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母婴生活护理相关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母婴生活护理相关知识范文1
【关键词】健康教育;母乳喂养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522-02
母乳喂养是促进优生优育的重要手段,如何促进母乳喂养,提高泌乳质量,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是产科护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母乳喂养新生儿【1】。但是有许多孕妇缺乏科学的哺乳知识和技巧,因此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母乳喂养质量,有必要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选择自愿参加孕妇学校的孕妇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未参加孕妇学校孕期健康教育的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孕周、文化程度等各项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式
观察组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授课方式有多媒体视频教育、语言教育、书面教育、结合录像、图片及模型示范等。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对孕妇进行随机提问、考试以检测学习效果。对照组50例孕妇从怀孕到住院分娩,均未参加过孕妇学校产前健康教育。
1.2.2 健康教育内容
内容主要包括孕期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相关知识、自我护理,如怎样擦洗、按摩等护理,并讲解的解剖,乳汁的产生与调节,母乳喂养的特点【2】。认真讲解早泌乳机制,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哺乳、24小时母婴同室及哺乳的正确和婴儿含接姿势、挤奶的正确手法等。
3.讨论
3.1 产前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产前健康教育是提高母亲对母乳喂养的认知及态度的重要因素。它利用产前检查这一特定时间对孕妇进行母乳喂养健康宣教,使孕妇在产前能够系统地学习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并通过示范、看录像、图片等,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并随机提问,加深了孕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了解,提高她们对母乳喂养的认识,使孕妇及家属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早接触、早吸吮、母婴同室、按需哺乳的重要性,掌握母乳喂养正确姿势,保健和护理及挤奶正确手法等,使孕妇在生理和心理上对母乳喂养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为孕妇在产后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婴儿实行正确的母乳喂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有利于母婴健康。
3.2 泌乳量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
通过产前母乳喂养健康教育,认真讲解泌乳机制,使孕妇懂得婴儿早接触、早吸吮与母乳分泌的早晚有密切的关系,教会产妇与婴儿同步休息,尽快使更多的母亲能够做到母乳喂养。告知孕妇乳汁分泌与吸吮刺激、营养、睡眠、情绪和健康状况有关。通过频繁的刺激,有利于反射地引起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又有利于泌乳系统分泌更多的泌乳素,从而增加乳汁分泌,促进产妇的康复,增加母婴感情。曾有报道【3】显示通过孕期健康教育可使准备产后母乳喂养的孕妇增加27.20%。可见,孕期健康教育是使孕妇掌握母乳喂养知识,进而提高母乳喂养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素珍. 缺乳产妇的护理 [J]. 中国医药指南,2008,6(1):97-98
母婴生活护理相关知识范文2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一种妊娠期常见合并症,其发病率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影响母婴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大多数孕妇因对GDM相关知识不了解,不加以重视,导致血糖水平难以控制,影响妊娠结局。因此,对GDM患者加强健康宣教工作,帮助患者增加对GDM相关知识了解,对提高控制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GDM患者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25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制定的GDM诊断标准[2]。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30.1±8.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至大专63例,本科及以上47例。纳入标准: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者;18~40岁;与本研究配合者。排除标准:严重免疫性疾病者;孕前已经确诊为糖尿病者;合并其他严重妊娠期合并症者;精神疾病、认知障碍者;无法正常交流者;文盲。
1.2方法 系统性健康教育:采取一对一宣教方式,由GDM专科护士进行,患者每次复诊时进行,每次30min,2次/w。教育前对所有患者认知需求做准确评估,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认知宣教、运动教育及饮食控制、血糖监测及健康行为等。GDM知识宣教主要由专科护士讲解GDM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使患者了解GDM相关基本知识,GDM危险因素,可能对胎儿、孕妇所造成的危害,以及孕妇的孕期相关注意事项等;加强孕期饮食控制,根据患者体重及妊娠时间、血糖水平等计算每日热量摄入量,饮食以新鲜蔬菜为主,多摄入粗粮、低糖水果及豆类等,少食多餐,孕期体重增长控制为12 kg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计算血糖满意标准,指导患者及家属定时监测血糖动态值,出现血糖控制不佳者需进一步开展胰岛素治疗;建议患者每日餐后需散步1 h左右;向家属及患者讲述GDM可能引发的并发症,足部护理必要性,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与护理方法,孕期保持健康心态,远离烟酒,规律作息。系统性健康教育直至妊娠结束。
