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问题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问题范文1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并进行相应的病情观察,是老年人获得满意的护理。

方法:对我们光荣院2005―2010年间收住的60例瘫痪在床的休养员根据个性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

结果:60例病人经过护士和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增加了安全感和亲切感,虽然他们有的因为年事已高离开了人世,但他们在有生之年都获得了生活和心理的最大满足,积极主动地配合护士很好的护理。

结论:只要护理得当,尊重老年人,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从而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那么就会醉的程度让他们摆脱痛苦,快乐的享受晚年生活。

【关键词】老年人 心理变化 慢性病 生活护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对健康需求不断提高,人性化护理应运而生。如何实施人性化护理是老年病人护理的一项全新课题。老年人由于机体各系统机能衰退,患病后往往导致卧床不起,有的甚至卧床至生命终结。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意外,下肢骨折,风湿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严重的肺部疾病都是造成长期卧床的原因。通过本研究对60例老年病人的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休养员2005―2010年因病卧床的老年人 男性 60例 年龄67―90 平均年龄78岁

1.2 护理方法:(1)安置舒适的环境;(2)合理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3)了解老年人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4)预防并及早治疗并发症。

2 结果

60例老年病人经过护理,均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

3 讨论

3.1 老年病人的心理变化特点:衰老是人类生命的必然结果,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心力渐减,出现反应、思维迟缓,记忆力减退,理解能力及适应能力减低,表现为烦躁、易怒、忧郁、悲观失望等。尤其住在光荣院的这些老人,大多无儿无女,他们孤独寂寞情感脆弱,易于受损,对周围的人和认和事比较敏感,有极重的猜疑心,有时候领导或护士的言行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他们的猜测,认为是在谈论他的,把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和自己联系起来,好像自己没用了,被社会遗弃了,这些都严重危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所以他们更需要有精神寄托之所。另一方面,进入老年期,每个人都需要面面临生理和心理的极大变化,由于机体衰老,易患各种疾病,不免对生活留恋,对死亡产生恐惧感,得病后,求医心切,希望立即得到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客观事实不能尽如人意,他们就产生消极心理,进而导致生理和心理疾病互为影响,出现恶性循环。

3.2 护理:(1)环境 卧床老年人要安置在光线充足的房间,保持房间内空气清爽,经常进行消毒,温度湿度适宜,日常用品应放置在易于取放的位置,暖瓶等危险物品应远离老人,以防发生意外,偏瘫老人应加床档,防止摔伤。

(2)饮食护理 老年人消化道也像全身组织一样日趋衰老,不可避免会发生牙齿松动,味觉差,咀嚼、吞咽困难,胃粘膜及肠蠕动功能减弱,加之卧床,会增加上述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出现食欲下降,食量减小,易发生腹胀、便秘、体重减轻等。要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水果,一则加强牙齿的咀嚼能力,二则防止便秘。食物烹调尽可能要做到色香味美,并保持多的水分,适当运动增加血液循环和肠蠕动,从而增加食欲,注意按时进食,晚餐不宜过饱,一旦出现不适,应及早通知医生处理。

(3)心理护理 护士应多与老人交谈,了解老人的心理活动,及时疏导老人的郁闷情绪,向老人解释病情,指导老人积极配合治疗。对于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要讲究谈话时的技巧,维护老人的自尊心,讲话时要注意语气语调,语言要温和亲切,让老人保持愉悦的心情,感受到生活的温暖。还有一种非语言交流艺术,老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原因,导致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护士见到老人后要用温和的面部表情,亲切的目光,这样会给患者带来安全感,感觉得到了鼓励和爱戴,唤起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另外,触摸也是护患沟通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通过适度的触摸,可使患者获得关心、体贴、理解等情感.。

3.3 预防并发症 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差,卧床时间久的话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造成病情加重,导致死亡,因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卧床老人的护理重点。

(1)预防褥疮 老人床铺应松软、清洁、干燥、无渣屑,定时协助老人翻身,对受压部位经常按摩和热敷,动作应轻柔,如果已经形成褥疮,要及时进行抗菌,消炎处理,以防进一步发展。

(2)预防坠积性肺炎 保持老人室内空气新鲜,做好空气消毒,帮助老人更换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痰时及时排除。上呼吸道感染时及时治疗,保证营养水分的摄入,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有条件时可进行超声雾化吸入,以达到稀释痰液的目的。

