机构的职工只有22万人,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证书的也不超过2万多人,不仅与中国几千万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差甚远,而且由于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其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都无法满足老人的护理需求。专业养老服务人才与管理人员匮乏,严重制约了社会化养老的健康发展。因此,要推动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必须重视养老从业人员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2多途径、多渠道培养老年护理人员
从事老年护理服务必须有相应资质,积极推行老年护理人员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借鉴日本经验,我们应建立和完善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体系。(1)在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独立的老年护理专业,培养中专、大专、本科甚至硕士等不同层次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2)面向全民,开办老年护理短期培训班。对准备从事老年护理的人员实行初、中、高3个等级的职业技能培训,经鉴定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按照培训的不同级别提供相应的老年护理服务;(3)加强在岗职业培训。对在岗的老年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完善考评体系和资格审查体系,以提高专业素质,提升服务质量。
3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老年护理人员
培养老年护理人才,不仅仅是单纯地增加从业人员的数量,更重要的是提高老年护理人才的综合素质。
1)培养“尊老爱老、关爱他人”的服务理念
老年护理,不仅要拥有高超的技术,充满对老人的尊重、关爱和愿意为他人服务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日本IGL集团提倡的“邻人爱”(请像热爱你自己一样去关爱你身边的人)和“受容、宽容、许容”的理念。要培养老年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尊重老人的人格和尊严,全身心地投入,为老人进行“五心”(责任心、同情心、爱心、细心、耐心)的亲情服务。
2)培养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力
老人历经沧桑特别希望得到周围人的尊敬和爱护。他们对护理人员的态度表情、一言一行观察得十分细致,要求较高。再加上老人机体各方面逐渐出现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认知障碍等退行性改变以及孤独、忧虑、多疑、固执、情绪波动大等心理特点[3],使沟通交流能力成为老年护理人员必备的素质。首先要理解尊重老人,把握好沟通的时机,掌握与老人的沟通技巧。护理人员与之沟通时要态度真诚,语言亲切,语调平和,语速放慢,语句简短,通俗易懂,主题突出,常使用商量性语言。特别重视目光、表情、手势等非语言沟通技巧。通过良好的沟通可以充分了解老人的思想、需求,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保证老人的健康。
3)培养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
养老机构的服务理念范文4
Abstract: The pension is not only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but also economic problems. Currently Jiangxi has more than 6.337 million people over 60 years old, and the aging process continues to accelerate, pension consumption has become a hot social spot of the people and the governmen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and the data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old age consumption in Jiangxi, this paper finds the bottlenecks restricting the old age consumption and the big health industry in Jiangxi,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7 aspects. These have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pension consumption to become a new driving force to stimulate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关键词: 老龄化;养老消费;大健康产业
Key words: aging;pension consumption;large health industry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1-0044-03
0 引言
江西省自2005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2015年底,全省60岁及以上人口、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13.88%和9.44%,比2014年分别提高0.43和0.32个百分点。目前,江西已有60岁及以上人口633.7万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养老消费市场(以上数据来自江西省统计局)。同时,江西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民风淳朴,一流的生态环境和宜居环境对省外老年人休闲养老、度假养老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通过加快养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和促进养老消费,推动江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有可为。
1 江西养老消费的现状
