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的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思维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范文1

【关键词】创新 参与 思维 探究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高素质、科学和人文素质等,这是新世纪对教育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这些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创新精神,创新是新时期的“通行证”。中国教育在新时期教育中,必须把创新培养作为终极目标凸显出来。所以,我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数学教学活动几年以来,始终坚持以下几个方面多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凸显学生主体,培养创新能力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科学知识不应该是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指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即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知识的继承和创新的过程,需要一定的创新激情,参与才能见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把学生真正看成课堂的主体,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从课堂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评价等均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提倡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要选择与学生活动经验密切相关的,有利于学生探究,能满足学生不同要求的内容,对基础知识要低起点,让全体同学,特别是基础知识较差的同学都能学数学,也要让数学基础好的同学的好学兴趣得到满足并能不断地激发新的求知欲望,对成绩好的学生要设计具有探究性、挑战性的问题,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数学得到创新发展。

2.注重知识创新,突出新课程理念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和源泉,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拥有了创新能力的学生,就拥有了美好的未来。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营造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内容给学生,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敢于发表意见,特别是敢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教学中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全过程,虽然学生所学知识是人类前人的智慧结晶,但学生通过有效探究,可以把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探究的过程,创新的过程,再发现的过程。如果学生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形成创新的习惯,教师每堂课均应设立问题情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探究、创新的机会。创新意识还可以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题多思,逆向思维,变式练习,自编题目或有条件自补结论,或有结论自补条件的题目练习,互相交流;也可设置有递进问题串、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推理和反思;还可以设置有探索开放型的题目,使学生亲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解决问题过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一些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方法体系、思维体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3.设立独特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习惯上教师只注重难题,其实较独特问题的训练,包含了丰富思维创新点,也可以达到培养思维的目的。例如,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中,我给出如下题目让学生讨论:①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平分线能够围成一个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是〖CD#4〗。②上述问题中的“如果…能够围成…”是否意味着不能围成四边形的情况?请说明理由。此题属于探索思维填空,属于发散思维与综合能力培养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具有挑战性,像这样既简明,有包含了挑战性的问题,是训练新思维极好的途径。

创新思维的培养范文2

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可以视为创新。在这个意义层面上,创新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可能的。根据现

代数学教学理论以及创新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必须重新审视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以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改革课堂教学,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是目前合格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

学技术和知识创新水平。千百年来创造与人类的文明、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存亡息息相关,人类的文明

史是一部创造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

儿童教育》中指出:"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以来与环境不断奋斗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

能之精华,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适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这种创造力,使他们成

长得有力量,以贡献民族与人类。"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就是要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在现代这个瞬息万变的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学

生的创新思维,尤其具有教育的时代性。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

新思维呢?我想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学理念,构建激励机制,肯定创新过程

思维是人类最有力的武器,思维创新是最本质的创新。在教学中,要实现师生的民主平等,实现由主要

为学生传授知识的观念向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方向发展。要始终坚信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信念,打破

思维定式的束缚,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创新以及发现的空间,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宽创新

思维的渠道,积极构建一个新的教育模式。[1]牛顿也只是由于好奇,对落地的苹果产生了疑问,才发

现了万有引力。好奇推动了人类的发展,教学过程中不怕有问题,就怕提不出问题。我们在教学时,要

学会活学活用,不能生搬硬套。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得到正确的知识,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

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时,不管他们回答得是正确还是错误,教师都不能只是简单地辨别答案的对

错,要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多考虑每一个学生思考问题时与他人的不同之处,然后对其进行肯定,哪

怕它只是一个小小的错误,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一个过程,我们不能单纯地对其进行批评,这样会

极大地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是学生认真思考的结果,我们都应该进行鼓励,学生的

观点是学生思维能力的表现,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思维见解进行更正,让学生在探讨的过程激

发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

的求知欲望、创造欲。[2]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

问题情境"。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生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所以

,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

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

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

,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

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我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采用讲故事

的方法,激发学生提问,红猫蓝兔分西瓜。红猫说:"我分给蓝兔1/3个西瓜,分给老鼠2/6个西瓜……"

红猫的话还未说完,蓝兔就大叫起来:"红猫这样分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评评理,红猫

