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临终前如何护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人临终前如何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人临终前如何护理

老人临终前如何护理范文1

关键词:晚期肿瘤临终关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12-02

随着肿瘤病人的不断增加,临终关怀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晚期肿瘤患者无论在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对晚期肿瘤患者来说,治愈已不可能,如何让患者较为舒适、安然地离去,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临终关怀的目的就是将临终阶段看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使病人免受疾病痛苦,让患者在安详、平静的环境下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这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同时也能使患者家属的情绪得以安慰,所以许多护理工作者自觉不自觉的把临终关怀护理理念融合到临床实践中去。我院自2008年12月-2010年12月以来与我院进行治疗后的肿瘤晚期患者43例,通过一系列临床护理,减少了患者痛苦,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让患者平静安详地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段,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43例晚期癌症患者,男23例,女20例,年龄最大86岁,最小42岁,平均年龄64岁,其中肺癌13例,肝癌7例,胃癌8例,乳腺癌5例,食管癌4例,肠癌4例,卵巢癌2例。

1.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它是贯穿于临终关怀护理的整个过程。要做好心理护理,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复杂心理变化,通过观察和交流的方式,给他们定位,结合各期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临终病人心里是痛苦的,复杂的,既有强烈的求生愿望,又有强烈的恐惧和自卑心理。多数病人表现有沉闷孤独、抑郁委屈、愤怒不平、悲痛欲绝、担心、忧虑、留恋生活等心理反应。护士应首先多与患者沟通,关心爱护他们,给病人以真诚的关心,使病人信赖护士,然后进行心理疏导,医护人员应抓住病人的心理特点,细心观察他们的行为、表情、神态。应该帮助病人和家属共同面对现实,正确认识疾病,了解死亡是人生命的客观规律。通过与病人及家属推心置腹的交流、讨论、使病人对疾病的现状、发展和治疗做到心中有数,帮助他们完成最后的要求。

1.2协调和指导家属参与临终关怀护理。为患者提供精心的护理,主要责任是护士,但是我们不要忽视家属的作用。家属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性格行为、生活习惯最了解,对患者的关心和照顾在某种程序上是其他人所代替不了的。如建议家属合理安排陪护时间,并一起制定护理陪护表。指导家属定时协助做好基础护理,如按摩,喂饭、翻身、擦浴等。用实际行动让患者感受到亲人的真情,增强生活的勇气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感受到人间的温情。

1.3做好各项专科及基础护理。晚期肿瘤患者全身衰竭,各脏器功能相继减退,并发症增多,大多数患者丧失了自理能力,护士应为其提供高质量的专科及基础护理,集中进行各项治疗与护理,尽量避免不适当的、有创伤的治疗。操作前向患者耐心解释治疗对其利害关系及操作方法,并以熟练地技术,轻柔的语言,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要加强预防褥疮护理,勤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及时给予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对有留置导管者,要防止受压、扭曲脱落、堵塞、对意识丧失、谵妄、躁动的应保护其安全,护理时动作要轻。还要增加营养,进食易消化、富含营养、纤维含量高的食物,但不要强迫病人进食,一面增加病人的痛苦。

1.4疼痛的护理。晚期癌症患者约70%以上的病人最终会遭受中至重度疼痛,临终病人最痛苦的是疼痛,它可以改变病人的情绪及心理状态,从而出现对死亡的恐惧和绝望,甚至加重病情,因此解决疼痛问题对于晚期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及临终前的关怀治疗影响很大。对临终病人尽量抑制疼痛,主要强调按时给药法,不得等待患者疼痛时给药,要逐渐加量至患者疼痛消除为止。提供护理上应注意吗啡类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防止呼吸抑制。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及时报告医生,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1.5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晚期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层次、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以及所患疾病的不同,对护理工作的需求也有所不同。男性患者对护理的要求明显高于女性,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好的患者希望得到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最大能力的抢救,经济状况差的病程长的患者希望能减轻肉体的痛苦,而不需要抢救,让其平静地离去,老人希望有亲人陪伴,有安静舒适的病房及渴望治愈疾病。