总之,卧床老人的护理是一项长期的、细致而艰辛的工作,需要我们护士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修养,不仅有娴熟的护理技术,还要有创新精神,对卧床老人来说,情感重于一切,要舍身出地的为他们着想,让他们得到亲人般的温暖,全心全意的护理每一位老人,及时发现问题,最的限度满足其安全、自尊、爱与归属的需要。临床实践证明,只要护理得当,80%的老人会最大程度的恢复健康,甚至达到自理,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 .陈华干部病房老年病人幸福度及相关因素的调查 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4 A):827―872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问题范文2

关键词:老年患者;骨折;并发症;护理

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日益退化,代谢水平逐渐下降,组织再生能力差,骨质疏松明显,反应较慢,容易跌倒,骨折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也是老年人病残的主要原因[1]。老年人骨折后愈合慢、卧床时间长,极易出现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另外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需要医护人员采取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措施[2]。因此,分析老年人骨折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做好正确的临床护理,对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老年人骨折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1老年人骨折的特点

老年人常见的骨折有桡骨远端(科雷氏)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胸及腰椎压缩性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等。老年人机体功能日益退化,组织再生能力差,骨折手术的重创会使病人长期卧床而引起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另外,疼痛刺激也可使心脑血管病加重。因此,做好临床对症护理和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是病人康复的关键措施。

2老年人骨折的主要原因分析

老年人骨折是以骨质疏松为基础的,骨质疏松是骨折的危险因素。现阶段,我国的老年人大概有四分之一患有骨质疏松病,造成骨的强度降低,一旦其受各种低能量的冲击如:跌倒、汽车颠簸等即可引起骨折,甚至可能会发展成为严重骨折。另外,老年人身体的各项机能开始降低,肌肉的力量与柔软性也大不如从前,身体的协调性与平衡性都在不断下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与反应能力降低,平常生活中稍有不慎便可能会由于重心不稳而导致扭伤、摔伤、跌倒等而发生骨折。

二 、老年人骨折的治疗原则

老年人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最大限度地恢复病人骨骼,肌肉神经的正常功能,尽快地使骨折处复位,给予牢固有效地内固定或外固定,使患者早期离床活动并进行康复训练。治疗老年人骨折必须全面考虑,选择对全身影响小、安全性大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老年人骨折的治疗极力主张早期手术内固定,以减少老年人骨折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三、老年人骨折后的护理

1心理护理

老年人骨折后容易出现情绪不安、焦虑、烦躁、惊恐、易怒、情绪低落甚至抑郁、悲观、绝望等各种心理变化,对治疗缺少信心等不良心理反应。作为护理人员,应主动走近患者,针对性地做好患者思想疏导工作,及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安慰,语言要亲切、体贴。谈病人最感兴趣的话题,多为患者介绍成功的案例,从而使患者能够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在精神上给予安慰,生活上给予照顾,建立良好的护患氛围,可极大促进骨折愈合以达到早日康复。

2皮肤护理

骨折老人由于长期卧床, 机体退行性改变加快,患者血液循环不好,皮肤长期受压,极易发生褥疮等并发症,褥疮严重时甚至可因继发性感染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因此护理人员应特别注意加强对患者的皮肤护理。为预防皮肤感染和褥疮的发生,应每隔2~3小时协助老人翻身1 次,被单要勤更换,每日为患者擦身,保持皮肤清洁、保持床单干净、整洁,按摩受压处皮肤,做好褥疮护理。

3饮食护理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发生骨折,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必须积极补钙,同时补充维生素D以协助吸收。卧床的病人胃肠蠕动减慢,应鼓励病人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应多吃一些西红柿、苋菜、青菜、包菜、萝卜等维生素C 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现代医学认为骨折后应摄人均衡营养,特别要注意蛋白质与钙、磷的补充,如多喝牛奶、多食豆制品以及适当摄入活性钙制剂。

四、老年人骨折后并发症的预防

1肺部感染的预防

老年骨折患者会因为疼痛而不敢深呼吸或咳嗽,同时会经常保持平卧位,这样会使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引起呼吸道的部分梗阻与继发感染。另外,由于长期卧床,会导致肺活量进一步减小,造成咳嗽反射减弱、咳嗽无力、痰液不易咳出,容易使支气管分泌物坠积于肺底,若合并感染则将引起坠积性肺炎。因此在护理骨折老人时,应指导患者正确的咳痰方法,鼓励自行咳痰,鼓励患者作深呼吸锻炼,有痰应咳吐出来;对低效咳痰者要经常帮助其变换、还要经常轻轻拍打其胸背部,刺激咳痰,以利于其排痰。为病人轻轻拍胸部时,应从胸部下方开始向上拍,拍出振动感,嘱咐病人配合深呼吸,咳出痰液;痰液黏稠者可服蛇胆陈皮末、氯化胺等药物稀释痰液,以稀释痰液,便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炎发生。

