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专题研修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命教育专题研修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命教育专题研修总结

生命教育专题研修总结范文1

以《xx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为指导,以推进《xx市“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实验》项目为重点,深入开展“优秀教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研究”工作,引导教师做真实的研究,促进教育科研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学校特色发展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区域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做出贡献。

二、工作重点

1.《“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实验》教科任务

(1)开展“学情”专项研究。依托《本质回归:校本教研的实践创新》深化研究项目组的活动,研究学生,研究学习,做好学情研判的技术分析,为第一批试点学校项目的展开提供方法与技术。

(2)编制《XX年“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研究选题指南》。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实际问题,提供选题指南,结合XX年市级各类课题立项、年度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审等工作,引导学校和教师围绕“促进有效学习”开展研究,在研究中推进课堂变革。

(3)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合作研究,做好第一批试点学校的学生学习力调查,筹备“课堂变革”论坛。研制《“学为中心”常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制订《课堂变革试点项目联盟组织管理办法》。

2. 教科研管理、指导与服务

(1)扎实开展“首批教科研优秀成果推广与应用”项目。依据《xx市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实施方案》精神,开展首批6项立项研究型课题成果79个实施单位的应用研究,做好研究过程的指导与管理,定期开展基地学校研究活动,做好各课题的中期总结

(2)进一步规范教科研管理与指导。认真落实《xx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成果评审工作的通知》精神,修订《xx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协调做好全市各类课题统一立项申报、论文、优秀教科研成果评审等工作;加强课题过程性研究活动的指导与管理,加快教师课题研究活动策划与管理创新的实践研究,推行课题研究课,探索适合教师的实践研究形式与成果表达方式,引导教师做真实的研究。

3.课程建设

(1)开展《学校课程规划》研讨。征集xx市不同学段学校的课程规划或课程方案,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召开专题研讨会,做好学校课程的规划与实施研究。

(2)组建市级精品校本课程群。在前三届中小学精品课程评选的基础上,根据xx市基础教育区域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对已有“精品课程”进行归类梳理,形成课程群,推广精品课程。

(3)以学生的发展为取向,启动“公民教育”、“学习心理指导”、“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等专题课程研发。成立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开展区域推进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4.德育专题研究

以德育微课程建设为载体,梳理近三届中小学精品课程中的德育校本课程,筛选特色精品德育课程,建立德育课程资源库,引导学校德育工作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召开以“责任教育”为主题的学校德育微课程建设研讨会,推广精品德育课程。

5.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强学生学习心理的辅导研究,召开全市学习心理辅导暨中高考考前辅导研讨会,继续举办“晴朗六月”考前辅导系列活动。

生命教育专题研修总结范文2

起点

行者,是理想主义的实践者,是行走田野的思想者。几年前,我写作《做新教育的行者》,想以富有个人色彩的和所处地域特征的行动诠释新教育的精神世界,想以不断跋涉的脚步涅为新教育的一道风景。在这行进的道路上,新教育研究会是一道对我和研究会团队而言别样的风景。

2007年2月2日,江苏省新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下简称“新教育研究会”)经省教育学会和省民政厅正式批准。

在角色定位上,新教育研究会是江苏省教育学会领导下的二级学会,同时,由于新教育实验是全国性的研究活动,所以,研究会将与新教育研究院密切合作,发挥其“孵化器”功能,及时推广研究院对新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邀请研究院的研究员深度参与相关项目的研究,形成研究合力,共同推进新教育发展。新教育研究会的各种活动、研究进展、取得的成果也及时通过“教育在线”和新教育杂志与新教育同仁分享。

受朱永新教授的委托,由我负责筹建新教育研究会理事会,并把秘书处设在海门教育局。为此,我们成立的筹备组,于2007年6月到7月,向省内各新教育实验区与新教育实验学校发出了发展会员和推荐理事会成员的通知。之后,陆续收到回执。经过与新教育实验部分核心团队成员的多次磋商,初步确定了新教育研究会的理事会成员。与此同时,筹备组向省内各新教育实验区和实验学校发出了优课评比和论文评比的通知,秘书处也陆续收到各地报来的录像课和优秀论文。

