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落体运动课程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由落体运动课程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由落体运动课程教学

自由落体运动课程教学范文1

一、微课程的定义

微课程不是指课容量小的课程,也不是指上课时间短的课程。微课程是指那些通过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而进行的课程。微课程是有完整教学设计的,它具有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微课程能够打破学习的地域限制,能够让学生随时学习。除此之外,微课程的内容相对较少,但却具有很强的授课效果。

二、微课程的课程设计步骤

(一)对实验内容及学生掌握程度进行前端分析。

微课程在高中物理方面的应用主要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相关的知识。因此在进行微课程之前首先要对实验内容及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分析。老师要确定好学习内容,制定好授课的目标,要明白自己授课的目的和意义,由此来确定微课程授课的大致目标。其次要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分析,老师要了解学生到底通过之前的纯知识授课掌握了多少,由此来确定微课程的内容、授课时间、授课速度等等。

(二)在授课目标的条件下,对微课程的资源、实施策略、情境以及视频选择的设计。

这部分的设计对于整个微课程的设计至关重要,它是整体设计的核心。因此,老师在确定好授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后就要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实情进行本部分的设计。首先,老师要制订好学习目标。微课程的要根据学习目标来选择,也要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凸显和完成学习目标。其次,老师要对微教案、微课件等微课程的资源进行选择。老师要自己上网找资料,整合教学资源。微课程强调的是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教学成就。因此老师必须要对众多学习资源精挑细选,要找到真正能让学生接受的知识。同时也要对课件进行必要的补充,让微课程顺利地进行下去。再次,老师要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微课程不是单纯地让学生看物理实验的视频,它是需要老师进行讲解和补充的。老师要有很好的引入,要准备相关的问题等等,由此来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最后,老师要设计好微视频。微视频是微课程教学的灵魂,是微课程成功与否的直接表现。老师要对视频的界面、字幕、画质以及音效等进行设计,让微视频做到极致。

(三)善于利用评价来使微课程教学不断进步。

评价是最好的反馈,是老师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老师要对学习结果和微课程效果等方面评价。学习结果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测试、提问等进行评价。微课程的评价主要是由老师将自己的微课程放置在微课平台上,通过他人的点评等进行评价。

三、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的分析微课程的应用

(一)老师通过对学习内容和学生掌握程度分析初步确定微课程教学目标。

老师应该知道:(1)该实验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用的规律,掌握它的计算公式。(2)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了解过该运动,也知道该运动的一些基本规律。微课程可以重点突出实验的过程,多向学生展示不同物体的自由落体,并用打点计时器来进行辅助教学。

(二)老师要对微课程的资源、实施策略、情境以及视频选择进行设计。

老师要多上网找一些白纸、铁球、钢球等不同质量、不同规格的物体自由落体实验的视频,该视频中的自由落体的轨迹要是通过打点计时器描述出来的。老师要在讲课一开始就给学生播放物体自由下落的视频,先引起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再进行知识的讲解,最后总结规律。老师在制作微视频时要保证画面清晰,言语清晰等等,给学生提供舒适的观看体验。

(三)将设计好的微课程网上供学习学习,也要在物理实验课上让学生观看。

微课程满足了一对一教学的目的,也给学生提供了自学的机会。老师应该要求学生课下观看微课程,上课时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学习之前,老师应要求学生观看视频,找到自由落体的规律,上课时老师也要进行提问。在上课时, 老师也要播放微课程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对自由落体的理解。

自由落体运动课程教学范文2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 discussed the status of physics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in middle school and then analyzed the drawbacks of physics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in middle school.

