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工工艺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工工艺的特点

化工工艺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绿色环保 卓越特性 施工工艺介绍

软膜天花,也叫柔性天花或拉展天花,是一种高档绿色环保型装饰吊顶材料,19世纪始创于瑞士,后经不断改进完善逐渐风靡欧美天花市场,近年来陆续传入我国,深受业界的欢迎。

软膜天花采用特殊的聚氯乙烯制成,它色彩丰富,共有六大系列上百种颜色可供选择,并且可以随意张拉造型,彻底突破传统天花造型、色彩小块拼装等方面的局限性,同时又具有无可比拟的防火、防水、节能、抗老化等卓越特性。其施工操作简单可靠,更换容易等特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商业场所,体育场馆、宾馆酒店、会议室等,适用于任何灯光、空调及声音安全系统。

软膜开花可以分为光面、透光面、缎光面、金属面、基本膜、鲸皮面、镜面膜、彩绘膜、镭射膜九种类型,可以营造出完美独特温馨的室内效果,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满足各阶层个性化要求的独特功能。

正是由于软膜天花具有以上无以伦比的特点,软膜天花在洛阳新区六一三电光研究所研发中心装饰吊顶工程上得以广泛应用;该建筑中厅装饰装修工程建筑面积5300,吊顶高度12.5m;由43根18m高的柱子围成1个椭圆形高大空间,为了突破传统天花的局限性,突出完美的整体效果和局部造型的多样化,形成特色鲜明,错落有致的格局,软膜天花成了吊顶材料的主角;它成功塑造了壮观气派的中厅氛围和宽敞明亮的装饰效果。现将该工程的施工工艺简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六一三电光研究所中厅装饰工程由河南天地装饰工程公司负责施工;软膜天花吊顶的施工工艺如下:

测量放线安装吊筋安装基层龙骨罩面报安装软膜天花安装清洁验收

吊顶施工前要办理好交接检,确认吊顶内土建工程、各专业管路、线路、均已施工完毕,各种预埋预留均已到位,各种测试试验均已完毕且符合要求。

1测量放线

首先将地面50线弹在墙上,并以此为基点,弹出吊顶高度水平线,再用投线仪按3m间隔,弹出软膜分隔线,并及时将纵横两个方向,间隔1m的吊筋位置控制线弹在顶棚上。

2安装吊筋

由于本工程为上人吊顶,所以吊筋采用L60×6角钢制作;顶部采用φ8膨胀螺丝固定L60×6m铁件,并将吊筋焊到铁件上,吊筋间距1m;吊筋与铁件均需漆刷两遍红丹防锈漆;吊筋距离吊顶边角均需≤300。

3安装基层龙骨

在吊筋上焊接φ10带丝扣的吊杆,长度为100,并分别配好紧固用的螺帽。主龙骨采用阿姆斯壮牌50×5U型轻钢龙骨,用专用吊挂件与吊杆连接,并拉线调平调正后,拧紧固定螺母,主龙骨间距900,然后按照450的间距采用吊挂件安装次龙骨,次龙骨采用40×2轻钢龙骨,固定于主龙骨上,调平调正。次龙骨之间采用30×5的横撑龙骨,间距≤1500,龙骨之间的连接,固定采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牌专用配件,确保龙骨表面度偏差≤2,拼缝直线度偏差≤3,接缝高低差≤1.5。对于高度大于1.5的吊顶,需加设反支撑,确保整个吊顶牢固可靠。

4基层罩面板的铺钉

罩面板采用1200×2400×90的木工板,板材安装前要双面涂刷两遍防火涂料,要求涂刷均匀,颜色一致,并按分块尺寸弹性,安装时由中间向四周呈对称排列,板边与墙面或其它吊顶材料的交圈,必须严密,并应保持一致,固定面板采用M5×35镀锌自攻螺钉,钉要求嵌入木工板内0.5~1,螺钉与板边距离不大于15;钉间距150,均匀布置,并与板面垂直;板与板之间留出2安装缝,钉眼采用专用腻子刮干,面板应安装牢固且不得出现折裂,翘曲,缺棱掉角和脱层现象,要求整个板面平整度偏差≤2,板缝高低差≤1.5。

本工程软膜天花暗蒙牌T5、T7灯管,间距50,共计673根,灯具线缆要求安装牢固、排列整齐、合理、灯光没有阴影区,灯具安装完毕后,经试验无误后,方可进行软膜天花的正式安装。

5软膜天花的安装

本工程的软膜天花由专用龙骨,扣边条、软膜组成。

(1)龙骨采用5×5铝合金挤压成形,其作用是扣住软膜天花,龙骨有4种型号,可以满足各种造型需要。

(2) 扣边条:用聚氧乙烯挤压成型,为半硬质材料,其防火等级为BX级,扣边条焊接在软膜的四周边缘,便于软膜天花扣在特制龙骨上。

(3)本工程采用的软膜由广东生产的乳白色透光面膜,在封闭的空间内透光率为75%,能生产完美、独特的灯光装饰效果。并且该软膜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能有效减少室内热量流失,软膜表面经过抗菌处理和防霉处理,有效阻止细菌的产生和颜色的渐变。该膜表面经防雾化处理,不会因环境潮湿而产生凝结水,其防水效果甚佳可以承受200kg污水,而不会渗漏和损坏,污水清除后又可完好如新。并且其本身遇火后只会熔穿,不会燃烧和助燃,不会滴淌,其本身无毒无味,绿色环保可100回收。

(4)对铝合金龙骨的固定,采用M5×35镀锌自攻丝,要沿天花造型周边布设,注意角位一定要直角、平整光滑,驳接要平,灯架要与周边龙骨水平,并且要牢固平稳,底面要打磨光滑,并注意水平高度,不能凸现底架的痕迹。

软膜是按照实地测量出的天花形状及尺寸,在工厂里生产制作而成的,是一对一对号安装,安装天花时要以中间往两边固定,同时注意两边尺寸,要多人操作互相配合,注意焊接缝要直,做角位时要平整光滑,四周做好后把多余的天花修剪去除,达到完美的收边效果。安装软膜时一定要注意操作工人要戴干净的手套,软膜不能着地或在脚手架上拖来拖去,避免弄脏,弄伤软膜影响最终的装饰效果。

