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学与设计的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学与设计的关系范文1
【关键词】:室内设计 接受美学 召唤结构 期待视野 再创造
中图分类号: TU23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美学理念的加入,室内设计逐渐从简单的室内装饰转化为室内设计系统化的多层次的提升。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随着各种装饰材料的出现,室内设计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黄金时代。而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室内设计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中重要的经济产业。美学渗透到室内设计中并不是偶然的,它在人们生活过程中潜移默化逐渐成为了室内设计中重要的人文需求,由此也直接导致室内设计的艺术化及其独特文化的产生。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接受研究,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在西方文学领域出现的一个新理论学派,它完全超出了传统文学理论的研究范围,不是把作家和作品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是强调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进程中所居的地位及其所能起的再创造作用,着重考察文学被读者接受以及作品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此后,在其被提出的几十年时间里,接受美学理论的影响延伸到戏剧、音乐、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工程等领域,室内设计中接受美学的应用也是在此之间产生的。
2 接受美学理论在室内设计中应用的深层意义
接受美学理论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并不是偶然的,二者的结合在本质上是由于二者具有一定的通性。而接受美学与室内设计的相互融合则是将二者的共性进行放大,从而在本质上改变原有室内设计的潜层次价值,从而赋予设计本身更深层次的意义。
2.1 将“以人为本”渗透到设计的各个角落
接受美学中强调,无论多么成功的作品,只有当其被使用者所接受认可时,才能够发挥其基本的价值。而室内设计本身价值所针对的就是房屋的使用者,因此,室内设计本身与接受美学本身对于“人”的理念强调是相同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模块化的商品房大量出现,使得室内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理念被削弱。初期开发商在房屋建设及室内设计过程中,提供给消费者的仅有最基本的使用价值,这种理念造成了室内设计的艺术文化意识在人们的精神层面里逐渐淡化,从而导致室内设计成为房屋建设的附属品。接受美学的应用,在保证室内设计基本价值的同时,增强室内设计在人文关怀以及艺术价值方面的表现与张力,凸显室内设计理念中的人本思想,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总结起来,接受美学是室内设计人文思想体现的主要动力,而室内设计则是接受美学应用以及表现的具体方式。
2.2 接受美学是室内设计发展的强动力
室内设计的价值产生是在人们接受过程中逐渐产生的,这与接受美学的基本理念是相同的。在室内设计发展过程中,它的发展必然是由设计者与使用者的共鸣所带来,所以使用者的认可和接受是设计者设计理念的出发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对于房屋室内居住环境的要求已经超越了房屋原始的使用和居住价值,深层次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已经成为当前人们对于房屋认识的重要价值层面。并且,随着美学艺术的深化和发展,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人们对于美或者艺术人文价值理念的认识逐渐加深。接受美学中所强调的“接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质就是在任何的时期,只要是被人们所接受的事物或者作品它的价值才能被体现。如果传达的设计理念不能够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讲就不具有价值。所以,将二者综合可以看到,室内设计要更好地被人们所接受,可通过逐渐提升人文艺术价值的方式去实现,而这种理念则是接受美学的根本。因此,接受美学的应用在本质上可以促进室内设计的发展。
3 接受美学在室内设计中应用的体现
接受美学并不是单一的理论,它是一个整体、系统的美学分支,其中包含了很多美学概念。而所有的组成部分几乎都是与作品受众群体的“接受”有关。在室内设计中,有两类基本的接受美学概念被广泛的应用。
3.1 室内设计中的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中重要的美学概念,它指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从自身的审美趣味等出发,对于作品的预先估计与期盼。值得注意的是,接受者的期待视野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根据接受者对于事物的认识,生活的经历等逐渐发生变化的,所以,期待视野对于作品所强调的是创意,即能够让更多的人对于作品有一个深层次的印象。在室内设计中,他所面对的受众群体是不确定的,所以,在室内设计过程中,一般在满足了基本功能后都强调设计的时代性与创意,通过独特的设计理念来吸引更多的人。在商品房中,大多数开发商一般都会从两个方面融入期待视野这一概念。第一,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开展不同的设计。例如对于知识分子群体,多从文化角度深化设计理念,而对于老年长者,则增加更多能让人感到温馨和稳重元素。这种设计理念能够让设计定位更加明确,避免了设计的平庸化;第二,模型与实际的设计体验。为了增加用户对于房屋的兴趣,一般而言,开发商会将室内设计的基本理念制作成模型,用于用户直接的判断,同时还会推出样板房,让用户直接体验设计。这两种方式既能够让消费者体验到融入了美学的室内设计从而增加消费者对于室内设计的兴趣,还能够增加用户对于品牌的印象。
