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可行性研究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赛事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赛事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1

创意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这是如今传遍世界的流行语。

创意产业是一个正在兴起的产业,焕发着强劲的生命力,凸显着巨大的裂变价值。韩国打出“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标语,日本喊出“独创力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口号,新加坡向“亚洲创意中心”、“全球媒体中心”的目标冲刺。在我国,不少城市也纷纷瞄准这一朝阳产业,深圳构想“设计之都”,上海领跑长三角“创意硅谷”,北京创意产业亮点纷呈,杭州、成都也提出要打造动漫之都、数字娱乐之都……

实践证明,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目前,陕西省正处在建设西部强省、构建和谐陕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的新时期。为充分发挥陕西省的人才优势,发挥人的创造潜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建设步伐,创意产业亦被提到议事日程。那么,陕西省发展创意产业的资源和优势有哪些?又如何发展陕西的创意产业?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省经济学会会长冯家臻、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常平阳、尹维祖等专家在深入调研后完成的课题报告中,提出了比较明确的发展途径及对策。

产业优势比较明显

提到陕西,便会想到其丰厚的文化资源,而创意产业与文化密不可分。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门类,文化旅游业、广播影视业、新闻出版业和文娱演出等在陕西发展基础较好,已列为陕西省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

2006年,陕西文化旅游业总收入达到418.8亿元,同比增长18.6%。接待入境和国内旅游者达到7056万人次。出版业实现利润总额27.6亿元,GDP87亿元,同比增长10.5%。广播影视业年创收入154.37亿元,实现利税8712.96万元。全省112个艺术表演团体,共演出2.2万场,观众达4020.6万人次,演出收入3041万元,推出了《迟开的玫瑰》《又一个黎明》《仿唐乐舞》《大唐梦幻》等优秀剧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截至2006年底,全省有歌舞娱乐场所1852家,从业人员13215人,年总产出4.07亿元,增加值2.66亿元,上缴税金4218万元。

在重点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新兴文化产业也茁壮成长,有的已有相当规模。一是会展业已呈现密度大、规模大、规格高的发展态势。以西安市为例,现有注册登记的展览公司120多家。2006年,共办各种会展77个,参展商11万人次,成交额300亿元,创造社会综合效益20亿元。二是广告业已有相当规模。据陕西省工商局不完全统计,陕西省从事广告经营的企业2006年已有1743户,广告业收入近100亿元,三是建筑设计、建筑装饰装修业也有长足发展。现有建筑设计单位179家,有21家单位57次获国家级、省级科技进步奖,获国家专利52项。2006年底,有建筑装饰装修(幕墙)设计企业58家,建筑幕墙施工企业72家,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企业527家,建筑装饰业产值达120亿元,约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12.3%。四是软件设计与制作已列为国家级基地,销售收入已有较大规模。2006年,软件业完成销售收入161亿元,实现利税23亿元。五是动漫产业迈出可喜一步。到2007年7月,已有50多家动漫企业入驻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六是网络服务业发展迅速。信息传输网络已覆盖陕西省所有市县,人口覆盖率达到80%以上,互联网业务开通率达93%,网民314万户。西安市网吧规模居全国第一。

此外,西安还具有打造我国西部时尚消费之都的基础条件。西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唐代衣冠王国的发祥地,东西文化和时尚文化的汇集地,时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次,西安具有发展时尚消费的经济基础。国际上的相关资料表明: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40%左右时,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会迅速增长。2006年西安市实现生产总值1450.0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241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05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52%。人们的娱乐休闲活动逐渐向多元化、时尚化转变。因此,西安具备发展时尚消费的经济条件。第三,西安具备发展时尚消费的市场条件。2006年,西安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 8986.87元,娱乐教育和文化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17.18%,西安市民对时尚文化和品牌有着强烈的兴趣与追求,国内外一线时尚休闲运动服饰品牌、餐饮娱乐、珠宝饰品、美容发型设计,纷纷在西安东大街、南大街、小寨十字集聚亮相,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居民消费支出的不断增加,时尚消费的意愿将呈进一步上升趋势。第四,除上海、南京等沿海发达城市外,西部地区的一些中心城市也对发展时尚消费作了部署,乌鲁木齐在西北率先提出将本市打造成中国西部消费时尚之都,重庆也将时尚消费列入“十一五”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西安对打造西部时尚消费之都应该有所作为。

抓好四大高端创意

陕西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巨大潜力,如何描绘产业发展的蓝图,确定陕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便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要重点培育10~20个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加快产业集聚,构建中国西部的文化创意产业高地,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初步实现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强省跨越。到2010年,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税收和从业人员数量增长速度均要高于全省GDP的增长速度。争取用5~10年的时间把陕西建成西部乃至全国的创意产业技术支撑基地、创意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和创意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国内最有影响的创意产业中心之一。用1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亚洲最有影响的创意产业中心之一。用2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全球最有影响的创意产业中心之一。

