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临床护理技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临床护理技能范文1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临床技能;培训
做为高等院校的护理本科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具备熟练的临床技能。但是,由于医学院校学生较多,临床操作资源相对欠缺,导致学生不能全部进行临床操作,并且,由于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护理本科生很少能够顺利在病人身上进行实践。所以,如何训练护理本科生的临床技能,提高护理本科生培养质量,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近些年来,随着新的医学培养理念的产生和医学操作产品的问世,许多新型临床技能培训方式相继涌现出来,接下来本文对此依次进行阐述。
一、电子模拟教具的使用
在心肺听诊模拟人上,学生可以练习听诊心音和呼吸音;此外,学生在使用腹部触诊模拟人时,可以训练腹部检查的手法。通过在模拟教具上演练之后,学生可以增强对于临床病人相关体征的鉴别和认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肺复苏教具也是很常见的电子模拟教具,学生可以对呼吸心跳骤停的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并且按照规范的操作进行清理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和电除颤,并监测心肺复苏成功指标。通过在模拟人上进行操作后,学生可以增进对于突发状况的适应和把握,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打好坚实基础。
二、模拟有创教具的使用
目前国内常用的模拟有创教具包括模拟穿刺教具、导尿教具、气管插管教具等。常见的模拟穿刺教具包括静脉和动脉穿刺模型、胸膜穿刺模型、腹腔穿刺模型、骨穿模型、腰穿模型,学生可以在穿刺部位选择、消毒方式及范围、麻醉、穿刺引流、止血及后续操作等过程中进行完整系统的训练;此外,在导尿模型、气管插管和插胃管模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很多注意事项,例如无菌意识、消毒范围、消毒顺序、插管深度等,这些在临床实践中是十分宝贵的经验。学生通过在模拟人的操作,从而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为在实际病人身上进行相应操作做好铺垫。
三、PBL教学
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首先由任课老师选取临床常见的病例,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随后老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这种方式着重训练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同时学生在相互讨论过程中也增强了对疾病的了解及认识。因而广受学生和老师的欢迎,这种方式目前亦在许多医学院校进行推广应用。
四、标准化病人的使用
标准化病人,又称为模拟病人,指对正常人或病人进行标准化、系统化培训,使其能准确表现出某一类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使用标准化病人对学生进行训练和考核,不仅可以避免使用实际患者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引起的伦理及道德问题,而且可以使学生对所扮演患者的临床表现强化了解,同时对受试者做出更加客观标准的评定,使得考核结果更加科学严谨。
五、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的应用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最初由英国Dundee大学的Dr. R.M. Harden提出,它将前面所述几种临床技能培训方式结合起来,采用多站式考核方式,即使用标准化病人、模拟病人等手段,客观准确地评价受试者的临床技能。OSCE考试一般分数站考试,学生随机抽取卡片确定考试顺序,按照卡片提示依次进站进行考核,主要包括体格检查考试、外科常见基本操作、有创操作、心肺复苏、阅片考核和呼吸音心音考核。学生只有通过全部考站考核并合格后,才能进入临床实习。
综上,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我们要不断提高临床技能软硬件水平,完善师资力量,构建更加规范合理的临床技能培训体系,努力提升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水平,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护理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临床技能中心的建设浅探[J].中国医院.2008(11):76~78
临床护理技能范文2
摘要:目的:将护理临床应用渗透到药理学实践技能中,以便更早地培养护生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选取2010年入学的护理专业大专生240名,将1,2班120名学生设为试验组,3,4班120名学生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践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传统实践教学和临床应用相结合的方法,两组学生授课学时相同,授课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临床实习追踪。结果:试验组护生的临床应用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临床应用技能渗入到药理学实践中,收效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护理;临床应用技能;药理学实践;效果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6.072
药理学是医学院校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密切联系药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其学科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指导临床正确使用药物,而药物的正确使用往往来源于实践[1]。因此,将护理临床应用技能渗入到药理学实践中,提高护生临床应用能力是目前医学基础实践课应该思考和实践的问题。近几年来,全国各高等医学院校围绕基础医学试验教学定位和教学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为适应现代高等院校改革和提高素质教育需要,我院根据药理学和临床实践的特点,对药理学实践进行了调整。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0年入学的护理专业四个班的大专生240名,男11名,女229名。平均年龄19岁。将1,2班设为试验组,3,4班设为对照组,每组学生120名,入组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及智力水平进行测试比较,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两组学生均采用本院编写的《药理学实践操作指导》教材,且授课学时相同,试验组学生在药理学实践技能操作的同时进行相应的临床应用培训(如药品了解、临床思维、对动物进行临床实践操作、练习采集、书写病史及专业态度等能力),使他们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更扎实透彻,同时改变实践教学观念,将医学人文精神渗入到药理学实践之中。对照组学生则采用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未进行相应的临床应用培训。