3.2 室内设计中的召唤结构
召唤结构概念是由德国著名接受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来的,他认为“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这种由意义不确定与空白构成的就是“召唤结构”,它能够促使欣赏者将作品与个人的感情以及生活经历等相联系,从而将作品与欣赏者的审美理念完全统一,赋予作品更加深层次的价值。在文学作品中,召唤结构是最基本的结构特征。与文学作品相同,将召唤结构融入到室内设计中,提升了室内设计的深层次的价值,赋予了室内设计更深刻的意义。例如,在相对的两面墙中的一面悬挂一面镜子,会增加人们对于房屋空间的想象。而在卧室的天花板上增加月亮、星星的装饰,则会让人们联想各种情景。诸如此类的简单设计,无不体现着召唤结构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这种美学理念的加入,使得室内设计能够激发更多人的兴趣,增强用户的接受与认可。并且,召唤结构可大可小,通过细微的结构变化都能起到很好的设计效果。
4 结语
室内设计与美学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又含着深刻的人文理念和艺术价值。在实际中,室内设计只有被人们接受才能够体现其应用的价值,而这种理念和接受美学的概念是相通的。通过文章的分析可以看出,接受美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其深层价值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室内设计整体的发展。特别是其中的期待视野、召唤结构等基本理念,给予室内设计再创造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深化了室内设计的人本理念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超,刘晓荣. 刘熙载美学思想与室内设计创意的方法[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2] 罗旭. 接受美学的主要理论观点[J]. 大家, 2010,7
美学与设计的关系范文2
【关键词】美育;素质培养;艺术个性
美育的历史同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悠久。中国早在周代就形成了使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对贵族子弟进行教育的体制。“乐”是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美育课程。“书”是学习书写,除了实用的目的,也包含书法艺术的因素。“射”“御”是练习射箭与驾车的技术,在体育和军事训练之中也包含有体态气度的美育训练。“礼”除了统治阶级道德观念的灌输之外,也包括仪表美、行为美、语言美的培养。以后,无论是两汉的赋,魏晋南北朝的辩谈、书画与雕刻,唐宋的诗词,元明清的戏曲与小说,还是历代的建筑、园林、工艺品,都对人们起到广泛的审美教育作用。在中国近代的民主主义革命中,一些学者和教育家也很重视美育问题,如继承中西美育传统主张,就美育实施问题大声疾呼,陶行知(1891~1946)创办的“工学团”与“育才学校”也都十分重视美育。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指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以及所取得的成就等。不论是内在还是外在,素质中总有一种美的体现,是让人值得关注和欣赏的内涵,具备了这种素质,人的发展才更完整、更进步。
平面设计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透过多种方式来创造和结合符号、图片和文字,借此作出用来传达想法或讯息的视觉表现。简单的说:看到美、欣赏美、传递美是一个平面设计者创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美育的研究于平面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一、审美教育和全面素质培养的关系
美育是注重学生素养全面培养的课程。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必然会造成审美能力的低下,甚至庸俗化。在我们现今的大学设计教学中,由于专业过分细化,不同专业之间存在壁垒。这是因为不了解各专业、各学科之间是可以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取长补短的原因。除此之外,学识上的修养、认识上的提高也都有利于拓宽自己的艺术思路,使思想意识不被局限在一个狭小的专业范围之中。
怎样提高学生的审美呢?其一,要让他们通过大量的阅读,扩大其知识面;其二,光有大量的阅读还不行,一定要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再多加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其三,要大量欣赏和分析优秀的设计作品,尽量寻找和总结出平面设计创作中的共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领域,拓宽文化视野,让他们以人文关怀的态度去理解、去感受、去观察这个世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改变学生原有的较贫乏的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美育的质量,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具有全面修养的高素质平面设计专业人才。
