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

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范文1

[关键词]药学实验室;高校实验室;实验室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建设;文化建设路径

随着医药产业的发展,药学专业不断扩招,高校药学实验室规模也在大幅增多,高校药学实验室是医药类院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实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药学实验室涉及到危险化学品、实验动物及精密仪器,使用及管理不当可能造成化学品伤害、实验动物咬伤等安全事故。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是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医药类高校持续长远的发展,因此对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1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文化现状和建设意义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据统计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原因,以人为因素为主,占事故比例98%,主要是安全意识淡薄,致使个人不安全行为或失误,导致事故发生[1-2]。现阶段高校药学实验室主要依靠检查整改的手段来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而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薄弱。另外,高校药学实验室还存在实验室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或兼多职、安全教育频率低、安全制度不完善、安全设施投入不足、欠缺应急预案等问题,使得高校药学实验室存在诸多安全隐患[3-5]。高校安全文化是指安全管理、安全服务、安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以维护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4个方面[6]。其中精神文化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起着引领作用,后者的完善提升对精神文化也起着积极反作用。安全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保障师生安全,校园和谐稳定,将为学校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2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路径

2.1高校药学实验室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基础,主要包括实验室健全的责任体系、完善的安全设施和基础设施等硬件和软件实力。合理而科学的物质文化建设能将先进的设备与便捷的使用途径相结合,有效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和第一时间控制事故扩大保证人员安全[7-8]。(1)责任体系方面,药学实验室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深入贯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为核心的指示精神,按照“统一领导、落实责任、分级管理、全员参与”的原则,健全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9]。结合学校实际,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对管理责任和法律责任全面落实,保障责任体系有效运行。例如:学校分管领导作为第一级,落实法律法规,统筹协调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作为第二级,对安全管理进行监督协调、制度制定、安全培训等职责;学院领导、实验中心主任、实验人员及专职安全员作为第三级,负有第一管理和安全工作落实职责。(2)消防设施方面,药学实验室需要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例如:每间实验室应根据实验室面积和实验项目危险性配置相应的灭火器、洗眼器、灭火毯等;每层实验楼公共区域配置灭火沙、医药箱、应急喷淋器,并且定期检查维护。(3)基础设施方面,实验室划分区域管理,大型仪器专人使用管理,超过使用年限和存在安全隐患的仪器设备及时维修或报废;配备足够数量的试剂柜,试剂分类管理,危险化学品双人双锁管理;实验室尽量安装门禁卡和摄像头,对出入人员进行监管;实验室内粘贴相应的安全标识;化学品采购、贮存、使用、废液等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动物尸体等废弃物分类收集,定期回收处理;动物实验室设温湿度控制、压差控制系统,清洗、灭菌设备,挡鼠板防止野生动物进入。(4)防护设施方面,每间实验室应有危险源说明及防护措施、危化品试剂MSDS安全技术说明、个人防护用品等;实验室通风系统应安全有效;特种设备如高温高压高速设备配置防护装置;废液废气净化处理装置等。

2.2高校药学实验室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一种强制的行为约束,是对安全文化的具体描述,让师生在实验过程中有章可循,保证各项实验安全有序的进行。制定文化建设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和法律法规,根据各个实验室承担课程和危险源区别制定不同的制度文件,使制度文化成为行动指南。药学实验室制度文件主要包括:安全准入、安全检查、仪器管理、化学品管理、废弃物管理、事故应急预案等方面,新制定的制度文件需下发至各带教老师并集中组织师生培训学习,安全管理制度、危险性操作流程等重要制度需粘贴上墙。以化学品管理制度和仪器使用制度为例说明药学实验室制度文化建设。药学实验室化学品管理制度中对化学品购买、储存、使用及废弃物收集和处理各个环节均明确规定,特别针对危险化学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等规定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化学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购置阶段对危化品供应商资质审核,保障化学品质量;入库阶段通过系统将化学品基本信息录入;储存阶段将危化品放入学校危险品仓库,建立出入库台账;出库阶段,领用人填写申请单,经审核通过后预约管理员领用;使用阶段将危化品放入暂存柜中,双人双锁管理,填写危化品使用数量用途和去向;废液回收阶段,废液中和后分类回收到废液桶,空试剂瓶回收处理,达到一定数量后通知回收公司处理[10]。仪器管理制度建设,实验室仪器设备需制定相应的仪器使用操作规程,大型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教师按要求培训后方可操作仪器,使用过程中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部分仪器如高压灭菌锅等应由具有上岗证的人员操作,由实验室管理员负责定期维护保养,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和维护记录。科研用大型仪器,带教老师或者实验室管理员在学生使用前进行集中培训,考核合格后通过预约平台结合自己的时间进行预约,提高实验室利用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提升了他们的实验兴趣[11-12]。