2体会

通过对43例晚期肿瘤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护理,体会到护理普通患者重要,护理临终患者同样重要。晚期肿瘤患者的疼痛等症状虽然可以通过用药来控制,但必然有更多的细致而周到的临床护理才是临终关怀的基础,也是减轻临终患者各种不适合痛苦的重要手段。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是临终护理的条件,减轻躯体和心理的痛苦是临终关怀的关键,家属的护理工作是临终护理的重要环节。它能帮助患者安详地、舒适地、有尊严地走到生命的重点。体现了医学人道主义精神,体现了医疗职业的崇高和尊严。参考文献

[1]宋春艳.护理人员掌握临终关怀知识情况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1,15(4):73

老人临终前如何护理范文2

最近,笔者采访了一系列抗癌病人和经历过极端恶劣环境的人,他们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但心底却都藏着一个共同的秘密―比常人更渴望性。这让人深深地感受到性的力量和温暖无处不在,可以说,性是人生绝境中的一束火与光。

癌症患者心底的秘密

阿林是我通过医生朋友于斯预约到的采访对象,可是很不幸,我还没来得及去采访他,阿林就过世了。于斯告诉我,阿林只有19岁,但是他非常勇敢,去世前曾和病魔斗争了很长时间。

在阿林刚刚确诊为血癌的那段日子,他和其他癌症患者没有什么不同,沉浸在无限的恐惧和震惊里。但是阿林却在一番心理斗争后,恢复了些许平和,他开始积极治疗。虽然,病魔最终还是夺去了他的生命。

阿林的父母几乎不愿回忆这段经历,但他们还是和我讲了阿林临终前的故事。一个月前,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阿林向爸妈提出了一个意外的要求。“我19岁了,却还是,我希望去世之前,可以做一次真正的人。”阿林苍白的脸上露出向往的神情。阿林的心愿让家人陷入了矛盾,他不过是个刚刚步入成年的孩子,经历了这么多病痛的他为什么心心念念的却是这种事?去哪给他找一个愿意和他发生关系,又能让家人放心的姑娘呢?阿林给爱他的人出了一道难题。最终,父母妥协了,他们知道,这或许是自己能为孩子做的为数不多的一件事了。

阿林的父母找到了一名酒吧女小然,原原本本把阿林的故事告诉了她,诚恳地请求她能帮助阿林完成心愿。小然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同情地说:“叔叔,阿姨,放心吧!我不会让阿林留下遗憾。”于是,就像完成一个圣大的仪式一般,阿林的爸爸和小然约定好日子,将他们送入了酒店客房。第二天,没有人敢开口问事情的过程,但阿林的父亲告诉我,阿林看上去很满足。

“你们当时一定很矛盾吧?”我问阿林的父母。阿林的父亲沉吟半晌说:“要说不矛盾,怎么可能?但孩子提出这个要求,我们做大人的,当然要满足。其实,现在想想,是我亏欠了他,平时对他关心太少了,更没留意这方面的需求。我应该多和他沟通的……”

阿林的故事让我震惊,我一度以为,癌症患者及其身边的家人、朋友的全部精力应该都花在如何延续生命上。即便已到晚期,他们的心愿或许也该是站在山顶吹吹风、坐在海边看日出。可是很意外,阿林的愿望竟然是性。于斯告诉我,这其实很普遍,类似阿林这样的癌症病人对性的需求可谓五花八门。许多癌症患者在走过最初的绝望后,都会对生命中的爱和性产生迥异于常人的渴求。

曾有这样一个调查,研究人员发现有些病人的病痛甚至可以从性生活的乐趣中得到减轻;也有一些病人,由于能继续进行适宜的性生活,而不必担心配偶的嫌弃,这本身就是心理上的极大支持,自然会减轻患者紧张的情绪,增加继续生活的信心。即使对于那些已经不再适宜性生活的病人群体来说,拥抱、接吻、相互亲昵的动作,也依然有可能平衡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这也许是延长生存期的一个重要内容。