1.3评价方法授课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临床实习追踪,主要从其药品了解、临床思维、对动物进行临床实践操作、练习采集、书写病史及专业态度等能力方面进行观察评价,其中85分以上为优秀,70~84分为良好,60~69分为合格,从而考察学生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等级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3.1药理学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弊端
3.1.1传统理论教学弊端护生属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技术层面的工作,以往药理学在试验教学上以单纯验证理论内容为主[2],试验课完全隶属于理论课教学,传统药理学实践培养出的护生对于药物记忆,只能是死记硬背,并没有将其真正应用到临床实践之中,这种机械式的操作并不能很好地训练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出的护生临床应用能力极其薄弱。
3.1.2来自于学生和教师的弊端针对药理实践教学,我院对市级以上三甲医院和县级医院进行调查,调查采用问卷方式进行,同时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几乎有70%的护理毕业生和90%的护理实习生对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缺失,普遍存在机械式执行医嘱,对于患者疑惑的问题不能正确解答,绝大多数回答是“不清楚,问医师吧”,缺乏作为护士应有的职业素质,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两方面:第一,来自于学生,他们对医学基础技能与临床实践的关系没有足够认识,护理专业大部分是女生,对实验动物有恐惧厌恶感,怕被动物抓伤咬伤,嫌脏嫌臭;动手操作积极性不高,袖手旁观,以为实验课无非是重复课本上内容,做不做实验无所谓,勉强进行实验操作,只是为了完成实验任务,故机械地按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一遇到意外情况则束手无策[3]。第二,来自于教师,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地结合临床实践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4]。
3.1.3临床实际存在的弊端从我国临床实际角度出发,现阶段护生在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缺陷,如接触临床时间较晚、学生操作机会少、感性认识肤浅、随意性较大,致使学生动手能力低下。进入毕业实习后需要经过较长时间适应期方能进入护士角色,毕业后因临床实践能力差而不适应临床岗位工作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严重影响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校期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钩,导致已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完全隶属于理论教学,并没有让学生早一些接触到临床,学生学习阶段多是一味的应付考试,至于如何将其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学生想都未想,而一旦进入临床教学阶段时,学生早已将基础理论忘掉,致使药理学并没有很好地起到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作用。
3.2改进措施
3.2.1改变传统教学,提高护生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将临床应用技能渗入到药理学实践中,是对护生临床应用能力培养的一个提高,通过传统实践与改进实践的对比发现,此种教学方式培养出的学生所掌握基础知识程度更加牢固、透彻,更能接近临床实践,对于临床的突发状况更能应付自如,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也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
3.2.2转变传统实践教学观念,增强护生感性认识改变传统实践教学,学生不再单纯地应用实践去验证某种理论,使经典性试验与临床应用技能相融合,可让学生掌握正常机能状态到疾病状态下的机能变化,再到药物干预下某些机能状态的恢复,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了整个过程的变化,进而有了感性认识。将药理学实践有关知识点与临床应用技能紧密地联系起来并在头脑中进行“梳理”,让学生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以便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边实验边分析,也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应用。
3.2.3渗入医学人文精神,激发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药理学实践教学,既要求学生具有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实验精神,又要求学生严肃认真地对待科学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做到实事求是;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渗入医学人文精神,其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充分尊重实验动物,并遵循动物使用的伦理道德规范,以便其今后走入临床懂得尊重和爱护患者,从而做到合理规范地使用药物。国际教育界在1988、1993年爱丁堡会议反复强调: 医学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 应强调“医学生的技能、价值和态度的获得和发展及获得知识有同等的重要性。”医学生不仅获得和记住知识,而且能获得职业能力和价值观[5]。将医学人文精神渗透入药理学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也激发了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指导和促进学生在将来临床应用中以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态度去创新,以精湛的技术、高尚的品德面对患者,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6]。
总之,将临床应用技能渗入到药理学实践中,不但可以锻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此种实践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鲁艺,禄颖,钟相根,等.药理教学渗透医学人文精神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24-25.