关键词: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

Key words: physics in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drawbacks of teaching method

0 引言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学物理学科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教学方法、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程教学方法由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转变为科学培养;课程内容的单一性、确定性转变为问题性、情景性;课程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然而,在实践层面,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仍是侧重于“教”的课堂教学方法,轻知识生产进程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理论层面,以往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从经验出发,较少进行定量研究。

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和学生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工作方式组成的方法体系,它包括课堂上教师所有的工作方式和学生所有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教师活动和学生的认识活动的相互关系。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中学物理教师必须慎重的选择运用某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习。首先,教师应当根据培养目标的需求,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学生已有的基础和发展水平,并根据课堂内容的特殊性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其次,物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该随着教学手段、教学思想、教学内容的改变而改变。以下是几种比较常用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方法。

1 系统观察法

在物理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系统的观察方法,主要有这几方面:①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外部形态关系的观察;②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内部结构关系的观察;③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动态关系的观察,观察事物的特征和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在物理教学中,有两种常用的观察法应使学生掌握。一是系统观察法。它包括顺序观察法、分步观察法和角度观察法。如对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实验的观察就是这样。第一步,先定性观察电阻变化或电压变化都能引起的电流变化;第二步,固定电阻,定量观察电压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第三步,固定电压,定量观察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二是对比观察法。包括异部对比、异物对比、前后对比及分类对比等。这是判断哪一种因素对现象或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有效方法。如为判明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因素是否为原磁场的变化,就要用磁场虽强但无变化的情形与原磁场虽弱但有变化的情形对比,从而判明哪一种因素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起决定作用。

2 问题讨论法

问题讨论法是教师依据教材结构,把教材重点、难点,编成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充分讨论这些问题,然后由教师进行评价、总结,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的方法。一般模式是:①提出问题;②讨论问题;③问题小节;④问题应用。例如在”平衡问题分析”这堂课是这样进行的:首先提问:你认为动态平衡有哪些例子?你认为解决动态平衡问题的一般方法、步骤是什么?你认为解决动态平衡的关键是什么?然后问题讨论,让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关键.教师则适时引导学生分析参量的变与不便的关系,将讨论引向深入.接着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告诉学生变与不变的相对性。最后让学生利用讨论结果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

3 类比法

类比法是根据事物的相似性,找出他们的相似处。例如在学习有关描述静电场的物理量时可进行如下类比,因为我们发现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非常相似,发现这两种力都与距离平方成反比,与某个乘积成正比。注意到这个相似,我们得出如下的认识(用表1可简单表示为)。

4 自学指导法

自学指导法就是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设计出一些中心问题,按学生自学、师生讨论、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教学。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是这样进行自学指导教学的:首先设计自学题,①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②最先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科学家是谁;③根据书中的“真空管”实验,在笔记中写一份实验报告;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和大小;⑤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⑥自由落体与匀加速直线运动之间的关系。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先自学,然后让学生讨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最后教师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上述教学方法的研究对整个中学物理的教学发展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不足,也因此种不足而导致了我国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

4.1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人才,即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其具体措施如下:

4.1.1 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与主动发展 新高中方案在保证所有学生都达到高中成就水平的前提下,通过课程的设计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及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它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把个性差异作为一种宝贵的智力资源,不求所有学生在形式发展上的同一,而求学生内在品质的提高和丰富,为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人生追求,提供尽可能多的可能途径。因而,这也就意味着,在物理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培养进行人生规划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

4.1.2 要强调与学生生活世界的密切结合 强调与学生生活的密切结合也就意味着,要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增强“提高生命生活质量”的意识,使学生学会生活,并能积极主动地去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物理知识正在成为社会生活常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教学应当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联系起来。如能源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交通问题、通信问题、自动化问题、空间开发问题等,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同物理教学加以联系。通过这种联系,可以使学生注意并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并了解物理学的社会意义。

4.1.3 要注重陶冶学生的人格境界 当前教学论思维局限性的最突出表现就是把课堂教学目标局限于发展学生认知能力。我们需要课堂教学中完整的人的教育。就是说,教育要回归人本,要培养完整意义上的“人”。教师应该把学生当作不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决不能以单一的知识,技能甚至所谓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来遮蔽了对学生进行人格培育的光芒。

4.1.4 要真正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教师“教”得如何,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所以,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多维多动”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只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才有可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4.2 传统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弊端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没有很好的考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没有给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过多注重了教师教的作用,其主要弊端如下:

4.2.1 重视知识灌输而忽视能力培养 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的传统教育方式,以“背多分”作为获取成绩的主要途径,将学生作为一纯粹知识的载体或解题机器,忽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教育部多次的强调素质教育,但在全国大部分的学校,面对升学率的压力,很少的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就对于实验而言,实验教学只要求学生听懂、看懂,教条地死记住,老师只管纸上谈兵指手划脚地讲,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于是形成我国目前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偏差的状况。即使考分高,却是“低能儿”,口上夸夸其谈而动真的却又手足无措。

4.2.2 重视教学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 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思维断层,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分析一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错的原因,多数是机械地生搬硬套学过的公式和结论,而缺乏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学生不重视过程分析或不会过程分析,究其主要原因是有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重视物理过程的分析,或淡化过程的教学。如不研究定律的建立过程,不讨论概念的来龙去脉,直接给出公式,然后围绕公式做题;例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不讲理想模型,只讲结果。

4.2.3 重视习题操练而忽视方法教育 随着教材的不断改革,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地位 但有的教师只注重运用公式去解题,把研究方法给略去了,没有把科学方法的教育作为教学目标。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不少学校都在积极围绕上年的高考题的类型进行操练,教师也不辞辛苦地把研究多年的“解题术”和“高招”都端给学生,学生便欣然模仿而不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再加上一年一度的高考的制约,这样下去,不仅老师成了“灌题漏斗”,而且学生总在教师的思维圈子里兜,没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没有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其创造性思维受到限制,成为“解题机器”。

参考文献

[1]付克.面向21世纪的教育[M].求实出版社,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自由落体运动课程教学范文3

1 处理平抛运动问题常见手段与方法的思考

分解是处理平抛运动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将平抛运动分解为两个方向上的分运动,利用分解的独立性、等时性、矢量性特征进行处理,达到化曲为直、化难为易的目的;在处理具体题目时,通常是建立直角坐标系,分析平抛运动轨迹图象中体现的价值信息,探析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1.1 将平抛运动分解为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

建立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的直角坐标系,平抛运动可以看成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在解决问题时将平抛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分运动的思想方法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处理策略.

例1 图1中的a、b、c、d是在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所记录的小球运动轨迹上的四个点,小方格的边长L=1.25 cm,试求: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多少?(g=9.8 m/s2)

解析 本题图中四个点分布具备一定的特点,从图1中可以看出a、b、c、d位置间的水平距离均为2L=2.5 cm,以a点(并为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2所示,a、b、c、d位置间的水平距离均为2L=2.5 cm,由于x方向(水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b、bc、cd时间相等,小球在y方向(竖直)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一部分),根据匀变速运动特点:Δy=gT2即T=Δyg=128,则

v0=xt=2LT=0.7 m/s.

点评 已知平抛运动中部分轨迹的情况下求解平抛运动,处理手段通常是以某一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则运动转化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一部分),利用各个分运动的特点和之间的联系,找到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列方程进行求解.

1.2 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将平抛运动分解为两个方向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2 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一小球从斜面的顶点O处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最终落在斜面上,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不计)试求:小球运动的过程中离开斜面的最大距离?

解析 以抛出点O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3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平抛运动被分解为x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y轴方向是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反向匀加速运动,这里将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分解如图4所示,在垂直于斜面方向上:v1=v0sinθ则垂直于斜面上小球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垂直于斜面方向上的速度减为零时小球离开斜面的距离最大,则

ym=0-v212(-a1)=v20sin2θ2gcosθ.

点评 本题涉及在斜面上的平抛运动问题,如果按照常规的思路进行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进行分解处理,过程比较复杂,多数学生难以快速、正确解决问题,上述解析中采取一种非常规的分解方法进行处理,能够有效的简化问题,让学生处理起来得心应手;可见,在平抛运动中这种另辟蹊径的分解方法能够给特殊情况问题的解决获取意想不到的效果.

2 在处理平抛运动问题中常用解题思想方法的思考

平抛运动问题的处理不仅仅是进行运动的分解与合成,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还涉及到解题思想方法,在这里笔者重点介绍两种典型的思想方法:极限法和对称法.

2.1 运用极限思想处理平抛运动问题

物理与数学是密不可分的两个学科,数学学科是处理物理问题的有力工具,极限思维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平抛运动问题中主要体现在临界状态的确定,能够使抽象问题直观化.