另一位癌症患者蒋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证明了好的爱与性对于癌症病人的康复起着多大的作用。蒋分以前是一名记者,3年前被查出胃癌。在那之前,她天天过着疯狂社交、玩命工作的生活,直到一次不适,去医院体检后被确诊癌症。她说:“当时感到天都塌了。”但是,和大部分癌症病人不同,蒋分喜欢质疑的记者天性令她并不相信医生的结论。采访她时,她正处于积极的康复阶段,并隆重向我推荐了凌志军写的《重生手记》,这本书彻底改变了她。

作家凌志军曾经也患过肺癌, 医生判断他活不过6个月。但是凌志军偏不信这个邪,他遍寻名医,查阅各种抗癌资料,然后辅以积极的心理治疗,不但打破了医生的结论,而且奇迹般地活到了现在。凌志军在书中强调的,正是积极心理感受的重要性。

原来,蒋分在确诊胃癌后,坚持不做化疗,除了试用一些她认为有效的抗癌药方外,选择去广西巴马坚持生态抗癌,她说那是“开始重装生命系统”。

当大多数癌症病人觉得患癌就是宣判了死刑时,离婚后的蒋分居然重新找了一个男朋友。男友李浩是蒋分闺蜜的朋友,正是她乐观的精神感动了李浩,他不可自拔地爱上了蒋分。

蒋分说,适当的性生活对她的康复非常有帮助,“你感到自己还充满活力,还被人所需要,还能享受爱情的滋润。也正是那种愉悦,让我渴望活下去,那是一种强烈的信念。”

最近,世界防癌中心在一项调查中发现:一般的早、中期恶性肿瘤病人(尤其是女病人),康复后对性生活的要求,不是减弱而是有所增强。而且,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恶性肿瘤患者愈后程度的好坏、生存时间的长短,除了积极的药物、手术和化疗等有效治疗手段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对生存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其中包括夫妻之间的安慰和,这往往更能使患者获得人生的乐趣和信心。

燃起极端境遇中的人心底的

希望

我们常想当然地忽略了癌症患者的性需求,因为我们不曾想到,竟能点燃生命。不仅如此,性也同样可以温暖风烛残年的老人。

笔者经常去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做义工。这里居住着许多即将走到生命终点的老人。他们有的疾病缠身,有的因为儿女没时间照顾,也有的是孤寡老人。

做过义工的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感受,那些临终老人或乐观,或害怕,或躺在病床上毫无活动能力、静静地等待死亡的神情,让我们这些在红尘中忙碌的人不由得停下来叩问生命的意义。所以,一到周末,临终关怀医院往往非常热闹,全国各地的义工喜欢到这里做慈善,感受生与死的洗礼和冲击。

医院的张院长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梁阿婆和柳阿公几乎是一前一后被送进临终关怀医院的。他们平时喜欢在一块儿聊天,起初医院住宿实行男女分开,有时到熄灯时,柳阿公还舍不得回到自己的宿舍。吃饭时柳阿公总喜欢关切地问梁阿婆吃了没有,集体活动时他喜欢牵着梁阿婆的手。许多人注意到他把梁阿婆的手放在自己手里摩挲着,眼里全是满足和愉悦的神情。

医院出于人性化的考虑,曾有一段时间主动尝试男女老人混居。在分房间时,柳阿公强烈要求和梁阿婆分到一间屋里。医院答应了,果不其然,医护人员很快发现了柳阿公脱胎换骨的变化。他比其他老人更有活力,更充满精气神。每天他都很开心,脸上常常挂着笑,不夸张地说,仿佛年轻了10多岁。而一直折磨梁阿婆的疾病,甚至也有了好转的迹象。