二、传统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传统是我们人类知识和技艺的最重要的来源之一,它是历史的延续,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正是由于对传统的继承创新才推动艺术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如贡布里希所说:“艺术家是在传统定好型的媒介中工作。在开始创造另外一种有秩序并且有意义的排列时,会在创造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意外的关系,他的警觉的头脑能够利用这些关系并循此而行,直到作品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在实际上超越了在起草时能够设想的任何构形。”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敏感的设计者,既不失去前人的贡献而中断传统,也不会被传统所束缚,重要的是在消化前人的智慧下,依照自己的人性创造出新的、感人的作品来,这才是必要的,但也是艰难的。
风格的确立还需要深厚的学识素养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如过早地让学生寻找个人风格而不给予学习传统文化的精粹和在生活中的长期磨练,不从对象本身找到更多更新鲜和更能打动人们心灵的东西,就必然会造成作品的空洞无物,从而导致作品的程式化,这样是无益于学生的成长的。假如,梵高之所以成为梵高,就在于他吸取了印象派的色彩、伦勃朗画面的表现因素、米勒作品中悲悯的情感,同时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感受以及个人强烈的主观情绪和生活感悟,才创造出这么多震撼人心的作品来。我们教师要力求学生放开胸怀融会古今,海纳百川,努力提高自身修养。
三、个性、共性以及美术训练之间的关系
艺术提倡个性,提倡创新。各种流派的产生,不同风格的出现,不同心灵的展示,绘画作品的面貌也因此千差万别、百花齐放。人们也就有了更多观看的选择性——这无疑是美妙的。但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或有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注重个性的发挥,而忽略了共性的修炼。所谓共性,即设计作品自身的规律性。众所周知,设计艺术是视觉艺术,是通过视觉打动心灵的艺术。如音乐,一首曲子无论表达了作者什么样强烈的情感,可它让人们的耳朵接受不了,那也不是成功的。所以,教师在提倡学生突出艺术个性的同时,也决不能忽视了对学生设计自律性(共性)的培养,同时还得让学生进行艰苦的美术训练。共性与个性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二者不可缺一,想成为一个作品有着突出个性的设计工作者,应该接受共性教育的磨练。因为个性不是孤立的,它是以共性为基础,在共性中发展起来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创作中我们是自由的,但这种自由不是无限的,重要的是在这有限的自由当中寻找到艺术的无限的可能性。
四、美术与美育之间的关系
“美育”即“审美教育”,它隶属于美学的范筹; 是美学理论在实际活动中的具体实施。在全面的教育中,美育同德育、智育、体育并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构成教育的统一整体。美育的目的和任务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的审美理想;使人由“生物的人”发展为“社会的人”。著名教育家先生提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人生不外乎意志;人与人互相关系,莫大乎行;故教育之目的,在使人人有适当之行为,即以德育为中心是也。顾欲求行为之适当,必有两方面之准备:一方面,计较厉害,考察因果,以冷静之头脑判定之;凡保身卫国之德,属于此类,赖智育之助也。又一方面,不顾祸福,不计生死,以热烈之感情奔赴之;凡与人同乐、舍己为群之德,属于此类,赖美育之助也。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相比于艺术的其他门类,如音乐、舞蹈、戏剧等,由于它们过于依赖人的参与,并受到时间、空间条件的约束,随着表演者的逝去和岁月的消失而失传,而美术所具有的物质性、造型性、视觉性、静态性和空间性等特征,是美术作品经历岁月而存留下来的基础。、
五、结语
因此,我们设计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他们的审美品格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并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以及在社会实践中正确的做人、做事的能力。从宏观意义上去把握,才能够使我们的设计教学更加完善和全面。
参考文献:
[1]张道一.美术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教育大辞书·美育[M].上海:尚务印书馆,1930.
[3](英国)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艺术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美学与设计的关系范文3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创新技能;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0) 03-0092-01
Application of Digital Media Art Design in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Li Xin
(Liaoning Modern Technology College Shenyang110164,China)
Abstract: Digital media art major is aimed to culture professional designers with higher art accomplishment and skillful ability to use computer for digital media creation. Under the current market requirement of art professional designers and the duty of higher education cultur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teaching details and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for exploring a way to culture skillful professional designers.
