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三生物的学习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三生物的学习方法范文1
当前,高考是高中教师和学生都极为重视的考试,对于高三生物课程的一轮复习也尤其重视,由于生物一轮复习的内容量非常大,而所具有的课时时间又不多,因此,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的有效性。根据笔者的大量教学实践和生物教育学理论知识,探索出“先学后教”的生物一轮复习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生物课程一轮复习的效率。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一、明确目标,让学生“先学”
1.确立学习目标
让学生“先学”,并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的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不能达到生物一轮复习的效果,而是教师要制定好学习目标,通过学生的“先学”达到这个复习目标。因此,就要求生物教师在课前应当准备好,认真研究生物教材,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制定出学习目标,并将生物教材中的知识点标注出来。其次教师还要对学生自学的时间安排好,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并为之后的教师指导留出必要的时间。明确学习目标,能够让学生在一轮复习中有的放矢,有一个较好的复习效果,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从教师带领下的复习转变为独立自主复习。
2.提倡自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采用“学案”教学模式,将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先将下节课学习的内容设计成“导学案”发给学生,并在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以及学习难点等方面给学生以简要说明,让学生在课下先自己进行学习,在教师开始讲解之前,学生通过“先学”已经自学完成了新课程。这样在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就容易理解和掌握,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才能为生物一轮复习取得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3.增加复习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复习的效率
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时间一般只有四五十分钟,要想完全使用创设生活化情境的复习方式,是非常不现实的。因此,在生物一轮复习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增加复习方式,打破时间条件的限制,有效提升复习效率。通过实践发现,比较有效的复习方式还有很多,如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习的内容查找资料,阅读相关的知识材料,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式。这些方式都是通过让学生“先学”,实现自主复习,提高生物一轮复习的效果。
4.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
在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的过程中,组织全班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讨论,也是提升复习有效性的重要措施。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出学生“先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进行学习知识的交流讨论,将自己遇到的难题说出来,请大家共同解决,通过互相启发、共同交流,在一轮复习中学生都会取得较大的收获。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当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相信学生集体智慧的力量,让他们在互相讨论中取长补短,巩固所学的生物知识,自己先不要进行指导,放手让他们“先学”。
二、强化学习效果,教师“后教”
1.注重对学生的指导点拨
学生“先学”与教师“后教”相结合,才能使“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发挥出最好的效果,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当学生进行完成“先学”之后,就需要教师进行“后教”,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沟通或课堂练习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了生物一轮复习的效果。对于学生已经牢牢掌握的知识,教师就可以一掠带过,对于学生在“先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当进行重点讲解,并注重对学生的启发指导。
此外,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教师进行知识点讲解时,存在部分学生不注意听讲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很好的掌握这些知识了,继续听讲就是浪费时间,不如学习其他知识。针对这种情况,生物教师需要适当采取一定措施,最简单有效的就是对这些学生进行提问。通过提问可以发现,确实有一部分学生已经很好的掌握这个知识点了,同时还有部分学生是一知半解,不懂装懂。对于已经掌握好知识点的学生,教师要进行鼓励表扬,对于一知半解的同学,也不要进行当面批评,而是进行耐心讲解指导,通过教师的“后教”,促使学生在生物一轮复习中有所进步。
2.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拓展
生物教师在知识点拨之后,就是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拓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使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升华。首先,教师应当对知识进行各种变化,并注重对知识点的深度发掘,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面对变形的题目时,也可以有的放矢,轻松作答。其次,在生物复习过程中,并不是要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而是强调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改造世界。因此,一轮复习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让学生掌握有效复习的方法,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即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掌握住学习方法,学生才能更好的自主复习和学习新知识,对于学生在以后的生物复习以及将来的学习中都有益处,也有利于提升复习和学习知识的效率。
三、结语
在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中,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是有很大帮助的。在“先学”阶段,生物教师在明确学习目标之后,应当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复习,同时也应适当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后教”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要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将知识拓展深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先学”与“后教“这两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二者互相融合互相作用。教师在运用这种方式指导生物一轮复习时,应当灵活运用。如缩短学生自主复习的时间,增加到教师知识点拨和知识拓展等。总之,“先学后教”教学方式在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中的运用,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提高生物复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蔡利永.浅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过程中的“有效训练”[J].中学生物学,2009,(10).
[2]蓝冬梅.先学后教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J].科学教育,2010,(1).
