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风险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保基金风险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保基金风险点

社保基金风险点范文1

关键词:社保基金;投资风险;衡量

一、研究背景

社保基金是从事社会保障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保障制度赖以生存、发展和发挥功能的重要保证。因此,社保基金投资的安全性原则永远是第一位的,必须控制社保基金投资的风险水平,在安全性较高的前提下追求投资收益的最大化。自从我国的社保基金入市以来,每年的投资收益率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从2001年到2005年的社保基金收益率扣除当年的物价上涨率后收益率相当低,有的年份(如2004年)保值的目标都没能实现。2006年的收益率陡增到29%,其盈利能力大大提高。但是,从资产结构配置情况看,2006年以市值计算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占45.86%,股票类资产占34.24%。股权类资产占10.45%,现金及等价物占9.45%。以调整前的资产配置比例来看,四类资产中,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低于资产配置比例低限近10个百分点,股票类资产占比高于配置比例4.24个百分点,而现金及等价物则高于理想水平(全国社保基金会认为现金及等价物占比的理想水平为0~5%之间)。从2006年的收益情况来看,620亿元的经营收益中,400多亿元的股票浮盈贡献最大,这也直接导致了股票资产投资超过了年初计划的比例上限。因此。2006年到2007年社保基金的高收益率,其投资股票市场的贡献率功不可没。这两年社保基金的高收益率固然可喜,但也潜藏了较大风险。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的蔓延和股市表现不佳,社保基金的收益率从2007年43.19%暴跌到-6.79%。

将社保基金投资于证券市场这类风险较高的领域,对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和提高其社会保障能力是必要的,实践证明也是完全可行的。但由于社保基金的性质所决定,对其进行证券投资时,在追求收益的同时应更加注意控制风险。

二、风险度量模型

本文将应用国际上通用的估计风险的var方法,对我国社保基金在证券市场的风险水平进行测量。var是风险估值模型(value at risk)的简称,也是近年来国外兴起的一种金融风险管理的工具,旨在估计给定金融产品或在未来资产价格波动下可能的或潜在的损失。目前,该方法已经日益得到国际金融界的重视和应用,部分国家已明文规定银行、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等机构必须定期公布自己的var值。围绕var的测算,国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jeremy berkowitz(1999)提出新的评价var的方法,在此基础上jean-philippe bauhausand marc potters(1999)提出如何利用金融资产波动的非正态分布特性去计算非线性组合的var;同时dowd,kevin(1999),提出了var计算的极值方法。在国内,叶青(2000)用garch-m模型和半参数方法度量了我国股票市场的风险;马超群、李红权(2000)介绍了var方法的实质和优缺点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王美今、王华(2002)比较了正态分布和t分布下garch模型的上海股市险值,结果表明正态分布可能低估风险,t分布可较好地拟合股市险值。以上方法虽然为估计资本市场的风险提供了有力工具,但用于对社保基金的风险衡量却不多见。

基于大量实证表明,误差的正态分布假设可能低估风险值,本文是用假定误差服从t分布的garch模型估计社保基金的风险值。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假设误差为正态分布风险值的低估,从而可以更加准确地刻画出我国社保基金的风险程度。

三、统计检验及险值分析

为了更客观、全面地反映社保基金的风险情况,本文采用大智慧公司编制的社保重仓股指数(993405)作为分析对象,对我国社保基金的证券市场风险进行测量。社保重仓股指数是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全部上市股票为计算范围,选择社保重仓的上市公司作为成分股,采用派氏加权进行编制的指数。它能够客观地反应社保基金在证券市场上的收益和风险情况。样本选取的范围是2006年8月30日到2010年3月1日,交易数据为850。数据来源于国泰君安的

经过比较滞后期的不同的赤池信息准则,本文选定garch(1,1)作为计算var值的模型。

(二)garch(1,1)模型的参数估计和各个置信水平下的vail值

由garch(1,1)得到的参数估计(见表5)和在1%、5%、10%置信水平下的var值如表6所示。

从表6可以看出,随着置信度的增加,在险值var在减小,在险值的波动性也在减弱。

为了更好地刻画社保基金的风险变化情况,本文将分析在5%的置信水平下,各个年度的风险值和其统计特征。其统计结果如表7。

从表7可以看出,在险值var呈现倒v字的形态,从2006-年的56.12增加到2008年的-98.18,而2009年社保基金的在-险值则下降到71.60。可以看出,全国社保基金收益率和股市有很大的相关性,同时也能够看到社保基金的管理能力逐渐提高。社保基金风险规避的特征,要求对风险的控制更加严格,一定要谨慎地对待老百姓的“养命钱”,力图实现在安全性要求下的保值、增值目的。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全国社保基金2006年以来的整体趋势和年度风险的测量,得到以下结论:

1.社保基金收益率与证券市场的风险程度相关,更加与社保基金的投资结构相关。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社保基金在证券市场投资比例的增加是风险增加的重要来源。从年度数据分析可知,2004年和2005年社保基金在险值及其波动性都很低,到了2006年和2007年其风险值和波动性却成倍增长。这与社保基金在证券市场的投资结构比例和证券市场这两年的“牛市”行情是分不开的。而2008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和股市的剧烈下降,使社保基金亏损和风险增加。

2.从2006年到2008年社保基金的风险逐渐增加,2009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仍高于2006年的在险值。

社保基金风险点范文2

摘要:由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完善,加上重庆市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这给重庆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造成了巨大困难。文章根据国内外研究经验,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重庆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预警做了实证研究,从数据的角度揭示重庆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风险值的大小,以期,对重庆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提供决策建议①。

关键词 :养老保险基金;风险预警;决策建议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渝府发[2009]85 号)的指导要求,各区县设立社保局。每个区县的社会保险局是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的事业单位,并负责社保局稽查人员的监督管理和培训工作。重庆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保管机制的实质是社保局进行的集中管理,其管理权利是有人力资源于社会保障部授予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力量仍然是行政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体制设计的缺陷使得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和保管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制约机制,基金被挤占、挪用的风险极高。

一、重庆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的现状

1.重庆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及特征

截至2011 年,重庆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可参保人数为1600多万人,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

截至2012 年,重庆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经超过了1047万人次,约占81%居民可参保人数,居民参保数量年均增长率大约为40%,于全国水平以及其他省份相比高出许多,领取待遇的居民达到了330万人,占全部参保居民总数的31.5%。具体参保情况如图1。

图1中,在所有的参保人群中,60岁以上的参保人口数占到了31.%,为340万人,而16岁至59岁的参保人数占到了总参保人数的68.5%,可见,重庆市的参保人群构成是比较合理的。

2.重庆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居民缴费档次分布

参保居民有93%的选择100 元的缴费标准,只有7%的居民选择200元至900元的缴费标准,缴费档次分布很不均匀,较低档次的缴费水平更能吸引居民。这一现象说明了重庆市所采取的5个缴费档次的参保补贴标准都为30元/年,这种“一刀切”的参保标准管理办法不能有效的激励高档次参保缴费。并且具有较高档次缴费能力的居民一般也是选择最低标准的缴费,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重庆市居民对养老保险项目的信任度较低。