2.3高校药学实验室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在潜移默化中的形成的思想引导、意志磨炼、情感熏陶、价值取向、思想高度。首先,建设一流的大学应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师资队伍必须包括一流的实验队伍[13],根据安全责任体系人员等级组织培训提高工作水平,例如:第一级管理人员每学期1-2次参加法律法规培训,第二级管理人员每学期2~3次参加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培训,第三级管理人员每学期4-5次参加药学实验室化学品安全、药学实验室生物安全、药学实验室消防知识等专项培训。二是药学实验室安全准入培训及考核,很多高校实验室安全培训在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和培训环节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导致学生在实验安全教育中获得的收效要低于预期[14]。高校安全准入教育需要全面培训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准入考试也可以参照必修考试计算学分,让所有师生都重视实验室安全知识。学校可以开发手机软件包含安全知识视频和题库,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三是高校需要多开展实验室安全进课堂、安全演练、实验室安全知识有奖竞赛等活动,比如主题为“药学实验室安全文化月”活动,提高学生实验室安全素质。加大实验室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在实验楼中设置安全知识的宣传栏,粘贴安全知识的安全工作简报、经典语录、宣传材料等,同时借助广播、报纸、微信公众号、微电影拍摄等形式宣传实验室安全知识,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使安全文化深入人心[15]。

2.4高校药学实验室行为文化建设

实验室行为文化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体现,是实验室人员行为规范和行为习惯。实验室行为文化是在时间积累中逐渐形成的,优良的行为文化往往决定实验的成败,一个小的细节有可能引发大的安全事故。带教老师在讲课中必须将实验中的风险、注意事项讲给学生,并将正确安全规范的实验操作给学生演示,发现学生不规范的行为及时制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比如:进入实验室检查是否有安全隐患,实验操作过程中将物品合理摆放,配制试剂粘贴试剂标签,领取试剂填写出入库记录,实验结束后将试剂放回原位,废液中和后倒入相应的废液桶,实验结束后关闭水电门窗等。实验室管理人员每日检查实验室使用、记录填写、卫生及安全情况,发现不规范使用行为及时纠正并整改。药学实验室营造的安全文化氛围,学生实验中的安全意识,将安全知识落实到实际操作中是对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间接评价。行为文化一方面需要老师自身规范操作正确引导,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并对操作不规范行为及时纠正,另一方面需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训考核,两方面不断努力才能建设优良的实验室行为文化。

3结语

高校药学实验室必须不断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建立适用于药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保障药学实验室可持续发展。药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并且深入的工作,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树立安全责任意识,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为建设安全有序的高校药学实验室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白雪洁,刘晓茵,纪耀华.引入EHS模式的药学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及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7):21-23.

[2]俞佳,陈嘉雄.浅谈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及其措施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4):214-215,225.

[3]肖红艳,任二辉,宋庆双,等.高校实验室EHS文化建设[J].实验室科学,2020,23(1):154-156.

[4]华子春,魏永春.以查促建:江苏省部分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结果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11):1-6.

[5]杨志杰,吕海霞.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策略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1,48(435):248-249,255.

[6]李志华,刘金玲.新时代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理念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20,(11):134-136.

[7]于子钧.关于化工类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探讨[J].天津化工,2019,33(6):61-62.

[8]王雅士,兰文波,李倩如.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及策略探讨[J].广东化工,2021,48(435),189-190.

[9]崔锦峰,郝大鹏,刘镇岐,等.高校实验室“五个一工程”安全文化体系构建模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1):286-289.

[10]陈亮,王博,王林燕,等.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8):255-257,261.

[11]腾鑫,杨晓玲,庄启昕,等.化学类实验室的文化氛围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4):238-241.

[12]孟国忠,农春仕.基于PDCA循环的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2):299-302,316.

[13]柯红岩,张婕,金仁东.“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3):227-229.

[14]李海平.高校本科教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现状的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32):93-94.

