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会竞赛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田径运动会竞赛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田径运动会竞赛办法范文1

一、组织有序、宣传有力

1、制定和规程

根据我校传统和现有的实际情况,依据田径运动的普及、发展与提高的原则。在三个星期前组织全体体育教师利用课余活动的时间,认真学习裁判规则和研究竞赛规程,包括比赛时间、比赛项目、计分办法、奖励办法、比赛的特定规则等。

2、成立大会组委会及裁判员委员会

组织机构由竞赛组、保卫组、后勤组、宣传组等组成。

组织名单及裁判员名单确定后,学校领导及时召开了筹备协调会,会议邀请了全体体育教师参加,会上对各组、各项工作进行了具体细节的分工。接着又召开了一次全校性的教职工大会,对相关的工作人员和裁判员认真的作了培训。宣传组、保卫组、后勤组、均做了大量的赛前准备工作。

3、本次比赛学校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包括对参赛运动员的和运动会赛事的宣传,据统计,各班宣传报道40余篇,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活围。

二、携手共进、展望未来

田径运动会竞赛办法范文2

竞 赛 规 程

一、比赛目的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实施《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丰富广大师生员工的校园生活,推动我校群体活动迈向一个新台阶,检查一年来的体育教学工作,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特举办本届田径运动会。

二、比赛时间

二五年四月

三、比赛地点

校田径场

四、参赛资格

凡本校初一级、初二级、高一级、高二级的学生均有资格参加本次运动会。

五、分组办法

高中组: 高一级   高二级

初中组: 初一级   初二级

教职工组

六、比赛项目

1、高中组男子组:100m   200m   400m   800m   1500m  3000m  5000m

                     跳高    跳远    铅球

2、高中女子组:  100m   200m   400m   800m   1500m   3000m

                     跳高    跳远    铅球

3、初中男子组:  100m   200m   400m   800m    1500m   3000m   

                     跳高    跳远    铅球

4、初中女子组:  100m    200m    400m    800m    1500m   

                     跳高    跳远    铅球

5、教职工组:自行车慢骑   钓鱼    以教研组为单位4×100接力

七、报名报法

同性别每人限报两项,每项限报两人,接力除外。

八、报名时间

各班务必于4月17日(星期一)前将报名表交校体育组(姚李刚),逾期不予编排比赛。

九、比赛办法

按竞赛分组进行比赛

十、取取记分办法

1、各单项录取六名,积分按7、5、4、3、2、1,若参加六人录取五名,积分按7、5、4、3、2以此类推,凡破校纪录者按本人所得分加倍加分,接力项目得分加倍并列名次得分按本名次得分加下一名得分除以2计,但下一名次取消。

2、团体总分以各单位所参赛项目得分之和计算,积分高者名次列前,若积分相等,以破记录多者名次列前,若在相等,则以第一名多者名列前以此类推。

十一、奖励办法

1、学生单项,团体各奖励前三名,各单项根据所报人数定为:六人以上奖励前三名,五至四人奖励前二名,三人奖励第一名。

2、凡破校纪录者,设特别奖给予奖励。

3、在运动会期间,对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单位评选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二个,评选办法(大会成立评委会评选)

(1)开幕式10分(人数、服装、队列、精神面貌);

(2)运动会期间10分(组织领导、比赛风尚、拼搏精神、赛场纪律、闭幕式);

(3)凡运动会期间不不遵守赛场纪律,比赛中有冒名顶替现象的代表人,均取消其评选。

(4)精神文明先进个人每人单位评选一名,大会予以表彰奖励。

田径运动会竞赛办法范文3

[关键词]吉林 中等职业学校 运动会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127-02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操作性强的技术工人和有一定职业素质的专门人才需求量很大,因此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2005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总理强调: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同年,教育部还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的文件,这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要求,确定了目标,更加快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主旋律下,加之实施新课标的配合,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职业学校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独特的育人作用: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心理调节能力等,而运动会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它的发展方向不容忽视。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吉林市7所中等职业学校中随机抽取3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各学校的体育运动会情况和学生对现有运动会的反映情况为研究内容。这几所学校是:吉林工业经济学校、吉林机电工程学校、吉林轻工业学校、吉林工贸学校、吉林信息工程学校、吉林城市建设学校、吉林公用事业工程学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阅读相关书籍,查阅大量相关资料。

2.问卷调查法。向抽取的300名研究对象发放问卷并回收整理。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9份,回收率为96.3%,其中有效问卷282份,有效率为94%。

