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1
关键词:推理思维能力;概括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以具体思维为主,在通过正规系统的学习活动、集体活动后慢慢地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高年级的学生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会运用掌握初步的定义,独立进行逻辑论证。笔者认为在小学中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教师隐身,让学生参与课堂,通过亲身体验知识获取的经历,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的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三四年级的学生经过前几年的学习与生活经验,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解决很多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不必处处都要讲解得很清楚,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忽略了实际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学会“装不懂”,以此来激发和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释放。
二、适当“追问”,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追问”是一种教学技巧,是老师在学生前期问题回答或解题的基础上所做的追加提问。精致的“追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向思维深处慢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获得了什么,更要关注是怎么获得的。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学习“找规律”:
师:同学们,数学是好玩的。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玩猜颜色的游戏怎么样?老师袋子里有一些小旗,现在请猜一猜第一面小旗是什么颜色?
追问: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要猜对小旗的颜色比较困难,怎么到了后面就变得很容易了呢?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在教师的追问下,深入思考,有的紧眉思索,有的会心微笑,有的低声交流。最后让学生尝试运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事物的规律。通过有效的追问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推理思维的能力。
三、善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
听过很多老师的示范课,课前都会利用一个问题或者是一幅图画导入新课,会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如果是你应该怎样回答。为了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教学环境,通常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其实学生可能自己心里明白,而无法用语言准确地、清晰地、系统地、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智慧,用恰当、灵巧的方法进行点拨和引导,开其心智,通其心窍。做一位倾听者,做到点到为止,不包办,不做满,适时放手,其中思维导图法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学期“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后,学生容易将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杂糅在一起,认为所有的题目都可以使用简便运算,而忽视了简便运算中的数字特点和算式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总结和区分,明确并不是所有用四则运算计算的题目都有简便算法,而所有的简便运算都可以用四则运算来解决。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份“导学”图的简要结构,让学习小组展开合作(3~5分钟),由学生自主构建这样一个“思维导图”,接着又利用了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展示,交流他们的合作成果。最后,教师只对学生的不足及不当之处做出适当的引导与修正。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把头脑中繁杂、易忘、零散的知识变得直观化、可视化、网络化、逻辑化、系统化,可以促进学生更有效地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把一个个知识点链接成一个
整体。
四、巧妙“留白”,留出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空间
小学中低年级,很多学生在教师所规定的题型里机械地操练,这种练习只停留在知识的层面,很少涉及学生的思维。在新授阶段,通过机械操练的方式能够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但是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和进入不同的教学阶段(如复习阶段),教师处理教材的思路和方法就不能再停留在原来的层面上,应当有思维深度的拓展和形式上的创新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训练。
教师如果用自己的思维框定学生的思维,只能使学生的思维狭隘,磨灭学生的闪光智慧,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会变得僵化、简单,缺乏想象和创新灵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留白,留给学生思考、想象、发挥的空间,放飞学生的智慧。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火花和创新灵感才能得到激发和呵护。要给孩子们留下一点自主学习与创新的空间,他们一定会还给你一份精彩。
学生的思维是一朵美丽的花朵,为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笔者认为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更新教学观念,在数学课堂上适应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进行适当的教学。
参考文献:
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2
一、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的深刻度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它是人脑对现实事物中有关数量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反映。要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就要培养其思维的深刻性,而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抽象程度。其特点是: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即善于用概念和规律去提示问题的本质特征。它不仅表现在思维的深度、广度和难度上。低年级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必须重视直观教学,让学生实际操作,在丰富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各种规律发现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正确而迅速的特点,它反映智力活动的速度。只有善于深刻地、独立地灵活思考,才能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当机立断,及时解决问题,迅速得出结论。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思维能力,对思维敏捷性的认识应把握住两点:其一,前提是正确;其二,关键是速度。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偏废任何一方。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遵循的规律,为使学生能迅速、快速地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处理好数与形的关系。学习数的概念和数的计算时,可用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学习几何知识,可利用数的概念和数的计算来揭示几何形体的特征,使数和形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独创性包括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小学低年级概念教学中思维独创性的培养,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敢于质疑的习惯来实现。不仅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用学具搭桥”“用学具开路”,让学生手脑并用建立概念。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灵活性强,就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去思考问题,善于敏捷地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切情、严格、求效,注意开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启发学生寻求变异,从不同方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在小学低年级,思维灵活性的培养,主要通过思维起点高、灵活性强的问题来实现
