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法制教育的感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法制教育的感受范文1
关键词:语文教学;法制教育;健康成长
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小学生犯罪事件不断发生,加强对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增强其法制意识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与民族的未来。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对青少年加强法制教育,把法制教育贯穿到整个工作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法制的文章,因此,语文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语文学习层面上,应该积极主动地在实际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担负着人文教育的功能,虽然教材提供了许多可以有效地进行法制教育的内容,但不少语文教师只注重情感的熏陶,却忽略了法制方面的引领,导致语文课中的法制教育几乎呈空白状态。有的语文教师虽然在教学中也提及了法制教育,但往往只是浮光掠影式地点到为止,没有使学生思想上受到触动,引起共鸣。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
二、充分利用教材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语文课文特别是初中语文课文,都是编者从古今中外名篇中精心筛选出来的佳作,相当一部分可以作为法制教育的教材,这就需要教师用敏锐的眼睛去发掘,并将教材内容与法制教育相融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如,《罗布泊,消失的仙湖》一课,课文用大量的真实事例说明罗布泊消失的原因,用确凿的数据说明罗布泊消失的过程,触目惊心,已引起世人的关注。罗布泊的消失确切地说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是人的不良行为改变了仙湖的命运。通过本课可以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国家已经立法保护环境。也可以要求学生调查自己的生活环境,并仔细阅读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让他们从内心知道该怎么做,相信学了本课,学生的环境法治意识会大大增强。
教材中也有些课文表现的法律内容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引领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闪光点领会法制意识。《斑羚飞渡》一文,优美的文字和震撼的情节,可能让学生感到回味无穷,但可能学生根本没有注意到课文中所涉及的法制问题,教师就要适时提醒学生:“狩猎者捕杀斑羚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学生通过课后搜集资料,最终会明白:狩猎者的行为违反了《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提高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意识会有很大帮助。
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强化法制教育的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学生营造法制教育的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切身感受。
在学了《大雁归来》后,教师可以在课外活动时间带领学生开展“我为‘大雁’写诉状”的活动;震惊全国的“地沟油”事件发生后,教师与学生可以上一节“给我一滴纯正的食用油”的综合实践课……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可使学生能够尽情地在语文课堂上感受法治文明的熏陶。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把法制意识宣传开去,扩大法制教育的影响面。
法制教育的感受范文2
(一)有关部门对大学生法制教育地位的认识尚有偏颇
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从属于思想道德教育。大学生法制教育任务主要由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承担,并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偏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虽然包含法制教育内容,但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能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因此,这样的课程设置,对于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显得非常薄弱。法制教育不应该从属于思想道德教育,有必要重新、科学设置法制教育课程。
(二)师资力量薄弱,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在我国高校,法制教育任务大都由非法律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而且不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成分比较复杂,其中有辅导员、学校和二级院系的党务工作者及其他兼课人员。因此,在总体上,法制教育师资队伍的法律素养偏低,法律实践经验欠缺,甚至有的法制教育课堂流于形式、存在法律知识性错误。学生对法制教育课程不重视甚至厌倦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样的法制教育,其实效性可想而知。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单一
法制教育既具有政治性和道德性,又具有很强的法律专业性。其内容既有严密的法理逻辑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因此,法制教育不仅要求内容上的完整、系统,还要求方式上的多样性。法制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法律实践能力训练,以深化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识,促进学生对法律真学、真懂、真用。因此,在大学生法制教育方面,不仅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设置课程,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还要根据学生特点完善教学方式,提高教育实效。
(四)大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环境不理想
大学生大都已经成年,从法律上讲,他们大都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及引起的法律后果负责。但是,大学生由于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直在学校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他们大部分的信息来源都是学校、互联网、小范围的社会,加上他们没有工作,没有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压力,普遍存在心理脆弱等情况,容易在外界影响下出现冲动行为,甚至实施犯罪。
(五)大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普遍不高,缺乏对法律的信任