[2]赵莲.高职教育中重组基础医学机能实验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1):80-81.
[3]薛燕.浅谈护理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J].护理研究,2009,23(8C):2223-2224.
[4]尹作娟,隋树杰.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的研究现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65-67.
[5]郭书法.医学院校教师人文素养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2):107-109.
[6]孙梯业,朱锡光,陈自强,等.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途径和方法的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4):291.
临床护理技能范文3
【关键词】托管医院;护士培训;临床核心能力
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医院托管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托管实质上是在被托管方产权不变的情况下,实现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一种模式[1]。近年来随着医改的发展及与医院战略转型,托管医院这一新举措逐渐被多家大型综合医院所采纳,这种形式是人事结构调整的一项举措,有利于医疗资源的优化和配置,切实解决基层老百姓看病难、基层医院医疗资源欠缺等问题,并可提升托管医院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从2013年12月我们对固始县中医院进行托管后,即对全院护士实施核心能力训练,通过训练,使医院的护理质量和护士的个人技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托管的固始县中医院为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开放床位500张,共有临床科室14个,护理人员159名,年龄20~52岁;护龄1~33年;学历:本科及以上38名,大专100名,中专21名;职称: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6名,护师44名,护士97名,助理护士5名。将手术室、血透室、ICU、急诊科、新生儿科设定为特殊科室,护理人员共54名(1名男性);年龄21~46岁,平均29.2岁;工作年限1~25年,平均13.0年。
1.2方法
1.2.1护士核心能力训练的实施1.2.1.1成立护理核心能力评估小组由本部下派的分管护理院长进行总负责,成立以护理部主任为组长,1名护理部培训干事和1名具有专科护士资质的护士长任副组长,另外选派理论知识丰富、技能扎实的护士长及护理骨干作为小组核心成员。同时,各临床学科设立护理教学组长,选拔相关人员共17名,配合各专科护士长做好科内的教学及培训工作。1.2.1.2层级定位针对医院原有管理模式中的护理岗位设置不合理,护士的层级设定与工作内容、责任、工作强度、风险不匹配等现象,护理部对全院护士进行分层并实行每年定期考评,采用动态管理的方式,在分层中既注重资历、职称,也结合个人的工作表现、工作经历。借鉴我国目前各医院分层的实际情况,结合我院的实际,将临床护士岗位设为四级:N1级~N4级。N1级:(新上岗护士或成长型护士)为工作0~5年护士,能负责病情较轻患者的护理。N2级(熟练期):工作3年或5年以上的护士,职称多为护师,临床负责病情较重患者的护理。N3级(精通型):多具有主管护师职称或获得专科护士资质的护士,能完成危重患者的护理及教学工作。N4级(专家型):指导协助危重患者的护理,解决疑难问题,并承担护理门诊、院内护理会诊以及护理科研等工作[2]。1.2.1.3训练内容训练内容根据不同层级护士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标准来制定。护理部及核心能力评估小组结合各学科特点,根据各级核心能力的要求,包括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专科技能、教学培训能力、护理实践等4个模块,制订相应的理论和技能课程,每项课程都规定具体的学时数,在技能的训练中则模拟临床场景进行。同时在训练中,不同的层级的护士训练内容也不同,如护士有晋级或降级时,则会根据更改后的层级进行训练(见表1)。1.2.1.4训练方式①计划训练法:主要针对新护士,根据制定的培训内容按计划授课,并定期评估效果。强调在岗前培训中,课程设置上要注重临床技能的提高和知识的即时性,以提高护士核心能力为核心内容,使新上岗护士尽快适应工作状态,快速完成从岗前培训阶段到各分阶段培训的衔接。可重点加强护理制度、护理安全、院感防控及急救等方面的培训力度。②分层级训练法:各科护士长根据护理部下发的的年培训计划框架,根据各层级护士的特点制定科内培训方案和内容,并经护理部审核通过,科内培训严格每月按培训计划进行,护理部定期指导及检查培训效果。