2007年11月16日,第一次研究会成立预备会在我的工作室召开了,我、储昌楼、李宜华、吴勇等围桌而坐,研究会的工作就这样以完全务实的姿态拉开。我们详细讨论了新教育研究会成立会的议程、论文评比的规则、数量和评委成员,优课评比的规则、得奖数及评委等。那段记忆,紧张而忙碌。秘书处成员每天加班,编印了研究会会员手册、论文集、会务指南等,落实了会议中的优课评比安排,新教育论坛等重要工作,制作了理事聘书、论文、优课获奖证书等,海门新教育团队还为大家编印了《2007'海门新教育拾粹》,拍摄了海门新教育专题片,各实验区为论文和录像课的选送也做了大量工作。

2007年11月23日晚七时,江苏省教育学会新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预备会召开。我记得在第二天的成立大会上朱永新教授脱口成章,将多年来对新教育精神的思考第一次作了较为全面完整的阐述。

在这次大会上,也明确了新成立的研究会的主要工作内容:

1 组织理事会议。定期召开理事长会议、常务理事会议和理事会议,研究新教育研究会的具体工作和行动策略等。及时总结全省各新教育实验区和实验学校的研究成果,及时推广实验的最新成果。不断壮大新教育研究会的力量,秘书处将继续接受会员申请,以让更多的一线老师加入到新教育实验的队伍中来。

2 组织论文评比。组织每年一度的论文评比,以选送最优秀的论文参加省教育学会的论文评比。2007年论文评比的主题是“理想课堂”,2008年新教育研究会的论文评比主题是“每月一事”。

3 组织优课展示。每年组织优课展示或评比活动,把“理想课堂”的研究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对课堂教学的研究,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方案上,要从价值观和教育思想的层面研究课堂教学,要把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使理想课堂的建设始终处于动态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

4 组织主题论坛。主题论坛将作为新教育研究会展示和交流的重要平台,根据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的进展和“十大理想”构建,不断形成研讨的主题,并通过论坛,分享思想、经验、设想等,通过对话,碰撞智慧,生成智慧,不断加快新教育前进的步伐。

5 组织成果分享。组织各种形成的成果分享活动,建立成果年度报告制度,要求参加新教育研究会的各实验区和实验学校于每年的12月31日前,向新教育研究会秘书处,以电子文档的方式,报送一年的新教育实验研究报告,并附一年的各种活动剪影和图片。研究会秘书处将编写简报,发送全省各实验区和实验学校交流。另外,将根据各实验区和实验学校研究进展的程度,确定一些专题性展示研讨活动,组织相关的学校一起参与交流、展示、研讨。

6 组织项目联盟。理事会将通过项目联盟的方式,推动新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之间建立起相互协作的共同体,科学进行项目攻坚。比如,新教育儿童理想生活方式;新教育理想德育、新教育学校文化、新教育理想课堂、新教育书香校园等,以后根据研究进展,不断丰富项目内容。凡是对其中一个或几个项目,有志于进行深度研究的实验学校,通过填写项目联盟申请,确定项目联络人,采取轮值主席制的方式,推动项目联盟的活动,以及研究活动的深入展开。每次项目联盟活动情况,以及形成的共识和成果,研究会秘书处将及时通过“教育在线”及简报的方式发送至各实验区和实验学校分享学习。

在路上

(一)

对于我和我的团队而言,一块巨大的试验田正在眼前铺开。

教育科研是一切教育改革和实验活动的灵魂,而开展课题研究又是其中最富挑战性,最具操作性,最有推广性的实践活动。从2008年开始,研究会正式负责管理、研究、实施和推广朱永新主持的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新教育实验的研究》及其相关成果。当年5月,课题管理中心申报了全国教育规划课题,11月份《新教育实验与素质教育行动策略的研究》正式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该课题的系列成果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11年,该课题的后续性研究《新教育实验促进师生成长的行动研究》又被确定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课题,并顺利开题。我们迎来送往着各种开题和结题的大会,这些来自田野实践的结晶,正在汇聚成新教育宝贵的财富。