2褥疮的预防

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容易使受压处的皮肤发生溃破,形成褥疮。特别是局部组织如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容易发生褥疮。褥疮形成后往往不易愈合,面积会不断扩大、创面可逐渐加深,甚至会引发败血症等。为了防止老年患者发生褥疮,其床铺要保持清洁、平整柔软干爽,以减少皮肤的摩擦。为预防褥疮发生,其身体要经常保持清洁和干燥,勤用温水擦洗,洗后擦干并在局部擦一些滑石粉或痱子粉,以保持皮肤的清洁与干燥。勤翻身,在易受压的部位经常轻柔按摩,以促进受压部位血液循环,预防褥疮发生。

3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

长期卧床、个人卫生不洁、饮水过少是尿路感染的诱因,注意做好生活护理,清洁会阴,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膀胱自洁。老年人的生理条件导致尿道黏膜发生退行性改变,难以抑制局部细菌生长,细菌容易由尿道逆行至膀胱引起感染。另外由于长时间卧床,大小便需要别人照顾,患者不敢多喝水,就更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所以要鼓励病人多喝水,从而增加尿量。告知病人要多吃水果、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4便秘的预防

老年人机体功能日益退化,代谢水平逐渐下降,而老年人在骨折后活动减少,肠蠕动减弱,又不习惯在床上排便,因而很容易造成便秘。同时食物发酵所产生的气体使肠道膨胀,很易发生腹胀。护理人员应注意给患者吃些行气、消食、润肠的食物和药物,如山楂、陈皮、蜂蜜等,也可进行适当的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由里往外做环形按摩,每日3次,每次10分钟;或做腹式呼吸、热敷等,促进肠蠕动,消除便秘。

5下肢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预防

老年人骨折后需要长期卧床不能运动,手术使血流变得缓慢,创伤引起血管壁损伤和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所以,在老人骨折康复期间,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血管扩张剂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的药物,并练习床上坐起,尽量早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参考文献

[1] 刘敏,张秉姝.老年人的骨折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6): 117.

[2] 袁海燕.老年人骨折的护理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 2011, 20(1): 43.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问题范文3

长期卧床老人由于疾病的影响及器官功能的退化,导致吞咽功能障碍,极易造成误吸。如果老人能在床上坐起,进食时应采取坐位。如果老人不能坐起,应为老人准备一个勺子进食。对于不能经口进食的老人,应考虑鼻饲,鼻饲时将床头抬高30度。当出现严重的窒息、咳嗽、呕吐、皮肤发紫等症状时,应考虑有异物吸入的可能,应迅速将病人头转向一侧,然后用手指裹住毛巾或布块,把手指伸入老人口中,进行掏除,无法解决时应立即把老人送到医院。

一般来讲,老人坠床的原因有床铺过软、老人意识不清、反应迟钝、躁动等。床铺太软造成老人翻身或移动时,失去重心而造成坠床。为防止坠床的发生,我们应给老人准备一个软硬适中的床铺。意识不清、反应迟钝的老年人应加床挡。躁动的老年人除加床挡外,还应该在老人肢体活动范围内,移开一切危险物品,如热水、利器、药物等。

长期卧床的老人免疫功能低下,对疾病的抵抗力弱,易发生肺部、尿路感染,老人会出现发热、痰多、尿液浑浊、尿疼等症状。为了预防交叉感染,应定时开窗通风,增加营养,减少会客,尤其是不要见呼吸道感染或发热的病人。如果发现老人有感染的症状,应及时就诊。

老人卧床后所有的活动都在床上进行,床单的清洁、干燥至关重要。在衣服的选择上,也要选择宽松、柔软的棉质衣服,使老人感觉舒适。

长期卧床的老人要注意勤翻身,如果不勤翻身,极易出现压疮,还会引起严重的全身反应。所以,能自行翻身的老人,一定要督促他定时翻身(1次/1~2小时)。不能自行翻身的,协助其翻身,每次翻身时均拍其背。

每天可用温水给老人擦拭全身,减少汗液的刺激,清除脱落的皮肤碎屑。冬天皮肤干燥,可涂些润肤的油脂类护肤膏滋润皮肤。每次大小便后清洁及女性会,以免因大小便清理不彻底刺激此处皮肤。