在各层级的课程设置上,N1级的培训内容以基础课程为主,护理操作为重点,强调专科基础训练,着力提高临床应对能力。对N2、N3级护士进行专科及专业能力加强训练,注重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方向。③理论授课与实战训练相结合法:在理论授课上可采取多种形式:如业务学习、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护理专科小组活动、医护联合查房等。对于难度大、不易掌握的课程,在授课教师的选择上,选择教学能力及综合能力高的优秀教师,来确保教学质量。即时训练可在护理会诊、床边查房、临床观摩中进行。④实践训练法:由各科的教学组长及护理技能组长实行一对一的训练。保证每名护士都能接受到训练,并及时有效的评估训练结果,利于培训质量的持续改进。如每月根据不同层级制定的技能操作项目以及应急预案的实践演练、每月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分析探讨,提高规避护理风险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纳入训练中。1.2.2核心能力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临床护理实践的效果评价。不同层级的护士核心能力的评价标准也不同(见表2)。考核时间:在训练初期(2014年1~6月)与训练后期(2014年6~12月)对核心能力的认知及完成情况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说明核心能力越强。评价结果也作为护士岗位定级(N1~N4)的重要指标,与护士绩效、晋级挂钩。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前后结果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训练前后各层级护士的病区管理能力、专科技能、教学能力及组织能力的评分比较见表3。
3讨论
3.1临床核心能力训练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的影响力
县级医院实行托管体制后,通过上级医院派出的护理管理团队引用新的护理管理理念,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也对护士个人的核心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通过本部医院的技术优势,快速提升了托管医院的人才培养。护士核心能力是指护理教育应着重培养的、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3]。护士的核心能力反映了完成临床基本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判断力、理解力、认知[4]。县级医院中大部分护士初始学历为专科学历,并且由于就医患者的人数和类型的限制,护士相对三级医院比较缺乏临床实践训练及科研和规范的培训。护士的职业生涯经历也是一个动态与成长的历程,护士的个人和职业发展必须经历初级护士、高级护士再到专科护士(专家型)的过程。在管理中,只有将不同层级的护士根据各自的特点分别进行针对性训练后,并且设置不同的课程和学时,才能将核心能力明显提高,本训练中,N1~N4级和层级护士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在培训前后相比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需持续发展。这一过程将贯穿在护士的整个护理职业生涯中。
3.2核心能力训练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医疗服务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始终是患者最关注的问题,安全、有效这一理念体现了医疗的核心,而护理质量的优劣是体现这一核心的关键环节。通过核心能力的训练,提高护士临床思维和独立判断和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护士快速形成评估、判断、决策、行动的临床思维模式,能力的提高势必能快速提高各专科的护理质量,来保证护理安全[5]。同时随着护士核心能力的提高,护理专业的价值和独立性逐渐体现,也更能满足临床实践和患者的需要等各项目标。通过训练课程的设置与考核,使护士在护理患者时工作有了明确的指引,更贴近并且符合临床特点。在独立分析问题能力、抢救水平的提高方面显著提高,和以往内容单一、无分层级培训内容的培训方式相比较,核心能力的提高也对护理人员掌握知识和技能提供保障,护理质量得到稳步的提高。本训练将县级医院以往按单一按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等进行划分培训做了改革与尝试,并且制定的核心能力培训标准更有助于护士个人专业技能的发展,提高护士的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朱跃州,朱永生,鲁翔.基于医院发展战略管理模式下的托管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9):10-11.
