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范文1

【关键词】数学教育 创造性思维 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4-0105-01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能否初步具有一定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对他们将来能否成为创造型的人才至关重要。对于数学教育,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那么,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呢?

一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把信息、知识用新颖独特的方式方法进行加工处理,变成思想、行动,实现创造性成果的积极、主动的高级思维活动。这就决定了它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创造活动相联系。人们总是在产生了某种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和欲望,或者在某种创造性活动进行过程中,才可能发生创造性思维。

第二,创造性思维的突出特征是它的独创性。主要表现为: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发散性和思维结果的新颖性。

第三,创造性思维寓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中。创造性思维和再现性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思维类型的不同划分。

第四,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辩证统一。非逻辑思维主要包括想象、幻想、联想、直觉、灵感等非逻辑思维的形式,这些思维形式常常显示出惊人的创造性。但这些非逻辑思维所获得的发现,还必须经过逻辑思维来证明。在一项创造性活动中,完整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既离不开非逻辑思维,也离不开逻辑思维,是在两种思维的辩证运动中完成的。

第五,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辩证统一。发散思维因为具有多端性、灵活性、精细性和新颖性的特点,能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但作为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又离不开辐合思维。如果没有辐合思维,思维只是漫无边际地发散,会因为不能集中而寻找不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这两种思维总是互为前提、交互进行的。

二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措施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下面,仅就数学教学领域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问题。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那么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其次,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最后,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2.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作为支持。(2)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3)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了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如类比、归纳等。

3.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特别是近年来开放性问题的出现,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训练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

4.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及时给予肯定。同时,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还要注意尊重学生,发挥其积极主动性,发展其个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是错的见解,教师也要加以引导,绝对不能用讽刺、挖苦的手段来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范文2

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文试从体育教学方面探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和方法。

一、营造宽松、愉悦、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兴趣、情绪、意志、性格和意识等各种心理因素,都不同程度地伴随着思维过程的始终。一个宽松、愉悦、民主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心理得到放松,思维变得活跃,兴趣得到培养,积极参与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才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那种“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做法,显然有悖于教学规律,不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对体育教学来说,要让学生对某些枯燥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技术感兴趣,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要我锻炼”变为“我要锻炼”,就必须建立一个宽松、愉悦、民主的教学环境。

二、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从培养学生个性特征入手

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个性特征的问题。个性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包括气质、性格、能力、智力等成分。有的人在解决和完成常规性的问题或任务时,不可谓能力不强,但是在完成需要创造力的工作时就不一定能胜任了。因此,可以把创造性思维能力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能力。这种创造性思维能力常常与这一类型的人的个性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培养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就应该从培养与此特征有关的个性特征入手,如对观察力、勇敢、求知欲、独立性、冒险性等的培养。这些个性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长期的有意识的训练。作为体育老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着重培养某方面的个性。如通过先看示范后模仿以及相互演练、相互指正来培养观察力,通过长跑项目培养学生的坚韧性和恒心,等等。

三、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尽可能多样化答案的思维。而聚合思维是相对发散思维而言的,在教学中,要注意聚合思维,更要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而传统的教学往往注重发展学生的聚合思维,即求异思维,结果培养出来的只是知识累积型人才。对于从众心理倾向较严重的人来说,发散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角,采用填鸭式教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不懂得寻求更好的方法,不知改进突破现有的知识。如果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则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特性。作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调动其学习主动性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在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中,教师明确活动的目的、运动负荷、运动时间、本课学习内容以及安全性,让学生自由发挥,轮流当老师,进行角色转换。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发散性,而且可以寓学于乐。

四、灵活的考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范文3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 能力培养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培养创新能力意义重大,所以,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可是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形式单一,不肯动脑筋,依赖教师,依赖好学生,甚至有抄袭现象,同时有些教师要求学生解题要有严谨的推理过程和规范的统一要求,或为了应付考试大量灌输正确解题方法,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力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以下方面谈些认识。

一、提高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在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中,或者在需要创造性解决的问题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有创建的思维。特点是:新奇、独特、流畅和变通。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是指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尽可能多样化答案的思维。其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强调对信息的想象和假设,形成新的信息。聚合思维是依据已占有的信息和各种设想,朝着问题解决的方向求得最佳方案和结果的思维操作过程。其特点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强调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并通过对已有信息的理解和运用,去寻求惟一正确的结果。其实,任何认识过程、创造活动,都要经历发散聚合发散聚合这样多次循环才能完成。

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土壤

心理学告诉我们,处于压力下的思维往往带强迫性,很难具有创新性。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育的成败。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教师不应成绩论高低,而努力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在师生的双边“互动”中,要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会想敢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们会观察;解放孩子的嘴,使他们会说;解放孩子的手,使他们会做。教师要从“教教会不教”来帮助学生“学学会会学”,使教与学协调统一。

2.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待学生要做到公平公正。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应当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能,对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鼓励学生不迷信教师,不迷信书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创造性才能就能得到萌芽。