3.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4.访谈法。对吉林市的中等专业学校进行走访调查。

二、调查结果

(一)对现阶段吉林市中等职业学校运动会举办模式的现状调查

通过走访调查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得知,现阶段吉林市的中等职业学校每年举办运动会的频次在1-2次,大多数学校都是1次。如表1所示,有85.7%的学校每年举办1次运动会,有14.3%的学校每年举办两次运动会,没有学校举办两次以上。时间大都集中在春季4、5月份和秋季9、10月份,运动会召开的模式都是传统的田径运动会模式。这种模式下,一般运动会的举办时间为1-3天,学生多而场地小的学校多选择租用体育场举办运动会,学校的各个班级都为争得荣誉而努力备战,包括检阅队伍的训练、节目的排演、班级运动员的动员等工作。据调查,学校举办这样的一次运动会,投入都在五万元以上(仅仅小型学校),包括租场地的费用、运动员奖品、工作人员的前期准备工作等等。

(二)吉林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与运动会现状的调查

1.参与项目的学生很少。我们都知道,现行模式下的学校运动会都是纯粹的竞技项目,看的是谁跑得快,比的是谁跳得高、投得远,而且运动会上都会以班级总成绩评出优胜,所以说既有运动项目本身对参赛者的限制,又有班级荣誉至上的观念影响,导致真正能参与到比赛项目中的学生很少。如表2的统计,在所调查的学生当中,只有不足三成的同学参加过运动会上的比赛项目,另外的七成多同学则成了座上看客,这与我们学校运动会所倡导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口号并不相符。

2.学生对现行运动会模式兴趣不高。学校运动会是为全面锻炼学生身体、检验学生锻炼成果而召开的,属于学生的节日。但就是这样一个单纯的属于学生的活动却很难赢得学生的好感。如表3所示,仅有34.8%对现行运动会感兴趣,甚至还有将近三成的学生对现行运动会根本就不感兴趣。那么他们在运动会上到底是什么角色呢?如表4所示,只有36.9%的学生在体验运动的快乐和激情,甘心当观众的也只有23%,另外的40.1%的学生干脆把运动会当成了假期。

3.学生期望属于自己的运动会。虽然学生对现行运动会模式不太感兴趣,但是他们仍然渴望能到赛场上去体验运动的。如表5所示,有84.8%的学生渴望到赛场上参加比赛,从这点上可以看出学生是期望属于自己的运动会的。

三、分析与讨论

(一)现行的田径运动会模式的优点

这种“模式”化之所以能够立足半个多世纪肯定有很多可取的优点。田径赛场是体现力与美的竞技场,竞技性很强的比赛过程精彩、激烈,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再加上学生观众的加油和呐喊,整个赛场的气氛可以达到很热烈的程度。多少年来,这样的场面已经给过去的几代人都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给平静的校园生活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二)现行的运动会模式的不足

1.运动会的举办形式“模式”化。在我们的意识里,只要提到运动会,无疑都会想到跑道,想到铅球,想到跳高、跳远……的确,在绝大多数学校里往往田径运动会就是所谓的运动会的举办形式,而且运动会的整个流程也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包括开幕式、比赛日和闭幕式,甚至开闭幕式的仪式内容(包括运动员入场、领导讲话、颁奖词等)都能找到通用的模板,而比赛的具体项目则更是铁定的内容与程式,所以说学校运动会的举办形式具有典型的“模式”化特点。

在深入体会这种“模式”化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问题的存在。传统的田径运动会的项目单一,涉及不到别的体育项目,把运动会与除田径外的其他项目隔离开来,这种现象的结果导致了运动会的项目与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脱节,产生运动会的功能与“健身性”的体育教学目标相矛盾的现象。现行学校运动会竞技性强,趣味性和娱乐性少,其主要表现为竞技化、成人化、专业化、专项化。与新课标提出的“快乐体育”“面向全体”“全民健身”“健康第一”的目标相脱节。而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只有通过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学校运动会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形式。

2.现行学校运动会的目标“夺标”化。受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学校运动会存在着“冠军说”和“锦标主义”。参加比赛要力争好成绩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体育失去了竞技夺魁的特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是在学校的运动会里,参加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专业的运动员,所以在参赛的目标定位上应该有所不同。运动员的任务就是训练好技术和体能,通过参加体育比赛的形式为单位或国家争光,这也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好途径,而学校的学生参加运动会应该本着“健康第一”的理念,参与了就都是胜利者,切实地通过运动会来愉悦自己的身心,这样,学生在身体上参加了比赛,在精神上也得到了更高层次的享受。