高三生物的学习方法范文2
关键词:高三学生;生物学习;自主学习;学法指导
一、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展开教学指导
高中学生在学习上具有自己的特点:一是存在一定周期性:每学期都会有期中考、月考、期末考等周期性的考试,此外,每周在课程安排方面也存在周期性。二是其学习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在高一、高二、高三的不同阶段中存在着不同的学习任务,而在不同阶段中学生也存在不同的心理特征。三是存在一定的发展性特征。要想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就应对这些基本特征加以充分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有系统地进行。
二、在学法指导中还应结合学生的一般学习心理特点
不能急于求成、盲目专制。在对高三学生生物自主学习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加以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在学习心理素质方面得到有效提高,以确保心理状态的最佳性,这对于自主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过程中还应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
在高考中,生物科是一门理科的综合性学科,能够使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在对生物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时应着眼于指导学生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系统性工程,教师应对教育教学观念进行转变,从而对学生学习规律加以研究,以探索出新的教育教学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必须坚持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从当前的学法指导对象来看,应普遍指导全体学生,同时还应个别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由于学生在基础、智力、接受力、态度以及理解力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指导不同类型的学生时应区别对待。从指导的内容来看,不但应有普遍的、一般性的指导,还应有具体方法、不同章节的指导,即所谓的特殊指导和普遍指导的有机结合、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的有效统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对学生加以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和基本观点加以了解并掌握,从而培养正确的世界观。
教会学生怎样进行学习,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为其终身发展提供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其应在系统的、有序的环境中进行。笔者在此认为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确保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高效培养,这样才可以打下学生终身教育的基础,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陈然.高三生物学教学中学法指导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1:35.
高三生物的学习方法范文3
随着当代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被快速广泛地应用于中学教学过程中。微课除了具有微化学习内容、充分利用零碎化的时间、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等优点外,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多种智能终端,进行展现和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交流,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这种学习模式新颖独特而且灵活多变,在国内外风靡一时,也容易被很多教师以及学生接受。
1 了解微课
1.1 微课的概念
微课最早见于国外,美国的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秋首创1 min课程。而在国内,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提出“微课”的概念,称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1.2 微课的优点
(1) 教学内容精: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集中突出问题,即“微问题”。“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相对于传统课堂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
(2) 教学时间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 min,最长不宜超过10 min。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 min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
(3) 学生自主性强:微课视频化的特点非常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习惯,学生乐于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在课外或课上自行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快慢节奏全由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以停下来仔细思考或做笔记。这样对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有较大帮助。
(4) 教学效益高:微课内容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而录制,针对性更强,而且可以反复利用,不受传统课堂的限制。利用微课,一名教师可以给数以万计的学生传授课程,而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学习,不再受传统课堂的束缚。教师也得以从繁重的各种教学环节中抽身,将有更多时间进行更高层次的教学活动,以及增加对学生个体关注度和相应指导。
1.3 微课的制作流程
微课制作流程简述如下:编排微课内容制作PPT录频软件(Camtasia Studio 6.0)录制后期处理(配音加字幕)视频编辑(请学生代表提意见)修改并完善视频编辑用于学生学习。
2 微课在高三生物复习的应用初探
2.1 微课应用于基础知识梳理
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中,学生首先要过好基础知识关,教师引导学生按章节捋清知识点。学生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逐一弄清、融会贯通,再配合典型题目训练,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拓展,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由于高三生物复习时间紧,内容多,很多学生在一轮复习后基础依然欠缺,显得很焦虑,会影响到二轮复习效果。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尝试着制作微课用于辅助高三生物复习备考。