[2]李琳凤.我国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的实施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3):196-197.
[3]沈宁.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1-12.
[4]徐少波,叶志弘.护士核心能力概念和构成要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764-766.
临床护理技能范文4
关键词:护理临床路径护士沟通能力
护理临床路径是我国护理学者借鉴美国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临床路径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做法。它的功能是利用图表的形式提供有时间和有效的照顾,使诊疗、护理有序,减少漏项,提高质量。沟通能力是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必备的一种专业技能[1]。为了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士沟通技巧,提高患者满意度。我院在试点科室运用护理临床路径开展护理工作,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法从6个病区抽取79名护士,年龄21―45岁。随机将她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人,对照组39人。两组护士年龄、学历、工龄、职称比较,差统计异无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护士安排在不同病区工作,各病区收治的都为慢性疾病患者,其病情、年龄、性别、文化水平、职业、社会地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观察组护士在常规护理工作中运用护理临床路径开展工作,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工作中不运用护理临床路径开展工作。观察期3个月。常规护理按照实用临床护理“三基”理论篇标准执行。
1.2.1观察组训练内容
组织护士学习有关人际交往、护患关系及礼仪规范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知识,边讲解边演示常用礼节、姿态及语言帮助护士对沟通技巧产生感性和理性认识。将临床路径的内容、方式,教育的最佳时机、语言技巧、行为动作等均进行了统一规范。要求参与研究的护士把路径表的每个环节都熟练掌握,运用自如。
1.2.2效果评价方法
设患者对护士沟通能力评价表、护士沟通能力自我评价表,用计于训练后效果的评价。患者对护士沟通能力评价包括:有礼貌、善解人意、亲和力(满分10分);接受度提高。信效度评价:每名护士每项考察项目只有在取护士沟通能力被患者得80%认可和评分达7分时才能够进入统计行列。
1.2.3效果评价
选择住院超过一个月以上的六个病区的98位患者,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士进行护士沟通能力评分。
2结果
患者对护士沟通能力的评价,见表一
表1显示,患者对观察组护士沟通能力(有礼貌、善解人意有亲和力、语言表达能力)评价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运用护理临床路径能够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研究显示:患者对观察组护士在有礼貌、善解人意有亲和力、语言表达能力)评价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用护理临床路径有助于提高护士与患者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医患双方缺乏交流是引起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路径在应用过程中可增进护患沟通,使护理过程公开化、具体化,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让患者明白自己处在疾病的哪个阶段,增强其安全感及对护士的信任感,使患者主动配合诊疗护理。
由于护理人员在专科知识掌握、语言表达、沟通技巧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且无统一标准格式,随意性大,因此护理效果也参差不齐,不尽人意[2]。而实际运用护理临床路径表上就是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间表和计划表,护理人员依据路径为病人进行从入院到出院的系统、动态、连续而又有针对性的护理,是一种制定好的计划图。该路径表是医护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利用集体的智慧来指导工作,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在护理方面的主观能动性。而经过系统培训的护士按照路径表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将较多的疾病保健知识信息分期、分阶段地传递给患者,取得了患者的理解和信任,提高注意患者的感受和需求。既有针对性、预见性,又容易被患者接受,既体现了个性化服务和人文关怀,又确保了护理的质量和有效性。运用临床路径护理使病人的更加信任、尊重和理解护士,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护士整体参与到患者的康复过程,给予护士更多的沟通机会,锻炼了语言能力,使护士更加亲切,善解人意。从而使护士的沟通能力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临床护理技能范文5
钱鸿雁:女,大专,护师
钱鸿雁 黄蔚萍 陈红 刘玲 金艳