3.重庆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构成以及数额

重庆市30个区县基本养老保险试点的基金收入为28.09亿元,财政补贴共有15.07亿元,其中市政府以及区县补贴为10.5亿元,中央财政补贴为4.52亿元,个人缴费共有13.02亿元。2011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总额为23.45亿元,受益人数为277万人,2011年重庆市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为4.64亿元。

二、重庆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风险预警因素分析

1.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警研究的现状分析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第一大支柱,属于社会保障基金的范畴。因此,本文对社会保障基金的风险预警作一简单介绍。

有部分学者对社会保障基金风险预警的指标选择做了相应研究。如孙亚琴(2003)认为可以从经济和人口两方面来分析社保基金运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同时指出,社保基金投资风险预警的警兆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从外部和内部两个角度来考虑。杨茁(2004)认为应加快对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建设,提出社保预警系统不只包括社会保障自有指标,同时还包含有它自身之外却与其有密切联系的经济、社会指标。例如,能够说明我国综合国力水平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反映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人口老龄化指标、可以说明失业状况的失业率等指标都属于此范畴。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指标是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额、养老保险基金占财政支出比和社会保障水平等。吴忠、汪涨(2008)主要在社保基金运营风险预警理论和预警方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涵盖的内容包括社保基金运营风险的判定,风险预警管理部门的构建,风险预警工作的实施过程和预警内容,风险预警警情的确定和警度的预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养老保险基金风险预警模型的挑选和模型运行结果的输出等,同时发展了上海社保基金运营风险预警预报系统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运行结果。

对养老保险基金预警系统的研究,李红岚、武玉宁、王泽英(2003)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预警系统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养老保险基金风险预警指标系统,即从影响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外在环境、养老保险制度运行和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三个方面总结出了预警系统的警源指标和警兆指标。但该文章没有明确说明所使用的预警工具和预测效果。郑建军(2009)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存在的风险进行了总体分析,并构建了我国养老基金预警信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赋值法对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完善养老基金预警系统的建议和一系列辅助措施。

综上所述,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保险基金的风险预警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指标的选择、监管和预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

2.重庆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风险的形成原因分析

第一,管理风险。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亏损等风险,称为管理风险。它是制度运行风险的一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管理不善容易导致该支付的相关保险金被冒领或者被骗取,进而给养老保险基金造成损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风险又分为筹集管理风险、投资运营管理风险以及支付风险。其中,筹集管理风险,重庆市政府专门设置了管理机构,该机构按照设置好的征收率对个人或者企业征收保险金,但是由于制度设置的问题,在征收的过程中由于缴费者自身的问题或者实施的力度不够,导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不能足额或者按时征收,从而使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面临的风险。投资运营风险是指负责人在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投资运营的时候,由于管理不善所引发的风险。这种风险并不是非法造成的,而是因为投资人选择的不当或者投资产品选择的不好而给基金造成损失。支付管理风险是指征收的基本阳宝保险基金不能够满足支付的需要,基金支付的困难可能引发社会问题,还有可能影响养老保险制度实施。

第二,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包括操作人员风险、流程风险和系统风险。操作人员风险是指管理中的工作人员由于员工的疏忽、对业务不熟练或者是主观故意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失败所造成的风险。流程因素引起的风险是指流程制度具有漏洞或者缺乏可操作性等,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所带来的风险。系统风险是指非人为的因素引起的,由于操作系统发生故障等原因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所造成的风险。

第三,道德风险。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制度下,当事人对他人或社会造成的直接或者间接损失或者风险,这种风险是由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者的道德缺失所引起的。

第四,环境风险。是指除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风险以外的环境所导致的风险。任何制度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运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也一样。当通货膨胀率、职工平均工资、GDP的增长率或者人口平均寿命等任何一种因素发生变化时,也会导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风险。另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风险具有可测性、客观性、潜伏期长、时限性、负面性、隐蔽性、危害性严重、多样性、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等特点。

三、重庆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以及实证分析

1.指标的选择以及处理

影响养老保险基金风险预警的指标有很多,根据科学性、一致性、可比性、综合性、关联性、独立性、可操作性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设置重庆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警的指标体系如下:

由于这十个指标的单位不统一,需要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将数值限制在[-1,0]或者[0, 1]之间。本文将指标的序列值限制在[-1, 1]之间,所采用的公式如下:X′ i=i=[2(max(Xi)- Xi)/max(Xi)- min(Xi)]-1 (公式1)其中,X’i 指标标准化的结果;max(Xi)指标序列中的最大值;min(Xi)指标序列中的最小值。

2.原始数据来源以及标准化数据

重庆地区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前几年就发生了入不敷出的现象。由于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加上2009年后统计年鉴的一些数据的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因此,本文选择1996 年至2008 年《重庆市统计年鉴》和《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年鉴》中相关的13年的数据作为研究基础。原始数据以及标准化的数据如表3和表4所示:

在Matlab7.8中对重庆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风险预警指标的原始数据使用公式1进行标准化处理,将原始数据的值控制在[-1, 1]之间。标准化处理结果如表4 所示:

3.模型的选择

本文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重庆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风险指标进行总额和评价。BP 神经网络即Back-PropagationNatural Network,是一种多层前向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构成,每一个层次中包含若干个节点,上下层节点通过权值相连接,每一个节点表示一个神经元。同层的节点之间没有联系,但是上层的每一个节点与下层的所有节点都有联系,输入值、函数以及阀值共同决定了每一个节点输出值的大小。

(n:输入节点数;p:输出节点数;a:1-10的常数;m:神经网络层数;M:隐藏节点数)的基础上,采用“凑试”方法,首先确定较小的隐含层节点数进行训练,倘若在规定训练次数内无收敛,则停止训练并逐步增加隐含层节点个数,继续重新训练,本文选择了四种情况,其分别为8、12、14、16。通过多次反复训练,最终确定隐含层节点个数为14。因此,本文的BP 网络模型结构为10×14×1。权值矩阵初始值分别为10×14阶和14×1阶的随机矩阵。

4.结果分析

通过Matlab7.8 的计算,得出重庆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风险预警指标预警的输出结果如图3 所示:

根据风险预警划分结果(如表5 所示),重庆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风险预警指标的历史数据如图3所示,将整个预警区间根据四条警度线3、6、9、12划分为5个区间,从上至下分别是巨警、重警、中警、轻警、微警。根据图3可知在1996年至2008年13年间,重庆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没有遇到过“巨警”的情况,但也不存在“微警”和“轻警”的情况,大部分年份都落在“中警”和“重警”区间内。其中1996 年、1997 年、1998 年、2001 年以及2008 年落入了“重警”区,1999 年以及2000年落入了“中警”区。由此可以说明重庆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大多数年份中都存在着一定的支付压力和困难,尤其是1999年以后,重庆市颁发“重庆市人事局关于高级专家延长退休年龄有关问题的通知(渝人发[1999]51 号)”以来,虽然给重庆市政府减轻了基本养老保险支付的压力,但是重庆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管理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必须一定的预防措施保障重庆市基本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以防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危机的发生。

五、结论

本文将BP神经网络应用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预警中来,根据测算,BP神经网络预警的准确性达到了90%以上,因此,可以说BP神经网络模型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指标预警具有较好的实用性,能够相对真实地反映重庆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的状况。并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风险预警的指标体系做了完善,该指标体系能够弥补养老保险基金风险预警研究的漏洞,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引文注释

①记者贾玥养在《老金改革不同步制度碎片亟待整合统一》一文中提出的问题分析,来自人民网,2013年11月8日。针对这个背景下的基本养老保险定的基金风险,我们选择了重庆作为案例给予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 梁平,于子洁. 重庆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风险分析及规避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4):2383-2384.