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甚至在大学里大都长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老师几乎包揽一切。由于教师讲授、教学条件、学校学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法制教育联系实际生活不够,学生实践机会不足。这样,学生对法制教育感到比较枯燥,学习法律的兴趣不高,随便应付法律学习和考试。因此,学生对法律学习不深,领悟不透,难以树立对法律的信仰。不少学生因此没有增强维权意识,当自身的利益受到侵害,总是容忍与纵容。还有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夸大自己的权利,加重别人的义务。综上所述,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我们必须适应法治中国建设新形势的需要,重新思考法制教育的地位、内容和方式,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制教育。
二、准确把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涵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制教育,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大学生法制教育。只有正确界定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涵,才能正确分析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改进对策。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涵很丰富,下面拟从法学教育、法制教育、大学生法制教育三个层面进行比较分析。第一,法学教育。张文显教授在《法理学》一书中指出“法学教育是以传授法律知识、训练法律思维、培养合格法律人才为内容的教育活动”[1],法学教育作为一门专业教育,它需要对受教育者进行全方位的系统训练,才能使受教育者真正掌握法律知识。在我国,法学教育一般以法律专业的学生为对象,并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法学学科教育和训练。可见,法学教育是以培养法律职业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因此,我国大学的法学院系通过对法律专业学生进行系统化、专门化的法学教育,向社会输送法律专业人才。第二,法制教育。法制教育面向全体公民,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方式,使公民知法、懂法、守法。法制教育属于公民的素质教育范畴,对公民进行法制教育就是为了提高公民包括法律素质在内的整体素质。各种普法教育的宣传活动就属于法制教育的范畴。这种法制教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任何一个生活在社会上的人都可能接触到法制教育。法制教育因其对象不同又可区分为大学生法制教育、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普通民众的法制教育。第三,大学生法制教育。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公民整体的基本素质。大学生法制教育是法制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大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具体途径主要有学校的法制教育、家庭的法制教育、社会的法制教育。家庭和社会的法制教育因个人不同的生活环境而异。高校作为大学生培养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主要场所,应该发挥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法制教育不仅要求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法律理论知识学习,而且要求受教育者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法律理论学习与法律实践体验同样重要。然而,当前我国大学法制教育普遍存在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体验的现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校把法制教育停留在课堂上,学生很少有机会参加有关社会实践。由于缺乏法律实践体验,学生所学的法律知识内容仅仅停留在课本上,缺少对现实生活案例的分析和应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2]综上所述,大学生法制教育是一种系统的素质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无论是家庭的法制教育、社会的法制教育,还是学校的法制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都很重要,三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既要发挥三方面的协同作用,又要发挥学校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高校作为教育大学生的主要场所,对于大学生的整个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有着重要影响,同样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也有着重要作用。[3]
三、深入理解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关联性
(一)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一个良好社会的形成离不开道德和法律对个人的双重约束,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健全的调整机制。道德和法律是维持社会正常秩序的两大调节机制。大学生法制教育也离不开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道德和法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道德性是法律的一般本性。法律和道德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社会规范。它们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目的、内容、形式具有一些共性。许多道德规范、道德原则、道德观念和道德精神融入了法律之中。法律和道德作为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都体现了统治阶级意志,受到一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因此,法律和道德在内容上、精神上总体一致。道德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同样也可以说是法律的效力基础。道德是良法的一项重要标准。法律规定应当弘扬社会流行的道德观念,体现道德价值和道德的基本要求。法律的道德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道德的法律化,它表明法律的部分内容源于道德的转化。从历史上看上,法律的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一直伴随着道德法律化的过程。近现代的文明国家,大都将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纳入了法律之中。我们国家法律的创制和实施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弘扬道德原则、道德理想和道德精神的过程。例如,在我国,遵守社会公共道德既是公民的道德义务也是公民的法律义务。[4]道德与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具有互补性。我们知道,法律并不是万能的,整个社会的规范运行并不是只依赖法律的调整。道德对人们的行为也具有很强的规范作用。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包含和相辅相成的关系。法律的调整范围小于道德的调整范围,道德的“调整半径”远远超过法律的“调整半径”。法律不能调整的许多情况,可由道德加以调整。某些行为不触犯法律规范,法律没有相关规定,但该行为可能是道德所不允许的。道德能够给人们一种无形的压力。违反道德规范的人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但是,道德的调整作用很有限,还需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来进行调整。对于某些危害社会的行为,道德惩罚乏力,就要使用具有强制力的法律加以惩处,以达到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目的。法律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调整往往也要结合道德方面的因素。[5]