Keywords:Digital art;Innovation skills;Higher education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融合,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快速地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
一、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在教学管理系统中的概述
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家全方位地进行创作提供了新的平台。数字技术介入艺术领域,为我们勾画出又一幅更新更美的艺术图景,数字媒体艺术正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0”和“l”是数字时代的基本代码,正是这两个简单的数字,经过不同方式、不同序列的组合,打造出千变万化、变幻莫测的数字艺术世界。
数字媒体艺术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蔓延开来,几乎进入所有与视听媒介相关的领域。从好莱坞的数字电影特技到家庭中的高清晰度杜比音响电视,从计算机网络游戏到虚拟现实场景的构建,数字媒体艺术成为一个区别于传统艺术形式的崭新的艺术领域。
二、数字媒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目前各大高校为加强专业的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保证传媒类人才培养质量,组建了“数字媒体教研室”,构建了文学、工学、管理学三类学科结合的“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形成了数字媒体专业的综合教育特色和优势。
(一)构建多学科专业融合的实验与实践教学新体系
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是国家根据数字传媒文化、科技迅猛发展和创意文化产业的兴起,在近年来设置的具有跨学科特点的新专业,专业之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为了体现这一专业特点和实现“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学校将艺术与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和公共事业管理等三个专业的教学实验室进行了整合,在共同培养数字媒体人才的大目标下,实现了资源共享和统一管理,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实验与实践教学新体系,形成了多学科融合的跨专业、跨领域的实践教学大平台,发挥了文、工、管各自学科的优势,增强了专业的交融与互补性。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进入数字媒体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子中心和实践子中心,进行不同阶段和层面的学习,培养了实验与实践能力,增进了专业之间的相互了解,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复合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二)形成集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的育人新模式
为了满足区域经济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加快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强化实验与实践教学的育人作用和功能,学校在“数字媒体教研室”的结构体系中,将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作为两个层面和两个阶段,并将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集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贯通、相连的新构架和育人新模式。不同专业的学生按照培养方案的教学进度进入中心学习,首先进入第一层面和第一阶段的实验中心,在各功能实验室学习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理论、应用技术等。充分发挥各专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使作品在策划、管理、技术水平和艺术形式等方面上均体现出较高的质量和水平。
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传播特点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集数字技术应用与艺术创作为一体的高素质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有关数字媒体技术的理论知识、艺术原理、创作规律,还得掌握数字媒体行业发展的各种动态,具有很强的艺术鉴赏力和创新能力,富有团队精神和不怕输,不怕吃苦的顽强精神。
(一)更加贴近人类观念的传播媒体
数字媒体系统能够处理文、图、声、像等多种信息,适合人类交换信息的媒体多样化特性。多媒体的实质不仅在于多种媒体的表现,而且在于媒体的可重复使用和相互转换。
(二)趋于个人化的双向交流
在数字媒体传播中,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必须得能进行实时的通讯和交换。这种双向交流的互动关系使反馈简单,一目了然。不同的角色之间的关系也可以随时改变。
(三)技术与人文艺术的融合
数字媒体艺术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艺术,这为它的艺术表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效和便捷,尤其是数字艺术无与伦比的可复制性,在艺术传播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
参考文献:
美学与设计的关系范文4
关键词:美学;美学修养;园林景观设计;景观美学
1概述
1.1美学修养与园林景观设计
美学为哲学的二级学科,主要研究的是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如美的本质及其意义,也可以认为美学研究的是审美活动,因此美学又被称为“美的艺术哲学”。美学只是一个泛称,它可以指建筑美学、景观美学、音乐美学、美术美学等等。文中“美学修养”为狭义上的概念―一设计师对美学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能力,特别是环境美学、生态美学及自然美学。