江西是中部欠发达省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中下游,养老消费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呈现总量小、业态少、结构不合理、服务水平偏低的特点。
①床位过剩与“一床难求”并存。截至2015年底,全省已建成各类养老机构1781家,配备养老床位19.4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30.6张养老床位,已入住老人13万人,养老床位使用率为67%,还有三分之一的养老床位闲置。由于定位不准、运营不善,一些养老机构入不敷出,濒临关门倒闭。与此同时,一些收费合理、设施完善、服务到位的公立、民营养老机构却一床难求,比如九江市社会福利院,排队入住的老人甚至已经排到两年后才能入住。
②社会力量办养老发展相对较慢。目前,江西养老服务机构仍以公办为主,其中敬老院和光荣院占绝大多数,服务对象主要是城镇“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对象等政府兜底的社会救助人群,服务的面较窄,费用较为低廉,服务较为低端。而城市社区养老、社会力量兴办的中高档养老机构发展滞后,难以满足现阶段城镇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成为江西培育和壮大养老消费的一大短板。
③中高端养老产品供给总体不足。目前,居家养老仍然是江西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的首选。据江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2011年调查显示,江西老年人认为“符合自己要求的养老机构太少”的比例为45%,比全国高3.1个百分点;日常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食品和医疗两大类,把这两项支出列在首位的老年消费者占比分别为84.6%、54.5%,其中选择食品支出的老年消费者占比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8个百分点,而选择营养保健的老年人则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3个百分点。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同时,促进养老行业不断丰富业态、提高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江西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④外省老人来赣养老消费尚处起步阶段。江西区位优越,夏可避暑、冬可泡泉、春秋可赏美景,拥有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婺源等山水资源,有温汤、星子、靖安、安远等优质温泉资源,在发展候鸟式养老、医养结合养老院、老年旅游养生院等方面大有可为。但江西这些优质资源在省外知名度还不高,同时没有纳入到全省养老产业规划,依托生态资源发展养老产业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同时,省内异地养老医保不能直接在当地报销、外省老人医保不能在江西报销等问题也直接制约着候鸟式养老消费发展。
2 制约养老消费的突出问题
总体来看,江西养老产业已经基本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但在养老服务与产品供给、体制机制、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制约了养老消费快速发展。
一是没有充分调动市场和资本的力量。养老既是民生问题,也是经济问题,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目前,江西在发挥政府作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完善“三院”硬件建设,改善供养老人的居住条件,提高膳食标准等兜底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资本运作、撬动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养老机构方面,才刚刚起步,还没有探索出一条市场化办养老的成功路径。
二是养老产业专业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截至2015年7月,江西全省养老机构只有护理人员5178名,其中持证护理人员仅2083名,平均每个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不足3人,有资质的护理人员平均只有1.2人。现有的养老护理人员大多数为“4050”人员,甚至是“60”人员,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培训,专业知识匮乏、总体素质较低。现有的专业护理人员要照护失能、失智老人尚且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提供优质服务。
三是大健康产业格局尚未真正形成。与养老消费息息相关的生物医药、特色医疗、健康食品、养生保健、康体旅游、健康服务管理等产业相互关联度不高,没有形成系统协同发展的路线图,导致资源不能共享、产业链不能配套延伸。依托“互联网+”的平台建设滞后,对“互联网+”模式在医疗消费、养老消费、健康消费中的重要作用重视不够,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医疗信息共享、医保异地结算等进展缓慢。
3 对策建议
“十三五”时期江西老龄化将进一步加快,养老消费必将成为经济增长新的拉动力。江西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依托生态优势、医药优势、区位优势,大力培育发展健康养老与文化、旅游、医疗、家政、体育相互融合的新业态,逐步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业态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重点培育一批健康养老集聚区和连锁集团,打造全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基地。”为此建议:
①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江西生态优势,大力支持和推进养老与旅游、体育、医疗等新兴消费领域的融合,在业态创新、机制体制、集群发展等方面创新探索。如以建设中医药健康养老旅游产业示范园区为抓手,推动养老产业与中医药产业、旅游产业紧密结合,将各相关部门联合和相关领域的消费升级作为养老消费新的增长点,形成多点支撑、融合发展的大养老产业格局。
②加强投资和运营管理。由省民政厅牵头主导,财政、卫生、体育、旅游部门参加,以省属大型投资公司为发起人,其他各类资本加入,组建省级养老、产业投资集团公司,并由公司牵头发行成立相关的产业投资基金,加大设施投入,增加有效供给。由省民政厅、省卫计委、省旅游局等主管部门牵头指导,主动引进或组建专业的养老、医养游结合等产业运营公司,管理和运营新建或已有的产业项目。鼓励和支持各类专业运营公司采取合作、租赁、承包等各种经营方式,提升运营质量水平和效益。