(二)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关系
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决定了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辩证关系。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应当得到同等重视,形成合力,协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关系现状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于2002年10月25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文件对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做了一些规定。文件指出,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可见,高校的法制教育从属于“大德育”,没有自身的独立地位。将法制教育从属于德育工作的认识及定位不太合理。在这样一种思维模式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受到重视,而法制教育受到轻视。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的严重失衡,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和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频发。甚至有些大学生认为,大学生犯罪主要不是自身原因导致的,其主要责任也不在于大学生自身。
2.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是相互关联和内在统一的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互关联,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应当并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仅靠思想道德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思想道德教育需要法制的威慑力来强化。法制教育需要思想道德教育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大学生做人和做事的教育,宜采用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形式。[6]在举国震惊的药家鑫案件当中,药家鑫曾谈到这样的一个细节,他在第一次撞到受害者之后以为自己犯了死罪,于是为了摆脱罪行将受害者活活杀死。假如他有基本的法律知识,后面就不会酿成如此大的悲剧了。所以,只有发挥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协同作用,才能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两方面的实效。
四、系统思考改进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
在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形势下,对于改进大学生法制教育,需要运用系统思维方式,全面思考实践对策。
(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法制教育。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必须把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提到同一高度。加强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关注和投入,甚至完善相关教育课程的设置。各高校可以在现有法制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增设有关法制教育的公共选修课,形成科学、完整的法制教育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建立并完善有关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法律制度,加强监管,促进大学生法制教育走上法制化轨道。比如,在大学生法制教育目标、内容、方式上,设立明确、统一的标准;协调好从小学到大学的法制教育衔接问题,规划好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法制教育体系。
(二)充实教师队伍,提高任课教师的法律专业水平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需要建立一支法律专业出身、对法律有深刻领悟和坚定信仰的教师队伍。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把法律的精神和价值传播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在课外,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和法律实践引导学生训练法律能力。法律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能够运用法律理论知识解答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够用活生生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力量,帮助学生培养法律思维习惯。不具备法律专业理论知识和法律实践经验的教师不可能胜任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任。[7]高校应当加强法制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法律专业素质。教师自己也要积极、主动加强法律理论知识的自学、参加各种法律培训和法律实践。高校还应当多引进法律专业素质高、法律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可以聘请长期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专业人才兼任法制教育的教师。
(三)丰富教育方式,增强社会实践大学生法制教育需要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大学生仅仅依靠理论学习是很难学好法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应当不断丰富教学方式,加强情景教学和实践教学。比如案例讨论式教学和现实问题启发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联系实际生活,又能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现实问题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案例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研讨,解答实际案例。在法制教育过程中,采用案例讨论式和现实问题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在实践教学方面,可以在校内组织有关主题班会、征文比赛、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安排学生参加校内治安联防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法院旁听庭审、参观监狱和劳教所、到街道、集市开展法律咨询,在“三下乡”活动中组织法制教育小分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进行普法教育活动等等。丰富教育方式,增强社会实践,也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提升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