但是梁阿婆的儿女来探望时,强烈抗议将梁阿婆和柳阿公混居一室。“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跟异性同居,让我们以后怎么见人?”尽管院方努力地向他们解释,这样的混居对于老人延长寿命,提高自己的健康指数很有帮助,但是梁阿婆的儿女却怎么也不答应。

无奈之下,院方只好将梁阿婆和柳阿公分开。张院长感慨地说:“我还记得那天,两位老人依依不舍的样子,全都没了精神。半年后,梁阿婆就去世了。如果不分开,我觉得梁阿婆也许还能多活一段时间。”

临终关怀医院还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医院有些年轻的女性护工,经常会被阿公们叫去做护理身体的按摩。有些老人除了正常的护理,隔三差五都会申请享受这些按摩。而有几位阿婆,则会有事没事地叫男性护理师替自己梳头。护士们开玩笑地说:“隔一会儿就听到阿婆喊,小李,我这里疼了,来帮我按按。”

还有两位老人,每天都会去楼下的公园里跳舞,风雨无阻。他们搂抱在一起,享受着这种慢慢悠悠的摇晃和旋转。其实,他们并不是夫妻,两人都是多年丧偶,彼此有好感,也曾尝试再婚,但儿女反对,于是只好采取这种方式“约会”,寻求温暖慰藉。

一位西方老人在泰国的举止更加让人感叹。老人的身材已经严重走形,背很驼,白发苍苍,衰老得几乎走不动路。但在酒吧里,他依然像大多数年轻观众一样,兴致勃勃地围在吧台前,看那些艳郎的表演。兴起时,他甚至会让酒吧里的领班,给他叫一位女孩陪坐在身边。什么也不说,只是一整晚抓着女孩的手,陶醉其中。我们不禁感叹:性的力量太强大了,让一个暮景残年的老人,依然焕发出如此火热的生命能量。

其实,除了这些行将就木的老人渴望着性,还有那些经历过极端环境的人。

一位朋友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有一年他和女友一起旅行,在冰天雪地的夜里,他们完全迷路了。手机没有信号,四处狂风呼啸,隐约还传来狼的声音。他们害怕极了,两个人互相依偎着,彼此打气鼓励着对方。

也许是恐惧混杂着绝望和紧张,他们也不知怎么就开始了。朋友告诉我,那是他这一生最刻骨铭心的经历,他们的空前绝后。在他看来,如果明天就死去,那么今天一定要完成这最后的仪式。这场美好的似乎给他们注入了极大的信心:活着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我们必须勇敢地战胜困难,走出迷路。最终,他们得救了。

一位在矿难中生还的矿工在绝望中也有类似的亲身经历。在井下坍塌的三天三夜里,四周一片黑暗。他孤独地坐在那里,脑海里开始回想这一生对他来说最浪漫的经历。他承认那一刻,他想的全是女人。那些生命中的男欢女爱,那些丰满的肉体,那些鲜艳的红唇让他心里对生命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渴望。活着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之欢就是绝境之下的维他命,支撑着这位矿工挨过了三天三夜。

当然,绝境中的人对性的追求也不是一味美好的,有时候,他们的故事也常让人唏嘘感叹。在北京安贞医院,我采访到一位女性癌症患者的丈夫。他说,当妻子确诊患有乳腺癌后,似乎对性生活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不但不节制,反而更频繁了。起初,丈夫以为妻子是出于对生活的眷恋,或者渴求丈夫抚慰的表现,后来他才知道,妻子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才决定尽快给丈夫生一个孩子。很不幸,这位乳腺癌患者的第一个孩子夭折,但她积极乐观以及强烈求生的心态,让她又怀上了第二个孩子―虽然,这个可怜的孩子从生下来后,就很快失去了母亲。

还有一位50多岁的男性癌症患者,当他确诊患有癌症后,第一时间和冷战多年的妻子离婚了。他说:“终于知道生命苦短了,要为自己真正活一回。”离婚后,他似乎成了一个及时行乐的疯狂之人,不断地更换女朋友。身边很多朋友都劝他,他却说:“都什么时候了。我活一天赚一天,难道还不及时行乐?”

