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检验职业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检验职业规划范文1
[关键词]全科医学生;教育教学模式;优化设计
成都医学院2013级全科医学生是属于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教育学生,毕业后将承担农村基层卫生工作,其综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基层老百姓能享受卫生服务能力的高低[1]。本研究旨在建立全程导师与学生的互动模式,并将其应用到基地医院全科医学教育中,探索其应用的效果,最终达到早期培养全科医学生的职业兴趣、稳定职业信念、建立职业规划和不断壮大全科医生队伍的目的。
1研究资料与教学方法
1.1学生资料
选取成都医学院2013级全科医学本科绵竹班60名学生为实验组,其中男性30名,女性30名;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2.5±1.2)岁;从大一至大三学习成绩为60~98分,平均成绩(76.2±21.9)分。在年级方面,18例为一年级,30例为二年级,12例为三年级。另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3级全科医学本科生60名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5名,女性25名;年龄22~24岁,平均年龄(22.9±1.4)岁;从大一至大三学习成绩为60~99分,平均成绩(77.1±23.8)分。在年级方面,19例为一年级,28例为二年级,13例为三年级。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性别、年龄、学习成绩、年级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学生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1.2教学方法
(1)对照组在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常规理论教学,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讲授法,教师将相关知识传递给学生。(2)实验组在绵竹市人民医院接受全程导师制下的互动教学,实施导师与学生互动模式: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医院根据医学院教学大纲的知识和技能目标的要求和全科医学教育要达到培养职业兴趣、稳定职业信念和建立职业规划的培养目标,导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导师的任务和学生要达到的考核目标,并采用网络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导师和学生分别完成自己教与学的任务。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形式将两组学生对全科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全科医学基础理论、社区卫生服务概述、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照顾、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妇幼与老年保健中的全科医学服务、全科医学中医患关系与沟通、慢性病的全科医学处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和全科医学教育[2]。同时,教学前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将其成绩详细记录并比较。对两组学生培养职业兴趣、稳定职业信念、建立职业规划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以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定。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等计量资料采用标准方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学生对全科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教学效果等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教学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收回120份,收回率为100.0%。2.1两组学生对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实验组学生对全科医学基础理论、社区卫生服务概述、全科医学教育的掌握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照顾、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妇幼与老年保健中的全科医学服务、全科医学中医患关系与沟通、慢性病的全科医学处理与健康档案的建立的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2.2两组学生教学前后的考核成绩变化情况比较教学前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6,P>0.05),教学后实验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3,P<0.05),2.3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比较实验组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稳定职业信念和建立职业规划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3,x2=11.14,x2=9.35;P<0.05),见表3。
3教育教学模式优化效果
传统理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讲授法,虽然能够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但是却无法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缺乏思维,进而无法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也无法让学生对知识及技能进行直接体验,将最直接的感性认识提供出来[3-5];在21世纪“对素质教育进行推进、对创新人才进行培养”的需求很难得到有效满足[6]。而全程导师与学生互动模式采用科学的系统论将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依据教学内容及任务将多种教学方法、形式综合利用起来,对启发式教学进行大力实施,使教学中各要素最佳组合形成,从而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7-12]。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对全科医学基础理论、社区卫生服务概述、全科医学教育的理解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照顾、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妇幼与老年保健中的全科医学服务、全科医学中医患关系与沟通、慢性病的全科医学处理以及健康档案的建立的能力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培养职业兴趣、稳定职业信念、建立职业规划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全程导师与学生互动模式在全科医学生教育中较常规理论教学效果良好。