每天房间内的通风换气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老人长期卧床会出现不明原因的烦躁、发脾气、头痛等问题。其实这些与房间内污浊的空气有很大关系。有些老人因怕受凉而不敢开窗通风,造成老人的种种不适,又查不出异常。所以在做好保暖工作的情况下,每天通风2~3次,每次15~20分钟,可使空气流通,也可减少房间内的细菌、病毒,还会增加舒适感。

有些老人会大小便失禁,家属应及时清理被粪便污染的衣服和被褥;及时消除异味,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为老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要保护好皮肤,在臀下铺一次性尿布并及时更换,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排便后及时用清水清洗周围和臀部的皮肤,并擦干;可在周围涂凡士林或润肤油加以保护。若周围发红,则涂氧化锌软膏,并用软纸或干净的旧布把双侧臀部隔开,避免相互摩擦加剧创面的破裂。以下措施可以预防或改善大小便失禁。

1.多喝水。每天饮用6~8杯水,维持一定的排尿量,以加强尿道的天然抵御功能,有助于预防尿道感染。此外,避免喝酒、咖啡、浓茶、汽水等,这有助于改善小便失禁的情况。

2.注意饮食和运动。多吃水果、蔬菜及高纤维食物,适当地进行运动,可预防便秘,改善大小便失禁的情况。

3.保持体重。过胖会增加腹部压力,因此保持体重,有助于预防压力性尿失禁。

4.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有小便失禁的患者可每隔2~3小时排一次尿,来训练控制膀胱的能力,提高患者对排尿的知觉。每次小便时应尽量排空膀胱。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问题范文4

【关键词】脑卒中;焦虑抑郁;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71-02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老龄化,老年人脑卒中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1]。为了更好的了解高龄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本研究选取2007年2月至2009年7月50例高龄脑卒中病人进行焦虑抑郁症状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实施针对性地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50例均为住院高龄脑卒中病人,男25例、女25例,年龄80~92岁,平均(82±1.64)岁,均符合脑卒中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行头颅CT、MRI确诊。并且所有患者意识清楚能配合。脑出血8例,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30例、糖尿病12例。文化程度:文盲31例,小学及以下19例。婚姻状况:有配偶28例,丧偶22例。生活不能自理者15人。平均住院15天。

1.2 方法

1.2.1调查工具: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以及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 [2]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两表分别由30条和20条条目组成,内容包含情绪低落、痛苦等消极的评价。

1.2.2调查方法:患者入院1周后进行评定。有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对每个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上述量表进行评定。共发放量表及问卷各50份。收回有效量表和问卷各50份,回收率100%。

1.2.3评价标准:GDS评分,1~10分为正常,11~20分为轻度抑郁,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SAS评分,≤50分为正常,>50分为患有焦虑症状,分值越高,焦虑症状越严重[2]。

1.2.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统计描述。

2 结果

2.1评定结果

本组50例患者中存在焦虑状态34例(占68%),其中轻度8例(24%),中度16例(47%),重度10例(29%);抑郁状态46例(占92%),其中轻度抑郁5例(11%),中度28例(61%),重度13例(28%)。

2.2 高龄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的原因 例(%)

3 分析与心理护理

本调查显示,高龄脑卒中患者焦虑的发病率为68%,抑郁的发生率为92%,其原因主要来自于家庭关系不和睦、经济窘迫、丧偶、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者,以及外带一些其他疾病如褥疮、高血压、糖尿病等,我们结合患者的病情,将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分为3个层次进行相应心理护理。