[2] 付小鹏. 重庆市居民养老保险基金风险分析[D]. 重庆:重庆大学, 2012.

[3] 孙亚琴.社保基金投资风险预警系统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2003.

[4] 杨茁.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风险预警防范问题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60-63.

[5] 吴忠、汪泓.社会保险基金预警预报系统丌发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 李红岚,武玉宁,王泽英.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预警系统简介[J].中国社会保障,2003(11):20-21.

[7] 郑建军.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风险预警机制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09.

[8] 武玉宁、李红歲,养老基金预警引发的思考[J].中国社会保障,2004(5):49-50.

[9] David A. Wise. The Economics of Aging [MJ.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9.

社保基金风险点范文3

安全高效的社保基金投资运作为建立逐步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资金供给的增量来源,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轻企业、个人、政府负担的作用。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社保基金成立9年多以来的权益累计投资收益2448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9.75%,超过同期年均通货膨胀率7.74个百分点。其中,2009年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849亿元投资收益率16.1%。虽然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增加明显,但由于其投资结构中逐步降低了固定收益产品的投资比例,提高权益类产品的投资比例,使投资的风险程度也随之相应提高。另外,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到205年,我国6O岁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将达到4.5亿和3.36亿,分别占总人口的32.79%,和24.49%,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银发危机”将使社保基金面临巨大的支付压力。因此,如何在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同时,防控社保基金的投资风险使基金以较强的流动性、较高的收益性追随经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二、社保基金所面临的投资难题

合理的投资模式是寻求一组收益率高且稳定性好的投资组合。社保基金投资原则主要是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而这“三性”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投资难题。借助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Krugman)在分析国际金融政策目标上的“三角形”假说来分析“三性”之间的矛盾。可见,社保基金投资若要保持安全性、流动性,就必须放弃收益性,即只能投资在银行存款、政府债券等高安全性、低收益性领域,如2003年年我国社保基金刚入市时的选择。如果要实现收益性、流动性,就必须放弃安全性,即倾向投资于股票、公司债券等高收益率、高风险性领域。若要坚持安全性、收益性,就只能放弃流动性,即只能投资于国债等高信用领域。

三、不同投资渠道的风险程度分析

我国社保基金采取在社保基金理事会直接动作和社保基金会委托投资管理人运作相结合的投资方式,其主要投资渠道按风险程度不同可分为安全型投资和风险型投资两种,安全型投资包括投资于国债、银行存款,风险型投资主要投资购买股票、企业债券、实业投资等方式。图2是不同投资渠道收益率与风险性的相互关系:从图上可以看出:社保基金所投资的产品中,其风险性与收益率呈正相关的关系。风险性越大,收益率越高。

(1)银行存款。在物价稳定的前提下,投资于银行存款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利息收入,是实现保值增值的最安全途径。但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根据费雪方程式,名义利率i、实际利率r与通货膨胀率j之间的关系为r=(i-j)/(r+j)。即在实际利率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呈同步上升或同步下降趋势。图3是我国2007-2009年年存款利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比较。由上图可知,在2007年、2008年,通货膨胀率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此时,投资于银行存款的社保基金无法实现保值增值。为了冲抵物价上涨的影响,确保基金的实际购买力超过同期物价的增长速度,需要通过合理的投资运营,以获取高于通货膨胀谐振收益率,进而增强社会保障的给付能力。

(2)政府债券与企业债券。政府债券主要由国库券及地主政府债券构成,是以国家信用作为担保的“金边债券”,但其收益性低于以企业信用为担保的公司债券。企业债券与政府债券最重要的区别在于风险程度不同,社保基金购买企业债券需要考虑违约风险。另外,企业债券属约定投资回报型基金,其利率一般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虽然企业债券的安全性与流动性比国债差,但就长期而言,待证券市场相对发达的情况下,更理性的作法是选择一些高盈利能力和高信用的企业进行投资。

(3)抵押贷款与信托基金。抵押贷款收益率相对较高,并且由于有抵押财产作为保障,其投资风险性相对较小。信托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由专门的投资机构进行分化散投资,投资者按出资比例分享收益并承担相应风险。

(4)实业投资。目前,我国实业投资领域主要为中央直管企业改制或改革试点项目。实业投资的风险程度主要是取决于流动变现能力及到期能否及时偿付。投资于基础设施、能源工业、交通运输等的社保基金都具有金额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流动变现能力。另外,一旦实业投资项目不能顺利运营,无法达到预期收益水平,甚至出现到期无力偿付的风险。

(5)股票。股票是收益率最高、风险性最大的投资途径,股票投资收益权的不确定性主要受到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否以及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2009年,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的22.7%来自股票收入,年末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余额为4,131.74亿元,占资产总额的53%。

四、社保基金的投资风险分析

我国社保基金自2003年进入二级市场以来,在成为金融市场重要资金来源的同时,也面临很高的投资风险。作为资金量庞大的机构投资者,全国社保基金对我国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产生联动效应。并且,由于我国社会基金的营运管理体系不够健全,这种投资风险有被进一步放大的可能性。根据风险的可分散程度,主要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一)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主要是指资本市场固有的投资风险,其是所有投资者所面临的共同性风险,是无法通过投资组合进行规避的,其传导路径是通过社会政治、经济等大环境的变动引发整个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进而影响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绩效。主要包括:一是经济周期风险。经济周期是无规律且难以预测的,其变动过重主要分为衰退、萧条、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资本市场是反映宏观经济周期的晴雨表。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经济增长的联动效果。资本市场会跟随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而出现不同幅度的波动,社保基金不管是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其投资回报率都与经济环境紧密相联,特别是个人账户型养老基金的收益同步于宏观经济变动。二是利率波动风险。利率主要受货币供需状况、物价水平、宏观调控等因素影响,当给定证券收益率时,证券价格与市场利率成反比例的关系。当利率上升使经济主体的预期收益率下降时,会导致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面临低于最低投资收益率要求的风险。市场利率的变化必然会造成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的不稳定性。三是通货膨胀风险。资本市场中投入的资本和收益都是以货币进行衡量的,单位货币的贬值必然会使入市的本金和收益变相缩水。社保基金的积累与投资都具有长期性,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其实际购买力便会产生下降的可能性。如存入银行的社保基金,当物价上涨而银行存款利率无法同比增长时,就会消弱其原有的购买力。四是汇率风险。汇率受各国外汇管制及财政、货币等因素影响。投资于海外市场的社保基金,在承担资本市场固有风险的同时,也要承担货币汇兑过程中的损失风险。