1.3观察指标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疾病知识知晓情况,总分为100分,80~100分为知晓,60~79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知晓,知晓率=(一般+知晓)×100%。分别在干预前后对患者糖尿病态度量表(DAS-3)、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进行评估,DAS-3评分包括专业培训必要性(0~25分)、严格控制血糖价值(0~35分)、GDM严重性(0~35分)、GDM的心理影响(0~30分)、患者的自主权(0~40分)[3];SDSCA有6项内容,总分78分,分数越高表明自我管理行为越好[4]。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t检验,(x±s)表示,计数资料以?字2检验,率(%)表示,P
2结果
2.1疾病知识知晓情况 干预后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5.20%,同干预前71.20%比较有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0.6044,P
2.2糖尿病防治态度 干预后孕妇DAS-3量表评分同干预前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自我管理行为 干预后孕妇SDSCA评分评分同干预前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GDM为高危妊娠,若未及时控制血糖水平,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孕期加强血糖管理,提高GDM孕妇知信行对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经相关研究显示[5],GDM控制与孕妇信念、健康知识及遵医行为呈密切相关性。可见,有效开展健康教育,帮助孕妇增加对GDM相关知识了解,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是产科护理干预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显示,干预后孕妇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较干预前高(P
母婴生活护理相关知识范文3
【摘要】目的:论证加强随访工作在对HIV感染孕产妇这一特殊人群中,对降低母婴传播的有效性。方法:对HIV感染孕产妇做到热情、耐心、细致、解释、安慰、同情、关心、体贴、不歧视,使感染者感到尊重和关爱,让其对随访人员信任满意,构建和谐的HIV感染孕产妇与随访人员的关系。结果:解除HIV感染孕产妇焦虑、紧张、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配合各种随访护理。结论:预防未感染的人感染HIV,减少HIV进一步在人群中传播,让HIV感染孕产妇及家属对艾滋病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一般生活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消除恐惧的心理,减少感染危险的个人行为,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HIV感染;孕产妇;随访措施;健康教育
1 临床资料
我县2005年5月~2010年9月共检测出HIV感染的婚检妇女2人;HIV感染阳性孕产妇18例,其中11例产妇是孕G1P0足月入院待产时筛查发现, 2例孕产妇是G2P1足月待产时筛查发现,4例孕妇终止妊娠, 1例左侧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流产型),3例婴幼儿于12月、18龄月检测HIV阴性。1例婴儿出生后40天因患腹泻死亡。通过对这18例孕产妇的随访护理,发现她们及家属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艾滋病,因为对艾滋病知识的缺乏,加上社会对艾滋病的恐惧与歧视心理,造成艾滋病防治形势严峻。因此,进行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全面宣传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及预防措施,消除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歧视与偏见,将能更有效预防艾滋病和母婴传播。
2 随访
2.1 随访贯穿妊娠期、分娩期及产后全程。在随访工作中,语言对病人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心理效应方面,良好的语言修养是建立随访人员与HIV感染孕产妇和谐关系的基本需要,是进行随访的前提。在与产妇及家属交谈中,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并注意语气、声调、音量、语速与病人沟通,并应主动上前,面带微笑,同情与关怀的语言向感染者问候,耐心而中肯地回答感染者提出的问题,帮助感染者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使她们能积极配合随访,随访人员应严格尊守保密原则,尊重她们的隐私权。
2.2 孕期随访:将HIV感染孕产妇安排在单独房间,随访人员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咨询技巧向她们及家属说明随访的必要性、安全性和目的,孕期要进行检测前后咨询,告知孕妇及其家人妊娠会给本人、孩子、家人带来的危害,将来孕期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把HIV病毒传播给胎儿,孩子有可能感染HIV,受到社会歧视等等,通过相关咨询由孕妇本人及家属知情选择妊娠结局。要求终止妊娠的HIV感染孕妇,为她们及时提供终止妊娠服务,并给予有效的避孕指导,避免再次怀孕。对选择继续妊娠者加强孕期保健,动员其住院分娩,并同时进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的服务:至孕期满28周时给予抗病毒药物AZT(齐多夫定)300mg12小时一次,直至临产;同时建议其配偶接受相关的咨询和检测。
2.3 产时随访:当我站接到医疗助产机构报告时争取在6-24小时内赶到医院,通过咨询后立即签服用抗病毒药物知情同意书给孕产妇服用抗病毒药,临产后即服AZT300mg、NVP(奈韦拉平)200mg、3TC(拉米夫定)150mg (1/2片),此后AZT300mg每3小时一次,3TC150mg每12小时一次直至分娩结束,分娩后继续口服AZT300mg、3TC150mg12小时一次(2/日),连服7天,填写表二Ⅰ、Ⅱ。等待盘县皮肤病性病防治站的复检报告,若复检报告阴性,立即终止一切干预措施,若复检报告阳性,要到六盘水市疾控中心做确认,同时建议其配偶接受相关的咨询和检测。
2.3 产后随访:新生儿出生后应指导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发放奶粉2听、奶瓶1个),同时按公斤体重给服抗病毒药,使孩子感染的危险进一步降低。新生儿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出生后尽早(6小时,最多不超过48小时)口服NVP 2mg/kg(或混悬液0.2ml/kg),最多不超过6mg(0.6ml),同时口服AZT 4mg/kg(或混悬液0.4ml/kg)12小时1次或口服AZT 2mg/kg(混悬液0.2ml/kg)每6小时1次,如果母亲服用AZT的时间达到或超过4周,新生儿需连续应用AZT1周,如果母亲服用AZT的时间不足4周,新生儿需连续应用AZT 4周。喂养方式的选择:由于HIV感染母亲的母乳中可以检测到HIV病毒,HIV病毒可以经过母乳传播给婴儿,长期母乳喂养将大大增加传播HIV的危险性。所以在3种喂养方式(人工、母乳、混合喂养)中,人工喂养是HIV感染母亲最安全的选择,所以在选择喂养方式时,我们尽可能的选择人工喂养,因为我县有项目支持,故全部选择人工喂养,目前已经到12、18月龄检测的婴幼儿中,无1例感染HIV。