我知道,我们的团队承担着怎样的工作量,每年数百份论文会汇聚到他们的桌前,由特级教师、各实验区负责人和名教师,组成评审组分学科对论文进行评审,从中选出优秀的上报省教育学会参评。我们说,新教育人有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新教育实验者是一群不做官人和学人,而是做农人,把两条腿深深扎到泥土里的人,而这个在幕后忙碌的团队,就是一群“颗粒归仓”的“农人”。

也让研究会忙得不亦乐乎的,是举办多层面多学科的现场展示、论坛研讨。全国小学数学研讨会、江苏省初中教育论坛、新教育学校文化展示活动等等。让我们心潮澎湃的,绝不是四周的彩旗猎猎,而是那些来自生命的精彩展示,源自灵魂的智慧碰撞。

研究会的另一个发力点,就是促进“专业成长”,让每位教师体验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

教育研究会成立之初,决策者们就将其定位为一个研习共同体、一个研修共同体、一个研发共同体。研习共同体为教师提供了专业阅读书目与地图,让老师们在反思自己阅读史的基础上绘制适合自己发展的阅读地图;研修共同体,为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提供了展示、磨砺、修炼、合作、互动的专业成长平台;研发共同体为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做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者,地方和校本课程甚至班级课程的研发者搭建了一个又一个富有挑战的项目平台。从研习到研修再到研发,形成了新教育人专业发展独特路径,在这一路行走的过程中,各种形态的新教育共同体,以及“教育在线”网站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和成长舞台。

此外,我们还利用“教育在线”建立了实验学校课题管理信息平台,要求各个实验区都要建立课题信息专题贴,以及时交流各个实验区和实验校的课题实验进展情况。到目前为止,已经整理了20个专题贴在信息平台上交流。课题管理中心还利用这一平台,为各个实验区提供了挂牌校的样牌和协议样本。并且通过这一平台,及时收集各个实验区和实验校的新教育实验年度和总结计划等。

行走,是新教育的生态。2008年,山东威海、浙江嘉兴、平湖;2009年,河南焦作、山东临淄、诸城;2010年,河北石家庄、云南楚雄、重庆长寿;2011年,四川北川、安徽霍邱、山东日照……在与全国各地实验区和实验校的互动中,研究会成为一个经验流通的有效管道。

(二)

当然,江苏及至海门,是我们直接践行新教育的田野。

忘不了那些在教室里的静悄悄革命。朱永新教授说,“教室”就是一付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缔造完美教室,就是要让每一个生命真正地在教室中开出一朵花来。记忆最深的,是江苏省特级教师俞玉萍,她和她的“百合班”以10余年一贯的坚守成为缔造“完美教室”的领军人物,2010年俞玉萍成为海门市完美教室名品教育项目工作室领衔人,率领团队为全市班主任义务培训近十场,达2000余人次,并赴安徽、河南、山东等地的新教育实验区作培训,2011年该工作室升格为南通市级名师工作室,并在11月份举行的全国新教育海门开放周活动中以教室开放、活动展示、工作坊研讨等活动与来自全国的400余名新教育同仁分享研究和实践成果。