五、注重合作学习,互补个性思维盲区
常人在思考问题时总难免会出现思维的盲区,不可能任何事情都能考虑得百密而无一疏。小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同样如此,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显得很薄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集体交流,共同思维,共同创新。
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3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抽象思维;培养;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267-01
针对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科教学,对于教师而言,在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需要给予培养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以充分重视。基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主要是以感性思维去认识问题,相应的教材知识在编写的过程中也更多的采用图形的形式来帮助学生从感官上去更好的理解问题,此种模式下虽然能够有效提升该学科教学效率,但是却对培养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产生了阻碍。因此,如何以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对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亟待解决。
一、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实现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科教学中,实现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促使学生逐渐具备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通过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应用,能够促使学生能够逻辑思维角度来去分析与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抓住问题的本质、提高学生的效率。同时,为了促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在步入高年级阶段的过程中,面对逐渐变得复杂且深奥的数学知识时,能够更快的适应数学知识的逻辑思维形式,并抓住知识的规律性,以抽象思维的具备来化解难题,促使学生对数学学科感兴趣的基础上,为学生学好数学学科奠定基础。
二、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实现多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对策
1、以多媒体的应用来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基于低年级小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多媒体的应用能够在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的基础上,将数学知识以图形的方式形象且具体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与理解来实现对知识的逐步抽象,进而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循序渐进的实现对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在低年级小学数学中,关于求两个数的差与和类的应用题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投影的方式或者将图片涂成不同颜色来促使学生明白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通过提高小学生的读图能力来实现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促使小学生在观察与想象的过程中具备抽象思维能力。
2、以具体事物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基于现阶段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要想实现对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积极的借助具体实物来不断提升小学的认识水准,以促使小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引导下,逐渐认识到实物的本质。在低年级小学数学中,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较大的是应用题的计算,所以在实际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应用题转化为图形题,促使学生能够将文字叙述的内容转化为直观事物,在通过解题过程中来抽象出答案,进而使学生掌握解析相同类型应用题的方法,强化小学生的记忆力。比如“汽车过隧道”这一问题时,在求汽车过隧道路程时,教师将路线在黑板上进行描绘,促使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明确汽车从车头进入隧道后,直到车尾离开隧道后,才是整个隧道的长度,那么相应的汽车过隧道时所行走的路程就是隧道长度加上汽车本身的长度。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的抓住问题的本质,明确这一类型题目的特点与规律,并加深学生的印象,促使学生在掌握这一类型应用题的基础上,逐步具备解答这一类型的抽象思维。
3、以实践操作的方式来实现对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动手实践的过程就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具体的实物进行展现,然后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抽象出相应的数学知识。比如:基于分类知识下,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制作一些卡片,卡片内容要可包括水果、文具以及玩具等,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按照自己的想法将这些卡片进行分组,然后说出这样分组的理由。在学生进行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鼓励性语言的应用,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分类方法,比如按类别、颜色以及大小等规律进行分类。在此过程中,学生在实践操作的同时,能够借助这一活动来抽象出分类这一数学知识概念,并掌握分类的方法,为实现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总结:综上所述,在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实现对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在提高该学科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同时,促使小学生具备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以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对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应用、具体事物的展示以及实践操作等方式来进行落实。
参考文献:
[1] 薛国防.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J].新课程(上),2014,04:40.