由于为了实现“夺标”的目标导致学校运动会的比赛虽然激烈但缺乏趣味性,学校运动会中,竞技要与健身、兴趣相结合。竞争是体育的最显著特点之一,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运动竞赛中,而学校的体育竞赛,还应具有健身性和趣味性。否则将难以贯彻终身体育与生活体育的宗旨,难以推动群体活动深入广泛持久地开展。这就要求组织者能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与知识层次,开展多样性、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的体育比赛活动;富有创意地开拓那些科学、有效、简便、有趣、永恒的大众化竞赛项目。

同时,“夺标”思想的存在,加之田径运动会对参赛者身体素质要求很高,这就使得运动会的参赛者只能集中在极少数身体素质好、有一定运动技能的同学身上。而大多数同学只能作为比赛的看客而不能参与其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学生对运动会的期待与参与的积极性,这与“教育要面向广大学生”的教育理念相矛盾,同样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传统的体育运动会重锦标、重竞技的思想一直是学校体育运动会的指导思想。这迫使各年级、各班级学生为了“荣誉”疲于奔命,给学生造成了身体和心理的压力和损害。这对学生健康没有真正起到多少的促进作用,反而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长期以来运动会参与者大多数是在体育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学生的参与率低,教师就更少了,违背了人人参与的原则,不利于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四、对策与建议

(一)运动会的开展与中等职业学校特点相结合

中等职业学校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我们运动会的开展可以和学生的专业相结合,这样既增加了比赛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比如针对会计专业学生开展计算接力赛,针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开展模拟导游精英赛,针对物流专业的学生开展负重接力赛等。这种比赛形式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运用专业知识带来的成就感,达到锻炼身体和强化专业技能的“双赢”效果。同时这也正适合“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职业教育思想。

(二)师生全员参与

运动会不应该是单纯的体育精英的较量,而应该是全员参与的舞台。学校运动会项目的设置与学生参与的兴趣有直接的联系。如果学生没有机会参加比赛,也就没有办法体验到比赛的成功感,因此在设置运动会比赛项目时,应当向全校师生宣传设计思想,本着趣味性与运动性,职业特点与简便易行的原则,向他们征求意见,通过精心选编和整理,罗列出师生乐于参加的集体项目,设计学生和老师都能参加的集体比赛项目,同时保留能反映学生素质能力的田径项目,这样既达到了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也增加了学生和教师的沟通,为学校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好的基础。

(三)淡化金牌意识

运动会的举办不仅是为了决出比赛结果,更是为了学生能参与其中,因此比赛项目结束后的评价不能仅以运动成绩的好坏来做惟一定论,应当对运动会中各种积极现象进行全面评价,并多设一些奖项,尽量让大多数参加者得到相应的鼓励性评价,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运动所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贺桂平.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5):106-111.

[2]边绍梅.浅谈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J].教改纵横,2009(4):34.

[3]刘佳.学校体育运动会模式的探索与构建[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12):103-105.

[4]晁恒.邹议中学体育运动会改革[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87-89.

[5]李军.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终身体育[J].研究与探索,2003(8):33-34.

[6]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田径运动会竞赛办法范文4

随着阳光体育活动的不断深入,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培养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感受体育活动的无穷魅力,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勇于进取的意志品质及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学校通过体育节为每一个学生构筑参与体育活动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与快乐,在运动中发现自我。

二、活动理念:

学校第四届体育节的以“人人参加体育运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快乐体育”为主题。

三、活动设计:

1. 11月1日,上午举行第三届体育节开幕式,由校长致辞,学生代表宣布体育节开幕,同时进行三~六年级队形队列展示(一、二年级观摩队形队列展示)。

2. 11月3日下午,一年级亲自运动会通过运动会的亲子互动,努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优良品质,促进家长和孩子间的情感交流。

3. 11月6日下午,二年级亲自运动会通过运动会的亲子互动,努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优良品质,促进家长和孩子间的情感交流。

4. 11月11日—11月20日:一~六年级跳绳踢毽比赛,各班自行举行,比赛完成后,将成绩表统计体育组何军老师(截止11月20日),通过比赛,让学生了解跳绳踢毽,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5.11月17日:下午12:50~15:50举行三~六年级田径项目比赛(秋季田径运动会)。通过比赛,促进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关注,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增强个人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

6. 11月23日:上午升旗仪式上举行“第三届校园体育节闭幕式暨颁奖仪式”。

四、组织机构:

仲裁委员会:

组织委员会:

竞赛委员:

后 勤 组:

裁 判 组:全体体育教师、以及有关老师

策 划 组:

宣传报道组:

五、奖励办法:

本次活动设置一年级组、二年级组、三年级组、四年级组、五、六年级组,每个组设置一个一等奖、二个二等奖、若干三等奖

田径运动会竞赛办法范文5

1、学校有专门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李校长具体分管体育工作,德育处、教导处主任具体抓体育工作,并将此列入了学校年度工作目标。

2、学校按规定配有三名专职体育教师和一名保健教师,教师达到规定学历要求,课外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有确定的教师担任。

3、学校每学期,学年都有体育工作计划、总结。

4、体育、卫生工作纳入了班组量化管理和评优选模评估体系,体育、健康教育课考试成绩及体育竞赛、体育常规工作均与班组工作成绩挂钩。

5、学校每年投入近4万元,用于体育训练、比赛等工作.

二、达标情况

1、认真执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每学期都认真组织达标活动。

2、达标原始统计资料(班组、学校)齐全完整。

3、体育“达标”项目适合本校和学生特点,合格率在95%以上。

三、场地设施

1、学校有田径、篮球、排球等活动场地和大型体育设施达到有关规定要求。现有校内乒乓球训练场地两处,校外训练基地一处。高标准乒乓球台20余个。

2、学校体育器材室设置、管理符合要求。

3、体育场地,大型设施设置合理,管理使用规范,无损坏、丢失等不良现象。

4、体育器材,按照要求管理使用、体育器材借还记录完整。

四、教学训练

1、学校按规定每周每班两节体育课,每两周开设一节健康教育课,教导处及兼职管理人员检查经常,反馈及时,因此,课时足、无挤占挪用现象。

2、教师备课认真,教案齐全,规范。

3、每位教师都有学年、学期教学计划。

4、学校本学期设立了乒乓球、田径、排球、武术等训练队,每个训练队有学年训练计划,学期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课时训练计划。

5、学校有运动员档案和学校田径最高记录表。

五、常规工作

1、学校对“两操”管理有明确要求,有检查制度和结果,有专门的检查人员,并且有检查记录,检查结果每天一反馈,并纳入班组量化管理之中。

2、学校课外活动有专门的教师负责,有计划有总结、有备课,我们统一设计了课时计划及记录簿,备课记录规范、实用;有专门管理人员负责监督评价,课外活动有检查记录,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能保证在1小时。

3、学校每学年均组织一次以上大型田径运动会,小型运动会每学期在3次以上。

4、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好一年一度的中小学生健康查体工作,健康查体档案保存齐全,有常见病预防和治疗措施,学生体质不断提高。

六、参加上级比赛情况

1、我校积极参加县、市教委组织的各种体育比赛,自觉遵守各项比赛规则,并取得了较优异的成绩。

2、99年至今在县春季田径运动会比赛中多次获第一、二名。在县乒乓球比赛中多次获团体第一、二名。2003年获县第二名。

3、94年,我校的乒乓球队获“市希望怀”团体第四名。95年,在市十一届运动会“雪燕杯”乒乓球比赛中,我校的冯亚星、于庆获混合双打第四名,冯亚星、唐亚妮获女子双打第五名。95年,乒乓球比赛女子组第一名,男子组第三名。96年,我校的武术队共派出队员参加市武术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三名。96年我校的乒乓球队共派出6名队员参加市乒乓球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二名。2000年参加市体育传统项目乒乓球比赛获男子甲组第三名,女子丙组第四名。2002年乒乓球获全县团体第二名,个人单打第一、第二名。2003年我校代表队代表县参加市体育传统项目乒乓球比赛又获团体总分第一名。2004年参加市等级联赛甲组团体第二名。

七、教师待遇

田径运动会竞赛办法范文6

【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运动会;改革

针对近年来学生部分体能素质指标持续下降的现象,在2006年12月23日举行的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中决定于2007年4月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运动会作为展示学院体育成果的窗口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学校运动会出现了学生积极性不高,只有少数人参加比赛,而大部分学生无事可做的现象。本文就运动会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试图给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1 运动会开展的现状分析

1.1运动会的举办周期长,比赛时间短,任务重

高职院校的运动会一般采用每年一次的田径运动会。比赛时间集中在2-3天,比赛时间紧,任务重。学生方面:由于比赛项目以个人项目为主,集体项目很少。所以运动会的项目设置和参赛办法就会受到限制,使得参与率不高;运动会前参加锻炼的学生明显增多,运动会后又很快减少,这就说明运动会对学生锻炼有刺激作用,但作用时间短,这和阳光体育要求的参与性和持续性是相违背的。教职工方面:高职院校的运动会一般是由学院体育部承担的,裁判员也是由体育老师和少数的非专业教师和学生组成。大多数教师都没有任务,成了变相的放假。结果是:一方面体育教师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另一方面学院领导和广大师生对运动会漠视。现有运动会模式的弊端是教师的作用太突出,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性、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都没得到调动和锻炼。