其中,需要强化四大重点文化产业的高端创意:

文化旅游创意。实现重点旅游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有机结合,加大研究、开发和设计力度,利用现代高新技术、传媒技术,深入发掘陕西省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内涵,积极推进旅游产品创新。以“仿古迎宾入城式”、“梦回大唐”等经典创意产品为典范,运用国际化的流行元素,打造包装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市场震撼力的精品文化旅游项目,充分凸显“千年”、“秦风唐韵”、“丝路起点”、“红色革命”、“黄土风情”、“世界佛都”等文化旅游主题。围绕“168”(即:强化一个国际旅游都市,建设六大品牌旅游景区,完善八条精品旅游线路)旅游项目,策划与布局文化旅游创意项目,鼓励产业集聚,形成陕西省文化旅游的“金项链”。

广播影视创意。坚持创作体裁的多元化,打造“影视陕军”品牌。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继续探索陕西省地域特色和西部风情的影视作品创新,拍摄反映现代生活、具有时代气息、能走向世界的新西部片。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精心制作历史文化影视剧和周秦汉唐历史巨片。把“中国?西安国际手机电影节”打造成世界知名的国际品牌。

新闻出版创意。强化选题的创意策划,不断出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品力作。重点扶植能充分体现陕西省特色、文化含量厚重、社会影响深远、两个效益俱佳的优秀作品,着力打造在全国叫得响、市场份额大的品牌出版物。实施“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策略,积极发展个性化、品牌化报刊和图书,提高出版物的竞争力。积极发展数字出版、电子期刊,促进版权交易。积极引入国际出版业的经营网络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演艺娱乐创意。发挥艺术院校科研优势,挖掘陕西省历史文化民俗资源,加强演出与旅游的结合,打造一批展示时代风貌、体现陕西特色、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同时,为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群众文化消费需求,应充分放大“夜间经济”效应。文化娱乐业要重点开发和扶持文化品位高、有特色、大众化的歌舞娱乐、体育赛事项目,积极鼓励发展面向青少年、老年的健康文化娱乐活动,有选择地吸纳和引进国外文明健康、科技含量高的现代文化娱乐项目,提升文化娱乐品位和科技水平,引导娱乐场所向低消费、高品位、群众参与性强、自娱自乐的方向发展,并走向超市化、连锁化、规模化和品牌化。

发展六大创意产业

此外,还需积极发展六大文化创意产业:

研发设计业。研发设计要依托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围绕做强做大支柱产业、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支持军工发展民品,加强产学研联合,不断开发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积极构建美术院校、商品协会、生产企业密切合作的旅游商品研发体系,逐步建立起集特色化、系列化、品牌化、规模化于一体的旅游商品和民间工艺品的研发、设计、制作架构。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有发展潜力和一定生产规模的旅游纪念品、民间工艺品生产企业,有重点地培育建设若干旅游商品和民间工艺品的生产基地。

建筑设计业。依托全省众多的规划建筑设计单位和科研机构,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通过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及建筑设计等手段,提高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及环境设施的建筑设计水平,从而创造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的城市风貌。建筑装饰要以建设节约型和环保型社会为目标,以人的内心需求为本,体现个性色彩,融入多元化风格,提高设计的文化和艺术内涵。以行业整合为依托,加快扶持培育一批专、精、强、大的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装饰龙头企业。

软件设计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依托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出口基地和集成电路设计基地,重点研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需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应用软件、数字内容娱乐软件、为改造传统产业配套的工业自动化软件系统。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和嵌入式系统。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支持软件企业上市,实施大公司战略,培育名牌软件产品。着力拓展软件产品出口市场和信息服务。在“十一五”末,初步建成符合国际标准的区域软件产业体系,把“西安软件”培育成世界上有影响的知名品牌。

网络文化业。依靠市场力量,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吸引国外大公司、大财团投资。积极探索本土化的网络文化市场运营模式。集聚顶尖人才,创新网络游戏设计制作,扶持北京“联众世界”、腾讯、远航等重点企业开发科技含量高、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游戏产品。大力开发以动画卡通为代表的游戏软件和教育培训、自动化控制等软件,形成凝聚民族精神与情感的游戏精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办好“中国陕西”、“陕西省政府公众信息网”等网站,使网络在沟通信息、推介陕西、招商引资等方面发挥作用。