“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之一,而开展“每月一事”项目是实现这个理念的重要方法。江苏海门实验区的“每月一事”在全国各新教育实验区(校)中最为显著。2008年3月举行的新教育行动“每月一事”项目现场推进会,提出了“每月一事”项目的基本操作流程,即“主题阅读、实践活动、展示交流、评价反思”。实验区所有学校每月围绕一个重点习惯,从面上发动,到具体行动,以及评价反思,都尽力做到位,形成了初步的实施模式。“海门新教育在线”,设置了“每月一事”方案交流区、案例交流区、反思交流区,定期举行了网上优秀案例评比和年度“习惯养成示范班级”和“优秀小公民”的评选活动。“每月一事”项目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从小处、从身边和孩子的实际出发确定培养学生一生有用的十二个好习惯,通过广泛的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研究、主题随笔等形式开展活动,将公民教育、生命教育贯穿其中――1月,让我们学会吃饭;2月,让我们不问红灯;3月,让我们一起去种树;4月,让我们踏青去;5月,让我们学会扫地;6月,让我们学唱一首歌;7月,让我们玩球去;8月,让我们笑着和别人打招呼;9月,让我们每天阅读十分钟;10月,让我们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11月,让我们做一回演讲者;12月,让我们每天记录自己的生活。导引的故事和设计的活动亲切动人,绝无面目可憎之虞,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在更高的层面随即生成、不断完善。据此而集的成果《一生有用的十二个好习惯――新教育实验“每月一事”项目操作手册》于2009年7月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成为全国各实验区推动“每月一事”项目的重要蓝本。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这就是新教育人行动哲学的高度概括。阅读,在海门2005年9月整体加入“新教育实验”后,一直坚持。2007年,海门的“图书漂流”的读书活动已经延伸至初中。全市范围的“书香学生”、“书香教师”、“书香班级”评比如火如荼地展开。读书活动还辐射到了家庭、社区,家长被孩子读书的热情感染了,“亲子阅读”成了海门一条独特的风景线;社区阅读成了居民业余生活的首选。从2007年开始,海门将每年元月的第一个周末,确定为海门的“家庭教育日”,这在全国属首创。开展“书香家庭”评选活动,在全市积极营造和谐的亲子共读氛围;开展“亲子共读”专题讲座,指导亲子科学阅读……由学校到家庭再到社会,海门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弥漫着浓浓的书卷气息,空气中散发着清新的油墨芳香。甚至教育局下发文件,要求学校从地方课程中每周拿出一节作为校本阅读课,并确保每天1小时让学生自由读书。

此外,启动“儿童写作课程”。2010年9月,江苏省特级教师管建刚、高子阳,海门市“童化作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吴勇以及新教育研究会核心团队成员齐聚,进行了激烈而富有成效的碰撞,决定正式启动新教育儿童写作课程项目,建立项目专题帖。专题帖的总定位是找到新教育儿童写作课程的制高点,弥补结构化、系列化教材作文课程的不足,填补新教育实验在这方面的空白。会议决定充分整合管建刚、高子阳、吴勇等3个工作室的力量,在“教育在线”论坛上建立9个主题帖:“我的作命”、让儿童百分之百地喜欢写作、童化作文、中外写作著作的阅读、儿童写作的三大系统、课外写作课程创新设计、儿童写作课程点评、儿童整本书写作、写作教育故事。由吴勇撰著的《童化作文:浸润儿童心灵的作文教学》已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由高子阳、管建刚、吴勇共同打造的《写作教学“铿锵三人行”》发表在《教育研究与评论》。目前,新教育儿童写作课程的系统建构正在进行中,并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研究的重点。

生命教育专题研修总结范文3

关键词:职业学校;校本研训

中图分类号:G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5C-0049-03

曾有学者对教学质量提出过一个公式:教学质量=(学生+教材+环境+教法)×教师,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一个融进修学习、实践锻炼相互结合螺旋上升的过程。基于这样的过程,根据职业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在特定教育资源、教育环境、教育目标下采取以学校培训为主阵地,以一线教师为培训主体的校本研训模式,是整合职业学校校内外培训资源,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师素质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一、立足学校,找准校本研训切入点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对“校本”是这样解释的: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校本研训需立足于学校,立足于教师的发展,立足于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它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校本研训必须做到以教师和学生为本,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内在需要。但从现在的职业学校教师参加的各类培训情况来看,其内容大都是全员性,以满足大多数教师的要求而设计培训,忽视了教师的个性特征、生活阅历、知识结构、专业特长和所在学校的文化背景、办学条件的个体差异,而且在选择培训方式方面,教师也缺少自主性,从而导致教师对各种各样的培训方式感到索然无味。因此,职业学校校本研训要做好学校调研,以解决教师在教育管理、教学实践、教育科研等方面存在的盲点、难点为切入点,丰富校本研训内容,探索建立校本研训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

江苏省滨海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滨海中专”)通过对教师的调查分析,教师在课程与教学、专业群建设、信息化教学等方面有很大困惑,这就为校本研训找到了切入点,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校本培训计划。立足切入点,结合学校整体发展目标,学校在2017年春学期先后邀请多名专家来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专题培训,其中有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面对职教新体系:我们需要怎样的课程与教学?》《基于“任务学习”的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改进》《基于“学习需求”的职业院校教学模式改进及质量评估》《校本课程建设与信息化教学》;有面向专业科教师的培训:《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机制构建与探索》《专业群建设申报指导》;有面向青年教师的培训:《交互式微课制作技术(Fousky、Ispring Suit)》《语音合成软件的使用》《音频编辑软件GoldWave的使用》《资源制作软件Camtasia Studio的使用》《在线课程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实现工作坊》等,这种分层安排、分别培训模式体现了校本研训的层次性和目标多样性,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在不同的层面上,向各自的目标方向发展,最终达到全体教师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二、科研促教,找准校本研训关键点