1.2运动会的项目设置单一、与教学脱节

田径运动会的项目设置单一。虽然近几年,运动会的项目也在调整但还存在和教学脱节的问题。比如说标枪和铁饼项目,现在的教学中基本不涉及,为了保证安全,课外也没有练习机会。学生因为好奇而报名参加比赛,目的只是为了来见识和体验一下。现实情况是:在比赛开始前裁判员变为讲解员,先要给大家讲解技术和规则,但因为时间有限,所以学生在是懂非懂的情况下就进行比赛,标枪翻转,铁饼横飞现象时有发生,当然也就出不了好成绩。尤其是标枪,往往到最后拿名次的不是成绩好的而是有成绩的(大多数都因为犯规被判出局)这样的结果是尴尬的,是不允许出现的,当然和我的初衷是相去甚远的。所以一定要改革。

1.3运动会的规模:形式浩大,实际参与率低

高职院校运动会的比赛规则和项目设置基本上是套用了竞技竞标赛的模式,框架和组织机构都很健全,但参与人数不多。竞赛规程一般规定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报名,且每单项限报2名,每人限报两项,可兼报集体接力项目。这样就使得多数学生成了局外人,运动会的参赛率不高。2-3天的运动会成了大家放假回家或是外出游玩的有一个小长假,即使强制不让学生离校,也会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从大的角度来考虑还是不完善的。其次、学生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定势,认为运动会就是体育好的学生的展示平台,和自己关系不大,这是一种思想误区,要从观念上进行改变。

2 运动会的改革措施――体育文化节

2.1加大宣传力度,转变理念、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改革要想成功,理念必须先行。新理念的形成需要正确理论知识的学习,这就需要加强宣传力度。要利用一切资源对阳光体育运动进行宣传,比如广播、校园网、学生论坛等等,使“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让广大师生了解体育、关注体育、热爱体育、参与体育,使阳光体育精神得到认同。要抓住运动会这个号时机做宣传,要求每个参赛单位都有体育知识展板,加大体育文化气息,提高学生体育文化修养。还可以找出专门的时间组织体育理论知识竞赛和讲座。

2.2优化比赛项目、提高参与率

运动会项目改革应遵循重视大众体育,突出竞技体育,将竞技与群众体育有机融合的原则。竞技项目鼓励的是公平竞争意识,群众体育鼓励的是贵在参与意识,两个是互补作用,缺一不可。运动会内容组成和项目设置应从体育竞赛类、健身类、体育游戏娱乐类、创造性体育文化活动类和体育与健康知识类几个方面考虑。

2.3参赛及组织形式改进

比赛方式要改变过去的所有参赛人员都在同一场地和相同时间段进行比赛的现象。体育文化节推行后活动可以这样安排:各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比赛项目,现在自己内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比赛。比赛结束后,向体育部汇报比赛情况并申报2―3个项目参加全院性的运动会比赛。各系内部比赛主要由自己的体育部、学生会等学生组织负责,每个系分配1-2名专业教师协助完成。全院性的运动会项目由传统的规定项目和各系申请通过的项目组成。每个项目每系限报2―3个队参加全院比赛。院级比赛的组织和裁判工作由体育教师和在系内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负责。在系部比赛前,体育教师要对学生会组织的成员培训裁判、组织、编排等理论知识。体育部作为学校体育的主要角色要做到统筹组织规划,学院各个部门通力协作、高度重视,使学院体育活动多而不乱,有条不紊的进行。

2.4奖励机制的改进

随着运动会项目的改革和体育文化节的引入,奖励机制也要改进。奖励的宗旨是鼓励竞争和鼓励参与并存。所以在保留原有奖项的基础上,增设参与奖、创造奖、特色奖、组织奖等。不管是系内的还是全员性比赛,每个项目都要对优胜者予以奖励,集体项目双倍计分,并以各项目的累计积分设团体奖。根据项目的改进,各系都有自己的拿手项目,都有得冠的机会,在团体奖的竞争上就跟公平,更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体育文化节真正成为大家的“节日”。

参考文献:

[1]李艳.论高校运动会的现状与改革发展模式[J].科技信息,2009,(33):212-213

[2]韩捷.对高职院校运动会改革的若干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12,(9):8788

[3]谢迎霞.高职院校体育运动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