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程学习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课程学习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课程学习方法

计算机课程学习方法范文1

Abstract: The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is a course designed for freshmen in university, aiming at cultivating their interest in computer as well as making it a tool for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and, therefore, paving the way for computer-related work in their futur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we need tailor the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students as well as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建议

Key words: The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teaching;sugestion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182-01

0引言

信息社会的经济发展对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逐步改进。计算机基础课程在讲授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也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的发展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更新。下面针对我院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特点,以及教师在多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院从建校以来,就十分重视计算机教学中师资队伍的建设,无论从学校领导,还是二级学院领导都特别关心软、硬件师资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要求教师不断自学或进修,深入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及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相关领域的先进知识,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此同时,还要鼓励中青年教师结合专业学习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

2围绕就业实用性技术,确定教学目标

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思考我们这门课程学习之后,在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所起的作用来确定教学目标。不要盲目的为了教学而教学,忽视了现实操作性。也就是说,企业需要你用这门技术干些什么,你就重点教些什么,以案例驱动为教学方法,教师还要多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状况。

3使学生真正了解学习课程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现阶段,计算机基础教育进入了深化、提高和改革的新阶段,知识领域从计算机技术拓宽到更宽的信息技术领域。这就要求大学生具有更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更强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这是计算机基础教育全方位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在本科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已开始围绕素质教育、专业应用能力、创造能力进行课程安排和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性意识,让他们知道学习这门课程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从内心想把这门课程学好,这一点不仅表现在课上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更重要一点是,围绕着我们所讲的知识点,课下去拓展知识和自学相关知识,做到知识的全面展开,横向和纵向都要深入。

4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高效进行教学

课堂时间短短一个多小时,却是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传递的黄金时间,其他课余时间除了一些同学问题外,大部分同学是很少跟任课教师进行交流的。我们如何在课上让同学们学到相应的知识,或者受到很好的启迪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关键合理的安排课上时间,课上内容分为上节内容回顾、新内容讲解、师生互动讨论、作业安排、下节课程安排等环节,还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细分,但要做到内容整体新颖、创新,时间安排合理、得当。课上教师的多媒体课件、自身的言行、举止、着装等都要规范。只有整体合一、面面俱到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5教学内容要跟近信息社会的发展

教学的内容不要太陈旧,经常更新,即使使用我们自己编写的教材,对于那些新的计算机知识,也要适当给同学们渗透,以增加课程的新鲜感和时代感,千万不要脱离信息社会的进步发展。当然,这一改革也要围绕教学的基本主线来展开,基本知识不能动摇,前沿知识还要适时渗透。做到这一点关键就是教师和学生都要不断接受新鲜信息。可以通过上网、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电视、广播等渠道获取信息。教师要优先于学生阅读大量资料,掌握更多的新技术,以适应教学的要求。

6加强实验环节,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

实验环节要占用我们教学过程的大部分时间,以实践为主,从而带动理论知识的理解是教学的一个改变性的关键环节。这样才能是学习的内容深入理解。校外实训基地要充分利用起来,可以模拟计算机基础课程所涉及的真实环境或近似的工作环境,用此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经过这样的实训之后,可以大大的提高学习兴趣和知识的熟练度。教师通过学校或二级学院的介绍和该公司进行课程设置工作,可以请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来学校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点与公司相关职位衔接的工作报告。这样一来,增加同学们对该门课程的实用价值的可信度。还可以选派优秀学生代表在公司进行访问和短期实习学习,树立好榜样,在其他同学之中必定产生强烈的反响,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7因材施教,注重不同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这一点,首先要建立在对学生平等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接受程度,不同的兴趣爱好,采取不同的引导教学方法。这样一来,学习好的同学可以忽略简单问题,节省时间来完成综合性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基础差一点儿的同学提供消化知识的时间,帮助他们理解。但教师就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而且要在课下分析每位学生的特点,所以要提倡奉献精神。当然,还要尊重同学们的爱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朝着自己喜爱的方向发展。

8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平台的建立和应用

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特点,使学生在学校和家中都能学到相关的知识。我们学院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结构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包括:课本和实验知识教学文本查询和帮助系统、最新教学新闻平台、网上提交作业、网上考核、网上答疑等模块功能。使学生无论在任何地方,只要有网络都能学到相关知识。平台建设成之后,还要注意信息的及时更新,运用多媒体应用在网络上,网页设计要新颖、时尚,吸引同学们的学习欲望,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以上是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特点,提出的一些教学见解,以便更好地搞好本门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耿明芹.大学计算机教学过程的现状和反思.中国科技信息,2006.3(111).