2003年3月31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提出了“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立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职业教育也同样适用。教科研是带动教师专业成长的驱动力,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教育教学理论的支撑,而让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是提高他们理论素养的有效手段。

近几年,滨海中专非常注重课题研究工作,希望通过课题研究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2014年承担了3个盐城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职校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职业学校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平台研究”、“中职校‘2.5+0.5’中餐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教师们经过及时的课题研究培训和科研方法指导,积极撰写研究论文,提炼研究成果,于2016年12月圆满结题。2015年5月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子课题“新形势下,中职学生文明素养与行为培养的研究”。2016年12月获得了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3个立项课题“中职学生‘一体两翼’文明礼仪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以‘慕课’为手段构建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让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让学引思’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以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为例”。除了积极申报立项课题外,学校还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内外资源,于2016年成立了“盐城市皋建军德育名师工作室”,申报了1个盐城市职业学校“做学教合一”教改实验项目。通过课题研究和名师工作室、教改实验项目的开展,激发了教师的科研热情,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实现了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团队共研,找准校本研训突破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学校工作重点要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这就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每个教师的业务能力、专业化研究水平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万事皆通,这就需要教师之间互动合作,相互支持、相互借鉴,增强团队共研意识。而提高教师团队共研素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面临的挑战。

一所学校要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本研修良好氛围,就必须组建教师科研团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每个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才能得到很快的提升。一般来讲,学校的教科研团队包括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研究组、名师工作室、师徒结对、精品课程建设团队等。学校除了建立上述团队外,还需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建立临时的攻关团队、学习团队、工作坊等。并要求每个工作团队建立QQ群、微信群等,实现信息实时交流,问题及时探讨,利用网络形式进一步发挥团队在校本研修中的积极作用。滨海中专在本学期的“在线课程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实现工作坊”培训中,根据校本研训和教师专业特征,将参培的青年教师分为10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8人,针对“在线课程教学设计”的共性和突出问题,如课程进度、时间安排、师生互动的把握,课程目标、考核评价的有机整合,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有机结合等,在学习小组内团队攻关,形成解决方案,不断提高教师运用新的教学软件的能力,优化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成为学生身边的“教练”,而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校本培训中,学校还注重发挥QQ群、微信群的作用。培训资料实时在群内即时共享;培训结束后,研修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向专家教,或与同事进行研讨,使校本培训由课堂延伸到课余,极大的提高了培训的效果。

四、反思导教,找准校本研训增长点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积极的、坚持不懈的、仔细的考虑。”教育教学反思,是每个教师的内省行为,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个性、教学品质、教学经验、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表现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和思考分析的过程。教师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实施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但很多教师对反思价值和作用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任务层面,缺乏对深层的教师教学反思价值的探讨,不认为它是促进自我成长的一种专业生活方式;有些教师即使撰写教育教学反思,也是形式单一,千人一面,或只关注教育教学现象的描述,缺乏对教育教学作深入思考。

滨海中专将教师教育教学反思作为校本研训的一个重要载体,建立以“个人反思为基础,教研组内交流为平台,校内总结提升为导向”的教育教学反思机制。学校要求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反思案例,交流教育教学反思心得,并按照“实践―反思―实践”的教育教学行为推广教育教学反思的成果。每个寒暑假和学期结束,学校组织教育教学、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文章、案例等的评比,并给予适当的奖励,评比结果作为绩效、评优、职称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2017年春学期以来,学校安排了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的校本研训,要求每位参培的教师将培训学习的内容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认真、系统的反思,并撰写心得体会。要求教师可以结合“校本课程和信息化教学”培训,反思信息化教学的实践应用和认知;可以结合“基于‘任务学习’的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改进”的培训,反思一节课堂教学;可以结合“面对职教新体系,我们需要怎样的管理与师资”的培训,反思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反思自我职业个性的完善等。通过反思,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方法得到进一步改善,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新形势下的校本研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校本研训的实践与探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仅需要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改革,更需要丰富校本研训方式,提高校本研训实效,让校本研训与教师专业发展相伴、同行,让教师在终身学习中不断获得成长的幸福。

