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想象力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孩子的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孩子的想象力的重要性

孩子的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1

我曾经听说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教育专家做了一项测试,他先来到幼儿园,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孩子们:“这是什么?”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是月亮,有的说是皮球,有的说是纽扣,有的说是饼干,有的说是盘子,甚至还有的孩子说是小壁虎画的画;专家又来到小学,问了同样的问题,低年级的孩子答案有两三种:圆、月亮、太阳;高年级的孩子们只有一个答案: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知识造成的差距吗?不,这其实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的想象力随着年龄增长而衰退。这不得不让我想起重庆市人大副主任、总工会主席胡健康的一番感慨:“在全球21个受调查的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教育者面对这一现状,应该积极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应该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性。很长时间以来,中国的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并不重视。其实,从很多伟人身上不难看出想象力的重要性:伟大的马克思曾经把想象力称为“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指出:“想象力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实,而且激发我们做出新的努力,因为它使我们看到有可能产生的后果。事实和设想本身是死的东西,是想象力赋予它们生命。”创造学之父奥斯本说:“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类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科学史上的不少发明都源于发明者的想象: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提出“太阳中心说”之前,曾想象“太阳坐在宝座上率领着它周围的行星家族”;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分子结构理论研究中,把原子设想为一条条首尾相连的环形蛇,并由此提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理论。由此可见,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套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只能墨守成规,社会就不能进步。作为基层的教育者,我们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重视孩子们想象力的培养,也许,在你的学生中正蕴藏着牛顿、爱迪生,他们的头脑中正隐藏着某个伟大的发明,正等待你去发掘。

其次,教师要在行动中尊重学生想象力的积极性。在传统教学中,奉行的是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老师教的是一成不变的公式、方法、套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只能按照老师的思路走,如果有其他方法就会被视为“歪门邪道”,这大大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小学生由于身心各方面发展水平的约束,产生一些离奇甚至荒谬的想法是难免的,就像“雪化了是春天!”就像爱迪生孵小鸡一样很正常。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他是班里的尖子生,可是,有一次他竟然得意洋洋地对我说:“老师,我知道什么时候1+1不等于2。”我没有斥责他胡闹,而是耐心听他说:“妈妈在烤蛋糕时,一个鸡蛋加一杯面粉,做出来的就是一块蛋糕。老师,你说我的发现对不对?”在这种情况下,我认真分析了孩子的思维过程,对其进行了耐心的引导与纠正,也鼓励其大胆想象的精神,我告诉他:“今后你可以当科学家,因为你是个爱观察、爱思考、爱想象的孩子。”看着他喜滋滋的表情,我知道想象的种子开始在他心里生根发芽了。对于小学生来讲,错误的想法可以纠正,但想象的积极性一旦被打击消失,思路就会越来越窄,直至走到独木桥、死胡同。因此,教师在看到学生的奇怪举动或者是听到学生的荒谬想法时,不要忙着呵斥、禁止,而要动脑筋想一想,学会换位思考,看看学生的思考方式,再做出正确的引导教育。

