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习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习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

学习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范文1

关键词:教学网站  网络  教学  建设

        1 建设教学网站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和教育改革浪潮的推进,引起了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要充分利用Internet,建设教学网站,开展网络辅助教学。

        教师通过国际互联网可以方便地获取教学所需的最新的素材以及各种与教学有关的辅导材料,并可以经过加工整理,编成网页,放到教学网站上去;这样学生则可以克服时空的限制,利用网络获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和信息,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浏览,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网络讨论组(Usenet)组织学术讨论活动,召开教学研讨会,把最新的教学成果推出去,让更多的同行和学习者收益。

        2 教学网站的类型和结构

        2.1 教学网站的结构 教学网站的种类很多,安徽师范大学丁晓云教师根据教学网站的内容,把教学网站主要分为:辅助教学型和网络主导型。

        2.1.1 辅助教学型 辅助教学型教学网站是网络完全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辅助和补充。主要的教学过程仍然在课堂上进行,网站为教师提供了更好的强化教学效果,了解学生需求动向的工具。这种类型应具有如下的一些特性:①紧随教师教学进度,严格按照日程进行内容更新。每次教师讲课完毕,便立即将课堂讲义、作业、讨论题等在网站上,供学生浏览下载。另外也可以提供完整的教学课件,以帮助学生复习参考。②开辟讨论区。由教师指定部分讨论主题,学生也可以自己提出讨论主题,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参与讨论并加以引导。③提问与回答。对学生所担心的问题加以汇总、分析,可以总结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作为反馈使教师能够及时高效地调整教学方法,从而大大缩短了教师经验的积累周期。回答不是必须有教师参与,系统可以通过关键字匹配、搜索算法和问题勾连技术自动快速地提供问题的解答。④意见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内容提出意见、建议和质疑,教师作出答复。⑤课程资源中心。收集各种与该课程有关的图书、文献以及网络资源信息,以方便学生随时查询。

        2.1.2 网络主导型 这种类型的教育网站是将课程库放在网上,学生可以选择课程中的一门课程进行网络学习,基本上摆脱了课堂的限制。这种类型具有辅助教学系统的大部分特性,但还需要强调几点:①课程资源。这种形式首先要求网络上的教学资源更加全面直观,从而能够基本上取代教师的课堂讲解。②讨论区。因为不再具有面对面交流,适时与非适时交流(如讨论区、提问与回答)的重要性就更不可缺少,适时交流应该由教师设定相对严格的讨论时间和讨论主题。③作业系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基于Internet的作业、作业完成和提交的环境。可以通过网络将预先编辑好的基于各种媒体的作业—文本、图片和语音在Web中,学生可浏览教师布置作业,并可以使用系统完成并提交作业。④测试练习。网站应提供课程题库与测试系统,学生可以随时进行自我检测。教师通过统计、分析网上考试的学生的成绩来评价学生情况,及试卷的难易,利用检测所得出的资料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分析,并找出学生最为迫切需要的内容以进一步讲解。

        2.2 教学网站的结构 教学网站的结构大致分为以下四种:树形结构:这种结构比较好,特别适合于网站内容较多,栏目变动频繁的网站,这种结构的首页不宜太大,因为它的访间次数是最多的。网状结构:这是一种为浏览者考虑较多的结构,浏览者可以很方便地从一个地方跳到另一个地方,但是它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一旦我们想添加一个新的栏目就得改动所有的页面。线形结构:这种结构比较独特,除非你觉得有必要引导浏览者按你的方式浏览页面,否则就不要使用。网格结构:类似于课程表,并列展开,当网站中各个栏目比较均等时适用。又由于我们学校科室、部门较多,今年还要增添新的专业,学院机构需要重新调整和分配,为适应学校的发展,我们把我们学校的教学网站主结构采用树形结构,单个栏目采用网状结构比较灵活和适用。

        3 教学网站建设基本原则和实现方法

        3.1 教学网站建设的基本原则 除了要遵循网站设计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外,我们网站设计者还应该充分考虑教学网站的特点,遵循下列原则建设教学网站:

        3.1.1 教学网站的整体规划 在动手建立教学网站之前,对网页进行完整周全的整体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3.1.2 以“以学习为中心”理论为指导规化网站 教学网站的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要强调学生的“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从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的网站要符合教学要求。

   3.1.3 内容丰富、重点突出 网站内容要强调针对性和突出重点。网站设计者一定要面向网站的主要服务对象,办出特色来,有特色的网站容易被学习者接受,来此学习的人数自然会增加。

学习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范文2

高中政治课自身所固有的特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高中政治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启发性、思想性、科学性、具体性等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各不相同的。其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它是高中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可以说,它贯穿于高中政治教学的始终,并决定着高中政治教学的方向和质量。为了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我们高中政治教师需要进一步探索,不断创新,采取联系实际的有效方法,这样才能使高中政治课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性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既要联系实际以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又要运用理论去分析和说明实际,达到观点和材料、理论和实际、学与用、知与行的辩证统一。由此可见,理论联系实际,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对高中政治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的重要性进行论述。

1.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高中政治知识的根本途径

对学生来说,高中政治课本上的诸如、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等理论知识都是间接经验,它和学生的直接经验有很大的不同,在学生面前它并不是以实际的、具体事实的形态出现的。学生要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除了要认真学习外,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时间、条件等的限制,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所以,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时,就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具体的、形象的事实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抽象的概念,也可以通过种种手段考查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可以说,联系实际是学生学好高中政治知识的根本途径。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十分重要。

2.理论联系实际对高中政治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要学好高中政治课,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事实上,高中政治课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而要完成这项根本任务,不可不讲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教师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国内外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从各个方面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现实、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如果理论脱离实际,那么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抽象概念,根本不可能完全掌握所学理论的精神实质,更不可能把这种科学理论成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只有认真贯彻这项基本原则,才能更好地坚持高中政治办学方向,更全面地发挥高中政治课应有的作用。

综合上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仅像其他学科那样要影响到学生的知与不知,或对知识会用不会用,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信仰、品德、行为等整个人格的塑造。可以说,理论联系实际是高中政治教学内在规律的客观要求,贯彻得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高中政治课的政治方向。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方法全面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方法

1.做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统一

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我们要切实掌握理论和实践的内在统一性和联系性,使理论和实际相吻合,做到观点统帅材料,材料说明观点。这种联系才是抽象理论和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比如,在高二政治第二课第二节的教学中,讲了规律是客观的,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规律,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哲学知识后,就要有机地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只有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才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使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的轨道上转移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总之,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中,要做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统一,做到理论和实际的内在协调,这样才能逐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给学生带来更直接的认识。

2.注意防止并克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倾向

经过多年的高中政治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正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应注意防止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倾向,并努力去克服这种倾向。具体来说,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教条主义,主要表现为罗列条文、死记硬背,既不考虑实际情况,也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讲起来枯燥无味、空话连篇。久而久之,学生觉得厌倦,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高中教学中的经验主义,主要表现为不注重钻研大纲和教材,教师没有深入钻研和创新的精神,忽视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思想上保守,这样学生不仅提不起兴趣,也失去了政治教学应有的功能。可以说,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其错误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这种教风和学风,危害极大。所以,高中政治教学中必须防止并克服这种倾向,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时刻留心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新动态和学生思想变化的新特点,运用理论去分析和说明实际问题,更好地达到高中政治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3.注重联系实际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联系实际,要在确定知识点后,考虑联系什么实际,需要准备什么实际材料,以及如何去联系,联系到什么程度。否则,就是盲无目的地联系实际。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级逐课、逐节、逐框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安排。也就是说,在理论联系实际时,要时刻把握联系实际的目的。比如,讲授高二年级第一课第二节第三框的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个知识点时,就要考虑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准备好有关我国“两个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和所存在的问题的事实材料,在讲授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时,把我国“两个文明”建设的实际及其关系融汇其中,使讲解达到相互交融的程度,使教学实现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这样有目的、有计划地联系实际,才能循序渐进,才能更好地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另外,在联系实际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教学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求实精神。通过这些,有效地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无论是从革命和建设的需要来看,还是从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来看,理论联系实际都是高中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这既关系到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问题,也关系到能否造就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后备军的政治问题。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必须在深刻认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并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种种基本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才能使高中政治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使高中政治教学在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永葆活力。

参考文献:

[1]刘学容.高中政治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探索[N].学知报,2010(03).