6检查验收

软膜天花安装完毕后要仔细检查安装是否牢固,边角处理是否严密,合格后用干净的毛巾清洁软膜天花表面,最后进行验收。

验收的标准如下:

(1) 软膜天花安装牢固;表面平整,颜色一致无明显色差和高低不平。

(2) 焊接缝要平整光滑,天花造型曲线自然,平滑流畅。

(3)细部做法及墙角驳接处要求牢固,平整光滑。

(4)软膜无折皱破损、清理干净。

化工工艺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三沟式氧化沟 工艺流程 特点 问题 前景

BOD5=130 mg/L

NH3-N=22 mg/L(T=10 0)

TN=42 mg/L

SS=160 mg/L

碱度=280 mg/L(以CaCO3计)

出水:

BOD5

NH3-N< 2~3 mg/L(T=100)

TN< 10~12 mg/L(T=100)

TN=6~8 mg/L(T=25 0)

TSS< 20 mg/L

最低温度=10o(最高温度=25o)

清华大学周律等人[2,3]对邯郸氧化沟进行了大量的现场测定工作,总结起来也是以下三个问题:

① 停留时间与反应时间问题:出水NH3-N偏高,通过实验发现延长硝化停留时间,可以降低出水的NH3-N。这说明原设计的停留时间虽然对于BOD的去除充分,但对于脱氮其停留时间是不够的。上述问题可能也与污泥龄和运行方式有关。

② 污泥停留时间问题:通过污泥耗氧速率和悬浮物干重损失率等评价污泥稳定化实验方法,对其污泥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经过处理的污泥尚未得到稳定。

③ 三沟式氧化沟的容积利用率问题:从前面的讨论可知三沟式氧化沟本身的容积利用率较低(58%)。在邯郸测得三沟中MLSS为5.3 、2.0、5.0 kg/m3。fa=0.40与上述的理想状态相差很大。三条沟的MLSS分布与设计的分布情况有较大差距。这是三沟式氧化沟运行及设计的一个主要问题。

B 改善三沟式氧化沟运行的一些考虑

从邯郸污水厂几年运行来看,进一步完善工艺操作以达更为优化的运行是可能的。如下主要是以改进出水水质为目标的完善。

由于邯郸污水厂目前的进水水质与设计值不全相符,这对其出水水质有一定影响,主要反映在脱氮效果不太理想。这与水质组成,如进水的碳氮比有很大关系,也与操作有一定关系。从三沟式氧化沟硝化—反硝化的操作模式中可以发现,反硝化操作与硝化操作的运行时间相比较短,在一个周期内这一比值为1∶2。前置式A/O流程,反硝化与硝化的水力停留时间比采用1∶3~4。在实践中还发现,出水的NH+4-N常有偏高的现象。针对上述的一些情况进行了小型试验,发现如果适当提高硝化的运行时间比例可降低出水NH+4-N值,并使脱氮的效果有所改进。由于自养型的硝化菌生长速度慢,其生长环境条件影响硝化速率及含氮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只有硝化菌的正常代谢才能为脱氮提供NO-3-N。异养型反硝化菌生长环境要求低,代谢速度也较快,不仅在硝化过程中利用适宜的微环境进行同时反硝化,还可利用边沟5h的澄清和沉淀过程进行反硝化。实践中发现,边沟的脱氮效果一般为10%左右。

5.三沟式氧化沟的应用前景

三沟式氧化沟是新一代氧化沟工艺的典型代表,这种氧化沟工艺结合了许多新的污水处理操作方式,如A/O法,SBR法等。通过对生产性三沟式氧化沟的调查研究表明,这种工艺处理效果十分稳定,满足BOD5和悬浮物浓度小于30mg/L的频率分别为92%和96%。而且,氧化沟排放的剩余污泥可满足EPA推荐的B级污泥病原菌排放标准。其反硝化运行和硝化运行的时间比TDN/TN对调节三沟式氧化沟脱氮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关键的运行参数,针对不同的污水水质,调节TDN/TN可达到比较好的氮去除效果。三沟式氧化沟工艺能耗低,运行管理方便,是适合我国中小型城市使用的简便、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

化工工艺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 模具加工;WEDM;加工工艺;工件变形

0 前言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wire cut EDM,简称WEDM)是在电火花加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工艺形式,它是利用移动的细金属丝作为工具电极,在金属丝与工件间通以脉冲电流,利用脉冲放电的电腐蚀作用对工件进行切割加工的。

数控线切割加工零件的精度高,适应平面复杂形状零件的加工,具有应用灵活,加工周期短,节约材料等特点。

目前在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中,大量采用数控线切割技术来直接切割零件,缩短研发周期。然而,再先进的机床,如果没有重视加工的工艺技术与操作技巧,没有做到工艺合理,是不能高效地加工出高质量的工件。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重视有关加工技术。

1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特点

随着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普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已逐渐从单一的冲裁模具加工向各类模具及复杂精密模具和其他各类零件的加工方向转移。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数控线切割加工具有电火花加工的共性,金属材料的硬度和韧性并不影响其加工,电火花线切割主要用来加工淬火钢和硬质合金;当前绝大多数电火花线切割机,都采用数字程序控制,其工艺特点如下:

1.1 用来加工一般切削方法难以加工或无法加工的形状复杂的工件,如冲摸、凹凸模及外形复杂的精密零件等。

1.2 不像电火花成形加工那样要制造特定形状的工具电极,而是采用直径不等的铜丝或钼丝等作工具电极,因此切割用的刀具简单,大大降低了生产准备工时。

1.3 电极丝直径较细(0.025~0.3mm),切缝很窄,这样不仅有利于材料的利用,而且适合加工细小零件。

1.4 电极丝在加工中是移动的,不断更新(慢走丝)或反复使用(快走丝),可以完全或短时间不考虑电极丝损耗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5 依靠计算机计算和控制电极丝轨迹和偏移轨迹,可方便地调整凸凹模具的配合间隙,并且依靠锥度切割功能可实现凸凹模一次加工成型。