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4
关键词:判断推理;系统培养;灵活敏捷;鼓励动手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228-01
小学低年级数学也兼带得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看似简单的1+2,当中也蕴含了一定的判断、推理能力。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思维能力,不是杂乱无章的代名词,具有一定的条理性、系统性和灵活性、敏捷性。掌握小学低年级阶段思维能力的基本特征,教师就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学生也会学得高兴,充满自信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一、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培养
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培养,可以概括为一个“问”字。“问”就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1、抓住关键句子,进行判断推理训练:①苹果比梨多5个,谁多?(苹果多)苹果可分为哪两部分?(一部分和梨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梨多的部分)②冬瓜比南瓜少3个,谁多?(南瓜多)南瓜可分为哪两部分?(一部分和冬瓜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冬瓜多的部分)上述两例,第一问是引导学生依据“比多”、“比少”应用题知识直接作出判断。第二问是依据作出的判断,推论出多的数中可以分为哪两部分,这种练习方式,既强化了低年级应用题的重点与难点,又发展了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2、提出连续性问题,进行判断、推理训练如,二年级有28人,要开展课外活动,平均分成4个组,每组有多少人?①这题说了件什么事?告诉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②求每组的人数,实际应当求什么?(把总人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③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用什么方法求?除法);④怎样列式呢?(28÷4)。这4个小问题的设计旨在揭示算式“28÷4”的由来,学生回答的过程是一个判断、推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解决了问题(列出算式28÷4),而且受到判断、推理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路,展现推理过程。让学生在经常地训练中掌握判断、推理方法,逐步地能够独立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思维条理性、系统性的培养
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具有条理性和系统性,可以通过“说”来培养。“说”就是说题意、说思路、说策略。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要会正确列式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将题意、思路、策略充分“说”出,培养其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如:果园里有苹果树250棵,梨树比苹果树少50棵,梨树和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
1、先引导学生说清题意:题中告诉的一个条件是苹果树250棵,另一个条件是梨树比苹果树少50棵,问题是求梨树与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
2、引导学生说思路:要求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必须知道梨树的棵数和苹果树的棵树,苹果树的棵数是已知的,应先求出梨树的棵树。这样的思路明确了,解题策略就出现了。
3、说列式:梨树棵数为:250-50=200(棵),苹果树与梨树一共有的棵数:250+200=450(棵)。“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说明思维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反过来语言又促进思维的发展,使思维更加条理。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说题意、说思路、说策略,有利于学生理解应用题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和条理性。
三、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培养
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讲求灵活性和敏捷性,可以抓住“变”来培养。“变”就是变换条件、变换问题。它可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说明问题实质,使学生思维更灵活、敏捷。如“有红气球6个,有黄气球24个,共有多少个气球?可变为:①有红气球6个,黄气球比红气球多18个,共有多少个气球?②有黄气球24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18个,共有多少个气球:③有红气球6个,比黄气球少18个,共有多少个气球:④有黄气球24个,比红气球多18个,共有多少个气球?⑤有红气球6个,黄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4倍,共有多少个气球?⑥有黄气球24个,黄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4倍,共有多少个气球?尽管条件叙述形式变了,但其黄气球、红气球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这种变换形式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不是固定在某一个问题的结构和解法上,从而培养学生认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四、鼓励小学低年级学生多动手,为思维发展提供支柱
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新课改要求教师以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为目标,并结合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等各方面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对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日常授课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文章针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展开分析研究,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础阶段,引导学生形成创造能力的习惯,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数学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仅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开拓,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创新思维
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最重要的前提是需要师生情感融洽和宽松的学习氛围。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只有老师与学生建立了平等的关系,才能让学生对老师不会产生畏惧感,自由发挥想象,活跃课堂气氛,使他们敢于发言、积极探讨,让他们自由地发挥创新思维。同时,教师还应适时地点评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启发他们拓展思路,发挥潜能。