计算机课程学习方法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7-0000-02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前景与特点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发展与普及,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专业在校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普通高校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的重点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和抽象性较强,需要逻辑思维及立体构图,需要很强的数据结构基础和数学基础,所以学生学起来比较费劲;课程教学中集中了大量的概念,专业术语,专业知识较其它课程要多很多,学习任务重,在向学生教学中,要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应用的关系,要让学生除了着重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注重培养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所学的教学内容都是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也为将来就业打基础。

二、讲述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当中存在问题的探索和思考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集中上课讲授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方式;教学的内容以课本为主和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演示为附,尽可能的减少讲解概念,对于以概念来讲解网络专业概念的、专业术语与生僻的词语:这些理论概念都不好消化理解,增大了授课和学生学习的难度;所以造成了疑难问题越积越多时,他们就会因为失去学习积极性而出现不学和厌学的情感,有的同学即使学习了,听课了,也会学了后面的知识忘了前面的网络知识;与此同时由于讲授网络的同时学生并没有实际操作,只是学习多媒体课件中的演示,而教学进度也特别快一带而过,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网络课堂教学的效果、听课的效果。教学过程中,计算机网络基础课会出现大量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案例内容,对于课堂教学的改进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方法:

(一)利用实例来讲解网络基础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中开放系统互联模型(OSI)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学生普遍反映很抽象,包括任课教师也很难理解明了,分析透彻,让学生理解;所以这部分内容的可以采用比喻的方法:把网络七层结构比喻在快递公司投递管理体系,我们要去快递公司寄快件,过程如下:要把打包好的包裹包上在信签上写明收包裹人的地址和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并付费,后送入投递服务部。快递公司工作人员将包裹发往同一地点的包裹箱车或更大的包装袋分捡好分好类。已经装袋分检的包裹被运送到火车站物流、飞机场等体货物运输部门,封装大包等待运输。之后就是运送快件到达目的地的快递公司进得分检,并在分派给下属子公司,并由快递员进行派送至收包裹人,收包裹人收到包裹,签收后就可以了,这样就完成了传送任务。对比讲解七层模型从最底层到高层的功能:使学生对层次的概念有个形象的认识,整个过程的参与者邮包裹人、快递公司、运输、快递员和收包裹的快递公司、运输包裹的交通工具等构成了七层结构的快递公司管理体制,从而和开放系统互联模型(OSI)七层体系进行对应比较;开放系统互联模型(OSI)七层体系结构中数据的封装和投递有相似之处,要快递包裹就必须要把包裹送到快递公司,并且必须要写上收包裹人地址,并且对包裹的封装有明确的大小要求,地址明确,并且在发包的过程中必须要经过封装的过程。在收包裹时则表现为打开包裹的过程;包裹在寄包裹人与收包裹人层面表现形式为一件物体;在快递公司表现形式为目的地为相同地点的装袋的状态;在运输部门表现为打成大包分检状态,数据(包裹)在不同层次,表现形态也不尽相同,而在同一层,表现的形态是一样的,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协议数据单元的概念。数据的传送在人们的面前就是看到与否,相当于包裹的运送与接收。在快递公司七层体系结构中,寄包裹/收件人这一层为该体系的上层,运输层为该体系的下层,可以看出寄包裹人/收件人使用的是快递公司的服务,快递公司使用的是运输部门的服务。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开放系统互联模型(OSI)七层模型层层之间关系的服务与被服务。学生对开放系统互联模型(OSI)七层模型体系结构便有大致形象的理解。

