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药健康的知识讲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药健康的知识讲座范文1
【关键词】2型糖尿病; 院外护理;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074-0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并发症包括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等[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病人并发冠心病及脑卒中患者比非糖尿病病人多2~3倍,并发失明的患者多10~20倍[2],患有糖尿病的成年人死亡率是普通人群死亡率的2倍[3]。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只局限于医院内的治疗,出院后,便缺少了院内-院外的跟踪式的护理指导。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出院的患者进行一系列的院外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2008年7月~2009年1月出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39例;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为42岁。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
1.2 方法:2组患者在出院时均给予常规的出院宣教。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一系列的院外护理干预手段:
1.2.1 个体化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要因人而宜的实施护理干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集中干预基础上根据患者存在的问题按需施教, 即做到个体化教育。如吸烟及饮酒者重点讲解其对糖尿病的危害,使其戒烟、戒酒;口渴、饥饿症状明显的患者,我们配合中医护理耳穴压籽,在耳部的糖尿病点、渴点、饥点三个穴位进行王不留行籽按压刺激。来改善患者的症状等等。
1.2.2 加强自我管理的培养 糖尿病的治疗不单纯是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所以我们在家庭护理干预中,动员了一切力量帮助糖尿病患者加强自我管理。与患者家属及亲朋进行沟通,帮助监督管理患者的日常行为。同时在居民小区粘贴糖尿病防治知识图片。护理人员定期电话随访、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无形中使患者的生活方式得到了约束,加强了自我管理的的力度和主动性。
1.2.3糖尿病护理知识讲座糖尿病的知识讲座包括糖尿病的总论、糖尿病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日常护理、糖尿病的监测与自我管理、糖尿病的中医治疗与护理、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护。每周1次,每次1 h,连续8周。为保证每个患者完整的听完讲座,讲座采用循环方式进行。每次讲座后进行医护人员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以咨询和经验交流为主,包括自我心理调节的经验交流。免费发放糖尿病知识的相关资料、图片、各类小册子。多媒体画面、图片展示更能生动形象的帮助患者理解、消化、吸收知识。
1.2.4 观察指标和统计学方法 生活质量测评采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它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8个方面全面概括了被调查者的生活质量。得分越高,表示健康状态越好,生活质量越高。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
2 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见表1,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8个维度评分情况比较见表2 。
注:观察组观察前后各项生理指标比较,经t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经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院外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理指标。使各项生理指标接近正常。
注: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8个维度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 表2。
3 讨论
3.1 院外护理干预加强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随访及亲属的督促加强患者的遵医行为,使患者能够严格的按照护理人员的指导规范日常生活。集体式的交流方式是和谐的、融洽的,使患者精神放松,更有利于血压及血糖的降低。同时患者与患者之间的经验交流能够互相鼓舞对方,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这样也就调动了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主动性,加强了自我管理而且这种主动性会随着我们不断深入的工作逐渐高涨。
3.2 院外护理干预能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 院外护理干预模式摆脱了传统护理的不足,加强了对糖尿病患者在院外的护理,使得对糖尿病病人有了一个由入院-住院-出院-家庭全程的护理模式。它提供给患者最全程、最方便的护理,它是未来护理事业发展的方向,它将逐渐演变为大规模的社区护理,使我们的糖尿病患者及时有效的得到帮助。
3.3 院外护理干预能有效的促进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3.3.1丰富了护理人员的知识储备 进行糖尿病知识讲座的护理人员都是经过选拔的。要求文化程度在本科以上,形象好、理论知识扎实、技术操作熟练、有热情、耐心、爱心才能胜任。糖尿病的防治是综合性的知识,通过察言观色捕捉到患者的心理想法,才能有效的进行沟通,制定出护理措施,以取得患者的信任。还涉及到生理解剖知识,指出患者感染的部位及生命体征状体。所以说护理人员要掌握综合的理论知识才能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熟练讲解。