③破解养老机构融资难题。将养老投入纳入政策性保障,在财政预算中明确相应比例,建立起养老财政投入的长效增长机制。结合江西实际,设立补贴级差制,对标准化的养老机构,新增床位每张补贴4000-5000元;其他养老机构逐年提高建设补贴标准,增加运营补贴,逐步缩小与外省的差距。对运转良好、资信记录佳的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提供无抵押的信用贷款,或者将划拨土地性质置换成出让用地,并在置换过程中予以相应政策扶持,以符合银行贷款的条件要求。
④健全医养融合政策。对床位数较多的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和支持在院内设立卫生室、医务室等设施,并聘请具有职业资格的医师、护士提供基本的医疗护理服务。养老机构的医务人员在职称晋升、科研评奖等方面享受同级医疗机构待遇。设立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就诊转诊绿色通道,养老院老人一旦患病可及时转诊到医院诊疗;而长期入住医院的老年患者,在治疗到一定程度后,将转介到养老院进一步接受康疗。同时,还可以通过医生定期上门服务,并建立应急通道,随时为养老机构的老人提供诊疗服务。出台医保结算及异地支付等政策,力争尽快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医保结算全覆盖。
⑤做大做强一批现有养老机构。整合资源支持南昌市中华情老年公寓、南昌市社会福利院老年颐养中心、上饶市养老服务中心、上饶市心连心老年公寓、新余市银河园老年服务中心等运营管理较为成功的养老机构做大做强。一方面,要整合财政和福利彩票等资金进行精准扶持,在用地、税费减免方面给予倾斜;另一方面,要积极促成北京泰康之家等有实力的养老机构,与省内养老机构进行联营、合作,快速做大本地养老机构的规模,提升发展理念。
⑥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推进学历教育,省教育厅、民政厅等部门要认真落实教育部、民政部等九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建议有条件的中高职院校、卫生院校都要开设养老服务与管理、养老护理等方面的专业,并根据社会需求和办学条件,扩大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教育,加强对各类养老机构的医生、执业护士、管理人员和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对从业人员实施准入管理。鼓励和支持养老机构与职业院校合作,采取订单培训、定向培养等方式,不断规范护理员服务内容与服务行为。支持省红十字会等机构针对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和志愿者的培训,凡培训合格者,省人社部门要对其颁发从业资格证。不断提高养老从业人员的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从制度层面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待遇。将民政部门验收合格的养老机构的服务性岗位和协助管理岗位纳入公益性岗位认定范围;探索建立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特殊岗位津贴制度,对养老服务机构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护理人员,按照不同等级分别给予特殊岗位津贴。定期组织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竞赛、优秀护理人员评比等活动, 对符合条件的优秀护理人员,在落实户籍政策、子女上学等方面予以支持。
⑦促进全社会养老服务理念转变。宣传、文化部门要加大养老宣传力度,特别是电视、网络等媒体要多做一些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养老节目,多宣传一些先进的养老理念、养老模式和典型人物,推动全社会关注养老问题、重视养老产业、转变养老理念。民政部门要适时联合省内主要媒体,定期在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中开展创先评优表彰活动,对优秀从业者给予一定的社会荣誉和政治待遇,符合条件的可推荐为同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人选。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尊重护理人员的浓厚氛围,以提升从业者的社会地位和认同感。
参考文献: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三个转变”[N].中国质量报, 2016-07-08(002).
养老机构的服务理念范文5
面临问题
在养老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要看到,由于养老机构发展时间短、缺乏经验、研究不深等原因,我国养老机构发展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养老机构发展政策体系不完善。首先体现在部分公办养老机构定位不准确。一是服务对象错位:原本应服务政府保障对象和少部分失能、困难老年群体的办公养老机构,收住了低龄、健康、经济条件较好的社会老年人,导致服务对象错位。二是服务功能错位:应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公办养老机构,硬件条件和服务水平超出了基本需求的范围,使接受政府救济的托底保障对象享受了高于社会一般水平的养老服务。
其次是制约养老机构发展的关键政策尚未突破,主要表现在土地、融资、连锁经营、风险分担等方面。如融资方面,大部分民办养老机构属于民办非营利性质,国家规定民办非营利组织不得盈利、不得分红,限制了其贷款资格。民办非养老机构“不得设立分支”机构规定的制约,难以实现连锁化经营的市场要求。另外,养老机构服务纠纷的责任和责任认定后的有效赔付,都缺乏相应政策规定。
此外,鼓励养老机构发展的政策落实不到位。一方面是部门分割形成的政策协调性差,另一方面是政策的操作性差。部分扶持政策原则性规定多,具体可操作性条款少,对责任部门的规定模糊不清,导致落实难。
第二,养老机构运行,存在不公平竞争现象。公办养老机构享受政府各种福利和优惠,却和民办养老机构共同竞争,这种运行的方式影响了公平市场的形成,挤占了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空间。部分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在享受政府优惠和补贴的同时,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对营利性养老机构形成不公平竞争。
第三,养老机构自身建设滞后,服务水平较低。首先是基础设施配备不足,适老性设计滞后。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设计创新不足,“一张图纸打天下”,没有考虑到建筑设计本土化;二是设计注重形象,但忽视老年人实际需求;三是内壁设施设计不合理,不符合实际需求;四是在设施设备配置上,特别是部分民办养老机构,存在设施简陋、配置不足的问题,有着很大的消防与安全隐患。