(二)非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是指引起单只股票价格变动,且可以通过分散或组合投资进行规避的风险。当社保基金所投资的上市公司发生经营财务风险时就会产生投资收益下降的可能性。上市公司由于管理不善或决策失误或财务诈骗等事件的披露,便会直观地反映在其公允价格的变动上,引发股价大幅下跌的风险。非系统性风险主要体现在社保基金管理公司的运营风险。截至2009年,全国共有南方基金、博时基金等10家基金管理公司成为全国社保基金的境内投资管理人。其运营风险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几种:一是管理水平风险。即由于投资管理者的业务水平或心理素质、经验等因素而引起的投资风险。一旦管理者在市场时机、仓位控制、行业分布和个股(券)选择方面出现失误,其投资决策无法跟随大盘走势进行量力操作,就会使基金存在潜在的资产风险。虽然,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一般高于个人投资者或机构投资者,2009年,基金投资收益率最高的银华基金,其加权收益率为93%,比市场平均水平高出23个百分点。然而,将社保基金交于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仍然存在减值风险。2009年,华夏银行精选基金等号称“基金中的基金”占据了“到期部分负收益产品”亏损榜前8位,其中华夏银行的创盈7号平安基金信件理财计划产品亏损率高达43.72%。二是委托风险。我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方式是直接投资相接合的管理方式。其中,间接投资采取委托———的运营模式。作为委托人的社保基金理事会与受托人的社保基金管理公司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难以形成的一个共同的信用约束链条,进而无法避免各委托方或方发生违约风险。受托人可能利用在投资动态方面的信息优势,来为已谋利,如采取暗箱操作的‘老鼠仓’行为,从而使社保基金发生损失。三是信用环境风险。市场经济是以信用为基础的,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能为社保基金投资提供信用保障,进而减少其信托成本,提高收益。资本市场是社保基金的重要投资场所,我国资本市场的信用环境风险主要体现在:①政府失信风险,如政府职能部门在执法过程中,运用审批或者指标控制等方式允许一些资信不良的公司上市,对操纵股份机构、损害股民利益的机构投资者没能进行合理的制裁等。②上市公司的失信风险,上市公司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采用在财务报表中披露一些不实信息或故意隐瞒影响利润的投资行为,以及因为经济担保的债务纠纷而导致清算的风险。③中介机构失信风险,券商、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上市公司所披露信息的真伪并没有严格审核;财经频道、股市专栏等新闻媒体与恶意操纵股价的庄家勾结,有意发表虚假信息。

五、社保基金投资风险的防控对策

我国正处在社会保障体制的转轨时期,在资本市场处在不断规范与完善的背景下,要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关键是要合理防控投资风险,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

(一)发达国家社保基金风险防控的先进经验发达国家已先行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对社保基金投资风险的控制经验较为丰富。目前,世界各国的社保基金营运方式主要有财政性社会保障基金、市场信托管理基金以及公积金基金。以美国、新加坡智利为例,我国社保投资风险的防控可以借鉴两者的成功经验。

1、美国社保信托基金模式(OASDI)。美国社保基金主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保险信托基金(OASDI),OASDI资金来源主要是雇主、雇员和独立劳动者依法缴纳的工薪税。采取个人账户式运营模式,强调科学化投资、民主化管理。信托管理委员会掌管所有社保基金,通过制定相关投资准则、定期对基金收支进行长短期测算来提供投资依据。联邦政府尤其注重养老保险金的投资,政府与一些信誉良好的基金管理机构签约,委托这些机构为个人管理养老保险金,但个人账户所有者台根据自身对风险的偏好程度而选择投资策略。美国政府坚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不进入证券市场,其中老年养老型基金结余只能购买政府特别债券,住院保险基金则可购买少量公共债券。政府对社保基金的投资监管完备,信托基金管理委员会每年都要向国会报告基金的收支状况,投资操作过程透明,能有效防止资金贪污挪用现象。另外,美国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为社保基金提供了良好的运营环境。资本总额不断增加的社保基金成为资本市场内重要的机构投资者,稳定、规范化的市场环境为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了重要保障。美国政府还启动了个人储蓄养老金计划,政府对此提供税收优惠并引导资金投向。

2、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新加坡的社保基金实行的是强制储蓄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政府成立公积金管理局统一管理劳动者个人账户。当个人账户的资金余额超过规定数量,可将多余资金投入资本市场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其投资渠道主要政府债券和政府批准的公司债券、股票等,此种投资模式能较好地规避资本市场的风险。

3、智利“政企公管社保基金”模式。智利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通过私人公司来管理个人账户所累积的基金。政府严格限制基金投资,如禁止购买人寿保险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自身的股票。资金投资强调安全性,主要投资于政府批准的股票、由金融机构担保或发行的证券和企业债券。

(二)化解社保基金投资风险的具体措施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我国社保基金投资风险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防控:

(1)优化投资结构

根据20世纪50年代马科维茨(Markowitz)分散理论:在保证收益率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地分散投资风险,即注重资产组合内部各资产间的相关性和多元化。相关程度越低,越多元化,刚风险就越分散。可见,社保基金可以实现在同等收益水平下承担更小的风险,或在同样风险下获取更高收益。投资组合的分散化措施,可使非系统性风险趋于零。投资结构的优化主要是从时间结构、资产结构、地域结构和固定收益投资到期日的合理组合。去年社保基金调整了资产配置结构,截至去年底,固定收益产品投资占全部基金的比例,从年初的56.28%下降到40.67%;对境内外股票投资占比从年初21.98%上升到32.45%;对实业投资占比从年初的14.57%上升到20.54%;对现金等投资占比从年初的7.17%下降到6.34%,但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社保基金投资应在遵循“三性”投资原则下,逐步优化投资结构,这不仅有利于分散资本市场过分逐利性而带来的风险,而且可以相对提高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主要应注重的可行性投资渠道有:①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间的资金拆借。金融机构间的资金拆借是一种期限短、收益稳定的资金融通业务。再加上国家对现代经济基石———金融系统的保护,若社保基金投资于此,不但是一种零风险、稳收益的投资,而且可拓宽金融机构融资渠道。为刺激金融机构向社保基金管理人拆入资金,可规定社保基金拆出利率略低于市面现行利率。由于拆借的短期性,在一定期间内,社保基金拆出和收回资金能够维持在相对均衡的水平。②通过制度设计,寻求无风险投资场所。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控制着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垄断行业,如电力、石油、电信、烟草等。虽然,目前实业投资主要为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等。但可以通过制度设计提高垄断行业进入的门槛,如通过政府许可证、特许经营权等形式,使实业投资领域成为社保基金投资的无风险场所。但建立社保基金无风险投资体制的前提是要求实业投资必须采取现代企业的管理形式,即垄断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必须完全分离,以解决垄断企业内部的低效率问题。两权分离后,取得经营权的管理者获得的是管理收入,而社保基金理事会则可以成为不干预经营权却可以后定期分割平均利润的所有者。③积极寻求海外投资的合理方法。海外投资与国内投资的相关系数较小,投资于海外,不但可以使投资品种实现国际多元化,而且可以有效规避国内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各个国家和市场之间的关联程度不同,国家多元化的海外投资有利于于分散社保基金在国内投资所遇到的系统性风险。虽然世界各国的社保基金投资都表现出国内投资的偏好,但在国际投资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智利、秘鲁等国的投资迹象表明国际投资越来越发展为一种选择。2009年,社保基金积极稳妥开展境外股票投资,新增境外股票投资取得了53.26%的投资收益。目前,社保基金境外委托投资主要包括股票、债券类产品,主要有积极型的全球股票(除美国)、香港股票、全球债券及指数增强型的美国股票等。海外投资应在现有的基础上,首选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中稳健增长型的龙头股作为投资重点,并且应对个股持有数量、各基金的资产配置比例等设定投资限制。另外,注重指数化投资,即该组合的涨跌幅度同步其所选择的特定指数,如同步于美国标准普尔500或纳斯达克变动。投资于纷繁复杂的国际资本市场,应同样注重遴选优秀的委托人。④在总体风险收益水平达到合理状态下,可以适当提高对高风险、高收益的短期资产配置。如创业投资、衍生金融工具。二者都具有高收益性与高风险性并存的特性。