4结语
医学检验职业规划范文2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启示
调查研究表明,高中生对职业、大学及相关专业的了解途径,只有近17%是从学校获得的,说明教师很少在课堂中渗透职业教育[1]。生物教师多以完成学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己任,却忽视了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职业选择和教育,反映出高中生物教育在这方面相当薄弱。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学校基础教育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即在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生除了学习课程,更应了解社会,了解自我,职业规划提前到高中。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应顺应改革,在学科课程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我国每年仍然有近30%、总数达数百万的高中毕业生因不能升学而踏上职业生涯之路,这就需要他们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必要的职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另外,近80%的学生对将来想从事工作的具体内容不了解,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感到茫然[1]。因此,很多高中生单凭自己喜爱的电影或偶像或盲从父母安排就决定其高考专业选择,走入大学校门才发现寒窗十年考上的大学或所学的专业并不适合自己。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避免这类现象发生的有效措施,以减少专业选择的盲目性。高中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课堂是他们的主阵地,因此日常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对他们的教育作用甚为深远。高中生物教材有很多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涉及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等,是学生了解育种工作者、林业工程师、生物技术研发、医药研发、医学工作者、考古学家、标本制作等各种不同的职业的良好材料,不但能为他们日后选择职业或者专业提供帮助,而且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严谨的态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同时,也为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做准备。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规划教育的探索
(一)角色扮演,合作探究
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来组织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把科学性、知识性、职业等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生活化、艺术化。例如,在“人类遗传病”教学中,由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类型的遗传病咨询者和医生。在“生物育种”一课中,一组学生扮演植物育种专家,利用纯合的本地西瓜(果实小、甜度高)和纯合的西瓜(果实大、甜度低)品种,培育又大又甜的西瓜。一组学生扮演动物育种专家,利用长毛立耳猫和短毛折耳猫,培育能稳定遗传的长毛折耳猫。通过制造思维冲突,提醒学生作为育种专家,选择育种方式设计育种方案时,首先要切合实际,勿生搬硬套、全盘“依葫芦画瓢”。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角色交流中,不但内化所学、理论联系实际、了解相关职业,还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新型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二)动手实践,切身体验
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在实践中认识自己。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认为,人格、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兴趣促使积极愉快地从事职业。例如“,生物进化”一节后,采集本校被子植物制作标本,比较亲缘关系。在生物实验园中,以紫茉莉等为材料,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发酵工程”教学中开展腐乳、果酒的制作;利用本地区特色进行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标本制作师、育种专家、食品工程师、环保工作者等职业的必备素质,帮助学生正确定位,找到兴趣点,有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为将来的职业理想奠定基础;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使学生明白不但要有极其缜密的理论指导、还需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三)高校参观,情感升华
由于高中教学资源有限,可以走出校园,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克隆羊实验基地,深刻了解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的过程;组织学生参观并实践人工授粉、扦插、嫁接等农业技术;分子肿瘤实验室比较病态细胞和正常细胞、林业局、污水处理厂等,给学生以心灵上的震撼,激发学生对生物研发、医学检验师、林业工程师等职业的敬仰和热爱。
(四)专业指导,明确目标
课堂教学往往要结合生物教学内容,且时间有限,所以缺乏系统性。生物教师可以和职业规划研究机构联合编写适合高中生的职业规划教材、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建立生涯发展指导中心,帮助学生进行了解,认识到与自己的兴趣、能力甚至性格相匹配的一些职业,这对选课、将来的高考志愿填报和人生职业规划具有积极的参考作用。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规划教育是开启学生的人生梦想、点燃成长激情的有效途径,但如何有效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于生物教学中还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程利娜.普通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9):93-94.