最后,教师要掌握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想象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先天素质,而是后天开拓的结果,它是完全能够培养的一种能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呢?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掌握有关想象力的知识,多阅读相关的书籍资料,使教学实施有一个系统的指导。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核心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和学习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创设情境。学生拥有了宽松自由的空间,才敢于尽情想象。所以,教师要多营造这样的情境与氛围。比如跟学生讲话时,要尽可能使用他们的语言,缩短与学生的距离;讲课时要面带微笑,使孩子们感到亲切,没有拘束感;注意留给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的时间,杜绝教师的“一言堂”;对于学生的想象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等等。(2)丰富知识。学生具备了想象的知识基础,才能天马行空地想象。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使儿童的知识范围在课本的基础上有所丰富和扩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在讲《春天》一课时,引导学生根据春天的特点放飞想象的翅膀,想象春天的小草,想象春天的绿树,想象春天的野花,甚至可以想象春天的太阳、春天的月亮、春天的地球,只要和春天有关,就可以得到老师的肯定。当然,知识的积累是一点一滴完成的,教师不能对学生要求过高,而要循序渐进,慢慢积淀。(3)引导方向。小学生想象的自觉性与目的性差,发散思维比较强,还不能做到为某一任务的实现而循着一个方向进行想象。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沿正确方向想象的方法。比如教学汉语拼音“c”,要引导学生从它的形状想象,从而引出弯月,引出小船,引出镰刀等,这样既加强了对知识的掌握,又规范了学生想象的目的性。(4)激发表达。小学生的许多想象活动是各具特色、因人而异的。有的学生擅长语言表达,有的学生擅长动作表演,有的学生擅长绘画,有的学生擅长写作,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表达,体验想象的乐趣,从而更加乐于想象。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让我们重视孩子的想象力,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别轻易对孩子的想法说“NO”。

孩子的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任务;方法;幼儿;教育

一、前言

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每个人都要经历不同的成长阶段。不同的成长阶段,在人生中具有不同的意义。人在不同的阶段,有对生命的不同认识,也学会不同的生存的本领。在幼儿阶段,幼儿通过游戏与模仿建立起人际交往的能力。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最重要的时期,对人格的塑造是十分重要的。

二、幼儿教育的重点

(一)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

每一个人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也体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展现出不同的能力。重视个人差异,在幼儿时期注意引导,建立起自信心,帮助一个人学习到自己成年以后赖以生存的本领。在幼儿时期,是素质养成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应该以认知是非、形成正确的认知能力为主。当前,提倡素质教育,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开展素质教育,我们首先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对孩子表现出来的个性,首先要有宽容的态度,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对孩子的个性进行正确的引导。在保护儿童个性的前提下,纠正其错误的认识。为以后的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儿童的好奇心

幼儿时期的孩子具有人类最好的想象力,也会问许多天马行空的问题,孩子的思维方式有很多时候,打破了成人所能想象的边缘线,对于孩子各种不靠谱的问题,成人应该具有足够的耐心,尽量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这些幼稚的问题,是孩子求知欲望的表现。保护儿童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的想象力。尽量解答孩子的疑问,使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保护,这是及其重要的。

(三)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空间

教育的目的,不是让所有的人对同样的问题都形成统一的答案,而是帮助人们实现思想的解放,摆脱愚昧的想法。同时,也通过知识的积累,使思想更加自由。通过对一个孩子进行教育,使孩子掌握知识,认识世界,对未知的领域勇于探索。无论是孩子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学习,都不应该是被强制的。幼儿时期,还不具备学习的意识,他们通过好奇的模仿,带有自发的性质,学习到了许多本领。这样的学习是轻松的,愉快的。强制性的学习、灌输性的学习会使一个孩子失去学习的乐趣,产生逆反心理。

三、幼儿教育的常用手段

(一)叙事性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例证性思维,一种是叙事性思维。例证性思维的另一个名称是命题思维,例证性思维是运用数学、哲学、逻辑学等科学方式进行思维的一种方式;叙事性思维主要依赖于情境经验,在具体的人与空间之间展示出独特的作用。幼儿时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叙事性思维,他们的思维方式以情感为导向。儿童对于他们能够理解的具有情境的、形象的认知对象更容易接受。我国的幼儿教育还不成熟,也存在许多的误区,幼儿教育还在偏向于灌输性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儿童的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孩子的想象力与发散思维受到限制,思维方式都趋向于单一。如果教育不当,孩子在发育的过程当中,容易产生的逆反心理,创造力枯竭。在儿童教育阶段,对个性差异的尊重可以使得孩子更加自信。运用叙事性思维的方式跟孩子交流,避免灌输性教育。将更多的趣味性强、知识性强的内容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