3.3.2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通过院外护理干预措施,摆脱护理人员在医疗地位中的被动局面,积极为患者进行防护指导,有了精神上的主动性,更有益于临床工作的发挥。积极探索新的知识,满足自己对知识的需要,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另外通过丰富的知识经验储备,能及时的发现病人的危险状态,提前救治,为临床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院外护理干预模式只是社区护理的一个试验田,它一旦试验成功,将会推进社区护理的兴起,将带动医疗改革向前跨越新的一步。所以说院外护理干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探讨院外护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寻找更有效的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心身状况,控制疾病,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Lindsey M,KhaledD and MaryB.Falls as a compl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older people.Journalof Diabetes and its Complieations,2006,20(3):158~162
[2] 陈颧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53
中医药健康的知识讲座范文2
【关键词】2型糖尿病; 院外护理;生活质量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并发症包括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等[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病人并发冠心病及脑卒中患者比非糖尿病病人多2~3倍,并发失明的患者多10~20倍[2],患有糖尿病的成年人死亡率是普通人群死亡率的2倍[3]。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只局限于医院内的治疗,出院后,便缺少了院内-院外的跟踪式的护理指导。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出院的患者进行一系列的院外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08年7月~2009年1月出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39例;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为42岁。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
1.2方法:2组患者在出院时均给予常规的出院宣教。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一系列的院外护理干预手段:
1.2.1个体化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要因人而宜的实施护理干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集中干预基础上根据患者存在的问题按需施教, 即做到个体化教育。如吸烟及饮酒者重点讲解其对糖尿病的危害,使其戒烟、戒酒;口渴、饥饿症状明显的患者,我们配合中医护理耳穴压籽,在耳部的糖尿病点、渴点、饥点三个穴位进行王不留行籽按压刺激。来改善患者的症状等等。
1.2.2加强自我管理的培养 糖尿病的治疗不单纯是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所以我们在家庭护理干预中,动员了一切力量帮助糖尿病患者加强自我管理。与患者家属及亲朋进行沟通,帮助监督管理患者的日常行为。同时在居民小区粘贴糖尿病防治知识图片。护理人员定期电话随访、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无形中使患者的生活方式得到了约束,加强了自我管理的的力度和主动性。
1.2.3 糖尿病护理知识讲座
糖尿病的知识讲座包括糖尿病的总论、糖尿病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日常护理、糖尿病的监测与自我管理、糖尿病的中医治疗与护理、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护。每周1次,每次1 h,连续8周。为保证每个患者完整的听完讲座,讲座采用循环方式进行。每次讲座后进行医护人员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以咨询和经验交流为主,包括自我心理调节的经验交流。免费发放糖尿病知识的相关资料、图片、各类小册子。多媒体画面、图片展示更能生动形象的帮助患者理解、消化、吸收知识。
1.2.4观察指标和统计学方法 生活质量测评采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它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8个方面全面概括了被调查者的生活质量。得分越高,表示健康状态越好,生活质量越高。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
2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 见表1,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8个维度评分情况比较 见表2 。
表1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比较
注:观察组观察前后各项生理指标比较,经t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经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院外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理指标。使各项生理指标接近正常。
表2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8个维度评分情况比较
注: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8个维度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 表2。