摘要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测试在临床护士应急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护理人员对危急症患者救治及突况处置能力。方法:采用整群配额抽样方法,抽取临床科室护士50名进行模拟情景测试,比较2012年1~6月份与2012年7~12月份测试结果。结果:2012年7~12月份护士应急状况判断能力、应急处理措施、仪器操作、应急处理反应、急救用药处理情况高于2012年1~6月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物品准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临床护士情景模拟测试,可提高科室抢救物品完好率,完善应急急救流程,提高临床护士应急能力水平,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与满意度。
关键词 应急能力;突况;模拟测试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3.057
应急能力是指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和应对能力,是人一种潜意识反应,当遇到某件事情,人的大脑立即根据以往经验和自我思维来处理这件事的能力。急救是临床工作中应急能力之一。急救能力关系到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是否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状况,正确判断情况,予以及时合理的处理,沉着果断地辅助医师进行急救。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也日益增高,对护士应急能力要求也不断增高。当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家属心情紧张急躁,有可能导致医疗护理事故、差错环节很多,针对性防范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我院临床护士运用情景模拟形式对应急能力测试,以提高临床护士在各种应急情况下的处理能力,为危重患者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完善各项应急抢救流程,减少医疗纠纷发生,提高满意度。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2年1~12月采用整群配额抽样方法,抽取临床科室护士50名,均为女性,年龄20~30岁,平均25岁。文化程度:中专6名,大专36名,本科8名。职称:主管护师6名,护师18名,护士26名。科室分布:小儿科3名,神经内科3名,消化肾脏内科5名,心血管科4名,内分泌科2名,妇产科3名,神经外科4名,普外科10名,骨科3名,五官科2名,血液肿瘤科2名,老年科3名,特需科2名,感染科1名,呼吸科2名,肺科1名。
1.2方法
1.2.1考核方法护理部安排科护士长1名及2名护士长作为考核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制定标准模拟题。被抽到护士必须参加应急能力测试。护理部统一制定考核表单,从应急状况判断能力、应急处理措施、物品准备情况、应急处理反应、急救用药掌握情况6个方面进行测评。通过2012年1~6月份测评并进行现场指导后,护士自我练习,高年资护士指导,护士长测评后,在2012年7~12月份再次进行测试。
1.2.2测试内容护理急救知识:患者紧急状态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如患者窒息、猝死、休克等;意外事故紧急状态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如停水、停电、停气、火灾等。专科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急腹症、羊水栓塞、消化道大出血、脑疝、小儿惊厥、急性肺栓塞等[1]。急救技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心电监护、除颤仪的使用、呼吸机的使用、吸痰技术、气管切开套管意外脱出的处理等[2]。观察能力:观察患者病情的要点、观察的方法、病情的评估、病情恶化的表现,患者潜在的安全隐患等。其他相关知识:抢救仪器调配、抢救的配合重点,如药品和物品准备、常用急救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如何正确执行口头医嘱、基本抢救程序等。
1.2.3培训方法实施多层次多方位培训方法。
1.2.3.1现场指导培训完成测试后,考核老师对被考核者存在问题当场点评,并解答疑惑[3]。当场做好指导工作,以利于今后应急能力的提高。
1.2.3.2操作视频培训由我院技能操作能手按照《基础护理学》进行示范操作,制成视频[4],在每月全院业务培训中有目的有计划进行学习;同时将培训视频放在OA网上,让全院护士随时进行学习,提高护士感性认识。
1.2.3.3护士长及科内技术能手培训考核每月由护士长或者科室内技术能手进行基本操作技能培训,每季度进行考核,考核成绩纳入绩效考核。
1.3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培训前后护士应急测试结果比较采用自身配对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3讨论
3.1情景模拟测试有利于临床护士提高应急能力情景模拟测试使临床护士系统、全面地学习急救技能操作和涉及应急预案相关的常规、制度、流程及处置程序。通过反复演练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能,提高应急考核能力,提升整体协调能力,护士把情景模拟测试中获得的技巧应用于临床工作中,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5]。同时,提高应急能力水平是实施系统化护理的基础,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保证[6]。