(二)游戏教育

儿童在游戏中所学到的知识,其深远的意义超过课堂上的灌输性知识。我们不应该打着教育培养的口号,抹杀孩子的天性,使孩子的童年失去童年的味道。游戏在孩子的童年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游戏的教育作用,游戏可以使孩子更为放松,对于孩子的教育功能也好不欠缺。在游戏当中,孩子可以积累知识,培养能力,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建立起单纯的情谊。游戏设计的科学性,可以对孩子的素质养成起到良好的作用。游戏设计的重要性,与教材的编写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我们带领儿童进行游戏,是希望能够使孩子获取快乐的体验。游戏环境可以简单、朴实。让孩子多接触自然,多进行手工操作,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及综合能力。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的未来。幼儿教育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我们重视儿童教育,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每一位家长与幼儿教育工作者,都要认识到科学引导的重要性。给孩子建立起自由轻松的教育环境,使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双英.试论如何加强幼儿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4

孩子的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即兴舞蹈 幼儿舞蹈 教育

婴幼儿身心发展刚刚开始,这段时期的教育对他们具有深远的影响。需要重点注意的是,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我们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接下来,笔者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幼儿舞蹈在即兴舞蹈中的意义。

一、分析即兴舞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一)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即兴舞蹈游戏、娱乐的结合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处于身心发育的早期阶段,“乐趣”和“爱好”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喜欢玩游戏。通过游戏学习知识,学习与他人合作沟通,在游戏层面逐渐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发展幼儿身心。即兴舞蹈的娱乐性、游戏性是幼儿喜欢跳舞的原因,孩子的身心发育和成熟,是通过游戏完成的。如果想要教育发展达到教学成果,就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二)幼儿大脑发育机制与即兴舞蹈相结合

经过大量实验研究报道,从小时起,随着心理和生理、定量和质变的发展,他们的记忆深度和广度,以及方法和内容的记忆不断改善,幼儿脑机制的发展特征与即兴舞蹈的即时性相一致。因为整个幼儿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大多数都是无意中记忆的几个部分。所以,生动活泼的肢体语言中即兴创作的形象能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热情,很容易让孩子记住。强迫记忆的方式不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即兴舞蹈记忆是更好的办法。

(三)即兴舞蹈可以促进幼儿对自身发展的认知

即兴舞蹈可以发展人类潜能的很多方面,它不仅可以加强孩子的身体灵活性和敏感性,还可以帮助孩子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对自己有全面的了解。通过即兴舞蹈的游戏形式,可以帮助孩子们在游戏中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正确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一个相对正确的理解,这种理解将引导孩子们很好地生活和学习。

二、即兴演奏是幼儿舞蹈启蒙发展的主要手段

通过整个学习过程,即兴舞蹈作为幼儿舞蹈教学的主要途径,可以持续刺激孩子们对舞蹈的兴趣,也能锻炼孩子的身体灵活性和灵敏度。在这样的娱乐舞蹈教学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逐渐提高。

(一)即兴舞蹈可以激发孩子们对舞蹈的兴趣

通过即兴舞蹈的表演和展示,可以得到老师更多的赞扬,这样学生可以增加舞蹈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对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幼儿舞蹈教育,教师应该放弃传统的教育模式,要注意在教学中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能用一些固定的规则来抹杀孩子的创造力,要让他们自由地玩和想象。即兴舞蹈恰好符合这一规则,通过即兴舞蹈表演,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舞蹈热情。

另外,为培养孩子们对舞蹈的兴趣,放松和快乐的外部环境是必要的条件。孩子只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才会跳舞,紧张、机械的环境会给小孩带来压力,使他们产生负面的情绪。即兴舞蹈可以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识,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通过即兴舞蹈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舞蹈的元素

幼儿舞蹈教育主要以教育为主题的形式来完成。通过各种主题活动,适应幼儿舞蹈元素的背景。即兴舞蹈可以有效帮助孩子为舞蹈基本元素的认知能力铺路。因此,在现阶段的教育和教学中,为了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舞蹈的元素,即兴舞蹈是最好的选择。这种方式让孩子通过游戏获得教W的知识,非常适合目前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