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范文2

关键词高校 班级文化 实践策略

1 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班级文化有广义文化和狭义之分。广义班级文化是指全体班级成员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班级文化则指班级所表现出来的被所有成员认同并执行的目标、规范、信念、价值观等。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存在和取得进步的灵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根据亲身参与西南交通大学众多班级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并结合自身长期担任班长的切身感受,主要对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做了尝试性阐述。

2 班级文化建设的现有主要问题

2.1 班级制度简单化

高等教育班级管理采取辅导员制度和导师制并行的方式。但现行的辅导员一般而言均带班200人以上,按30人为一个班级来算,一个辅导员老师基本上带班数量为8个,很难顾及到每个班级的发展,在没有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设立和规范的时候,班级在进行制度建立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规范,最终导致班级制度建立的简单化以及可实施性差。

2.2 班级目标缺失化

班级文化重要的导向功能和教育功能都是以班级目标为重要建设内容,但是现在高等教育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班级建设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导向。高等学校虽然有先进、优秀班集体的评选,但依然是按照成绩为主导、活动为载体来判断一个班级的好坏。在21世纪,各类思潮如网络化、创业背景等影响下,一味的再强调班级的学习成绩或者文明寝室比率显然是行不通的。

2.3 班委分工模糊化

普遍意义上来看,现在高等教育班级中的班委设立一般为:班长、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体委员等几类。但各类班委没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划分,一旦学校、学院有任何工作分配到班级时,基本都是由班长接收信息再往下分配,如果分配不得当或者时间紧急则导致班长将班级工作大包大揽的做完。这样的结果往往导致负责任的班长耽误了自己的时间和学习,而其它班委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班长与其它班委之间没有沟通协作,班级凝聚力不强,久而久之,班长则只做分内的事不再关心班级同学和建设。

3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

3.1 班级精神文化

3.1.1 班级精神文化的基石——目标建设

班级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建设的整体发展规划,根据规划的时间可分为长期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季度目标等。确定班级奋斗目标的方法有许多种,但最重要的方法有两点。第一,发挥全班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召开研讨会共同商议根据学校及学院的本学年的工作重点和以往的经验将班级的学年目标制定出来,并与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协商后作出决议。这样做的好处是集思广益,由实施主体商议出的决策更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共商的过程可以增进个体之间的情谊,增进师生友谊和联系,提高个体的综合素养达到教育的目的。第二,由班主任或者辅导员根据班级情况直接制定出目标和决议。但是第二种方法具有较强的局限性,现有情况下,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所管辖的班级数目众多,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很难摸清每一个班级的情况因此制定出的目标可操作性较差。

3.1.2 班级精神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作为班级隐性文化之一的班级精神文化最重要的是班级核心价值观、信念的建立。班级核心价值观的建立目的是形成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遵从的统一价值观,这也是班级文化建设得以实施和发挥作用的原动力。统一的价值观得到认可程度越大,它所形成的班级文化氛围才能更好的化作无形的教育力量和精神力量,成为班级所有成员认可并主动维护的行为准则和思想原则。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在生存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归属和自我尊重成了最主要的需求。班集体只有建立起符合大多数成员需求的价值观才能达到获得尊崇和育人的目的,这些核心价值观包括如下一些方面:集体荣誉感的建立、毕业后去向的需求、有价值的大学生活范本、考试作弊的看法等。

3.1.3 班级精神文化的载体——班刊的建立

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青春年少,风华正茂。许多理想之花在这里开放,成功之路在这里开启。每一个人成年后都渴望能不断回顾自己从前的时光,当作怀念也当作审视自己。大学四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难以忘怀并且不可磨灭的美好时光,通过班刊这样一种形式在记载每一位同学的大学生活可谓班级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班刊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对于班级文化建设有诸多好处:第一,能够记载班级成员每一个阶段的变化,增进同学之间的联系和友谊。第二,记载班级在这四年中的变化和成就,增强集体荣誉感,加强班级与个体之间的联系。第三,在创办班刊的过程中发挥个体的特长,如写作、摄影等,锻炼了个人能力,增强了个体的综合素养。第四,加强班级对外宣传效果,增加班级与外界的联系,可以将班刊广泛传播于学院内部甚至其它院系。第五,为班级个体成员留下珍贵的记忆,在毕业以后甚至很多年后成为加强彼此联系的纽带,让集体的光辉闪耀的更加长远。

3.2 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组织构架及成员分工如下:

(1)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传统班级管理下,班级分为两个委员会,一个为班长带领的班委会,一个为团支书带领的团委会,每个委员会下最多设置四名班委共10名班级管理者(见图1)。班委会负责班级总体事务,团委会则负责团支部相关事务,两个委员会相互协作。以笔者所在高等学校班级人数为例,大多数院系班级基本人数为30人,此类模式最多能发挥10个人的管理和创造能力,如果加上该班级有寝室长8名,则剩余12人完全没有参与班级事务的决策和执行的权利,只能听从指挥任人摆布。这部分同学的自我创造能力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则相对于其他同学来说落后许多,更别提被他人尊重和自尊了。然而大多数班级由于班委分工不明确,许多班级的班长将班级除了有明确管理者以外的事务大包大揽,或者权责不分明导致的赏罚不分明让其他班委对于分配的任务拖拖拉拉,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班长则成了这个班的“保姆”,长期按照这种模式管理,班级管理建设形同虚设,除了班长以外的大多数同学没有感受到班级存在,没有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更没有机会挖掘自身潜在的能力。

