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

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范文1

1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低年级学生刚刚进入校园时,很多方面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成长成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将使孩子终身受益。因此,我们每个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真正做到教为学所用,育为生所导,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奠定基础。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数学第一册“认数”这一单元时,要求孩子认真规范的书写0~10各数,对于写的好的同学在他的作业本上用印章印上“大拇指”,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加以表扬。这样一来,同学们的作业书写非常认真,培养了孩子认真作业的习惯。在数学课堂上我还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努力思考、积极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说话完整等习惯。总之,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力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学习习惯,为孩子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2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他曾经说过:如果学生有了一门喜爱的学科,那么你不必为他没有在所有各科上取得“五分”而不安。应当使人更为担心的,倒是门门成绩优秀但却没有一门喜爱的学科的学生。教育家皮亚杰也曾指出:“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这种积极的情感可以刺激学生的中枢神经,促进脑细胞的活动,从而使记忆仓库中涌现出许多表象,激发出多种多样的新奇的联想,形成强烈追求、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趣从事学习和思考,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学生在这种积极的情感状态中高效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他们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来维系,根据这样的心理特点,我们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更得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常常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育教学形式进行教学,例如;游戏、竞赛、故事、动手操作等。幽默的教学风格、富于童趣的教学语言、具有鼓励性的教学评价等也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识和充分估价,这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自信的孩子热情乐观,不怕挫折,能凭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目标。但低年级学生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一切还比较陌生,还没有建立自信的基础,普遍地缺乏自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闪光之处,并给予表扬。例如:给积极发言的学生加一颗积极发言之星,给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加一颗智慧之星,当后进生某些方面有进步给他们加进步之星等。这样可以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自信。其次,教师应以各种方式,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充满爱意的抚摸,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4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于事物的观察还处于盲目的状态。因此,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低年级学生还不善于自己主动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因此,教师在组织儿童观察事物时,必须向儿童提出观察任务,而且所提的任务要具体、明确。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第一册“认识0”时,我明确的要求学生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认真进行观察,看看每个小兔采到几个蘑菇。在观察活动中,教师要用语言引导儿童掌握观察的方法和顺序。如,引导儿童先看整体再看部分,看部分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可按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等顺序进行观察,久而久之,儿童就学会了全面完整地观察事物的顺序。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第一册“认识=、>和<”时,我让学生先总体感知,观察情境图上有哪些小动物,然后再让他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观察每种小动物各有几只,这样学生逐渐掌握了有序观察的方法。

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范文2

一、针对每个年级学生成长发展中的不同特点确定理健康教育内容

1.低年级以养成教育为主,以“学会生活”为重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一年级学生处于以游戏为主向以学习为主的过渡阶段,缺乏系统学习的经验和能力,自理能力差,难以适应严格的学习要求。二年级孩子虽然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其基本学习和生活能力仍未形成。所以,一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以“学会生活”为重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其自主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低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侧重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自律、自控能力和基本的学习能力,养成自理、自立、自学习惯,把学生送上爱学、乐学、会学的良性发展轨道。

2.中年级侧重学习心理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调查发现,小学中年级学生往往在学习上的两极分化严重,出现了大量的“差生”或“双差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不会学习,没有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所以,对中年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进行必要的学习心理指导,培养学习上的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心,特别是学科学习信心,重点培养学生的“三种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从而使学生用自身内在的学习动机带动其学习行为,帮助学生努力减少学习欠账,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3.高年级重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体验学习和生活中克服困难的快乐

小学五六年级学生面临着更多和更难的学习任务,此阶段学生已形成了不同的学习类型倾向。比如:主动学习型,这是指班级中那些学习主动、表现优秀的孩子。被动学习型,是指那些被家长和老师看管着才学习的孩子,他们还没有自觉学习的意识。跟风随大流型,这部分学生学习尚可以,也不大违纪捣乱,但是凡事不往前冲,比较消极保守,这些学生往往容易被忽略。极端厌学型,属于从内心里讨厌学习也不会学习,主观上放弃努力,行为上好寻衅闹事、经常违纪挨批评的那类学生。基于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是帮助学生体验解决困难的快乐,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自信、找到归属感和成功感,从而调整心态,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积极进取的态度。