其次是服务理念滞后,缺乏需方思维。多数养老机构仅对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对老年人的心理慰藉、休闲养生、文化娱乐、社会参与等更高层次的服务鲜有提供;缺乏市场调研和细分意识,将老年人的需求同质化,供需错位现象严重;重管理、轻服务,养老机构宾馆化、医院化现象突出。
另外,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专业人才缺乏。养老护理员队伍问题重重,存在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低、流动性大等突出问题,并且管理人才严重短缺。
第四,机构养老服务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老年人和家庭成员“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对养老机构有本能的排斥。另外,部分老年人消费观念相对保守,重积蓄轻消费,服务购买意识不强。并且我国老年人大部分属于中低收入群体,服务购买能力整体不高。2014年,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均只有2061元。
第五,支持养老机构发展的社会氛围有待提高。社会上仍有一部分人对养老机构存在偏见,认为养老机构是收住孤寡老人和特殊困难老人的地方,对养老机构有一种自然的抵触和排斥。有些媒体对养老机构的负面报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对养老机构的接受度和机构的发展。
对策建议
一是要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分类标准和评估机制。缺乏明确的分类管理制度是造成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管理粗放的一个主要原因。国际经验表明,依据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及相应服务功能对其进行分类管理,是管理养老机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制度”,但截至目前,我国依然缺乏相应的分类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养老机构的有效监管。
建立健全养老机构的分类管理制度,首先要尽快明确公办养老机构的定位与服务对象标准,对哪些老年人可以享受政府购买的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要有明确的标准。其次要尽快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分类标准和第三方评估机制。根据不同类型养老机构的入住对象和服务内容需求等,将养老机构划分为自理型养老机构、助养型养老机构、养护型养老机构三类,根据不同养老机构的服务范围,确定不同的监管标准。
二是加大养老机构调整力度。养老机构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满足机构养老服务的需求,特别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服务需求是刚性需求,必须根据机构养老服务需求,制定养老机构发展规划、政策措施,调整养老机构结构。“十三五”期间养老机构发展既要增总量,更要调结构,要把调结构作为优化发展目标。要大力发展城区中小型和小微型养老机构。政府投资建设的养老机构,应当以养护型养老机构为主,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鼓励社会力量重点投资建设养护型养老机构,并推动农村敬老院转型发展。要改进服务设施,增加康复护理服务功能,提升管理服务质量,农村敬老院要向农村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转型发展。
三是加大土地、金融、人才等重点扶持政策创制和落实力度。土地政策方面,必须要从制度上予以明确规定。建议各地政府将养老机构建设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布局,依法确定养老服务设施的土地用途和年期。融资政策方面,既要加大政府补贴力度,要创新资金扶持模式。
四是科学推进养老机构的养医结合。首先要明确是养医结合,而不是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第一位的功能是“养”而不是“医”,“医”只是其中的一项重要配套服务。其次必须明确养老机构养医结合的特殊性。养老机构的“医”与医院的“医”有较大区别,医院的“医”主要目标是为了治愈,养老机构的“医”主要目标不是为了治愈,而是为了健康管理和长期护理。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养医结合理解为养老院+医院,医院的“医”是全过程的“医”,而养老机构的“医”更多需要的是阶段性的“医”,主要体现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健康管理环节,特别是疾病管理,主要是慢性病管理以及饮食、生活方式、用药指导等。第二个环节是长期护理和康复,这是养老院“医”的重点环节。第三个环节是注重实效,突出重点。根据养老机构和老年人健康的特殊性,养老机构的养医结合要把重点放在健康管理、长期护理和失能康复上,这三个方面既是养老机构“医”的缺陷,也是养老机构“医”的重点,更是养老机构赢利的新增长点,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第四个环节是降低门槛,简化手续。根据养老机构对“医”的特殊需求,对养老机构建立卫生室、医疗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出台专门的政策,降低准入门槛,简化手续,鼓励和支持普及型的养医结合。
五是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共建养老机构。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养老机构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支持和引导国内外资金投入到养老机构建设及养老服务业发展中来。加快养老、医疗、教育、残疾人等公共服务资源的整合,将已有的公共服务资源融合到养老机构的发展中。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的作用。
六是加强养老机构的安全监管与风险管理。要继续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监督管理和安全防范管理。在安全监管方面,首先要加行业内监管力度,其次要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强外部评价。
养老机构的服务理念范文6