[2]郑宝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0(08).

[3]潘卫泉.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坚持的“三项原则”:以文化生活模块的教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2(01).

学习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范文3

关键词:高职教育;电子商务;校本资源;资源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18-02

一、校本资源库建设的背景

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的电子商务资源库。第一种是商业资源库,如:通惠裕电子商务资源网()、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这种资源库,主要是面向电子商务行业,介绍行业动态、推销网站平台。由于它的服务对象和商业目的,基本上不能满足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的需要,仅可作为课后了解。第二种是电子商务专业精品课程。我系电子商务专业现有精品课有两门,省级《网络营销》(),院级《网页设计与制作》()。它仅针对某一门课程,是为了本课程的教学需要,且数量有限,无法涵盖专业设置中的所有课程,不能为其他课程的教师在制作课件、、课题研究以及学生考证、校内外竞赛等提供素材与资源。且到目前为止,在公用网上还找不到基于Web共享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本资源库。

二、校本资源库建设的意义与作用

相对商业资源库,校本资源库是面向与服务本专业师生,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且师生在分享资源的同时,又积极地创建资源,使资源库变成一种动态、发展的资源库。建设好电子商务专业校本资源库,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①能够为本校其他专业或同类院校的资源库建设,起着一种指导作用。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值得借鉴;②能够为本专业教师或相关专业教师在制作课件、、课题研究、案例教学等提供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教学和科研需要,提高教学质量;③能够为本专业学生或相关专业学生参加考证、校内外竞赛,作品展示等提供素材和平台,强化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促进“双证书”制度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④能够提高师生制作图片、动画、视频以及设计网站等操作技能;5.能够加大教学改革的推进。如精品课程建设、“行动导向”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改革、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

三、校本资源库建设的基本原则

1.实用性与针对性原则。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不应单纯追求资源的数量,首先应考虑资源内容对师生教学、科研、自主学习、考证竞赛是否有价值,注重资源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不应贪图资源的“大而全”,对没有实用价值的资源,应毫不留情地舍弃。所以在选择资源内容时,除了传统的教案、课件、图片、音频、视频资源外,还应根椐当前教学课改以及科研等发展需要的需要,增加课改培训、专家讲座、教学案例、、实用软件、学生作品、教研成果等。

2.开放性与共享性原则。资源库的价值在于应用。资源库建好以后,不应仅局限于教师课堂使用,而应提供给师生校外进行备课、科研、自主学习,以及有限度地提供给同类兄弟院校使用。同时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还应提供给用户进行交流与反馈。为此,资源库建设应有一个好的网站平台、硬件设施和网络带宽,提供给校内外用户随时随地地使用。

3.动态性与发展性原则。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作为服务于教学活动的资源库,也应该是动态发展的,只有这样,才能与教学活动“与时俱进”,而不致于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之后,变成一个“陈列库,博物馆”。所以,资源库在建设过程中,就应提前考虑后期维护,资源库更新等问题。首先利用网站建设技术,提供一个使师生在分享资源的同时,又积极地上传资源的网络平台;其次,应指定专门人员负责管理资源库的后期维护,负责对用户上传的资源进行分类、优化、整合、审核、评分等,对上传资源者进行积分排名,对过时的资源进行删除等,再次,应利用行政手段,激励师生上传优质资源,奖励积分前几名的资源提供者。