二、针对学生年级特点,有计划地开展多形式、多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改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

校园环境是一本活的教材,对学生心理品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深切地影响学生内心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为。因此,我们把这个问题放到学校教改的日程上来抓,把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标,上升到师德师风的高度长抓不懈。为此,学校首先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扫盲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保健意识。学校还制定了“教师忌语一百句”,督促教师自觉减少不适当的教育行为,鼓励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学会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爱学乐学的美好感

良好的课堂气氛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其学习潜能,还能使师生双方在心灵交融的最高境界里达到思维的飞跃,将学生带入“学并快乐着”的最佳状态。为此,学校利用教研时间,组织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动之以情,方能晓之以理”等系列教研活动,鼓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2)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学的教育性

各科教材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就确定情感教育目标和能力训练目标,并结合学生特点找准知识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运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改善课堂评价用语,捕捉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时机,用心理学规律提高课堂实效性。比如,低年级学生感知带有具体形象性特点,低年级教学就突出生动形象性,用音乐、美术、手工操作等方式营造鲜活的教学情境,使孩子在“玩中学”、“说中学”、“做中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充分科用课堂教学训练学生能力,开发智力

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主渠道,也是开发学生智力的主渠道。我们结合学科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还重视培养学生的特殊能力,比如:通过演讲和古诗词背诵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音美特长和动手操作能力。

3.根据学生年级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范文3

1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1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流行特征

研究显示,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检出率在10%~20%之间。广西某地区小学生在思维内容、注意力、自信与自尊、责任感、学习与工作、情绪反应、社交问题、言语问题、人格问题、睡眠饮食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比例均超过10%。陈永胜H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情绪、行为等方面,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的人数约为10%~15%,情绪方面问题约在10%~20%之间。多数研究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渐下降。小学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要差于男生。

1.2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

许多研究显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注意障碍、情绪障碍、违纪、行为问题、欺负行为等问题。情绪障碍是影响学前及11岁以上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多动性障碍是影响6~11岁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6]。男孩多动性障碍高于女孩,女孩情绪障碍多于男孩2,男生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上的得分显着高于女生(P<0.05);在恐怖倾向得分上女生显着高于男生(P<0.05)。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除了要面向所有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外,还要针对不同年龄和性别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有较为严重问题的学生要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心理指导。要从预防心理问题、矫治心理疾病和培养发展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多方位开展工作。

2.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要向每一名小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传授给他们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让他们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并且能够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以达到预防心理问题、及时发现问题、正确疏导问题的目的,从而帮助小学生学会学习、正常的人际交往、正确的面对困难、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同时,还要针对小学生自身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加以集体辅导。如针对刚入学的小学生开展集体辅导,帮助他们尽早适应学校生活,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完成个人的角色变化;针对高年级小学生,要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以帮助他们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生理特征,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主要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形式多样且灵活。

开设心理健康课各个学校大多开设了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通过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方式,寓教于乐地将心理健康科学常识普及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简单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作文和体育教学中除了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外,要注意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心理健康意识和知识。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学生通过写作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见解。通过制定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命题作文,既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又可以从学生的作文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利于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有资料显示,运动和体力娱乐活动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参加体育运动越多,情感困惑的情况越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在身体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表情、意志等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便进行正确的疏导。同时,学生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消除消极情绪,还可以通过竞技体育运动,培养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乐观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采取邀请学生家长到学校听讲座、咨询、座谈及班主任家访等形式,增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引导家长转变错误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并促进家长注重自身的良好素质养成,营造和谐的家庭心理健康环境,发挥家教的作用,以父母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孩子健康品格及心理素质的形成。

2.2根据人群特征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不同年龄的小学生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还不能适应学校生活,存在多动性障碍的特征,学校应该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以帮助低年级小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克服问题,养成好的行为,遵守学校纪律,促进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形成。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情绪障碍问题,学校应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从而促进高年级学生积极情绪的形成。

不同性别的学生心理问题不同。针对男生好动和女生易出现情绪问题,应开展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疏导男生克服好动的问题,调节女生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同时,由于男女生的青春期表现特征不同,面对身体上的变化,青春期学生易产生心理问题,还要针对于此分别对男女生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让他们健康平稳地渡过这一生理时期。