(三)幼儿舞蹈可以帮助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即兴舞蹈具有创新的特点,可以锻炼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即兴舞蹈作为一个幼儿舞蹈教育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即兴舞蹈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在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智力发展中逐渐成熟的基础上,可以促进舞蹈的教育。教育实践表明,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最佳方式,即兴表演是幼儿舞蹈教育的最佳选择。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即兴舞蹈重视发展幼儿身心开始分析,分析出即兴舞蹈的意义:即兴舞蹈可以激发孩子对舞蹈的兴趣,通过即兴舞蹈可以让孩子们感受舞蹈元素,通过即兴舞蹈可以帮助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刘文荣.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快乐起舞――浅谈幼儿舞蹈教学的本体价值追求[J].青春岁月,2012(12).

[2]刘旭阳.幼儿舞蹈教育中的律动教学[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2).

[3]吴圣彪.选材・教学・创作:谈少儿舞蹈艺术教育的几个问题[J].舞蹈,2007(01).

[4]姬英涛,浅谈舞蹈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09(08).

孩子的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幼儿;色彩;绘画;教学模式;高效课堂

幼儿阶段正处于敏感期,幼儿敏感期是幼儿成长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能通过外界的刺激快速提升智力、秩序、感觉等能力,充分提高幼儿的各项潜能。对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给予充分的科学指导,通过正确的方法,将会使幼儿身心更加健康发展,对儿童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幼儿阶段正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时期,教师应通过适当的方式激发孩子想象力,养成爱思考的习惯,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发展水平。幼儿教育的各领域学科都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并能促进幼儿想象力的提高。通过发展想象力,可以提高孩子长大后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一些想象力极度贫乏的儿童,对于社会竞争难以适应。教师在进行教育过程中要重视通过适当方式刺激幼儿想象力的提高,通过适当的方式提高儿童的想象力。

绘画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绘画课程实践性比较强,课程趣味性浓厚,幼儿通常比较感兴趣。通过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进而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和想象力。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五颜六色的颜料,在妙笔生花的画笔下,可以展现出各式各样的作品。绘画材料和绘画颜料的碰撞,往往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艺术作品。彩绘树叶、晕染画、彩色喷画、吹画、纸浆画油水分离画等都是既有趣又可以提高幼儿感知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手段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让孩子更加细化色彩,对生活处处留心,发现生活中的美,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对孩子进行有效地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积极性,体验绘画的快乐。

一、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色彩兴趣

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兴趣对幼儿进行绘画学习至关重要。教师要意识到绘画兴趣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在教学中给孩子创设丰富多彩的环境,让孩子多接触各种色彩,绘画教学采取活动或者游戏形式,增加美术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孩子足够的兴趣,在游戏中提高孩子对色彩的理解。游戏中进行绘画教学,对幼儿具有极大地诱惑,可以引导幼儿通过正确的方式来表现生活。

二、培养幼儿色彩鉴赏能力

对美的鉴赏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绘画中主要通过感性认识进行美术鉴赏,幼儿对美术的鉴赏主要通过对色彩的感受,来体会绘画所展现出的美。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去寻找生活中的色彩,去发现生活中的色彩美,比如悠然的白云、湛蓝的天空、嫩绿的树叶、五颜六色的衣服等,通过引导对色彩的感知,培养幼儿对生活中色彩的鉴赏能力。

通过对绘画作品的欣赏,去发现绘画中的色彩,发现每种色彩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比如,教师可以先让幼儿欣赏不同季节的作品,然后让幼儿找出代表每个季节的色彩,最后再让幼儿自己进行绘画,并进行展示评比。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可以提高幼儿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在欣赏其他作品时更加细心观察。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可以增强幼儿对色彩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色彩画自己想画的作品。