分得公平吗?"故事激起学生心中的疑团,蓝免分的份数少,是否分得少呢?"两个分数该怎样比较呢?这

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可以是设置悬念、直

观操作、基础训练、强化感知、开展竞赛、寓教于乐及以旧带新。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论的思想主张"以学生发展为主"在数学教学中要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的教就应转移

到学一的学上面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只有学生

主动地学习了,才能使教学落到实处,创新思维才能得以发展。[3]在教"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

我首先发给学生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空心长方体企,让学生动手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去测量这个长方体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从而测算出长方体的体积。在观察中发现,多数学生用小

正方体一层铺满后再铺第二层,铺完后,再数出个数有24个,而每个单位休积是1立方厘米,所以这个长

方体的体积是24立方厘米。有位同不摆得特别快,他说:"我只摆了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然后就可

以算出个数,用4X3X2= 24(个),即长方体的体积是 24立方厘米。此刻,已与新课的内容比较接近了

创新思维的培养范文3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创新;发散思维;听说读写

新课标要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

新教育呢?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应先设疑,再解惑,最后再创新。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疑问,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

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

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

二、培养自学探究,巧设创新探索机会

新世纪教育要求: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掌握能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三、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

1.听,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听是语言交际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之一,也是语

言学习过程中最初始的感知环节。英语听力教学,一方面是通过语音听力训练,让学生达到听懂的目的;另一方面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语

言环境。其中,可以通过听前联想和听后质疑两个环

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说,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由于学生普遍存在害羞、怕错等心理障碍,对开口说英语往往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教师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时,就要努力创造宽松的环境,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并可以选择多种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并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个性。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读,挖掘创新思维的因素;通过写,表现创新思维的手段。写是语言的综合运用,是表现创新思维的手段。

创新思维的培养范文4

一、注意培养发散性思维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已经要求改变过去那种过于重视再现性思维而忽视发散性思维的教学。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仍有一定的市场,它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单一的再现性思维的轨道上,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学说的创立者,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性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的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是思维无一定的指向,在头脑中呈发散型。它是一种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方法,具有大胆独创,不受知识和传统观念局限和束缚的特征。其中独特性不仅代表了发散性思维的最高水平,更是创新思维的本质特征。因此,很有可能是已知导向未知,获得创造结果。如果教师一味地以培养收敛式的思维为主,无论讲课、考试都限定在一定的范围、统一的答案中去思考,这种思维定势将严重地束缚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解时政热点“关注北京2008年奥运会”时,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要求教师打破简单的是非评价习惯,鼓励学生自主的思考。

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从外界众多的信息资源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力。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多想出智慧,深思能创新”。可见,质疑是深思的结果。爱思考、质疑是创新思维的主要特征。然而,由于受年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所限,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少,因此,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及时发现与思想政治理论相关的问题就比较难。这也正说明了即使学生记住了某些知识,但没有做到深入理解。因而,要求学生不能只满足于对知识的一般感受和现成的结论,而要有透视力,做到真正的理解,逐步培养质疑探疑的精神。我在教学中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问题

教材中的“相关链接”栏目设计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而提出的,具有基础性和针对性和可延伸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用好这些问题,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教材第五册提供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对比表》,并设计了“想一想”:上面这张图表说明了什么?学生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我国为解决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采取了哪些措施?”“我们青少年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既加深了对“我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部崛起战略”的理解,同时培养了问题意识。

2.提出问题要找准切入口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去解决问题,当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以后,就会发现,有些书本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有不一致的地方。这说明学生已经开始思考问题,这就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切入口”。在学习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调查并列举现实生活中人们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事例。结果,许多同学开始质疑:“为什么农民明知秸秆还田有好处却焚烧秸秆?垃圾分类处理在农村如何实施?垃圾变废为宝的关键是什么?”教师提示学生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科技水平的现状及“十一五”规划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等方面去分析,从而使矛盾得以解决。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善于抓住关键问题和关键时机,进一步巧妙点拨,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的活力。