生命教育专题研修总结范文4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市区教育工作精神,适应长风生态商务区的建设发展,实现普陀区优质教育“圈、链、点”的战略布局,秉承“博雅教育,精致办学,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强化依法治教,全面加强学校质量管理,聚焦学校内涵发展,认真制定完善学校新三年规划,扎实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努力改善办学环境,为四附中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办老百姓满意的学校做贡献。学校将争创市安全文明先进学校、区行为规范示范校、区素质教育优质校、区信息技术实验校、区教师专业队伍建设继续教育示范校、市艺术教育先进校、区艺体工作先进校、区科技工作新进单位、区语言文字先进单位。

二、以规划和规范为引领,促进优质教育持续发展

作为区自主督导评估实验校之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认真开展各项工作,依法进一步加强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发挥研究成果作用,形成学校自主发展制度和工作机制,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和动力,促进学校在办学中的自我完善和提升。积极推进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建立学校教育核心价值观和学校精神,形成学校文化体系,引领学校高水平发展,着力争创优质教育“点”。

1、加强对四附中中长期发展的超前思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学校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通过深入调研、专题研究、广集众智,认真分析总结2005年以来长风中学发展的成绩和经验,深刻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起草制订征询论证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重点围绕博雅、精致、和谐的目标,从德育、教学、课程、师资、科研、信息技术等方面细化,提出过渡时期的主要思路和战略举措,为在长风生态商务开发区内,建成现代化、高标准、质量上乘、办学特色鲜明,在全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学校,提供行动指南。

2、抓好规划细化及实施。继续贯彻落实好《学校新三年规划》,修订学校各项制度理顺机制,落实好《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规划》、《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基础性实践课程计划》、《学校教学质量改进计划》、《学校课程计划》、《学校数字化教育平台建设规划》等,细化目标任务,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目标顺利完成,为促进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继续开展“学校自主性督导评估机制建设”的课题研究,逐步形成校内自评、互评和外部评价有机结合的教育督导新模式。

3、抓好规划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做好新规划草案修订教职工征询工作,组织教育专家论证规划,通过教代会解读宣传审议确定新三年规划,利用区政府对本校教育督导的契机做好规划的后期修订和论证。对照《关于开展普陀区“素质教育先进校”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创建和评审普陀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先进校)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以标准引领发展,以规范促进优质。

三、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1、推进学校德育建设,构建以“博雅、自信、体验”为核心的学校德育文化

1)深入推进“两纲”课内课外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德育校本实践体验课程,凸现生命教育、环境资源保护教育特色;凸现交通安全教育特色;凸现博雅人文文化气质。

2)推广使用《普陀区中小学生节庆活动手册》,研发集文化、传统、美德和技能研习为一体的龙舟文化教育综合课程,精心设计并实施龙舟文化校内外文化活动,借“端午”节契机,开展校际师生龙舟竞赛。

3)加大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力度,做好市行为规范示范校评估。制定学习执行本校学生手册,重点修订学生奖惩处分条例;

4)推进温馨教室建设,促进民主平等、友爱合作的师生、生生关系的形成。

5)积极开展迎世博主题系列活动,从环境卫生做起,倡导文明礼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开展志愿服务,建设美好家园。

6)开展红十字精神教育,对师生进行救护培训,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7)参加第二轮市级安全文明校园评比。着力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建设,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学生自救自护意识和能力。

8)进一步丰富“伟人教育”内涵,拓展“伟人教育”的新领域,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活动。

9)提炼德育特色,做好“一校一品”的创建,做好申报评审工作。

10)继续推进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博雅优师”班主任序列评选,开展学困生诊断和行为干预项目培训和实践,提升班主任工作艺术和方法,规范班主任工作及其队伍建设,积极参与第二轮“十佳班主任”评选活动,促进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