笔者以“光合作用”专题微课制作为例,将学生基础薄弱的内容整理后,制成4个微课视频,如表1所示。为便于明晰思路,不遗漏知识点,每个板块制作前,又细化为几个微目标。
类似的学生普遍基础薄弱的内容,都可以拆分为微课内容。教师制作完成后,分专题编排整理,发到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等时间,进行查缺补漏,效果显著。
2.2 微课应用于重难点内容的突破
在高三生物的二轮复习中,一般进行专题复习和重难点知识的突破。例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综合、遗传规律的应用及遗传系谱图的分析、变异与育种的综合、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生物与环境的综合、实验探究、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综合、基因工程的应用等。教师对上述的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反复讲解时间又不允许,这时候可将上述内容制作成微课,解决冲突。学生可以对相应内容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学习,起到很好的效果。
以“遗传系谱图类遗传题的解题方法”的微课制作为例。首先,简介此类遗传题在高考的考查方式、考查分值等。然后,归纳解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第一步,分析遗传系谱图,利用规律判别遗传病种类及遗传方式;第二步,推导出双亲及后代相应的基因类型;第三步,充分利用题目的已知条件,画遗传图解,推导并计算后代患病或正常的概率。最后,进行典型例题的具体分析和典型题目的练习(如例1)。题目的选择以中等难度为宜,太难不利于学生的接受。
【例1】 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回答(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 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
(2) 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 。
(3) 如果Ⅱ-4、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请计算:
① 双胞胎(Ⅳ-1与Ⅳ-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② 双胞胎中男孩(Ⅳ-1)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女孩(Ⅳ-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2.3 微课应用于试卷讲评
试卷讲评课是高三备考工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对复习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通过试卷讲评,有助于快速纠正学生错误和混淆的知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完善其知识系统和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试卷的讲评也存在时间分配的问题,不可能面面俱到,为使试卷讲评能将精力集中在核心内容上,教师可以将一些内容分割制成微课,供学生自学或课前播放,如考试概况与错因分析、重难点知识拓展等。以2015年广州一模的理科综合生物考试为例,考试难度为中等,典型错误的原因分析如下:
(1) 答题不规范:例如第26题第(1)小题,把“类囊体”写成“内囊体”,把“无水乙醇”写成“乙醇”。
(2) 基础知识薄弱:例如第4题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因对课本实验细节不熟悉导致失分。第24题考查选修内容,因遗忘基础而失分。
(3) 实验分析能力欠缺:例如第29题实验题,不少学生没有理解题意,就开始作答,导致产生明显的错误被扣分。
(4) 心理素质不过关:选择题第1、2题简单,但由于许多学生还没进入到考试状态,或粗心大意导致失分。
(5) 审题能力欠缺:特别是分析图表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如第26题第(2)小题,部分学生因对坐标图信息分析不当,而失分。
教师将上述错误原因分析制成微课,提供给学生课前自学。当然,微课内容除了错因分析,还要对学生今后复习的方向,做出具体提示,例如注意回归课本扎实基础、培养严谨的解题习惯、培养良好的应试心态等等。
2.4 微课应用于方法指导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会忽略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等的指导。备考经验表明,这些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不仅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在微课的制作选定主题时,一定要为方法指导留一席之地,例如,要专门讲授常见题型的答题方法。
以“曲线图题的解题方法”微课制作为例。首先,介绍一般的解题思路:解答曲线图的三步曲是“识标、明点、述线”。但有时题目中的曲线比较复杂,如曲线不止一条(多曲线一坐标),即除自变量外,还有曲线间变量。这时,可添加辅助线将多个变量转变成单一变量进行解答;有的图解坐标不止一个(多曲线多坐标),这时要辩清曲线对应的坐标含义,搞清曲线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还是并列关系。最后,进行典例分析,如例2。
【例2】 某研究小组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产生氧气量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P处净氧量为负值,是因为小球藻不进行光合作用,且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B. Q处净氧量为零,是因为Q处小球藻不进行光合作用
C. 净氧量=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量-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D. 由图可知,光照强度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分析:① “识标”,横坐标(自变量)是光强度,纵坐标(因变量)是培养液中的净氧量,代表净光合速率;② “明点”(起点、终点、转折点、交点),P点光强度为0,代表呼吸速率,Q点净氧量为0,代表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③ “述线”,(随着横坐标即自变量)的改变,纵坐标因变量改变规律)在一定的光强度下,随光强度增加,净光合速率增加,当光强度达到一定强度水平后,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分析选项,可知正确答案为“B”。
3 微课制作的注意事项
(1) 选题要有代表性。选题应围绕教学或学习中有代表性的问题,或者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用传统方式解决的问题进行设计。
(2) 选题方向要具体。微课选择的题目必须是某个具体的考点或某个明确的主题。主题过大时,教师可以进行拆分,分为多个微课。