医学检验职业规划范文3
关键词:医学生;实习期;职业状态
1引言
医学院在学生实习前都开设有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指导学生拟定个人职业规划。但由于学生在校期间社会实践机会少、对自己的认识不足、对医师职业的认识不充分等原因,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规范与实习后的职业规范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出入。这种出入有些是积极的有些与在校期间形成落差,如何引导学生在实习中正确进行角色定位,培养医师的职业道德是实习生管理应该研究的问题。
2实习期职业状态调查
2.1研究对象及问卷 研究对象是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某医院临床实习的2008级五年制临床专业学生30人。对临床实习生职业状态的调查阶段分为进入实习期与实习结束期2个阶段。问卷是自行设计的围绕实习生职业状态的七个问题及随机访谈,涉及自我评估、环境评估、职业目标评估、行动评估等,指标描述细化为五个等级,对应分值1~5分。
2.2问卷时间 第一次问卷时间为2012年6月,30名临床医学生进入实习期前;第二次问卷时间为2013年6月,实习结束期进行调查。问卷不记名。
2.3统计方法 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所有问卷统一录入后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
2.4结果统计,见表1。
3讨论
3.1总体描述 两次数据的结果表明,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在实习前后职业状态的各项指标都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最明显的是"医师的工作和我实习前认为的一样"及"面对医疗问题我能够适当解决",双尾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分别为0.001和0.007,远小于0.05,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些显著的不同说明学校环境与临床环境的差异较大,即理论环境与实践环境的脱节。由于医学院校规模的扩大,与见习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不够同步,影响知识的融会贯通。另外,实习生在实习中对于自己角色的定位在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中有出入,理论上实习学生觉得自己是见习医师,但实际上他们还把自己当做学生,遇到问题习惯"聆听"老师的答案,不善于独立分析思考,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不仅影响医师专业素养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从医师职业中感受成就,获得职业发展的动力。
此外,在笔者的随机访谈中了解到,实习中的考研就业压力是影响学生对第6道测试项的重要因素。调查中的多数学生认为考研就业影响他们对实习的专注。
3.2对策
3.2.1落实实习生岗位责任增加实习生工作量 通过落实实习生岗位责任增加实习生工作量引导学生尽快正确定位。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的实习生每天早上,在住院总医师查房之前,必须在6:30之前完成自己所管患者的查房:中午,在主治医师主持的教学查房中,需要将自己所管患者的病史、化验、初步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向上级医师汇报[1],如此规范的医师作业,并辅以恰当的学习方法,比如"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PBL)"[2],定期疑难病讨论、典型病例分析,临床技能操作训练及考核等,既能提高实习生的岗位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能使其充分的感受医师职业。
3.2.2加强管理,规避考研就业影响 实习的目的之一是强化实习生的"医生意识"[3],为医学生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临床实习期的重头变成了找工作,考研。这不符合实习的初衷,也不利于实习生的职业发展,因此实习管理部门应针对这一现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保证实习质量。
3.2.3增加见习课时,重视临床技能培训 部分实习生觉得自己感受不到医师成就感的原因是面对患者时专业知识的捉襟见肘。如果能在在校期间增加见习课时,使学生熟悉临床环境,重视临床技能培训,对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可以增加学生见习时的自信,促进学生更积极的实习,从而提高医师素养。
4结论
归根结底,实习医师职业规划的基础还是在实习期对自身更深入更正确的认识,实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生对自身职业发展的判断。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重要利器。实习生们应先自我评估,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在清楚认识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自己,抓住现在,确立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及相应的方式和途径,最终达成人生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
参考文献:
[1]Holtz KA, Kokotilo KJ, Fitzgerald BE,et.al. Exercise behaviour and attitudes among fourth-year medical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J]. Can Fam Physician,2013,59(1):e26-e32.