2.4 健康教育宣教:向产妇及家属介绍艾滋病相关知识,说明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1)经性传播;(2)经血液传播;(3)围产期母婴传播。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行为主要有: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消毒或消毒不严的注射器、针头、针灸或侵入人体的医疗器械;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不安全;患有生殖道感染或性病;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通过怀孕、分娩、或产后哺乳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婴儿。告知其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与她们一般性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公用工具、公用公共设施如电话机、餐饮具、游泳池或公共游泳池,咳嗽、打喷嚏和蚊虫叮咬等都不会造成艾滋病传播。说明艾滋病由艾滋病病毒引起,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3 结语
通过对我县18例孕产妇及家属进行随访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和讲解,随访期间产妇及家属情绪相对稳定,基本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除1例婴儿出生后40天患腹泻,医治无效死亡,其余未发生并发症,做到无一例失访。达到预期随访目的,顺利完成妊娠期、分娩期及产后按常规随访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 史佩炯,卢洪洲. HIV母婴阻断的研究进展[J].大连大学学报, 2006,(04).
母婴生活护理相关知识范文4
【关键词】全程护理告知;产科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40-02
临床研究显示,产科健康教育能够提升孕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母婴的预后质量[1]。因而,不断完善产科健康教育模式,提升产科教育质量,能够不断改善在我院分娩的孕产妇的预后质量,提升我院口碑和综合实力。本文旨在探索将全程护理告知运用于产科健康教育对提升护理质量的影响,现选取我院2012年6月-12月收治的68例孕产妇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现简要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2年6月-12月收治的68例孕产妇,且已剔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以及有糖尿病史患者。其年龄介于24~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18±6.24岁,其中初产妇48例,经产妇20例,孕周为29~39周,平均孕周为34.4±4.24周。所有患者均清楚研究过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均自愿参与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经统计,两组孕产妇的性别、孕程、分娩、母乳喂养自我效、相关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方式等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告知,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告知。常规告知即通过宣传栏、宣传手册等被动告知方式向孕产妇传播有关分娩方式、饮食以及自我护理等相关知识,并根据患者需要进行个别交流。全程护理告知即自孕产妇入院起,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详细告知各类相关知识,具体包括入院相关知识,医院整体布局,病区基本构造,自身身体状况以及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分娩的利弊,医院护理级别及特色,产前产后饮食、用药、自我护理,母乳喂养以及婴儿护理等。告知方式包括主动告知和被动告知,主动告知方式包括一对一口头告知,书面告知等,主要针对孕产妇个性问题进行沟通指导,被动告知方式包括通过展板、电子显示屏、宣传栏等媒介传播产科共性知识。
1.3 评价指标
本研究确定的评价指标包括护理满意度、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相关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均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获知,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以及一般,临床满意=满意+比较满意;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调查问卷主要涉及饮食原则、用药知识、伤口护理、母乳喂养、婴儿护理、异常识别、康复锻炼等相关知识[2]。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通过孕产妇填写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获得,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分为内心活动以及技能两个部分,共150分;相关技能掌握程度通过护理人员日常观察打分获得。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相关技能掌握程度均为百分制,90分以上即掌握优秀,75~89分即掌握良好,74分以下即一般。掌握优异=掌握优秀+掌握良好
1.4 统计方法
2、结果
2.1两组孕产妇护理满意度、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比较
3、讨论
将全程护理告知运用于产科健康教育,能够产生以下正面效应:1、专门的护理人员陪同能够拉近孕产妇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心理距离,帮助孕产妇尽早适应环境,舒缓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2、全面、系统的指导能够帮助孕产妇更好的了解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分娩方式,同时也有益于孕产妇全面了解分娩、喂养等相关知识,对饮食、分娩后生活及恢复注意事项。3、一对一沟通能够促使护理人员全面了解孕产妇的需求及实际问题,能够给予针对性的满足和指导。