或许,人性的复杂和丰富在死亡将至时,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性,命运中的火与光

很多人可能会不解,为什么在种种绝境下,人们还需要性?还记得《雍正王朝》中的这个情节吗?雍正失去亲人的那个悲痛的夜晚,他看到了一个漂亮的宫女,并和她有了云雨之欢。

为什么会这样?

32岁的刘晓鸥能理解其中的情感。那年冬天,她坐飞机回北京,在太平洋上空时,飞机遭遇了巨大的气流,颠簸得非常厉害。所有人都恐惧极了,空姐甚至让乘客们做最后的准备。极度恐慌中,刘晓鸥想得最多的是自己的丈夫。她以前常和丈夫吵架,但此时此刻,她满脑子都是丈夫的好。她想着,如果能顺利度过这次灾难,她一定要好好地和丈夫缠绵至死。所幸,靠着机长的临危不惧,飞机顺利度过了那场波折,死里逃生的刘晓鸥在机场见到丈夫时,紧紧地抱住了他。她说,自己似乎从来没有那样渴望得到安慰,那天晚上,丈夫一遍遍她受惊的身心,她流着眼泪和丈夫一直亲密到天亮。

27岁的王林也有过一次亲身经历。去年夏天,王林的母亲因为心脏病突然去世了。王林一生最敬重的人就是他的母亲,因为父亲去世得早,是母亲一手把他带大。母亲去世那天,王林哭得昏天黑地,几次晕倒过去。葬礼结束后,王林被妻子搀扶着才回到家。本想睡上一觉,可王林躺在床上满脑子想的都是和妻子,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好像总也得不到满足。王林回忆说,“那天我整个人都是僵硬的,没办法思考,只觉得惶恐,后来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开始和妻子,我才感到些许的心安。”

性好似一把充满希望的火炬,可以在极端环境下安慰人心。两性专家方刚认为,性首先是反抗异化,越是严酷的异化的环境,无论是政治环境、自然环境、心灵环境,人们越是需要通过性来找到自我。在最亲密的性中,人们最放松、最无拘无束、最坦荡、最无需包裹自己。

有人描述时说:那一刻,仿佛忘记了自己,飞入极乐九天。的确,性欢乐的力量有多强大―任何估量都不过分。法国作家杜拉斯、德国导演法斯宾德等人都表达过类似的观点:没有一种激情比肉体的力量来得强大。它可以颠覆人对生活的想象和感受,所以,性瘾就像毒瘾一样被科学界称为几大难治之瘾。

老人临终前如何护理范文3

杜鹃花牵线

花店女孩遇上知心爱人

1978年11月14日,赵媛出生于青岛即墨。在她不满一周岁时,父亲在一次车祸中撒手人寰。12岁那年,母亲又死于白血病。从此以后,她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靠爷爷奶奶捡废品做零工过活。因为身世特殊,赵媛从小就善解人意。

1995年11月,赵媛上高二时,74岁的爷爷终因积劳成疾去世。1996年春天,慈祥的奶奶也离她而去,赵媛的天空一下子塌了!在送奶奶和爷爷“团聚”的山路上,漫山遍野都是盛开的杜鹃花。

没有了生活来源,赵媛只好自己养活自己。她用爷爷奶奶留下的1万块钱在青岛台东开了一家小花店。她养了好多盆杜鹃花,有杜鹃花相伴的日子,就如同亲人还在身边。

2004年12月14日,赵媛正在打理她精心培育的杜鹃花。这时,一名小伙子推门走了进来。交谈中,赵媛得知他叫葛军,是青岛市一所中学的化学老师,就住在自己花店的楼上。他刚刚路过花店,看到杜鹃花开得灿烂喜人,进来想给母亲买两盆。不是母亲节,很少会有人给母亲买花,赵媛不禁对孝顺的葛军多了几分好感。临别时,她特意教了葛军几招让花开得持久的方法。