3.1 轻度焦虑抑郁病人的心理分析与相应心理护理

高龄脑卒中患者往往都有好几种慢性病缠身,如冠心病、高血压等,且大多数有偏瘫或肢体障碍等症状。再加上高龄脑卒中患者的子女也已步入老年人行列,其体力和精力都不比年轻人,以至于送患者入院后,就请护工照料,自己很少来看望。老年人就容易产生孤独感,加之自己行动不便,使其丧失自信,感觉自己没用,就会产生焦虑抑郁心理。其相应心理护理如下:①陪伴关心老年人:鼓励家人多陪伴老年人,给予老年人各方面必要的帮助,多陪老年人外出散步,或参加一些学习和力所能及的社会、家庭活动,使之去除孤独、寂寞感,感到家庭的温馨和生活的快乐。②开导老年人:多安慰、支持、鼓励老年人,遇到病人情绪悲观时,应耐心询问原因,予以解释,播放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以活跃情绪。③维护老年人的自尊:注意尊重老年人的人格,对话时要和颜悦色,专心倾听,回答询问时语速要缓慢,使用简单、直接、形象的语言。多鼓励、赞赏、肯定病人在自理和适应方面做出的任何努力。切忌使用刺激性语言,避免使用呆傻、愚笨等词语。④不嫌弃老年人:要有足够的耐心,态度温和,周到体贴,不厌其烦,积极主动地去关心照顾老年人,以实际行动温暖老年人的心灵。⑤指导和帮助老年人及其家属正确认识分析焦虑抑郁的原因和表现。正确对待引起焦虑抑郁的原因,如是家庭关系不和睦引起的,应告知其家属,想法解决问题;⑥作为护士,应通过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准确掌握其病情和心理反应;在交谈过程中了解老人的心理需求。⑦指导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疏导和自我放松,建立规律的活动与睡眠习惯。⑧帮助老年人的子女学会谦让和尊重老年人,理解老年人的焦虑抑郁心理,鼓励和倾听老年人的内心宣泄,真正从身心上去关心体贴老年人。⑨高龄脑卒中后更容易造成肢体残疾,生活能力下降[3],应制定适合高龄患者的康复训练计划,使其恢复自信。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可以给予按摩患肢或背部,使肌肉放松。对于精神紧张的患者,可以让患者听轻音乐或喝杯牛奶[4]。⑩让老年人和病房里的老人多聊天、多沟通,相互鼓励,相互安慰,一起度过焦虑抑郁期。

3.2 重度焦虑抑郁病人的心理护理

高龄患者在思想上较偏激,易钻牛角尖,常会不自觉地对自己或事物保持负向的看法,如不及时沟通或得不到家人的关心,就很容易从轻度转化为重度。其相应心理护理如下:①我们必须了解事态的严重性,告知其家属多陪伴老人,多与其沟通。重度焦虑抑郁的病人往往有自杀企图[5],因此要有专人护理,最好是亲属,且24小时不应该离人。②应该协助病人确认这些负向的想法并加以取代和减少,可以帮助其回顾自己的优点、长处、成就来增加正向的看法。③要协助病人检查其认知、逻辑与结论的正确性,修正不合实际的目标,协助病人完成某些建设性的工作和参与社交活动,减少病人的负向评价,并提供正向增强自尊的机会。④鼓励子女与老年人同住,这样不仅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同时在精神上给以关心,提供精神赡养。和睦、温暖的家庭和社交圈,可以缓解老人的病情。⑤严重抑郁病人思维过程缓慢,思维量减少,甚至有虚无罪恶妄想。在接触语言反应很少的病人时,应以耐心、缓慢以及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对病人的关心与支持,通过这些活动逐渐引导病人注意外界,同时利用治疗性的沟通技巧,协助病人表述其看法。⑥为病人创造和利用各种个人或团体人际接触的机会,以协助病人改善处理问题、人际互动的方式和增强社交的技巧。并教会病人亲友识别和鼓励病人的适应,忽视不适应行为,从而改变病人的应对方式。⑦在必要时给予精神用药,用于治疗疾病,但注意要做到看服到口,以免患者藏药而发生意外。

4 结论

综上所述,高龄脑卒中患者往往因缺乏家庭的关心、生活无法自理、疾病带来的痛苦等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心理。我们必须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仲迪、周瑾、刘红英、马兰,《高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护理杂志,2008(8).

[2]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5-42.

[3] TclrajW,SlowikrA,SzczudikA.Firstischemicstrokeintheveryold:etiology,clinical course and outcome[J].Przegl Lek,2003,60(8):512―515.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问题范文5

护理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来说,周到细致的家庭护理尤为重要。这类患者通常生活不能自理,对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使病人亲属掌握一定的护理常识,不但有助于减轻患者病痛,缓解病情,还可有效的防止并发症,缩短其康复的时间。1 长期卧床患者的基础护理

1.1 时间护理

1.1.1 晨间护理 使患者清洁舒适,预防并发症;保持床单位、病室整洁、舒适、美观;观察和了解病情;进行心理护理及卫生宣教,满足身心需要。

1.1.2 晚间护理 保持病室安静和空气流通;观察病情;使患者清洁舒适,易于入睡。皮肤的观察。2 长期卧床患者并发症的护理

2.1 预防功能损害的摆放 预防足下垂。足部应使用足板托、硬枕头等物,使足与腿成直角。

2.2 预防呼吸道感染 勤翻身扣背,拍背时,让病人处于侧卧位或坐位,一手扶住肩膀,右手掌屈曲成杯状,手腕微屈呈150°角,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有节奏的轻轻拍打背部或胸前壁。拍打时,用腕力或肘关节力,不可用掌心或掌根,力度应均匀一致,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次3-5分钟每天应该使病房自然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给老人保暖,避免受凉,必要时社区护士需亲自做或指导家属做;多饮水,每天2000ml左右;雾化吸入每天2-3次;必要时电动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3 皮肤护理防止压疮 做到“七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检查、勤交待。“二保持”保持床褥平整干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一避免”避免托、拉、推、擦动作。