法制教育的感受范文3
【关键词】生物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的生物学科渗透是进行法制教育的一条主要途径,也是实施法制教育的必由之路,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尤为重要。初中生物教材中蕴藏着许多法制教育的内容,在教学中要结合生物学的特点,挖掘教材中法制教育的要点,使生物科学知识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内容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少年学生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而有效地扼制青少年犯罪。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生物教学中的看法。
一、充分挖掘开发生物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
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开发教材中的法制因素,对学生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制教育渗透,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相融统一。生物学教学中有许多内容与法制教育密切相关,如在《生态系统》的教学中,我们介绍食物链(网)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调节能力这部分内容时,不仅要使学生明白相关的科学知识,还要使学生认识到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资源,破坏自然环境,我们的生态环境就会越来越差,给社会带来灾难和不幸。任何捕杀、捕捉动物的行为不仅可耻,而且违法;任何滥伐森林、滥采矿石就会造成资源的短缺,破坏生态的平衡,自然不允许这样做,社会不允许这样做。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原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存在,人类才能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这样将生物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恰当的把握好尺寸,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生物科学知识,而且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也得到提高和加强。
二、知识整合,储备材料,构建法制体系
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中相关生态、环保的知识以及与之相应的法律法规文献、案例等进行收集、整合,为今后的教学作充分的准备。在知识收集和整合过程中,要有选择性、代表性,不必面面俱到,有的只作简介,有的要安排讨论、分析,有的点到为此,在讲授“生态系统”这一章节时,应准备如下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这些相关法律法规在此只点到为此。对于一些案例分析,要学生参与交流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三、创设情境,培养情操,提高法制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情境,以培养他们的情操,从中提高环保的法制意识。在讲授“生态系统”中的资料分析“有毒物质在生物链中的流动和积累”时,学生难以理解,我们可以通过小游戏来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学生在游戏中了解到了物质在食物链中流动和积累的情况,同时也感受到水体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最后老师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内容,以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思想情操。
四、结合青少年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青少年犯罪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青少年作案主要以暴力型、故意型、团伙型为主要方式,严重影响社会稳定,说明了在学校进行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如在学习《人的生殖》中的胎儿营养与废物交换时,教师通过具体的数据介绍母体身体的变化,她们忍受着许多不便和痛苦,一切都是为了后代。然后向学生质疑:面对母亲无私的奉献和博爱,你们应该怎样回报?安排学生讲述母亲在生活中对待自己的点点滴滴,使全体学生端正态度,提升认识,在充分体会亲情的同时,教育学生理解报答亲情,长大后更应该好好的赡养父母。在生物学教学中,只有结合生物学知识教育与法制教育,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施加法制影响,才能使青少年学生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而有效地扼制青少年犯罪。
五、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渗透
当今时代已经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教学的手段也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及时地、广泛地了解各种信息,同时也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生物教学中《生物的进化》学习中,要求学生要有较一个知识面,而学生在书上接触内容较窄,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法律知识方面的信息,如不同人种的皮肤颜色,混血儿儿的图片等等,让学生理解物种的多样性,还有进行不同人种婚配的好处。
总之,生物学科所具有的特殊性和研究对象,使它在法制教育具有其它的学科无法代替的优势,在当前学校法制教育普遍展开时,我们生物教师应抓住这次机遇,积极投身,尽己之长为法制教育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夏申平.法制教育在生物学教育中渗透.《生物学教学》.2003(8)
法制教育的感受范文4
关键词:法制教育;改革现状;改善措施;教学方法
目前高校的法制教育普遍是存在着相应的缺失的,法制教育理论教学与社会发展实际相脱节,另外高校对于法制教育的进行也不是十分重视。本文将针对目前高校法制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现状进行相应的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以此推动目前高校法制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并且适应目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发展趋势。
一、目前高校法制教育进行过程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现状