例3 在宽度d=10 m的柏油马路左侧有一堵高h=3.2 m的墙,在墙的左侧相距L=3 m处存在一个高H=5 m的房屋,如图5所示,现有一个小球从屋顶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向右抛出后落在墙外的柏油马路上,试求: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多少?

解析 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可知:在高度相等的情况下,平抛运动的初速度越大射程越远,当v0=vmax时,小球落在柏油马路的右侧边缘N点,

水平方向:L+d=vmax・t1,

竖直方向:H=12gt21,

则v0max=13 m/s.

当v0=vmin时,小球刚好从墙的上端点P经过落在马路上的M点,在OP过程中:

水平方向:L=v0max・t2,

竖直方向:H-h=12gt22,

则v0min=5 m/s,则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满足5 m/s

点评 本题解题的突破口是找出两个临界状态,采取的是一种极限思维分析方法,成功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准确作出两种极限状态下平抛运动的示意图,这样可以直观呈现运动的特点,暴露隐含的信息,为解题带来方便.

2.2 巧借对称法处理平抛运动中的难题

例4 如图6所示,小球从离地高度为h处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与前方相距x1处的竖直光滑墙壁相撞(忽略碰撞能量损失和碰撞时间),试求:小球反弹后落地点与墙壁之间的水平距离x2?

解析 小球做平抛运动与墙面碰撞,水平方向速度保持v0不变,由于无机械能损失则v与v′大小相等关于墙壁对称,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可知:水平方向x1+x2=v0・t,竖直方向:h=12gt2,则x2=v02hg-x1.

自由落体运动课程教学范文4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物理 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相辅相成的互动双方。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牢固正确的物理概念和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对高中物理的教学摸索,我发现要使学生形成物理概念,掌握基本的物理规律,决不是简单的让学生被动地从教科书上或老师那里接受一些概念和规律的条文,而是在学生头脑深处发生一系列极其深刻的、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本文就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淡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1 有趣现象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生活,生产实践及现代高科技中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如对“超重”,“失重”概念的认识,先以电梯上升或下降的整个过程中感受到的现象说明和分析什么是“超重”、“失重”现象;再以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上天、在太空飞行、返回地面三个过程为例,分析杨利伟感受到的“超重”、“失重”现象,达到加深理解“超重”、“失重”概念的目的。

2 演示实验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施概念教学时,演示实验法往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个生动的演示实验,可创设一种良好的物理环境,提供给学生鲜明具体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引导学生对现象特征的概括形成自己的概念。如“弹力”概念的教学,用弹簧,钢片等演示,让学生体会到弹力的产生本质是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高中物理中有很多的概念教学,都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的方法达到变抽象为形象,从而理解并掌握概念的目的。如“压强”“电场”“电阻”“磁场”等概念的教学。

3 图像电教法

有些高中物理概念,无法实验演示也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如分子的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布朗运动;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等。可以用图象、电教手段(如FLASH动画)展示给学生观看。物理图象通过培养学生的直觉,从而培养学生的高层次的形象思维能力,建立起物理概念的情景;电教手段能以生动、形象、鲜明的动画效果,模拟再现一些物理过程,学生通过观看、思考,就会自觉地在头脑中形成建立物理概念的情景。这种方法符合“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基本认识规律,是现代教学中提高概念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4 以旧引新法

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是实际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概念教学中可通过复习已掌握的物理概念,并对此概念加以扩展、延伸,或使其内涵、外延发生变化从而得到新的概念。如:要讲授“瞬时速度”可从复习“平均速度”人手。在某点附近取一小段位移,可求出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当位移足够小,或者说时间足够短时,所得的平均速度就是该点的瞬时速度。

5 典型例题法

有时也可以用定量计算的方式,通过对一些数据的处理并比较,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如:对“加速度”概念的形成,通过计算比较铅球运动员掷出的铅球在0.2秒内速度可由零增加到17m/s,追击炮弹在炮筒中的速度在0.005秒内可以由零增加到250m/s的速度改变快慢,从而引入“加速度”概念。这种方式直接明了,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