医学检验职业规划范文4
关键词: 医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现状 指导方法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把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归结为四个问题:①我真正想做什么?②我为什么要去做?③我现在正在做什么?④我为什么这样做?这些问题归纳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精髓,回答了这些问题,也就把握了职业生涯的方向,就会从各个问题中直面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1]高校医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很大一部分在填报志愿时对自己以后从事的职业认识较少,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我国高校职业指导中才刚刚起步,在课程开发、内容体系等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本文就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对策做如下思考。
1.医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面临的问题
1.1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漠。
目前,虽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能够干什么,更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笔者在2011年9月对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麻醉、检验、眼视光四个专业300名大学生进行了“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0.5%的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65.8%的学生不清楚医学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将来有明确设计的只有15%。由此可见,目前相当多的医学生尚未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对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还没有真正的认识,意识淡漠,缺少实际的实施,这必将影响他们未来人生的发展。
1.2动机的差异性增加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难度。
近年来大学学费大幅提高,生活费用增加,一些贫困大学生经济压力很大,只能考虑按期完成学业,但是,大多数医学生来自农村和偏远地区,报考医学院校就是为了以后摆脱贫困,不愿回当地基层医疗单位就业。用人单位方面,较大规模的医院要求应聘者拥有硕士以上学历或是足够临床经验,并有相关的资格证书,因此普通院校的医学本科毕业生要想进入高级别的医院并不是那么容易,一般来说只有两种途径,其一是选择考研;其二是选择一个较低的平台到小型的乡镇医院去工作,等积累一定的临床经验之后再转到较大的综合型医院工作。[2]诸多因素对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干扰,因此加强务实有效的指导和教育很有必要。
1.3大部分医学生对自己认知不清。
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不断增强,但对自己的认识并不全面,对事情的观察和思考容易停留在表面。有的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有的对自己缺乏必要的信心,因此对自己确定的理想与目标不切合实际,由于主观与客观的差距,就会产生自怨自艾的心理,不能正视社会上不合理的现象,不能正确评价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1.4缺乏专业指导人才。
职业指导人员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指导老师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熟悉学生所学专业特点,掌握相关医学领域政策法规,并具备与职业规划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3]目前,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机构,为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教育的机构基本上是就业指导中心和二级学院的学生管理办公室,对学生辅导主要是辅导员和心理咨询老师做一些简单工作。就业指导中心更多的是行使行政职权,发挥行政功能,很少针对医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道路进行全面化、系统化的教育。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确定职业取向的关键时期,专业指导人员的缺乏在客观上给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进程。
1.5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校园氛围未完全形成。
虽然很多院校已经开始关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而且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初步的计划,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把自己的行动与规划统一起来,没有认真执行,缺乏自我激励和自觉行动。由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校园氛围未完全形成,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较少融入生涯教育,缺乏主动施教的意识,学生对自己的生涯规划缺少积极性,很少主动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寻求指导。这往往导致知识储备不够、社会阅历较少的医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暴露出种种问题,走入误区,导致社会实践的方向不够明确,不能很好地把学习与自己的职业目标、人生目标结合起来。
2.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方法
笔者六年来从事医学生辅导员及就业指导工作,结合本院几届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得出以下指导方法。
2.1成立就业指导中心,专职负责学生毕业就业问题。
就业中心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国家和四川省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针、政策,落实学校有关决议、决定;按照省就业指导中心和学校的工作计划,制订毕业生就业方案,指导、检查、督促各学院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构建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开展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教育及咨询服务工作;完善就业信息网络,为毕业生提供信息化服务;开拓就业市场,建立就业基地,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推荐毕业生就业;负责毕业生派遣,协助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负责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社会用人需求反馈分析,为学校办学决策提供参考。[4]
2.2对教师进行培训,打造职业化、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为授课教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外出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邀请校内外专家到学校为授课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提高授课教师的理论知识和课堂教学水平;鼓励职业指导老师考取职业指导师、就业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证书,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从而具有较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并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指导经验,满腔热忱,言传身教,成为大学生人生规划的引路者。