在目前高校的法制教育过程之中仍然存在着相应的问题,使得学生难以真正认识到法制的重要意义,法制教育工作也很难落在实处。目前高校法制教育进行过程之中所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课程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实需要,并且为现实进行服务,仅仅理论化的法制教育课程会使得法制教育流于形式。所以怎样对高校法制教育课程与现实脱节[1]这一现状进行改变也是高校需要去不断探索的重要问题。除此之外,法制教育课程的课时设置也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高校往往在法制教育课时的设置上较少,而且主要以低年级课程安排居多,不能够根据年级特点进行不同程度上的法制教育,而且也缺少相应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等。另外就法制教育这一内容本身而言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不仅仅具有连续性、完整性、联系性以及系统性,同时也具有复杂性这一特征,需要大量的法律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案例加以学习,所以无论是法制教育内容上还是法制教育的师资力量上,高校都存在着不足,整体高校的法律素质偏低,师资力量也较为薄弱等。然而这一系列问题的背后不仅仅是法制教育内容以及法制教育课程设计、法制教育课时安排的原因,更主要的高校普遍没能树立正确的法制教育认识,对于法制教育的观念十分淡薄。所以高校如何在转变法制教育观念的前提之下进行高校法制教育现状的整改与改进,才是目前高校法制教育进行的重点与相应的发展方向。
二、改进高校法制教育现状的重要措施
(一)将法制教育理论合理联系实际
想要针对目前高校的法制教育现状进行相应的改变就需要从法制教育内容上进行着手,最大程度上将法制教育理论合理联系实际,不应该仅仅进行法制教学理论的教学,同时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引进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法制就在身边。所以教师和高校应该举办多种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对于法制教育的理解,深化法治教育,这里的法制教育活动包括校园内可以组织的活动,例如法制知识竞赛、法制教育相关的讲座,以及模拟法庭等多种活动[2],以此促进学生们积极性。学生也可以通过实际收集刑事诉讼案件、拜访在职律师,参观律师事务所等方式,提升对于法律的认识。另外教师也可以建立专门的法制学习栏,放置关于法制内容的杂志、报刊以及新闻信息等,促进对于法制建设的宣传,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们的法制观念。
(二)合理进行课时安排
因为目前高校在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之中对于课时安排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所以要针对课时进行合理化安排才能最大程度上取得较好的法制教育的效果。不仅仅应该在低年级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同时也应该在高年级设立法制教育的课时,相关的教材有《法律基础》或者较为普遍的就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但是针对教材的实际设置而言是存在着冲突与矛盾的,实际高校的课时不足以完成教材内容以及实际的教学任务,所以高校不应该盲目减少课时或是增加课时,而是针对学生们的实际学习需求去进行课时的合理化安排。另外在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阶段也应该进行法制教育的深化,而不应该在高年级阶段形成法制教育的断层。所以高校在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之中合理进行课时安排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树立正确的法制教育观念
想要将法制教育工作落实到位,就应该摆正思想观念,重视起法制教育观念树立的重要意义,因为目前高校整体的法律素养偏低,还没能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所以更需要去进行法制教育来培养学生们的法制观念,以建设法制社会、法制校园。所以高校可以通过宣传推广的形式进行发展教育观念的宣传,举办多种法制教育活动,以此促进法制教育的普及。同时也应该强化法制教育师资力量[4],聘请在职律师以及专业的法制人才进行法制教育课程教学,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高校的教师也应该定期进行法制教育的培训,以此提升其专业水平以及高校整体的法律素质,促进高校的整体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在高校实现法制教育的过程之中,往往存在着一些因素使得法制教育的深化与发展存在着障碍,因此,高校要在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的同时,分析目前高校法制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如课时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不健全、课程体系不完善等,通过将法制教育理论合理联系实际、合理进行课时安排以及树立正确的法制教育观念等多种方式,进一步落实高校的法制教育建设工作,提升高校的整体法制素养,并针对提出的问题以及现有问题进行细化分析,从而推动高校整体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第5卷总目录[J].当代体育科技,2015(36):257-302.
[2]苏超.“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4.
[3]蔡卫忠.公民意识养成视阈下的大学生法律教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4.
法制教育的感受范文5
一、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
俗话说:“你要给学生一碗干净清澈的水,你就必须是拥有清水的活水源头。”什么是法制教育呢?怎样进行法制教育学生容易吸收?教师往往自己都不知道法,怎么向学生讲法?更不要说在课堂中渗透教材中所蕴含的法律知识,抓好法制教育。我们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拥有专业的教学知识能力,而且要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此外,教师还应具有多元化的知识,要不断加强教育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知识的培训与学习,把《教师法》《未成年保护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列为必学内容,去研读、去领悟,注重自身良好素质的形成,从而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重任,真正成为“一眼拥有清水的活水源头”。只有教师知法、懂法,才能自觉地向学生讲法,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制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
二、找寻数学教育中法制教育的素材
要想找寻数学中的法制教育素材,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法制教育元素,寻找法律知识的切入点和渗透点,把法律知识自然融入数学教学之中。