(二)理论与实际相互关联

在讲授信息的传输介质时,教师可以把室内(楼内)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中的知识介绍一下,讲解水晶头的掐法、线序、百兆/千兆的不同做法等,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讲授常用的传输介质计算机网络数据可以通过光纤传输、双绞线传输、微波传输、激光传输等方式,可以根据传送的距离成本以及速度来决定传送网络数据方式;在讲述计算机中网络协议时TCP/IP协议、计算机网络(UDP)两个协议时,需要介绍两个协议的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的不同,根据它们的原理特性的不同、也决定了它们的应用范围,如文件传输等需要可靠传输的网络应用,在传输层一般选择计算机网络的TCP/IP协议,而IP地址就是计算机在网络通行的身份是网络通行的许可证,而像视频的传送一般则选择UDP协议,还有些网络应用是需要两个协议都是用的,比如说远程网络摄像监控系统,监控的实时画面的传输就要选择UDP协议,而监控的画面需要保存起来以备后续查看,对画面的质量要求比平时高传送时就可以选择TCP/IP协议;教师对于理论课程的讲解,学生的学习,不只要掌握知识点的原理,更要理解与掌握计算机网络原理在实践中是如何运用,因此在理论讲解的同时,也介绍一下实际运用的知识,对于理论知识点的理解能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教师讲述计算机的物理地址(MAC地址),除了介绍了计算机的物理地址(MAC地址)的定义为计算机的硬件地址,可以延伸介绍下计算机的物理地址(MAC地址)过滤在上网管理时的应用,例如:使用无线路由器时经常会碰到被其他人盗链的情况,这时使用计算机的物理地址(MAC地址)过滤,仅允许某一个或者某些计算机的物理地址(MAC地址)访问,就可以解决问题,现在很多商业网站就是利用MAC地址来控制访问的,只要你绑定MAC地址后就会被保护,即使被盗用帐号,在别的机器也用不了。

(三)Internet网络在网络教学的应用

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搞好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校园网络是学校教与学的纽带,学生可以从校园网上得到更多的知识信息,也能及时地自己的信息,并实现网上时时交流、时时讨论。这样不仅使学生自主地学习,而大大丰富和充实课余生活。教师的备课可从校园网中获得更多教学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方便地,有选择地比较教学信息资源,然后通过校园网向学生进行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交流与开发,才能实现信息化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网的性能:WinSchool、youku等视频网站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多媒体教学网。但是普遍缺乏在这些多媒体教学网上运行的课件,尤其能与学生计算机课本配套的课件就更少。所以有条件的教师或高校应该多录制一些优秀教师的网络课堂,并把视频传到网络共享上,只有这样,大家共同做一件事,才能让网络基础课程的学习资源丰富起来,让学生在网络社会的今天,一边浏览一边学习的生动的网络知识,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对媒体教学网的使用效率;充分利用远程教学网发展网络基础课程教学: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教师、课室、多媒体等)难以满足需要,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网络的依赖也日益彰显。让广大的学生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提高自己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利用各普通高校网络基础课程学科代头人通过远程教育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让学生接触到最先进的网络与计算机技术。

三、总结

在备课时设计教学案例时,更要体现代网络信息发展的特点:不断改革和不断创新,跟着网络的脚步,不断的更新教学才能取得更高更好的效果。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要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教材形式的改变,更是教师学校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向信息化的改进,通过对实例中所有应用案例的讲述、分析、操作与实践,让学生在学习、研究与实践中发现的体会到网络学习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从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伟民章.教学设计基础[M].电子工业出版社

[2]唐卫清.信息网络技术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0

计算机课程学习方法范文3

本门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任何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帮助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的理念。因此,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课程内容及教师的教学特点,灵活运用角色扮演法、分组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项目导向法、头脑风暴法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行动导向的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和学的效果。

1、设情境法

使用目的:模拟职场营造职业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受真实的企业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过程:为每个项目创设一个职场情境,上课时先让学生感受真实的企业情境再引出项目。实施效果:很好,使学生在学习本项目开始时,就了解了学习本项目的情境、氛围,激发了学习兴趣。