11)做好学生先进个人与集体的评优工作和初三学生推优及综合测评工作。

12)精心策划并组织学校艺术节、运动会、男孩女孩节等大型活动,和预备年级新生入学教育、军训和初二“青春营”学农等实践活动。

2、稳步提升教学质量,构建以“博雅、多元、体验”为核心的学校课程文化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化课程建设,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细化课标、优化课堂、强化练习,继续推进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深化“有效教学”的内涵,将减负增效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1)聚焦课堂教学改革,贯彻《普陀区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常规要求》、《普陀区中小学各学科常规质量管理指导意见》、《普陀区中小学部分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估意见》精神,开展相关学习落实行动。加强教学工作基本常规建设的研究,针对实际,细化教学常规,健全课程管理的反馈调节机制,加强教学自主性督评,由分管校长负责,教务处牵头,组织对课程运行课堂教学进行监控,通过问卷调查、师生访谈、信息分析等方法,及时发现问题,适时进行调整,修订教学常规制度,形成适合教学发展的新的工作常规。

2)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指导,加强教学环节设计管理监控:关注课堂——开展以“有效教学,打造精致课堂”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关注作业——开展以“个性化作业分层作业设计”的命题研究,教师精编练习代替名目繁多的教辅材料,举行“备课组精编习题评比展示活动”;倡导“听课文化”,组织开展全校性、跨学科的课堂教学视导、观摩活动,继续开展以“主讲共评”为形式,教研组为单位,进一步以“教学有效性”为主题,围绕教材、教法与学法、学生差异,开展校际同行之间各科课堂教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3)继续抓好学校教学质量改进计划的修订与实施,结合校情,编制研发与新教材配套、并落实到章节为标志的教学资源库,并实现网上互享。

4)积极参与普陀区“素质教育先进校”争创工作。进一步推进学校高标准高质量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5)依托华东师大专家专业支持,开展常规教学有效性和教学问题研究,开辟有华师大教师与区域内优师主讲的“博雅教育”讲坛,拓宽师生眼界,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6)丰富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三维课程,构建学生文明礼仪、心理健康、生存技能、生活常识类短期生命科学系列拓展课程,包括:食品卫生、水电安全、交通安全教育、防盗防灾防毒防震与逃生训等安全自护教育、入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并组织教材的编写。注重拓展型课程与基础型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一批长线、固定课程;以学科延伸、人文修养、艺体活动、动手技能、生存自护、时政教育、分层辅导七大类型的拓展课程;修订学校拓展型探究型课程指南。

3、加强教育信息化,构建“博雅、高效、透明”学校教育信息化平台

1)继续以应用为重点,以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根本,加强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参与“区信息技术实验校”评审。

2)开发学校信息管理平台、各年段的教师教学资源互享平台、学生学习平台、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平台以及图书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符合学校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校园网应用平台。

3)通过“微格教学”技术的应用,对教师进行教学过程录像,提供教师自我观看、自我反思、自我矫正的机会,要求教师通过发现自己教学设计中的闪光点和不足,提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技能和调控能力。同时,利用不断积累的个人教学素材,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技能,促进教师的发展性评价。

4)支持推动部分学科教师进行教育博客试点工作,关注学科研究实效性。

四、以专业化发展为要求,构建以“博雅、激情、共营”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建设平台

1、贯彻区教师队伍建设四年行动计划,加强校本研修。

1)制定教研组与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全面分析总结过去几年教研组的建设情况,从课程开发、课堂教学、青年教师培养、梯队建设、教师个性化发展、科研成果等方面反思教研组建设的特点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新的发展规划。教研组帮助每位老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

2)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强化备课组建设。

3)通过“微格教学”技术的应用,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技能。对教师进行教学过程录像,提供教师自我观看、自我反思、自我矫正的机会,要求教师通过发现自己教学设计中的闪光点和不足,提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技能和调控能力,促动教师的发展性评价。

4)建立“说课制度”,通过教师“主讲共评”,对话反思教学。开展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教学示范展示交流活动,以推进学校课程改革为主题,以优化教师结构为基础,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推进教师专业化建设为目标,以推进以提升教学质量破解教学问题为内容,以行动研究为特征的校本研修为重要抓手,组织校学科带头人、校教学能手、校教学新秀带头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开展各层面教师教学研究、汇报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素养,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5)研发校本系列课程,打造“特色”课程和“品牌”教师。