两个人就这样认识了,葛军常常跑到赵媛的店里帮她摆弄这些花花草草。随着交往的加深,葛军毫不隐瞒地告诉赵媛自己刚刚离婚,前妻丁素素是他的高中同学,在一所小学教语文。葛军家三代单传,丁素素却患有先天性输卵管堵塞,这让抱孙心切的葛军父母觉得天都塌了。这也影响了葛军和丁素素的关系,终于有一天,丁素素选择了主动离开。

赵媛对葛军充满了同情,为了让葛军尽快从离婚的不快中走出来,她常找些好玩的短信笑话发给他,博他一笑,或者做些好吃的,招呼葛军来吃。渐渐地,葛军的脸上有了笑容。经过半年多的相处后,两人确立了恋爱关系,并于2005年国庆节结了婚。

结婚这天,赵媛看到了一个特殊的客人――葛军的前妻丁素素。原来,丁素素至今孑然一身。她买了礼物前来道贺,想看一看葛军的新妻子。

两个女人第一次见面,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客套了两句后,丁素素黯然离去。她忧伤的背影让赵媛有一种错觉,仿佛自己是第三者似的。

婚后,葛军上班,赵媛经营花店。葛军比赵媛大六岁,像个哥哥一样呵护着赵媛,这种关爱让赵媛体会到了久违的亲情,她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那么安全。2006年春节刚过,赵媛惊喜地发现自己怀孕了!

赵媛怀孕让葛军一家满心欢喜。公公婆婆为了宝宝的健康发育,狠心卖掉养了近十年的宠物。赵媛的心被幸福充盈得满满的,自己竟然能承载这么多人的快乐,她前所未有地感受到自己踏踏实实地存在着,并且存在得如此有意义。

以命换命

癌症孕妇放弃治疗只为生下孩子

然而,幸福的日子却在2006年7月的一天遽然而止!在一次孕检中,医生发现赵媛的里长了一肿块,极有可能是恶性肿瘤。医生建议她做掉孩子尽快接受治疗。赵媛痛苦不已,她轻轻地抚摸着肚子,这个孩子来得多不容易呀!公公婆婆盼着想着,葛军甚至为孩子失去了一次婚姻。可是现在,命运却要自己在孩子和生命面前作抉择!赵媛狠下心来:无论冒多大的险也要把孩子生下来。

得知妻子患了乳腺癌,葛军大吃一惊,他和医生一起苦劝妻子尽快做引产手术。可任凭大家怎么说,赵媛就是流着泪一声不发。此时,葛军父母也匆匆赶来了,两位老人老泪纵横,用颤抖的声音劝道:“孩子,命要紧啊,我们再想抱孙子,也不能拿你的命来换啊!”

然而,无论家人怎么劝,赵媛始终坚定地摇头。她拉过丈夫的手,放在自己隆起的肚子上,眼泪一滴一滴地滑落下来:“葛军,我问过了,癌症有可能复发,这孩子要是没了,也许我永远都没有机会当妈妈了。可是,这孩子是一家人盼星星盼月亮才盼来的,你说,我能忍心亲手杀了这个孩子吗?你看,孩子在我肚子里动得多厉害?我决定了,无论冒多大的风险,我也一定要生下这个孩子!而且,生完以后再治可能也来得及。”“你这是在拿自己的生命作赌注啊!”葛军和他父母都急了。“如果你们再逼我,我就去一个你们找不到的地方,自己一个人把孩子生下来!”听赵媛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大家都感到束手无策了。

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发育,赵媛拒绝了所有的治疗。妻子的倔强让葛军度日如年,但看到妻子气定神闲的样子,葛军又心存一丝侥幸:但愿老天可怜她,也许是医生弄错了,也许肿瘤是良性的呢……