综上所述,将全程护理告知运用于产科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整体护理效果,提升孕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相关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母婴生活护理相关知识范文5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健康教育;临床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不断增高。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约占妊娠糖尿病的90%左右[1]。是由于妊娠中晚期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明显升高,出现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而引起的糖尿病[2]。近年来,妊娠糖尿病在我国孕妇中的发生率成逐年上升趋势[3]。妊娠糖尿病对母婴有着严重的危害,孕妇可病发高血压、羊水过多、产后出血等,新生儿可病发早产、巨大儿、窒息等。因此,针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显得更加重要。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对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门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门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有40例,患者年龄为19~34岁,平均年龄为(29.3±1.2)岁,病程在1~6个月,平均病程为(3.5±2.4)个月;对照组有40例,患者年龄为20~36岁,平均年龄为(26.7±0.8)岁,病程在1.2~6.5个月,平均病程为(4.2±3.1)个月。研究中,两组对其治疗方案等均具有完全知情权,实验均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联合健康教育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加强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和法制观念。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突发事件也比较多,医护人员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对病区环境、规章制度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保养等。医院要完善机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法,避免医患纠纷;②强化护理技巧。患者入院后,多数患者内心比较恐惧,再加上对于一个陌生的环境部分患者甚至出现害怕心理,医护人员护理时要多于患者沟通、交流,多去鼓励和帮助患者,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对于病情严重患者,医护人员要做好相关的应急准备,对药物、器械等及时检查,以备患者出现突发事件;③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患者入院后,多数患者对相关疾病缺乏理想的知识,医护人员护理过程中要多想患者讲述相关知识,让患者能够对这种疾病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并且护理过程中可以向患者宣传相关疾病治愈病例,让患者做到心理有数。患者治疗时,医护人员要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这样能够让患者有一个心理准备[2]。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对患者治疗时的数据进行搜集,利用SPSS16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χ2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2 结果
调研中,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75%);实验组对我院治疗满意度为95(38/40)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表现为孕妇怀孕期间出现高血糖的现象。其发病率占孕妇1%~3%,左右,并出现上升趋势,它是一种高危妊娠,对母婴的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因此,探讨娠期糖尿病(GDM)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母体安全至关至要,具体方法如下。
3.1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在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妊娠糖尿病是通过产前筛查发现的,因而孕妇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由于缺乏对疾病的相关知识的了解,大多数孕妇和家属都会担心胎儿的发育而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对孕妇和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和科学认真的分析,以及全面解释糖尿病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并告知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预防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鼓励孕妇和家属积极面对,解除心理顾虑,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多方面帮助孕妇消除焦虑恐惧等症状。
3.2饮食指导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也是首要环节,所以要告知孕妇和家属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它不同于普通糖尿病的饮食控制,妊娠糖尿病的饮食控制既要控制血糖,避免因血糖过高而致胎儿发育异常,同时又要考虑胎儿自身的生长发育需要。因此要详细讲解各种食物的合理搭配,三餐分配原则及注意事项,做到少量多餐,多摄入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理想的饮食应该是既能提供维持妊娠需要的营养又不引起血糖过高,同时避免因摄入过多而发生酮症酸中毒。
3.3合理运动 孕妇适度的运动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及脂代谢紊乱,避免体重增长过快。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最好,如散步、中速步行,至少1次/d,于餐后1h进行,持续20~40min。通过饮食和适度运动,使孕期体重增加控制在10~12kg内较为理想。
3.4孕期母儿监护指导 孕早期因每周产前检查1次至第10w。妊娠中期每2w检查1次,32w后检查1次/w。除常规的产前检查内容外,因对孕妇进行严格监护使血糖值接近正常水平。定期进行肾功能监测和眼底检查。定期进行B超检查,确定有无胎儿畸形,检测胎头双顶径、羊水量、胎盘成熟程度等。妊娠28w以后,指导孕妇掌握正确的自我监护胎动的方法,预防胎死宫内。无激惹实验,自妊娠32w开始,1次/wNST检查,36w后2次/w。
综上所述, 妊娠糖尿病孕妇的血糖不能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对母婴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甚至严重威胁母婴的生命。因此,医护人员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健康教育对患者的重要作用越来越体现出来。只有加强对医护人员健康教育的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从而才能更好的保护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周应芳,杨惠霞,王建文,等.妇产科热点问题聚焦[J].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414:421.