三、逐渐引导幼儿的色彩运用能力

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对世界也有很多感受和幻想,引导幼儿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生活,表达对人、社会、自然的看法和愿望,画出自己对生活中色彩的独特感觉,这是对他们进行色彩训练的一个目的,也是提高孩子素质,开发他们艺术潜能的需要。在美术活动中,幼儿通常会通过多感官对作品进行感知觉。如,在欣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爵士乐》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感知作品,如通过天气特征来感知作品,看作品是晴天还是阴天;通过音乐来感知作品,看作品表现的是欢快还是舒缓的风格。在美术活动《彩色的纸巾》中,先请幼儿欣赏五彩缤纷的彩色纸巾,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当幼儿看到五颜六色的颜料时,激起了他们创作彩色纸巾的兴趣,幼儿自主的选择各种色彩,进行浸染、叠染的创作。在实践活动中,我们除了尊重幼儿对色彩的选择,还应鼓励幼儿尽可能的多使用色彩,引导幼儿发现新的色彩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不断提高他们造色、配色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幼儿对新鲜的事物本身有强烈的好奇心,多样化的工具和各种色泽鲜明的材料能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促使其进行美术色彩活动。如:在吹画活动中我们提供了吸管和滴管材料,在弹珠画活动中我们提供了弹珠材料,在水墨晕染活动中我们提供了牙签和香油。相反,如果活动总是单调重复;如绘画的活动中总是一支铅笔、一张白纸,就难以诱导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兴趣,更何谈色彩丰富。在美术过程中,引导幼儿对材料和经验进行加工改造能力决定了其选择美术的方式。教师要注意提供有助于主题表达的工具和材料,提高孩子活动的成功率,增加活动兴趣。例如,“奇妙的颜色”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学习调配颜色,给幼儿提供了水粉颜料,当幼儿把红色的颜料和蓝色的料混在一起时,水的水融性使色彩起了变化,这奇妙的变化使幼儿更有兴致去搭配其他色彩,在玩转色彩中爱上美术活动。

四、重视材料和颜料的结合,发挥想象力

新的美术课标下,对媒材提出了新的要求,鼓励使用新的媒材,提高教学质量。颜料、黏土、画布、木材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新媒材”的运用赋予这些材料新的生命,可以发挥幼儿的奇思妙想。颜料是绘画的主要材料之一,五颜六色的颜料可以呈现出色彩斑斓的画面。通过将材料和颜料的有效融合,可以促进幼儿对生活中美的观察能力,去引导幼儿积极发现美,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颜料和材料的融合,可以绘画教学模式创新,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幼儿积极参与到绘画学习中,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对孩子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有助于为幼儿美术教学改革找到突破点,促进我园幼儿美术教学的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色彩运用研究”(JCJYC16161028)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朱玉娟,邵跃飞.幼儿美术变形记――幼儿写生情趣创作模式的构建研究[J].浙江教育科学,2016,(01):54-56.

[2]孟兰芳.幼儿蜡笔水粉画教学实践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6,(05):34-35.

[3]沈秋兰.从模仿到想象――幼儿自主性绘画教学模式初探[J].江苏教育研究,2009,(33):41-42.

[4]王卓君.幼儿园课堂绘画教学中创造力的追寻[J].科技资讯,2012,(08):169-171.

孩子的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5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据笔者亲身体会,原本送孩子参加美术培训的目的是想增加孩子的绘画体验,适应课堂教学的形式,促进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可上课后才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入学的第一次课,老师既没有让孩子体验绘画工具的使用,也没有教授基本画法,而是直接让孩子临摹完整的作品。由于作品难度较大,孩子缺少生活体验和绘画技巧,感觉难度很大,但也只能对着老师的作品依葫芦画瓢,有些孩子确实不能动笔的,教师干脆亲自代劳。其实,教师这么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课后能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学习成果。除了上课,培训机构还会组织孩子参加各种考级和比赛,也会教授孩子应对的技巧。不可否认,这种“好大喜功”的教学模式能让孩子在短期内“创作”出大批让教师和家长都满意的作品,甚至于获得各类奖项,但是许多孩子并不理解自己为什么要画这个?为什么要用这个颜色?更别提如何去表现自己的想法了。有的孩子甚至会因为不喜欢老师规定的绘画内容,或者经常受到教师的催促或责备,而对绘画产生疏远甚至惧怕的心理。这样的美术教育,其实主要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根本没有考虑孩子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