2.3.1 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经常翻身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定时翻身,每2小时翻身一次。每次翻身均应检查受压部位,以便及时了解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长期受压的骨突部位,可用减压贴或泡沫敷料保护,以防出现压疮。

2.3.2 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 剪切力被定义为与组织表面平行的外力。由于剪力可以使血管发生扭曲甚至完全关闭,从而影响局部组织血供而引起组织坏死。剪力最常发生在患者取半卧位时。摩擦力引起的压疮是因为表皮不断地外力擦伤所致,常见于骶尾部,足跟部位。在协助病人翻身的过程中,避免采用拖、拉、拽等,要抬起病人的身体,防止损伤皮肤。

2.3.3 保护病人皮肤 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干燥及床单位的清洁干燥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经常用温水擦洗,保持皮肤清洁,并用赛肤润按摩局部受压皮肤,用大小鱼际处按摩,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同时保持患者身体舒适,但已经破溃的皮肤不可涂抹赛肤润。对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除及时用温水擦洗外,还需用氧化还原液擦洗,皮肤干燥后用康惠尔皮肤保护膜外涂,防止尿便刺激。

2.3.4 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营养支持治疗,是预防和减轻压疮的的重要措施,重症患者强调静脉营养或胃肠营养。如病情许可可静脉输入氨基酸、人体蛋白、新鲜全血。同时补充高蛋白,高纤维素膳食及矿物质。如口服硫酸锌可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的愈合。

2.4 鼻饲的护理预防吸入性肺炎 鼻饲时摇高床头30度,鼻饲前应先确定胃管在胃内,且没有腹涨、胃储留之症状后,再行鼻饲。翻身拍背均应在鼻饲前完成。根据全天总量和患者的消化吸收情况合理分配,制定间隔时间。鼻饲后用温开水冲净鼻饲管,并安置好。密切记录出入量,保证出入量基本平衡。鼻饲温度要适宜,以38-40℃左右为宜。过热易烫伤胃壁黏膜,过凉易造成消化不良、腹泄。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问题范文6

论文关键词:香港社区卫生服务启示

一、香港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起因

1.严峻的老龄化趋势对卫生资源耗费提出挑战

香港是目前世界上最长寿的地区之一,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超过80岁。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的1996年、2001年、2006年香港65岁以上老人总数分别为62.9万、74,7万、85.2万,从这组数据来看,每5年香港65岁以上的老人就增加10万多人。到2006年,65岁以上的老人已占总人口的12.4%。据预测,到2033年,香港65岁以上老人将达到223万,占总人口的26.8%。因此,如此严峻的老龄化趋势为香港老年人卫生服务带来了难题。

2.社会保障的缺陷使老年保健面临难题

在香港,老年人的保障问题是社会福利工作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香港诸多社会问题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香港享有退休保障的主要限于公务员和专业人士,近百万制造业、建筑业以及其它产业的职工,大部分退休后是不能保障享有退休金的。同时,香港老年人还缺乏一些如医疗保障等重要的社会保障计划。

3,卫生工作前移(重视预防)和下移(重在社区)是健康低投入高产出的必然选择

香港身处中外文化混合的位置,服务发展亦夹杂着新旧经济的体系。在香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为公立和私营两个部分,社区预防保健服务主要由政府开办和补助的卫生机构提供,而私营诊所主要开展社区医疗服务。随着人口老年化进程,社会的卫生服务需求量愈来愈大,在社会保障系统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香港转换医学模式,来保障老年人口的卫生服务需求,因为再富有的国家也支付不起日益昂贵的医疗费用,因此关口前移(重视预防)、重心下沉(重在社区)是政府的一种必然选择。

二、香港的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及成效

1.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

(1)社区支持服务提供的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支持服务依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暂托、家居照顾等一系列服务和支持,这些支持由香港政府提供,包括中心服务和家居服务两大类,它们之间相互承接,成为保障老年人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手段之一。

中心服务包括长者地区中心、长者邻舍中心、长者活动中心和长者日间护理中心提供的四类服务。其中,长者地区中心与长者邻舍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了一系列的社区支持服务。而长者活动中心和长者日间护理中心则为保持老年人的健康提供了一定的卫生服务。