3讨论
3.1院外护理干预加强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随访及亲属的督促加强患者的遵医行为,使患者能够严格的按照护理人员的指导规范日常生活。集体式的交流方式是和谐的、融洽的,使患者精神放松,更有利于血压及血糖的降低。同时患者与患者之间的经验交流能够互相鼓舞对方,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这样也就调动了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主动性,加强了自我管理而且这种主动性会随着我们不断深入的工作逐渐高涨。
3.2院外护理干预能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 院外护理干预模式摆脱了传统护理的不足,加强了对糖尿病患者在院外的护理,使得对糖尿病病人有了一个由入院-住院-出院-家庭全程的护理模式。它提供给患者最全程、最方便的护理,它是未来护理事业发展的方向,它将逐渐演变为大规模的社区护理,使我们的糖尿病患者及时有效的得到帮助。
3.3 院外护理干预能有效的促进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3.3.1 丰富了护理人员的知识储备 进行糖尿病知识讲座的护理人员都是经过选拔的。要求文化程度在本科以上,形象好、理论知识扎实、技术操作熟练、有热情、耐心、爱心才能胜任。糖尿病的防治是综合性的知识,通过察言观色捕捉到患者的心理想法,才能有效的进行沟通,制定出护理措施,以取得患者的信任。还涉及到生理解剖知识,指出患者感染的部位及生命体征状体。所以说护理人员要掌握综合的理论知识才能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熟练讲解。
3.3.2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通过院外护理干预措施,摆脱护理人员在医疗地位中的被动局面,积极为患者进行防护指导,有了精神上的主动性,更有益于临床工作的发挥。积极探索新的知识,满足自己对知识的需要,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另外通过丰富的知识经验储备,能及时的发现病人的危险状态,提前救治,为临床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院外护理干预模式只是社区护理的一个试验田,它一旦试验成功,将会推进社区护理的兴起,将带动医疗改革向前跨越新的一步。所以说院外护理干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探讨院外护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寻找更有效的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心身状况,控制疾病,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Lindsey M,KhaledD and MaryB.Falls as a compl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older people.Journalof Diabetes and its Complieations,2006,20(3):158~162
中医药健康的知识讲座范文3
[CSX]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5030(60)15(30)5(10)90%
对照组5020(40)20(40)10(20)80%
[BG)F][CSX%0,0,0,40][FK)][HJ]
[FL(3!@(0,0,0,40)K2]
[HT][FL)][HJ]
中医养生知识对大信新家园社区生活方式的影响
[FL(3!@(0,0,0,40)K2]
江静华 濮欣 李燕明 张灵芝
张智敏 叶沐 黄艳
528400广东中山市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科研项目 2011年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立项资助课题(编号2010074,中医“治未病”理论和技术的群体性健康管理模式)
摘 要 目的:探讨中医养生知识健康教育对大信新家园社区生活方式的影响,以期改变居民的不良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发生。方法:收集居民生活方式信息,采用中医养生知识进行健康教育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中医养生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程度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变(P<0.05)。结论:将中医养生知识运用于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中,有一定的治疗保健作用,具有实用性。
关键词 中医养生知识 生活方式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244
人们正逐渐从以治病为主的“疾病医学”向以预防为主的“健康医学”转变,而传统中医的“治未病”理念和养生方法在这方面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时因地因人的中医养生调理方案和疾病预防方案,合理选用药物治疗和中医非药物传统疗法进行健康干预,同时,将中医养生知识运用于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中,可以改变人群不良的生活方式,以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发生。本项目对大信新家园社区的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对其实施中医养生知识健康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资料与方法
纳入标准:选择大信新家园社区全体居民为项目实施人群。大信新家园社区的居民21~74岁体质偏颇、亚健康状态及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及其高危人群居民,调查资料完整,完成全程干预方案者。
排除标准:中山市大信新家园社区中婴幼儿、先天性疾病患者、遗传病患者、危重患者及无法坚持整个健康管理程序的居民。
一般资料:符合要求者237例,其中男115例,女122例,年龄21~74岁。