6)发挥本校骨干教师作用。发挥高级指导教师、教学能手在学校教师专业引领、推进学科建设的指导力。

7)畅通渠道,积极招聘选拔引进优秀教师,优化学校师资配置,加强教师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完善教师评价考核机制。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1)认真贯彻实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和《华东师大第四附属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践行“普陀教育精神”规范教师行为,将师德教育和人文素养提升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组织教师开展提升人文素养的实践活动,陶冶情操,增强人文底蕴,塑造人格魅力。

2)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完善正在实施的特殊学生结对活动,建立起学困生帮助干预机制,努力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缩小学习差距。

五、科研先导,课题研究,构建以“博雅、反思、创新”为核心的学校科研文化

以科研为先导,以课题为载体,建立科研自培基地并加强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多渠道、全方位提供教科研信息;加强教科研课题的中、后期指导服务;帮助学有特长、教有特色的教师及时总结经验并进行理论提升;发挥科研“助推器”作用,通过“博雅教育实践研究”课题及相关子课题的研究,大力推进以实践研究为基础的教育,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1、制定课题管理评价条例,理顺学校科研管理流程,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兴趣,加强课题研究从课题的开题、研究过程到结题的过程指导与监控,年末召开两年一度的学校科研工作年会。

2、做好对原学校“PDCA”总课题的结题和新三年规划“博雅教育实践研究”课题及相关子课题的开题及论证和申报认领工作。

3、启动对“博雅”校本课程的分学科课程研发和试点工作,包括构建学生文明礼仪、心理健康、生存技能、生活常识类短期生命科学系列拓展课程,包括:食品卫生、水电安全、交通安全教育、防盗防灾防毒防震与逃生训等安全自护教育、入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以学科延伸、人文修养、艺体活动、动手技能、生存自护、时政教育、分层辅导七大类型的拓展课程,重点研发集传统佳节美德传统教育、承载历史人文底蕴和体育竞技教育为一体的“龙舟”皮艇综合德育体验课程;“绿色家园”环保精品课程;优秀影视鉴赏教育课程;管乐艺术特色课程、社会实践考察体验课程等。

六、完善学校管理,构建“博雅、民主、开放”学校管理文化

加强调查研究,促进科学决策;潜心抓好教育教学,提高对课程建设领导;结合教育局的工作基本要求,规范学校办学、传承学校传统优势,整合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和学校品牌,形成办学特色和社会声誉。

1)通过学习宣传修订新三年规划活动,开展“学校博雅教育精神”的讨论,通过岗位践行活动,使之内化为引领广大教职工立足岗位、勤奋工作的自觉行动,形成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

2)我们要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重新修订管理流程。完善校长负责制,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完善学校组织架构,推进校务公开,实施民主化、科学化的学校管理。修订编印学校制度指南。

3)完善学校的岗位责任制、教职工岗位任务及考核标准、文明教工及班组的标准及考评方法等制度的制定与完善,使学校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责任到人。在修订学校各部门职能部各项常规制度基础上重点修订完善学校新三年见规划、教师队伍三年规划、教职工考核评估指标体系、教职工违纪及教学事故处理办法条例、骨干教师管理实施办法、科研工作管理条例、十室岗位聘用及管理考评制度等。

4)完善各种公开公正的民主制度。完善教代会、学生参与管理学校、家委会等参与决策建议评价制度。

5)制定并完善中层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制度,新学年开启前,全面试行中层干部岗前竞聘制,实行岗位责任制,和任期结束述职民意测评制。

6)发挥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功能,明晰管理职责范围、内容,注重分工与合作,服务与指导,逐步形成科学、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7)建立后勤保障体系。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素质,完善后勤工作的育人、保障、创利三大机制。规范后勤工作人员的各项工作程序,明确岗位职责,奖罚分明,树立服务育人的观念。进一步理顺后勤与教学中心的关系强化图书馆、实验室等“五室”的服务功能,完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房、实验室等“十室”的管理体系,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