长者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健康而有意义的社交活动,以促进老年人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中心鼓励老年人利用空余时间,不断的通过学习来发展自己,从而扩大自己的社交网络,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这种社区、居家照顾和服务,不仅能为长者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让他们更有尊严、更自信地生活,更重要的是,上门为长者提供服务的不同人员,会让长者特别是独居长者增加与外界、与人接触和沟通的机会,减少他们的社会隔离感和孤独感,有助于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长者日间护理服务是介于家居照顾和院舍照顾之间的一种服务,主要的服务对象是那些日间家中无人照顾并且身体状况较为衰弱的老人。中心提供的服务包括个人照顾、护理、复康训练、健康教育、护老者支持、暂托服务、辅导及转介服务、社交及康乐活动、膳食及往返中心的接载服务等。老人在中心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复康活动以及社交活动。这一服务旨在通过提供以中心为本的日间照顾和支持服务,帮助身体机能中度或严重受损的体弱和痴呆症老年人维持最高程度的活动能力,发展他们的潜能并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以协助他们在可能的情况下在社区内安享晚年。

家居服务只包括综合家居照顾服务和改善家居及社区照顾服务两类服务。

综合家居照顾服务因应服务对象的不同需要,为两种不同健康程度的老年人提供服务。体弱老年人主要是指受损程度为中度至严重及需要一系列护理服务的老年人,而普通老年人则是没有或轻度受损的老年人。针对体弱老年人的需要,服务队会采用多专业的模式,向他们提供护理、个人照顾、康复服务及社工服务等。服务队会考虑服务使用者的受损程度,为他们设计并提供一套有计划、完整的家居及社区支持服务。而对于需要较少服务的普通老年人,服务队将提供个人照顾、简单护理、家居清洁、护送服务、日间到户看顾、家居安全及健康评估服务、购物及送递服务、膳食及洗衣等服务。

(2)长者医疗服务

在香港,除住院服务外,卫生署及医院管理局还针对长者的特殊需要推出了基层医疗服务、长者健康服务和社区康复服务等系列服务。

基层医疗服务包括了基本保健和医疗以及老年专科医疗服务。

基本保健和医疗是基层医疗服务中很重要的一环,因为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老人专科医生人数很少,大部分老人都由第一线的普通科与私家医生诊治照顾,他们需要具备实用的老人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从而及早检查出病因,减少并发症和因延误治理而引发的伤残,并减低不必要的入院的长期护理。同时,医生也要加强与病者及其亲友的沟通,提供基本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康复能够事半功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医生必须要让病人尽量保持活动能力,因为长期卧床会使病者失去自我照顾与行动自由的机会。

老年专科则是提供高一层次的医疗服务,病者经由急症室或任何医生转接。老人科医生以专业的知识去处理解决较为困难和复杂的诊治问题,并可在老人医学教学和研究上做出贡献。

长者健康服务由老年人健康中心提供,在香港的18个区,每一区都设立一个长者健康中心,凡年满65岁的人士,都在老年人健康中心登记成为会员。登记及缴纳年费(低收入者也可以减免费用)。老年人健康中心为会员提供身体检查、健康评估、辅导、治疗和健康教育的服务。

香港医院管理局推出社区康复专职医疗服务、社区康复护理服务、社区老人评估小组服务、社区老人精神科小组服务和老人日间医院等5项社区康复服务计划。

考虑到老年人生理、心理功能的特殊性与复杂性,香港老年社区服务除了常见的护理和医疗治疗项目外,还提供职业治疗、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及怀旧治疗等多种形式的康复护理服务,力求在各个环节促进老年人的功能恢复。

香港对安老服务实行统一评估机制,以国际认可的“长者健康及家居护理评估”工具为标准,通过评估员对老人身体状况、自理能力、行为及认知能力,情绪稳定状况、家庭状况等各方面进行一些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老人应接受何种类型的服务,确定老人对住宿照顾和社区照顾服务的护理需求,并实施了长期护理服务中央轮候册,集中处理为长者而设的受资助长期护理服务的申请和服务编配。

另外,老年人日间医院在为市民提供全面的住院、普通科门诊及专科门诊的同时,也为老年病患者提供日间综合性的诊断和治疗。病人无需留宿就可以得到适宜的康复活动、合适护理及心理照顾。从而使病者能够重投社会,同时在家庭也能正常生活。医院由专科医生、护士及经过特别培训的专职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组成。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全科医疗及专科康复评估服务。

2.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成效

(1)老年健康状况改善

人口老龄化造成的“银发社会”,对世界各国和地区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在香港,无论是在南丫岛榕树湾天后庙休憩处,还是香港耆康会怀熙荃湾长者地区中心,或者是北角城市花园小区内活动场地,都能够看到的香港长者都散发出积极乐观的气息,即使是行动不便、卧床的长者,也是安详而淡定的。

(2)卫生经费及资源节约

香港越来越多的人士认识到居家养老、社区照顾可以为政府节省部分社会福利经费,故这种理念普遍受到政府决策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推崇和欢迎。从香港社会福利署了解到,2006-2007年度,香港政府在老人社区照顾上的投入为10.6亿港元.安老院舍的投入为20亿港元。利用这30.6亿港元,香港政府向各个社会服务机构购买了一年的服务,满足长者社区照顾服务和安老院舍需求。在各种福利服务中,政府采取了谨慎的、不过多的实际介入的方式,主要依赖于社会团体和志愿机构的力量。提供适当的老人医疗服务,实有政府、专业人员、民间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与互相配合。政府(卫生署、医院事务署、社会福利署)可以妥善地安排资源,设立较完善的医疗卫生系统。

三、对内地的启示

香港的养老服务已走过50年历程,其水平可与世界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媲美。香港与内地,虽然体制不同,但在对老年人的照顾服务上是相通的。对比香港地区,内地也存在类似的困难和窘境,甚而情况更加严峻。

1.我们面临相似的状况

(1)老龄化日趋严重

民政部最新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国老年人口有1,62亿,占总人口的12.79%,中国已经跑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人口逐渐老去之后,中国经济增长倚靠的劳动力优势将消失,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障体制也面临更大挑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人口生育的高峰期,从2010年开始这些人将开始进入退休年龄,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将进一步提速。民政部表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以800万人至900万人的年均速度递增,预计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达到17%,剧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30%以上,这意味着每3-4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

(2)卫生资源更加紧缺

相比香港地区,内地的卫生资源更加紧缺。我国投入的卫生经费总量虽逐年上升,但卫生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低,占政府卫生支出的比例也很低。根据2003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为5.52%-6%,在175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第81位。国家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3年到2005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由6.56%下降到了4.73%。从卫生总费用的构成来看,1980年,政府、社会、个人卫生支出的比例分别是36.2%、42.6%、21.2%;而到了2005年,三者的比例变成了17.9%、29.9%、52.2%。很明显,在卫生总费用中,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

(3)经济支撑更加困难

我国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出大于进,劳动力不足,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供养系数上升,劳动力成本提高,退休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支出加大。据专家预测,这部分支出1997年为2068.3亿元,2030年将达73219.5亿元,2050年将达182195,2亿元。同时,老年人问题中最重要和最迫切的就是健康问题。2002年统筹基金支付总额中,退休人员人均医疗费用是在职职工的4.9倍;退休人员平均住院率为3.86%,比在职职工1.05%高出2.81个百分点。2003年统筹基金支付总额中,退休人员人均医疗费用是在职职工的5.2倍;退休人员平均住院率为4.60%,比在职职工1.28%高出3.32个百分点。可以看出,退休人员的各项发生额均高于在职职工并且呈持续增长趋势。

(4)相同的文化背景

大陆与香港地区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传统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是一致的。如:中国老人好热闹、怕孤独的心理以及难以接受儿女将他们送入养老中心等想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情和社区建设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我国社区照顾养老必须体现中国化,即在供养方式上坚持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模式。从历史发展和中西比较两个角度进行文化伦理分析,部分养老职能虽然已从家庭组织中分离出来,但家庭作为养老职能的最主要承担者的作用并未降低,在某些方面还有所加强。家庭养老有着很高的财政贡献度、传统伦理支持度和社会和谐贡献度。基于以上原因,要提高内地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就应当向香港进行适当的借鉴学习。

2.对借鉴香港经验的几点建议

(1)充分利用社区力量健全社区卫生服务

香港利用社会支持系统为老年人提供了一系列的社区卫生服务,而这些服务却并不是全部依靠卫生工作者完成的。如家居服务中的综合家居照顾服务队和改善家居及社区照顾服务队中,很多成员都是社区的志愿者,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通过一定的培训,就可以很好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护理、个人照顾、护送服务等对卫生、医疗专业要求不是那么高的服务。这样的人员的加入,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降低了卫生服务机构的压力,保证社区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可以得到满足。

(2)设立多样化的服务内容,满足不同卫生服务需求的老年人

观察香港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可以发现,从预防到治疗,从护理到康复、从生理到心理,香港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多方位、多角度保障着各种健康状况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无论是健康、患病、残疾、卧床或需要康复的老年人,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多样化的社区卫生服务内容,保证了老年人生活的质量,让他们能够更加健康的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