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水利工程施工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型水利工程施工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型水利工程施工方案范文1

1、工程案例 

某个水利工程地下水埋深0.3~4.5m,而基坑开挖深度为6.0m。由于施工场地地基处于含水量丰富的圆砾层内,为降低基坑在开挖中基坑突涌的发生,在基坑开挖前,应进行降水处理,根据水利工程地质特点,可采取深井降水技术。 

2、施工方案的制定 

施工方案的制定对整个工程建设来说起到指导性作用,所以施工人员应该做好施工方案的制定工作。针对基坑排水的施工方案中应该包含基坑降水施工方案和基坑降深深施工方案。 

2.1基坑降水施工方案 

根据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深基坑降水分为明沟降排水法及管井井点降水法,二者的特点、性质及适应状况均有较大的差别。明沟降排水法适用于降水深度较低的水利工程,且该方式较为简单,仅仅需要将基坑中各种水收集起来,包括基坑坑壁渗出的水、基坑渗出的水及施工过程中渗出的水。 

2.2基坑降深施工方案 

通常情况下,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一旦挖穿填土层之后就会到达砂层,该岩层的透水性非常强,特别容易发生渗水现象,影响到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对整个地基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固性也有影响,情况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坍塌的危险。 

3、水利工程中深井降水施工当中的问题分析 

深井降水施工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地质条件考虑不周全、布井数量不合理以及使用当中的突况等三个方面,下文从以上三个方面对水利工程中深井降水施工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3.1地质条件的考虑不周全 

首先深井降水技術使用比较适合的地质条件是在地质渗透系数比较大的水利工程当中,所以对于地质条件的勘探非常重要,而在进行地质勘探的过程当中所选用的勘探钻孔一般而言是比较小的,所以在进行勘探报告的记录时对于地下隔水层的分布勘探不能进行清洗的描述,从而就会影响施工的效果。 

3.2布井数量不合理 

在进行深井降水的施工过程当中,布井数量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布井数量不合理的多少直接影响深井降水施工的效果,如果布井数量较少的话,降水井错排出的水就会不太均衡,从而导致水位没有真正的降低。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就必须进行加井施工,虽然也可以正常完成深井降水工作,但是对于施工的成本与施工质量而言无疑是一种成本的加大,甚至有可能导致基坑突涌的现象发生。 

3.3突况 

对于深井降水施工当中的突况而言,主要表现在抽水管道的堵塞以及封井措施不合理的问题上,首先进行深井降水工作的时候,对于抽水管道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如果抽水管道突然发生堵塞,抽水的工作就无法正常的进行。另外一方面如果封井措施不合理,会出现管涌或者暗流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就会对封井施工造成阻碍,如果没有及时的处理就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以至于深井降水施工的效果并没有达到。 

4、基坑排水方式 

4.1明沟排水施工 

明沟排水施工在操作的过程中,包括围堰形成后的积聚水,还包括了施工过程当中的雨水,以及周边和基面的渗水等等。排水开展的时候,需要对工程周边的地形条件进行深入的分析,要针对基坑的来水情况进行良好的控制,搜集到足够的数据与信息。一般情况下,围堰工作完成以后,必须要将基坑内部的积水进行尽快的排除处理,应良好地利用下游水位地形较低的条件,完成自流排水工作。剩余的积水处理,则需要通过排水沟,有效地引导到低洼的位置,或者是引导到人工开挖的排水井,进行集中排水处理,主要是通过水泵来排水干预[3]。对于现阶段的水利工程施工而言,排干积水的工作,应该是提前开展,应该促使基坑本身拥有一个固结干燥的时间,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弄清楚施工情况,同时还可以将施工准备工作有效的完善,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足够的支持。 

4.2粉土和粉砂基础降低地下水施工 

基坑排水在处理的过程中,除了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施工外,还应该在粉土及粉砂基础降低地下水施工上进行较多的关注。以现代的技术手段来讲,位于地下水位的高出位置,主要是表现为粉土和粉砂为基础的情况,我们需要在基础开挖的时候,充分考虑到渗水作用所造成的各种不良影响,包括流砂问题、管涌问题,这些内容的处理,都将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困扰。可尝试在施工的过程中,选择应用放缓边坡的方法、铺垫砂粒反滤层的方法等,将流砂问题更好的避免,将管涌问题全面控制。在基坑的周围设立封闭的一级轻型井点或二级轻型井点排水系统,在双重工作的努力下,基坑排水基本上可以得到预期的成绩。井点管可采用水枪冲孔埋设,井点管滤头用无纺土工布绑扎,井点管底部用应封闭,针井抽水期间加强基坑边坡的稳定性观测,防止因降水导致土方坍塌。 

4.3管井降水 

明沟排水施工方法的操作,固然可以对中小型工程提供较多的帮助,可是对于大型工程与承压水量大的工程,明沟与针井排水的处理,并不能在最终得到理想的成绩,有些地方的工作还是有待提升的。管井施工的实施,能够针对大型工程提供较多的帮助,在很多方面都减少了固有的威胁。 

从施工的手段上分析,管井施工的开展过程中,一般多用水冲沉井或钻井工具如大锅锻造孔,当井管外径40-50cm时,大锅锥造孔直径为70-80cm,为了阻止造孔时井壁坍塌,可用比重为1.1-1.2的泥浆固壁。管井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洗井施工程序,使井管内水由浑变清,达到正常出水量为止;管井布置应使管井形成降水漏斗在降水范围内封闭,防止外部水渗入基坑,降水应连续进行。 

结语: 

本文对水利工程施工中基坑排水需关注的问题展开讨论,现下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在很多方面都取得较好的成绩,整体上未出现严重的问题。日后,需要在水利工程施工的各个部分开展深入的研究,更好的完善基坑排水工作,健全排水体系,增加排水的技术手段,按照多元化的标准来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代文锐.浅析基坑排水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18). 

大型水利工程施工方案范文2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社会的迅速发展需要有质量可靠的水利工程项目做支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其建设项目众多,涉及方面广泛,施工条件也大多不尽人意。因此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众多。像自然条件、人员组成、技术水平等在实际的施工建设中都会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这就要求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监管,并及时的解决施工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1.成员素质

作为规模较大、涉及层面广泛的建设项目,水利工程施工中涉及的人员数量相对一般的工程建设也要多的多。由于水利工程施工涉及大量的、不同层面的人员,所以,从工程建设的施工者、管理者到指挥者,参与到工程建设与规划中去的每个成员都多多少少的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施工队伍组成人员的综合素养,包括他们的身体素质、思想觉悟、职业道德等都会影响水利工程建设最终的质量。高素养的队伍才能完成高质量的工作。

2.施工环境

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环境对水利工程最终的质量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环境复杂多样,施工条件也不尽相同。工程建设多处于地质条件相对恶劣的地区,施工地点又多在江河湖海等水域,流水条件对工程建设质量影响较大。在整个施工中都要采取有效的控制和监管措施。

3.设备材料

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要依靠先进的、与工程项目相匹配的机械设备才能够顺利的完成。我们知道,水利工程建设施工难度较大,不但有陆上施工还有水中部分的施工,在施工中要克服地形问题还要克服水的浮力、阻力等问题。没有对口的施工设备是难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的。因此,水利工程的施工设备要便于实际操作,能够及时维护,技术足够先进。要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材料的选择。作为直接的承载体――水利工程的材料要细致选购严加监管,减少浪费和损坏,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

4.施工方法

水利工程施工前要进行施工方案的选择与优化,能够根据实际需求严格对施工方案进行适度的调整和控制。施工方案要能够适应环境需求,保证现行的技术水平能够实现。同时,施工方案要能够在保证施工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做到经济效益最大化。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所选择的施工工艺要先进有效,体现一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以便能够缩短水利工程的施工周期,不至于因为技术层面的落后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二、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1. 中小型水利工程费用紧张

中小型水利工程在建设时投资力度远没有大型水利工程那么大。而在大部分地区中,人们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对中小型水库的需求又远远大于大型水利工程项目。中小型水利工程投资不足、费用紧张,仅仅靠地方的集体筹资是不能够满足建设资金需求的。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先进的机械设备,不能依靠先进的检测手段只能全凭经验式的施工,导致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令人堪忧。

2.隐形转包现象普遍

在我国,影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隐形转包”。水利工程项目经过投标后,承包单位往往会把工程项目再转包给其他建设单位。在“隐形转包”后,水利工程的施工单位和监管单位不能接轨,而二级承包单位又往往会为了追求最高的经济效益而缩短工期,导致技术水平不到位,加之很多施工细节难以注意到,工程施工质量就很难得到保障。“隐形转包”使得监管单位对施工质量不能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督,为了尽快的完成施工项目,追赶工工期现象普遍,许多桥段的养护和修正必然不能达到施工要求,造成安全隐患的存在。

3.设代组、监管部门重视不够

设代组作为水利工程施工的技术部门,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建成水平有着重要影响。监管部门作为控制水利工程质量的的部门对规范项目施工起着直接的作用。在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设代组和监管人员从思想上就没对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技术人员的组成和配备较为弱,遇到实际的建设问题时常常没有技术过关的人员给予及时的解决。在中小型水利工程前期勘探时,资金和技术人员的匮乏,往往不能进行精确有效的测量,在真正施工时便捉襟见肘,出现一些突然性的问题。在一些大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设代组合监管部门的技术水平会直接 影响队工程施工的判断准确性,例如:如果对地下水位不能做出精确的判断,水利工程的地基建设就会出现偏差,影响后期工程建设质量。

三、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影响着工程建设项目以后能否正常运行。这就要求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动态监管和有效控制,使工程建设项目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主要的控制措施有:

1.加强对人员的培训管理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组成成员,作为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主要操控者,其技术水平和综合素养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影响重大。为提高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相关的单位和部门要加强对是公共组成人员的技能培训,使他们具备先进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意识能够在施工和监管中严格控制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在培训中,要强调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加强对施工组成人员的有效管理,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能够根据建设标准负责任的进行工程项目施工建设。

2.强化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

水利工程建设分为事前规划、事中建设、时候验收三个环节。要想保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都质量可靠,就要强化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施工前,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材料、施工设备都要进行仔细严格的商榷。其中又以工程建设中的技术人员的素养为主,要严格保证工程参与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通过实事先的控制可以把各种有可能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做出及时的规划和解决,保证项目施工的正常进行。始终控制,要通过各个环节的检收、控制,保证工序标准合格,促进各项工程顺利进行。这要求对整个施工过程都配备监管人员全程监督,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事后控制就是对已经完成的工程单元进行质量的验收与审核并对各项工程资料分析、整理最后归档。

结束语:

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控制要严格有效。通过对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各个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及时的发现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各种问题,然后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管和控制,从而保证我国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浩.现代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J].现代水利,2009(08).

[2] 赵星.如何提高水利工程施工企业质量控制水平[J].土木工程,2009(12).

大型水利工程施工方案范文3

关键词: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的国家,为了解决居民用水、防止水灾等水利问题,我国开展了各种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大型水利工程屈指可数,中小型水利工程却不计其数。

大型水利工程主要由国家投资,中小型水利工程则主要由地方筹资,采用地方单价都较低,工期又短,缺乏回旋余地,容易造成工期及投资突破。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失控,就需要为弥补损失而赶工,将严重地影响工程质量。

由于地方财政通常难以垫付足够的前期勘测设计费,中小型水利工程前期勘测设计的深度和精度都不如大型工程。待工程立项后有了资金就赶紧上马,开展施工,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必须的经费进行前期勘测设计工作,致使部分中小型水利工程常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一些始料未及的情况。

水利工程的主体工程对分包是有严格控制的,更不允许“转包”。但在实际工作中,中小型水利工程主体工程的分包与“隐性转包”现象比大型工程普遍得多,而多数分包商又没有经过严格资质审查,这给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造成了困扰,工程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训练有素的技工和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是施工企业的“骨架”,这个“骨架”不完整,施工组织必然是杂乱无章、常识性错误不断。中小型水利工程多数由一家或数家施工企业的项目部领导施工,设备投入普遍不足。项目部由少量技术干部和技工组成,主要进行管理工作及设备使用、维修。第一线施工多由未经专业培训的民工进行。大部分人没有专业工人应有的起码技能和纪律。 这些未经培训的民工流动性大,极难管理。在包工头的授意下,一部分人会毫无顾忌地偷工减料、弄虚作假。

此外,中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意识普遍较低。从施工领导到一线工人,不少人抱着这样的想法,“小工程嘛,要求不要和大工程一样!” 当然,相比于大型水利工程,中小工程的设计标准和安全系数是低些、小些,但绝不是说质量可以稍微马虎一点,这是绝不应混淆的两个概念。在中小型工程中,甚至技术干部对这两个概念都有混淆。因而,在施工过程中,当质量与进度发生矛盾时,当费用紧张时,就变成了为了提前使用、节约投资而随意变更工程施工方案,有的甚至把合理的方案改到了错误的道路上。设计方案变更牵一发而动全身,有的将导致施工方案的调整和设备配置的变化。工程质量如何保证?

施工安全事关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居乐业,国泰民安,是维持水利工程事业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基础,也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和效益。目前,全国的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保障体系和机制不健全。部分地方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意识不强,责任不落实,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队伍建设以及监管工作亟待加强。

质量和安全是工程施工的生命,通过对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现状的分析,不难看出,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不外乎资金、人力和安全的管理。针对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这些现状,在其施工管理中,宜采用如下对策:

第一,监理工作要及早介入。

中小型电站大部分是施工招投标结束工程开始施工时才组建监理部。实际上,开工令之前的质量控制工作更加重要。施工招标的过程、施工单位进场时的资质复核,施工准备阶段的若干重大决策的形成,都对施工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开工伊始,就应形成一种严谨的态度和模式,最好在工程上马时就进行监理工作招投标,并随之组建监理部。

目前,我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监理工作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常见的有业主自己组织、 招聘精兵强将组建监理部,也有按正规途径招投标,选择监理单位。无论哪种形式,事实证明,业主制、监理制和招投标制是一整套建设制度,缺 一不可。

成立监理部以后,首先要明确监理工程师的智能,即指导、监督和检查。“指导”是向承包商提出应如何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监督”是在实施过程中考查其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制止一切违规行为;“检查”是对运行结果进行考核,包括各工序、阶段的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工作。

第二,工程禁止转包,积极争取政府对工程建设的支持。

工程施工中严禁转包,主体工程不能分包。工程分部如需分包,必须对分包单位的资质严加审查,不允许多次分包。 中小型水电工程的资质审查,通常只针对企业法人,对项目部的资质很少进行复核。而项目部是独立性很强的经济、技术实体,是对质量起保证作用的关键所在。一旦转包或多次分包,连责任明确不了,从合同法来讲是企业法人负责,而在实际运作中,是无人负责。明确责任是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保障,所以中小型水利工程严禁转包,尽量少分包。

在资金管理上,首先要积极争取政府对工程建设的支持。其次要对现有资金的使用严格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做到每一分钱的使用都有去路,有落实。即便资金出现紧张,也要有高度的“小工程也要高质量”的质量意识,不可为了节省资金随意更改施工方案,给工程质量造成隐患。

第三,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培养行家里手。

要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

对基层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在施工中发挥工人的专长,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乡村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第四,多措并举,保障施工安全。

首先要健全安全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安全组织机构建设在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是一项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建设项目法人、施工单位和设计、监理单位的法人代表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建设项目或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安全组织机构工作人员应既有较强的责任心,又有一定的吃苦精神;既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法律意识,又有丰富的现场实际经验;既有一定的组织分析能力,又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其次,做好安全教育与培训。职工的安全教育应该由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纳入职工育、培训计划,要具有计划性、长期性和系统性,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施工知识。安全教育培训要适时、适地,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形成制度,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对于新职工和调换工种的职工更应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准上岗。

特种作业人员,除接受一般性安全教育外,还要按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规定进行特种专业培训、资格考核,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方可上岗。对季节性变化、工作对象改变、工种变换、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使用以及发现事故隐患或事故后,也应进行特定的、适时的安全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规定、新法规也在施工活动中得到不断推广和应用。平时要组织职工进行必要的理论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通过培训让其了解掌握新知识的内涵,熟悉掌握新工艺、新设备的基本施工程序和基本操作要点。对一些新转岗的职工和脱岗时间长的职工也应该进行实际操作培训工作,以使其在正式上岗之前熟悉掌握本岗位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注意事项。

再次,建立安全生产的检查与奖罚制度。

安全施工奖罚机制与单位制定的其他奖罚制度一样,目的在于奖勤罚赖、奖优罚劣。对管理混乱、无视安全施工、违规指挥、违规操作、有禁不止、有令不行的单位和个人按制度和规定给予处理。对消除事故隐患、避免重大事故发生,发生事故积极抢救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以及提出重要建议,有科研成果的按相关规定给予奖励,使安全施工工作走向正规化、制度化。

总之,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是工程的生命和归宿,在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要采取对策,加强资金、人力和安全的管理,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丽丽戚英娟李秀丽魏武杰.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技术与市场.2012.12期

大型水利工程施工方案范文4

1.1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水利的开发需要处理好工程与人类、自然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保证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以求得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严格遵从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经济效益统一协调的原则才能够高效的进行施工活动,一改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充分考虑安全生产和环保节能生产,同时将施工单位的利益与水利工程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热情和环保意识。水利施工单位应该在确保环境安全的基础上提升经济效益,切实的做好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所谓的社会效益就是对下游提供干净的水源,还可以同时发展旅游企业,一举多得。

1.2循环利用原则。由于水利工程的施工需要大量的水源,因此,循环利用原则非常适用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就是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水、原材料甚至是垃圾,都可以通过相应的处理办法发挥其最大的利用价值,这样不仅能够极大的节约资源,更减少了施工废料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能够节约水利工程的修建成本。另一方面,就是对施工空间的充分利用,水利工程的施工位置大多较为偏远,周围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丰富,可以根据当地的生物种群分布情况及水文地理位置等因素提高工程预定效益的提升,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对当地环境的破坏,在施工之前要进行周密的部署。

1.3互补共生原则。所谓互补共生原则的提出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方针战略,互补就是人类活动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从自然中获取并回报自然,共生就是共同生存、不断进步。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严格的遵从这一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采取,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创新施工手段,建立一种符合生态工程原理的施工体系,从而获取最大、最长久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就是对于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较长的工期,这就应当考虑到时节的问题,施工要考虑气候变化,对工程各个阶段的工作予以适当的安排,顺应自然规律。

2、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环境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也是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水体的污染,水利工程建设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资源,但是一些施工单位不负责任,将污水、废水不经过处理就倒入下游,不仅造成地下水的污染,还为周围和下游居民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其次,是空气污染,任何施工都会或多或少的产生灰尘、烟雾等,但是通过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可以减轻和避免的,但我国在这方面却存在严重不足;最后,就是噪声和废弃物的污染,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在夜晚还不间断的施工,使得周围居民得不到很好的休息,而废弃物随意丢弃,久而久之就会对水源、土壤及周围的生物、农作物造成严重影响。

3、建设生态化的水利工程施工系统

3.1优化系统结构。在水利工程施工之前,一定要结合周围的环境,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进行施工设计,不断的优化创新水利施工的方案,选择能够产生最大生态经济效益的方案,这有这样才能够多角度、多层次的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充分吸取西方工业时展的弊端,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工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这样才能够在施工的过程中有明确的依据和原则,工程监管人员也要严格监督施工人员操作的规范性,以及是否有违反生态工程原理的做法,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多元化利用模式。例如,水利工程施工需要炸开山石,散落的石块就可以作为回填的原料,也可以用来填埋沟壑等,更重要的是,我国已经出台了有关土地资源利用的相关政策,极大的解决了部分地区水土流失问题。

3.2生态化的建设与管理。水利工程的施工要想实现生态化的建设与管理就应该首先提高设计人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意识,切实的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实际上,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失去长远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现代工业发展快速的时代,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更应该注重生态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将工程的建设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实在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及循环利用。其次,就是严格的遵循生态工程原理的基本原则,如同上文阐述的一样,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严格要求每一个人,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低。最后强调以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通过系统的勘察周围的施工环境,对可能存在的任何对环境有伤害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就能避免施工时产生不可挽回的错误。

3.3分析施工体系、科学规划布局。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进步,我国目前已经拥有非常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施工技术,然而,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对施工的体系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科学的规划布局,尤其是在生态理念的运用方面,笔者将系统管理分为自组织层、监控层和自适应层几个层次,其功能就是通过上层策略对下层策略的指导和制约来首先效益的最大化,而监控层则是达到效益目标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分层控制机制对水利工程施工的生态化管理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就是要有明确的系统边界,这是为了稳定目前生态环境的有利举措,为了达到明确系统边界的目的,必须有效划分施工范围,根据法规、政策中强调的环境保护条款来对相关环境质量、蓄水总量、土地占用面积、下游用水量等数据进行测定。最后要强调的就是对系统控制变量的识别,就是要根据工程现状及时的调整施工方案,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变动的系统参数进行分析,从而调整并制定出最佳的施工方案,对于一些大型的枢纽工程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如防空洞、发电站等,确保施工安全及环境安全。

4、结语

大型水利工程施工方案范文5

1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的运用分析

1.1围堰技术结构形式的选择

(1)混凝土围堰。这一结构具有安全系数高、防透水与抗冲刷性能良好等特点,主要被设置与河床无覆盖层的岩面上,可以作为一种临时的挡水结构,也可以作为永久性的构筑物,将水流速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2)预应力混凝土板桩围堰。施工人员使用连接件将板桩两端截面加以连接处理,并将桩底倾斜适当角度打入地层,确保相邻板桩保持紧密贴合状态。随后,钻挖若干数量孔洞,于洞内放置预制件、浇筑适量混凝土即可。这一结构形式主要被用于位于城市区域的水利工程,如码头等水工建筑。(3)土石围堰。土石围堰的主体材料是土石,这种材料十分常见,所以其造价成本较低,很多地区可以省去运输费用,就地取材,土石围堰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其防渗结构分为钢板桩心墙、土质心墙等。同时,以基坑是否被淹没为评判标准,可将土石围堰结构分为过水及不过水土石围堰,两种类型围堰结构的工序流程、适用情况都有所不同。例如,在选择过水土石围堰时,提前对堰脚及下游坡面采取防护加固措施,规划溢流面。在选择修建不过水土石围堰时,要准确测量水利工程周边区域河流水位,确保水位低于一定标准。如果在汛期内出现水位异常上升现象时,则及时采取防水措施。

1.2技术设计原则

(1)安全性。一些水利工程地质水文环境十分的复杂恶劣,施工存在很大的风险,当出现施工方案设计不合理、围堰结构选择不当等问题时,容易发生基坑坍塌,影响工程基础的安全性,严重时引发更大的事故。因此,在运用围堰技术时,应严格遵循安全性设计原则,确保围堰施工方案与相关施工规范相符合,并采取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如防水措施和加固措施等。(2)就地性。在水利工程围堰施工环节,将消耗大量的施工材料。如果围堰主体材料的运输距离过远,会大大增加运输成本,如处置不当还会延长工期,耽误施工。因此,在围堰结构形式与材料选择环节,应遵循就地性设计原则,优先从施工周边区域进行取材,节省运输费用,保证工期。例如在选择修建土石围堰时,可以直接使用当地材料。(3)稳定性。围堰结构作为一种临时性或永久性的围护结构,主要发挥挡水排水与支撑基坑的作用。而在围堰结构稳固性过差、出现失稳坍塌现象时,将以此为诱因,引发一系列连锁问题的出现。技术人员应遵循稳定性设计原则,确保围堰结构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固性,可以切实满足施工需求,避免围堰坍塌失稳等问题的出现。

1.3围堰维护保养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的逐渐增大,一些大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环境十分复杂,加之多数围堰结构均为临时性围护结构。长期使用导致围堰结构各项性能将不断下滑。在低于一定标准后,有可能出现各类安全事故与施工问题。应定期组织开展围堰维护保养工作,发现并修复所出现的各项质量缺陷,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尽量延长使用时间,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2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的施工要点分析

2.1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1)现场勘察。必须提前组织施工现场勘察工作,重点勘察河流水位、水流量、流速、施工区域土质情况、地貌结构等等,明确水文地质条件,并生成现场勘察报告,为围堰技术方案的编制提供信息支持。(2)科学编制围堰施工方案。技术人员结合实际施工情况,选择恰当的围堰结构形式,并对各项施工参数、工序流程进行制定。随后,应对围堰施工方案及图纸进行论证,及时发现并解决所存在技术问题。(3)材料及设备质量检测。在材料入场环节,管理人员对各批次施工材料的性能质量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质量标准进行对照分析,如果材料质量符合施工标准,则可直接投入使用。反之,则将劣质材料进行更换。同时,对所配置各类施工机械设备的规格型号与相关文件进行检查审核,如质检报告、生产许可证、检定报告等。待设备安装就位后,依次开展各项单项性能检测与联合调试工作,检查设备运行工况是否与施工要求相符合,并对所发现设备故障隐患进行维修处理。

2.2基坑排水施工要点

虽然修建围堰结构的主要施工目的在于隔离水流、阻挡水土渗入施工现场。但与其他工程不同的是,围堰结构中,基坑内时常会渗入少量水体,也会出现基坑底部突涌水等问题,无法做到彻底隔离水流。因此,在工程施工阶段中,企业需组织开展围堰施工作业,将绝大多数水流阻挡在施工区域外侧。

2.3控制结构走向与水流方向

在水利工程施工阶段中,流经水流将持续对围堰结构造成冲刷影响,这也是导致临时性围堰结构耐久性较差的主要因素。水流所施加冲击作用力越大,则围堰结构的使用寿命越短、各项性能下滑幅度越明显。因此,在围堰施工中,技术人员应开展施工现场考察工作,持续采集相关工程信息,如施工区域土质承压性能、水流方向、水流量、流速等等。随后,在其基础上合理设置围堰结构的主要走向,确保结构与周边区域自然环境走势、水流方向相适宜,不会产生过于明显的冲突,将水流所施加的冲击作用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此,可以改善围堰结构环境情况,适当延长围堰的实际使用寿命,保障施工安全。

2.4连接施工要点

在水利工程围堰连接施工环节,由于现场环境复杂、工序流程繁琐,时常出现各类施工问题,围堰结构整体性能与连接质量有所不足。因此应提前组织开展技术交底工作,并针对各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应急预案,采取防控保护措施。同时,重点控制围堰接头质量,保证围堰结构及岸坡连接处具有良好的严密性与稳固性,可选择调整结构连接面积以及岸边深度、提高连接部位石材用量比例等方式实现这一目的,有效延长防渗漏线,将围堰渗漏问题的出现率控制在较低程度内。此外,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围堰结构接头部位开展维护保养工作,检查结构完好程度、是否出现渗水现象,并对缺陷部位进行修补处理。

2.5钢板定桩使用与粘土围堰填充要点

首先,在使用钢板定桩时,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及施工方案,正确设定钢板放置位置,做好处理,防止位置偏差导致的施工误差。并对钢板中间开展加土处理操作,以此强化围堰结构的稳固性。例如在某水利工程中,最终选择将钢板于河水中进行放置,在施工完毕后将所放置钢板取出。其次,在粘土围堰填充环节,应注重同步开展施工监测工作,重点监测堤身填充情况与最终填充效果。同时,科学编制围堰填充方案,如合理设定堤身填充厚度、采取分层填充施工方式、设置围堰夯实步骤等等[1]。

大型水利工程施工方案范文6

关键词:施工;招投标;水利水电;工程造价;控制

1.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工程竞标中价格竞争威胁水利工程质量

现阶段水利工程的竞争发展,一定程度上加大工程建设公司间竞争压力。为获取竞标项目,保证工程施工权利,工程公司在竞标中竞相以低价格进行招标。过低工程在竞标过程中虽获取工程建设权,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低报价降低了工程建设施工水平,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所以,竞标中的价格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1.2临时性工程存在固有缺陷

相比于正常编制下中小型工程施工建设,部分临时性工程因在发展中存在对于施工工程无法全面认知,无法依照预置施工编制进行施工等问题。临时性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内容具体要求的设计方案缺乏全方位统筹,以及对施工材料规划统计不够完善,也使得工程报价出现较大浮动性,这在现实施工中通常表现为实际施工成本超出工程预算,工程报价与实际成本支出不均衡造成工程施工进度减缓,影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

部分临时性项目工程无法按照固定的水利工程那样按照现有的对于标底的规定进行招标工作,现阶段大部分中小型工程施工的招投标工作都能按照招标的预制要求进行,但是临时性工程由于其先天的未知性,导致无法按照正常的预制编制来进行施工,施工标价往往缺乏对于具体施工设计和可能用到的施工材料进行充分的报价,因此往往会造成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实际成本超出预算的情况,导致施工进度减缓。

2.施工招标阶段水利水电工程造价控制具体措施

2.1设计合理的招标文件

无论对于企业还是施工单位,招标文件都是整个招标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企业以招标文件为参考依据,衡量各个竞标单位的施工设计方案和具体施工能力。施工单位以招标文件树立自身形象,招标文件就是施工单位在投标时的利器。在进行招标文件的撰写前应该遵循几点固定的原则。在进行具体投标时投标人要注意将招标文件中的技术性文件作为竞标依据,提高招标文件的技术含量。工程量中对于应该支付的工程量要以有效工程量为主,避免其他不必要的工程量增加施工成本。如果施工工程在未来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较多的单项工程量,在招标书中应该设定一定的限度,如果工程量超过某一额度,应适当降低施工单价,以此来控制施工成本。如果施工项目可能会采用的价格不稳定的材料时,应该由企业进行材料的采购,但是在招标文件中应该明确表明材料选购的地址及具体价格,并对于施工单位应该承担的材料价格以外的费用作出详细的规定,避免由此产生的种种分歧,并且鼓励施工单位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施工成本。如果工期较长,则还要在招标文件中对于可能出现的物价变化要做好预算制度,合理设置误差调整方法。施工单位要和企业共同建立价格调整制度,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设置,施工单位要做好承担因价格变动引起的施工成本风险。如果一旦出现价格大幅度波动,施工单位要想企业补偿合理的价格差,企业也能防止施工单位由于价格差异获取额外的利润。再者企业在选择合适的中标单位后,不要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措施和具体施工方案进行过多的干涉,只要施工单位能够保证施工质量,企业应该给施工单位留有足够的空间去自由设计。

2.2及时调整工程量清单

工程量清单是作为施工单位投标时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是控制整个工程施工成本的核心内容。工程量清单是严格按照施工单位的招标文件来设计的,每一项工程量清单都要有相应的施工工序相对应。在进行工程量的施工时,工程量清单也要尽量涵盖所有有关施工的招标内容,对于暂时无法估计施工费用的项目要归为一类,投标人如果在未知项目上填写了单价,一旦单位竞标成功则企业要按照标书上的单价来支付工程款,这样就能大大降低施工的风险。施工单位要及时对工程量进行再次审核,尤其是在招标文件发出后,企业要鼓励施工单位对于工程量清单进行再次审核,及时地对施工单位的工程量进行复核有助于减少标书中的工程量清单错误,如果对于工程量清单进行了修改则施工单位要在企业要求的时间限度内将标书送到各个投标单位中,保证投标招标工作的公平性。对于工程项目较大的施工项目而言,企业要重点关注竞标单位竞标方案中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报价,在实际的投标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因为施工单位采用的施工材料不同导致各个施工单位的投标价格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出现较大的悬殊。国际上对于这种问题的处理方式通常是建立工程量清单报价的澄清制度,给各个施工单位一定的空间来陈述自己的施工方案,介绍自身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企业根据施工单位的表述来判断施工单位报价是否合理。企业在选择中标人之前,要将分数较高的两个或者更多的投标单位的竞标函进行仔细研究,并及时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对于竞标书中的隐含的问题要及时指出来,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确保施工工程的质量,力争将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在开始施工前。

2.3合理的设定标底及评标

2.3.1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的评标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综合评估法和最低评标法。通常最低评标法主要通过两个阶段的评审工作。首先先对竞标单位进行施工技术的评估,竞标单位只有通过了技术方面的测试才能进入到第二个环节,第二个环节的评比主要是在技术层面通过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竞标人施工方案的造价,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内容后,施工成本最低的施工单位投标成功。最低评估方式能够更直接的从工程造价方面考虑问题,能够有效的节约施工成本,并且最低评标法是市场经济长期发展的产物,符合市场经济的潜在规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鞭策施工单位提升自我实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由于第一阶段主要是从施工技术方面考虑,还能够有效地降低投标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保证工程投标的公平公正性。虽然该方法有着较多的优点,但是其缺点也是相当明显的。比如说最低评标法虽然有效的控制了施工成本,但是不能有效的排除施工单位恶意压低施工造价,施工单位恶意压低施工造价就容易造成在施工过程中较多的采用劣质材料,来满足施工成本的要求,导致最终的结果无法完成最初企业设定的既能保证施工质量又能有效的降低施工成本。现阶段国内很多企业并没有具备独立完成施工造价的能力,大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能够中标会采用恶意压低施工成本,如果企业自身也没有独立可靠的流动资金。则不宜采用最低评标价法来进行投标工作,尤其是对于工程量特别大、对技术要求较高的水平。

2.3.2对于综合评估法而言,不同于最低评标法的是,第一阶段综合评估法对投标文件中的商务部分和技术部分都会给出一个分数,再按照具体施工项目制定出一个合理的百分比计算总分,最后的总分就是竞标单位的最终的得分,综合评估法首先要做到就是投标书是否符合工程项目的要求,主要是检查招标书中的主要计算是否存在错误,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技术评比主要是通过对于施工方案中的施工进度和施工人力资源安排进行研究,再者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安排进行合理考虑。综合评估法更有利于规模较大的工程项目的投标活动,综合评估法能够从各个方面对竞标单位的标书进行评估,但是综合评估法难以避开一定的人为因素,部分人可能看好某种施工方案,但是其他人可能不看好,这就容易导致在评估时产生分歧,难以统一评判标准。

3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而言,有效地控制施工造价,能够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提高业内企业的建设水平,提高我国建设资源的利用率,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是实现整个工程施工项目造价控制的主要环节,因此做好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陈向东.浅谈水利工程招投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

[2]邓卫华.大型水利工程招投标管理重点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