医学检验职业规划范文5
【关键词】职场真人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可谓职业生涯成功的前提。在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媒体行业也开始将重心转向“立业”,一大批职场真人秀节目应运而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指大学生依据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客观条件,结合大学这个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特点,确定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工作、教育、培训计划和行动方案,并赋予确定时间期限的能力[1]。职场真人秀节目是指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和失业率持续飙高的背景下产生的,以电视为媒介、以求职招聘为主题,应聘者志愿参与事先设定好的情景,从而展示自己职业技能和素质的电视节目。职场真人秀节目不仅将真实的招聘环节搬上银屏,同时也给大学生提供了了解职场的新途径[2],为求职者彰显自我、个性求职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其逐渐兴起的态势引起了本文关于职场真人秀节目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影响的思考。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正式调查在郑州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12所高校进行,随机选取1067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剔除废卷后共获得有效问卷994份,有效回收率为93.2%。
1.2 工具
采用袭开国等(2010)编制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问卷》作为研究工具。该问卷共有26个项目,包含认识自我、认识环境、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反馈修正5个因子,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42。自编《职场真人秀调查表》主要考察大学生对职场真人秀的观看频率、关注原因、信任程度以及对节目的评价等方面,共19道题,其中单选17道,多选2道。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和方差分析。
2、结果
2.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在看完节目后会与他人交流的频率上的差异分析(见表1)
由表1可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及其一阶因子确定目标的能力、认识自我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以及反馈修正的能力在看完节目后与他人交流的频率上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经常”及“偶尔”与他人交流节目中的内容的大学生在确定目标的能力、认识自我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从不”的大学生;“经常”与他人交流节目中的内容的大学生在确定目标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反馈修正的能力及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偶尔”的大学生;“经常”与他人交流节目中的内容的大学生在反馈修正的能力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从不”的大学生。
2.2 年级和观看频率对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对因素方差分析(见表)
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年级和职场真人秀节目观看频率交互作用显著(F=2.18,p
2.3 兼职情况和节目中嘉宾点评的可行程度对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多因素方差分析(见表3)
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兼职情况和嘉宾点评可行度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F=2.87,p
进一步的简单效应检验表明,节目中职业规划师等嘉宾的点评的可行程度在“有,与专业不相关”兼职上的简单效应显著(F=6.66,p
3、讨论与建议
3.1 针对大三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并将求职者个人情况与自身较为相似的职场真人秀节目引入课堂(每月一次左右)
本研究表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其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且观看频率仅对大三学生有影响。由于“经常看,每周至少一次”和“有时看,平均每月一次”的大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无显著影响,而经常看和有时看节目的大学生与其他大学生相比差异显著,因此建议平均每月观看一次左右;观看与自身情况较为相似的节目的大学生其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显著高于观看与自身不太相似节目的大学生。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3个主要问题:自我认知缺乏、职业认知缺乏和对社会认知缺乏[3]。有资料显示学生的认知和老师的认知很相近,教师的认知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老师的作用显得很重要[4]。因此,教师可以将职场真人秀节目融入职业规划课堂,平均每月播放一次与大学生情况较为相似的节目,使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以求职者为比较对象,提高自我的认知水平。
3.2 大学生在观看节目后应经常交流并注重交流的内容
观看节目后与他人交流是一个反馈的过程,经常与他人交流节目内容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显著高于偶尔交流和从不交流者,且交流内容若为求职者的表现、面试官的问题及建议等方面,更有助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提高。因此,注重观看后交流的内容方会事半功倍。
3.3 鼓励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积极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兼职活动的同时观看嘉宾点评可行度较大的节目
兼职是接触工作世界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大学生可以通过兼职了解社会现实,认清形势,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同时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毕业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从而加强自己求职的信心,形成自己的职业价值观[5]。由研究结果可知,从事和专业相关兼职活动且观看嘉宾点评可行度较大的节目的大学生其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大学生。因此,我们应当鼓励大学生将学与用相结合,通过兼职等形式实践自己从课堂和职场真人秀节目等途径中学到的知识经验和态度,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晓琴,袭开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基础教育版),2010(2):134-139.
[2]欧倩.我国职场电视节目的教育功能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
[3]李军.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及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分析[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01):115-118.