研究方法:①收集资料:由经培训的医师与护士发放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国籍、出生日期、婚姻状况、出生地、职业等项目)、生活方式(起居作息时间、饮食习惯、烟酒嗜好、运动习惯、心理状况)、病史信息、中医体质测定问卷、中医面诊等。问卷独立填写,当场自填收回,对无能力填写者则由调查员询问填写。经为期2年的健康教育干预后,再次采集居民生活方式信息。②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制定具体的教育计划。由我院治未病中心专家定期举办四季养生知识讲座,开展保健咨询活动,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方式进行干预;为社区出版健康教育专栏,并将中医养生小册子送到社区居民手中。③健康教育中的中医养生原则:顺四时,在四时气候变化中,春温、夏热、秋燥、冬寒是一般变化规律,人体必须与之相适应。在四季变化中,每一季节的不同特点,常引发一些季节性的多发病,或时令性的疾病,所以人体在调摄保持其自身阴阳平衡的同时必须顺应自然界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四时变化,通过自我调摄,提高人体对自然变化的适应性及调节能力,从而促进健康。畅情志,通过自我情志的调节,消除怒、忧、思、悲、惊等不良情绪的刺激,维持精神安宁,心情恬愉,保持正常的心理情志变化,中医养生主张恬淡虚无、怡养性情,借以达到防病治病、保持身心健康的目的。慎起居,包括起居有常,安卧有方。前者是指生活作息的规律化、制度化,正确制订合理的起居作息时间,以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后者是指睡眠卫生。睡眠是人体阴阳平衡的需要,喜怒不节、悲忧不解、思虑过度都可影响心神而睡眠不安。因此,入睡前必须情绪平稳,心思平静。实践证明起居失常,过劳过逸,都能导致疾病的发生。节饮食,饮食要有规律,要掌握进食的量与时间,只有饮食合理才可保持机体充盛,阴阳平衡,脏腑功能正常。另外饮食得当还可以祛邪除病,所以应注意“食勿过饱,先饥而食”,这样才能维持脾胃的正常“升降”功能而抗病祛邪。勤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只有适度的运动才能保持血脉流通,气机调畅。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运动肢体以练形,呼吸吐纳以练气,调摄精神以练意。一个人的“运动处方”包括运动项目、方法、频率、时间及注意事项等。但运动要掌握适度,量力而行、劳作有度、动静结合,这样才能健身强体,预防疾病[1]。④个性化的养生指导:通过体质测评确定体质类型,进行个性化的中药调养、针灸、推拿、膏药等传统的养生治疗方法,改善体质和增进健康,达到预防疾病的目标。
观察项目:评定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生活方式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 果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237例中,男115例(48.52%),女122例(51.48%),平均年龄41.0±11.4岁,男性与女性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53,P>0.05)。
中医养生知识健康教育前后良好生活方式比例:调查所得,教育前,大信新家园社区居民作息规律者占43%;饮食节制者占66%;每周运动频率超过3次,每次超过半小时者占21%;自觉情绪焦虑者占23%;有吸烟习惯者占37%;经常喝酒者占14%;经教育后,作息规律者,饮食节制者及适度运动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焦虑、吸烟和嗜酒人群则有所减少。经过中医养生知识的健康教育及个人健康处方干预后,大信新家园社区居民生活方式有显著改变(P<0.05)。结果见表1。
讨 论
体质平和是健康之源,体质偏颇为百病之因。先天遗传因素所形成的体质,是人一生体质的基础,它决定着个体体质的相对稳定性和个体体质的特异性,但并非一成不变,后天各种因素包括膳食营养、生活起居、劳欲、精神状态等方面对体质改变有着重要影响[2]。许多调研证实,个体体质类型与年龄、性别、心理素质、生活条件、饮食结构、职业、遗传等诸多因素之间存在相关性。后天的年龄、饮食、劳逸、情绪、疾病等更是不可忽视的因素[3]。
中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把医学的任务定义在提高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上。《内经》指出中医五大养生原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枉作劳。”把它应用于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家庭聚集性研究发现,健康相关行为存在强烈的家庭聚集性。家庭成员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到相互制约的[4]。所以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健康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中医养生是以健康长寿为目的的一种医疗保健方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与长寿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人们对卫生保健知识的要求也更加强烈。调查时发现,社区居民对中医养生知识认识程度不一,大部分人盲目地进行养生调理,比如不根据体质而盲目服用凉茶或补品等。通过中医养生知识健康教育,提高了居民的中医养生知识水平,纠正不正确的养生行为,建立健康的日常生活习惯。根据调查所得,经过中医养生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大信新家园社区居民生活方式有显著改变(P<0.05)。由此可见,中医养生健康教育不同于卫生宣教,它带有一定的治疗保健作用,而且提倡从日常生活调摄开始,具有实用性,人们容易接受,通过各种良好生活习惯的建立,可以达到摄生保健的目的,值得普及。
将中医养生知识运用于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中,建立有中医特色的群体性健康管理模式在我院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总结研究,从而探索出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以期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群体性健康管理模式,更好地实施“治未病”工程,扩大“中医治未病”普及范围。
参考文献
1 庄芹,程晓鸣,庄美琼,等.中医养生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55-56.