对笔者这辈八零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基本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都或多或少学习过这般那般才艺。但是,渐入中年的这辈人,多少会感慨自己重复着父辈们的生活轨迹———墨守成规的工作和生活,与小时候的理想渐行渐远。其实前些年也风靡过“高分低能”的说法,恰恰指出的就是我们教育的缺陷———我们的学生过多的中规中矩,没有冒险精神,缺乏创造性。细究起来,学校用严格的纪律和统一的标准压制了孩子的个性,对孩子优秀与否的评判都以成绩为导向,此外,还惯于采用“标准答案”式的教育,这些都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潜能。其实,现代社会不缺优秀人才,缺的是有创造力的人。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当从幼儿阶段开始。

三、幼儿美术学习为何能有效帮助孩子有效发展创造力

(一)能有效锻炼孩子的右脑

科学研究证明,人类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其中,左半球掌管人的右边肢体和活动,主要具有语言、概念、数字、分析、逻辑推理等功能,被称为学术脑;右半球掌管人的左边肢体和活动,主要具有音乐、绘画、空间几何、想象、综合等功能,被称为艺术脑。事实证明,右脑发达的人,往往具备更高的感知力、洞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创造力。许多科学家,除了专业领域的成就,在艺术上也表现出一定的造诣。譬如,爱因斯坦擅长拉小提琴;开普勒是天文学家、音乐家、诗人;诺贝尔是化学家、诗人、小说家;达芬奇是科学家和画家……我国的“杂家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也十分擅长小提琴,等等。不过,人的左右半脑发展并不平衡,据科学家研究发现,虽然右脑能使人获得事半功倍的工作成果,但现实生活中95%的人,仅仅只使用了自己的左脑[1]。一般来说,右脑在三岁以前很发达,后期如果缺乏锻炼和使用,其容量会越来越小。因此,幼儿阶段对右脑潜能的开发至关重要。幼儿美术教育就是通过锻炼孩子的绘画能力和空间几何想象力来锻炼右脑功能。

(二)能有效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

创造是什么?简言之,创造是指将两个以上概念或事物按照一定方式联系起来,以达到某种目的行为。也就是说,创造并不是凭空而生的,它必定建立在已有的概念或事物上,然后通过我们的细致观察和创造性思考,最终产生出符合我们目的的新的概念或事物。由此可知,在创造力中,观察、思考和想象的重要性。事实上,我们也会发现,爱思考的孩子常常有着与众不同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其他小朋友追打嬉戏的时候,他会一个人静静的看星星、看蚂蚁,他也会问出许多常人看似奇怪的问题。其实,这就是孩子在观察、思考和想象的过程。幼儿美术教育通过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学会思考、表达想象来发展创造力。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我们通过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并引导其进行创造性想象,从而最终培养其对现行事物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的能力。我们从艺术着手,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使他们对我们的生活世界形成深刻的兴趣,并打破成人的墨守成规,以创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

(三)简单易行、富于乐趣

德国著名的美学家、心理学家和艺术理论家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Arnheim)是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美术教育的本质功能是认识功能,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体验生活和生命的价值,美术教学的重心是让学生发现和体验隐藏在视觉形式背后的事物的本质“力”的结构。他将艺术教育的信息领悟称之为知觉促动,并认为,虽然感官刺激和知觉促动都是人类心灵的有效资源,但两者却不能混为一谈,因为感官刺激并不能使受教育者持久的保存信息,而只有把感觉器官感受到的情景与他们的生活方式联系起来,他们才能理解并产生兴趣。按照阿恩海姆的理论,孩子在幼儿阶段其实已亲身经历许多美术形式,如动画、玩具、服装、建筑、园林等。因此,孩子能随心所欲的将现实世界用天马行空的想象表现出来,这是不难做到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创造力不断发展。此外,在幼儿阶段,美术学习很能为广大家长所接受———有一张白纸、一支笔,孩子就可以开始自己的创作。没有经济负担,没有危险,对孩子的体能也没有特殊的要求。有时间陪伴最好,没时间,让孩子乱画一气也无所谓。