园林景观设计是在传统园林理论的基础上,具有建筑、植物、美学、文学等相关专业人士有意识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站在建设者和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其对园林景观设计需求有:功能性需求、经济性需求、低碳环保性需求和美的需求等。这些需求中首当其冲的应为合理的设置功能,但是从感官上讲,任何一种功能都将会以一种特定的形式出现,多种功能在一个空间内组织,对各种功能的表现形式进行美的研究及开发利用,便形成了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特有的视觉语言,将其归为景观美学。
1.2美学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
古今中外,园林设计都受到了当时美学思潮的影响。美学对景观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景观美学观念及景观设计手法的形式语言,现代艺术的发展也对园林景观设计的表现形式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一个设计专业教学的学科,园林景观设计行业的从业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美学修养。
2园林景观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美学修养
2.1了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要素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要素主要包括点线面等平面构成要素、形式美法则、自然美学、生态美学及环境美学。了解了这些基本知识才能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并将其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
2.2掌握园林景观设计中美学要素的应用
平面构成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美学。平面构成的几大要素为:点、线、面、视觉要素及关系要素,其中关系要素为视觉要素的组合形式,概念要素是意念之中感受到的概念。平面构成在景观空间的平面和立面形式及空间氛围营造上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形式美法则作为在人类创造美的形式及过程中对美的规律的总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主要包括对称均衡、节奏韵律、比例、主次、对比与调和。
自然美学以自然美为研究对象的美学的重要分支。禅宗的境界极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境界,也在日本园林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生态美学,是一种正在发展的美学理论形态,从新的审美高度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生态美学在景观上的运用应遵循设计结合自然、文化承载、生态可持续发展3个原则。
环境美学主要研究人类对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审美要求、环境美感及环境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社会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带来了工业污染,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及生态系统的破坏,如近几年被发现并肆虐横行的“雾霾”。环境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站在自然实用的角度让周围的环境不仅可以优美,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则需要追求低碳环保的工程技术及营造生态自然的宜居环境。
3园林景观设计师美学修养在设计过程中的体现
设计师的美学修养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景观空间疏密关系的组织、材质搭配、色彩构成、植物空间立体构成、工程技术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案创作阶段,设计师的想法最终将落在一张景观平面图之上,景观平面图也是整个景观设计项目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平面构成的角度看,景观平面图运用形式美法则由点线面组成。
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施工图阶段,绘制土建施工图时,应依据环境美学及生态美学采用环保新型材料,材料之间的机理、色彩等搭配也需要依据形式美法则等;景观照明系统依据环境美学应注重低碳环保,并考虑光的艺术营造的视觉语言;植物种植须依据空间立体构成、形式美法则,并注重植物的高低错落及疏密关系等。
美学与设计的关系范文5
虽然中日两种文化体系都把“间”所指向的文化关系和原则看成是重要的标准,但中国和日本却在最终的实践性表达和执行中呈现出本质性的差别。总体而言,中国传统思维认知系统和文化概念中把“间”视为确立位置关系的标准和原则,“间”更多时候被理解成具体的原则和标准,以及可把握的位置关系。中国人的空间观强调位置和空间之间的关联性和延续性,这充分反应在中国传统空间设计和室内表达上,亭、台、楼、阁、廊都处在一种延续性的整体关系中,人们从一个空间进入,从另一空间穿出,空间的转折递换和人的运动构成空间的意义。因此,这种场所的精神和美学状态也特别强调主体的介入,只有主体的介入,场所的精神和美学表达才具备了前提和可能性。
日本文化体系中的空间观则强调纯粹,强调充分保证每个空间的纯粹性、原则性和特性是关键前提,只有在这个前提下,空间之间的关联性才被予以考虑。这种“间”的世界观有一种禅的意境,就像日本的枯山水、能剧、茶道和花道等艺术门类所表现出的一样,这种纯粹的禅学状态是日本文化心理的独特价值体系。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一书中用“菊”象征的极致的阴柔和雅趣,以及刀所代表的极致的暴力和武性来理解日本的文化心理和国家性格。这其实也是日本“间”的文化观的具体表达。
在西方的现代哲学系统,人们则用“主体间性”来理解中国和日本文化系统发展出的这种“间”的哲学观,这种看法强调主体的立场,把主体之间的关系的获得和明确看作核心,并以突出主体之间的关系作为原则和中心。
其实,“间”字源于中国,这个象形文字来源于造物者观察到的一种完美的画面。“门打开一条缝,一束光线照进来”,这就是早期中国智人对于这个字的理解和总结。因此,这个字首先呈现的是一种美学状态,其次才是关系、位置和空间尺度的描述。“间”的造字过程本身就反映出以象为景,取象自然,所谓仰观俯察的认知和创作方式。从光线照射进门缝而获得的启发代表了古代智人捕捉生活美学的一种能力和情趣,这也反映了这个词在我们今天讨论室内设计美学时的一种本质性基础。