2 王琦,盛增秀.中医体质学说[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27-35.
中医药健康的知识讲座范文4
【关键词】 以人为本 行风建设
医院强化“以人为本”管理,培育、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是管理的永恒主题,是医院管理的关键所在,也是医院发展的根本保障。为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促进行风建设工作要求,进一步转变行业作风,提高服务质效,不断优化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环境,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我院始终把行业作风、职业道德、医德医风建设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来抓,行风建设是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它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涉及到医院的公众形象。结合深入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以解放思想大讨论为主线,牢牢把握党员干部受教育,百姓得实惠这个基本点和落脚点,改善就医环境、端正服务态度、规范执业行为、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1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促进行业作风建设
1.1加强领导,纳入日程,使行风建设有切实的组织保证。
为使医德医风教育和行风建设工作有切实的组织保障,医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书记、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科主任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从上到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随时发现行风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医院领导小组每季度都要召开专门的行风建设会议,研究医院在行风建设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的工作实际,制定促进行风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切实可行的措施。从院领导开始层层落实责任状,对行风建设实行一票否决,在责任状中明确规定对出现医德医风问题的科室,在按规定进行严肃处理的同时,年底科室不评先进科室,科主任不评先进个人。使医院的行风建设工作做到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进一步加快了医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步伐,使医院的行风建设工作始终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建康发展。
1.2完善制度,使行风建设有了切实的制度保证。
为使行风建设做到有章可循,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先后制定了:医德医风教育和行风建设工作计划;职业道德继续教育计划;“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制度等,以及科室医德医风责任制、科室拒收“红包”责任制、党员廉洁自律规定、临床用药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医院管理规章制度、行风投诉管理办法、医德医风承诺书等,并建立职工医德医风档案。为促进医务人员对医疗法规的学习,有效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医院制定了全年学习活动方案。同时为进一步明确医务人员的工作职责,我们先后制定和完善了首诊医生负责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本着谁主管谁负责和一级向一级负责的精神,层层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为及时正确解决患者上访投诉,制定了医疗纠纷、差错、事故处理工作方法和流程;为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制定了各病种的医疗护理常规、各种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各项急诊急救工作制度等。通过努力,使管理从过去经验化管理步入了制度化管理的轨道,在行风建设工作上人人有职责。
1.3大力宣教,营造氛围,使行风建设成为医务人员的自觉行动。
为使百姓对我院的工作能够给予大力支持和有效的监督,为给医院行风建设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我们十分注重宣传舆论作用。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发掘身边的好人好事,向先进人物学习,并在院内设立了“行风示范点”、“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岗”,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利用义诊、健康教育讲座等机会,向全社会公开我们的惠民政策、特色服务、便民措施等,争得全社会的广泛监督指导。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疗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使行风建设和业务水平能够不断提高。为加强社会对医院的有效监督,我们定期召开院外行风监督员会议,征求他们对我院行风建设的意见,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
同时,每月向就诊病人和住院病人发放病员满意度调查表,并设立了举报箱、举报电话,随时了解百姓对医院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4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见成效。
在行风建设上我院始终以整治群众反应强烈的药品销售上的不正之风为重点,健全制度,强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并以此带动全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全面展开,并取得了成效。