四、如何通过幼儿美术教育来促进孩子创造性的发展

(一)培养孩子的扩散思维能力

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扩散(发散)思维和集中(收敛)思维的辩证统一,但是更多的表现在扩散思维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快速出成果而让孩子直接临摹教师作品,幼儿美术教学同样需要“先学走、再学跑、再跳舞”。不教授基本绘画常识,也不让孩子在绘画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那孩子实际上是毫无乐趣可言的,更谈不上学习专业技能了。教师一定要明白,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成为专业画家,孩子时期的涂鸦,就只是他们发展创造力和扩散思维能力的方式之一。因此,教师必须要指导孩子如何绘制基本形状,如何用基本形来变幻出他们想要的形状,并引导他们对所能绘制的简单形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加以修饰。

(二)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

由于幼儿自身的发育特点,每个孩子的发育水平良莠不齐,同时由于各个孩子的性别和生长环境不同,每个孩子不可能做到同步发展。譬如说,幼儿由于手部肌肉发育尚不完全,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精细动作,同样也没法绘制出平整的线条、完美的曲线,他们只能绘制出稚拙的绘画作品。又如,一般来说,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5-15分钟,年龄越长,注意力集中时间越长,但如果学习内容枯燥或过多,幼儿可能无法持续,等等。幼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明确这些,为孩子设定一个他“跳一跳”就能达到的目标。同时,教师没必要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孩子,因为幼儿教育无关于升学就业,只是兴趣和习惯的养成而已,对孩子多多鼓励,将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的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想象力 提升策略

想象力是人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集中表现在想象的主动性、丰富性、鲜明性和新颖性上。千万不要认为想象力只是科学家、创作家、设计师的事情,其实每个人都是具备想象能力的,不论是做梦还是憧憬,都是想象的一种体现。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儿童是最具有想象力的,他们可以上天入地,穿越时空,徜徉在自己无拘无束的想象世界里。然而,若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多孩子的想象力就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慢慢褪去,想象力在他们的生命中终究会没有任何起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一、亲近自然,激发想象

学生的想象不能脱离生活独立存在,而大自然是我们生活的本真。因此,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是儿童想象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大自然中,他们可以眼观耳听,触摸各种奇形怪状的事物,满足儿童的好奇心,这无疑对他们的想象力起着非常重要的启蒙作用。

然而,生活在高楼大厦的小学生缺少户外活动,走进大自然对他们来说几乎成了一种奢求。这时,教师应该正确引导他们,为孩子们创造更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亲自体会清风吹过田野带来的花香,享受大自然的风;观察月亮是如何穿梭在彩云中,悄悄爬上山坡,感受月光亲吻着泥土;记录下毛毛虫是经历了怎样的孤独与挣扎,最终破茧而出,成为惊艳的蝴蝶,体会生命的坚毅……让孩子亲自观察自然现象,从而挖掘他们想象的可能性。

二、巧用插图,指导想象

翻开小学语文课本,随处可见形象丰富的插图,这些插图是提高小学生想象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插图不仅是课文文字的补充说明,图画的背后那充满神秘性的想象空间更值得学生探索。令人惋惜的是,一些教师对这些插图不以为意,常常忽视它们的存在,没有将这个现成的课堂资源好好利用。