(2)人本主义理论下的新模式。以人为本的理论倡导班级每一个成员都是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因此必须尽可能的发挥班级每一个成员的作用,将班级成员设立在一定职位上,让每一位同学得到尊重发挥自己的潜能,并且将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理想状态是班级成员每一个人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班级文化建设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还是以一个30人的班级为例,笔者试着将班级划分为5个部门,每个部门下设事务小组,5个部门依照班级的各项事务共设12个小组(见图2),试图将班级建设成为一个组织健全,机构完善的集体,并将全班30名同学都安排在一个岗位上发挥其作用。

图2人本主义思想下的班级管理新模式

3.3 班级物质文化

高等教育中,大学生的大部分学习生活都是在寝室度过。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教育应该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却受到毕生难忘的教育,而这种潜移默化过程中收到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还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数目,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由此可见,班级成员生活的环境对于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1)寝室文化建设。各类高等教育学生管理中关于寝室卫生的管理层出不穷,大多数学校采取四人一间寝室为一个基本单位,出台了繁多的寝室规章制度,如晚归制度、不得使用违章电器等等。各类文明寝室的评选工作也进行的轰轰烈烈,但一个班级如果没能很好的理解寝室卫生、寝室文化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则很难对班级起到一个良性循环的促进作用。这就特别需要班级管理者针对寝室卫生、寝室文化出台一系列相关制度管理,加强寝室管理,营造多种多样的寝室文化氛围,使得大多数同学从寝室文化中受到关于个人的卫生和文化教育。

(2)走廊文化。走廊是班级建设最容易忽略的地方,走廊包括楼道的墙壁、寝室的门框、门头贴画和寝室命名等等。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者会运用多种手段来建立走廊文化,例如带领宣传委员对班级宣传栏进行设计和更新,带领生活委员为每个寝室门框上题上关于班级名称的特色对联等等。这些都是凸显走廊文化的意义所在,班级成员每一次路过这样的走廊自然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对于班级的认识和凝聚力自然增强不少。

参考文献

[1]张云杰.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12.

[2]吴亮.浅谈高职院校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的建设.高教视窗,2010.3.

[3]冯磊,卢莎.以人为本的大学班级管理模式探索.科技信息.

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范文3

【关键词】高校 宿舍文化建设 问题 对策

高校宿舍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以特有的文化和氛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作用于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大力加强大学生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对于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优雅的育人环境,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今的学生宿舍已成为思想行为教育的主阵地,以宿舍为载体的思想交流在当代大学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各大高校大力加强宿舍文化建设进而抓好学生的思政教育,为营造社会和谐融洽的氛围添砖加瓦。下面分析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旨在进一步推动宿舍文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当前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重视不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高校总是把宿舍文化建设仅仅作为宿舍的基础设施与基本环境建设来看待,认为高校的文化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在宿舍以外的区域进行,学生宿舍的功能就是提供学生住宿与生活。因此,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没能引起相关管理人员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在指导思想、工作安排、资金投入等多个方面弱化了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工作。

2、功能未发挥。长期以来,许多高校过多强调宿舍管理的控制功能以及改善生活、学习条件的物质功能,忽视了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激励功能。他们只把宿舍文化看作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把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的开展,从而使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层次上,没有把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有些高校甚至把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与学校的整体校园文化建设割裂开来,与其他的教育活动割裂开来,极大地抑制了大学生宿舍文化功能的发挥。

3、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为网络文化所吸引,上网已成为校园内的一种新时尚和交流方式。网络文化在改变着大学生宿舍学习的生活模式、思想观、相互协调、相互合作,但在实践中,又往往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这直接影响到宿舍文化建设的效率和效果。具体表现在没有统一的、长远的切合实际的宿舍文化建设目标,未能把宿舍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部门之间缺乏和C的、制度化的协商、沟通机制。在宿舍文化建设中,不少部门常常各自为政、各管一块。