3.2情景模拟测试有利于培养护士急救意识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应急能力测试,运用情景模拟案例,为护士制造出身临其境、紧张的急救气氛,有效地培养护士急救意识及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特别是对年资较低护士,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经验较少,遇突发状况会出现手足无措,虽然对每一项急救技能能熟练操作,但是在紧急情况下,不是单单完成一个操作就能处理好问题,往往是多个技能有序有轻重缓急进行,或者是需要多人配合完成的。在测试过程中及时完善一些急救流程。同时在模拟救治过程,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分析、检查和判断,综合运用急救理论基础知识和急救技能操作,有助于拓宽护士的思路,避免机械、死板的“克隆”学习模式,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临床工作时能够灵活处置,从容应对[7]。因此,有必要进行应急能力测试来提高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结果显示,通过2012年上半年应急能力测试后,下半年的应急能力测试有所提高。
3.3模拟情景测试可对护士进行针对性指导在应急能力测试过程中,通过系统化进行现场操作指导,进行个体化培训。通过对测试对象实际操作情况进行针对性评估,确定其在应急状态下处理事件中存在问题,对测试对象及时指导,同时可共同探讨如何自我训练,这样使测试对象明确方向,有利于问题改进,快速提高应急能力,也是护士比较愿意接受的方法之一。
3.4抽查形式模拟情景测试可激发护士学习自主性通过抽查形式进行测试,有利于护士及时进行自我学习。可自行进行反复练习,有效激发了护士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并能够有机地将理论与实践知识融合在一起,培养护士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缩短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距离,全面掌握急救护理操作技术[8]。
3.5模拟情景测试可提高科室的重视程度把应急能力测试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促使全科室人员重视。测试对象可在科室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师指导下进行反复练习,以达到提高应急能力目的。特别是对新护士,指导其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严格规范化管理,通过应急能力培训测试,逐步提高新护士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让其更快适应临床工作,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确保临床护理安全,达到患者满意。
3.6情景模拟测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不是1次或2次培训测试就能达到的,必须要建立长期培训机制和培训模式及不断进行演练。要使护士能够系统、完整地掌握急救知识和护理心理学知识,应掌握过硬的急救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就要坚持长期的培训、学习和考核,并在各种突发事件工作实践中不断的锻炼,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全院护士应急能力水平。
4小结
情景模拟的应急能力测试能使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系统、完整地体验与掌握应急预案抢救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通过不断的强化操作演练,全院的急救操作技能有显著的提高,并能将模拟训练中获得的技巧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通过实施应急能力测试,大大提高了我院临床抢救成功率,减少纠纷的发生,得到医师肯定,对护士的综合素质及抢救配合能力感到满意。护士自身价值也有体现,保证优质护理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孔丽.分层级培训护士紧急救治能力的效果与体会[J].中医药指南,2012,10(16):394-395.
[2]袁春莲.临床情景模拟应急演练在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6):104-105.
[3]林淑红.优质护理形势下新护士的操作技能培训[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6):76-77.
[4]刘文文.操作视频在临床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4):82-83.
[5]林春蓉,郑佩璇,黄泽兰.应急预案情景模拟演练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2012,5:161-162
[6]马卫红,马艳红,海向军,等.浅谈临床实习前强化练习护理技能操作[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23):2184-2185.
[7]勾忠杰,李金林,贺钰,等.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中培养护士发散性思维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08,26(9):14-16.