2、项目导向法、案例教学法

使用目的:选择设计典型的项目案例,每个项目案例是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这样通过完成每个项目案例,可以使学生掌握系统开发的完整流程。实施过程:搜集企业真实案例,一个企业的所有案例贯穿课程始终,每个项目就是一个企业案例的解决过程。实施效果:让学生感知了真实企业的真实案例资料,缩短了理论和实践的差距,让学生在校就能感受到企业工作内容。

3、任务驱动法

使用目的:很多知识点由教师直接给出,反复强调,效果并不是很好,学生感觉抽象、晦涩,如果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自行总结,会加深认识和理解。实施过程:在教师演示基本操作方法后,布置更多案例任务让学生完成,任务完成后展示成果,总结完成情况的同时也掌握了要点。实施效果:用任务驱动教学,通过所有任务的完成强化了难点,最终完成了整个项目。

4、启发引导法

使用目的:每个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学习一些知识才能完成,因此我们为每个任务都加了任务引导文来说明相应的知识。通过学习这个引导文,使学生完成任务成为了可能。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们也注意运用启发引导法,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过去的学生看教师解决问题这样的过程。通过使用这个教学方法,最终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过程:每个任务都有任务学习引导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注意了启发引导学生,而不是直接的去教学生应该怎么做。

实施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角色扮演法

使用目的:让学生扮演实际工作中的角色,承担工作者的职责,使学习过程模拟工作过程,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分工合作能力及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员逐渐适应企业员工的角色:教师转换为项目经理,教材转换为实际项目,上课转换为做项目,考试转换为项目评测,教务转换为企业管理,教学监督转换为质量控制。这种角色的转换与扮演为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环境、毕业后求职、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施过程:基于信息系统开发的真实工作岗位,实现“学生与员工角色扮演”,将每个班级按5至6个学习者组成一个项目工作小组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扮演实际工作中的角色,承担实际工作职责,在项目组长的安排与协调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并在不同的项目中进行轮换,使每个学习者都能体验更多的岗位对工作者的要求。

实施效果:角色扮演使每个学习者从思想上也进入实际工作岗位,通过体验不同职业岗位、不同角色对工作者的要求,使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更加符合实际现场的完整工作的“行动”过程。角色扮演法法有效地提升了学习者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分工合作能力及责任感。

6、头脑风暴法

使用目的:头脑风暴法是采用工作小组法后,鼓励在小组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最常用方法。采用头脑风暴法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创新能力,激发更多的观点和更好的建议,充分运用所有学生的创造力。实施过程:在计划与决策的时候,可采用分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通过分组讨论与头脑风暴,学生进一步理解任务、学习相关知识,制订工作计划,并进行分工。实施效果:采用头脑风暴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在讨论的过程中能产生大量观点或可选方案,并产生具有创新思维的观点,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7、软件演示法

使用目的: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增强直观、形象认识。

实施过程:学生完成任务后,找学生代表利用远程系统和多媒体软件演示。实施效果:效果很好,学生的处理经济业务的软件操作能力很大的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演欲望。

8、设定陷阱总结法

使用目的:为学生强调重点难点易出错的地方,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实施过程:教师巧妙设定隐藏陷阱的任务,每个任务完成后,学生自行总结系统提示出现的原因,解决陷阱的过程中强化了重点和难点。实施效果:提示了学生完成任务的关键点,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对任务掌握的更加牢固。

9、分组学习法

使用目的: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通过分组学习,使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并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也可以锻炼他们的领导和组织能力。同时锻炼了所有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人交流能力等各种综合能力。

实施过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组,同时注意每个组都要有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让基础好的学生任项目组长,在完成任务时由项目组长带领项目组共同完成任务。

计算机课程学习方法范文4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技巧;讲解方法;应用策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越发重要。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院校的必修课程,其重要性也逐渐显露出来,成为中职学生的一项必备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基础课程,其中大量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在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和未来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传统的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以教师讲解和学生配合为主,尚未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难以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互联网+”的信息时代下,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向以及如何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教学,是目前中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因材施教,分级教学