然而,赵媛怀孕七个月后,摸到腋窝下有鸡蛋大小的硬块,直觉告诉她事情不妙,有可能肿瘤转移了。很多个夜晚,赵媛从噩梦中惊醒,大汗淋漓地坐在床上。她看着熟睡的丈夫,忍不住泪如雨下,她是多么想一辈子守在心爱的人身边啊!摸摸肚子里的孩子,她的心又平静下来,没有爱的日子生命何其轻,她要用爱来报答丈夫对她的疼惜!怕丈夫再动员自己引产,赵媛没有告诉葛军,仍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2006年10月8日,赵媛住进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病房接受剖腹手术。术前一系列检查结束后,妇产科主任叶元华面色严肃地把葛军叫到一边训道:“肿瘤已经扩散了……你们怎么让孕妇冒这么大风险呢?这不是以命换命吗?”葛军一下子蒙了,他万万没想到,妻子的病情竟会发展到如此地步!他转过头去看赵媛,她正沉浸在期待孩子降生的幸福里。葛军的心都要碎了,如果再重新选择,他只要赵媛好好地活着。

2006年10月9日手术当天,葛军忧心忡忡地握着赵媛的手,手心全是汗水。赵媛笑着嗔怪:“又不是你生孩子,怎么紧张成这个样子?”葛军把脸埋在赵媛手心:“如果能换成我就好了,我愿意代你受所有的罪……”葛军压抑着抽泣起来。

赵媛被推进了手术室,葛军和父母守在手术室外。葛军坐立不安来回踱步,一个小时的手术如同过了漫长的一个世纪。当护士把一个健康的重2.8公斤的女婴抱给他们看时,葛军放声大哭。他紧紧握住护士的手,恳求道:“你们一定要救救她呀,孩子还这么小,不能没有妈妈呀!”护士们都心酸地陪着掉眼泪。

手术结束回到病房,赵媛不顾身体虚弱,着急地问护士:“我的孩子呢,她怎么样?”护士把孩子抱到她身边。得知女儿一切健康,赵媛不禁松了一口气,抱着女儿轻轻吻着,久久不忍放开手。由于癌细胞已经转移,赵媛不能亲自给女儿哺乳了。但孩子似乎知道她正在母亲的怀抱,本能地闭着眼,小脑袋在她胸前找呀找,小嘴还不停地吸吮着。此情此景,让赵媛内疚不已,热泪长流。

临终托孤

找回丈夫前妻延续亲情爱情

尽管丈夫不说,可赵媛从医生的眼神和同病房的病友那里,对自己的病已经有个大概了解。死,她并不怕,从发现癌症的那天起,她就做好了这个准备。然而,她放心不下刚满月的女儿和相亲相爱的丈夫。

突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赵媛心头一闪。如果能够想办法让丈夫和丁素素复合,那么即使有一天自己走了,丈夫拥有丁素素深情的爱,女儿也会有个幸福的未来。

不敢与丈夫商量,赵媛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经常护理自己的护士徐荣。徐荣听后非常惊讶,她能体会到赵媛心里的那种挣扎和痛苦。然而,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思考,徐荣觉得赵媛这样安排是最完美的,只是苦了赵媛自己。

2007年1月14日,趁葛军出去买饭的时候,赵媛从他的手机中找到了丁素素的号码,委婉地请丁素素百忙中来一趟医院。

第二天,当丁素素满腹狐疑地提着营养品出现在病房时,不禁大吃一惊,她怎么也无法把眼前病恹恹的赵媛和婚礼上那个神采飞扬的赵媛联系在一起。当丁素素得知赵媛为了保住孩子延误了治疗时机时,忍不住一边落泪一边埋怨着:“妹妹你怎么这么傻呀,什么能比生命更重要啊,葛军也真是,怎么就能由着你这么做?”“不要怪他,是我坚持的。我现在什么都不在乎了,只有两个人放不下,一个是葛军,一个是孩子。我的日子不多了,姐姐,我有个不情之请,你能不能答应我,在我走以后,帮我照顾他们?”“什么?”丁素素吓了一跳。“我知道这个请求你很难接受,我本想慢慢地做你的工作,可是……我怕我等不及了……”看到赵媛边说边哭泣,丁素素心乱如麻,她答应赵媛考虑一下,然后就匆匆走了。