二、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创新

1、不断增强宿舍文化建设的内驱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能否推进宿舍文化创新,关键在于思想是否解放,观念是否创新。在推进宿舍文化建设创新的过程中,首先要反思、总结学校传统和现状,借鉴、引入先进文化和理念,形成一种能为学生普遍认同和理解的价值观和组织信念,把学生宿舍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应把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提高到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高度来认识。宿舍文化建设质量和发展速度的快慢,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因而必须从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高度来认识宿舍文化建设。

2、不断增强宿舍文化建设的内涵。高校宿舍的制度建设是实施育人功能必不可少的软件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的思想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价值观念、理想信仰等出现了多元化、全方位化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严格的制度去引导、调控和规范宿舍文化,杜绝不健康的文化行为。同时要对宿舍成员的生活作风、起居习惯、人际关系、生活规律和价值取向等做出必要的约束和要求。宿舍文化制度建设必须坚持两个原则,即可操作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

3、不断增强宿舍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作为各种学术思潮的集散地,高校的宿舍文化呈现出复杂状况,以至在校园中出现崇洋、唯书唯上、批判精神缺乏和学术道德腐败等令人堪忧的现象。校园中存在着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高雅与低俗、文明与愚昧等文化的对立与较量。高校必须创新宿舍文化内容,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从而影响宿舍文化的走向,使高校宿舍成为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

4、增强宿舍文化自身的活力。在网络进入学生宿舍、各种思潮纷繁复杂涌入学生宿舍的新形势下,如果仍然采用常规的手段和方法推进文化活动,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若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着手,则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从精神文化上讲,对于广大学生共同遵循的价值观等等,必须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来加以表达,并使之尽快深人人心。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在网上开展一些类似“时事热评”的活动,让学生在与同龄人的思想碰撞中主动形成共同的精神支柱;从行为文化上讲,学生的行为规范也要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来表达。在这方面,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建立楼道管理委员会等形式,形成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机制。至于物质文化,更要在宿舍环境布局、美化、绿化、净化和建筑设计等多方面体现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综上所述,宿舍文化建设的创新,还必须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坚持对外开放,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吸收世界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发掘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精髓,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必须处理好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要支持以观念的创新带动制度、内容的创新,通过不同活动形式的发展。让宿舍文化活动的创新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范文4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全面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所以,高等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必须注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健康的体魄,全面的健身知识是新时期普通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但是大学体育的学时有限,这需要学校通过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来弥补体育课堂教学的不足。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一直是校园文化建设中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在新的时期,新的环境下我们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该如何发展建设逐渐成为学校发展中不好处理的问题之一。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在校大学生、教职工综合素质培养与提高。在此,我们对目前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诸多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并根据发展的趋向提出新时期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方向。

1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释义

要了解校园体育文化首先要探寻文化以及体育文化的基本概念。

“文化”一词在古文中的解释多种多样,综合多种解释我们可以把“文化”概括为“人文教化”,也就是人们依靠已经传承的文明成果来改造现实世界。西方世界把“文化”看作是人类在文明世界中创造的所有物质和精神成果。中外对于“文化”的理解有很多共同点,都把文化看作为文明成果的集中体现。

体育文化的基本定义为:广义文化的重要组成,体育文化综合各种利用身体锻炼提高人的生物和精神潜力的范畴、规律、制度以及物质设施。

在理解了文化和体育文化的基础上,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也就好理解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也就是在高校校园范围内产生、形成和传承下来的体育范畴的文化现象。具体可以理解为:各个高等院校不同时期的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在长期体育教学、训练、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竞赛、运动场地设施建设等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财富的总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大学综合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教育内容,是提高广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不同的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有各自的方式、内容以及特点;不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依托点也各不相同,有的偏重于大学生竞技运动成绩、有的偏重于学生群体活动,每所大学都有属于自己的校园体育文化。

2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内涵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是多方面的,同时也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建设的全面性和持久性。根据校园文化的层次性特征,所以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也要按照表层、中层以及深层进行分层次、有计划、有步骤的建设。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首先要做好表层建设。这一层面的建设不但要着重在于校园体育场地设施的硬件建设,而且还要强调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总体情况。这一层面的建设我们可以理解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形态方面的建设。学校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适时做好校园体育场地的建设、器材的更新、运动环境的总体提升,保障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能在种类齐全、条件过硬、环境宜人的运动场地活动;同时还要保障广大学生和职工能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

校园各种体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层建设。好的制度是事业成功的基本保障,也是我们规范化处理事情的根本准则。一所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好与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园体育相关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体育制度为何如此之重要呢?首先体育制度是由体育领域内的专家和其它领域内的专家共同经过多次讨论和研讨制定而成,所以各种制度涉及的面还是比较全的,而且也有一定的高度有利于校园体育工作的长久发展;其次,制定各种体育制度的目的在于促进校园体育工作的良好开展,所以校园体育制度也具有相当的行政效力,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校园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再次,体育制度是校园各项体育实践工作的纲领性指导文件,指导着校园体育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可以说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保障。