母婴生活护理相关知识范文6
1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10例妊娠合并乙肝患者的一般情况见表1;不同文化程度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及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情况见表2-3。
3讨论
3.1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情况表2显示,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对母婴阻断方法的需求排在第一位。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和高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在心理调试方法和乙肝治疗效果的需求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在母乳喂养知识、产检注意事项和消毒隔离方法等方面的需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历高者对心理调试方法的指导需求较高,而学历低者对知晓乙肝治疗效果的需求较高。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注意教育的针对性,要根据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的需求侧重进行相应的教育和指导,因人而异,保证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都得到满足。
3.2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一对一讲解为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的最高需求,其次是多媒体放映和集体讲座。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和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在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方面的需求方面存在差异,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3个方面(集体讲座、多媒体放映、健康教育宣传栏)的需求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历越高的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对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的需求也越高,而学历较低的患者更希望通过直观、通俗易懂的途径获取健康教育知识。这可能与文化程度影响知识的获取方式有关。因此,在健康宣教的护理工作中,应采取患者易于接受的传授方式,因人施教,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4对策
4.1重点宣教母婴阻断方面的知识据报道,重型肝炎病毒感染胎儿总病死率为48.15%,其中55.56%与HBV感染有关。另据估计,我国的慢性HBsAg携带者至少有1/3(可能高达40%~50%)是由母婴传播而造成的。可见母婴传播发生率极高,及时采取有效的阻断方案至关重要。除向患者讲解母婴阻断的重要性外,还应告知其阻断的具体方案,现今效果较好的主要有宫内阻断结合婴儿联合免疫、婴儿联合免疫、单纯疫苗免疫3种。方法分别为:1)在孕28、32及36周时,对孕妇肌内注射一次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在婴儿出生后12h内及1、6个月龄时接种乙肝疫苗5μg,同时肌内注射HBIG200U。有研究表明,该方法的阻断失败率为3%~7%。2)婴儿出生12h内及1、6个月单纯注射疫苗。有研究表明,宫内阻断结合婴儿联合免疫是目前阻断母婴传播的最佳方案。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将最新、最有效的母婴阻断相关知识及时传达给患者,使她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母婴阻断的工作中,以减轻她们焦虑、紧张的情绪,采取正面的态度面对疾病。
4.2加强心理调试指导HBV携带孕妇存在焦虑、抑郁等很多负性情绪,为了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多与其沟通,了解其内心感受,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和需求,对其有目的地进行心理指导。对于学历较高的患者,可指导其听一些节奏舒缓的音乐或阅读简单有趣的书籍等,鼓励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学历较低的患者对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性认识比较薄弱,除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外,还应着重讲解心理因素和情绪对疾病发展及胎儿发育的影响。同时,还应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支持、理解与爱护,充分调动社会支持系统的积极作用。
4.3指导患者正确地认识疾病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有针对性地向其讲解用药知识、治疗方案及效果,指导患者及家属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注意餐具等生活用品单人单用,及时清洁、消毒。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尤应加强疾病知识的宣教。患者若计划再次妊娠,应指导先行病毒负荷量检测,选择病毒负荷量小的时候受孕,有助于减少母婴病死率和母婴传播率;在病毒负荷量较大时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后再妊娠。
4.4加强饮食、产前检查及母乳喂养等指导加强营养,进食适量优质植物蛋白,以富含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采取左侧卧位,有利于胎盘的血液循环。定期检查肝功能,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改药,避免使用各类损害肝脏的药物。指导患者自我监测胎动,准时接受产前检查,定时监测胎心,密切观察母体变化。产后进行母乳喂养前应先行HBV-DNA检测,阴性者可行母乳喂养,阳性者应指导人工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