(3) 内容要短小精悍。微课的主要资源是视频教学片断。根据视觉驻留规律和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视频片段不要超过10 min,时间越长,学习效率越低。
(4) 讲解要浅显易懂。讲课的语言尽可能直观、具体、生动,能够直观表达的内容尽量可视化。例如,实验操作可以借助动画,使内容更直观易懂。
高三生物的学习方法范文4
【关键词】生物教学 高三复习 专题巩固
学生在经历了小学和初中的学习之后进入高中学习,而且面临基础教育的结束,将要升入高等学校接受高等教育,所以这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在学生的教育生涯中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尤其是高三,更是各学科知识的汇集、整合、复习的关键时期。教师怎样将三年的学习进行网络化的梳理,使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更加具象化,对于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提高高考成绩,进入更好的大学,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下面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三生物的复习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复习的目标
生物学科作为高考理科考生一门必考科目,和其他学科一起构成了高中教材体系,其知识目标鲜明和确切。高三复习中,老师和学生都必须要明确学习目标,能够应用学过的知识和专业术语来阐述生物学的一些现象,比如生物学的概念、方法、原理以及基本事实,同时还能够将知识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以及生产中所遇到的科学技术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正确分析和理解文字、图表等生物知识表达的意义,能够采用不同的形式,来描述或者表达生物学的基本事实以及实验的结果等。掌握和理解教材中实验以及实验内容,对每一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以及操作过程等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对操作技能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掌握和具备对相关生物知识验证的能力,能够解释实验产生的现象和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对生命科学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对目前的热点生物学问题有所了解,并能够解释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影响等。
二、制定一个科学的复习计划
计划性是制定学生复习内容的纲领,科学的计划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因此教师要有计划地进行知识的复习。复习过程中应该坚持一定的原则,比如坚持遵循课程标准的原则,严格遵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复习计划,依据考试大纲按照考点进行复习内容的确定;坚持高效率的原则,采用科学的方法,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结合学生的已有基础,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复习分几次进行,一般是两轮复习后加一个综合复习,最后是模拟考试。经过这样几次综合性的复习之后,学生对高中三年所学的生物知识基本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知识的系统性和网络型深深烙印在学生的脑子里。比如以往我们的经验是从第一轮复习开始,这一个时期是从进入高三开始,直到三月中旬结束,期间所要完成的任务是对三本必修教材和一本选修教材进行全面的复习,知识目标锁定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对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做到全面掌握,努力帮助学生熟悉教材和掌握知识的脉络,对考纲中规定的知识点逐一复习,务必使学生掌握应有的基础知识。第二轮复习,周期为6周到7周,这一轮复习主要是完成专题的复习,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以建构知识网络、总结规律、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熟悉高考为主要内容,对教材中的实验以及自己设计实验的能力进行完善。之后是综合复习,对全部的教材内容进行梳理,以实战演习为主,模拟高考形式进行几次考试,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减轻学生的迎考压力。
三、强化专题的复习方法
专题复习是生物课复习的一个有效方法,所谓专题复习法就是以主干知识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上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帮助学生构建立体知识网络体系。将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知识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构建立体知识的网络体系和架构,对教材中分散在各章节间的知识进行整合融为一体,形成一个知识系统的主线,对各个知识点进行串联和整合,最终形成一个全网络覆盖的知识面。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整个生物知识体系中,站在一个最高点,俯视全部知识,对各个知识点的内在和外在的联系有一个科学评估和判断。将知识网络化、规律化,以利于学生储存、提取和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专注于主要知识点,然后围绕主干抓旁支,依据考纲为主要路线,抓实抓准。
科学的复习方法可以提高复习效果,所以复习方法的选择很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知识点的整理和梳理,巧妙构建知识网络
1.网络化知识体系
学生只有将知识的分布网络化,才能实现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纵横联系,有效把握知识的分布,更好地掌控知识内在的、本质的关系,在知识的建构和迁移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具体的网络建构方式主要由以下几种:串联式、并联式、层递式、分支式、重组式、嵌入式等几种方式,针对不同的知识点以及之间的关系,确定不同的知识构建方法。
2.结合生活实践学以致用
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是考察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载体,以生活实践为主,学以致用,是新课改赋予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使命。在复习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例题为载体的模式,通过解析、点评使之与生活密切联系。比如农村的沼气和大面积的植树,是构建生态体系的重要方法,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可以设置若干个判断题,从而巩固所学知识点。
高三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年级,家长和社会都对这一年级的学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如何提高生物的复习效率,是每一名教师积极探索的课题,毕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是我们高三老师的重要使命。所以教师应该开动脑筋,密切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努力使学生构建一个全面、准确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高三生物的学习方法范文5
【关键词】 生物复习 新课程标准 学案导学 创设 参与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002-01
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发展观,强调使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得以充分发展,作为一名高三教师,如何在高三复习课中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以提高教学效率呢?根据几年的高三教学的经验与教训,结合我校高三学生“思维活跃,行动迟缓”的特点,我尝试实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基本达到了“轻负高效”的目标。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下面就介绍一下我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组织过程。
1 编写学案的思路
(1)以学生主体。学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激发其主体精神;必须依靠学生,注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以发挥其主体作用;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以确立其主体地位,作学习的主人。
(2)提高内容的灵活性,激活学生思路。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形式上应灵活多样,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关注全体学生。关注不同基础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2 学案的基本内容
(1) 明确目标:认真研究考纲和往年高考题目,根据考纲的具体要求,制定课堂复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复习的重点和方向。
(2) 夯实基础: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对课本内容的熟悉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学案的设计中:一是帮助学生回归课本,回顾和梳理课本知识,在问题设计时要做到基础、全面、系统;二是将这些知识点设计成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辩析等方式,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拓展生长点。最终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
(3)构建网络: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本节与章内其它知识的联系,专题复习时还要涉及章节间的知识联系,以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这部分内容一般不另设专题,而是以“快步走,多回头”的方式穿插在各章节内容的复习中。
(4)经典回顾:精选或设计有代表性的例题(精选近两年高考试题、省市模拟题或者自编习题),例题只有题目,目的是通过课堂解题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形成解题思路,总结规律和技巧,达到解答的规范性,重在培养方法。
(5)变式训练:在经典例题的基础上,通过改编的方式,设计变式训练,激发学生的训练情趣,使考生变苦练为乐练;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3 实施学案导学的过程
(1)课前准备:课前将学案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复习目标,了解复习要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以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提高复习效率。
(2)课堂的知识处理:教师在学案中的“导”大有学问,可以说是“学案导学”的关键所在。“导”既包括导入问题情景、导入学习过程,更包括深层次的学习方法指导、思维方式引导、交流发言开导和组织学生互助学习疏导等等。总之,“导”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
①学生讨论展示:对于重点的知识一般宜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前后排4人)研究模式进行,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探索、汇报学案中设计问题的解决策略,促成各点的教学目标的落实,同时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在教师点拨下以悟为主。
②教师精讲例题:对于学案中的例题,可让学生先尝试解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对学生解题中出现的典型错例,放手让学生寻找错误所在,分析错误的原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教师对解析思维、方法、技巧的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东西。
③课下变式训练:练习是促进知识迁移,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此间教师应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3)及时反馈:反馈之一是要求学生课后对学案进行消化、整理、补充、归纳,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学案进行认真、细致审阅,对其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则由个别辅导解决。对共性的问题则下一节课集体讲解,工作做在实处。确保问题处理的实效性。
经过一年来的实践,学案导学取得的初步成效。学校在广州属于三类学校,但是一模的成绩达到二类学校的中上水平。我的学案导学虽取得初步成效,但仍然处于探索实验阶段,还存在一些困惑:(1)学案导学”中,教师的“导”如何精彩,适时、适度?
(2)何引导学生注重学案中的学法指导,充分利用学案提高自学能力?
(3)案如何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学习方法?
(4)案中的研讨、探究问题如何组织学生进行高效的小组交流?
我在高三备考中实施学案导学的做法还需要更进一步更新、完善。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标理念和“轻负荷、高质量”的教育理念是需要长期进行的,希望自己能在高考的备考之路上给予学生更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广州市教育局.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北京:中国新世纪出版社,2002.
