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资金筹措保障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资金筹措保障措施范文1
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省西北部高山峡谷区,地势西南高,东南低,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沟深谷夹,岩体破碎,降雨集中,属地质灾害易频发区,地质灾害涉及全县14乡1镇181个行政村,具有点多、面广、灾种齐全、规模大、爆发频率高和难以治理等特点,是全国第一批地质灾害详细调查3个试点示范县之一。康定“11.22”地震发生后,经专业地勘单位调查统计,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731处,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达43600多人,占全县人口60%以上。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已成为制约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实施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与避让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按照“以人为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规划、统筹安排、节约用地、方便生产生活”的方针,注重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以乡(镇)为单位,实行属地管理,由乡(镇)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坚持“自力更生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原则,公平、公开、公正地推进我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工作,努力保障地质灾害危险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三、项目实施的组织及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确保搬迁安置工程顺利实施,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为组长负总责,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为副组长具体抓落实,各成员单位相互配合的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
(二)具体保障措施
项目实施主要从政策保障、土地保障、资金保障及制度保障等方面落实。
1、政策保障。在生产发展上优先补助搬迁户,在建房贷款上实施优惠。在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以尽快安置灾民。
2、土地保障。各搬迁户根据实际情况,以自愿的前提下,采取土地转租、调换、退耕还林或根据就近搬迁原则自行解决建设用地。原宅基地,原则上要求复垦。
3、资金保障。实行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严格按省项目补助资金标准和发放程序执行。
4、制度保障。明确各职能部门目标任务、工作职责等措施;由县国土资源局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责任书,各乡(镇)人民政府与搬迁户签订协议书,并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执行。
四、工程进度安排
(一)搬迁对象的确定(2015年5月至2015年6月)
我县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需搬迁的农户数较多,今年省、州下达至我县的避险搬迁安置任务为240户。根据《省藏族自治州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和《县避险搬迁规划修编(2012年~2016年)》,由在规划内的农户向县国土资源局提出自愿搬迁申请,各乡(镇)通过对规模、稳定程度、发展趋势、危害性、危险性及农户搬迁紧迫性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比,最后确定今年避险搬迁对象。搬迁农户必须与县国土资源局及乡(镇)人民政府签订《自愿搬迁申请书》、《地质灾害避险自愿搬迁协议书》。
(二)避险搬迁选址的落实(2015年6月至2015年8月)
根据《省藏族自治州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和《县避险搬迁规划修编(2012年~2016年)》避险搬迁安置工程选址技术要求,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农户必须进行搬迁安置的新址选定,选址以安全为首要原则,避免再次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和危害。结合“就近安置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和本地实际情况等几个方面内容。
(三)避险搬迁户动工阶段(2015年7月至2015年11月)
搬迁选址确定后,县国土资源局与乡(镇)、村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加强对新房建设的督促工作。
(四)验收阶段(2015年12月)
搬迁安置户的新房屋验收,由县国土资源局组织乡(镇)、村联合进行验收。验收采取“一看、二查、三听”方式进行。一是看搬迁户是否按《实施方案》搬迁完毕、安置房的取得方式(新建或购置)、灾害区域内旧址房屋拆除情况(旧房是否全部拆除)。二是检查搬迁选址是否按《实施方案》要求选定,是否位于安全地段。三是了解搬迁户搬迁后的生产、生活是否适应等各方面情况。
五、资金筹措及安排
(一)资金筹措
搬迁安置工作所需资金由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防治防灾减灾专项资金解决,当前补助经费已下达至县财政。
(二)资金使用及安排
严格按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的每户30000元补助标准,项目经验收合格后,由县国土资源局向县财政局提出申请,及时将补助经费一次性打入搬迁农户农行卡上。
六、其他
资金筹措保障措施范文2
20**年是我市实施《**林业生态建设规划》的关键一年。为确保圆满完成20**年林业生态建设任务,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乡绿化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省政府办关于印发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政办〔20**〕1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生态**、绿色**”为目标,重点抓好**山森林公园建设,着力推进山区生态林体系建设工程、村镇绿化工程和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全面建设生态**、和谐**提供生态保障。