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不同,所积累的生活经验也不同,使得学生之间具有一定差异,尤其是计算机基础应用水平,差异明显。有的学生在生活中早已接触计算机操作,而有的学生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等因素的约束,尚未接触计算机基础操作,这就要求教师实行分级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差异化辅导,帮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高计算机基础应用水平,巩固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计算机基础知识一章时,笔者在课前了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情况,并根据不同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每4人组成一组,由2名计算机水平较强的学生辅导2名计算机水平较弱的学生。之后笔者再对本章内容进行基础了解,并进行合理分级,将理论性较弱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讲解,而理解起来较难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讲解,这样就能够让基础差的学生从最为简单的理论学起,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就能够增强其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起到层层递进的教学目的。教学到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基础好的学生将理解难度较大的理论知识向基础差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讲解,并带领所有学生技能型实践性探究,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

2思维导图,引发思考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除了第一章的理论知识,其余均是操作性较强的技能知识,考察的是学生的操作能力,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思维导图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图文结合,能够将复杂的知识转化为简单的知识,该种教学方式可引发学生的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起计算机知识框架,促使学生在面对不同操作性的技能知识时,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教学“Word图文混排”这一实践操作时,笔者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预习,并让学生将自己所预习的内容进行总结,需要涵盖预习课程的理论知识和重难点内容,在课中再让学生将自己的总结进行交流和分享,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思路,从而获取更多的思考。在学生对于图文混排有一个初步了解后,笔者再示范一遍操作,并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不知如何调节页边距,而有的学生不知如何调节纸张方向等,这部分操作均是在页面布局菜单栏下进行的,而笔者提醒学生有关菜单栏的操作时,就能够使其了解到其他更多的操作,例如引用、插入和视图菜单等,最后再让学生将本次学习内容以思维导图的模式进行构建,从而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变得系统化和结构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3游戏模式,激发兴趣

中职学生具有爱玩的天性,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是单向的知识传输过程,课堂氛围较为死板和沉闷,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对课程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计算机语言基础课程学习没有捷径可言,需要反复、持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够掌握,而游戏化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强制灌输思想,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感知和理解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探索未知世界,深刻理解计算机的作用和组织结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在教学“IF函数中的嵌套”这一知识点时,由于知识内容较为复杂和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笔者通过创建“机器人回家”游戏,将抽象的函数嵌套逻辑转变为简单且直观的知识,化静为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游戏过程中,机器人在面对三岔路口时,将选择正确路线达到下一路口,需对每个路口和路径进行判断和选择,这就相当于完成一个IF函数语句,4个路口的组合就相当于完成了一次IF嵌套语句的使用。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练习使用各种函数语句进行问题描述,还训练了自身的算法思维。通过此方法将难以量化的函数逻辑思维变得简单易懂,从而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4翻转课堂,提升能力

“翻转课堂”是一种技术促进课堂教学的典范,为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提供一个有效的新途径。“翻转课堂”可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从而将各种知识统一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通过多探究、多归纳和多评价的教学手段,挖掘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例如在教学“WindowsXP的键盘指法与汉字输入”一章时,由于汉字输入具有多种方式,而键盘指法也各有不同,教学这一内容不能死板地套用,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学生之间具有差异性,不同学生适用的输入法和键盘指法均不同,对此笔者将翻转课堂引入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观看视频,通过学习平台进行学习和练习,之后再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最终考核和评价。在评价中,笔者采取多元化评价方法,不仅让学生进行自主评价,还让学生开展互评和师评,这样学生就能够获取更多的建议,了解自身的不足,并进行纠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计算机课程学习方法范文5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开发、计算机软件等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其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该课程教学的成败,是完成教学任务、实施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如何选择正确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方法?其依据是什么?如何应用?