6 设疑法

设疑的过程便是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这种方法设计得好,可引发学生热烈的讨论甚至激烈的争论,使课堂气氛活跃,既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叉可通过学生自己明辨是非,准确把握了概念的内涵。如在实施“自由落体运动”概念教学时,教师不妨先提出“有人说,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你认为对吗?”,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从而给出自由落体运动一个完整准确的定义。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在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把握不同概念的特点,选用不同的适用于该概念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把握概念的实质,为灵活运用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7 设喻法

自由落体运动课程教学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教学技能;培养;中学物理

1引言

随着我国实施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以及实施新课程理念,对处于教育核心地位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础,中学物理教师对此是责无旁贷的。因此,物理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教学技能,在不断更新完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实践全方位地培养教学技能。

2教学技能

2.1传统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技能

国家教委在1994年下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中把教学技能分为五大类:一、教学设计技能;二、使用教学媒体的技能;三、课堂教学技能;四、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的技能;五、教学研究技能。

2.2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技能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的教学技能除包括以上的内容外,还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一、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技能。探究教学模式有以下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或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或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与反思——表达与交流。例如在学习“法拉第的发现”这一节时,可以根据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说明“电能生磁”原理,引导学生运用逆反思维提出问题——磁能否生电?以此拉开“法拉第的发现”这一节教学的序幕。然后,关于“磁能否生电的问题”可鼓励学生凭直觉或逆向思维大胆提出猜想:能或不能。接着,为了论证“磁能否生电”这一猜想与假设,教师可以采用逆向思维实验法设计实验,让学生自己挑选所用的实验器材进行组合。然后进行实验探究与信息收集,这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科学探究模式”的重要实践环节。在完成“磁生电”实验时,教师在做分析时可出示镰刀割麦子的模具,引导学生说出切割运动原理,进而获得探究结果。在这个实验探究中,有的同学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验中设法使导体沿磁感应线平行运动,也能产生感应电流,为什么?师生可以对实验过程进行评估,从中吸取实验教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肯定。最后,让学生与他人交流,勇于承认、放弃或修改自己探究方案中的错误,善于发现别人意见中的合理因素,并取长补短将其汲取到自己的探究方案中来。

二、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技能。教师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的工具,并把它作为学生的学具,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例如,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时,要演示牛顿管的实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实验并不能达到完全真空的状态,而且牛顿管中的物体也很难从一个完全静止的状态开始下落。这时,我们就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按照实验要求制作PPT课件,课件将物体下落过程用计算机仿真演示出来,并将多种条件下的实验情况进行。这样,就可以更加直观地将物理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建立物理概念。

三、课程资源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被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因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宜性程度决定着课程教学目标的实施范围和实现水平。课程资源应当包括对课程有用的一切物质和人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如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利用校外的博物馆、科技馆、厂矿企业、社区、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基于Internet的全球最大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例如,我们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课程资源,再利用多媒体来展示实验全过程,这样就充分且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了信息化课程资源。

3教学技能的培养

3.1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转变教学观念

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育过程变成平等对话、师生互动的过程;其次,在教学上实现由以知识为中心转为以科学方法为中心,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安排恰当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教学过程应适应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生理和心理的特征,同时重视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培养。例如,学生在学习“做功和内能的改变”以及“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这两节中,可以让他们发散思维,猜想出让铁丝温度升高的方法。如在火上烧、用太阳光晒、用石头磨、反复扭折、用砂纸磨、用铁锤打等。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得出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思维的流畅性。

3.2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准确把握和实施新课程标准,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教学理论知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教师可以掌握物理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还可以进行教学技能的训练,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物理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3.3重视实验,提高实验能力

新课程理念提倡探究式实验教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感性认识和体验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教师要注重实验操作技能、处理实验数据的技能(观察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误差、设计实验报告)、研究改进实验和自制实验教具的技能、设计新实验的技能等。例如,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中,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要观察频闪照片。但是,很多学校都没有频闪照相机,即使有,也很难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观察。这时,我们就可以结合大学所学习的光电门的知识,用自由落体仪来代替频闪照相机进行实验。