4.系统性和方便性原则。要按照科目、素材种类、资源提供者、应用种类等分门别类存放,形成系统、完善的教学资料库。资源库对用户的检索应提供多种形式的支持,要能满足不同用户不同方式的教学与科研需要。要能适合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需要。如素材的种类,分为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应用种类分为:教案、课件、习题集、试卷、电子图书、软件工具、学生作品、科研成果、等。

四、校本资源库建设的主要内容

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点和核心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分别为文字素材、课件素材、图片素材、动画素材、音频素材、教案、试卷、试题库、教研论文库等。没医学科中教学方案以及题库为教学者直接相互交流学习以及对教学效果的有佳方法。通过对教学老师集散的一些实习效果较好的教案、集体备课的教案加之老师个人的总结,及一些参考和设计相对分别入库。它的建立也是把一些有关电子商务专业的效果好的教学资源集中,以免重复,与此同时也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方便性特征,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中之重。

五、校本资源库建设的操作方法

1.资源库建设要归纳于系部的教学常规管理。系部也是对各个学科的教学资源库作为考核任课老师的重要内容,并对此提出明确要求。并且从中指定专门负责资源库的整理、定期对其进度以及质量进行必要的检查,于此同时还要对资源库的建设中提供技术参考、支持。

2.加强对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通过能使完善的收集整理资料的同时,要对计算机专用的培训,使老师可以很好的掌握一些常用的办公软件操作。

3.组织评比和交流活动。系部可以通过定期组织不同科目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评比和交流活动,加大对优质教学资源的奖励,对于不到位的应提出意见,并进行督促。于此同时还可以对一些优秀先进的学校进行技术上以及组织上的学习,一达到提升自我,实现资源共享。

4.加大投入力度,购买优质资源。随着近几年校园网的建设热潮,吸引了大量的优秀公司加盟校园网的软件开发和资源建设,比如说,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系部应该及时购买这些优质教育资源,迅速地丰富资源库。要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目前互联网中教育教学网站众多,其中也不乏一些非常优秀的网站,网站上有许多有用的资源,有些是无偿的。有些是有偿的。学校可以购买这些网站的使用权,使教师能够从中筛选本学科所需要的内容,方便快捷地下载下来并及时充实到学校资源库。

上述五点,是在课题研究初期的基本构想,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或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卫,李林.创建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构想[J].现代农业科技,2009,(8).

[2]詹斌,胡小勇.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12).

[3]徐宁成,张海云.关于校本资源库建设的思考[J].教育信息技术,2007,(7).

学习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范文4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教学资源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233-02

随着教育资源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教学资源建设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一直都是教育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尝试从教育生态学角度来论述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期望可以加速教育信息化发展。

一、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一)教学资源库的涵义

教学资源库是指按照统一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技术规范和课程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的,由全国优秀的数字化媒体素材、知识点素材及示范性教学案例等教学基本素材构成的,可不断扩充的开放式教学支持系统。

(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1)资源库的外部建设

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推进教育改革,使教育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中的各种教育及信息资源日趋丰富和完善。就目前而言,许多学校的校园网都与我国政府设立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建立了链接。因此,可通过购买、下载的方式,或者从外部网络中搜索并收集各种需要的资源信息,从而丰富校园网中的资源库、素材库、案例库、题库等。

(2)资源库的内部建设

学校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地方,应当提供广阔的知识空间。资源库不仅是老师教学的后备,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地。资源库不仅包括学科素材库、教学题库、教学课件库,还包括案例库、教研论文库等,建设资源库必须支持创造性教学和探究性学习,以生动的动态形象信息来揭示复杂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可以将各专业及图书馆图书附带的教学光盘、磁带、图片素材等教学资源上传到数字化校园网上,从而实现教学资源库的内部建设,同时也将教师平时上课制作的数字课件、讲义分类上传到校园网上,不断丰富内部的教字资源库。除此之外,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和设备,通过互联网渠道和其他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进行合作,使内部资源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扩展。

二、基于教育生态学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分析

教育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门边缘学科,主要依据生态学原理来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从而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揭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著名教育生态学研究专家吴鼎福等认为,教育生态学的11个基本原理揭示了教育内部各个环节、各个层次之间本质且必然的联系。本文主要从限制因子定律、耐度定律与最适度原则和花盆效应这三个基本原则出发,分析其对建设教学资源库的启示。

(一)教学资源库建设基础之限制因子转非限制因子

在生态学中,限制因子是指达到或超过生物耐受限度的因子。对教育生态系统而言,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是能量流与信息流,当二者低于基本需求时,会影响教育的规模数量及质量。

根据教育生态学启示,为了保证教学资源库动态、平衡、可持续的发展,就要想方设法将限制因子转变为非限制因子,这就要求加强有机体之间和谐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它们的职责和岗位所扮演的角色,积极创造条件,经常进行反馈调节,根据不同时期需求及时供给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流和信息流。

(二)教学资源库建设核心之坚持耐度定律与最适度原则

谢尔福德于1911年提出了“耐度定律”,该定律主要是指一个生物能够出现并且能生存下来,必须要依赖一种复杂条件全盘地存在。同理,在学习生态系统中,影响学习者个性发展的各种因子也存在耐受性的问题。当某个或多个因子超过学习者个性发展所能承受的范围时,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问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关系就会相对应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系统的失衡,产生学习者对学习的适应,从而影响学习者个性化的发展。

目前大部分教师面对的教学资源如浩瀚大海,却不知道怎样快速筛选出自己所要的资源,甚至花费了自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都找不到理想的资源。为了更好地使用教学资源,必须坚持耐度定律与最适度原则,建立资源库公共服务体系,不但可以处理教师在获取、处理、应用和共享资源时遇到的各种问题,还可以解决资源的重复建设、资源共享和教师交流讨论等问题。

(三)教学资源库建设重点之克服“花盆效应”

在生态系统中,“花盆效应”又称为“局部生态环境效应”。花盆是在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境,在空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再加上人为创造的适宜环境,很容易造成生态因子的适应阈值下降。对教师而言,教学资源应用最密切的生态环境就是学校内部资源应用的环境和制度等,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加强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交流来避免产生教师与外部生态环境的“花盆效应”,而最为重要的是要不断加强教师个体与外界资源环境及有机体的交流和协作,还要积极参与外界环境和有机体的活动,这样不但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还可以更好地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价值。

三、结束语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因此,建设优质的教学资源库是极其关键的。教学资源系统是一个处于多种环境下(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及技术环境等),由多种生态因子(如资金投入、硬件建设、资源建设、教师能力和学生意愿等)构成的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正如前面所论述的,在教育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要全面的分析各种限制因子,使其转变为非限制因子,并想方设法克服花盆效应以及坚持耐度和最适度原则,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资源生态系统动态、平衡、持续的发展下去,同时我们也能建设出满足教育需要的优秀教学资源库,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廷锦,余胜泉.浅谈教育资源库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02(2)

学习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范文5

关键词高校档案;网站建设;评价;探析

1高校档案网站建设评价指标的基本原则

1.1全面性与合理性原则

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的评价指标要从全面的基本原则出发,要从覆盖评价对象的全面,这不仅仅包括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的基本内容,也包括网站的设计以及网站的基本功能的使用,才能够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达到合理性和全面性的建设。全面性的评价指标对于在筛选高校档案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方面能够具有一定的指导性,进一步规范了高校档案健康、有序的发展。

1.2普遍性与特殊性原则

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根本属性,这也要求在高校档案建设的过程中要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在网站评价的信息数据上要求普遍与社会的要求相一致,能够普遍使用社会的发展,同时要求高校的网站评价体系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目标和职能的定位建设自己的特色,区别去其他高校的档案网站建设。这只从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角度对于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的要求,从而能够保障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适用性。