1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1.1 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而确定

不同的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实现和完成。如果是传授教学知识的教学任务,就得选择语言传递信息的方法,直接感知的方法;如果是形成和完善技能,培养个性能力、技巧和任务,就得选择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如果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的教学,就应该选择创新的实验基地,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是以操作为主体的课程,选择教学方法也必须突出操作这个核心,重视和加强操作能力的培养。

1.2 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而确定

一般来说,不同学科性质的教材,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而某一学科中具体内容的教学,又在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如就学科教材来讲,语文、外语采用讲读法;物理、化学多采用演示、实验法;数学多采用练习和示范法;专业课的教学多采用实践与实训、实验与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等等。就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讲,它们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它们又总是和学生掌握该内容必需的智力活动的性质相联系。所以有些部分可以用讲授法,有些部分可以用讨论法,有些部分可以用练习或实验法,有些部分可以用动手操作法。总之,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必须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1.3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确定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的基础条件和个性特征。所以,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要考虑学生对使用某种方法在智力、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班级的纪律及学习风气等诸方面的准备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是消极地适应学生的现实水平,而是应当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那些能促进和发展学生学习独立性的教学方法。

1.4 依据教师本身的素质而确定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选用,只有适应教师的素质条件,能为教师所理解和掌握,才能发挥作用。有的方法虽好,但如果教师缺乏必要的素质条件,自己驾驭不了,仍然不能在教学实践中产生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的某些特长、某些弱点和运用某种方法的实际可能性,都应成为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如有的教师形象思维水平高,可以运用形象的语言把问题的现象和事实描绘得生动具体,然后从所讲事实出发,由浅入深地讲清道理,依据这一特长,可以选择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有的教师不善于用生动的具体的语言描述,但善于运用直观教具,在直观教具的配合下能有效地讲清理论,就可以选择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5 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功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而确定

每个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同时又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教学方法功能的发挥,制约于教学过程诸因素的优化组合。某种教学方法对某一学科或某一课题是有效的,对另一课题或另一种形式的教学可能是完全无用的。例如,传授新知识的谈话法,是以学生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为前提条件的,离开了这一条件,用谈话法去传授新知识是十分困难的;讲授法虽然能保证学生在短时期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它不容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2 教学方法的正确运用

正确选择教学方法之后,还要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应用,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合理、正确地运用教学方法十分重要。教学方法的运用,用一句简单的

转贴于

语言叙述,就是将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2.1 运用教学方法要树立完整的教学观点

每个学科或每一类的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功能、特点及应用的范围和具体的条件,而且又有各自的局限性,同时受条件、学生智力因素、教学环境和教师的水平所制约。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坚持完整的观点,注意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教学体系的整体性功能。教学中,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因素,更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大胆地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努力创设适合现代教学思想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合理开发教学软件,使教学方法运用的完整性得以充分体现。

2.2 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主的指导思想

众所周知,教学中的具体方法很多。但不论采取什么方法,都必须坚持以启发为主的指导思想。启发式是相对于注入式而言的,它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将启发式的指导思想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所谓注入式,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无视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而启发式则完全相反,它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智力活动去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认知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才能。由此可以看出,启发式教学思想是和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可以理解为这些思想的一种综合精神。

2.3 要善于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师的教学目的,必须坚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不可能只靠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要使多种教学方法合理结合,首先要考虑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教师本身素质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对象、条件各异,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势必不同。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其次,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再次,要掌握教学方法的性质和作用。各个教学方法有各自的适应性,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如观察法有利于敏锐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必然受到影响;讨论法有利于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样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受到影响。因此,教师要博采众学,综合地运用教学方法。

2.4 运用教学方法要注意合理、准确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cai),不失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由于它生动、直观、形象,融声像于一体,被广泛地应用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在正确选择教学方法之后,可以借助于cai进行组织教学,并与各种教学融为一体。比如,教学的某一难点,在合理运用讲授、分析和启发式的基础上,可以制成部分课件,结合教师的教学加以运用,学生既可以学到新知识,又开阔眼界,分化教学的难点,达到教学目的。一节课结束前,教师均可借助cai进行课前小结,达到一个回顾、总结的目的。