2.3关注个体问题进行心理指导

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范文4

怎样让低年级心理健康活动课更有效,活而不乱?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制订规则,建立默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大班额的现状下,面对几十名低年级学生,要想让热闹的心理健康活动课有效、有序进行,规则尤为重要。

1.课前师生“对暗号”

当老师进入教室而学生还未安静下来时,可以让学生跟着老师 “对暗号”。如老师说“小花猫”,学生马上答“喵喵喵”;老师说“汪汪汪”,学生马上答“小黄狗”,通过“对暗号”小游戏让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从而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也可以用类似的小游戏,如手指操等来组织课堂。

2.课堂发言先举手

低年级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很高,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说出答案,如果不举手就说,课堂就会乱哄哄一片。老师既要鼓励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热情和积极性,又要告诉学生,为了让其他同学能听到,在课堂上说话要先举手。也可以优先让安静举手的小朋友先发言,这样能给其他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

二、巧用游戏,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大约为10分钟。游戏是最能激发低年级学生参与兴趣的活动。心理健康活动课就是通过不同的游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笔者在执教二年级上册《团结合作收获多》一课中设计了四人小组合作轮流创作一幅画的活动,活动中要求不能交流,按顺序轮流画画,合作完成一幅作品。完成后给作品命名,并选出一名代表讲述画的内容。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能生动地讲出画中的故事,也在快乐游戏的同时初步体验到了合作的力量。 笔者还在一年级下册《专心听》一课中设计了“听数字拍手”的游戏和“信息传递”游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训练学生注意力和专心听的能力。

三、创设情境,激感

实施情境教学,能使学生在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熏陶、感染,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

如在二年级《学习乐趣多》教学中,为了引发学生共鸣,我在播放《熊小弟学画画》视频前说:“孩子们,我们的好朋友熊小弟,也和你们一样喜欢参加各种活动,他也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可是,他在学画画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看的过程中想一想,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呢?” 继而引发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体验的交流与讨论,分享自己学习的快乐。

四、借助绘本,寓教于乐

近年来笔者尝试将绘本引入了低年级心理课堂,受到了学生喜爱和欢迎,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绘本,也叫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构成的书。绘本具有图画的叙事性、完整的故事性、内容的趣味性、主题的教育性等特点,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如在一年级《我上一年级了》《校园生活》等课中用绘本《大卫上学去》《小魔怪要上学》《小阿力的大学校》等帮助学生消除上学的陌生感,喜欢上学并尽快适应学校生活;一年级《大家都是好朋友》一课中用绘本《两只羊的故事》《敌人派》等教会孩子们去分享,并学会交朋友。总之,绘本在低年级心理课堂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寓教于乐,效果显著。

五、声情并茂,感染学生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恰当地用眼神、动作、表情等肢体语言的变化来感染、吸引学生。这样才能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开始上课时,教师用微笑的表情、亲切的目光注视全体学生,可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愉快地投入学习。同时,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要善于运用声调的变化。例如,有时突然降低声音,有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都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运用短暂的沉默也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总之,构建有效有序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堂,需要教师在和谐有序的课堂氛围中,精心设计活动,唤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热情,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多变的组织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田 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范文5

理健康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3—0020—01

如今,心理健康状况对学习、工作及思想的影响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日益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很多特殊教育学校也相继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各类特殊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校作为一所培智学校,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开设了心理健康活动课,不仅有效解决了部分智障学生的心理问题,而且促进了智障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的精神,有力证明了对智障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通过我校不断的努力与探索,我们认为培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要与学校的办学思想相吻合。正如我校的办学宗旨是“以人为本,为智障学生的生存与发展奠定基础”,围绕这一宗旨,我们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使之具体化、清晰化。在指导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根据不同年龄、年级层次智障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循序渐进地开展了侧重点各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之完善化、系统化,从而努力实现提高智障学生心理素质的直接目的,真正实现智力落后教育的目标,为实现办学目标服务。

2.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兼顾“知(心理知识)、行(行为表现)、情(情感体验)”三个维度,更要侧重于外在的行为表现,使教育目标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使智障学生从“怎么做”、“是什么”、“为什么”层层深入,其中“怎么做”是中心内容。智障学生由于自身的缺陷,很难在活动中得到预期的情感体念,但只要他们明白“怎么做”,就已经取得了教育效果。