2.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常识和经验都与数学知识有关联。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常理,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更容易发现问题,以自己的思维进行创新和探究,进而对所学知识理解更加透彻、运用更加灵活。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导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自由发挥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的素质教育得到提高,从而优化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6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数学 趣味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216-01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这个阶段的学生是刚刚适龄儿童,年龄还比较小。另一方面,这个阶段的儿童刚刚接受完学前教育和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国内的学前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主要是以幼儿的动手、运动、交际等活动内容的学习为主。进入小学后很多学生还不能适应小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帮助学生迅速适应小学教育的关键环节。数学教学一直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趣味性教学方法很好实现了小学阶段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教学目标。
1 趣味性教学方法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所谓趣味性教学方法是指用新的充满趣味的教学观点、手段、技术来营造有趣、引人入胜的课堂氛围,使孩子在学习中感到乐趣,产生兴趣,从而自主、积极学习的一种教育学新理念。可见趣味性教学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趣味性教学方法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有很好的教学实践效果,尤其是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促进教学创新方面都有突出的教学成绩。
1.1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是相对逻辑关系比较强,因此传统数学知识的教学比较枯燥。数学思维是比较抽象的思维方式,数学知识的学习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不高。受其影响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一直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难点。趣味性教学的关键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动乐趣横生。因此,趣味性教学理念与数学知识教学创新目标不谋而合。
1.2活跃课堂氛围
活跃的课堂氛围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同时也是开展高效教学的关键。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活跃的课堂氛围表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自愿、自发的,学习过程是愉悦的,同时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活跃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参与性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对课堂进行科学规划。趣味性教学方法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活跃课堂氛围的教学方法。
1.3促进教学创新
趣味性教学方法是一种教育新理念。该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在现代小学阶段的教学实践都是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创新。探究式教学、活动教学、分组教学、讨论教学等教学方法都是教学方法的创新。趣味性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融合探究、分组、讨论等等教学模式,实现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
2 趣味性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趣味性教学方法对小学低年级数学课程教学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趣味性教学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还是可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高效的目的。因此,重视趣味性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数学教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岗位从业多年,现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当前趣味性数学教学方法的应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重视手脑并用的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应用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更差。好动是这个阶段学生的天性。面对枯燥的数学知识,学生往往表现得非常茫然,教师也常常无计可施。在趣味教学方法应用实践中就需要特别关注这个阶段学生的特性,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化不利为有利因素。这个阶段的学生爱玩耍,要多设计一些教学环节,让学生手脑并用,例如:让学生“摸一摸”“画一画”等趣味性强的动手动脑环节,就可以更好地吸引孩子注意力,让孩子在动手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
2.2重视正向肯定评价的应用,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是一群非常单纯的学生,对教师评价反馈非常明显。在趣味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评价对学生积极性的影响。在教学中多使用正向肯定的评价方式。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到过度的廉价表扬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常会根据学生采取不同的肯定方式。例如:有的学生基础比较好,因此这些学生只有在认真自己努力后才会给予他们肯定和表扬。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敛,当他们在学习中有主动交流或主动发言的行为就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有的时候肯定和表扬甚至仅仅是一个眼神。通过把握好表扬的“度”,用心关注和观察每个学生学习中的表现,通过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
2.3重视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基本的思想思维能力。例如:数形结合、数学类比等等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方法的学习帮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是素质教学对教育实践的重要要求。在趣味性教学过程中切忌一味追求教学的趣味性而忽略知识的传授与学习。趣味性教学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敏感性为教学目标。因此,在趣味性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等结合起来是非常必要的。要以实现这个教学目标为中心点开展教学实践创新。例如: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借助生活看得见的图形、玩具等等转化成低龄儿童能够接受的形象。立足教学目标开展的趣味性教学创新才是有价值和有效的教学创新。
3 结语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是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难点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对数学知识还比较陌生,对这个阶段的学生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趣味性教学充分利用了这个阶段学生的好动、爱玩耍的特性,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走进数学知识的殿堂。相信在这个阶段,趣味性教学的应用能大大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瑞霞.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趣味数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