医学检验职业规划范文6
学校为了给医学生提供较好的实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增加就业率,尽量与省内甚至省外各大医院建立联系,给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实习机会。学校的出发的是好的,但由于实习基地多而散,并且相互之间距离较远,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除了直属附属医院外,实习医院和学校之间属于非行政隶属关系,二者在学生的管理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实施方面都存在差异。
1.2实习医院对学生的考核制度不完善
大部分实习医院对学生的考核仅以学校提供的实习鉴定手册为标准,而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考勤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没有做具体规定。由于对学生的要求以及出科考核方式的不同,导致同一学校的学生在不同医院实习,出现较大的差别,在学校比较优秀的学生由于实习医院考核严格,可能最后实习成绩一般,而在学校表现一般的学生由于实习医院管理松散,最后实习成绩可能优秀,最后导致的结果可能有两方面,一方面,学生产生心理不平衡,对实习医院产生抵触,另一方面,不利于学校分配实习生,下一届毕业生在选择实习医院时不愿意选择考核严格的医院实习。
1.3考研和就业对临床实习的冲击
近几年由于医院对学历的要求逐年增高,参加考研的医学生也越来越多,考研的同时,实习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有研究显示,对比分析实习组和考研组在入科和出科时理论成绩、临床操作成绩的差别,同时对两组的出勤率做了考察。结果显示在入科时两组间的理论成绩、临床操作成绩无明显差别,但在出科时实习组的临床操作成绩明显高于考研组。同时,就业的压力,也使得毕业实习受到显著影响,学校为了追求较高的就业率,也往往从宽容和理解的角度出发,为实习生广开门路,放松对毕业实习的管理和约束,导致学生不能安心实习。
1.4带教老师主动带教意识薄弱
带教老师主动带教会激发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对检验专业学习的信心,如果带教老师只是让实习生从事一些简单的编号、离心、送标本等重复工作,则将会严重打击其实习的积极性,不能使实习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也不利于实习生专业知识的提高。目前大部分的实习医院对实习生的要求仅仅停留在操作上,对于结果的判读和报告的发送了解甚少。举个例子,比如微生物组的痰涂片,实习生可以很好的进行痰涂片,然后革兰氏染色,染完后就将片子放在一旁,主动一点的学生会在显微镜下看看,但也仅停留在看的水平,最后还是由工作人员发报告,这样很难为以后实际的临床检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对策和建议
2.1实习生在上岗前接受各种规章制度以及生物安全培训
规章制度是医院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生物安全是任何一个进入实验室人员所应必备的常识。实习的医学院校应该安排毕业实习生用几周时间有计划地进行实习前规章制度培训以及生物安全培训。一方面让有临床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了解医院各种规章制度以及实习生的管理制度,使学生在思想上、学习方法上、生活准备上做好从在校学习到临床实习的转变;另外,检验科属于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与学校里的实验室级别不同,非常有必要对即将进入检验科实习的学生进行生物安全常识培训,对学生的人身安全负责。另一方面,学校要给有考研或专升本打算的同学做好职业规划或就业指导,使其正确处理实习、考研或就业的关系。
2.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
检验医学发展迅速、实践性强而且涉及面广,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熟练、精湛的操作技能。临床实习是把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以后参加检验工作做准备的重要阶段。检验科的现代化设备越来越多,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所以有必要定期在科内讲课,安排资深的中级职称及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主讲,向实习学生及科内人员讲解相关专业知识,使实习生对检验这门学科有个综合的把握和全新的认识。
2.3完善检验科带教环境,提高带教老师自身素质
首先带教科室应树立正确的带教观,严格要求带教老师的带教行为,营造良好的带教氛围。其次要选择工作责任心强、专业知识丰富、操作技能过硬的老师带教。带教老师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检验专业,能做到以身作则,率先示范。带教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医德医风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以后的专业兴趣和生活工作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科室领导应加强监督检查,如科室可以定期进行实习生问卷调查听取学生意见,改进带教方式。如果调查中发现带教老师不负责或问卷调查时意见较多的,应对其进行引导指正,屡教不改者取消其带教老师资格。
2.4加强实习过程的阶段性考核
对学生实施阶段性考核.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实习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完善学校现有的规章制度。
2.5改善实验条件及增加实验投入
为让学生较多地接触目前检验医学发展的前沿,就需要各大教学医院除了增加一些必须设备,还需添置一些临床常规设备,如血球计数仪、小型生化仪等。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对检验医学实习教学的不断改革,培养学生具有医学检验学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他们养成既重理论知识又重实践操作的科学作风。
2.6培养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
在传统的医学检验教育中,大多数偏重于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由于本专业起步晚,科研水平相对较低,技术整合能力差,检验人员对科研价值认识不够,导致一些新的实验方法及技术不能及时融入课堂,培养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是新形势下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产学研相结合的一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方法如: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使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入实验室操作,了解医学检验的常规检测项目,同时也应该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使实习生加强对科研的认识,顺利撰写毕业论文,为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