3.4自觉反思,认真小结

进行教学反思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可以思考每个教学环节是否熟练地应用了教学技能,每步教学设计背后隐含的深层次理念是什么,内隐的教学规律和理论是什么;再如,每个教师可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的变化,思考、尝试并记录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最佳措施,总结积累乐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因为只有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长期的记录、反思与研究之后,教学的规律与理念就会在心理渐渐明晰起来。借助教学反思,不仅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及其实践的理解,提高教学能力,还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研究的开展。

4结束语

教学技能的培养是一项基本而且重要的教学任务,需要多方面的全力配合和积极协调。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在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积极构建物理知识结构、使自己拥有驾驭教材的能力基础上,还应该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培养,全面培养自身的教学技能,努力使其适应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的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 张颖.浅谈“科学探究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3(5):82-83.

[2] 冯伟.浅析在课程改革中物理教师所需的新技能[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13(3):59-61.

[3] 谢永财.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师的基本功[J].内江科技,2006,7(4):44,59.

自由落体运动课程教学范文6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思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新教材的探究学习活动(实验)内容遍布整个教材的每个章节,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内涵、目标以及教学规划。为了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现代高中物理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发挥好新教材教学特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活动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一、教学方式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学应实行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验室展开讨论,实现合作学习。每一堂物理课都要安排一些讨论环节,对那些重难点教学知识更是要多设计几个讨论题目,让学生去交流、去体验,并构建起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要培养学生在课余时间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在完成习题的基础上进行讲授式教学,能有效增加教学容量、集中解决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提高教学质量。

二、新课改物理教学的创新性思考

1.坚持知识与方法的结合,并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物理是高中教学中的重点学科,在现有的人教版课改教材中包括两个必修模块和三个选修模块,物理的必修内容就是经典力学和运动学,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而选修课注重学生对物理学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以及物理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人文知识的关系,阐述了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选修二则强调物理与科技的结合,多在于物理的实验与实践;选修三则是更深入的分析物理知识的内涵。

在物理课教学中融入大量的人文主义思想是人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比如,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时,老师会提到意大利之所以成为整个欧洲最活跃的学术中心,和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是有直接联系的,同时也会简单的提到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还会去查找一些相关资料,相互间进行交流。实现教学内容交叉整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以及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阐述了物理学与人文精神的关系,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亮点。

2.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应该重新定位

在现代教学活动中,老师应将学生放在主要位置,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所有老师都必须经历角色转换,深切感受到新课程改革对教育的积极意义,做好主导工作,是现代教学的关键。

3.利用物理学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每一个物理知识点背后都有一个物理故事,‘而每一个故事又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主要源泉。例如,伽利略在观察教堂顶上油灯的摆动时,有一种强烈的创新欲望和求知欲望去促使他不断探索,直到他发现了等时性。通过这些物理历史故事,学生了解到了物理知识来源的艰辛与坎坷,以及科学家们不断追求、积极探索的背景,展现了物理知识被人类发现的伟大历史进程,这对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通过物理学科的思维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

物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们学会系统的物理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物理思考模式,以物理的思想去考虑问题,这也是物理教育家所普遍认同的。比如“自由落体运动”知识,介绍伽利略用归谬法驳斥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落得快”的错误观点,最后得出了科学的结论。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还能逐渐培养学生质疑、思考的精神,使学生在思想上获得升华,培养他们大胆创新的意识。

三、教学评价方面

对学生评价体系方面的改革,是现代教育者关注的重点,也是实践操作的难点。物理教学改革要以“时展的要求、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物理学科的特点及其功能”为依据,指出评价改革的三点:建立和完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教育评价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新课程规定,在评价方面一定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于评价的标准和过程,不要过于定性和标准化,而书面考试成绩也不能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必须从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出发,进行全面评价。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制定评价表,从教学设计、学生活动、教学效果和特色、教学资源等方面去评价;也可通过卡片的方式记录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观察学生的发展趋势;在考试方面,可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表象。做到因材施教,不以同一要求衡量所有学生。评价改革的目的是为老师提供学生最真实的情况,不仅要适应新课程的使用,还要适应评价的未来发展,为改进教学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作为老师,要不断发挥创造力,建立全新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体系的激励、导向和监控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拓展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