1.3科学性与适用性原则

在高校校园网的基础上建立高校档案网站点,主要是利用网络、收交各类档案信息并提供好档案利用服务[1]。从客观的角度讲,能够正确反映高校档案网站管理的基本现状,从科学的使用性的角度要求对于档案网站建设进行有效的评价,这才能够体现高校网站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因此,科学性和适用性的基本原则是反应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的基本存在,能够符合高校档案管理的基本情况和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这个指标和基本原则出发,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的客观性和适用性向合理的方向发展。

2建设高校档案网站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充分利用好高校档案网站的优势,做好档案的服务利用,同时挖掘和推广好馆藏资源特色,这也是网站增强吸引力、发挥效应的重要途径[2]。

2.1有利于促进高校档案网站建设水平的提高

建设合理有效的高校档案网站评价体系,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档案信息资源,促进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整合和资源的共享。档案网站建设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能够将档案的信息进行分类,从而能够使得档案信息的资源得到有效的资源配置,从而丰富高效档案的信息系统,这个重要的信息平台需要合理的高校档案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高校档案建设水平,从而也促使了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公开化开放化,进一步推动高校档案的发展[3]。

2.2有利于高校档案网站建立统一的标准

制定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的评价标准,进而形成一整套的评价体系,不但能发现我国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现存的问题,还能指导高校档案网站建设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实现对档案网站发展的控制和整合,进而使信息资源在高校档案网站建设中得到充分利用。这种建设的标准能够规范社会秩序的建设,尤其是对于全面的分析和研究高校的档案网站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与图书馆藏资源深入融合,与校园网站有效结合,在提供档案信息的同时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可以凸显学校办学特色,或者借鉴学习兄弟院校的发展经验等。

2.3有利于提升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建设高校档案网站的评价体系,能够使得实现高校的师生和学生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程度和了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网页设计以及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程度上都能够促使高校档案管理部门的效率和质量水平,从而需要专业的技术水平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了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的发展,也使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得到质的提升让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从而让高校档案网站建设能够更好的为学生以及教师服务。高校网站使得高校档案资源得到推广和利用,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服务师生,服务社会,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开拓进取,加快推进高校网站建设步伐,充分发挥着高校网站效用[4]。

2.4有利于增强高校档案的信息资源合理配置

加快推进高校档案网站评价的标准和体系,能够使得高校的教师、学生以及研究人员对于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的平台进行有效的宣传和展示,从而在公开各种校务信息的过程中增加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这充分发挥了高校档案室的作用,时刻保持与学校发展同步,既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又使更多的人充分认识到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了高校档案的信息资源利用程度。

3我国高校档案网站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3.1高校档案网站建设质量不高

高校档案网站的建设的页面风格并不统一,尤其是对于页面的文字建设和颜色的搭配更是过于简单,缺乏一定程度上的美感效应。这就使得高校档案网站建设存在一定的组织结构上的混乱,这不利于教师、学生以及研究人员进行资源的利用和查阅,尤其是不同的内容并没有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使得更多的人员不愿意使用和进行下一次的浏览。

3.2高校档案网站内容简单缺乏形象性

大部分高校的档案网站建设缺乏一定程度上的内容的更新,尤其对于一些重要的档案信息并没有进行全文的检索,这对于人们查询信息带来了严重的困难。另外,尤其是在特色建设的内容部分并没有突出重点和特色,这充分表现了并没有合理的利用文字以及图片等各种资源,从而使得档案网站建设的页面缺乏一定的生机和形象性。

3.3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的服务功能较弱

高校的档案网站建设是为了更好的为人们服务,从而能够使得更多的人利用档案的信息和资源,但是高校的档案网站建设并没有使得网站的建设开发有效的服务功能,尤其是缺乏一定程度上的交流和互动功能,这使得网站建设具有一定的被动性。这对于人员查阅一定的信息带来了更多的不便,从而影响了用户对于高校档案网站利用的高效性和便捷性。