一、我县养老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1、认识滞后,缺合力,制约整体发展。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县社会福利养老事业的发展起点低,标准不高,难以满足老年人对社会福利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需要。在对老年人养老、医疗和生活照料等服务的需求十分迫切的同时,整个社会对发展养老服务业紧迫性的认识却相对滞后,行动上也没有形成共促发展的合力。养老是一个历史性课题,但社会化养老却是一种新生事物,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工作,社会各界对此显然还缺乏充分的准备。
2、供给不足,总量少,难以满足需求。我县光荣院,福利中心只能提供简单住宿服务,不具备医疗、康复、文体、娱乐等功能,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主要集中在吃、穿、住等几个方面,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和精神享受方面的比较少,许多领域还没有得到开发,养老服务供需矛盾还比较突出。就养老机构而言,我县养老服务机构只有两家,每万名老人拥有的床位数只有70张,与庞大的老年群体数量不成比例。目前,我县养老事业仍停留在传统的“养儿防老”阶段,主要还是依靠家庭的力量来支撑,社区、社会力量参与还不够。
3、机构建设落后,档次低,功能不齐。我县经济欠发达,各级政府财力有限,大规模兴建公办养老福利机构比较困难,目前我县只有一所县级社会福利机构的原因,而且属于综合利院,兼收养部分孤残儿童。从县乡两级福利院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空间狭小、环境较差、功能不健全、地域分布不平衡、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乡镇敬老院虽然解决了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的供养难题,但相对来说,供养水平还处在较低的水平线,无法承担面向社会各个层次的老年人和其它特殊人群,很多老人为找不到满意的养老场所而发愁。
4、服务功能、专业化、规范化程度较低。养老服务行业由于对象特殊,工作强度大,报酬相对偏低,但要求工作人员责任心强,且具备较高文化层次和专业业务技能的人才都不愿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特别是民办机构由于资金有限,从业人员只采取简单培训而不是系统性、专业化培训,队伍的专业化程度较低,专业性人才如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等缺乏,根本无法开展临终关怀等特色服务。
5、居家养老管理服务运行的机制不健全。各街道、社区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管理机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没有纳入社区必建项目。一是经费预算和投入保障不足。居家养老服务是一项具社会福利性质的工作,需要政府的主导和扶持。二是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扶持政策力度不够。
二、我县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建议
1、加强规划,拓展养老事业空间。社会养老资源不足的现实,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把养老事业列入议事日程。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老龄化发展趋势、老龄化程度,制定科学规划,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结合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探索适合的养老服务体制、机制,分步推进。抓住建设的契机,综合考虑土地、房价、地价等因素,在开发区建设、房地产开发、市政工程、社区建设中,预留养老机构建设的土地、房屋,为社会化养老拓展足够空间。
2、制定政策法规,落实优惠措施。养老事业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更需要相应的政策扶持。结合本地区实际,土地、建设、规划、民政、税务、卫生等多个部门联动,制定、补充、完善政策法规,搭建鼓励、引导、养老福利事业发展的政策框架,做到内容广泛、扶持切实到位。养老服务行业对象特殊,风险较高,养老福利工作在还处于起步阶段,制度还不健全,因此,要有效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的养老服务理念,针对养老服务多样化需求,从县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办出全国唯一的畲族特色敬老养老事业。
3、落实民办机构资金补助,促进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使已出台的政策更加规范和更具操作性。如政府应对“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等相关内容进行明确定义,确定适用范围,只有这样才可以直接吸引民间资本来兴办养老服务业。对新建养老机构应按每设一张床位给予一定数额的补助;入住率较高的养老机构给予床位补贴;对接收低保、遗属、低收入老人的养老机构,给予门槛补贴;对招收下岗失业人员、低保对象培训上岗的给予培训补贴。通过政府补助,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减轻民办机构负担,扩大社会养老覆盖面,扩大就业,提高入住率,营造民办机构的良性发展契机。
4、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扶持机制。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势在必行。需要政府、社区、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和参与,要形成一个“政府主导推动、政策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机制,居家养老服务才能持续、有序地推进。一是建立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扶持机制。将相关扶持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给予每个街道、社区一定的专项工作经费;二是对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给予适当资助,对社会力量投资居家养老服务给予适当补贴,并在场地、工商、税务、水电、煤气等相关方面给予优惠支持,激发其参与积极性;三是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表彰奖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