会展广告业。在积极培育骨干会展企业的同时,加强与国内、国外会展业的交流合作,重视吸引世界性组织、国际行业协会、著名跨国公司和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大型展览企业在西安设立分支机构或组建展览公司,举办展会,提升西安会展业的整体水平。要依托陕西省特色和优势产业,加强展会策划,按照国际展会标准,做强做大杨凌农林科技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中西部投资贸易洽谈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全力培育3~5个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品牌展会,增强西安会展业在国内、国际的竞争力。加强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联合促销,以旅游促进会展,会展带动旅游,实现会展与旅游的双赢。

广告业应积极开拓广告发展的业务领域。努力拓展移动电视广告、手机短信广告、网络游戏广告等新业务,寻求广告业乃至传媒业的发展空间。大力推动广告创意、生产、推广、服务等全方位突破,实现广告业的加速发展。开拓经营新思路,为用户提供市场研究、营销企划、广告创意、媒介投放等在内的专业化服务,强化企业品牌经营理念,为企业提高竞争力,提供智力支持。

咨询策划业。发展咨询策划业必须支持和鼓励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专业社团面向市场,积极承担政府管理部门、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提出咨询性意见、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鼓励发展本土化的民办咨询研究机构,支持国内外知名的咨询策划研究机构在陕设立办事机构,在开放中提升咨询业的水平,争取陕西省咨询业有一个较大发展。支持咨询策划机构为居民提供个人理财、心理咨询、医疗保健、教育与培训、生活服务等咨询服务项目。

基地承载 空间延伸

陕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重点明确后,还必须落实到空间布局和载体建设上。

首先,建设国家级的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西安要依托西安高新区,重点发展数字内容、现代传媒、研发设计、建筑设计、艺术设计五大产业集群。以打造西安高新区唐延路创意产业发展带为核心,形成由众多创意企业和创意集聚区为支撑的创意体系。以西高新动漫企业集聚区为核心,着力支持原创动漫作品的生产,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力求把西安建成集动漫策划、创意、研发制作、人才培训、市场推广、传播流通、衍生产品开发与生产等环节功能齐全、相互配套的国家级的动漫产业发展基地。

其次,建设国内一流的影视制作中心。以曲江新区影视产业基地和西安高新区影视制作力量为依托,重点支持和扶持西部电影集团、曲江影视集团、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剧艺术中心、光中影视等重点企业,发挥其行业引领作用,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影视作品。加快编剧培训基地、影视创作生产基地、西部影视城、西部影视作品拍摄基地、西影数码影视制作基地、影视风险投融资基地、影视作品进出口基地建设,支持曲江影视集团加快影视制作机构的空间集聚,打造从策划、创作到拍摄、发行、演播的产业链条,为培育影视产业集群发挥辐射和示范作用。

第三,以西安为重点,建设我国西部重要的文艺演出基地。继续完善陕歌大剧院和大唐芙蓉园的创业模式,以文化旅游为轴线,指导艺术表演团体丰富节目内容,提高艺术质量,打造精品名牌,逐步将西安市重点剧院、排练场建成与旅游相结合、各具特色的对外演出场所。积极培育文艺演出产业集群。抓好艺术演出单位重点项目建设,促成西安市文艺路演艺娱乐一条街建设。依托大唐不夜城贞观文化广场的演出场馆及凤鸣九天剧场等设施,组建艺术制作公司、营销策划公司、传媒广告公司、培训管理公司、文化演出交流中心等,整合西安音乐学院、大唐芙蓉园演出公司、千彩唐韵演出公司、西安秦腔剧院、陕西交响乐团、印象西安演出公司等演出团体,组建曲江演艺集团,引进和打造一批金牌剧目,形成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演艺产业平台。

第四,建设我国西部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胜地。开发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集中开发建设一批重点人文景点,着力打造山水品牌,强化一个国际旅游都市,建设六大品牌旅游景区,完善八条精品旅游线路,覆盖陕西全境。依托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品牌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努力培育以旅游集团为龙头,旅行社、餐饮、住宿、旅游运输、旅游景点、购物、娱乐等环节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第五,建设中国软件服务外包强市。大力吸引国外企业在西安软件园兴办出口型软件企业。鼓励省内软件企业“走出去”,设立国外业务部门,承揽业务,负责客户管理,实现两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开发区要建立软件出口服务体系,为外包服务牵线搭桥,支持软件企业巩固日本市场,拓展东亚市场,开拓欧美市场。发展软件经纪人公司,提高吸引国外订单能力。加快形成承揽业务、加工制作服务性产品、完善售后服务、软件产品研发、培训外包服务人员等相关环节的产业链条。