二、目标任务
20**年总造林规模为3.77万亩。
(一)以**山森林公园首期建设(0.35万亩)为重点,全面完成山区生态体系建设1.72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荒山造林0.5万亩、水土保持林0.72万亩、生态能源林0.5万亩。
(二)生态廊道绿化0.1万亩。
(三)完成乡(镇、区)绿化5个、行政村绿化20个,绿化面积0.1万亩。
(四)新发展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1万亩、核桃0.7万亩、园林绿化苗木花卉0.15万亩。
(五)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0.07万亩。
(六)按照适龄公民人数完成相应义务植树或以资代劳任务,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0%以上。
(七)森林病虫害成灾率低于8‰,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1‰。
(八)林业总产值较上年增长14%以上。
(九)林业案件查结反馈率85%以上,上级机关或领导批转件查结反馈率100%。
三、建设内容
20**年重点安排林业生态工程,适当安排产业工程、支撑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安排**山森林公园建设工程、山区生态林体系建设工程、村镇绿化工程、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
(一)**山森林公园建设工程。根据生态公园发展要求,坚持先易后难、先重点后一般、先建设后完善的原则,完成一期建设任务。主要包括植物专类园区、花木盆景区,共0.35万亩;各区主干道建设及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两个功能区绿化建设及景点建设。
(二)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在南部山区和北部丘陵区的**荒山荒地,营造以刺槐、侧柏、杨树为主的水土保持林1.22万亩,营造以黄连木为主的生态能源林0.5万亩。
(三)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做好生态廊道补植补造工作,特别是**镇唐玄路0.1万亩绿化工作。
(四)村镇绿化工程。围绕新农村建设,以庭院、村中道路(河渠)、围村林带为绿化重点,采用乔、灌、藤、花相搭配方式进行立体式绿化、美化。村中道路(河渠)两侧栽植乔木1—2行,相间配置常绿树和花灌木,绿化率达到95%以上。因地制宜开展四旁隙地绿化,面积较大的公共隙地可建成公共绿地;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可建街头游园、街心公园等公共休闲场所。面积较小的隙地可见缝插绿,栽植生态林或经济林。所有村庄周围都要建设3—4行围村林带,建设宽度不少于10米,形成绿色屏障。
(五)林业产业工程。在*河、*河两岸和**区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基地1万亩,树种以杨树、刺槐、泡桐为主。在南部山区和北岭区发展核桃0.7万亩,在北岭区建立园林绿化苗木花卉产业工程0.15万亩。
四、保障措施
(一)实行目标责任制。市政府与各乡(镇、区)签订目标责任书,将林业生态建设纳入目标考核。各乡(镇、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将生态建设任务落实到乡村、地块、路段,明确责任人。市财政、发改、水利、农业、交通、公路、国土资源等部门要按照绿化分工负责制的要求,认真研究落实本部门的绿化措施,做好各自绿化工作,依据各自职能积极配合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二)积极筹措资金。在争取上级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和资金的同时,各乡(镇、区)要加强义务植树宣传力度,采取以资代劳形式筹措资金。通过制订优惠政策等措施,努力优化林业发展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广泛开展四荒拍卖、大户承包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林业生态建设。深入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林业有序、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种苗保障。各乡(镇、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工程建设任务量和所需苗木情况及早建立育苗基地,实行定点育苗、定向育苗,特别是核桃产业发展和生物能源林建设所需要的核桃、黄连木等,要及早着手培育,尽快形成规模,满足造林需要。市林业部门要加强本地育苗基地管理。各乡(镇、区)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采用本地所育苗木。市林业局要适时种苗信息,引导各地发展适销对路的苗木。新晨
(四)认真落实政策。一是落实林权政策。按照“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的要求,认真落实“树随地走、谁管谁有”的政策,对经过检查验收合格的树木,交由土地所有者进行管理;对国家或集体林地要通过拍卖、承包等方式明确所有权人,市林业部门及时办理林权证。二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围村林、生态廊道工程遇到耕地地段时,按造林标准下限进行规划,尽量少占用耕地,不改变土地地类,其林木生长所占用土地仍按耕地管理。三是强化林地管理。严禁在林地内或无林荒山、荒坡上开荒种地,对此前已开垦的,由所在地乡(镇、区)收回进行绿化。四是落实资金补助政策。对纳入市生态造林规划的造林工程,经验收合格,市财政按国家和省级最新补助标准每亩一次性给予补助。市级重点生态工程可适当提高补助标准,享受国家和省级工程建设补助。
资金筹措保障措施范文3
关键词 农村水利;问题;措施;青海互助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257-01
1 互助县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建设落后
互助县很多水利工程建成时间较长,年久失修,基础设施老化,加上区域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很难满足新农村对水利方面的要求。特别是近年来中央加大了对水利设施的投入,解决了一部分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但是由于当地气候特殊,冬季长,气候严寒,一些水利工程在冬季损坏严重,经常出现断水等问题,影响了人畜正常的供水。有的工程由于受地形及环境的影响,经常出现断水和管道爆裂等事故,使水利工程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1.2 农村用水者对水利的观念不强
当地广泛存在重水利建设、轻管理的观念,致使很多水利设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原来很多地方都建有电灌站,但由于近几年忽视了对电灌站的维护,缺少维护资金。有的完全失去功能,严重影响了农业的现代化经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2]。由于管理不到位,人为破坏严重,原有的机械设施流失严重,加上机械设施老化和零部件损坏,机器不能正常运转,使水利建设难以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
1.3 农村水利体制建设不完备
目前,农村水利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粗放的状况还未能得到根本的扭转。农村水利建设是三分建七分管,建是基础,管是关键[3]。国家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对渠道进行维修,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修建时不注意工程质量,经常出现渠道未用就已损毁的现象,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农村水利管理不到位的现象较为突出,降低了部分沟渠的生态功能,如正常情况下通过疏浚可发挥7~8年功用的沟渠,当前经4~5年就出现淤积现象[4-5]。有的地方人为倾倒杂物,无人清理,渠道不畅通,从而缩短水利建设的循环周期,增加了水利建设的成本。
1.4 饮水工程的安全性有待提高
当前互助县农村地区水污染严重,饮水安全问题逐渐受到重视,如水资源中铁、锰、氟化合物超标。受经济发展程度、设施条件、地理位置的影响,当地缺乏饮用水处理设施,原有的供水系统工程标准低,老化失修严重,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每年春、夏季节会出现饮水困难,饮水的不安全性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导致部分地区的水性地方病和水性传染病的大肆流行[6]。
2 农村水利建设的保障措施
2.1 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农村用水,制订和完善当地农村地区的水利开发和利用政策,提出合理的总体布局和实施方案,包括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等方面内容。对每一项要实施的水利工程项目进行严格的规划和管理,科学合理地实施,与现有的水利设施有机结合,避免重复建设。规划形成后,要严格组织实施,通过落实规划,促进全县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2.2 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转变投资观念,引导投资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应建立农田水利建设多元投入机制,鼓励个人投资。做到大项目由水利单位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和施工,小项目由农民个人投资施工和维修。政府应拓宽政策优惠和信贷优惠渠道,使投资者能在5~8年收回成本且获利。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发挥土地的最佳效益,受益群众应配合搞好土地平整和渠系配套工作,尝试建立绿色水利基金制度,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水利建设事业中。
2.3 组织保障
农村水利建设涉及领域很广,属群众参与度高、规模较大的一项系统工程。应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协调各相关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深入推进各项水利改革,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体制,把促进生产的各类要素聚集起来,有力地促进水利事业的大发展。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作用,依法管理农村水利建设项目。鼓励和指导农民依据科学,节约用水,发挥农民在水利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宣传工作,水利行政单位专门负责对群众进行教育与沟通,通过调研征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顺利实施农村水利建设提供舆论保障。
2.4 深化改革
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是开展农村水利工作的关键环节。应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滚动发展,实现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管、用和责、权、利的有机统一,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4-5]。乡镇水管站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加强管理,确保水利设施能正常运转。
2.5 加大科技投入
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根据互助县的实际情况,在川水地区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及生态建设,使现有的水资源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农业需求。相关部门应该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通过实际调研、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等工作的开展,促进面上推广,使节水技术在当地能普遍地开展并有效运行[4-5]。
2.6 保障水源和水质安全
一是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二是维修供水系统和兴建蓄水池。统筹兼顾维修设施及新建设施的建设,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维修工作,制订有效的资金筹措计划,保证饮用水的配套工程建设。同时,加快新型水利建设的步伐,推进节水新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6]。三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发挥现有蓄水池的多种作用,如蓄水、调水、过滤等功能。四是加强保护水源地。应充分考虑饮用水水源地的生态安全,制订切实可行的保护办法,将水源地生态建设与政府工作相结合,严禁将污染物堆放在水源地,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完善当地的水处理设施,对现有4处供水水源的过滤池重造新堤,防止雨水、雪水进入供水过滤池中造成污染。
3 小结
科学规划,高效利用,强化管理,使互助县农村水利工程本着“安全、适用、经济、美观”4个方面的要求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才能真正使农业增效,使农民受益。
4 参考文献
[1] 钱正英,张光斗.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 张飞.论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J].现代农业科技,2008(16):230-231.
[3] 程恩翠,于丹丹.农田水利与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137.
[4] 徐静.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保障措施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98-399.
资金筹措保障措施范文4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代会的总体工作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三个重点”,充分发动群众,多方筹措资金,全面加大投入,全力以赴开展灾后生产重建工作,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根本出发点,按照先生命、再生活、后生产的要求,逐步解决。
2.坚持多方投入。广泛动员受灾群众积极开展抗灾自救,自力更生。各相关部门加大对上资金争取,推动灾后恢复重建迅速开展。
3.坚持基础先行。重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应急交通抢修、应急水源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恢复重建要与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校舍安全工程、地质灾害点搬迁等工作相结合,保障恢复重建工作有序推进。
4.坚持民生保障。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房住、有水喝,有病能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不受较大影响。
二、工作措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要把生产自救、恢复重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定信心,不等不靠,及早谋划,迅速推进生产自救,切实做到“六个确保”。
(一)妥善安置灾民生活,确保社会稳定。市政府紧急下拨救灾应急资金,主要用于灾民的生活妥善安置等。各乡、镇、街道要把安排好受灾群众的吃、穿、住、医作为当前第一要务。乡、镇村组干部包户包人,采取亲帮亲、邻帮邻、就近转移安置等方式,对辖区内倒房户、危房户进行妥善安置,尽快做好毁损住房的认定和鉴定工作,摸清住房受损情况,搞好居民住房维修加固和新建住房规划选址并加快建设。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加强建筑材料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确保重建质量。对搬迁恢复重建的,要加强农村旧宅基地复垦工作。
(二)加快乡村道路恢复,确保群众正常出行。按照“先通后畅”的原则,全力组织抢修受损中断的公路及通乡公路。同时,积极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做好水毁村道的抢修,确保道路畅通。交通运输部门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对水毁“村村通”路基、桥涵、护坡等工程,采取以奖代补政策,由各乡、镇、街道组织机械施工,清除悬空水泥路面,并对塌方处回填砂砾石。对大型桥梁、护坡等单项工程,采取“一事一议”办法解决。林业部门重点做好林区道路恢复重建。
(三)加快水毁水利恢复,确保农田灌溉需要。各乡、镇要积极发动群众采取一事一议、投资投劳、群众会战和专业施工相结合的办法,积极修复水毁水利工程。重点要抓好水毁沟渠河堤、安全饮水工程、农业灌溉设施等水利设施抢修工作,为防汛保安及抗击可能出现的高温伏旱做好准备。水务部门要重点加强对险塘险库及洪水易发地段的监控和管护,制定抢修加固方案,确保安全度汛。
(四)抓好农业生产自救,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农业部门要指导各乡、镇、街道加快沟渠排灌水系的清淤除障工作,对受淹稻田尽快排水,努力缩短浸渍时间。对成灾农田作物,要及时清洗泥沙,倒伏秧苗要及时扶正护苗。要抓好改种补种,因水淹、冲毁造成绝收的早稻和中稻田以及水毁的秧田,要因地制宜,选择旱中熟品种及时补播种、育壮秧,安排晚稻生产。因沙土冲压一时难以恢复种水稻的,要指导改种玉米、大豆等旱粮,做到不空田、不荒田。同时,要利用山坡地、边杂地等扩种、套种,弥补因灾损失。加强动物防疫,促进畜牧业稳步发展。林业部门要加大林业技术指导及服务工作。
(五)加强地质灾害排查,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国土部门要尽快完成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排查评估,特别要查明全市交通干线、校舍、集镇和人口集聚地等重点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对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要及时治理,切实防止地质灾害造成事故发生。加强对切坡建房及强降雨诱发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强化预警预报、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确保受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主要隐患点居住的农户和受灾户,因村制宜地重新规划选址,实施房屋整体搬迁,脱离灾害隐患点,以此达到防灾治本目的。
(六)加强社会公共服务,确保市场保持稳定。加强市场巡查,保障食品安全。突出重点食品、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开展日常巡查,重点防范淹死家禽、变质产品等各类不合格食品上市交易,保障群众食品消费安全。商务、工商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蔬菜、猪肉及日用食品等必需生活物资的调度与管理,严防哄抬物价,确保市场稳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6.15”洪灾灾后生产重建工作领导组,下设生产重建工作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民政局。各乡、镇、街道及市直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机构,保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
(二)积极筹措资金。采取“四个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一是市、乡镇两级财政安排一部分资金。二是各级各部门积极对上争取财政救灾、地质灾害治理专项、基础设施项目、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资金等方面的投入。三是要深入传发动,动员广大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迅速投入到生产自救当中来。四是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捐款捐物,有效缓解市财政恢复重建的压力,保障恢复重建工作顺利实施。
(三)创新重建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分部门负责原则,实行市领导包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包村(社区),乡、镇、街道包社,干部包户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健全资金统筹机制。市财政局要将市级财政救灾资金、各部门向上级争取的项目资金、市级财政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统筹用于灾后恢复重建。三是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恢复重建项目要坚持质量第一,坚持进度服从质量。重大工程项目要实行公示制度、招投标制度、监理制度和项目业主制度,严把项目设计关、施工准入关、日常监管关,确保工程优质高效推进。各乡、镇、街道对救助对象的受灾情况和补助情况要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资金筹措保障措施范文5
关键词:保障房规划建设
Abstract: to make the housing difficulties of low-income families live on the environmental beauty, high quality, good quality "FangXinFang", improve the living quality and construction in quality safety aspects malicious efforts. In the early planning a senior experts to new houses of the facade of the door model design, environment, layout, the community facilities and beautify the joint review etc, an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istrict overall quality, make new projects more comfortable, livable.
Keywords: security room construction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科学规划设计,确保建设品质
保障房品质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时间再紧,任务再重,保障房的建筑质量、居住品质也不能打折扣,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群众的检验。在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坚持保障房建设与商品房建设标准一致,努力实现建成一片房源、惠及一方百姓、促进一方和谐,让群众住得安心顺心舒心。
(一)科学规划布局。喀什市政府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的规划,编制了2008―2012年住房保障五年发展规划、“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明确了保障性住房的空间布局、土地供应、建设要求等。在空间布局上,充分考虑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成本、生活成本,尽量满足居民就业、就医、就学、出行等需要。目前,保障性住房80%以上分布在中心城区。在土地供应上,本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应。在设施配套和环境建设上,确保水电气热等配套设施与住房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做到外檐色彩、立面效果、景观绿化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建成整洁有序优美的新社区。
(二)优化房型设计。满足群众的基本居住需求,突出经济实用特色,就要在小空间里做大文章,仔细考虑,用心设计,提高出房率,用好每一平方米。为此,喀什市专门研究制定了公共租赁住房设计规范,明确了房型设计标准和相关配置指标。比如,进入房厅的门不能开在中间,避免把房厅变成通道,造成空间浪费。再比如,做好房型潜伏设计,可以两套合一套,为今后改善住房条件预留空间。
(三)确保房屋质量。喀什市狠抓保障房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保障性住房质量监督管理专门机构,制定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社会保障用房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等,对保障性住房项目实行全程监管。主要是:严把施工监理关,严格按设计方案规范施工,落实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和监管部门责任制;严把建筑材料关,严格执行建筑材料核验制度;严把竣工验收关,不经分户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不颁发入住许可证;建立保障房建设质量终身责任制,实行工程质量安全永久性标牌制度,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对项目安全和质量负责到底。
二、规划建设方案 ,实施保障措施
1.扎实做好前期工作,确保土地落实到位。今年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需约1544亩,其中,新增用地约376亩,盘活存量土地1168亩。通过对项目情况的逐一落实,积极与各部门协调,抓紧落实建设用地。同时,对各项目的相关前期手续等进行督促办理,并对保障性住房建设选址在四区进行合理分布。
2.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加快项目工作进展。资金的落实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今年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较重,资金缺口大,为确保今年项目如期开工建设。需要我们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一是积极争取国家补助资金和省市配套资金;二是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信贷资金参与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三是利用公积金贷款支持公租房建设。四是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安排不低于10%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五是将廉租住房建设资金与棚户区改造资金打捆使用,来解决启动资金问题,推动廉租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六是将以前年度单位公房房改售房款用于保障房建设,实现增值保值,用活沉淀资金。