2 线切割加工工艺

2.1 薄工件的加工

所谓薄工件,一般是指厚度在5mm以下的工作。如样板及机械零配件等,要保证这类工件的加工精度是有一定困难的。

主要原因是丝架上下导丝轮的开距是固定的,般约70mm。当切割薄工件时,在快走丝的情况下,电极丝失去了加工厚工件时应产生的冷却液的阻尼作用,又加上火花放电的影响,因而电极丝很容易产生抖动。

另外,切割薄工件的速度快,变频进给也快,而步进电机的速度有一定的技术范围,速度太快时(指超过它承受的最高脉冲频率)会产生失步和丢步现象,这些都会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为克服上述现象,保证薄工件的加工质量,建议采取下列措施:

2.1.1 把加工电压调至50V左右;

2.1.2 调整脉宽,使之小于10μs;

2.1.3 加工电流控制在0.2~0.3A范围内;

2.1.4 减小电极丝抖动。

如果储丝筒是直流电机拖动的,则改变电枢电压,降低转速;如果是交流电机拖动的,则在A、B、C相的任意两相中串接10~15Ω、75W线绕电阻,降低相电压,使其换向过渡时间稍为拉长,实现软换向,减少抖动;

2.1.5 在上下导轮之间加宝石夹持器;

2.1.6 如果装置夹持器有困难,也可采用辅料加厚的方法,加大厚度,使阻尼增加,从而可防止电极丝抖动。使用这种方法比较简便,而且加工电参数也不需要调整改动。

2.2 减少与防止工件的变形和开裂

有些工件切割后,尺寸总是出现明显偏差,检查机床精度、数控柜和程序都正常, 最后才发现是因为变形引起的。

2.2.1 工件变形和开裂

①切缝闭合变形

图1所示的凸模,由坯料外切入后,经点A至点B、C、D、E、F,按顺时针方向再回到点A。在切完EF圆弧的大部分后BC切缝明显变小甚至闭合,当继续切割至点A时,凸模上FA与BC间平行的尺寸增大了一个切缝的宽度。

② 切缝张开变形

图2所示的凸模也是从坯料外切入,此图形没有较大的圆弧段,变形时切缝不是闭合,而是张开。继续切割HG段时,凸模上的AB和HG间平行的尺寸将会逐渐变小。

③未淬火件张口变形

图3为未经淬火的工件,切割后的开口外张开,使开口尺寸增大。

④淬火工件切割后开口变小图4为切割经过淬火的材料,切割后的开口部位的尺寸变小。

⑤ 尖角处开裂

图5为较大的凹模,因内形尖角处没有较大的工艺圆角r,所以当切去内框体积较大时,使材料应力平衡受到严重破坏,致使尖角处因应力集中而开裂。

⑥凹模中间部位宽度变小图6为一个长宽比较大的窄长凹模,在切割后测量时,发现槽的中间部位变窄,这是由于图形中的长槽和小槽的应力变形所引起的。

2.2.2 改善变形与开裂原因的技术措施

①无凸模外形起点穿丝孔

当从坯料外直接切入切割凸模时,因材料应力不平衡产生变形,如张口、闭口变形, 以致影响工件加工尺寸精度。所以,在切割凸模时,应在坯料上钻出凸模外形起点穿丝孔。

②夹压方式不对

有时不便于钻凸模外形起点穿丝孔,可以改变切割路线及夹压位置,以减少或避免变形对切割工件尺寸精度的影响。如图2所示的凸模,若把切割路线改为A―K―J―I…按逆时针方向至B―A,由于夹压工件的位置在最后一条程序处,所在切割过程产生的变形不致影响凸模的尺寸精度。

③凹模切去的实体部分太多

面积较大的凹模,由于切去了框内较大的体积,使应力变化很大(图5),容易产生变形,甚至开裂。对于这种凹模,应在淬火前将中部铣空,给线切割留2~3mm的余量, 这可使线切割时产生的应力减小。

④凹模尖角处易产生应力集中大框形凹模的尖角处易产生应力集中而在切割中引起开裂,应在尖角处增设适当大小的工艺圆角r,以缓和应力集中。

⑤热处理不当

钢件的残余应力随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加,高碳钢易开裂,应避免使用高碳钢作凸、凹模材料。淬火时在确保硬度的情况下,应尽可能使用较低的温度和较缓慢的加热、冷却速度,以减小产生的应力。

回火是减小淬火所产生的残余应力的重要手段,回火的效果与回火的温度、持续时间有关。对于易变形、开裂的工件,有时切割后在180~200℃下进行4h的回火,以达到减小残余应力和稳定组织的目的。

⑥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变形

有的工件在采取某些措施后,仍有一些变形,为了满足工件的精度要求,可改变一次切割到尺寸的传统习惯,改为粗、精二次切割,使粗切后的变形量在精切时被修正, 粗切为精切留的余量约0.5mm。

这种办法多用于图形复杂、易于产生变形的模具,或要求精度高、配合间隙小的模具。有时采用单点夹压来代替多点夹压,以及多次更换夹压点的方法,也可以使变形减小。

2.3 加工表面的黑白条纹

电火花切割加工时,靠近工件切缝的上、下表面会出现黑白交错的条纹。

2.3.1 产生黑白条纹的原因

采用快走丝方式时,加工钢件的表面往往会出现如图8所示的黑白相间的条纹。

条纹的出现与电极丝的运动有关,电极丝进口处呈黑色,出口处呈白色。这是因为排屑和冷却条件不同造成的。

电极丝从上向下运动时,工作液由电极丝从上部带入工件内,放电产物由电极丝从下部带出。这时,上部工作液充分,冷却条件好,下部工作液少,冷却条件差,但排屑条件比上部好。

工作液在放电间隙里受高温热裂分解,形成高压的气体,急剧向外扩散。对上部蚀除物的排除造成困难,这时,放电产生的炭黑等物质将凝聚附着在上部加工表面上, 使之呈黑色。

在下部,排屑条件好,工作液少,放电产物中炭黑较少,况且放电常常是在气体中发生,因此加工表面呈白色。同理,当电极丝从下向上运动时,下部呈黑色,上部呈白色。这样,经过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表面就形成黑白交错的条纹。这是快走丝工艺的特性之一。

这种条纹一般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略有影响。因为电极丝进口处工作液充分,放电是在液体介质中进行,而在电极丝出口处,液体少,气体多,在低压放电条件下,气体中放电间隙小,所以,进口处的放电间隙比出口处大,结果白色条纹比黑色条纹凸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

由于加工表面两端出现黑白交错的条纹,使工件加工表面两端的表面粗糙度比中部稍差一点。当电极丝较短、储丝筒换向周期较短,或者切割较厚工件时,尽管加工结果看上去似乎没有条纹,实际上是条纹很密,互相重叠而已。

2.3.2 限制黑白条纹的措施

黑白条纹产生最根本的原因是电极丝往复运动时都放电切割加工,如果电极丝只在一个方向运动时放电,而在另外一个方向运动时不放电,就没有黑白相间的条纹。但若只在单方向运动时切割,生产率就太低了。

采用较合理的工作液喷射方式,使电极丝出口和入口处工作液供应情况尽量一致, 尤其要改善工件下部工作液的供应状况,对限制黑白条纹会有一定效果。

3 线切割中常见问题与处理措施

在数控电火花线切割中,常出现电极丝短路、断丝的现象,一般应做如下处理:短路可能是因为进给速度太快、脉冲电源参数选择不当等原因造成。

应降低进给速度,增大峰值电流,加大加工能量,同时加大电极丝的张力,减少工作液的电阻率;发生断丝的原因可能是脉冲电源参数选择不当、工作液浓度不合适、工件变形、进给速度不合适、运丝系统不正常等原因造成。

应首先检查电极丝断丝的位置并判断断丝原因,可通过减小峰值电流,降低空载电压和进给速度,减少电极丝的张力或增大冷却喷嘴的工作液流量等方法解决。

4 结论

总之,在模具零件正式线切割加工之前,通常应对切割程序与走丝路线进行验证, 确保其正确性与合理性。当切割加工结束后,不可急于拆下零件,应检查切割起始点坐标是否一致,如发现有不足之处,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参考文献

[1].金庆同.特种加工[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3.

[2].徐宏海.数控加工工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化工工艺的特点范文4

引言

1844年和1845年,美国纽约州议会两次通过法案决定把纽约州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归人纽约州立大学管理。据此,纽约州立公共图书馆隶属于纽约州教育部门(当时纽约州立大学既是一所大学,又是州的教育主管部门),由此开创了公共图书馆置于公立教育部门管理的先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人们大都认为公共图书馆应被视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于纽约州立图书馆学院的李小缘先生就认为“图书馆即教育”,他说,美国教育家一向称公共图书馆为平民大学,多数美国人也把图书馆看成是社会教育机构。麦维尔・杜威担任纽约州立大学董事会秘书职务十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利用兼任纽约州立图书馆馆长之职的有利条件,极力宣扬“图书馆是平民大学”的理念,进一步巩固了公共图书馆属于公立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也许是受美国影响,“二战”后的日本也一直把公共图书馆视作公立教育的组成部分,如日本的图书馆法律体系是以《教育基本法》为母法的,《教育基本法》将教育分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政治教育、宗教教育四大类,其中实施社会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是“设置图书馆、博物馆、公民馆等设施”,《社会教育法》第9条更是明确规定图书馆是“社会教育机构”。我国在民国时期,也曾把公共图书馆事务归人教育部管理。

然而,自“二战”结束后,把公共图书馆归入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来管理的制度安排开始出现,这种制度安排主要从大多数欧洲国家兴起。自1953年苏联成立文化部、1959年法国成立文化部,把公共图书馆事务划归文化部管理以后,开始了公共图书馆的隶属关系逐渐从“教育”转向“文化”。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起,大部分西方国家纷纷成立文化部,如1990年成立的挪威文化事务部、1991年成立的新西兰文化事务部、1992年成立的英国国家遗产部(1997年改名为文化新闻体育部)、1993年成立的加拿大国家遗产部和爱尔兰的艺术文化部等,并把公共图书馆事务归入文化部管理(唯一的例外是美国,美国至今未设立文化部)。解放后的我国,也一直把公共图书馆事务归人文化部管理。

在制度安排上,公共图书馆应归人教育部门管理还是文化部门管理,至今人们的认识仍有分歧。不过,无论是西方国家(除美国),还是我国,既然都把公共图书馆事务划归文化部门管理,那么,国家的文化管理体制必然对公共图书馆治理产生极大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谈论公共图书馆治理问题不能不联系国家的文化管理体制的变革现实。遗憾的是,目前国内业界谈论公共图书馆治理问题时,并没有紧密联系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向,难免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鉴于此,本文考察西方国家文化管理体制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治理特点,以期对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治理改革有所启发。

本文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影响关系分析法”,这种方法主要用来分析两个关联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问题,用这一方法集中分析西方国家文化管理体制安排对公共图书馆治理所产生的影响。经过分析发现,西方国家公共图书馆治理之所以形成现在的制度安排,确实受到西方国家现行文化管理体制的制约与影响。为了具体描述这种制约与影响,本文首先分析西方国家文化管理的特点,然后再分析西方国家公共图书馆治理的特点。

2 西方国家文化管理的特点

在西方国家,由于各国历史传统和政治组织结构的不同,并不存在统一或一致的文化管理模式,也就是说并不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完全一致的文化管理模式,几乎有多少个国家就有多少种文化管理模式。但是,就是在这种多样化管理模式的表象背后,也能梳理出一些共相性的特点。

2.1

分权管理――政策、决策、执行相分离

在文化管理的权力配置上,西方国家普遍采取政策、决策、执行3个环节相分离的分权模式,即政府部门(如文化部)负责政策的制定和监督;政府组建的机构(Agencies,一般叫理事会)负责决策事务,这一机构一般叫“××委员会”或“××理事会”;各类文化活动主体(即具体的文化服务机构)负责执行理事会的决策。其中,理事会是文化行政部门的议事咨询机构,是具有半独立自的公法行政主体(准行政机构),一般依据议会的专门立法而组建。它的职权包括: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种类、规模和提供方式具有选择决定权;对文化拨款(基金)具有审批、分配、监督使用权;对文化活动主体的负责人(执行主管)具有选拔、任命及辞退权;对文化活动主体具有分派工作权和评价、奖惩权等。在西方国家语境中,“文化管理”(cultural management)由早期的“艺术管理”(art admin―istrafion)演变而来,所以西方国家的一些文化理事会组织在名称上仍然沿用“艺术理事会”字样。1946年成立的英国大不列颠艺术理事会(The Arts Council ofGreat Britain)于1994年改组为英格兰艺术理事会,开创了西方国家艺术管理理事会制。此后,其他西方国家纷纷仿效英国建立管理本国文化事务的艺术理事会,随着文化活动类型的迅速多样化,个别文化部门使用独立的理事会名称,如图书馆理事会(也叫图书馆委员会)。组建理事会来管理文化事务,并使其承担决策者责任是文化事务分权管理的根本标志。在这种分权管理体制下,政府、理事会和各文化活动主体之间各司其责、互相制衡、统一连动,如图1所示:

2.2

间接管理――分级管理和“一臂间距”原则

西方国家文化事务的分级管理,主要体现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分享。作为联邦制国家的美国在这方面表现特别突出,即联邦政府一般不直接干涉地方政府的文化事务,而是以项目资助的方式对地方文化事务进行资助。英国除设有国家层面的英格兰艺术理事会(由原“大不列颠艺术理事会”改组成立)之外,还设立有地区级的北爱尔兰艺术理事会、苏格兰艺术理事会和威尔士艺术理事会,在英格兰地区则设有9个分支机构(直接归英格兰艺术理事会管理)。英国文化新闻体育部和英格兰艺术理事会对其他三个地区的文化事务不进行统一的、直接的管制,而是通过三个地区的文化部长和艺术理事会进行间接的协调管理。即使是具有中央集权传统的法国,也逐渐重视对文化事务的分权管理,尤其是1982年颁布《市镇、省、大区权力和自由法案》之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在文化事务管理方面达成了协调机制。2000―2002年任职的法国文化部部长Catherine Tasca称,她工作的目标是:为了在法国培养和确保有创造性的文化,需要文化部建立与地方权力机构的文化合作,通过文化教育,文化遗产可以更容易被大众理解,从而达到丰富个人生活体验的目的,由于巴黎和地方的文化发展都是缺一不可的,因此这两方面的主要研究机构都应该得到支持。

一些西方国家对文化事务的间接管理还体现在文

化经费资助的“一臂间距”(Arm’s Length)原则上。所谓“一臂间距”原则,就是国家把资助文化的资金不直接拨付给文化活动主体,而是把资金的申报、审批和分配权交给相应的第三方组织或专门的基金会组织的资助原则。由于第三方组织或基金会的成员往往由中立人士组成,所以该组织虽然接受政府委托,但却独立履行职能,从而尽可能使文化发展保持自身连续性,避免过多受到政府行政干预或受到各种党派纷争对拨款政策的不良影响,保证文化经费由最有资格的人进行客观公正地分配。这种保持“一臂间距”的文化资助原则得到了发达国家的广泛接受,“国际艺术理事会和文化机构联盟”(IFACCA)的文件指出,目前在世界各地,无论穷国还是富国,也不论英语国家还是非英语国家,都普遍采用“一臂问距”原则。这项制度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支持,相关的国际会议举办了多次。在西方国家中,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奥地利、比利时、芬兰、瑞典、瑞士等国均采用这一文化资金分配原则。

2.3

绩效管理――以结果为导向

对政府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包括公共图书馆服务),实施绩效管理是新公共管理(NPM)理论的一个基本主张。绩效管理强调“3E”目标的实现:效益(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用(effectiveness),后来有的学者认为还应考虑另一个“E”:公平(equitv)。绩效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注重结果而非过程,注重公众的满意程度而非按部就班地遵守规则;从公共治理的角度说,要求绩效评价的重点从“投入”(input)和“产出”(output)转向“结果”(outcome)。区分产出和结果这两个概念,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特点,“产出”是指所提供的物品和服务;“结果”是指所提供的物品和服务对接受者产生的实际影响。如何衡量文化产品或服务的结果呢?对此可从富兰克斯・马塔拉索提出的文化发展指标体系中窥见一斑,如表1所示:

3 西方国家公共图书馆治理的特点

在上述文化管理体制的影响和制约下,西方国家的公共图书馆治理也形成了相应的特点,本文仅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供给、管理主体设置、经费投入、治理评价四个方面予以概括。

3.1

服务供给一全面覆盖,普遍均等

由于西方国家普遍重视社会的文化公平和公民文化权利保障理念(这一点在上文中没有专门称其为西方文化管理的特点,但从西方国家的文化繁荣程度和文化设施普及率上即可证明这一特点的实际存在),西方国家的公共图书馆治理普遍追求覆盖全社会的、普遍均等的服务目标。这一点可从图书馆服务半径、图书馆系统数量及其服务人口数等数据中得到证明。

英国文化新闻体育部于2001年颁布、2007年修订的《英国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把全英国分为5种区域类型,并分别规定了这5种区域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半径,从中可窥略其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覆盖程度,如表

从图书馆系统数量及其服务人口数来看,英国目前有208个公共图书馆系统(总分馆体系),每个系统的平均图书馆数量为22个,平均服务人口为29万,全国共有4 574个公共图书馆(包括流动点),平均1.4万人拥有一个图书馆或其服务点。挪威目前有公共图书馆系统454个,每个系统的平均图书馆数量为1.9个,每个系统平均服务人口为1万人,全国共有865个公共图书馆,平均1.8万人拥有1个图书馆。美国目前有公共图书馆系统9 207个,每个系统平均图书馆数量为1.9个,59,3%的系统服务人口不足1万人,35.1%的系统服务人口在1―10万人之间,只有5,5%的系统服务人口在10万人以上。美国的许多州都有法律规定,每2英里必须建一个图书馆,每一万人就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这个数字是中国的46倍)。在法国,仅巴黎市就有80多家图书馆;人口在1--5万的市镇中,91%设有图书馆;为了解决人口在l万人以下的乡镇和农村居民的借书难问题,法国政府专门成立了省外借中心图书馆,覆盖全国97.75%的村镇,平均1 500名乡村居民便有一个图书馆服务点或借阅点。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一些西方国家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覆盖范围之广与普遍均等服务程度。

3.2

管理主体――普遍的理事会制

公共图书馆治理中的管理主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负责图书馆管理事务的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图书馆运行和发展的决策及其监督实施事务。西方国家的文化管理体制普遍遵循政策、决策、执行相分离的分权原则,其中的决策环节普遍采用理事会制。受此影响,西方国家的公共图书馆治理中管理主体的设置也普遍采用理事会制。在美国的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中,管理主体既不是政府部门也不是政府官员,而是一种脱离政府直接控制的准政府组织――图书馆理事会。在国家层面,1970年尼克松总统签署建立“全国图书馆学信息科学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0n Libraries andInformation Sciences,NCLIS),NCLIS实际上就是国家层面的图书馆理事会。NCLIS的成员有16名,其中有2名(国会图书馆馆长1名,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研究所(IMLS)院长1名)是当然委员,但他们没有投票权;另外14人由参议院推荐和批准,由总统任命,任期5年。现有的委员中有律师、退休的图书馆馆长、房地产经纪人、杂志编辑、演员、历史学家等。NCLIS的性质是一个决策咨询机构,而不是行政管理机构,作为美国联邦政府的独立机构,其职责主要包括:①为美国人民发现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的需求;②将这些需求转变成国家的政策建议,以满足美国人民对于图=降馆和信息服务的需求;③向总统、国会、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提供有关国家政策实施的咨询。美国的州、县、市、镇的公共图书馆系统大都设立有相应的图书馆理事会,其职权主要包括:确定所辖图书馆的工作目标(任务)权,馆长的任命权,经费的划拨与使用监督权,组织图书馆管理绩效的评估权等。如美国依利诺依州的《服务公众:依利诺依州公共图书馆标准》中规定:图书馆由一个理事会管理;理事会任命一名取得资格认证的人做图书馆管理者;理事会拥有控制图书馆所有财产以及对图书馆募集来或是受捐赠获取的资金合理支出的专权;图书馆管理者每个月都要向理事会呈交一份关于图书馆运行的书面报告等。在英国,根据英国现行的《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法案》,公共图书馆事务的管理由英国国家文化新闻体育部部长负责,其职责是“监督和促进英国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不断完善,并保证由此法而形成的(地方)图书馆理事会监督当地图书馆功能的妥善实施”,在这句话中点明了政府通过地方的图书馆理事会来间接管理图书馆事务。在国家层面,2000年成立了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委员会(MLA),取代了之前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委员会

(MGC)及图书馆与信息委员会(LIC),专门负责制定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的国家宏观战略规划。MLA实际上就是国家层面的图书馆理事会。

3.3 经费投入――地方政府负责日常性经费,中央政府以项目经费予以支持

在西方国家,地方政府往往被法律指定为发展公共文化事务的主要责任主体,因此公共文化团体或机构的日常性经费主要依靠地方政府的公共资金拨付,而中央政府则以项目经费的方式予以支持。无论是地方政府的拨款,还是中央政府的项目经费拨付,均按照“一臂间距”原则,首先划拨到指定的第三方组织或专门的基金会,由其进行分配。受此影响,西方国家公共图书馆的日常性经费也主要依靠地方政府的拨款,中央政府则以项目经费方式予以支持,其款项也是由指定的第三方组织或基金会拨付,由各地区图书馆理事会进行分配和监督使用。

如在美国的公共图书馆经费中,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投入分别占78%、13%和1%(在美国,州政府不属于地方政府,所以其对地方图书馆的投入也主要以项目经费方式投入),其他经费(如捐赠、罚款、有偿服务的收入)占9%(合计大于100%是因四舍五入处理的缘故)。美国联邦政府对文化项目的投入主要通过三个机构(体现“一臂间距”原则)来拨款: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和国家博物馆图书馆研究所,其中的国家博物馆图书馆研究所(In―stitute of 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IMLS)专门负责对博物馆、图书馆的项目资助。1997--2004年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IMLS拨付的图书馆建设6大项目资金及其数额,如表3所示:

在英国,地方政府的文化投入通过4个地区性艺术理事会拨付,中央政府的项目经费则统一通过英格兰艺术理事会进行拨付;法国中央政府的图书馆项目经费通过国家文化部拨付(法国尚未建立有英、美等国那样的图书馆理事会)。

3.4 治理评价――结果为本

自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新公共管理理论以来,西方国家的公共服务(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明显从重投入向重结果转型。如美国国会为此专门通过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1993),规定政府公共服务支出项目的评价从“规则为本”向“结果为本”转变。受公共服务重结果取向的影响,西方国家的公共图书馆治理评价活动开始显现出向“结果为本”方向转变的迹象。如在图书馆评估活动中,西方国家图书馆界开始呼吁逐渐从“绩效评估”(performance evaluation)向“成效评估”(outcomes evaluation)转变。所谓图书馆成效评估,就是以图书馆用户为中心来评估图书馆项目或服务的一种方法,其核心目标是衡量图书馆项目或服务对用户的实际影响结果,即图书馆通过跟踪调查其项目或服务的结果对用户的影响来评估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英国的文化新闻体育部于2008年最新修订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更是体现了以“结果为本”的价值取向,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看出,《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共有lO个测评指标,其中测评“为读者提供方便服务的程度”的指标有5个(指标1一指标5),测评“图书馆被利用程度”的指标有1个(指标6),测评“读者满意度评价”的指标有2个(指标7和指标8),测评“馆藏资源保障程度”的指标有2个(指标9和指标10)。从这10个测评指标及其内涵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其“用户为中心”和“结果为本”的价值取向。

进入21世纪后,一些西方国家公共图书馆界开始试探性地引入LibQUAL+(sERVQUAL的修改版)质量评价方法,这一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是:用户的意见是判断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唯一可靠依据;服务质量表现为用户感知的服务水平与其期待水平之间的差距;服务质量包含若干不同方面,而且每个方面可以通过若干相互关联的陈述项(评价指标)来测度。可见,更体现以结果为重心的评价取向。

4 结语

综上所述,西方国家文化管理体制的特点可以归结为:间接管理为主,自由、开放为旨趣,政策引导和经费支持为手段。即政府重视文化繁荣与发展,但考虑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贵在自由选择和创新的特点,一般不直接干预地方的文化事务和个人的文化活动,而是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和经费支持来达到繁荣和发展文化的目的。受此影响,西方国家的公共图书馆治理也表现出了相应的特点,如:把公共图书馆服务视为政府必须提供的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之一,追求覆盖全社会和普遍均等的目标;在管理方式上,如同间接管理其他文化事务一样,对公共图书馆的治理也以普遍实施理事会制来体现“政策、决策、执行相分离”的间接管理原则;在经费支持上,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中央政府的项目经费资助为补充,且都以“一臂间距”和法定程序运作,程序上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在治理评价上,越来越注重“以用户为中心”和“结果为本”的理念等。由于国情不同,西方国家公共图书馆治理的上述特点,不可能在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中“照搬”或硬性“嫁接”,但对正在深化中的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改革至少具有如下启示:

公共图书馆服务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之一,必须遵循“覆盖全社会和普遍均等”的原则。对我国来说,把公共图书馆服务向城市边缘人群、农村人群辐射并向社会各类弱势人群倾斜是公共图书馆治理必须坚持的基本方向。

在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上,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图书馆理事会制(或者叫图书馆委员会制),因为理事会制被普遍认为是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能力的有效管理模式。图书馆理事会制不仅能适应“治理”(而不是“统治”)的要求,而且还有助于形成“政策、决策、执行相分离”的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作为我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城市之一的深圳市,目前正在公共图书馆在内的事业单位中试行理事会制(2007年启动),不管这一“试行”能否成功,都可视为是一次必要尝试。

化工工艺的特点范文5

我公司建有二期焦炉煤气制甲醇20万吨/年项目,是由山西赛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原化二院)设计,中国一冶施工建造,采用国内先进的焦炉气制甲醇生产工艺和设备,但是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高压、物料控制和联锁仍然使这成熟的生产工艺蕴含了一些潜在的危险,辨识出具体的危险工艺并采取正确的控制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危险化工工艺的判定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的规定,属于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有:光气及光气化工艺、电解工艺(氯碱)、氯化工艺、硝化工艺、合成氨工艺、裂解(裂化)工艺、氟化工艺、加氢工艺、重氮化工艺、氧化工艺、过氧化工艺、胺基化工艺、磺化工艺、聚合工艺、烷基化工艺共15种。我公司的焦炉气制甲醇项目中危险工艺包括氧化工艺和加氢工艺。

1、转化工艺作为一种危险工艺是在一定温度、压力和催化剂作用下,甲烷与水蒸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同时通入氧气将焦炉煤气中氢气和甲烷部分氧化为转化反应提供热量,转化过程中甲烷得到氧,失去氢生成一氧化碳,氢气得到氧,生成水,属于目录中的氧化工艺。主要反应如下:

燃烧反应: 2H2 + O2 2H2O + 115.48kcal/mol

2CH4 + O2 2CO + 4H2 + 17.0kcal/mol

蒸汽转化反应:CH4 + H2O CO+3H2 - 49.3kcal/mol

CH4 + 2H2O CO2 + 4H2 - 39.5 kcal/mol

CnHm + nH2O (m/2+n)H2 - Q

2、合成工艺是在一定温度、压力和催化剂作用下,在甲醇合成塔内利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粗甲醇,该工艺已被列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中加氢工艺的典型工艺,因此甲醇合成工艺属于危险化工工艺中的加氢工艺。主要反应如下:

CO+2H2CH3OH+ Q

CO2+3H2CH3OH+H2O+ Q

二、危险化工工艺的危险特点

1、氧化工艺的危险特点

1)反应物料焦炉煤气和反应产物转化气具有燃爆危险性;

2)过量氧气和焦炉煤气混合容易达到爆炸极限,具有闪爆危险;

3)转化反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焦炉煤气中的氢气在高温高压下与钢材接触,钢材内的碳分子易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碳氢化合物,使钢制设备强度降低,发生氢脆;

2、加氢工艺的危险特点

1)反应物料具有燃爆危险性,氢气的爆炸极限为4%~75%,具有高燃爆危险特性;

2)加氢为强烈的放热反应,氢气在高温高压下与钢材接触,钢材内的碳分子易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碳氢化合物,使钢制设备强度降低,发生氢脆;

3)催化剂活化过程中易引发爆炸;

4)加氢反应尾气中有未完全反应的氢气和其他杂质在排放时易引发着火或爆炸。

三、危险化工工艺的控制

1、转化工艺的控制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 号)的规定,氧化工艺安全控制基本要求有:反应釜温度和压力的报警和联锁;反应物料的比例控制和联锁及紧急切断动力系统;紧急断料系统;紧急冷却系统;紧急送入惰性气体的系统;气相氧含量监测、报警和联锁;安全泄放系统;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等。

本工程转化工艺安全控制的设置情况如表1:

2、甲醇合成工艺的控制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 号)的规定,加氢工艺安全控制基本要求有:温度和压力的报警和联锁;反应物料的比例控制和联锁系统;紧急冷却系统;搅拌的稳定控制系统;氢气紧急切断系统;加装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设施;循环氢压缩机停机报警和联锁;氢气检测报警装置等。但本工程甲醇合成的原料气为转化气,气体组成由焦炉气的组分决定,是一个相对固有的组成,流程中不存在物料的比例控制。甲醇合成塔采用管壳式合成塔,用壳程热水移走反应热,是一种良好的移热方式,不会造成床层超温。合成塔的控制关键在于汽包的液位控制和压力控制,为此,设置如下安全控制:

a、汽包液位的调节和联锁

甲醇合成塔汽包设置三冲量液位调节和液位低联锁,当联锁信号发出时,联锁停合成气压缩机,并联锁切断进入压缩机的气体,打开气体放空阀。

b、汽包压力的调节和报警

合成塔汽包设置压力调节和报警,并加装两个安全阀,以保证汽包不超压。

c、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合成气压缩和焦炉气压缩联合布置,共设有 32 个监测一氧化碳的气体检测探头和 48 个监测氢气的气体检测探头。