第六,建设我国西部最大的会展高地。坚持特色鲜明、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整体互动的原则,发展六大会展集聚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展览区;曲江国际会展聚集区;灞国际会议论坛中心区;高新区高新技术展览区;西安城区内的国际文化交流区;三桥国际汽车会展区)。依托以上六大展区,积极发展会展策划、项目包装、宣传促销、实物布展、现场服务、跟踪服务、餐饮住宿、健身娱乐、信息广告等综合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将西安打造成我国会展强市。

第七,建设我国西部重要的印刷包装旗舰。依托关中地区印刷业集聚的优势,在西安经济开发区建立西安印刷包装产业基地,在万裕高科文化产业集团等20余家印刷企业入驻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引导省内外印刷企业在基地汇聚,使区内不同类型企业互补合作,形成规模,努力培育实力雄厚、在我国西部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印刷包装产业集群。

最后,依托西安,积极发展时尚消费创意设计,努力打造西部时尚消费之都。具体来讲:

一是围绕东大街、南大街、西大街、曲江新区等城市主要街道和商业圈,做大时尚服装、珠宝首饰、美食文化、美容美发、形象设计包装、艺术摄影、花卉、婚庆服务等行业,形成都市时尚消费的核心区。

二是依托西部电子城、西安电子市场和城南赛格电脑市场、通信产品市场、通信运营商,拓展西安数码产品消费市场,打造西安时尚科技消费核心区。

三是提升服装设计水平,推进陕西省服装产业发展,建设西部时尚服装之都。在西安建立服装产业园,加快陕西省服装企业的集聚,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服装设计生产企业。围绕长乐路打造“陕西服饰第一街”,建设服饰创意时尚基地,把东大街打造成为“西安时尚服饰第一街”。依托伟志服装集团组建“西安服装产业创新创意中心(孵化器)”,推动纺织服装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品牌建设、时尚服装创意产业的集群发展。

四是以美食文化创意为灵魂,西安特色餐饮为基础,西安名菜、陕西面食、名小吃为主体,荟萃全国及世界餐饮特色菜品之精华,打造西安美食之都,形成东大街、钟楼附近的老字号的传统餐饮产业集群,南二环外地餐饮为主的高端餐饮产业集群,高新区娱乐为主的时尚餐饮产业集群,北城新区大众菜与高端菜兼容的餐饮产业集群,宾馆、饭店为依托的商务、公务、婚庆为主的餐饮产业集群。

措施推进 开启新引擎

为解决上述问题,保证陕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构想、空间布局和载体建设落到实处,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强力推进。

首先,搭建四个服务平台。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注册、申请专利、工商税收服务、产业政策和法律咨询等服务;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动漫游戏研发、电影拍摄与后期制作、软件设计提供技术支持;搭建网络信息平台。为创意企业进行信息交流、投资咨询、研发设计、国际合作、人才培训、知识产权保护、展示交易等提供综合;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支持陕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开拓国际市场。另外,省上有关管理部门要帮助市、区和重点文艺单位疏通渠道、办理手续,提供方便。

其次,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指标与评估体系。增加投入,支持统计部门会同有关单位,在国家现行统计指标体系框架下,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指标和评估体系,及时提供反映陕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统计数据,为科学决策、政策制定和行业管理提供依据。

第三,出台扶持政策,优化融资环境。在财税扶持政策方面,设立陕西省文化创意产业专项扶持基金。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政府重点采购、后期赎买和奖励等方式,对重大文化创意产业基础设施和创意产业项目,特别是对新兴和外向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予以扶持。实施税收减免,在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区内的高新技术文化创意企业,按税率15%征收企业所得税。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新办的文化创意产业,自投产年度起享受“两免三减半”的政策。对生产重点文化产品进口所需要的自用设备及配套件、备件等,按现行税收政策的有关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在地产优惠政策方面,给予用地保证。对陕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予以保证。

第四,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建立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向银行推介重点项目。通过贴息引导机制和市场化的项目贷款担保机制,引导银行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信贷投入。鼓励企业运用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租赁融资、按规定发行企业债券等方法筹集发展资金,支持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吸纳社会资本等形式,加快推进企业股权多元化。支持鼓励企业、团体、个人设立各类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公司、文化发展基金或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组建陕西省文化产业投资公司,通过专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产业。

第五,大力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一要鼓励教育、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联合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培养、培训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经营管理、营销经纪人才。创新职业教育模式,优化专业结构,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习实训条件,造就大批“创意工匠”型高技能人才,形成创意产业人才资源高地。大力引进国内外创意高端人才,建立完善人才引进、选聘、使用、培训及激励机制,培育创意产业领军人物。

二要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机制,促进文化创意科研成果的转化。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和企业在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经济、技术和管理问题,推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