3.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加强项目监管力度。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要坚持按照“户型合理、配套完善、功能齐全”原则优化设计,注重节能环保,特别是在集中新建的小区要突出环境优美,户型经济适用,在建设中重点关注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利用,降低生活成本,切实解决少数地方重外观、轻内在质量和使用功能的问题。同时,加强项目建设质量安全监管,严格基本建设程序,重点加强对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的立项报建、规划选址、勘察设计、现场施工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及时整改,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
4.加大督查工作力度,确保项目开工建设。今年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任务重,在抓好前期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对各项目进行倒排工期,根据倒排工期表加大对各项目的督查力度。同时,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督查制度,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工作,及时掌握和了解项目开工中存的问题,现场能解决的及时解决,现场不能解决的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力争在9月底之前所有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全部开工建设,为全面完成今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监督管理,实现公平公正
公开公平公正是住房保障工作的“生命线”。随着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持续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存量也越来越大,后续运营管理的问题日趋显现,加强监管的任务越来越重。近年来,在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强化住房保障监督管理,有效保证了政策执行规范,分配公平公正。
(一)强化准入管理。完善申请、审核、公示、发贴、配售等管理流程,严把住房保障审核准入关。全面实行街、区、市“三级审核、三级公示”制度,利用媒体对申请家庭信息公示公告,公布市、区两级住房保障举报电话和网络邮箱等,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保障性住房配租和销售,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群众代表参与,公证机关现场公证,确保了保障资源切实惠及困难家庭。
(二)加强动态管理。建立住房保障管理系统,运用网络手段,链接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房屋产权产籍、户证人口等信息,及时掌握保障性住房受益家庭相关信息的变动情况。强化使用管理,定期检查保障性住房使用情况,严禁个人、中介机构或其他组织转租代售,确保保障用途不改变。加强社区管理,保障性住房按照普通小区标准实行物业管理,为群众创造宜居环境。
(三)健全监督机制。探索建立长效化、规范化的住房保障违规处理模式,针对不同的住房保障类型,加强监督管理,对经核实确属违规的家庭,立即执行退出程序,坚决予以查处,违规率由2008年的1.09%降至今年的0.03%。此外,天津市积极创新清退模式,引入司法执行制度中的非诉执行方式,简化诉讼程序,加大执行力度,保证了合法的行政处理决定顺利实施,社会公共资源得到有效使用。
参考文献;
1.苏勇;;农村地制创新与住房保障制度的变革[J];求索;2010年07期
资金筹措保障措施范文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巩固成果、提升规模、完善功能、创新机制”这一原则,坚持农村能源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村精神文明相结合,统筹规划,建管并举,加强后续服务管理,形成综合性规模效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根据发改农经〔〕407号文件精神,我市年项目建设任务为:太阳能热水器319台。
三、建设方式
农村太阳能热水器项目以户为基本项目单位,同时对太阳能热水器与卫生间同步设计、同步施工指导,使用户综合利用,取得综合效益。
四、资金筹措
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工程建设资金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受益农户共同承担,其中:中央补助1200元/户,我市补助560元/户,受益农户每户自筹560元。
五、项目建设要求
(一)严格按照国家及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单项工程建设规划规定的标准,规范管理,确保质量符合国家要求,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二)严格资金管理。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由市财政局根据建设进度及时拨付资金。要严格按照我市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确保建设质量。严格执行太阳能热水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大职业技能鉴定力度。从事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的施工人员、直接面向农户的技术服务人员和太阳能使用户必须经过培训,从事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的施工人员必须持有“太阳能利用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四)严格项目验收。项目完工时限为年3月31日前。项目整体完工后,要及时整理相关资料,先行自验,并进行项目审计。自验合格并经市农村能源管理部门核验后,向省能源办提出书面验收申请,由省能源总站负责验收,报省农委备案。
六、保障措施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退耕还林成果太阳能热水器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市农村能源办公室对项目的组织领导、技术指导、配套资金落实、计划任务完成、项目建设质量等情况负总责。市财政部门负责配套资金落实和资金使用管理。各乡镇街道负责项目建设的宣传组织发动,村(社区)负责提供太阳能热水器安装户名单。乡(镇、街道)村两级负责安装户的资金筹集,要求年12月26日前完成安装户资金筹集。市农村能源办公室统一将筹集资金上交财政专户,并组织专业安装人员统一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