“间”首先是一种美学状态,既包括空间本身所追求的纯粹之美和极致之美,也包括每一种事物独立存在的美学特性。日本设计师一直致力于把间的美学极致化,从而达到一种禅化设计的境界,这不仅反映在日本室内设计师,也反映在日本建筑师、平面设计师、服装设计师、产品设计师的作品和实践中。类似于深则直人、三宅一生、原研哉、安腾忠雄等,“间”的设计哲学不仅是作为美学表达的基础,更作为设计方法论和设计价值的本质基础。安腾忠雄的名作“光的教堂”在纯粹的“间”的哲学中达到了空间场所功能、美学和精神的极致。在美学之外,“间”指向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在中国传统思维逻辑和认识论系统,它又被表达为另一个重要的概念“致广大,尽精微。”即要求人们无论在理解,还是处理问题和关系时都能够同时做到对宏大的格局和微小的局部和细节形成有效控制和把握。
作为位置和关系的设计,“间”是一种对于如何理解把握位置与关系的原则和标准。在原则层面,“间”指向主体之间的存在状态,即如何保持主体的独立性;作为关系立场,“间”预设了一种对于不同位置和角色的关系建构和设计的要求,即如何保持在流动和空间转换过程中,每一处位置、每一种状态和每一个主体都能够保持充分的美学性。
美学与设计的关系范文6
关键词:传统美学观;现代工业设计;影响
中国传统美学观具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征,其人文哲理、审美取向和审美心理等均具有一定的民族属性,而这一基本审美理念和美学态度广泛渗透至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出现的现代工业设计,亦时时流露出传统美学观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现代工业设计也应该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表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反映出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分析传统美学观念对现代工业设计的影响,肯定并发扬其中的积极因素,将会有助于现代工业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一、外型设计上重“和谐”的设计理念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整体意识,具体表现就是以“和”为美。所谓“和”具体是将天、地、人、艺术看作一个生机勃勃的有机整体,要讲究“万物的和谐”,艺术的使命就是反应、展现、参悟这一事物整体性。按照这种整体观,世界是一个系统,其间万物,各适其性,却又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的有机体。而中国现代工业设计师在这一传统美学观的影响下,在进行具体的产品外观造型设计中,突出强调形式与功能的结合,注重体量、色彩、比例、尺度、材料和质感等视觉审美要素及空间给人的心理感受。综观设计史上那些成功的设计品,它们虽然都独具特色,但其美妙的构图、精致的比例、完美的空间组合无不给人以美的感官享受。可以说,现代工业设计要抓住“和”这一美学元素,探究设计客观存在的审美价值及设计品位的审美传承要义,正确处理艺术元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如:虚实、浓淡、深浅、常变、隐显、疏密、详略、阴阳、刚柔、动静、奇正、曲直、离合、巧拙、朴华等,只有如此才可能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从当代我国民众的审美心理特性和审美精神中寻找最佳的结合点,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时尚元素相融合,设计出体现和谐整体之美的工业产品。
二、产品功用上重“生态”的设计理念
在中国传统美学观看来,世界是人生活在其中的、有生命的世界,是人与自然界天人合一的世界。所以,人和自然界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这种和谐是自然生命与人类生命的相互依存、交融统一。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要遵循“生态”理念,使设计出的产品发乎自然,顺乎自然,并最终回归到自然上来。应用于现代工业设计之上,主要就体现在产品形式与功能的适度结合,即产品的“生态化”。优秀的现代工业设计师应该用演绎时代、彰显民族文化、孕育人的情感以及为负责的态度去设计产品,用简洁、长久的设计来延长产品的寿命。具体的做法有: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引入产品生态设计方法理论,在产品设计的同时来关注产品外型及功用之间的关系;将“新陈代谢”的观点引入到具体的产品设计工程中,在考虑产品生产和消费等因素的基础上,再加上再生或回收的设计环节,使这种产品“生态”设计的设计理念得到进一步发展。一个优秀的现代工业设计师,必须利用科学技术,坚持“生态”原则,使现代工业产品转化为现代化的以人为本的生活产品,转化为有生命、有灵魂、有文化的生活产品,这也正是秉承了中国传统美学观一贯原则。
三、产品使用上重“环保”的设计理念
在人类生存的大环境,即人、自然和人造物共同栖息的环境中,威胁环境的无疑是人和人造物。如何解决人、物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解决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自然保护问题的关键,这正是中国传统美学观在工业设计文化方面所应重点关注的。随着人们对工业生产给人类带来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空间负面影响的反省,人们不但重视产品本身的生态特质,也关注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对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传统美学观中“天人合一”及“整体和谐”的思想观念,使得工业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在工业设计的文化理念上有了新的突破,绿色环保设计的理念应运而生,并成为今天乃至将来工业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理念在设计文化科学中的合理延伸。绿色设计要求设计师将重点放在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层面上,以一种更为负责的态度去设计产品。绿色环保设计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工业产品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说要以“绿色环保”的思想为指导,只有如此才是顺乎历史发展潮流的设计,才是具有生命力和灵魂的设计。
中国传统美学观,其观念形态、审美哲学和审美精神等都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现代工业设计,而中国现代工业设计在我国古老文明、灿烂悠久的传统美学观和世界先进的设计氛围影响下也必会在现代设计的历程中铸就出不朽的辉煌。
参考文献: