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创新意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培养创新意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范文1

一、营造自立学习氛围,提供创新的机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快乐等与知觉联系起来的温和、愉悦、宽松的情绪,对认知具有组织作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自主的教学环境,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迸发创新的火花。要创设这样的环境,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爱”学生,教学时要采用和蔼可亲的语言,如“谁来帮帮他”、“讲得好、说的不错、棒极了”等语言来调动情感,建立师生互敬互爱的和谐气氛;其次,要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引导学生去猜想,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错想的表现;让学生自由地想、大胆的说、积极地问,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错误和不遵守纪律,也不要一棍子打死,要注意宽容引导。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时,我首先让学生尝试操作:“同学们动动手,将手中圆柱的侧面积想办法展开,看看成了个什么图形?”我随之下去巡视,大部分同学都按照书上的方法沿着圆柱的一条直线展开,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对这几个同学,我在全班大声地表扬他们不迷信书本,敢于自己创新的精神,同时鼓励全班同学积极开拓、大胆创新。话音刚落,一位同学又站了起来说:”老师,我展开的怎么是一个正方形呢?”我随势提问:“这位同学的问题提得好,那什么样的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才能得到正方形呢?”这时,同学的思维已非常活泼,积极讨论、纷纷举手,把学习活动推向了又一个。最后,殊途同归:圆柱的侧面积都等于底面积×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气氛宽松活泼,主体性强,发展了创新的兴趣,为以后的创新铺好了路。

二、树立创新意识,着眼创新培养

课堂教学作为教师施教、学生求新的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渠道。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知识、技能以外的各种品质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探索意识、创造精神,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只是学习的机器,不能实际运用的不良后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光要注意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学生素质能力,着眼于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结果是不是唯一的、能否找到新的方法和手段,能否有更简单、快捷、方便的途径。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一根铁丝恰好可以围成一个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若改围成一个宽是6厘米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应是多少厘米?”大部分学生都按照一般的方法做的:(4×8-2×6)÷2=10(厘米)。这种方法是正确的,老师首先要给与肯定,但从培养创新意识、拓宽解题思路的角度出发,还可以引导出更妙更好的办法。这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去思考,还可以怎么去解答?通过学生激烈的思考、讨论,学生中又出现了三种解法。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论的思想主张“以学生发展为主”在教学数学中要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的教就应转移到学一的学上面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只有学生主动地学习了,才能使教学落到实处,创新思维才能得以发展。在教“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我首先发给学生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空心长方体积,让学生动手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去测量这个长方体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从而测算出长方体的体积。在观察中发现,多数学生用小正方体一层铺满后在铺第二层,铺完后,再数出个数有24个,而每个单位体积是1立方厘米,所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24立方厘米。有位同学摆得特别快,他说:“我只摆了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然后就可以算出个数。

四、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范文2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创新意识 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在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所以在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就很有必要把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摆在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气氛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学习和工作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而情绪低落时,则思路堵塞,操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确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很快获得知识并有不可限量的潜能。教师要注意学生个性特征和心理品质的培养,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敢说的氛围,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异想天开的问题,也应该给予鼓励,肯定他的敢说的一面,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善思多问,允许学生说错做错,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说法和做法,保证学生有一个“创新”的心理安全,让学生感受到在课堂上的平等关系。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要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气氛,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才有充分发挥的空间。例如在教学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我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个简易花店,标上“康乃馨3支12元,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说:“今天这节课让大家都来当小老板,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计算,看谁的方法独特,有创造性。”问:“老师想买7支,可只带了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那你能帮老师想办法吗?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学生边思考分析、边讨论交流、得出了多种方案。在这种十分宽松的教育环境下,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而且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所以说,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摇篮,是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二、立足认知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迁移和运用。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前提,利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参与新的认知活动,并运用知识迁移规律主动地获取新知。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应为学生学习新知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基础保证。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实际作为出发点,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新颖性、多面性,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不能过于扩大学生的认知差距,随意加大学习难度,给学生创新带来困难。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灵活沟通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清晰化、条理化、系统化的整体,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的重组,培养创新意识。如在一次复习课上,我出示了一道多解的应用题:某水泥厂去年生产水泥32400吨,今年前5个月的产量就等于去年全年的产量。照这样计算,这个水泥厂将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当大部分学生按常规思路列式后,我启发、点拨学生思考是否有更简捷的算法。经过思考,有几位学生列式为:1/5×12-l,其中一生口述解题思路:把去年全年的产量看作单位“l”,那么今年每月完成的产量为1/5。全年完成的产量就是12个,因而比去年多的百分数为:1/5×12-l。我通过让学生联想,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强化了所学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把整节课推向了,既实施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又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性,留给学生选择的余地和探索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的学习内容既可以从教学中学,又可以从生活实践中学,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与事,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积极地创设活动的可操作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变“学了做”为“做中学”。

在教学苏教版教材第七册实践活动:“我们去秋游”这节课时,我从学生喜欢去的当地的白沙公园出发,创设情景,要求学生当组织者,以游玩白沙公园为中心预算车费、门票、游玩项目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去运用数学,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想创新。这样的训练,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发挥合作优势,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合作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而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教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这样可使学生在集体的学习合作中逐步意识到竞争的社会中有比竞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合作,没有合作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将受到限制。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让学生用手中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拼摆来探索三角形面积公式。他们有的剪,有的拼,相互讨论,几分钟后,都拿出了自己小组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接着大家开始了交流,台上学生讲,台下学生不时地加以补充、提问。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了知识,在交流中看到可以用很多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但许多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完成,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教师要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集体合作的重要。

五、鼓励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无限的”。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丰富的想象是人们漫游科学王国的强劲翅膀。在教学中,只有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能力,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讲完“三角形的分类”后,我拿出一个装着三角形的纸袋,使三角形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判断是什么三角形。当露出的是一个锐角时,学生无法判断是什么三角形,并且说出了无法判断的理由。我给予了肯定。这时有一位学生大胆地提出了这样的一个假设,如果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那么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任何一个三角形都不可能有两个直角或钝角,它的底角只能是锐角,所以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我对这位学生进行了表扬与鼓励,然后话锋一转:假如露出的这个角是底角呢?这时学生的兴趣来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在自由地围绕这个问题海阔天空,各抒己见。听着学生滔滔不绝的描述,我也感到兴趣盎然。

六、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抽象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就学生学习而言,不仅仅是认识数学,而是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就是数学的实践过程,也是学生创造的过程。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范文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呢?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机会创新和实践。

语文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的高度来更新教学观念,变“以教定学”的“主导型教育”模式为“以学定教”的“主体型教育”模式。真正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提供机会和时间去创新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二、教师要经常向学生讲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使学生乐于创新和实践,从而变为一种自觉行为。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改变在语文学习中对教师的依赖性,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主动去创新和实践,进而达到语文教学“自读自悟,自主求知,不教而会”这一最高境界。

三、语文教师自己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要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给学生作创新的表率,让学生有学习的榜样。试想,一个因循守旧、思想保守、墨守成规的教师又怎能培养出一批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呢?

四、重视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善于创新和实践。

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当作教学的一项独立任务去完成。因此,教师要多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自学法等,上好自读课,预习课等,重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敢于争论、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能够自主地、能动性地、创造性地进行认知性、情感性学习实践活动,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的主人。

五、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想象力能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赋予学习的生动性、提高学习的创造性,它是形成创造能力的重要条件。只有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想象,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较好的培养。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扩句、看图说话、看图作文、扩写、续写、改写、读后感、想象作文、复述课文、观察日记、提问、讨论以及积累运用中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等形式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作文能力特别是想象能力。

六、重视作业设计。

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都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出发,精心设计一些动手、动口、动脑的作业。作业形式要多样,富有趣味性、启发性。如低年级的作业,可把生字编成容易猜的字谜,或把合体字拆开,把独体字合并,或用写纸条“开火车”以一个字组词,以一个词造句,或词语搭配等。中高年级的作业设计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自学能力的培养。如设计思考性的预习作业或弹性作业如诵读、讨论、画写、操作等。切忌布置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重视语文课外活动。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范文4

目前的学校课程中,综合实践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其独特作用。作为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所倡导的实践操作,既可在课堂中进行,也可融于课外活动,在和谐地氛围中,使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合作意识,得到充分发挥。通过作品展示,学生积极性高涨,由被动变主动,也因为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实践活动中,才能更好地将理论转化为能力,更好的培养学生自己的创新意识。

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点体会。

一、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一切新鲜事物的产生都需要想象力,想象力是创新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例如,纸工课上,当教完菱形的基本折法后,便要求学生们展开自己的想象,能否利用这种折法折出许多的不同物体。这时,学生就会主动地思考,过了一会儿,就会有学生举手说会折成了星星、鳄鱼等物,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教师也没有想到,这时,教师就要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二、循序渐进地掌握基本技能

在新课标的总目标中,大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同时切不能忽略基本技能的训练,试想,对一些工具、材料都不很了解,对所制作的事物、性能都不很了解,如何创新。例如,《笔筒》一课中,教师只讲解了制作笔筒的基本设计思路,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制作他们设想的笔筒,按照以往,教师会一步步讲解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按照新课标来说,束缚了学生的心智,得不到创新目的。但在制作时,就有许多问题。如;先粘在纸板上还是粘筒、怎样把筒固定在纸板上等问题。所以我说,要切切实实的使学生掌握了解一门知识并能游刃有余运用到生活中去,不是容易的。要使学生在此基础上搞个发明,就更难了,如盖楼一般,欲求楼高,须先固地基。

三、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教学中,我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小组之间展开竞争,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以寻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最后评一评哪组做得好,形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团队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团队。

四、激发创造动机

老师要让学生从学习的成就中体验出快乐,要让学生从答对一个问题、完成好一次作业、取得一个较好的学习成绩中获得满足感。因此,我们要善于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地肯定与表扬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各种创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新精神。比如;在《食品雕刻》课中,有一位学生没带所需要的材料,我没有指责,而是说你看能不能用其他材料试一试,过了一 会儿,他利用一块小香皂刻了一朵“玫瑰花”很逼真,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赞扬中,这个学生在以后的实践活动课中一直积极发言,开始搞一些小发明。可见,在教师激励的话语中,真的会出现第二个“爱迪生”呢?

五、 保护好奇,鼓励及培养“问题”的学生

好奇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瓦特由水开时壶盖掀动而成功地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洗澡时因身体感到水的浮力而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这些发明创造均与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意识有关。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范文5

关键词:实习教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67-02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不断突破思维局限,不断创新的结果。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必须通过工程技术人员才能实现,职业学校培养的正是具备一定文化理论知识和熟练专业技能的技术人才,他们是将科技转变为生产力的直接参与者。因此,加强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创新教育,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创造力和竞争力,才能促使科技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不仅在理论教学而且在实习教学中更要注重对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实习中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是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1.建立新的实习教学理念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层出不穷,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创新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所学校、一个人的重要标志。因此,无论是什么样的教育都必须将创新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这就迫使职业学校在实习教学过程别重学生的创新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在这新形势下,实习教学理念必须从过去那种"学习工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转变思想作风"转变到"学习工艺知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上来。而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正是培养新世纪一线工程技术人才所迫切需要的。

2.培养高职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

2.1教学中注意学生思考习惯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有求同思维、顺向思维,更要求的是提倡学生有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标新立异。创新的开端是人们对事物未来的大胆幻想。"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想象,使他们在学习上有一定的自由思维空间。多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图书馆查资料、督促他们再学习、再研究,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也自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了。

2.2教学中注意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各种知识相互贯通、渗透与融合的思想。拓宽知识面、增加信息量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广泛联想、移植、改组所学的知识创造必要的条件。应及时向学生介绍有关专业领域的国内外动态和进展以及新的实验仪器和技术,让他们始终接触新的东西,了解科学的前沿,培养他们在专业领域的远大抱负。

2.3教学中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能力与个性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个性表现。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创造力的潜能也就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否则,压抑或打击个性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就会受到抑制或封闭。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是灵活多样、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对学生有偏执好的,要注意引导和保护,天赋和爱好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才能发展。采用弹性学制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个性的发展。

3.职业学校要打造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3.1教师要有创新的教育观念。教育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教师来完成的,一支理论水平高、操作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能只注重于教材的讲授,更要注重于学生能力、智力、情商的教育。

3.2教师要突破教材的局限性。中专传统的教材,强调知识性,着力于把最成熟最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自然是重要的,但在今天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远远满足不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教师应强调教材的理论性,但对教材的全面要求,又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的训练。创新型人才,都是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发展成长并取得成果的。

4.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主动参与情境

4.1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需要。如果课堂中的问题是探索知识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调味剂"。教师不但要提出具有真实价值、可供学生参与的问题,更创设悬念情境,让学生主动提问,从而产生主动参与的请求。

4.2教师应创设空白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空间。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行为上的"空白"情境,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养成创造的倾向和意识。同时更要努力为他们创设思维上的"空白"情境,让他们能静下来,搜索丰富的资料,进行深入地加以思索,以发挥学生内在的创造意识。

4.3要注意"成功"、"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亲身体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的创设"成功"情境,让每一位学生从顺境学习中体验到快乐,而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拥有主动参与的丰富的情感体验。

4.4活动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舞台。语文教学中,实践活动是语文知识内容的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教,而活动情境的创设正好为他们搭设了一个生活的"舞台"提供操作的机会,从而使学生通过动嘴、动脑把一些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以感知的内容,让他们在"舞台"上可以尽情地展示自己,不断增强创新意识。

5.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创新

5.1引导质疑,让学生会创新。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教师要从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质疑,发表新见解。同学们的主动性发挥了,好学、善学、乐学的劲头也就更足了。

5.2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所谓开放性问题,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就是答案不唯一。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敢于创新。

6.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的意识和习惯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范文6

1 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造力

创新精神,它需要人们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去激励和推动。因为激励可以使人发现自身的积极因素,从而产生自信。人有了自信,就会产生巨大的勇气和动力。古往今来,那些有成就的发明家,他们的创新行为都离不开创新精神的激发。快速计算的发明家史丰收,在上小学时就发现了算术教学中的一个怪问题。教师在黑板上演算习题,习题的数字读、写、看都是从左到右,从高位开始的,而运算正好相反。史丰收问老师:算术能不能从左向右。从高位算起?老师沉思后说:几千年来都是这么算的,课本上也是这么写的,你就跟着这么学吧!不过你要是有兴趣,也可以发明创造嘛!在老师的激励下,他的创造愿望终于如愿以偿。因此,作为老师,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能泼冷水,而必须千方百计的爱护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不断的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点滴的发现,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这样他们的创造欲望就会激发起来。同时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材每篇课文思想内容的“传道”的作用,解除学生思想道德形成时的困惑,通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想教育作用,为小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点亮一盏航标灯。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较高的思想境界,热爱学生。除了传授知识外,语文教师要以身作则,处处做学生的表率,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语文教师还应当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既要有比较坚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文学功底,过硬的教学手段,较高的驾驭教材的能力,又要有了解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在上课的过程中才能做到知识内化,书在其胸,用标准的语言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述,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培养学生,学生才会为你的才干所吸引,心悦诚服地跟你学。如《秋天》这一课,完全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去亲身观察、体验秋天的美景,然后教师再启示:“同学们能不能想象出冬天和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这时学生就会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积极联想。二是,增强直观、展开想象。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人类社会的希望,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就会失去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儿童时代最易幻想、最具想象力,善于形象思维。因此,我们必须依据儿童的特点,结合课文中的一些神话、童话及科学幻想故事,充分运用幻灯、投影、图片、音像设备、电子计算机等各种教学媒体,进行直观形象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想象的基础和丰富的想象素材,让学生尽情地去想象。

2 培养并发展发散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