我在教学二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时候,有一道例题,“某校二(1)班有36人,二(3)班有38人,准备合乘一辆准载70人的客车,行吗?”师生共同讨论:“客车超载会有什么后果?”在这里就可以向学生渗透有关车辆超载所造成的危害,超载会引起非常严重的交通安全事故,并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引导学生外出不要坐超载的客车,注意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一定要找到可行的素材,不能硬性穿插法制教育。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有法制教育,也可以无法制教育,教师应该灵活安排。教师要认真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法制教育与数学教学自然融合,切不可“喧宾夺主”,把数学课上成了法制课。我们应该以教学数学知识为主,法制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教育等都是辅助教育内容。教师应该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真正达到德育、智育的目的。
三、解题中的法制教育
学数学,更要学会用数学,会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时,教师选择习题可以结合时事,结合法制教育,把有关法制方面的资料编入题目中,让学生在练习习题的过程中接受法制教育。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写出下面小数:新型对心脏、脑血管、肾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并导致死亡。专家指出:一般情况下:零点五克――一克的冰毒就能致人死亡。零点五克写作: ,一克= 千克。学生在写出小数转换单位的同时,了解到一克虽然很轻,但一克足以毒死人,一定不可以碰,同时教师给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这样,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渗透了法制教育。
四、活动中的法制教育
学生都喜欢在“玩中学,学中玩”,如果在学生喜欢的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把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和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一定是事半功倍,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抵制心灵污染。但是,这往往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实现,让学生亲身体会,增强意识,树立法制教育观念。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身份证号码”时,让学生在课前收集爷爷、奶奶、父母、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比较不同之处,并向家人询问身份证的用途,了解身份证。教师引导学生交流,适时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
充分利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渗透法制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活动实践能力,还不断提高了学生对法制的认知及学生的论辩能力和分析能力。
五、生活中的法制教育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在渗透法制教育时,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进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在教学“除法”时,联系生活实际,讲到“某同学家爸爸在做检测零件的工作,1500个零件,平均每天检测300个,需要检测多少天?”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在教学“加法”时,联系课本上的“情景图和统计表”,可以讲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知识;在讲解“百分数”时,通过生活中的打折活动,让学生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应享受的服务,作为消费者在购物时所享受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受国家保护的,让学生真实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法制教育的感受范文6
在不断完善法制社会的今天,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因此,推进法制社会的进程,普及推广法律知识,加强法制教育,特别是对未成人的法制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国的学校法制教育普遍任务化、形式化,与中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实际脱离,缺乏一定的实效性,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法制教育,这样不但无法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甚至造成学生以消极方式抵触,从而背离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初衷。我校是一所国家级四星级高中,全校有三千名在校学生。自2011年起至今,据统计在此期间共有16起违纪处分记录,而16起违纪中有4起是校园打架事件,6起进出校门闯岗,3起考试作弊,3起在上课期间外出上网。而4起校园打架事件中,3起事件起因是在体育课活动过程中发生矛盾,因处理不当继而发生的打架事件。
二、体育教学中适时适地进行法制教育渗透,提升体育教学的功效
从上面我国中学生法制教育现状和我校近年来违纪统计结果分析看,加强体育课中的法制教育渗透已刻不容缓。体育运动需要讲究科学,但更要讲究规则,失去规则的制约,体育将无法生存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与法律在规范行为上具有一种相似性,在某一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时间,什么行为可以发生,什么行为不可以发生,法律和体育都在不同领域有其明确的规范条款,在体育活动和比赛中,规则始终贯穿其中。因此,通过体育活动,把老师和学生所了解的法制常识和体育规范运用实践,让学生感受到法制教育,逐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
三、不断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有目的、有计划的、持久地加强法制教育渗透
1.体育课在渗透法制教育时要有目的性。体育课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点很多,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课的特点、课的具体内容和课的对象找到适当渗透点,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在备课过程中和教学实施中要善于开发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例如:在篮球防守规则教学过程中,篮球规则就规定在防守过程中不允许用推人、阻挡等违规手段为自己和队友创造有利条件,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延伸到法制教育,教育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能通过损害他人利益的手段而达到为自己牟取利益的目的,而是要通过合法的、公平的方法为自己达到想要的目的。
2.体育课在渗透法制教育时要有时效性。在体育课堂中,因为身体相互接触的机会较多,所以彼此发生矛盾的可能性就很大。有时发生碰撞时双方轻则出现口角争吵,重则当场动手。而在发生类似情况的时候,体育教师要适时进行制止并加以疏导、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则可以渗透法制教育,向他们宣传有关法律条款,并告诉他们处理类似情况的正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