如教学《美丽的丹顶鹤》时,我充分利用课后的插图,让学生自己观察丹顶鹤在湿地上的各种动作启发想象。有的学生用前天学到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回答我:“丹顶鹤有的觅食,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呆呆地站着。”我立刻表扬了这个孩子,因为他学会学以致用。接下来我便加大难度,问学生:“那么丹顶鹤是如何觅食的呢?觅到了没有?又是怎样的窃窃私语?谁能将句子补充的更加完整?”经过一番思索,一个小女生回答我:“丹顶鹤有的低头觅食,它的双眼紧盯水中嬉戏的鱼儿,忽然猛的一啄,一条鲜活的小鱼便顺利捕到手啦!”还有位小男孩站起来不甘示弱:“瞧,两只丹顶鹤正把头凑一块窃窃私语呢,他们仿佛在说‘黄海之滨可真是一个好地方呀’,说完就拍打起宽大的翅膀来。”这几位孩子的表现着实让我惊喜,不禁让我明白课文插图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三、诗意背诵,放飞想象

在指导学生背诵时,教师应该将学生从机械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背诵意境。文艺家说:“意境是在情感主导下情景交融的统一体;是虚实结合、境生象外的一种审美艺术空间;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令人遐想、引人想象的艺术佳境。”

让学生在诗意中想象,以更有趣和生动的方式背诵,是一种有效的尝试。例如古诗《青松》,学生都能背出来,但问及诗意时,无一人知晓。于是我要求他们一边背诵,一边闭上眼睛想象诗中的意境:“一场鹅毛大雪过后,冰天雪地,天寒地冻,那又厚又重的雪压在青松上。可是,青松没有低头,没有弯腰,仍然挺起胸、直起腰。挺出了自信,挺出了勇气,挺出了一个微笑的强者,挺出了一个刚毅的汉子……”音乐结束,我问:“小朋友们,你们此刻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青松?你们敬佩它吗?”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告诉我:“这是一棵顽强的青松。”“这是一棵不怕寒冷的青松。”“这是一棵纯洁的青松。”……

四、填补“空白”,丰富想象

齐白石创作时喜欢“留白”,他认为与其将自己的想法铺满画纸,倒不如给予观者自己想象再创造的空间。绘画如此,语文亦如此。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更喜欢留有“空白”。所谓“空白”是作品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在这些“空白”中再次创造。所以这些“空白”往往需要学生利用想象将它填满色彩,在“空白”处放飞想象。

例如《狼和小羊》的结尾:“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这个省略号就是最好的“空白”,我鼓励学生为小羊的结局进行想象创造,并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学生写:“突然小羊的妈妈蹿了出来,她拼命和大灰狼搏斗,让小羊赶紧逃走,于是,小羊活了下来,而它的妈妈却牺牲了。母爱真伟大呀!”还有学生写:“大灰狼眼睛里只有小羊,他一心想把小羊吃掉却没有看到脚下有一块大石头,扑通,他摔倒了。小羊也趁机跑掉了。”学生的想象五花八门,在想象中他们可以成为小羊的救赎者,每个人对自己编的故事非常满意,甚至对这种“编故事”意犹未尽。像这种留有“空白”的课文数不胜数,如《青蛙看海》、《小鹰学飞》、《小动物过冬》……教师要善于开发课文中的丰富资源,进行大量的写话写作训练,让学生的想象提高到更高的一个高度。

教师的鼓励和赞美,是孩子们想象力萌芽、生长最好的雨露,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异想天开”,让他们随着想象越过海洋,看落日慢慢消失在撒哈拉沙漠金黄的地平线上;去潜入深海,和世界上最古老的海龟一起去发现大海的瑰宝;去穿越宇宙,窥探那颗颗在浩渺宇宙中散发着神秘魅力的星球……请把想象还给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林正范.大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2]许良英,范岱年,编译.爱因斯坦文集(1)[M].北京:商务印书馆.

[3]刘甫田,徐景熙.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

[4]刘楚勤.作文教学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初探[J].教学艺术,2007.04(04):23-24.

[5]童柏荣.浅论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35):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