[8]孙玉玲,陆晧,李娟,等.Microsim医学模拟系统在急救护理技能操作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2,27(16):71-72.
临床护理技能范文6
甲状腺机能亢进是由于甲状腺素分泌过剩所致的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射性碘治疗及药物治疗,但临床上常遇到用传统的方法治疗有困难的病例,如甲状腺巨大手术切除有困难且风险大、抗甲亢药物疗效差、副作用大、年轻未育、担心手术治疗留有疤痕影响美观等。对这类患者我院予介入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2008年1月~2010年11月为15例患者施行该项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护理的预见性,总结出甲状腺机能亢进介入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其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临床确诊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15例,其中男4例,女11例,年龄22~58岁。病程最长达5年余,最短为5个月余。2例无甲状腺肿大,其余13例均有Ⅱ度以上甲状腺肿大。选择介入治疗的原因分别为:甲状腺巨大手术切除风险大1例,抗甲亢药物过敏1例,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经护肝治疗好转1例,抗甲亢药物致粒细胞减少4例,遵医行为不良不能长期坚持服药2例,年轻未育、担心手术留有疤痕4例,停用抗甲亢药物后复发2例。
2问题及护理对策
2.1心理问题及其护理对策。甲亢患者情绪常处于应激状态,虽然愿意接受介入手术治疗,但常表现精神紧张、失眠等。本组有1例男性患者甚至出现烦躁、忧虑等心理反应,这可能与他在家庭所承担的责任及体内的激素水平有关。在实施心理护理的过程中主动向患者解释疾病的特点,讲解栓塞治疗的过程及优点,耐心地解释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用疏导法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态迎接手术。同时争取得到患者家属及亲友的支持,让手术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效果非常好。对失眠者术前晚予镇静剂,让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
2.2疼痛及其护理对策。15例患者在介入栓塞手术后1周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前区疼痛及咽喉部疼痛,吞咽时加重,1例疼痛严重影响进食。疼痛的主要原因是甲状腺动脉栓塞后甲状腺缺血坏死所致。护理过程中加强术前预见性护理,为患者提供有关信息,教给患者对疼痛的评估方法。一般疼痛无需特别处理,嘱患者避免颈部的过多活动;疼痛严重者用地塞米松雾化吸入以消肿止痛,口服或肌注止痛剂,并予静脉抗感染治疗。
2.3尿困难及其护理对策。15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术后尿潴留,经膀胱区热敷、听流水声等处理无效。发生尿潴留的原因主要是排尿方式的改变,不习惯在床上排尿,担心穿刺点出血。护理过程中在术前1~2d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尿的方法(平卧,下肢伸直)。对术后出现尿潴留者,予留置导尿,术后24h拔除导尿管。
2.4体温升高及其护理对策。本组10例术后出现发热均未超过39°C。该手术后3~5d常有发热,主要原因是甲状腺动脉栓塞后,甲状腺缺血坏死所产生的吸收热。一般体温在39°C以内,常规每6h测体温1次,无需特别处理。本组10例术后出现发热,经常规观察体温变化,未经特别处理,均在4d内恢复正常。
2.5自我形象紊乱及其护理对策。该项手术最突出的优点是不留疤痕,甲状腺缩小明显,使粗脖子得到改善,具有美容方面的优点,年轻患者比较乐意接受该项治疗方法。但由于甲亢属于高代谢性疾病,消耗大,患者一般进高热量饮食,术后甲状腺功能得到控制,如未注意控制热量的摄人,体重会迅速增加。本组有2例女性患者手术效果很好,但因术后体重增加迅速体形变胖而感到不是很满意。因此,护理过程必须做好宜教工作,讲解甲状腺功能控制前后饮食的不同要求,讲清术前术后体重变化的原因,指导甲状腺功能控制良好的患者适当控制热量的摄入,以控制体重的增长,满足患者的爱美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