校园体育文化深层次的建设主要指的是人们意识层面上的建设。这主要是和本高校有关所有人员在价值观、健身观、运动观以及方法论等层面的见解和理解。意识层面的建设在现实中并不能准确的测量出来,看似也没有什么实际作用,总以为并不重要的,但实事上意识层面的建设才是最为重要的体育文化建设。人们主观认识决定着他的意识和行为,也就是说高校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在思想意识上对体育、运动健身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积极主动的克服多种不利因素参与到体育健身活动中,才能从根本上促使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所以说,这一层面的体育文化建设是最为重要的,才是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和真正内涵。

3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方向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重在建设,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情况,所以建设的过程中也有方法和不同的途径,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方向基本是一致的。在此我们就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方向进行讨论。

3.1 求真务实走好群众路线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听起来离我们很远,好像与我们不相关,但是这与每位在校大学生和在校教职工是息息相关的,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需要全员参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本质是科学宣传体育的功能与作用,有效促进在校人员以及全社会的人们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所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必须切实的走群众路线,离开了群众的校园体育文化是空洞的、虚无的,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体育健身活动的受益者是参与健身活动的主体,只有切实的参与了体育活动才能感受到体育健身带来的好处和快乐;所以,高等院校在体育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应该尽量引导和鼓励每一个主体参与其中,尽可能把每一位参与主体培养成为体育文化的宣传者。

3.2 真抓实干做好物质保障

高校校园体育场地设施、场馆器材等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建立和完善各种体育规章制度可以有效促进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吸引和鼓励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自觉参与各项体育活动。虽然,体育硬件设施对于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起不到决定性作用,但是它的促进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对于高校建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影响力巨大的校园体育文化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作为高校一定要紧随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不断建设和完善各种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还要不断完善、修改学校的体育规章制度。根据广大学生和教工的实际需求做好各种物质保障工作。

3.3 突出重点体现校本特色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应该适时体现自己的特色,尽可能做到与众不同,积极从体育这一领域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学校在进行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找好适合自身特点的支点,也就是要从哪个角度进行建设。大学体育课程、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学生体育价值观、学校竞技体育、学校运动会等都是建设的依托点。

4 结束语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建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积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还要注重系统性和持续性。另外,要特别强调的是高等院校在体育文化建设中不可以过于呆板和教条,要适时突出体育快乐的一面。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卢元镇.体育的社会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范文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城市文化建设;图书馆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299-02

一、城市文化及其内涵

城市文化是指城市社会成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层面。物质文化涉及物质的或有形的器物用品,如自然景观、城市建筑、园林、教堂、雕塑装饰、公共文化娱乐设施、交通工具等;非物质文化涉及社会心理、价值观念、道德、教育、科学技术、语言文学、艺术、宗教、法律、习俗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等。

城市文化作为一种以城市为载体的文化形态,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在城市经济日益发展的当代社会,城市文化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对于促进城市形象的塑造、实现城市现代化、并最终实现城市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二、高校图书馆为城市文化建设服务的意义与优势

(一)高校图书馆为城市文化建设服务的意义

1.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促进城市文化建设

作为建设城市文化的设施之一的高校图书馆,是城市文化的载体,高校图书馆本身已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多数高校图书馆凭借其悠久的历史、特色而又丰富的收藏以及个性化的建筑样式,成为一座城市旅游的新景点。高校图书馆凭借高等学府的资源丰富、资料齐全成为学习的中心,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成为高校精神风貌的新窗口,同时也展现了城市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

2.高校图书馆对于建设城市文化的服务是其自身拓展职能的需求

高校图书馆最主要的职能是收集、组织和运用图书信息资源,支援教学与研究,促进知识的传递、创新与文化的传承。在21世纪的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面临着众多的变革和挑战,包括馆藏资源从纸本向数字发展、图书馆空间的重新规划、馆藏重心转向以资源永久保存为主轴、服务趋势由封闭走向开放等等。高校图书馆汲取地方文化,为城市文化建设服务,有助于高校图书馆拓展自身职能、促进馆藏的开发利用与推广、发展自身的特色,对于高校图书馆实现自身价值、提升社会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图书馆对于建设城市文化的服务优势