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选择他们最熟悉、最关心、最喜闻乐见的话题,找到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中低年级的智障学生,我校充分发挥《生活》教材的作用,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以动画、视频等直观形象的材料为主,高年级则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活动课涉及的内容不仅要符合智障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还要结合他们的日常生活,呈现他们熟悉的事物。

3. 心理健康教育要以活动为主,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课堂活动的形式可丰富多样,有角色表演、游戏、行为训练、心理短剧、模拟情景等等,不拘一格。此外,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不局限于课堂活动,应与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教育训练相结合,采用集体教育、小组活动、个别交谈、个别辅导等不同形式,利用校际集会、团队会、联谊会、风采展示活动等活动契机,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去,提供全方位、全程跟进的心理健康教育。

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范文6

一、沿用原有教材。打好拼音基础

一年级的聋哑学校语文教材重在拼音和词语的教学,对比普通小学语文教材来讲更注重发声、发音的训练,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对聋哑学生缺陷补偿的功能。于是,我决定沿用原来的聋哑学校语文教材,首先为学生打好拼音的基础。对于无认知基础的聋生来说,能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是识字、说写句子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此阶段,采用原来的聋哑学校语文教材,可以沿用聋校多年形成的发音训练、拼读训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系统地发声及口语训练。

二、新旧教材结合,进行边学边练

经过一年的拼音、词语教学,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发音方法、技巧以及规律,此时的聋哑学校二年级语文教材中只注重词语和个别句式教学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教学需求,更不能达到聋校低年级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激发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良好习惯、具有初步的语言沟通和交流的能力"的要求。于是,我采用新旧教材(聋哑学校二年级语文教材与普通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相结合的方式,边学习聋哑学校语文教材中的词、句,边吸纳普通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朗朗上口的诗歌、儿歌、短文让学生们背诵。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记忆、背诵及口语表达能力,扩大了他们的阅读量和课外积累;另一方面也补充了聋哑学校语文教材单一的词句教学模式,使学生有得学、乐于学。另外,由于聋哑学生学习语言离不开语言情境,除了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适时地创设情境之外,丰富的图画也是学生畅所欲言的好题材,因此我选取了普通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图画丰富、色彩艳丽的内容作为训练学生说话和写话的素材。一年教学下来,学生的语言能力显然比前两个同年段的学生强很多,可以说新旧教材的结合为我打开了开启学生语言的闸门。

三、研发校本教材。训练学生说话

经过两年的实践,学生的学习已经开始步人正轨,而我则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校本教材的研发

上.。这次初次尝试的内容是辅助教学的《低年级语文说写训练》,主要目的是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所知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真正地学会说话。其实,会写字、会背文离会说话还有很远的距离。为此,我坚持每天早30分钟进课堂,除了每日必须进行的看图说写一句话的训练外,还增设了主题性说话训练,如:介绍自己的衣着打扮、介绍自己相册中的照片等等。总之,一切与生活有关的内容都会走进我的课堂。当然,我也是有选择的,训练的内容都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的。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使我深深感到:聋校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不应再仅仅停留在几个规定句式的学习上,而是要切合学生实际探索出一条更适合聋生语言发展的路子来,使学生真正地学得会、学得好、学得饱!

参考文献

[1] 浅谈聋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 学周刊B版 - 2010(10)

[2]聋校一年级词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摘登) - 现代特殊教育 - 2002(3)

[3]聋生语文学习情况调查研究 - 中国特殊教育 - 2001(1)

[4]聋校语文教学中沟通现状的调查研究 -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 2008(6)

[5]关于聋哑学校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 新课程(教师版) - 2010(4)

[6]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解析 -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 2005(1)

[7]注重聋校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开设 -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 2010(4)

[8]重视聋生心理健康教育 -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 2010(5)

[9]心灵之花的培养--浅谈聋生心理健康教育 - 新课程(教育学术) - 2010(1)

[10]中小学阶段聋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 新课程(教师版) - 2010(5)

[11]初中聋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 - 中国特殊教育 - 2005(5)

[12]小学作文教学研究 - 科技资讯 - 2009(10)

[13]聋校语文教学中"态势语"之妙用 -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 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