第一、基础建设,使就医环境得以改善。为百姓提供了一个就医环境优雅、就诊流程科学、服务更加周到、费用更加实惠的社区医院。
第二、倡导人文服务,树立人性化医疗观念。我院在医德医风上严抓严管,医务人员的职业行为得到了有效的规范,杜绝了生、冷、硬、顶、推等不良行为。医院还利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良好机遇,积极探索教育活动与医德医风建设有机结合的途径,通过全体党员挂牌上岗、开展白求恩杯百日竞赛活动等,有效地促进了医院发展建设。通过活动广大职工进一步端正了服务态度,强化了服务意识,增强了职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
2 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改善医疗服务水平。
2.1内涵建设 结合“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狠抓医疗制度规范化,深入学习和贯彻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应对突发、急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加大医疗质量管理力度,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同时,加强医务人员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训及考核。增加培训项目和次数,提高医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应对突发事件处理技能和措施。
2.2人才队伍 医疗技术内涵是医院的生命力。近年来,我院通过招聘应届本科毕业生及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年轻医师,充实了医院人才队伍力量,加强了医疗技术内涵建设,形成了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发展模式。我们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重要环节,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院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2.3信息化平台 信息化体现了管理层次和水平,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方便了病人,使医院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目前我院诊疗流程全部信息化,病人刷卡就诊,临床全部使用医生工作站。
3 发挥医院特色优势,惠民利民服务百姓。
我院把病人的需求视为己任,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尽量减少医疗费用。一是以创建“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契机,建设了“中华名医馆”、“养生堂”,开设了中医养生、中医肿瘤及疑难杂症等科,聘请多名名老中医坐诊。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扩大中医药特色宣传,并在社区站开设中医康复室,开展中药、针灸、拔火罐、推拿等中医诊疗服务,形成有浓厚中医文化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是发挥惠民医院作用,解决百姓看病贵的问题。基本药物制度,药价平进平出,构建医药价格盆地,使百姓吃得起药;慈善惠民为周边群众、低保对象在医疗保障等各方面实行了优惠,如门诊挂号费、诊疗费、住院诊疗费、护理费实行全免,住院床位费、手术费实行减半收取,检查费优惠10%-25%等。让贫困居民确实享受到质优、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减轻了他们的生活负担。
4 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实行两个效益同步增长。
公共卫生团队是我们社区卫生服务的特色品牌。团队队长实行竞争上岗,团队队员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卫人员及信息员组成。开展“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同时,免费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加强与社区居民的互动,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意识和幸福指数。两个社区站成立了高血压、糖尿病俱乐部,每月开展两次健康沙龙活动,与居民进行零距离健康知识互动。对慢病患者定期上门随访,制定慢病干预预案,对慢病进行管理。免费为社区居民测血压、血糖,发放油壶、盐勺、健康导报、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宣传材料等,并定期进行义诊。
通过职业道德、行风建设,营造了鲜明、健康向上的廉政文化氛围,培育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体现优良医院精神。通过廉政文化的滋润和熏陶,培育和锻炼一支医得好、医术精、医风正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加大了廉政的约束力。近年来,医院的设施不断改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业务量逐年扩大。以人为本使患者得到了以精湛的医疗技术、诚信优质的服务、为人民健康保健提供了生理和心理保障。让群众满意、舒心、放心,以高水平的医疗技术、诚信的服务文化,人文的关怀理念,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促进了我院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陆恒.关于医院管理者提高有效性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1982年04期.
[2]李庆琳.谈谈“推皮球”[j];中国医院管理;1982年05期.
[3]王崇一.试谈对医院实行全面科学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1982年11期.
[4]燕培德.谈谈医院管理中的几个问题[j];现代临床医学;1982年04期.
[5]孙启银.现代化医院管理探讨[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徐新.中国医院管理的职业化走向[n];健康报;2002年.
[7]言滔.“医生为什么不高兴”[n];健康报;2002年.