(2)强化投资监管

强化社保基金的投资监管是克服市场失灵、实现资源配置帕累托最优的必然要求。目前,发达国家的社保基金投资监管模式主要有审慎型和严格限量型两种。如美国运用的是审慎监管方式,主要依靠审计、精算等中介机构来实现对基金运营的监管,而智利、匈牙利等国采取的是严格限量监管方式,是在审慎型的基础之上,还具体限制了基金的资产结构、运营形式等,且密切监控基金的日常活动。首先要加强外部监管。对于社保基金投资的系统性风险,需要政府监管职能部门的介入,其监管的核心原则是坚持分权制衡。具体要做到:①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监管分权。在保障中央权力的前提下,为充分调动地方参与的积极性,应坚持中央政府主管全国性社保基金监管政策的制定并监督各省级政府的执行情况,而地方各级政府应在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组建各类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委员会,作为基金受托人进行相关事务管理。②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监管分权。在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下,除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外,还应保证其他几个职能部门参与实际监管。一是财政部门。参与社保基金投资监管有利于财政部全面掌控社保基金的收支状况,明确财政拨付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等,以便使财政资金更好的用于社会保障事业。二是国家审计部门。审计部门是财经法纪的维护者,审计监督的性质决定了其权力实施必须具有独立性。由于具备专业经验和人才优势,国家审计部门可以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基金管理公司的财务报告及投资策略、派代表实际参与各类社保基金投资运作等方式加强。③政府机构与民间组织间的分权。通过社保基金的主要利益相关方建立各类基金监管委员会,如成立社保基金同业协会,以其作为民间主体参与社保基金日常投资和风险规避进行实际监管,以促进社保投资信息透明化,投资收益公开化,投资操作市场化。同时,也要注重在制度设计上促使各类投资机构间下相互监督。如作为基金保管人的银行在监督投资人具体投资行为,对其监督不力的违规行为要承担连带责任等。其次是注重内部监管。社保基金投资机构的内部控制是强化风险监管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构内部可自行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来衡量投资决策的风险水平,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形成国家审计监督的子系统。以在促进赢利水平提升的同时加强风险监控。有效的内部控制可弥补外部监管的不足,通过对投资环节的自我监控,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制,稽核制度,以便及时防控险,确保基金投资的安全有效性。

(3)完善风险补偿机制

风险补偿机制是资本市场上退出机制的一种辅助体系。当出现社保基金运营机构出现破产或无法持续经营而使利益相关者遭受资产损失时,应及时给予补偿。首先是基金的投资盈利能力与基金管理公司本身的收益相挂钩。目前,我国实行对入市的社保基金提供最低收益保证制度。社保基金托管公司理财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委托资产的年收益率不低于通货膨胀率加3个百分点;二是委托资产的年收益率要超过同期银行一年期的存款利率20%以上。这个指标是实行绝对收益保证制度的具体体现。然而当出现基金管理公司达不到3%的最低收益要求,并且按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所提取的20%社保基金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以及按社保基金净收益的20%提取一般风险准备金都无弥补社保基金投资发生的重大亏损时,社保基金投资将面临巨额亏空风险。因此,应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当出现上述情况时,作为基金的管理人必须用自有储备基金或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如75%)进行亏损额补足,以使基金管理公司责权利想统一的。这有助于提高基金管理公司全方位运作的积极性,也有利于社保基金在确保投资安全的情况下,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其次是对社保基金的投资风险进行再保险或资产证券化的形式。对于投资于实业或房地产的社保基金,可以采取资产证券化方式,来提高流动性,以建立起应对流动性较差的风险补偿机制。对社保基金投资风险进行再保险,可以对过保险机构分流部分风险,并且随着保险公司的介入,能够逐步形成一种有效的信用提升机制,对社保基金投资风险进行再保险,可使社保基金理事会放心地把资金交由管理公司进行运营。再次是建立风险预警体系。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对投资风险的分析与评价,一旦出现市场传导机制失效,就要立即发出预警信号,力争从源头上规避潜在的投资风险。首先,注重发挥政府审计部门自身预警机制作用的发挥。因为政府职能部门能够凭借权力优势取得系统完整的统计资料,而这正是预警机制运行的前提。另外,在委托———的运营模式下,建立一套刺激投资效益的激励机制,以促使受托管理公司在利益分配相对合理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去追求并实现委托人利益最大化。

社保基金风险点范文4

社保基金是社保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的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基金。国务院已明确表示:“要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基金、企业补充养老基金、商业保险基金等投入资本市场的投资比例”。作为老百姓的“养命钱”,社保基金是维持普通百姓养老保险和基本生计的特殊保障基金,其资金的去向和使用将关系到每一位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尽管目前社保基金的规模已经达到1 000多亿元,但面对老百姓不断增加的保障需求还是捉襟见肘。为了让成千上万的社保基金“活”起来,在遵循基金投资原则的基础上,寻求最佳投资组合以提高基金的运营收益率和抗风险力。 1 社保基金投资的基本原则

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与一般的资金投资运营行为的目的是一致的,即获得收益,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社保基金投资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低风险原则。低风险,即保障社保基金投资的安全性,这是基金进入货币市场的最基本条件。只有切实保障基金的安全,才能保证受保人员按时足额领取保障金。因此,社保基金投资必须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预测确定一种适度的风险与收益的标准,并严格遵守此标准选择投资对象、方式,进行投资分类和组合。

(2)盈利性原则。社保基金的投入,既要保值又要增值。在选择投资品种时,没有收益是不予考虑的。在实际投资决策中,只有当投资回报率大于通货膨胀率,基金的保值目标才能实现。否则,仅能起到消除基金贬值的作用。

(3)社会性原则。社保基金投资是政府的一笔大规模的支出,这笔支出首先应讲求社会效益,必须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有利于整体经济的结构优化,有利于社会的长期发展进步。否则,收益再高也不允许投资。

(4)高流性原则。社会保障的支付具有连续性,不能延缓,因此要求基金投资具有高流动性。在具体的措施上,可对投资进行事先预测,留足资金和一定的短期支付使用,对中长周期进行统筹安排,使其资金在应付日常支付前提下充分发挥效益。 2 社保基金投资环境分析

要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投资者需要对金融市场的收益、风险及以后的发展趋势做出理性判断,还要综合考虑当时的政治环境等因素。近年来,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无论是市场环境,还是国家政策环境都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但总体上仍存在投资愿望和投资环境的矛盾。 2.1 负利率造成社保基金进行银行投资时的隐性贬值

负利率就是物价指数(cpi)迅速升高,导致银行存款利率实际为负。2004年央行《货币银行执行报告》指出,2004年同比价格上涨的递延效应为2.2%。说明2004年即使没有任何新的涨价因素,全年物价上涨也会达到2.2%。考虑到20%利息所得税和物价上涨因素,按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1.98%计算,则实际利率为-1.616%。因此,一向秉承“安全至上,保值增值”理念的社保基金,也无法避免负利率时代所带来的效应。 2.2 金融市场的高风险性

社保基金投资是典型的风险厌恶型投资。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不到20年,国债市场规模小,品种单一;企业债券市场仍未得到发展;股市尚不成熟,股价大起大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规模小,风格不明,运作欠理性,甚至存在“黑幕操作”。统计资料显示,我国股票与gdp的比率仅为20%左右(按总股本而非流通性股本计算),债券与gdp的比率仅为11%左右,而发达国家通常为75%左右。因此,中国股市风险大大高于西方成熟股市的风险。 2.3 国家政策对社保基金投资的影响

国家政策对社保基金投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国家投资银行利率的调整、资本市场的系统风险、投资品种的选择、组合以及投资渠道、程序的选择。目前我国社保基金投资仍存在超比例大额持有现象,社保投资内部机制及投资程序仍要进一步规范。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社保基金投资的风险防范机制,制定完善的保险资金风险控制制度。 3 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分析

《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下面就目前我国社保基金的主要渠道银行存款、债券投资进行一般性分析。 3.1 银行储蓄存款生息 储蓄存

款生息,是指社保基金的专门机构将社保基金的结余全部或者部分采取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额定期存款及保值储蓄存款等形式存入国家银行或地方银行,按国家规定利息收取。这种投资方式最大的特点是无风险、安全可靠,具有完全的资产流动性。在我国目前实际收益率为负值的情况下,政府采取以下政策措施:第一,存入银行的社保基金给予保值补贴和加上一定的增值补贴,如我国规定,对存入银行的社保基金给予优惠的政策;第二,国家严格控制物价上涨和银行利率的比率;第三,现行的单利计算方式改为复利计算方式。国家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投资方式。 3.2 有价证券投资

有价证券投资,是指运用社保基金购买国家债券、企业债券、股票等各种有价证券。债券是一种按期取得固定利息并到期收回本金的债务凭证。它一般分为国家债券和公司债券,国家债券是国家举借债务的借款凭证,例如国库券、专业银行发行的国家建设债券、专业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国家重点企业发行的重点企业债券、地方企业发行的地方企业债券等等。由于债券利率事先固定,可以获得固定的、高于利率存款的预期收入,由政府发行,财政作担保,信誉安全性强,在急需用款时,变现能力强,因此它是社保基金投资的有效形式之一。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作为已投资入股的证书和索取股息的凭证。依享有分红权利的不同可分为优先股票和普通股票,前者根据事先规定的利率取得固定的股息;后者的股息随企业赢利的多少而增减。持有者可以把它作为买卖对象或抵押品的有价证券,并享有利润分红的权利;其优点是利润比较高、流动性强,在通货膨胀时期易保值。缺点是没有政府、财政、银行作后盾,承担经营风险比较大,但是在股票市场比较完善的国家,这种投资项目是保险业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

为保证投资的可靠性,需要采取一定的途径与方法对企业的资金偿还能力、现有经济效益做详细的调查分析,然后作出决策或者选择那些有担保、有信誉的企业,力争获得最大的收益。但其中有些操作性的技术,应注意的是对行业企业债券的选择,即采取分散风险的策略,“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也要求投资者善于识别风险、分散风险。总之,社保基金投资要集中管理与分散使用相结合,既有利于决策机构的统筹安排;又利于保证基金的安全。 4 社保基金投资组合分析 4.1 加大证券投资比例

在收益、风险、流动三者的关系中,基金的投资收益与风险正相关;投资资产的流动与收益负相关。在确保赢余资金流动的情况下,根据各类投资方式在一定时期内的收益率及其稳定性,将这几种投资进行有机的组合,寻找出一组收益率高而且稳定性较好的基金投资组合方式,或者进行分期、分组、分类的分散投资组合。假定2005年社保基金大致有1 700亿元人民币进行投资,选择的范围是年利率为0.06的无风险资产和预期收益率为0.14、标准差为0.20的风险资产,应当如何将1700亿元人民币在这种资产之间进行分配才能取得更大的收益呢?从两种模型进行分析:

(1)银行存款与单一证券资产的投资组合。组合收益率e(r)用公式表示为: e(r)=we(rs)+(1-w)rf=rf+w[e(rs)-rf] 其中,e(rs)为证券资产的预期收益率,rf为银行存款利率;w为投资于证券资产的比例;1-w为银行存款的比例。 则本例中的投资组合收益为: e(r)=0.06+(0.14-0.06)w=0.06+0.08w 当投资组合是由证券资产和银行存款构成时,投资组合的标准差δ是证券资产的标准差δs与其投资比重w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δ=δsw=0.2w 将投资组合标准差代入预期收益率公式得到收益-风险关系式:e(r)=0.06+0.4δ

(2)以证券1、2构成的组合替代单一证券。 w1= ■,w2=1-w1 将数据代入,得到证券最优组合由69.23%的证券1和30.77%的证券2组成。其收益率和标准差为: e(r1)=0.122;δ1=0.146 证券1与无风险组合的风险—收益直线由以下公式表示为: e(r)=rf+w[e(r1)-rf]=rf+[e(r1)-rf]δ/δ1 =0.06+(0.122-0.06)δ/0.146=0.06+0.42δ

可以看出,采取分散式复合投资所得到的收益(0.42)要大于单一的投资组合得到的收益(0.4);从两式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投资组合所得到的收益与所承受的风险成正比,但从我国证券市场前景和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及国际经济环境因素来看,在风险控制允许的范围内,应适当加大风险投资力度,有利于提高基金的整体性收益。为了达到相对风险很小而实际收益最大的目标,在实际的组合中根据具体情况调险投资比例,这是保值增值的关键。 4.2 开辟国外市场

下面讨论一种

国内低风险的资产投资与国外高风险的投资组合问题,其公式为: rm=α·r外股+β·r外债+λ·0.0198/12

其中,r外股为国外综合指数月收益率,r外债为国外成分指数月收益率,0.0198/12为一年期利率结算的月利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α、β、λ为各投资资金的投资比例。

社保基金风险点范文5

关键词:基金监管/审慎型/严格限量型

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系统工程,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确保基金的安全和完整是基金监管的首要目标。社会保险基金无论从收支的过程来看;还是从投资运营的操作看,都潜伏着各种风险。随着基金的规模的扩大;基金风险的可分散程度越小。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目标的实现,要求通过建立规避基金运营风险的“防火墙”、“减震器”,以确保基金的安全和完整,促进保值增值,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维持社会公众对社会保障的信心。我国现在社保基金的监管方式采用的是严格限量监管。这种模式的选择是由我国现实的国情决定的。然而,随着资本市场的成长、个人账户逐步做实的要求以及面对未来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应尝试将现行的监管方式由严格限量监管向审慎性监管转变,在给社保基金以最适合的约束条件下,充分发挥其资本的增值空间。

一、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典型方式及其比较,

国际上通常将监管方式分为两类:

(一)审慎型监管—

即根据审慎原则对基金进行监管。监督机构不对基金资产的具体安排做任何数量化的规定,但要求投资管理人的任何一个投资行为都要像一个“谨慎人”对待自己资产一样考虑各种风险因素。有如下四个主要特点:一是强调基金管理者对基金持有人的诚信义务以及基金管理的透明度,打击欺诈行为,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二是要求对基金资产进行多样化的组合,避免风险过于集中;三是限制基金管理者进行自营业务;四是鼓励竞争。在这种监督模式下监督机构较少干预基金的日常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审计师、精算师等市场中介组织对基金运营进行监管,只是在当事人提出要求或基金运营出现问题时才介入;这种监督模式给基金管理者依靠专业背景进行投资以很大的发挥空间。

(二)严格限量监管

即预先配置好各种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然后按照既定的比例投入资金。其主要特点:监督机构独立性强,权力较大,除了要求基金达到最低的审慎性监管要求外,还对基金的结构,运作和绩效等具体方面进行限制性的规定。监督机构根据这些规定,通过现场的和非现场的监管方式密切监控基金的日常运营。

其风险较小,但保值风险一般高于审慎性监管模式。

(三)两种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两种模式各有特点;对待不同的风险抵御能力不同。从资金投资权力上来讲,审慎性监管是较宽松的,因为管理人享有充分的资产配置权。但从另外一方面看,它又是非常苛刻的,因为在发生投资失败时,资金管理人必须能够举证自己当时的决策是符合谨慎性原则的。与审慎性监管相比较,严格限量对投资管理人在承担投资失败责任时比较有利;只要不违反预先规定的资产数量比例规定就可以免除承担投资损失的责任。

在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严格限制监督模式,而只有英国、美国、爱尔兰是采用的谨慎人投资监督模式。这些国家采用谨慎人投资监督模式,其资产组合中不动产投资均在50%以上,股票投资尤其居多。

从收益率上看,这种模式的特征是不动产和股票投资收益率大于其他的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其倾向于风险较高,灵活性强的投资模式。采用审慎型监管方式的国家的基金收益率一般高于采用严格限量监管的。但这类投资组合的风险较大,需要成熟的资本市场和有效的制衡机制作为充分条件,否则基金的安全难以保证。

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方式及其实际效果

(一)当前社保基金运营的监管模式

我国目前采用的是严格限量监管模式。2000年我国成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并于 2001年出台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对基金的投资渠道和内容进行了规定。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券等有价证券。理事会直接运作的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在一级市场购买国债,其他投资需委托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管理和运作并委托社保基金托管人托管。它的优势是资产承担的风险有底线,但最大的缺陷是容易产生人风险,而人风险在公共产权资产管理框架尚没有形成合理制约或激励的投资。土壤上是最容易滋生的,也是最难根治的,这类风险常常表现为“道德风险”。

(二)基金运营现状

根据《暂行办法》,目前主要投资于国内资本市场,投资品种包括银行存款、国债和股票等。银行存款、国债等风险较小的投资,由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内部专业人员直接运作。股票等风险较大的投资,社保基金委托给专业投资机构投资运作。2003和2004年,共有10家专业投资机构人围,成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人。2000年我国建立起了全国保障基金理事会,对全国社保基金的积累部分进行统一投资运营。通过各种投资渠道,社保基金取得了一定成绩如表2所示。全国社保基金累计收益率为11.48%,比同期累计通货膨胀率 5.04%高出6个百分点,说明理事会较好地实现了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目标。

(三)投资创新与探索

这几年,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针对社保基金的运作展开了一系列多元化投资的探索和创新。2003年,开展了债券回购业务;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申购了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股。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进行了股权投资,并且开通了上证 50etf直接投资渠道。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投资工具和投资方式的创新,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在进入新的资本市场方面,2004年2月,国务院已经原则同意全国社保基金进行海外投资。这对社会保险基金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三、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实行审慎型监管方式的必要性

我国当前面对的老龄化问题严峻;其一是我国的养老保险起步晚,层次低,覆盖面窄;其二是人口老龄化速度迅猛。据测算,目前我国退休人员占在职职工的比例为20%左右,2010年达到30%,2032年达到50%,2045年将达到55%。从目前的投资收益来看,我国社保基金自我保值增值能力难以应对未来20年后的老龄和购买力风险。故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监督机构有必要从制度供给方面考虑,转变现行的监管方式。

(一)资金增值是监管方式转变的内生要求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需要通过投资运营实现其保值增值,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社保基金来源有限,多半来自于财政拨款。如表3。假设财政支持可这样继续,对于要承担的2万多亿的转制成本,凹这无疑是杯水车薪。如果情况不能得到改善,这些历史成本很难甩掉,还会使财政陷入泥潭不能自拔。这就需要为资金创造一个合理的投资环境,让其实现自我保值增值。

(二)监管模式要与投资方式相适应

投资方式改变,要求其监管方式也应该随之改变,两者相辅相成。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成立之初,按照《暂行办法》的要求,主要将资金在银行存款、国债等风险较小的投资。在这种投资方式下,选择严格限量监管是比较适宜的,其优点在于投资风险、委托风险及成本比较小。不过,随着基金积累规模扩大,应对未来老龄化危机的要求,选择更能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基金入市成为大势所趋。 2003和2004年,共有10家专业投资机构入围,成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人。这一投资方式的调整,要求监管方式也需要随之改变,使监督方式向适合于社保基金发展的方向渐进。此外,国家对投资的范围有所扩大,开展了债券回购,股权投资,并原则上同意海外投资等一系列政策变化。这也就为我们的投资管理人提供了提高收益,降低风险制度前提。但这个前提还不完全,需要适合的监管方式与之配合,才可能达到基金保值增值预期的目标。

(三)化解“资产——负债”风险

社保基金在运营过程中,会遇到经营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信用风险,在限量型的监管模式下,它们都得到了较有效的控制,但是“资产——负债”风险就成为了一种很难规避的风险。这种风险就变成了一种系统风险。也就是说,当未来的现金流量是已知的,那么就能够购买合适的债券来抵消负债的影响,然而,假如未来的现金流量是不确定的,特别是由于工资、物价变化,资产价格上涨或人口因素等,那么固定收益工具或政府债券是一种拙劣的保值工具,不能化解社保基金的资产—负债风险。风险管理学中有一句言简意赅的结论,那就是“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告诉人们要用分散的办法去规避风险。这种规避方式正与审慎型监管方式相匹配。因此,转变监管方式成为一种大的趋势。

(四)理清产权

社保基金属于公共产权资产,划清产权界限,良好的制度供给才能充分发挥对投资管理人进行激励的作用。依据《暂行办法》的规定,商业银行是基金的“托管人”。银行存款、国债等风险较小的投资,由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内部专业人员直接运作。股票等风险较大的投资,我们委托给专业投资机构投资运作。从这里可以看出,基金理事会兼有基金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的双重身份。两者的目标也不尽相同,基金托管人的目标是社保基金的安全性好、流动性高;而投资管理人的目标是社保基金投资的收益最大化。这样看来,“双重角色”必然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冲突,所以这个机构应该进一步“专业化”。审慎型监管有利于这种产权的清晰划分,使得基金理事会真正成为基金托管人,专业的投资机构成为投资管理人。从而权责匹配,使它们最大限度的发挥各自的优势,增大社保基金保值增值能力。

(五)提高竞争层次

从制度的角度来看,没有—个适合的制度,市场经济只能是低效的,审慎型的监管方式实质是政府的一种新的制度供给。这种监管方式的转变,会引入与市场经济相一致的竞争,符合市场经济及全球化的要求。在严格限量监管条件下,基金投资管理人自由较小,没有资产—负债风险压力,也没有积极寻找基金增值的内在需求。他们只要按照比例投资就高枕无忧,盈亏对这些机构影响不大,缺乏逐利动力。而审慎型监管模式会打破这种“大锅饭”的情况,采用一种机制设计的方式将表现优秀的和低劣的基金投资者区分开来。使得它们有动力和压力尽可能的为基金保值增值。这样的话,保值增值能力强的投资管理人会有获得更多的资源;反之,可供投资的资源越来越少,甚至取消其投资管理人资格。

综述所述,社保基金所面对的风险呈多样化,不能完全靠政策法规,行政命令,更不能依仗投资人或称为内部人的那部分人的自我约束来控制和化解。需要政府从制度上来考虑,从制度上来约束,为社保基金投资营运提供制度环境。通过上述分析,审慎型监管应该是比较适合今后社保基金保值与增值的一种制度。

参考文献:

[1]林义.社会保障基金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2]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2000-2004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度报告[eb/ol]http:///web/newsinfo. asp?newsld=243,2006-04-10.

[3]赵曼,刘恒庆.社会保障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项怀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运营的几个问题[eb/ol]http:///web/index.asp,2006-04-08. 、

社保基金风险点范文6

(一)开展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是监督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需要

我国社保基金的组成基本实行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的原则,是国家以立法的形式从国家财政、用人单位、职工个人三个渠道进行征集的用以对特定劳动对象提供物质补偿的专项基金。社保基金是公共资源和公共产品,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和社保基金经办机构作为受托方,对社保基金负有受托管理和受托经营的责任,需要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布社保基金筹集、管理、使用和运作的情况。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存在是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发展的理论基础,在社保基金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这些管理部门和经办机构对社保基金负有不断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的责任。通过开展社保基金绩效审计,能有效地监督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二)开展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是监督审计法律规定执行情况的需要

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和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早在1997年,《审计机关对社会保障基金审计实施办法》第三条就已指出:社保基金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和社会团体受政府部门委托管理的社保基金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的审计监督。通过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对社保基金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目的是将社保基金筹集、使用全过程以及管理的效益性置于经常的审计监督之下,充分发挥社保基金使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

(三)开展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是增强公众民主意识的需要

社保基金是事关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的公共问题,近年来受到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随着社会公众民主意识的增强,要求政府审计机构加强社保基金绩效审计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公众希望获知社保基金经办机构使用和管理社保基金的效率和效果等方面的信息。而审计部门可以满足这种需求,从独立的第三者的角度向社保基金公共资源的所有者或其代表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因此,由专业审计人员实施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提供客观、公正的反馈信息就成为必然。

二、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目标

审计的目标可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具体目标因审计项目而定,笔者仅就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一般目标作简要探讨。笔者认为:绩效审计目标是指通过绩效审计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绩效审计必须达到的目标。就社保基金绩效审计而言,就是工作是否经济,是否有效率,是否遵循现行法规。据此,确定其一般目标为:

(一)对被审计单位是否经济、高效或有效地执行国家政策进行独立审计检查

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和受政府部门委托管理社保基金的社会团体,其工作是否经济,是否有效率,是否遵循现行法规,是否经济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其资源,是否遵守了有关经济性和效率性问题的法律规章制度,是绩效审计的首要目标。通过开展绩效审计,从管理上、制度上发现和揭示问题,监督有关政策、法规制度的执行。

(二)对被审计单位实现既定目标的程度和所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报告,为决策机构提供相关的评价意见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认为:绩效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向政府中的决策者和社会并通过他们向人民提供信息来加强行政部门的责任。从社保基金收支和管理的角度看,潜伏着一定的风险,审计机关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对社保基金实行严格的监管,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运行过程所造成的各种影响和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通过建立规避基金风险的“防火墙”,监督实现社保基金的安全性、完整性目标,为政府机关或决策机构提供相关的评价意见。

(三)发现并分析被审计单位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绩效不佳的领域,提出审计建议,以帮助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

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和经办机构的工作效率不高和不经济的原因何在;有无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科学的内部控制程序;是否考虑了可能以较低的成本达到预期效果的其他可供选择的办法;由权力机关确立的预期结果或效益是否正在实施。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认为:通过绩效审计,应为公营部门改善一切资源管理打好基础,为经济性更强、效率性更高和效果性更好的公营部门管理作出贡献,并促使公营部门的信息和全面经济责任得到改进。

(四)提高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率

保值增值是解决基金在未来遭遇贬值风险时确保实际支付能力不降低的重要手段。审计机构可以通过对社保基金的管理和保值增值情况的有效监督,促进社保基金经办机构和管理机构建立良好的基金运营结构和信息反馈体系,逐步改善管理方式和提高管理效益,最终实现安全的保值增值目标,提高基金的支撑能力。

三、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内容

在经过对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必要性分析并确定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目标的定位之后,笔者拟将社保基金绩效审计评价内容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社保基金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

内部控制通常被看作是保护资产、预防和发现错误以及违法事项的第一道防线。审计人员通过对社保基金经办机构、管理部门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符合性和健全性测试,以确定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范围、重点和方法。在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时应重点关注:社保基金的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执行;各经办人员的职责权限是否明确,是否按规定分别单独核算各项社保基金,个人账户管理的基金收支情况是否清楚等内容。

(二)社保基金政策执行效果性审计

社保基金审计政策性强,主管部门和经办机构自身履行征缴、使用、管理基金的职责任务重大。审计中应重点关注:各项政策法规是否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有无因执行政策不到位而影响基金征收、管理、支付的情况;主管部门和经办机构领导对与社保基金相关的财经法规知识是否存在理解上的偏差,是否存在由于片面理解有关文件而导致执行政策不力甚至出现决策失误等情况。现行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了对违反条例的处罚措施,但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从而制约了对违反该《条例》行为的处罚力度,影响了社保基金政策执行的效果。

(三)社保基金收入征缴经济性审计

经济性是指社保基金筹集成本与使用成本的节约性,按照成本—效益的原则,审计中应重点关注:社保基金收入征缴的开支成本是否适当,征缴管理基础性工作是否完备;经办机构是否按法定项目和标准及时足额征收,是否按规定将基金存入财政专户,有无提高或降低征收比例、随意减免、搞多头开户、账外存储或者将基金运营所得、收取的滞纳金存入账外、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四)社保基金支付使用效率性审计

效率性是成本效益比较,即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效率性审计应该围绕基金使用来展开:1.社保基金的使用是否合法合规,是否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基金,是否依法按时足额支付基金,有无拖欠截留、擅自改变用途、贪污私分等问题;2.社保基金使用中预算控制是否得当,相关资料与信息是否完整,基金结余的账面数字是否正确;3.基金支出是否按规定编制计划,调度和用款计划是否按规定程序报批,有无采取虚列支出、转移资金等手法损害、侵蚀基金的问题,有无违反规定将基金用于风险投资或将基金挪作他用的现象。

(五)社保基金资源管理效益性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