1.地理优势

高校图书馆大多设立在城市的中心地段,许多已成为一座城市旅游的新景点,作为城市文化媒介和载体的高校图书馆,已是现代化城市的文化的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可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积极参与到建设城市社区文化中,与社区居民一起促进城市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2.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的文献资源中心,内藏丰富的人类文献信息资料,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等各种纸本文献、视听资料、电子资源等,图书馆肩负着拥有相对广泛的读者群;同时,很多高校图书馆实行对外开放,保证人民基本文化权利,丰富社会文化生活,高校图书馆巨大的文化资源更是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源泉。这些文献资源不仅为高校师生提供服务,也能为学校之外的读者提供不同形式的服务,进而促进城市文化建设。

3.人才优势

高校图书馆不同于其他城市文化窗口其余地方的优势在于:高校图书馆员都是来自本图书学专业的人员,不仅具有丰厚的信息资源优势,高校图书馆员通常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准和专业知识,更是学科专业齐全、素质较好的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尤其是一些情报的收集、加工、整理等技术层面问题。在推动图书馆发展,深圳在推广城市文化中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三、高校图书馆为城市文化建设服务的具体措施

从目前国内图书馆的实践来看,高校图书馆为城市文化建设服务的方式主要以下几种。

(一)突出地方特色

高校图书馆通过建设地方文献阅览室、发展地方特色馆藏、建设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等方式,能够保存和展示城市历史和特色文化,彰显地方地域特色以及人文风土人情。为宣传城市优秀文化打好良好基础,从而更好地为城市文化建设服务。这些前提不应以经济效益为目的,而应体现其相应的社会价值。

(二)举办主题文化活动

高校图书馆应以馆藏资源为依托,举办主题文化展览、讲座等活动,是高校图书馆为城市文化建设服务的另一种重要方式。例如,上海同济大学图书馆在2010年5月举办了集展览、讲座、演出、读者阅读、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经典上海”立体阅读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充分发挥了高校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文化展示功能,对于营造城市阅读氛围、培养城市文化共识以及树立高校图书馆社会公共新形象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三)大力拓展社会信息服务

随之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也呈现出大繁荣的趋势,代表城市文化的高校图书馆更应顺着这个大方向,尤其在拓展社会信息服务的角度,高校图书馆应首当其冲。近年来我国的一些高校图书馆也开始尝试面向社会适度开放,将服务对象由校内教职员和学生扩展到社区居民,为其提供馆藏资源的借阅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协助城市居民解除疑难,为城市居民提供文化资源和满足城市居民文化需求,促进馆藏资源的传播和利用。

除了为本校读者服务之外,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进行理念与服务创新,更好地为城市文化建设服务。应该大力拓展和发展高校图书馆为城市文化发展的基本策略。

1.应通过多种方式与社区合作

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指出,“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在二十一条中明确规定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底蕴。”

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促进市民终身学习理念的树立和信息文化素养的提升,倡导积极向上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文化环境,进而塑造城市文化。

2.集中发展多元合作

城市文化事业涉及城市的众多社会团体和机构组织。在和社会团体合作中,既能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知名度,也能突出高校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在当代文化娱乐方式多样化的环境中可以组织城市文化建设的研讨会,交流和学习相关经验。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应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介绍其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从而提高城市文化推广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刘国光.中外城市知识辞典[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1.

[2] 吴涛.网络环境下传统文化与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化建设研究——以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河洛文化特色馆藏体系”建设为

例[J].图书馆学刊,2009,(10).

[3] 胡文华.为你打开城市文化的一扇窗——论高校图书馆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方式[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1,(1).

[4] 曹洁冰,章回波.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综合性优势 构建城市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平台[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1,(1).

[5] 刘君君.大学图书馆与城市文化建设[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6,(4).

[6] 李颂华,陈波.城市文化的继承与创新[J].长安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7] 杨洁.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测落研究[J].现代情报,2007,(11).

Study on the strategies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s for the c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LI Qiong

(Library,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范文6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政策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理论概述

1.校园文化的概念与校园文化的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校园文化一般由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三部分所构成,三者相互影响,密不可分。总体来说,通过很多研究总结所讲,校园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是指学校全部存在方式的总和,这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如学校的办学特色、校园风貌、学校里的各项组织制度、教学建筑、老师和学生等各方面,狭义的是单指精神文化,包括师生的主流思想的认知和基本的价值观,充分展示了学校的精神面貌。