3.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消除学生对老师天然的畏惧感。当教师用心营造出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从中获得适度的“心理自由”后,师生便产生情感的融合。这时,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就会与同学合作互动、集智取长,激起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和愿望。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措施

1.扎实基础,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思维的流畅性,而思维的流畅性应以已有知识为基础,否则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数学中有很多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学生只有熟练掌握,形成丰富的“信息储备”,并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才有条件去激发和培养创造性思维。

例如,一位教师让学生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用割补法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长方形,都算出了梯形的面积并总结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正是因为学生有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长方形等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作支撑,推导才得以进行。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培养创造性思维提供突破口。

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观察是“源”,创造是“流”;善于观察才善于创造。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并且要有目的性。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会发现新问题、新思路。

3.善用“问题情境”,诱发创造性思维。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波利亚说:“我们大部分有意义的思维都和问题有关。”“问题情境”常常成为激发学生的创造诱因,使他们产生探索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和愿望。

例如,教学例题“一段公路长40千米,甲车5小时可以行完全程,乙车4小时可以行完全程,现在两车同时相向而行几小时后相遇?”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如果去掉“长40千米”这个条件,能不能解答?怎样解答?经尝试,学生发现用任意一个不为0的数或字母表示公路长,都能求出两车相遇时间,有效地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4.注重“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进行知识“再创造”。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范文4

传统的教育理念通常是把学生努力向“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进行培养,但是随着教育部新课程改革政策的实施,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成为了小学体育教学理念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该充分结合小学体育教学的特征,在体育教学中全面训练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而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锻炼和养成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一直是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孜孜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锻炼

创造性思维的锻炼一直是小学体育教学巾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我国开展素质教育工作中所应贯彻的核心理念。当前条件下,怎样在体育教学中锻炼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既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也是一次勇敢、具有前瞻性的改革。目前,在体育教学中对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锻炼方法主要集中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结合人体的生理体征,注重对儿童右脑认知功能的开发。传统的教学中我们更为注重儿童左脑的开发,因为左脑的功能在于培养我们的逻辑和综合思维能力。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创造力的大小、有无,与右脑的开发程度密切相关。只有右脑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儿童的创造能力才会得到显著的提高。而在我们的传统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更加重视分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认知功能的培养,这种在教学上的长期漠视导致了我国整体上儿童创造能力低下的现象。体育教学的优点不仅在于可以增强儿童的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更是因为它有助于人体右脑功能的开发。因为在体育教学中儿童需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灵敏的观察力、坚持不懈的毅力以及出色的团队配合能力,这四个“力”集中表现为右脑认知功能的开发。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当更加注重儿童右脑的开发。比如,多进行左脚带球比赛,左手打乒乓球比赛等,长期坚持下去,儿童的左脑和右脑的开发逐渐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就能进而提高儿童的创造力。

2、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结合每个儿童的身心特点。我们常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儿童生而具有创造力,只是对它的开发程度不同罢了。每个人在受到家庭氛围、教育背景、社会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个性特征。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往往会扼杀那些不同个性儿童的创造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在尊重儿童不同个性的基础上结合其不同的身心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应当多鼓励儿童针对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鼓励他们大胆想、大胆做,不要害怕犯错误。

3、多开展趣味性游戏,注重学与玩的有效结合。喜欢玩耍是每个儿童的天性使然,我们不能人为地去改变它,相反应该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儿童的这一特征来加强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因此,广大体育工作者应当积极探索和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比如:三人小组足球对抗赛,让儿童在玩耍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配合能力,即便是简单的报数游戏也有利于锻炼儿童的反应能力等,这些趣味性的游戏让儿童在玩耍之余也逐渐锻炼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养成

好的习惯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小学时期是一个人的良好习惯、性格特征养成的重要阶段。这个时候,儿童的身心尚处于发育的阶段,缺乏辨别的能力,因此极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从小学时期就开始灌输创造性思维的意识对一个人创造性思维的最终养成是十分关键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小学阶段养成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意识和习惯呢?

1、创设激励、奖励的教学方法,激发儿童的探索欲。任何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强烈的探索欲望。儿童时期由于身心还未发育成熟,对社会上的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这个时候就会激发起他们的探索欲望。而保护幼儿的探索欲最为关键的是要采取激励的教学方法。对于儿童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来完成一项给定的任务时,我们要给予奖励,比如,可以说:“你好棒,下次继续努力”,“老师看好你”,等等。而对于儿童的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虽然最终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要给予安慰和激励,比如,可以说:“没关系的,失败乃成功之母”。

2、开展情境教学方法,激发儿童的想象办。结合体育教学的优势,体育老师利用情境教学方法,借助老师极具感染力的表述激发起儿童的想象力。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把眼前的这片操场想像成大海,想象自己正在足球场上不停地奔跑着,想象进球之后的庆祝场景,等等。这些虚拟的情境不仅把死的教材变得活灵活现,而且有助于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范文5

摘 要:音乐具有无语性和不具象性,因此在欣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创造性思维。而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创造性的发挥,不仅决定对音乐审美的直接感受,并且还能够不断培养听者精神和音乐创造力。音乐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常常会运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集合性思维以及发散性思维等思维能力,在欣赏音乐这一多元一体的审美机制中,不断提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欣赏;审美;内涵