中医药健康的知识讲座范文5
【关键词】 循证医学理论;糖尿病;护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0.161
糖尿病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其治疗效果除了与药物的效果、患者的具体病情相关之外, 还与患者的自身管理息息相关[1]。为了观察循证医学理论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效果, 本院的医护人员进行了相关的临床研究。本文就本院医护人员在此方面进行研究得到的心得体会做出相关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3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6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 入选患者经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 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2]。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循证医学组和常规医学组, 每组80例。循证医学组男40例, 女40例, 平均年龄(59.55±2.12)岁, 平均体重(66.13±0.36)kg, 平均病程(5.12±1.44)年;常规医学组男38例, 女42例, 平均年龄(58.64±2.36)岁, 平均体重(65.92±0.44)kg, 平均病程(5.66±1.1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常规医学组采用糖尿病的常规护理方法。每日常规查房时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 每日按时测量患者的体重和血糖, 叮嘱患者遵循医嘱用药, 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查房时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 不做额外健康宣教和知识讲座。循证医学组在常规医学组的基础上, 加以循证医学护理。具体如下。
1. 2. 1 饮食护理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性, 导致糖尿病患者的食谱与其他患者存在很大的不同。对患者的饮食进行严格的控制尤其是对患者每日摄入糖分的控制, 对于患者的血糖控制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需求, 对患者进行相应的饮食护理, 原则是既能满足患者机体对营养的需求, 又能很好地对血糖进行调节。为患者制定具体的营养食谱, 向提供患者多样化的饮食选择。
1. 2. 2 运动护理 由于糖尿病患者对于运动有着不同的需求, 所以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做好运动指导。不建议糖尿病患者进行身体对抗性较强类型的激烈运动, 建议患者进行散步等有氧轻运动, 运动时间保持在20 min左右, 于餐后1 h进行, 1次/d。应当注意的是医护人员需提醒患者空腹时不进行运动, 以免发生低血糖。在运动过程中, 患者可以随身携带糖果等食物, 一旦出现低血糖可以迅速补充。
1. 2. 3 血糖监测 医护人员应当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血糖监测, 并且告知患者定时监测自身血糖的重要性。每日测量血糖后, 患者应当主动记录数据, 对自身血糖情况进行密切的关注, 一旦发现血糖水平发生异常情况, 应当第一时间告知医护人员, 并将记录的血糖情况交与医护人员以供参考。医护人员在得知患者出现血糖异常后, 应在第一时间处理, 并给予解决的措施。
1. 2. 4 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慢性病, 其病程漫长, 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 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医护人员应当每日与患者沟通, 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负面情绪, 应当及时给予鼓励, 并关注患者的负面心理, 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态度和信心。
1. 2. 5 健康知识指导 定期举行糖尿病知识讲座, 将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预后情况告知患者, 并将血糖控制成功的病例与患者分享, 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配合度及血糖控制效果。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配合度比较 循证医学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配合度明显高于常规医学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比较 护理后循证医学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医学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配合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护理满意度 护理配合度
循证医学组 80 78(97.50) 77(96.25)
常规医学组 80 65(81.25) 66(82.50)
注:两组比较, P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现代社会中“三高”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3]。糖尿病作为严重危害现代人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 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而糖尿病病程漫长, 后续并发症较多, 且临床上无法对该病进行根治, 只能对其进行控制和延缓其病程的发展[4]。由于糖尿病病程较长, 所以对于血糖的控制很大程度上与患者自身管理紧密相关。
循证医学理论是医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将循证医学理论应用到护理工作中, 也是未来临床护理的发展方向[5]。对患者进行循证护理, 可以从饮食、运动、心理和疾病治疗、健康指导五个方面入手, 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 让患者在护理中感受到“以人为本”的理念, 便于患者更好地学习到疾病的相关知识, 利于患者更好地接受医护人员给予的护理措施, 从而提高了护理的质量, 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在本次临床研究中, 循证医学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配合度明显高于常规医学组, 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医学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循证医学理论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信任度, 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延缓了病情的进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广琴. 循证护理在Ⅱ型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当代医药论丛, 2014(2):195.
[2] 蕾, 季梅丽, 唐文娟. 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6): 670-672.