校园文化的建设体现了学校的师生的精神面貌、思维方式以及基本的文化价值观,也是在教学和管理实践两个方面的逐步形成的。所以校园文化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它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有示范、导向和凝聚的作用。极大地影响着学校里师生的价值选择、学术氛围和思维方式等等,最终形成了校园文化所有成员共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高校出现只重视物质文化而忽略了精神文化的等单方面重视一部分的情况,学校的物质文化固然重要,如学校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和科研设备,物质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所有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但是精神文化也非常重要,它是形成师生的价值观和规范行为的作用。学生刚入学心里生理尚未成熟,可塑性非常强,极容易受到外在环境影响,所以在学校需要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方向。另外学校制度文化也是重要一部分,它是规范个人的行为,保持教学正常秩序,使师生达到共同的价值观念。只有三方面都兼顾到,才能具有稳定性,不被外界所干扰,这也是我们要极力不断加强高校校园的文化建设。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内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高校根据大学生心理和行为,制定一些切合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并对这些目标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大学生开展各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活动,之后把这些活动的成果和先前所定的目标进行对比和总结,从而可以观察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性和效果性的程度,对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3.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相互关系

首先,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有积极作用的,校园文化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政治的导向作用,保证校园文化的发展,坚持科学为指导,积极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和路线,正确的观念去引导师生,塑造崇高的精神和鼓舞师生不断进步,从而引导大学生获得正确健康的思想和行为。其次,我们国家一直保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所包括的含义是要以人为本,并把道德和思想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再次,大学生很愿意去融入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不仅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且还提高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能力,这也是很好的融合和互助。

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因素

第一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随之也很复杂,新的观念和思想不断地冲击着每一个人的内心,而且也渗入了高校校园,提高了大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竞争意识等等,为学生全面发展发挥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丰富了学生教育活动。随着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比如享乐主义、道德缺失等不良极端的思想问题,如果大学生没有经过正确的引导,极容易走错路,发生不好的后果。再一个是网络的普及与应用,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视野,学习到了丰富的知识,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多是便利,同时也把大量的“垃圾”信息带入学生生活,本来大学生正是形成辨别能力和认知的过程,如果网络监管不力,极容易左右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会降低。

第二是学生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到位,觉得学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用,从而不去重视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实践,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另外在信息涌入大量的社会中,有些大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受到干扰使得片面化和绝对化,于是出现不清晰甚至错误的指导思想。

第三是学生所在的高校环境的影响。现在有的高校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道德教育,又加上受到大环境的影响,感到只有科研成果能说明一切,其实这是错误的指导,而且有的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很单一,首先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形式的单一和机械的灌输方式很抑制所带来的实效性。

三、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校园文化建设政策

1.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健康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首先要对校园进行科学规划,并纳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当中。物质环境的美化不仅要注重校园绿化建设等,还要注意创造与之相适应的和谐的文化氛围,这就可以说不仅重视校园的景观建设,在建设校园的一草一木的过程中,不断要融入文化与艺术气息,让学生从直觉上感受到思想与精神的统一,能陶冶情操、对生活美好向往和关爱学习等,从而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学校同时要开展各种美化校园的活动,督促和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如有的高校每年都组织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等活动,以游行、演讲等多种方式传达给每一个人。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意义工作。不仅能让学生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其次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要在网上加强宣传党的路线和方针,大力开发一些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软件,加强网络监管,从而通过网络培养学生的技能,开阔了眼界,最重要的是通过各种学习,建立一种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2.健全高校各项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首先要进行大量的物质投入,使高校有完善的硬件系统,才能使教学正常进行,政府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费投入,从而可以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比如我们每年开展的“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各种辩论赛、英语演讲比赛,这些都是通过各方资金支持,学生的积极参加,活动才能开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其次要建立评估和反馈体系。建立评估体系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完善高校教育制度和提升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体系。信息的反馈是对于领导决策的重要指标,对于掌握各学院的实际情况的重要依据,根据反馈上来的意见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部署工作,对学生也有所了解,要建立与学生家长信息平台,这样会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逐步建立和实现大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要培养学生自主管理,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讲,培养他们自主管理是很重要的,在培养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这也是学生及其愿意去做的事情,只要通过正确的制度引导他们,不仅能锻炼学生学会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充分发挥自我的价值,而且克服掉依赖、懒惰等不好的习惯。

4.要积极治理外部环境,为校园文化提供健康的环境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一部分,为了校内学生的健康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对社会环境进行治理。要不断地加大法律力度,健全相应的各项法律法规。积极治理学校周边的环境。对一些娱乐和商业等场所进行严格监管,同时学校也要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这样在共同努力的结果下,一定会为校园文化提供健康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杰.文学界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高校文化建设[J].文学界,P252.

[2]王德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107.

[3]钱卫华,黄青.论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教育[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9(3):10.

[4]姚军.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0)(总第222期):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