一、创造性思维的多元内涵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具体表现在人处理事件的时候采取的高级精神活动,创造性思维体现人类在社会上有价值的思维成果,能够帮助人们从事科学探索,探知未知领域,不断推进社会发展。

创造性思维的显著特征是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虽然各个学术界对创新性思维的定义有些许差异,但从总体上来说,都存在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创造性思维具有多元化的结果内含,在开展不同活动时,运用的创造性思维也不尽相同。第二,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种高级思维方式。拿音乐欣赏举例,创新性思维是将听觉和感知相结合,欣赏者在大脑中思考形象,当欣赏者的欣赏水平提升到理性阶段时,有需要有逻辑思维的参与。

创作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灵感的产生具有独创性、模糊性、突发性和偶然性。而茅塞顿开就是灵感成熟的一种标志,因此,灵感思维也称为顿悟思维。在创造性思维模式中,灵感思维是一种思维能力的集中爆发和体现,起着无限的推动作用。很多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歌曲的时候,常常会不经意间在脑海中响起具有特殊魅力的旋律,这就是顿悟思维的集中体现,因此,在顿悟思维中,创新占据极大的成分。同时,在音乐欣赏中,灵感思维也是广泛存在的,主要体现在让欣赏者超越对音乐的思考,产生顿悟的感觉。

因为创造性思维除了具有上述的特色外,从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感情和生活的体验。如果欣赏主体不具有丰富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那么就难以展开生活的联想,难以从理解性和创造性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音乐,这体现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特征。

二、音乐欣赏既需要发散性思维也需要集合性思维

在进行音乐欣赏的时候,欣赏者通过感受音乐激发内在的情感,从而展开对音乐的联想和想象,这表现出文学艺术欣赏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同时体现着音乐审美的内涵,虽然音乐欣赏的对象没有具体的形象,但是这种不确定性更增添了音乐欣赏的魅力。同时,在这种联想中,欣赏者也具有形象创造能力,能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由此开展联想和创作。

在音乐欣赏中,如果单单产生发散性思维是不够的。发散性思维要和集合性思维相结合,才能够真正完成音乐欣赏从情感欣赏到理性接触的过程。在实践教学中,将《打字机之歌》播放给从未接触过的中小学生欣赏,并让他们在纸上写下自身的感悟,结果具有多种答案。有的学生认为是风驰自行车的铃声,有的人认为是抓小偷,还有的人认为是零件加工厂的工人在做工。对于这首歌曲熟悉的学生的答案都是打字机。因此,我们可以发现,通过音乐欣赏,学生的想象能力被极大地激发,虽然结果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通过多次理解和欣赏,必将提升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

三、音乐欣赏既需要形象思维也需要逻辑思维

和众多的艺术审美活动一样,音乐欣赏必须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让欣赏者在音乐中开展联想和想象,并且通过这些思维模式,逐渐靠近形象思维。和其他的艺术欣赏相比,音乐欣赏是通过韵律和节奏,激发欣赏者的情感。比如兴德米特观察听众对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不同反映那样:有一部分人认为这首歌是一首骂人的诙谐曲,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此章充满着压抑的情感。这就表现出音乐欣赏的不确定性和思维的发散性。同时说明欣赏者自身在情感体验中的重要作用。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范文6

一、选材立意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主题形成阶段,材料是提炼和形成主题的基础;在主题表现阶段,材料是表现和深化主题的手段。材料选材的标准应符合表现主题的需要,要真实确凿、典型,要新颖生动、考虑文体的特点。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与实践体验能力。因为观察和体验是写作中获取直接材料的两种重要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用心灵去观察世界,用心灵去观察人物事件,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抓住小到与你擦肩而过的素材,别放走它,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上,让它在你的聪明思考下,表现出美,表现出特点,笔下生花,意义升华!当然对于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新”,则是以他的个人知识和经验为背景的,对他们自己来说是新的、前所未闻的。这个结果在现实中可能早为成人或其他人所知,但不能依此而说就不是创造性思维。

二、中小学生作文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贯彻民主性原则、成功快乐性原则和发展个性原则等

组织无拘无束的民主开放式习作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放开手脚,开户其思维的大门,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另外,教师要认真了解学生的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特点,只有这样的准备,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作文训练。这样的作文训练,教师会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的活跃,主动积极性非常高涨。作文课上要把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作为重要内容,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发展的条件。采取不同的方式给予鼓励。

三、开拓视角,积累素材

积极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实际经验和体验,我国学者林崇德的研究结果表明语文中识字、看图说话、造句、阅读、作文等活动只要运用得当,都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写作文时能灵活地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生活中你拓宽了视角,你的思维就会创造出奇迹,创造也会使你的思维得以延伸。写作中,广泛的阅读是你拓展视野的方法,练笔是你训练思维的方式,创造性思维就是你的与众不同。

四、作文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观察、联想、想象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