为了照顾赵媛,葛军每天一下班就往医院跑,人迅速地消瘦下去。赵媛看在眼里疼在心头。她实在是舍不得离开丈夫啊!和他在一起,她才感觉到有依靠,她总是希望奇迹能够发生,可是病却一天天重了。

2007年春节前,赵媛已经行走艰难了,因为癌细胞转移,她每挪动一步都浑身疼痛。她知道自己等不了多久了,颤抖着手又拨通了丁素素的电话。

电话接通的瞬间,赵媛泪如雨下:“姐姐,我快撑不住了……我知道,我提的要求委屈了你……可是,我也知道,你和葛军是有感情的,就当是我求你,求你们在我死后复婚吧。你就让我女儿喊你一声妈吧,我从小就没了妈妈,我知道那个苦……”

一席话,电话那边的丁素素百感交集,她安慰道:“妹妹,别哭了,我答应你,无论将来如何,我都会照顾这个孩子……”尽管还没答应复婚的事,但听到丁素素这么说,赵媛感觉到了一线希望。

随后,赵媛就把自己的“安排”告诉了葛军。葛军紧紧握着赵媛的手,一遍遍喃喃地道:“不要胡思乱想,你不会有事的,你一定不会有事的……”

为了履行承诺,丁素素经常到医院看望赵媛。赵媛精神好的时候,常常和丁素素讲起以前自己的生活和结婚以后的幸福。每当这时,赵媛就会无限留恋地望着窗外,轻轻地说:“杜鹃花也该开了,我很快就要见到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了,只可惜,我看不到女儿长大的那一天了……”丁素素忍不住转过身去抹泪,这是个多么苦命又多么善良的女子啊!

看到葛军为了给赵媛看病已经花光了积蓄,丁素素掏钱给赵媛请了陪护。她告诉葛军:“就当这是一个姐姐对妹妹尽的一点心意吧。”面对两个如此善良的女人,葛军唯有默默接受。

因为长时间住院,赵媛没什么机会看到孩子。善解人意的丁素素特地买了一台数码相机,有空就到葛家给孩子照相,然后带到医院给赵媛看,每次赵媛都看得爱不释手。

虽然所有人都在努力,赵媛的病情还是越来越严重,2007年3月29日傍晚,赵媛陷入了深度昏迷状态,医院下了病危通知。

得到消息后,丁素素拿着自己平时教学用的录音笔,哭着跑到葛军家,轻轻摇醒孩子,流着泪录了几段孩子的哭声,又匆匆赶到医院。丁素素将这段录音一边放给赵媛听,一边哭道:“妹妹,你醒醒,听听孩子在哭着找你呢。你用命换来的孩子,你舍得就这么扔下她吗?”

孩子的哭声一遍遍回荡在病房里,似乎冥冥中的一种心灵感应。一直深度昏迷的赵媛眨了眨眼,眼泪顺着眼角滚落。

见妻子一直不安地流泪,葛军悲痛欲绝,他紧握着赵媛的手,痛苦地喊着:“媛,你放心吧,我会照顾好女儿的,会让她像其他孩子那样快乐地长大,什么也不缺。”

丁素素也赶忙握着赵媛的另一只手道:“妹妹,相信我,从今后,孩子就是我的亲女儿,她会很幸福的。”

似乎是听懂了丈夫和丁素素的话,赵媛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嘴角露出了甜甜的微笑。次日凌晨3时,29岁的赵媛安详地离开了她无限眷恋的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