甲醇合成装置设置 14 个气体检测探头,监测氢气。

化工工艺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化工工艺 化工设备 适应性 参数 安全 环保 结构

一、前言

化工工业生产离不开“软”、“硬”两个系统,即化工工艺和化工设备,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共同为化工工业生产提供稳定的支持。当前环保、节能成为时代的主题,化工工业也应该践行这一思想,应该通过化工工艺的改造和化工设备的更新达到对趋势的适应,满足社会的需要,达到在长远的角度上为化工工业发展服务的目标。当前,我们应该将化工工艺的重要参数、设备结构以及安全措施进行综合考量,同时,要对化工设备展开适应性的再设计,达到化工设备在安全、环保、低能耗的状态下稳定地发挥出设计的功能,完成化工工业在新时期发展的目标,促进整个生产和行业实现再次腾飞。

二、新时期化工工艺设计的要求

化工工艺是一种“软实力”,是实现化工生产高效、安全的技术和工艺基础。根据国际化工产业经验,化工工艺设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反应着一个国家化工产业的水平,也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化工产业的发展潜力,当前我国化工工艺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特别在设计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应该从化工工艺的实际出发,在关键步骤和内容取得突破,形成对化工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1.化工工艺关键参数的控制

工艺参数是化工工艺的关键数据,在整个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化工工艺参数一般由原材料配比比值,化工加工温度,化工加工压力,工序时间等主要数据组成,如果对参数控制得力,参数始终在正常范围内浮动,这就能够确保化工生产高质量、高速度和安全,而对参数控制出现问题,则会造成危险、破坏、事故,造成经济上、环境上、生命上的损失。

2.设备结构的设计

化工生产中设备处于高压、高温、高腐蚀的运行状况,必须做好设备的防护,在一些特殊化工工艺中要考虑到设备的结构和防腐蚀的问题,这样才能确保化工工艺的正常进行,也才能实现化工工业生产的目标。例如:很多化工生产中会用到烧碱,烧碱的使用一般会带来巨大的放热效应和剧烈地反应,因此,必须将烧碱的器材设计成反流降膜,利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利用重力的作用对所要加热的材料向下进行加速。碱液在管内流动的过程中会向下涌动,经过的液体会随着管内壁的温度而发生变化,从而可以保证其传热的效果。在进行烧碱的过程中化工设备的防腐性对整个化工生产具有重要的把关作用。由于镍和镍合金的强度高,韧度较强,因此在强碱性的液体中会形成一个坚硬的防护层。即使在高温的条件下,化工设备也不容易发生变形和损坏。

3.化工工艺的安全

安全是化工生产的第一要素,在化工工艺中必须强化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在化工生产中可靠的化工工艺和化工设备可以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在确保化工生产中设备和生产安全的基础上,维护操作者生命的安全。在化工生产中压力容器是常见的设备,在压力容器中进行着不同种类和不同程度的化学变化,化学反应中压力、温度、腐蚀程度的变化会让压力容器产生形变、裂缝、移动、泄露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会造成对化工工艺和化工生产的影响,甚至能够引发爆炸和严重的污染事件。从确保化工工艺和化工生产安全的角度上看,在设计时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从化工设备的结构、特点和性能方面入手,合理规划出化工工艺的重点,调整化工工艺的环节,达到充分利用化工设备,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安全事故概率,减轻污染和能耗等综合目标。

三、新时期化工设备适应性的设计要求

如果说化工工艺是“软”条件,那么化工设备就是“硬”实力,决定着一个国家整体化工产业的发展潜力,当前应该加强对化工设备适应性设计的研究,在拓宽化工设备的功能的基础上,加速化工生产在时期取得新成果。

1.保证设备结构的安全性

化工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要做到耐高温和高压以及防止爆炸等性能的要求,必须用椭圆形的垫子等特殊的结构设备对接口进行良好的密封,化工设备才能够更好地为化工工艺服务。

2.设备结构设计尽量环保

管束在振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噪音。因此,为了将工业噪音控制在80分贝以下,可以采用U型管束以及通过对尺寸大小进行调整和加固零部件来控制管束的振动噪音,合理地改进每一个设备的结构。

3.化工设备的耐用性设计

在进行化工设备的设计时候要对其结构的耐用性进行适当地考虑。在进行零部件的更换和维修的时候,操作人员要对零部件的周期性进行考量,尤其是个别零部件的寿命。

4.化工设备的低耗能设计

操作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化工工艺和设备的适用性设计的时候,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案减少每个设备的能源消耗,做到清洁生产和低消耗生产。这不仅仅是科学生产技术水平的要求,同时也是遵守生产职业道德的体现。“在化学工艺的生产过程中,如果可以利用高效率的传热设备,就能够提高其在传热过程中的参考系数以及传热能力,同时还可以尽量地减少热量的损失和节约更多的能源”。只有这样,化工生产的各项设备操作才能够取得最佳的使用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化工工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表现出更多的节能化和环保化进步趋向,各种新的要求和规定要求化工设备必须加快改造和升级的进程,从效率和性能上满足社会和化工工业进步的需要。当前应该加强化工工艺的优化与设备适应性的设计出发,通过对工艺和设备的优化达到节能、环保、安全、耐用等效果,形成对化工工业迅速成长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硕,欧阳洋,马晶,孙威.化工工艺与设备适应性设计[J].辽宁化工.2012(02)

[2]沈红.化工工艺中的设备安装设计问题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02)

[3]朱葛中.关于化工工艺设计的几点看法及建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