计算机课程学习方法范文6

关键词:系统案例;教学方法;计算机图形学

计算机图形学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计算机学科方向之一,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必修课程。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发现计算机图形学涉及到大量的数学知识,包括各种生成算法、处理技术和显示过程,涉及到数学模型和复杂的公式推导,在理解上要求具有比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学生理解上比较困难。本文结合二类本科院校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根据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图形系统案例教学方法,将计算机图形学知识和实现图形系统结合起来,从现有系统中找灵感,从计算机图形学课程中学理论,搭建自己的图形系统,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机图形学的本质,达到理论与实践双丰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特点和教学模式

1.课程特点

(1) 计算机图形学不仅涉及到图形硬件、软件和大量的实现算法,而且与微电子学、信息科学、几何学、图论学等专业学科密切相关,并在发展中逐步与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语音处理结合起来,要求授课教师具有比较全面的知识结构,讲解有所侧重,合理取舍。

(2) 计算机图形学需要用到大量的数学模型和算法。计算机图形学作为图形显示和处理的一门学科,具有很深的数学理论基础和实用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的基础是数学,任何图形的显示都必须首先构造出数学模型,然后再通过算法程序实现图形的显示和处理。另一方面,为了在计算机上显示和处理复杂的图形,要求人们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数学,构造精巧的数学模型和实现算法,这就是计算机图形学的实质。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应当讲授较少的数学知识,或者直接采用数学结论,而简略中间繁琐的数学推导过程。在讲课过程中,如果过分注重图形学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数学模型和构造算法,学生就会感到比较抽象和难懂。

(3) 计算机图形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求学量的理论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要求算法的实现,要求程序的编写和调式能力,因此需要更加重视实验环节。学习计算机图形学的目的在于构建图形系统,包括计算机图形硬件的搭建和图形软件的编写。计算机图形学是设计AutoCAD、Photoshop、CoreDraw等图形系统软件的理论基础。

学习计算机图形学,要与使用图形系统软件区分开来。计算机图形学是设计图形系统软件的基础,而学习现有的图形软件则是为了进行计算机平面设计、动画设计、影视制作、CAD等具体的应用领域。反过来,参考和学习这些现有的图形系统软件可以帮助理解计算机图形学的知识和方法。

根据用户和计算机图形系统的关系,可以把利用计算机图形学的用户分为三类:一是图形理论研究,二是系统设计程序员,三是图形系统的操作员。

计算机图形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前两种人才,即图形理论研究与图形系统实现者,研究图形学新的理论和技术,编写各种专业图形处理软件,品设计人员使用。

2.系统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经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该教学法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引入到特定实践环节情境中,并以学生为中心对案例进行交互式讨论和探索的过程。案例教学具有下面四个共同的特点:一是真实性,案例必须是真实可靠的事件;二是典型性,必须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三是浓缩性,必须多角度地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四是启发性,必须是经过研究,能够引起讨论,提供分析和反思。

系统案例教学法是以设计实际的系统为目标,制定系统总体框架,结合理论教学,布置相关实验任务和实践环节,最后将各个独立的实验程序整合在一起,搭建起一个小型实用系统。系统案例教学法要求学习目标要明确,方案设计要合理,理论与实践要一致。针对计算机图形学课程,采用系统案例教学法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1)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由于所定目标软件系统功能复杂,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角,老师在讲授理论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启发和辅导。

(2) 系统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模拟系统实践的教学过程。虽然类似的软件系统市面上已经有很多,但我们的目的是学生模仿实现,所用到的理论知识在课堂上同步学习,加强学生对理论课程学习兴趣,并结合学生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亲自动手实现自己的系统。

(3) 系统案例教学又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课堂上讲授的系统理论相同,但系统实现的方法可以不同,在系统实现的过程中锻炼学生运用各种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系统案例教学注重的是系统实现的过程,要的是结果,但这样的要求也反过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二、系统案例教学方案实施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内容包括了图形学的基本概念、图形系统和图形标准、基本图形生成技术、图形几何变换、曲线和曲面、真实图形和计算机动画等,这些内容是设计一个图形系统必备的理论体系。为了实现系统案例教学,实施方案如下:

第一步:明确目标、搭建平台。计算机图形学第一章概述部分主要讲解课程目标和目的、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和应用领域,加深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图形系统和图形标准则是实现图形系统所用到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以及图形系统的国际标准。这两部分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搭建系统平台奠定了基础。为了编写图形系统,在第三部分讲解了Visual C++图形程序设计,主要介绍Visual C++集成编成环境的使用、图形设备接口、图形程序设计方法、鼠标编程以及菜单设计等基础,目的是通过对Visual C++的学习,掌握Visual C++图形程序设计的方法,为计算机图形学原理部分的算法实现提供程序工具和方法。

第二步:系统设计、分步实施。按照课程体系和实际图形系统的要求,我们精心设计10个实验项目,覆盖了计算机图形学大部分的知识点,包括:

(1) Visual C++图形程序设计。主要学习Visual C++图形程序设计的方法,掌握Visual C++集成编成环境的使用、图形设备接口和常用图形程序设计、鼠标编程、橡皮筋交互技术、画刷与画笔以及菜单设计等,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Visual C++图形程序设计。

(2) 直线的生成。理解直线生成算法思想,写出实现程序;添加鼠标功能,实现交互式画直线程序;将10个像素作为步距单位,编出Bresenham算法的示例。

(3) 圆与椭圆的生成。编写中点画圆法的扫描转换程序,考虑原点在(x0,y0)处程序的改动;添加鼠标程序,实现交互式画圆;编写中点画椭圆法的扫描转换程序;添加鼠标程序,实现交互式画椭圆;

(4) 区域填充算法。多边形有序边表算法程序设计;边填充算法和边标志填充算法;简单的种子填充算法和扫描线填充算法;区域填充图案程序设计;要求实现种子填充算法、扫描线填充算法和图案填充算法。

(5) 裁剪算法。编码裁剪算法程序设计;要求用鼠标画线技术,实现交互式裁剪效果;

(6) 交互式技术和用户接口。学习VC++菜单资源编辑器,菜单程序设计举例;学习Autocad绘图的基本方法,了解常用的交互式技术;

(7) 曲线与曲面;抛物线程序设计;Hermite曲线程序设计;Bezier曲线的算法实现;B样条曲线的程序设计。要求加入鼠标和橡皮筋技术,实现交互式生成曲线,并且可以通过调整控制点来随意修改曲线的形状。

(8) 二维几何变换。通过二维几何变换的数学模型,编写平移、旋转、放缩、对称变换;加入鼠标功能,实现交互式移动图形;

(9) 真实图形技术。实现一种消隐技术和光照模型。

(10) 计算机动画。利用一种动画技术,实现一个小型动画。

每个实验都详细地列出了实验目的、实验任务、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和实验总结和思考,通过改进程序和算法,提高学生的思考问题和编程动手能力。

第三步:系统整合、实现系统。利用Visual C++菜单编程、工具栏和图标技术,选择实用的绘图实验程序,挂在累累菜单上,并设计出工具栏,就可以进行简易的图形绘制。

第四步:综合评价,创新考核。我们学校开设的计算机图形学是考查课(必修课),主讲教师可以比较方便的安排最后的考核方式。按照系统案例法的思想,我们注重理论结合实践,看重的是系统设计的过程和最后的结果,不能采用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方式,而是采用了50+30+20的考核方式,即最后的系统设计技术报告和系统软件演示占50分,要求技术报告撰写规范,总体设计和分步实施详细,总结部分包括理论学习的知识点、系统实现的优缺点以及系统的扩展和展望等。平时的分步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占30分,督促学生课下及时预习和准备实验,并写好实验报告。平时上课考核和作业占20分。这种考核方式可以将学生的考试压力分散到平时,也可以保证系统案例教学的效果。

三、效果分析

经过三年系统案例教学方法的实践,明显地达到了以下教学效果:

(1) 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课程讲解和引导、系统目标设计、分步实验实施、学生小组研讨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