4建设高校档案网站建设评价体系的重要措施

4.1完善现有内容评价指标

高校档案网站的质量的根本在于网站的信息资源内容,所以,内容评价是评价体系的核心所在。尤其是从机构的设置以及档案工作的动态方面建设反映档案信息的管理程度。因此,需要从档案的信息方面加强内容的完善程度,尤其是利用档案特色的图片资料,增加一定的服务指南,从而合理利用馆藏的数字化的档案目录来完善档案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励着高校档案网站建设质量的提高,并可以使网站建设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充实。

4.2建设一定的技术评价指标

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网站建设能够顺利运行的基本保障,尤其是涉及到一定程度上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这就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比如信息检索技术、安全保障技术以及信息资源的管理技术等等,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网站建设的快捷性,这是从技术层面来加强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的安全性以及利用性的重要措施。

4.3建设完善管理评价指标

管理维护网站的建设是保障网站政策运行的基本措施,尤其是在档案网站建设的管理方面,设计到内容的管理、技术的管理以及日常管理等等内容,这需要一定的工作人员进行对于高校档案网站的信息维护,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和日常上对于网站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这是档案网站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4.4增加建立效用评价指标

档案网站建设的质量直接反应在其发挥的效用方面,所以对效用的评价能反应网站建设的质量,能够体现档案网站的建设是否为了更好的得到社会的利用的重要方面。这设计到客户的满意程度以及用户的访问量的基本问题。因此,针对高校档案网站建设存在的基本问题,要通过各种自评以及社会评价的方式加强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的利用程度,才能完善档案的信息资源和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5结论

高校的档案网站建设是高校档案工作进行沟通的有效平台和交流窗口,开展高校的档案网站建设的评价体系能够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尤其是能够通过建设特色的网站信息和资源的利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从而有效为人们服务,从而促进我国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配置。

参考文献

[1]罗宝勇,乔健.哈佛档案网站的特色及其对我国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的启示[J].档案学通讯,201(5):65-67.

[2]海,马双双.我国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研究综述[J].档案与建设,2014(7):27-31.

[3]唐祖军.论高校档案网站的服务定位[J].兰台世界,2010(8):21-22.

学习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范文6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称PISA)发端于OECD各国政府对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成效检视的需要,目标是回答义务教育末期的青少年是否为迎接未来知识社会的挑战做好了准备。PISA采用“素养”(literacv)一词来概括其测评的内容。并将其界定为“有关学生在主要学科领域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分析、推理和有效交流的能力,以及在不同情境中解决问题和解释问题的能力”(OECD,2000),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首先,“素养”是基础领域的基本知识和能力。PISA不是选拔性的考试,它希望了解的是在正常情况下个体所呈现的真实状态。因此,PISA的测评领域是阅读、数学和科学这三个最主要的学科,考查的知识和能力是个体发展和社会适应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关键的部分。

其次,“素养”综合而非单一。一方面PlSA并不孤立地看待每个测评领域的知识,而是力图把知识与反思及实际运用的能力联系在一起,并强调过程的掌握、概念的理解,以及在不同情境中作用的能力。另一方面,PISA也非常重视跨学科的能力,在PISA2003和PISA2012中,广义的问题解决能力也是测评的重要内容。此外,PISA素养不仅包含知识和技能等认知领域的内容,还提出要纳入动机、策略的非认知内容。

“素养”反映的是个体适应社会要求的功能性特征。“素养”与社会期许紧密相关。以PISA阅读评价来看,它不仅强调阅读者能够理解所读文章的内容意义,还要强调阅读者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信息,以此满足自身需求,并有效参与社会。换句话说,PISA的关注点不是停留在工具导向的阅读能力上(识字、理解与书写简单的句子),而是在此基础上的通过能力的运用来达成个体发展、社会适应的目标。

2000年以来,素养概念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发展:(1)逐步纳入非认知因素和元认知因素;(2)跨学科的“问题解决能力”;(3)突破传统纸笔测试素养的“计算机化测评素养”;(4)顺应经济社会的趋势,纳入新的测评领域“财经素养”。素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发展的两条路径分别是基础领域的深入挖掘和新兴领域的不断加入,发展动力是社会对个体适应能力不断提出更高、更多样的要求。

地方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