高三生物的学习方法范文6
一、夯实基础
学习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应加强对“双基”的强化训练。特别是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生,基础差的学生,不要盲目追求高、新、难知识的复习和题型的训练。在复习中,讲究知识的梳理,注重扫描,加大知识的外延。如复习到细胞分裂时,可结合高中阶段所学过的分裂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比较复习。同时也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先串成链,再织成网,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将所学知识浓缩其中,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置,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关于DNA的结构与复制,如果只有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印象、碱基互补配对等零散知识,就证明没有形成知识结构。怎样才能形成知识结构呢?我认为,应该知道DNA的结构包括DNA的化学结构、空间结构、结构特点及具体内容;DNA的复制包括概念、复制时期、条件、过程、特点、意义和差错结果,并将这些知识罗列起来,就形成了知识结构。知识网络是在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而形成的,正如交错的食物链形成食物网一样。例如,上述关于DNA的结构和复制的知识结构,再把它和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联系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
二、强化能力
理综生物试题的特点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以基础知识为载体”,那么,主要考查哪些能力呢?我认为,生物学科对能力结构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层次:1.表达能力――阐述学过的生物学现象;2.观察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会用多种表达形式准确描述生物学现象;3.分析综合能力――正确解释生物学问题;4.探索和设计实验方案能力――用恰当方法探索和验证生物学事实;5.获取新知识、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和关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以上五种能力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也体现了考试中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是逐级加强的。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要把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三、讲究方法
复习方法得当,效率才高。通过前段高三生物复习视导,我发现老师在复习中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一般采用三种常见的复习方法,这三种方法值得推荐。
(1)比较复习法
在复习中,使学生能运用比较法进行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如病毒与原核细胞的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和去路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均可来自食物,除蛋白质外,均可贮存,均可由其他物质部分转化;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的比较,比较它们进入生态系统的途径、形式及回到无机自然界的途径、形式;还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三大遗传规律的比较,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等等。
(2)串连复习法
复习时可把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如有关蛋白质的知识主要分散于第一、第二、第五章中,第一章中介绍了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合成场所、结构和功能。第二章讲了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等。第五章谈到了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控制,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生理过程。复习时,可以把这些知识串起来复习,使知识更系统化,这样可提高学生解综合题的能力。
(3)联想迁移法
推理联想是生物复习教学的重要方面。复习中强调把各章节之间,各知识点之间作横向联系。在第一轮复习时,采用多联前,少联后的复习方法,以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思想,为下一轮的学科内、学科间综合、专题复习打下基础,如子房壁和胚珠模式图可联系减数分裂、受精作用、个体发育、种子形成和果实发育等知识,也可以联系基因组成和染色体组等相关知识。再如线粒体,可联系到呼吸作用、能量转换器、细胞质遗传、酶的专一性多样、膜的结构功能、各种基质、线粒体数量多的细胞、细胞的衰老等等。又如复习膜的流动性,可联系到主动运输、内吞、外排、受精作用、细胞融合、卵裂、神经递质的释放等,达到以点带面,逐步综合的效果,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通过逐步推理联想,知识的迁移,能够找出试题中结果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根据是什么,所以有什么。层层剥开,条理清晰,最终使学生获得很好的成功体验。
四、关注实际
近几年理综高考的重要特点之一便是科技应用类试题比例不断增大,在未来的高考中这一点会继续体现。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了解到的各类问题。高考生物试题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的,力求比较真实和全面的模拟现实。复习时,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如:
(1)生态和环境热点(人口资源、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环境保护)。
(2)生命科学前沿热点(基因工程、克隆、干细胞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
(3)工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热点(转基因食品、酶工程、癌症、艾滋病)。
(4)国内大事、世界风云(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食品安全、生态环境、贫铀弹、反恐斗争)。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五、加强实验
高考实验题力图通过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力图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来鉴别考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高考要求中,生物学实验有十多(15个)个,实习有几个(5个),研究性课题有几个(7个)。任何一个实验都包含着一定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科学的研究当中,能否将学到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实验情景中或相关的生物探究实验中,是高考对考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
因此,在实验复习时,要求学生要认真领会每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和总结实验方法。生物高考中要求考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也包括判断实验结果和推导实验结论等内容,能够设计实验方案。因此,在总复习备考阶段的实验复习中,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答题能力要进行一定的训练和指导,如:实验步骤如何书写,实验材料和用具如何选择,实验结论、结果如何区分等,以帮助学生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能力、解题能力和答题能力。
六、讲练并重
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既不能“以讲代练”,也不能“以练代讲”,要“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应注重三个环节:
讲:针对性要强,除重点、关键外,侧重讲单元练习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交叉,突出能力的培养,培养应变能力。
练:以定时作业为主要的形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能力、速度等方面适应高考的要求。课间练习、单元考试、综合训练,题目的难度、梯度更应靠近高考的要求,考试内容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
评:教师讲评练应突出重点,重在指导。不是重复、重演一遍,不能以题论题。在讲评中,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加大覆盖面的教材组织,努力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同时要突出规范表达的训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