[3] 陈风云. 现代化手术室循证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2015, 21(2):10-12.
[4] 李秋萍, 张郁澜, 林晨.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内蒙古中医药, 2014(1):175.
中医药健康的知识讲座范文6
1、针对高血压危险因素开展健康宣教,由于农村老年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率,服药率,血压控制率均较低。大多数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缺乏必要的了解,对高血压及其严重并发症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没有定期测量血压,定期体检,定时吃药,导致血压长期控制不稳而危及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通过对居民进行入户健康调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从而查出高血压病人并进行登记。举办高血压病知识讲座,发放宣传小册子,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包括高血压危险因素及存在的临床情况,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和终生治疗的必要性。建立高血压病人管理信息系统,对高血压病人进行病情评估,实施随访管理。
2、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2.1 合理膳食
2.1.1 限制钠盐的摄入。每天摄入钠盐
2.1.2 限制饮食中饱和脂肪酸及高胆固醇食物。使脂肪总量保持在总热量的30%以下,其中饱和脂肪
2.1.3 适量补充钾和钙,尤其是新鲜蔬菜和水果。绿叶类如菠菜,苋菜,雪里蕻,油菜等含钾较多。
2.1.4 限制饮酒、戒烟。烟草中所含的尼古丁可促进儿茶酚胺的释放,引起血管收缩,增加降压药物的剂量。所以一定要戒烟可少量饮酒,以葡萄酒为宜。男性每日饮酒量
2.2 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有效降低血压,也是控制体重的重要措施。
2.2.1 老年人应做有氧伸展及增强肌力类的运动,可根据身体状况及爱好,决定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气功、健身操、太极拳等.
2.2.2 适当的体育活动,每日至少活动一次,每次至少活动30分钟,每周至少活动5天,活动后心率不要超过170次/分钟。
2.2.3 运动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运动量一定要个体化。运动时间一般在上午8-10点左右或下午4-6点左右,饭后不要立即活动。老年人运动量适宜的标准是锻炼后微汗轻松愉快,食欲和睡眠良好,虽然稍感疲惫,肌肉酸痛,休息后可消失。
2.2.4 体重控制。超重和肥胖患高血压病的概率是正常体重的3-4倍。我国正常体重指数BMI宜为19-24kg/,男性腰围
2.3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长期的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是引起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高血压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社区护士应尽量了解压力的来源,配合家属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使老人保持乐观情绪及平衡的心境。提倡老人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娱乐等文化活动,增加老人的社交机会,向别人倾诉心中的困惑,得到同龄人的理解,减轻精神压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
3.增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高血压病经确诊后,一般需要终身治疗,加强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教育,使患者充分认识到遵医服药,对治疗高血压,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性。由于大部分老年人文化层次较低,对高血压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有的患者血压一降下来就停药,血压上升时又服药,不规则的用药对健康极为不利。坚持长期服药,使血压下降并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最大限度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些老年患者记忆认知减退,降压药品种多,患者对药物的名称、剂量、时间方法记不清,导致误服、漏服、多服现象。药品采用适合老人服用的剂型,通过耐心严格指导,让家属给老年人备服药名,周开药,日将药量分别装入盒内,标明日期及时间,防止漏服,多服及不按时服药现象,督促老年患者坚持用药。农村老人报销药费比例小,老人怕给儿女曾加负担,也造成不坚持用药的现象,尽量避免使用贵重药品,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有利于患者坚持服药。指导老年人避免长时间站立,改变姿势时动作宜缓慢,防止性低血压晕倒或跌倒等意外伤害的发生。
4.定期随访复查
指导老年病人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同时要定期监测血压,教会老年人及家属正确使用血压表。建议每日清晨睡醒时6-10点,下午16-20点监测血压。如有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时及时自测血压。对高血压患者定期随访复查血压,同时监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复查血脂、血糖、肾功能及眼病。
农村老年人对高血压危险意识淡薄,通过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心理干预及用药指导,对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减缓其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