三、培养有助于自主创新的非智力因素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教育教学的要求上,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统一。而非智力因素对于智力和创新思维的开发起着促进作用。所以培养可以开发和强化个人创新精神的非智力因素,对创新教育十分重要。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体会到,提高学生创新的心理素质,应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前提下,重点培养学生以下的人格品质:敏锐的观察力,对客观事物永远拥有兴趣;积极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挫折面前可以很快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自尊自信,在任何不利的环境下都不动摇对正确理想和科学态度所持的观念;坚持不懈的性格,不因一时的困难和挫折而放弃个人的理想和计划。对于这些人格因素的培养,我们既要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还要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实践的观察和体验来展开。因而,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

创新思维的培养范文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中学时期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以疑激思

求知欲的产生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疑问是创造的先导,只有当人们产生了解决问题的需要时,人们的思想才能活跃起来。古希腊大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就十分注重采用问答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关于挖掘问题,巧妙设疑,以疑激思,促使学生解决疑问,去积极思考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方法上,可以正问或反问,直问或曲问等。如我在讲“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一内容里,就设疑“我国在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同时,为什么又要尽量缩小贫富差距”同学们通过思想,结合老师的讲解,才明白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原则。

二、以异诱思

独立思考是求异思维的前提,人云亦云,不利创新。因此,在教学中当学生碰到难问题时,老师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要激励和引导学生思考大胆发言。当然,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时教师也不要马上否定学生的发言,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熄灭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因为当学生继续思考为什么会错,错在哪里时,必然会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三、以议启思

道理越辩越明,思维越辩越清。大作家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都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问、学生之问的思想交流,是实现使每个学生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思想”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采用“辩论会”,集体讨论等形式来加强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如我曾组织学生就“中学生能不能上网?”“西部大开发应该重视经济发展还是重视环境保护?”等问题展开讨论和辩论,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讨论中通过以辩促思,以辩明理,引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事实证明,让学生自己动脑发现问题,讨论争辩,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

四、煽情促思

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必然伴有情感因素的活动,思品课教学既是一种认识活动。同时更是一种情感活动。积极的情感不仅是思品课培养的目标,而且是学生感知、理解、接受一些政治观点和原理的动力系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才能心动,心动则思发。因此,在教学中的有意识地煽动学生的情感,以情激趣,以情促思,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如我在与学生探讨“80”后和“90”后的青少年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时,我故意采用煽情的方法,说“90”后的学生身上敢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没有“80”后学生体现得突出,同学们就不服输地畅谈自己的看法(因为当时参与讨论的学生都是“90”后),从而既对学生们进行了一次教育,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以练育思

练习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横向扩展和纵向深化,是促进学生智力水平发展,提高思维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注重练习并不是提倡搞“题海”战术,而是通过练习,让学生做一些具有较强思考价值和训练价值的题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事实上,这也是近年来中考政治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如大量开放性议题的设计就是佐证。

创新思维的培养范文6

关键词:阅读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课堂结构

中图分类号:G718.5;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6-0007-01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角度和多层次的阅读,能够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阅读学习,认真体会作者的意图,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优化教学形式,给予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空间。

一、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保证教学质量

教师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应用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这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有能力组织高效语文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学习,及时掌握最新的语文阅读动态,从而有效把握教学方向。由此可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对于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首先,应该加强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培训,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给予学生足够的创新思维发展空间。其次,要加强对教师工作情况的考核,监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二、有效协调传统教学模式和新课改之间的矛盾

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有效协调传统教学模式和新课改之间的矛盾。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模式化比较严重,学生只能够按照教师固有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新课标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两者之间势必存在一定的矛盾,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落实。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创新。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一文时,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阅读的时候,应该考量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能够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发展创新思维的教学环境,能够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开展语文阅读教学

在传统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比较缓慢。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过程单调枯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时,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文章的音频,让学生倾听,从而使其拥有更好的感受。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作者的简介,让学生对作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在阅读过程中有更深的体会,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四、创设多维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效果

在语文阅读过程中,随着学生思考能力不断增强,其创新能力也得到良好发展。由此看出,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多维的课堂结构,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首先,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其次,应鼓励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发表观点和进行质疑,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三,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发展学生个性,实现思维创新。例如,在学习《劝学》一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在文章阅读过程中学习到了哪些知识,既包括文言文的相关知识,也包括一些道理,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语文阅读兴趣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组织演讲比赛、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激发。例如,在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演讲比赛,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样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开展创新教育,长期坚持下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使学生内在的潜能得到有效激发。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